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1000字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1000字

發布時間:2021-03-14 01:32:10

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作文600-1000字

秦始皇兼並六國,創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專制帝國。但專制暴虐、焚書坑儒、大興土木,使秦始皇飽受抨擊。這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帝王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他在13歲即位9年後親政,迅速平定太後的舍人嫪毐發動的叛亂,並以放縱嫪毐的罪名罷免呂不韋。通過這些行動,秦王嬴政把權利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 他花費10年時間,實現了統一各國的雄心,也適應了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 成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大國。在政治方面他推行以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和三公九卿制分權獨立又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統治體制,確保皇帝對全國的統治,組建了一個空前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在文字方面全國改用小篆,文字的統一對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進一步形成具有深遠意義。同時,他下令統一貨幣度量衡,方便了各地的貿易來往和國家的財政稅收。並且還修築馳道,疏浚鴻溝開鑿靈渠,為抵禦匈奴,修建長城,有效阻擋北方少數民族侵擾。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採取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政權鞏固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權機構。
秦始皇也是一個唯我獨尊、專制暴虐的君主。他焚書坑儒,實行思想文化專制;無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過了當時人們所能忍受的限度。為了修建宮殿、陵墓和滿足秦始皇奢侈的生活,秦王向民眾徵收大量的賦稅,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力織不足衣服」的悲慘狀況。為了穩固其同志,還制定嚴酷的刑法。
盡管後期他昏庸無道,但是他結束了戰國以來的混亂局面,《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缺點掩蓋不了他的光芒

㈡ 作文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趙雲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雲!」
自古以來,趙雲就以一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雲的生平說一下。
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余(約合180厘米)。 在《三國演義》裡面,趙雲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 第二天,趙雲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雲殺回去了。 可是沒過幾天,趙雲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借口回家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雲已經換了兩次「老闆」,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後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後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可讓趙雲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 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雲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裡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雲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雲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可是諸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雲也沒計較。
趙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雲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 有一首詩是趙雲一生的評價,它是這么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2.
秦始皇兼並六國,創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專制帝國。但專制暴虐、焚書坑儒、大興土木,使秦始皇飽受抨擊。這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帝王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他在13歲即位9年後親政,迅速平定太後的舍人嫪毐發動的叛亂,並以放縱嫪毐的罪名罷免呂不韋。通過這些行動,秦王嬴政把權利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 他花費10年時間,實現了統一各國的雄心,也適應了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 成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大國。在政治方面他推行以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和三公九卿制分權獨立又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統治體制,確保皇帝對全國的統治,組建了一個空前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在文字方面全國改用小篆,文字的統一對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進一步形成具有深遠意義。同時,他下令統一貨幣度量衡,方便了各地的貿易來往和國家的財政稅收。並且還修築馳道,疏浚鴻溝開鑿靈渠,為抵禦匈奴,修建長城,有效阻擋北方少數民族侵擾。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採取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政權鞏固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權機構。
秦始皇也是一個唯我獨尊、專制暴虐的君主。他焚書坑儒,實行思想文化專制;無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過了當時人們所能忍受的限度。為了修建宮殿、陵墓和滿足秦始皇奢侈的生活,秦王向民眾徵收大量的賦稅,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力織不足衣服」的悲慘狀況。為了穩固其同志,還制定嚴酷的刑法。
盡管後期他昏庸無道,但是他結束了戰國以來的混亂局面,《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缺點掩蓋不了他的光芒.

㈢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曹操600--1000

西晉陸機在《吊魏武帝文》中稱曹操「建元功於九有,故舉世之所推」。 唐太宗李世民在《吊魏太祖文》中稱贊曹操「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梁之任當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德代」。
曹操形象的根本性的轉變出現在宋代。蘇軾《東坡志林》就提到:「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即快。」這說明這一時期的曹操的形象在廣大百姓的心中已經有了明顯的轉變。理學家朱熹對曹操進行攻擊:「只有先主名分正,曹操自是賊」(《資治通鑒綱目》)。陸游詩中也有「幫命中興漢,天心大討曹」的句子。再到後來又逐漸出現了醜化曹操的劇目,這一點在元代的雜劇之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元代民間藝人的講史話本《三國志平話》中對於曹操的醜化,則更加說明曹操在廣大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已經被大大貶低。羅貫中最後來了個集大成,他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於曹操的塑造,更是令曹操的奸臣形象活靈活現,深入人心。
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主要是由於民族矛盾引起的。
從宋代到元末的幾百年間,漢族屢遭外族的殘酷壓迫和統治,使得漢族人民不得不奮起反抗,有了「還我河山」的願望。這種社會現象反映在當時的文藝作品之中,就突出地表現為一些帶有明顯傾向性的作品的出現。而當時的作家又以當時最為流行的三國故事作為題材來體現「人心思漢」,把劉備、諸葛亮的蜀漢政權當做自己的民族英雄來懷念,而把董卓、曹操之流看成是殘暴的統治者而仇恨,加上在歷史上曹操也的確有過類似的劣跡,因此,曹操也終於由一個有本事的人、一個英雄變成了一個花臉奸臣了。
像劉備、孫權之流又何嘗不是像曹操一樣置民眾之生死於不顧?被後世尊為正統的劉備,不也是曾經「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
孫氏父子三人,為了達到其逐鹿天下的目標,不也四處征討,殺人無數嗎?袁術、袁紹、劉焉之流,又哪裡讓人民享受什麼好日子,但唯獨曹操為千夫所指,豈不怪哉?
曹操曾經寫出諸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詩,來表達他對亂世的憂心和對民眾苦難的悲憫,這不正說明他對於太平生活的一種渴望嗎?當時的歷史背景,正如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所說的:「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而在這樣一個改朝換代已經毫無懸念的局面之下,曹操終其一生,雖三分天下有其二,卻始終保留了他漢臣的名分,如此氣魄,豈是奸臣二字所能涵蓋的呢?

