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霖磐鎮歷史名人

霖磐鎮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13 22:33:45

A. 孝崗鎮的歷史名人

舒同(1905.11.25~1998.5.27),原名文藻,字型大小宜祿,農民家庭出身。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東鄉縣支部書記、縣委書記,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東鄉縣黨部常委、紅四軍政治部秘書、紅十一師秘書長、中共贛東特委秘書長、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紅十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紅十師政治部主任。長征中,任紅二師政治部宣傳科長、政治部主任。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任紅四師的政治部主任。1935年10月抵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長,參與創建、擴大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和延安整風時的軍委整風審干領導工作。1944年夏,赴晉冀魯豫邊區、中共山東分局傳達整風精神。是年秋任中共山東分局委員兼秘書長、分局學習委員會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暨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社會部部長、國軍工作部部長。具體指導了華東野戰軍的新式整軍運動,參與組織指揮了魯南、萊蕪、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曾具體領導了爭取國民黨第96軍軍長吳化文率部在濟南戰役中起義。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宣傳部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文教委員會主任、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校長、中共華東局黨校校長、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兼濟南軍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中共章丘縣委第一書記(下放)、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軍委軍戰史編輯室主任。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大特邀代表。

B. 揭陽地區有哪些歷史名人

丁日昌

又名丁禹生、丁雨生、丁持靜。1823年7月8日生於廣東省豐順 縣湯坑鄉。除任政在外,未顯貴時及晚年常住揭陽。貢生出身。清 咸豐九年(1859)任江西萬安知縣,翌年任吉安府邑廬陵縣令。不 久入曾國藩幕府。同治二年(1863)被李鴻章從廣東調到上海後, 介紹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籌辦軍事工廠。後授蘇淞太兵備道,協 辦洋務。旋升兩淮鹽運使、蘇淞布政使、七年任江蘇巡撫,光緒元 年任福建巡撫,兼督船政。二年,曾到過台灣,促進台灣的經濟、交 通和文化的發展。六年會辦南洋海防,節度水師;並任兼理各國事 務大臣。八年因病卒於揭陽。 任江蘇布政使時,首創輪船航運事業;在辦理天津教案時,主 張自強和抵禦外侮。在閩任政期間,從福州船政局選送35名優等生 赴歐留學。此外,他領導建設電報線路,籌辦礦務和鐵路,制訂《 海難救護章程》,整頓吏治,懲辦貪官,安排人員翻譯出版西方書 籍,推行變封建主義經濟為資本主義經濟的洋務運動。他在持靜齋 中藏書達6萬多卷,其中不乏宋刻元刊,與李盛鋒、朱學勤齊名,史 稱三大藏書家,有《持靜齋書目》5 卷傳世。主要著述有《丁禹生 政書》36卷,《撫吳公犢》50卷,《百蘭山館詩集》5 卷和《百蘭 山館政書》14卷等。
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菽子,號正夫、玉溪,明朝揭陽縣城人。幼即聰慧好學,11歲中秀才,天啟7年舉人,次年(崇禎元年,1628)進士。以不曲徇權相溫體仁、周延儒意,告假回鄉。逢海盜襲縣城,捐資募壯士,協同縣兵擊退之,城得保。崇禎6年返京,任禮部主事,提督四譯館(一作會同館)。升員外郎,主試河南,轉郎中。崇禎14年起,先後以僉事、參議、副使銜任福建提學使,整肅學政,杜絕請托,即南安伯鄭芝龍求將其子成功由諸生擢置高等,亦不予允准。此時又攝兵備道、按察使司事,抑豪強,平冤獄。曾親督軍於閩清平定尤溪賊,再於邵武肅清流寇,使閩南得以安定。

崇禎17年,李自成破北京,帝自縊,明亡,從此,一心意效忠南明。福王立於南京(年號弘光),被任為詹事。時國庫空虛,捐銀千兩濟困。弘光亡後,唐王立於福州(年號隆武)。受鄭芝龍排斥,回揭陽家居,仍不忘效忠明室,再罄家產,捐銀500兩充國用(其父及弟同時各捐500兩)。

隆武亡後,桂王立於肇慶(清順治4年,1647年號永曆),任禮部右侍郎。此後一直效忠永曆政權,跋涉輾轉於兩廣之雷州、廉州、欽州、梧州、南寧,再入雲南。官至少保、兼吏、禮部尚書。永曆15年(1661)在交距(今越南)被執,解送桂林,拒降,於次年慷慨就義。

C. 東鄉縣有那些歷史名人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 人),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著有《臨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1]