㈣ 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1000字左右

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兩千多年前的中華大地上,上演著一部精彩的大戲——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其中以儒、道、法、墨最是聞名。到了魏晉時期,經歷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的中國大地上,又出現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人物——諸葛亮。可以說他的出現,是以儒家正統思想為政治旗幟,道法兩家為修身和治國方略三者相結合而成的,是多元思想融合的代表。

關於諸葛亮的才能韜略,這我不多加分析。因為這是先天因素,並不能代表什麼,也無從效仿之處。孔明之所以能受後世推崇備至,還是取決於他的人格閃光點。

他的人格有何魅力?不妨用志存高遠,鞠躬盡瘁,志慮忠純三詞加以概括。

「志當存高遠」是諸葛亮說的。那他的「志」又是什麼呢,雖然陳壽沒有明說,但從「每自比管仲樂毅」一句中就可知道一定是「經世濟民」的鴻鵠之志。但有一點很重要,他所做的一切終極目標就是《出師表》中所說的「興復漢室」。這不同於亂世中的其他人,不是當政治口號在喊,而是真正的付諸行動了,這就聯繫到了第二個關鍵詞。

鞠躬盡瘁出自《後出師表》,至於是否是諸葛亮真作,無需細究,總之這個詞放在他身上就再合適不過了。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從《隆中對》中就可看出,雖然言語對仗工整,氣魄不凡,但卻沒有一句廢話空話,句句點在要害上,後來三國局勢的發展很好地驗證了這一點。劉備死後,蜀漢的實際執政者就變成了諸葛亮,三國志中描述道「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巨」可以理解,為何要有「細」呢?很明顯,這就驗證了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工作態度,他是個完美主義者。所以即便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也要親力親為,甚至連用刑打板子都要親臨檢查。要知道孔明出山前是幹啥的?「躬耕於南陽」,憑著岳丈黃承彥的家世,他就窮到買不起菜嗎?毫無疑問,這是道家所主張的修身,是文人的一種雅興,清高做派。延續到官場,他的作風卻天地兩極,截然不同。傳說中的方士,神仙都能活上百八十歲,而他卻在知天命之年死於軍旅。現在很多人習慣拿諸葛亮的管理作為典型的失敗管理案例,這對諸葛亮是十分不公平的,也是不尊重歷史的。諸葛亮掌控的是一個國家,無論它的國土有多大,它也是一個獨立的政權,政權的目標是做大做強,企業的目標也是做大做強,但二者有本質上的差別。企業的利益在於賺更多的錢,政權的利益則在於有更多的人,有更強的軍,有更大的地。諸葛亮的目標是興復漢室,是一個標準的政治理想,所以不能想當然的拿企業和諸葛亮的蜀國政權相比較。說他不重視培養人才,那去看看「蜀漢四相」中其他三相哪個不是孔明提拔上來的,姜維更是憑一名降將就封侯拜將。說他不會用人,大權獨攬,熟不知這是時局所迫,諸葛一生唯謹慎,沉重的政治抱負系於他一身,託孤之景時刻浮現,容許他能有一點點疏忽嗎?事實證明,他用自己盛年的全部心血造就了三國中最清廉的政府「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的蜀國。但連年的征戰使得兵困民乏,經濟落後,最後瞬間滅亡。但這怪不到諸葛亮,他去世於234年,蜀國則滅亡在他逝後的第30年。

所謂「志慮忠純」,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用來形容費禕、董允等人的,但用在他身上也沒有一點問題。所謂「永安託孤」一直被冠以君臣信任的典範,那我們可以用來支撐一下信念,但卻不能當真。總之,不可能像陳壽想的那樣輕巧,劉備不會授予諸葛亮自立之權。但無論怎樣,諸葛亮死後在蜀國的地位就像當年的曹操,許多人都認為諸葛亮肯定要篡位的,同受託孤的李嚴就寫信攛掇他加「九錫」,其實就等於預示篡位了,但他堅決地回掉了。結合諸葛亮的《臨終遺表》和他執政十幾年的所為,他對比自己小二十多的劉禪,就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時刻教導,毫無異心。明知漢室不可復興,卻偏冒山川之險問鼎中原,終是無功而返。這對於一個近兩千年前的年過半百的老人來說,是何等的艱難。

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和我們想像中的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大相徑庭,至於他的成就,才能和品格,歷來也是爭議頗多,但大部分人都是對他的為人贊嘆不已的。我覺得,不論年齡,不論性別,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心中裝著一個「孔明」,時刻將自己的行為與其對照,久之能極大提高人的修養,升華人的心靈,磨礪人的心志。

㈤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一》給您推薦一篇年福建高考滿分作文,《倚天照海》,寫曾國藩的,寫得非常棒: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地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回首去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鳴沙中突兀,回盪。
如煙往事,似水流年,卻帶不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個為人所倚賴,為人所唾棄,為人所敬佩,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國藩。
數峰無語立斜陽,也許曾國藩本人留給後人的,也是一塊默默的無字碑。一個年少時就才學出眾的天才,一個二十多歲就考取進士的少儒,一個當清政府在太平天國打擊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時挺身救駕的勇者。他曾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官至極品,也曾飽受傾軋,郁居鄉里;曾在戰場上帶甲百萬,揮斥方遒;也曾一敗塗地,差點投水自盡。這截然不同謎一般的身世,也許也正是他一生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內聖外王,不錯,這正是國藩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翻開《曾國藩家書》,翻開《冰鑒》,翻開屬於國藩內心的那一頁,我為之所震驚,這難道就是揚名政壇,決戰沙場,堅忍果斷的清廷柱石?不!不像啊!濕潤雋永的文辭,語重心長的告誡,誠摯由衷的認錯;一派慈和,一派忍讓,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我不由驚嘆,我不由折服,我不由反思。歷覽前賢,有秦皇漢武的風騷,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彎弓和大雕。可又有誰,能像內聖外王的曾文正一樣,為官則清正無私,舉賢若渴,為將則機智沉穩,步步為營,奇正相佐,為儒則謙和內斂,毫無文人的狂傲之氣,為父為兄則嚴於律親,不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曾國藩是一個永遠讓人無法讀明白的人,是一個文人,是一位儒將,是一個好官。也許也只有毛澤東主席的評價最中肯:「曾國藩是地方階級里最厲害的人物。」
無可奈何花落去,畢竟人無完人,安慶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投靠外國……這些是事實,不知是有意,還是不得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文稿(歷史中,我們唯愛周瑜)
我們都終將成為歷史,卻不一定會成為歷史人物。歷史人物首先要是個「人物」,是可能流傳千古,其名其行被後人記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書典藉之中,也會在士大夫的筆端,鄉野的閑談中世代相傳。歷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後虛名的,甚至於為此顛倒黑白,但後世如何評價總是不能掌握。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不多,算起來真心實意地喜歡的只有兩個。因為我的標准不但嚴格而且細致,少一點都會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堪稱完人,可是這完人在世人眼裡卻遠稱不上完美甚至遠稱不上偉人,由此可知我的標准多少有點不可理喻 寫自己是自討苦吃,寫自己真心喜愛的人卻是樂事,神馳千載,想像他們在遙遠的年代中的做為,為世上曾有這樣的人而心存感激,這是一種奇異的精神享受。喜歡歷史人有三個好處,其一是已成定局,沒有懸念沒有改變,再不可能讓你失望。現實中的人要耗費你的一生去看他的一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輕松,再難過的事情寫在史書里也只是薄薄兩頁,發生在現實中卻驚天動地,不一定承擔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擁有的奢望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賞,就象欣賞任何從古流傳下來的無瑕珍品去欣賞這人世間曾經有過的精彩人生。所以這標准也只適合於古人,不能用來衡量身邊的人。身邊的人都稱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須由後人來評價,因為是古人,你才可以極盡挑剔之能事,而對於現實的人,這樣的標准無疑是太過苛刻近於瘋狂了。 三國兩晉之時是中國最風流瑰麗的年代,特立獨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獨喜口碑並不甚佳的周瑜?(其實這些不甚佳口碑全部都是由於羅貫中對孔明的偏愛而扭曲了周郎所有的優點與智慧的結果)要說的明白還得把我的標准一一列出來,實際上我也不知道是因為喜歡了周瑜才立了這些標准還是因為他絲絲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標准才喜歡他。這些標准中有俗而又俗的,也有無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國中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雖假,內容倒是真的:「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劇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宏才,文武籌略;火攻強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這樣的人寧不讓我為之淚漣而心折。 首先自然是「吊君豐度」,一個相貌猥鎖之人再有驚世之才也不在我喜愛之列,比如龐統。周瑜在三國里出場尚且年青,已是「容顏秀麗、姿質風流」,世人多稱周郎,小喬是當世美人,卻與周郎堪稱佳配,可見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但兩晉美男子會聚,從夏候玄、嵇康後可列出一長列名單,可知僅有好相貌也不能讓人傾心,象武則天的男寵張宗昌、張易之之流,即使「六郎面如桃花」也不過讓人作嘔而已;慷慨悲歌之士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死後讓三軍愴然的有李廣,讓主為哀泣的有霍去病,讓友為淚漣的更是不計其數,三者共有的雖然較少也絕非絕無僅有,對於其他人我也感佩但不會心儀更不會喜愛至此,所以人格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周瑜的確受部眾愛戴,受孫權倚重,在他死後數十年孫權仍將公謹作為第一人推崇,他臨終之前推薦魯肅的拳拳之心讀之讓人心碎,然而我想周瑜此人即使刻毒陰險,也不會在我心中損其分毫;火燒赤壁的豐功偉業是必須的但不是全部,凡是青史有名者,誰無過人之處?