王安國(1028-1074)北宋官吏。字平甫,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安石弟。自幼聰慧,操筆為文皆有條理,年十二時,出其所作銘、詩、賦、論數十篇,觀者驚嘆。屢舉進士不第。神宗熙寧初,以韓絳舉薦,召試,賜進士及第,除武昌軍節度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秩滿,授崇文院校書,改秘閣校理。因與呂惠卿有隙,惠卿以鄭俠事誣陷之,奪官歸田裡。熙寧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安國器識磊落,文思敏捷,曾鞏謂其「於書無所不通,其明於是非得失之理為尤詳,其文閎富典重,其詩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文章如《後周書序》、《韓干畫馬跋》,借題發揮,議論爽快,綽有深意(《艇齋詩話》)。詩歌格律穩健,風韻秀雅,足以名家(《詩藪》外編卷五)。《全宋詞》第一冊收其詞三首。《全宋文》卷1586至1587收其文二卷。事跡見王安石《王平甫墓誌》》(《臨川先生文集》卷91)、《宋史》卷327本傳。[2]

王雱(pānɡ1044-1076)字元澤,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官至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北宋文學家,道學、佛學家。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之子。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自幼敏悟,數歲時,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獐?何者為鹿?」雱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沈括《夢溪筆談》)。20歲前已著書數萬言。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任旌德(今安徽旌德縣)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天章閣待制兼侍讀。雱氣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嘗作策三十餘篇,極論天下事,又作《老子訓傳》及《佛書義解》》,亦數萬言。鄧綰、曾布薦之於神宗,召見,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受詔撰《書義》、《詩義》,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熙寧九年(1076)遷龍圖閣直學士,因病未上任,不久因病疽病故,年三十三。特贈左諫議大夫。政和三年(1113),詔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封雱臨川伯,從祀。王雱才高志遠,積極支持其父王安石變法,為確立變法的理論依據,參與修撰《詩》、《書》、《周官》三經新義。詩詞寫得清新自然,頗有父風,《全宋詞》、《江西詩征》及《宋詩紀事》存詞2首、詩5首。劉克庄謂其詩不滿百,像「開遍杏花人不到,滿庭輕雨綠如煙」(《絕句》),殊有「乃翁思致」(《後村詩話》續集卷四)。詞作不多,《眼兒媚》詞有「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之句;《倦尋芳》詞有「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詞苑萃編》卷四引《古今詞話》)。還致力於佛道兩家思想的探索,並有不少新的創見。薛礪若《宋詞通論》:「王雱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足見當年臨川王氏家學一斑。」著有《老子訓傳》、《佛書義釋》、《南華真經新傳》20卷、《論語解》10卷、《孟子注》14卷,注過老子的《道德經》,多已亡佚。《全宋文》卷二二六九收其文12篇。事跡見《東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傳》附傳。[3]

王安禮(1034一1095)北宋臨川人(今江西東鄉縣上池村人),官至尚書左丞王安石之弟。生於宋仁宗景祐元年,卒於哲宗紹聖二年,年六十二歲。早登第。歷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蘇軾下獄,勢危甚,無敢救者。安禮從容為神宗言之,軾得輕減。後因星變上言,甚切至,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斷滯訟,未三月,三獄院及幾赤十九邑,囚殺皆空。書揭於府前,遼使過而見之,歡息誇異。歷揚、青、蔡三州。官終知太原府,王安禮以翰林學士任開封知府時,善於斷案,執法嚴明。「有滯訟不得其情及剖決具案而未論者幾萬人」。經過日夜操勞、明查暗訪,不畏權勢,認真剖析案情,秉公執法,到職不過3個月,將所有積案審清,致使「囚系皆空」,並將結果公布於府前。遼使在府前看到後,也大加贊譽。神宗聽說後也稱贊「安禮能勤吏,駭動殊鄰,於古無愧矣!」特給他官升一級,以資獎勵。熙寧三年(1070 年),西夏侵犯邊境。河東宣撫使韓絳倉促調集四萬百姓防守。安禮聞訊,堅決反對,認為「民不習武事,今驅之上陣,縱不為敵所乘,亦將凍飢而死。」後帥呂公擁採納他的意見,改調精兵迎敵,使四萬無辜百姓免於難。元豐四年(1081 年),任尚書左丞。因諫阻神宗派李憲攻西夏事,為御史所劾,出知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元佑中,加資政殿學士,伍知楊、青、蔡、舒四州。紹聖二年,出知太原府。翌年卒於任所。所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藝文志》《王魏公集》8 卷,已列入《四庫全書》傳於世[4]

王棣字促儀,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王安禮的孫子,王雱繼子,王安石之孫,試太廟齋郎,補常州晉陵縣主簿。歷任晉陵知縣,河南府通判,顯謨閣詩制,開德府路經略安撫使。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人圍攻攻澶淵,他為守城陣亡,詔贈資政殿大學士,封忠惠公賜葬貴溪舒山。[5]

D. 綏安鎮的歷史名人

高聳,明成化十三年舉人,官臨江通判。
徐弼,明成化十六年舉人,官廉州府同知。
徐輔,弼弟,成化二十二年舉人。
盧維禎,明隆慶二年進士,官戶部左侍郎。
盧火廷,萬曆十六年舉人。
民國時期人物
葉慶士,荷蘭萊丁大學教授。
陳則蔡,漳浦縣參議會議長。