凡是君王霸主之類的大功業讓我望而生畏,那樣的人只是讓你崇拜評說而不是讓人去喜歡的。大器晚成是讓我嘆氣的一種,對於酈食其、范曾、商山四皓一類的老朽我缺乏興趣,好在少年得志的古人更多。 只是有學問失之柔弱,即使是仗劍而行的李白也不過還是一介書生,我對詩人的喜愛只限於詩詞本身,與其本人不甚相干,我很愛《紅樓夢》,卻並不喜歡曹雪芹,太悲劇和寒酸的角色讓我難有熱情。對於謀士一群我更是不知所謂地討厭,象是巨堤下的蟲蟻,除了陰謀沒有陽性;戰場上的武將我反而更為偏好,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氣魄讓我傾倒,李廣「飛將軍」的神采讓我贊嘆,一個男子的真性情只有在古戰場上才能真正淋漓盡致地揮灑和釋放,我迷信這種陽剛,然而粗魯無華仍然是不夠的,所以《水滸》中沒有一個讓我舒服的人,林沖稍稍好一點,但也稱不上文武雙才。 我喜愛的是「文武籌略」的人物,文得武得,並非是文會識字,武能耍劍就可以,兩者並重且都有名證才可以,這樣一要求,范圍就小了,辛棄疾、岳飛都是能文能武的人物,但一偏於文而一偏於武是顯而易見的。明代的王陽明無疑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學問出奇的好,仗也打得出色,清朝的曾國藩、左宗棠都是出將入相的人物,可我半點不喜歡。他們都太正統了,想起來都有黑白電影的感覺,因為沒有任何關於他們的綺麗溫情的背景作為陪襯,長長的一篇功勞簿看了讓人生厭。唐朝的李靖在文武全才之上又比他們多了一分長處,就是有巨眼識英雄的紅拂女相伴,讓人有美麗的遐想的餘地,可是他建功立業的時間貫穿一生,又壽終正寢沒有讓人扼腕痛惜的情由,何況死去時已垂垂老矣,與俊朗的標准已相差甚遠 因而只有周瑜,才是世間少有的奇男子,才是我心頭至愛。他「青年有俊聲」,少 年得志統領三軍,南平長江,西治巴蜀;治軍有度才服程普,力辯群臣寧戰不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決勝千里的帥才;羽扇綸巾,輕袍緩帶是儒士風范;狂吟舞劍,聽弦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風雅;時人無不知「曲有誤,周郎顧」,一曲《長河吟》與《廣陵散》一般成為世間絕響。這樣的人生還嫌不夠精彩,又與小喬配為佳偶,琴瑟相合羨煞世人。歷史上多少夫妻是見於傳說的,楊玉環與唐明皇相愛而不相配,朱淑珍珠玉之姿配了莽夫,周瑜與小喬卻是珠連璧合的一雙人,一個男子有再大的作為沒有似水柔情也是枉然,時人皆將小喬之配周瑜傳為佳話,可以想見他們的幸福,諸葛亮特地以「銅雀春深鎖二喬」來激起周瑜的怒氣也可想而知小喬之於他的珍貴。 他擁有舉世皆知的美妻,他是國之棟梁,軍之明帥,可惜正當英年卻壽終於三十六歲,去翻《三國志》,查證他的死因,果不其然,諸葛亮三氣之說是子虛烏有的,孫權的三哭卻是真的:聞道周瑜死訊,孫權放聲大哭;見了周郎絕筆,再哭不止;接了靈柩又哭祭於前,三軍舉孝,舉國哀悼。這樣的人也許真的是天妒英才,他的絕筆中寫出「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軀已殞,遺恨何極!」的嘆息,我又何嘗不為之嘆不為之傷,正當擊退強敵躊躇滿志之時卻一病而亡,高潮時驟然落幕,花盛時突遭霜毀,他死前該是何等無奈,何等悲涼,孫策死時國中因有周瑜而不至慌亂,而周瑜早亡卻使孫權方寸大亂,直到看到他遺書中妥當安排才稍許安慰。 小喬呢?花容月貌適為誰妍,寂寞空房又何等凄涼?可她仍是值得羨慕的,她畢竟有回憶,有他撫過的瑤琴,舞過的長劍,翻過的書卷,有整個國家陪同她一起悲哀一並懷想這也許是幸事,至少我是因此而深陷於對他的喜愛,作為一世之人,他沒有李靖活的完滿,他拋下功名與嬌妻走的不甘,然而作為萬世流傳的人物,他卻比李靖更加完美,他因此而永遠不會再平庸,永遠不會再失敗,不會象李靖一樣老去,不會象孔明一樣兵敗歧山,他的早逝成就了一段無比輝煌的人生,令人神往也令人感傷。羅貫中對他的詆毀,把屬於他的羽扇綸巾作為了諸葛亮的標志,甚至他是否量小是否死於諸葛亮的激將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個這樣精彩的人,是造物的寵愛將為人的最佳特質都給了他,又將惋惜與悲哀都留給了與他同時和他身後的世人。(事實上,周瑜是因病而死,並不是因氣而死,有三國志及各類史料為鑒。) 我的標准就是完美,而我的完美卻是不滿之月,一現之花,唯有周瑜,只可惜一點,他與小喬的夫妻情深只能由別人的詩詞中去體會,三國的史書中對此當然不會置一詞,讓人想像的空間雖然天馬行空卻了無線索。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拿破崙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義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崙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從此以後,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崙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志著拿破崙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註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麼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於扎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
拿破崙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於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於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慾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崙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恆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崙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崙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四> 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莫過於魏武帝曹操。
1、大氣。
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從這個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曹操的氣質,正是一種「大氣」,一種將生死成敗、進退榮辱置之度外的豁達大度,一種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確實是很大氣的。讀他的詩和文,常會感到他的英雄氣勢。哪怕是信手拈來,嘻笑怒罵,隨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種大氣而不顯粗俗。尤其是他的《觀滄海》,是何等的氣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詩,確非大手筆而不能作。鍾嶸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這種悲涼,除如劉勰所說,是「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 故梗慨而多氣也」外,與曹操對宇宙人生的哲學思考也不無關系。曹操畢竟是亂世英雄,對於生命的毀滅,他比誰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帶點終極關懷的意味的。
也許,正是這種對宇宙人生的透徹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終都能夠以笑容面對艱難困苦和曲折坎坷。如果去讀《三國志•武帝紀》,我們就會發現,笑、笑曰、太祖大笑這些字眼,竟會頻頻出現。當然,曹操的笑是各種各樣的。有放聲大笑,開懷大笑,也有自我調侃的苦笑、嘲笑,還有譏笑、冷笑,甚至是充滿殺機的冷笑。然而曹操始終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戰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親人去世,也會嚎啕大哭。但如果是做錯了事情,打了敗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絕對不會哭,他一定是笑。因為曹操豁達開朗大氣磅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2、可愛
曹操是很可愛的。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薄綢做的衣裳,腰裡掛一個皮製的腰包,用來裝手巾之類的零碎東西,有時還戴著絲綢制的便帽去會見賓客。與人交談時,也沒什麼顧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說道高興處,笑彎了腰,一頭埋進杯盤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湯湯水水。這些細節,是一部對曹操不太友好的《曹瞞傳》告訴我們的,其本意是要給曹操扣上「佻易無威重」(輕俘)的帽子。然而我從中讀出的,卻是曹操的率真風趣、灑脫隨和。
曹操確實風趣。他喜歡開玩笑,常常正經事也用開玩笑話說。據《三國志•毛玠傳》,建安十七年機構改革時,有人要求裁並東曹,其意在排擠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的東曹掾毛玠。曹操的回答卻很幽默。他說,日出東方,月盛於東。東西,東西,人們總是先說東而後說西,為什麼要裁並東曹呢?結果,被裁並的是西曹。這就既改革了機構,又保護了毛玠。
戰場上的曹操也很可愛。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聽說曹操親自出場,都爭先恐後伸長了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看曹操吧?告訴你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只嘴,只不過多了點智慧!這話說得很實在,也很可愛,還很灑脫。
作為朋友的曹操更可愛。曹操喜歡開玩笑,也喜歡會開玩笑的朋友。太尉橋玄是最早賞識曹操的人,和曹操算是「忘年交」。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曹操在祭祀橋玄的文章里就講了一句笑話,說當年橋老曾和他「從容約誓」:我死以後,路過我的墳墓,如果不拿一斗酒和一隻雞來祭一祭,車過三步,你肚子疼起來可別怪我。這就比那些官樣文章的悼詞可愛得多,情感也真實得多。
3、說真話
曹操最可愛同時也最遭人嫉狠之處是他說真話。本來,搞政治斗爭,在官場上混,是難免要講些假話的,至少要講官場套話,何況曹操是「奸雄」。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講真話,或講得像真話,不做官樣文章。他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原本是一篇及其重要的政治文告,稱得上「政治綱領」四個字的,卻寫得實實在在,明明白白,通篇大白話,一點官腔都沒有。
曹操實在是聰明。在一個人人都說假話的時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實話實說。這不但因為實話本身具有雄辯的力量,還因為你一講實話,西洋鏡就拆穿了,講假話的人就沒轍了,他們的戲就演不下去了。當然,曹操這樣說,並不完全出於斗爭策略,還因為他天性愛講真話,說實話。即便這些實話後面也有虛套,真話後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東西,也隱藏得很自然,不露馬腳。甚至哪怕是說假話,或者說一些半真半假的話,或者是把假話藏在真話的後面,也講得坦盪, 講得流暢,講得理直氣壯。可以說,曹操這個傢伙,就連撒起謊來,都是大氣磅礴的謊。
4、寬容。
曹操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但也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很多與他為敵的人、背叛他的人,他都放過了。
魏種,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張邈反叛時,許多人倒戈跟隨了張邈,曹操卻十分自信地說:只有魏種是不會背叛我的。誰知魏種也跟著張邈跑了,氣得曹操咬牙切齒:好你個魏種!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饒不得你!但當魏種果然被俘時,曹操卻嘆了一口氣說:魏種是個人才啊!又任命他去當河內太守。畢湛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被張邈扣押,曹操便對他說:令堂大人在張邈那裡,你還是到他那裡去吧!畢湛跪下磕頭,說自己沒有異心,感動得曹操流下眼淚。誰知畢湛一轉身連招呼都沒打一個,就背叛曹操投奔了張邈。後來,畢湛被俘,大家都認為他這回必死無疑。誰知曹操卻說:盡孝的人能不盡忠嗎?這正是我的到處要找的人啊!不僅不治畢湛的罪,還讓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魯國相。這兩件事,都記載在《三國志武帝紀》正文,也應該可信。
甚至對於背叛了自己的朋友,曹操也很看重當年的情誼。陳宮和曹操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曹操出任兗州牧,就是陳宮的功勞。後來陳宮死心塌地地幫呂布打曹操,被俘以後,也死不肯投降。曹操便叫著他的字說:公台,你死了不要緊,你的老母親可怎麼辦呀!陳宮長嘆一聲說:陳某聽說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是死是活,全在明公您了。曹操又問: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呢?陳宮又說:我聽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後,老婆孩子是死是活,也由者明公看著 辦了。說完,頭也不回,昂首就刑。曹操流著眼淚,為他送行。陳宮死後,曹操贍養了他的老母,還幫著把他女兒嫁了,對他們家比當初是朋友時還要好。《三國志》裡面,沒有陳宮的傳,這是記載在《呂布傳》里的。裴松之注引《典略》,則說得更詳細。