E. 遵義縣歷史名人

梁宗魯

梁宗魯,字誠一,婁里瓮生台人(現遵義市桐梓縣獅溪鎮境)道光辛巳(1821)舉人專,延至道光己酉(1849)截屬至知縣,忿不赴任,終老84歲。鄉間稱「誠一先生」。咸豐己未(1859)應知縣江炳琳唆請招降鼻孔山農軍梁三同等,「與之盟誓,絕不加害,誠一亦與賊盟乃出,江宦解省百餘人盡殲。」惜哉「誠一」之譽。梁著有《淡淡歌》、《恬退齋詩文集》、《臘梅詩鈔》二卷。民國《縣志》載10首評曰「大抵撫時感事,自抒胸臆,真朴處取法少陵,可稱詩史」。《耆舊詩》收入30首。《詩集成》於《談談歌》302首中選錄165首,《詩鈔》30首,加檔案館雜錄,共載238首。《詩選》選評《樂捐》等5首。

望 雲

望雨雲翻白,望晴雲堆墨;
似此豈無心,不妨用反測;
為問雲中君,胡為空作色。

這是一首借詠物,寓諷刺的古體詩。引農諺反其意而用之,直刺其「當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以痛斥江炳琳殺降冒功,「樂捐」中飽等丑惡行徑。其《談談歌》白話入詩可取,可有的似直成「勸世文」了。

F. 揭陽地區有哪些歷史名人

旋升兩淮鹽運使、蘇淞布政使、七年任江蘇巡撫,光緒元 年任福建巡撫,兼督船政。二年,曾到過台灣,促進台灣的經濟、交 通和文化的發展。六年會辦南洋海防,節度水師;並任兼理各國事 務大臣。

G. 開縣歷史名人有哪些

開縣是一方有著厚重歷史底蘊的熱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據可以考證的文史,開縣回的歷史文明答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殷商、西周時期。東漢建安21年,這里特置為縣,當時稱作漢豐縣,取漢土豐厚之意,文明的進程便無可遏止地展開在這塊土地上。為人所稱道的「金開縣」、「舉子之鄉」,江山代有才人出。遠的如唐朝著名詩人韋處厚,在開縣為官三年,後來出任朝廷宰相。清朝同治年間,開縣籍人李宗羲任兩江總督,被列為清代700名臣之一。清朝光緒年間,為了反對清政府簽定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正在北京趕考的全國1200多名舉人聯合上書請願,發起「公車上書」,其中有6名開縣舉人參與簽名,佔了巴蜀兩地舉人簽名總數的將近十分之一,由此開縣被譽為「舉子之鄉」。抗日戰爭時期,王潤波將軍等1378名開縣人為國捐軀;在紅岩英烈中,犧牲於渣滓洞的開縣人有14名,他們赤膽忠心,無一叛黨,在紅岩精神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更令我們自豪的是,開縣還誕生和哺育了共和國的元帥——一代「軍神」劉伯承。從少年時期到投身於辛亥革命,劉伯承在家鄉開縣度過了整整19個春秋,因此開縣又被稱為「帥鄉」。

H. 臨安出過哪些歷史名人

1、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5、方克猷

方克猷(公元1870—1907),字子壯,號鳳池,臨安於潛方元鋪人。方克猷年少時聰慧過人,品性端方,7歲束發受經,過目成誦,他父親對他督教也很嚴厲。他「年十二應童子試,以第一名入泮(即秀才)」。

當時縣宰出聯:「方元鼓打到更樓太陽來哉」;克猷應聲而對:「藻溪魚跳過橫塘化龍去矣」,均為於潛地名,對得工整絕妙。13歲補縣學生員,光緒十一年(1885)15歲選拔貢,七試皆冠其曹。光緒十六年20歲賜進士出身,任刑部主事。

I. 白兔潭鎮的歷史名人

陳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黃埔第一期學生,中國著名將領、軍事家,無論是北伐東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皆為國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國民黨軍隊中南征北戰25年,官至兵團司令,被授銜中將,曾獲蔣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勛章。1948年10月,應白崇禧之請赴武漢就職「華中剿總副司令」,1949年初以第1兵團司令官身份率29軍、71軍到湖南編訓,並接管長沙警備司令部,下轄15萬官兵。1949年8月4日,他與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發出起義通電,毅然和平起義,受到毛澤東和朱德稱贊。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J. 細數泉港歷史名人有哪些

呂夏卿(1015~1068)北宋史襲學家。字縉叔。泉州鯉城區人
呂惠卿(1032~1111)北宋大臣。字吉甫。泉州晉江人
梁克家(1127~1187)南宋宰相。字叔子。泉州晉江人
黃克晦(1524~1590)明代詩人。字孔昭,號吾野。泉州惠安人
王慎中(1509~1559)明文學家。字道思,號遵岩居士,又號南江。泉州晉江人
張岳(1492~1552)明代大臣。字維喬,號凈峰。泉州惠安人
陳琛(1477~1545)明理學家。字思獻,號紫峰。泉州晉江人

閱讀全文

與霖磐鎮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