5、英雄無奈是多情
曹操是兒女情長的人。曹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享受天倫的時間不多,因此對家人的感情特別珍惜。據《三國志後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在臨終前還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我一生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惟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子修就是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曹昂的生母劉夫人早逝,便由沒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撫育,丁夫人也視為己出。後來曹昂陣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來,又常常哭著罵著數落曹操:把我兒子殺了你也不管。曹操一煩,便把她打發回了娘家,因此去世前有這樣的說法。
其實曹操還是做過努力的。他親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丁夫人卻坐在織布機前織她的布,動都不動,理都不理。曹操便撫著她的背,很溫柔地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門外,又回過頭來問: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還是不理他。曹操沒有辦法,只好和她分手。以曹操脾氣之暴躁,為人之兇狠,做到這一步已很不簡單。何況曹操還讓丁夫人改嫁,不讓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
6、改革家
曹操和諸葛亮一樣,既是新秩序的建設者,又是舊制度的改革者。範文瀾先生《中國通史》說,曹操在北方,諸葛亮在蜀國,都「革去了一些東漢的惡政」。
在我看來,曹操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於他要建立一種新的秩序。這個新秩序從階級關系講,是庶族的;從意識形態講,是法家的。因此,它和曹操這個人一樣,也是要打折扣的。因為歷史證明,最適合帝國的統治階級,就是庶族地主;最適合帝國的意識形態,卻不是法家思想。隋唐以後的政治路線,既不是袁紹的「士族儒家」,也不是曹操的「庶族法家」,而是「庶族儒家」。但這只能在經過了魏晉南北朝369年試錯之後才能實現,以司馬家族為代表的士族政權也有歷史的必然。曹操既超前又失誤,豈能不敗?
7、古今罕見的曠世奇才
千百年來,曹操可能是被議論最多的歷史人物之一,至今仍然有人為他爭論不休,可謂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但是,沒有一個人質疑曹操的才幹。
曹操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大軍事家。曹操的兵法韜略,堪比韓信、白起,故有「談兵者無過孫武,用兵者無過韓信、曹公」之說(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且自創兵法,寫下《孟德新書》,批註《孫子兵法》,可謂文武兼備,理論結合實戰。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政治家、謀略家、文學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吒風雲、臨險不驚的軍事才幹,氣壯山河、舍我其誰的政治抱負,直抒情懷、氣魄雄偉的詩詞文賦等等,千古以來,除了毛澤東之外,少有其匹。
即便是不喜歡曹操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認「曹公兵機智算,殆難與敵,故能肇跡開基,居中作相,實有英雄之才矣」(虞世南語。見《唐文拾遺》卷十三);即使是他的敵人諸葛亮、劉備也不得不說「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先帝每稱操為能」(見《出師表》);而偉大領袖毛澤東更是坦言:「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魯迅先生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一文中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8、多才多藝的全能型人才
《三國志》評價曹操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後人譽其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武雙全、文藝兼亥之人。曹操的才能多種多樣,《三國志》記載「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及造作宮室,繕治器械,無不為之法則,皆盡其意」。除了是文學大師,曹操還是一代書法家,在音樂上也是造詣極深。
歷史上見過曹操書法作品的人,無不贊其書作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之大美。漢朝末期,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南朝的書法評論家梁瘐肩在其《書品》中,把古代名人的書法作品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操的書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書法家兼評論家張玉灌,按歷代書法家的藝術成就,把它們劃分為神、妙、能三類:傑立特出者為神,運用精美者為妙,離俗不謬者為能;他在書法評論專著《書斷》中稱曹操的書法作品為妙品。由此看來,曹操的書法作品雖不能列為神品、上品,但在全國名書法家中是數得著的。按理說,他也是個書法大家。
張華《博物志》說:「恆譚、蔡邕善音樂,……太祖皆與埒能。」,這說明曹操所具有的音樂才能,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曹操喜愛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他喜愛的是何種音樂呢?據說他不喜歡呆扳、少變化的雅樂,而喜愛形式多變、活潑生動、各具特色的俗樂:即一人領唱,三人和唱,或一人吹管、一人彈弦,一人打節拍,同時主唱……「魏武帝尤好之」;這種清新、悅耳,搖曳多變的音樂,刺激了曹操的創作慾望。因而,「曹操創制了大量俗樂歌辭,成為文學史上第一個大力寫作俗樂歌辭的文人詩人」。憑曹操的音樂才能及作歌辭的質與量,我們稱他為傑出的音樂家是當之無愧的!
曹操一生創作頗豐:明代胡應麟在《詩藪·雜編》中說:「自漢而下,文章之富,無出魏武者。集至三十卷,又《逸集》十卷,《新集》十卷,古今文集繁富當首於此。」 據有關考證說,「後代流傳的曹操著作有十九種之多。」,「曹操創作的數量雄視一代,因而充分發揮了震爍、影響一代的作用」。

㈥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趙雲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雲!」
自古以來,趙雲就以一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雲的生平說一下。
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余(約合180厘米)。 在《三國演義》裡面,趙雲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 第二天,趙雲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雲殺回去了。 可是沒過幾天,趙雲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借口回家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雲已經換了兩次「老闆」,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後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後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可讓趙雲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 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雲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裡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雲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雲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可是諸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雲也沒計較。
趙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雲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 有一首詩是趙雲一生的評價,它是這么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㈦ 古人不忘,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李清照),急求,自己寫的,多一些自己的話,600—1000字,

自踏入文學殿堂以來,一直對李清照懷有高山仰止般的景仰,她風姿綽約的一生,她香如蘭芷的慧心,她婉約清麗的詞章,無數次讓我感動讓我唏噓讓我迷失。今夜,冷雨敲屋,寒風越脊,我洗手焚香,又一次捧起《漱玉詞》,於燈下靜心閱讀……
——題記
無法知道公元1048年2月5日那天是什麼樣的天象,也許風清雲淡,百鳥和鳴;也許烏雲密布,太陽只從雲翳射出一縷燦爛;也許細雨密密地梳理著山川……這些都無所謂了,重要的是,在山東章丘,蘇軾門人李格非的家裡有了弄瓦之喜,那個秉天地靈氣而生的女嬰被取名清照,後來成為最偉大的詞人。
李清照的童年是幸福的,她生活在寬松的家庭氛圍里,父親大有文名,外公是當朝狀元,家傳文史卷帙汗牛充棟,天資聰慧的她醉心於書山探寶,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外美如花,內秀如竹,少女時代,她在駕馭詩詞格律方面已經如斗春草、盪鞦韆般隨意自如。一個綉面芙蓉、情竇初開的美少女,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然後對著裊裊沈香發痴,她嬌憨、濡慕、害羞,她懷春、痴纏、憧憬,少女的情思付與半箋嬌恨,月移花影約重來,她和自己的詩詞一起成長,一天天亭亭玉立起來。
18歲,人生的花季,李清照出嫁了,夫婿是太學生趙明誠,門當戶對,情投意合,才子佳人,美偶天成,他們一樣地酷愛金石,一樣地喜歡詩詞,郎著《金石錄》,妻寫《金石序》,妻寫錦心詞,郎作秀口吟,甜蜜的愛情,美滿的婚姻,使新婦的幸福從心裡溢出來。直到晚年,依然刻骨銘心:「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生活如此情趣而美好,那時的李清照一定貌美如花,不,比花花羞,花有其美無其才,李清照是千古唯一的!
蜜里調油,夫唱婦隨,李清照讓幸福變成了濃濃淡淡的墨香。攜手春遊,「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小別痴念,「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趙學士對嬌妻愛到極處,慕到極處,可嘆自己才有不逮,偏偏私心不服,總想能妙手偶得錦綉詞章蓋過嬌妻的風頭。因為政壇的紛爭,夫妻有一段時間遙遙相隔。相思無度,蘭箋傳情,李清照用「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來表達對愛人徹骨的思念。款款深情,脈脈思語,讓夫君銘感五內,卻又暗自不平,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醉花陰》的詞。他閉門謝客,嘔心瀝血,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三日愁苦,白發頻添,終於得詞五十首,那日宴請賓朋,將李詞雜於其間,請友人評點,友人背手吟詠,最後只說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學士只能五味雜陳,暗自嗟嘆了。
李清照青年時代,一直生活在歌舞昇平的奢靡里,卸下了祖先的長劍盔甲,與昨日的鐵馬金戈揮手告別,整個宋朝沉醉在溫柔暖軟的風氣里,雖然邊關告急,驚醒的亦不過是寥寥數人。終於,金人揮戈南下,長驅直入,宋王朝南遷苟安,李清照的命運從此開始逆轉。
南渡第二年,趙明誠就任京城建康知府,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對李清照來說極為羞辱的事。某夜,京城內亂,趙明誠沒有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發之後,他被朝廷撤職,夫妻開始了一段逃亡生活。
無法想像李清照當時的心境,風流倜儻的夫君突然變得猥瑣,再也找不回曾有的魚水和諧,沿長江往江西,江水滔滔,心如湯煮,行至烏江鎮,這是霸王兵敗別姬自刎的不祥之地,詞人感慨萬千,心潮激盪,面對滾滾逝水,吟出千古絕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長歌當哭,穿雲裂石,不知站在一邊的夫君心中有幾許惶愧。翌年,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不久暴病而亡。
美婦新寡,身心憔悴。彷徨鬱郁中,李清照改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
生於風雨飄搖的年代,盡管心比天高,才須斗量,李清照終究還是個弱女子,當生活艱辛舉步維艱時,活下去變成唯一的選擇。張汝舟是個偽君子,他迎娶李清照的真正原因,是佔有金石名家的文物。那時候,《金石錄》還沒有整理成書,李清照段不會答應這些凝聚著先夫心血的金石易主。無數次夜色闌珊,詞人於燈下輕舒柔荑,把玩那些金石,那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是溫柔旖旎的風花雪月,是痴痴纏纏的幸福。也許此時她會在過往的甜蜜里麻醉自己,但清醒以後,卻痛入骨髓。一個曾經滄海難為水,心存高潔不低頭,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的女子,「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所嫁非人,痛定思痛後的決定,是毅然決然地分手。這是魚死網破之計,在「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的宋代,李清照讓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最終,張汝舟因科舉作弊獲罪,被發配到柳州,李清照因「不終晚節」、「無檢操」、「晚節流盪無歸」入獄,後來蒙友人斡旋,只坐了九天監牢便獲釋放,但終生蒙羞,從此性情大變。
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李清照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漸入暮年,她守著孤清的院落,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幫助她驅趕走落寞,但關閉柴扉,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青燈黃卷,踽踽孤影,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那穿越時空的孤獨啊,讓我不忍卒讀她的《漱玉詞》。她代表了一個高度,「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愛情之尊,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於一身,所有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她以心抗世,以筆喚天,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佳作珍品。「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群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麼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
西子湖畔,雷峰夕照,李清照已是垂垂老人。有一天,她的一個孫姓朋友帶著十歲的小女來探望,那是個極為聰穎的女孩,骨骼清秀,神采俊朗,蘭心蕙質,心機玲瓏,李清照彷彿看到數十年前的自己,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想收下為徒,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那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一口涼氣,一陣暈眩,李清照痴了。
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多餘!自己一直奢想什麼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雖然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棟,雖然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到頭來還不是報國無門,情無所託!李清照感到自己像是落在不著邊際的深淵里,孤獨有一次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西子湖畔深秋的落葉黃花中,漸行漸遠……
一個擅書畫通音律工詩詞精金石的絕世才女,用慘淡一生將自己置於文學的巔峰,她的快樂幸福痛苦憂憤孤獨寂寞成為過往,成為天光雲影,成為隔世離空的悵惘,一千年後一萬年後千古以後,誰懂清照誰於清照同?
掩卷,止不住兩行清淚。
屋外開始下雪了

㈧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000到2000字

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地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回首去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鳴沙中突兀,回盪。

如煙往事,似水流年,卻帶不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個為人所倚賴,為人所唾棄,為人所敬佩,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國藩。

數峰無語立斜陽,也許曾國藩本人留給後人的,也是一塊默默的無字碑。一個年少時就才學出眾的天才,一個二十多歲就考取進士的少儒,一個當清政府在太平天國打擊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時挺身救駕的勇者。他曾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官至極品,也曾飽受傾軋,郁居鄉里;曾在戰場上帶甲百萬,揮斥方遒;也曾一敗塗地,差點投水自盡。這截然不同謎一般的身世,也許也正是他一生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內聖外王,不錯,這正是國藩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翻開《曾國藩家書》,翻開《冰鑒》,翻開屬於國藩內心的那一頁,我為之所震驚,這難道就是揚名政壇,決戰沙場,堅忍果斷的清廷柱石?不!不像啊!濕潤雋永的文辭,語重心長的告誡,誠摯由衷的認錯;一派慈和,一派忍讓,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我不由驚嘆,我不由折服,我不由反思。歷覽前賢,有秦皇漢武的風騷,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彎弓和大雕。可又有誰,能像內聖外王的曾文正一樣,為官則清正無私,舉賢若渴,為將則機智沉穩,步步為營,奇正相佐,為儒則謙和內斂,毫無文人的狂傲之氣,為父為兄則嚴於律親,不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曾國藩是一個永遠讓人無法讀明白的人,是一個文人,是一位儒將,是一個好官。也許也只有毛澤東主席的評價最中肯:「曾國藩是地方階級里最厲害的人物。」

無可奈何花落去,畢竟人無完人,安慶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投靠外國……這些是事實,不知是有意,還是不得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閱讀全文

與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1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