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武清歷史人物趙壁

武清歷史人物趙壁

發布時間:2021-03-13 16:35:29

① 天津薊縣在歷史上有什麽名人

天津市薊縣主要歷史名人
趙普,自則平。後梁龍德二年(922)生於薊州,後唐末年,相繼遷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縣)、洛陽(今河南省洛陽)。

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善吏道,後周顯德年間,先後為永興軍(治今陝西西安)節度使從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縣南)節度使趙匡胤推官、掌書記。顯德七年(960)正月,普與趙匡義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推翻後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為右諫議大夫,充職樞密直學士。是年四月,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議宋太祖親征。宋得勝還師後,升普為民部侍郎、樞密福使。

宋太祖依普計,於建隆二年(961)「杯酒釋兵權」,削奪朝中諸將兵權;建隆四年(963),加強中央集權;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財權;乾德五年(967),加強中央禁軍建設;開寶二年(969),削奪節度使兵權;統一全國,先南後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負宰相責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職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普入相後,堅於職守,對宋太祖忠貞不二。有當用者,普薦其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應升遷者,太祖不予升遷,普為其力請,直至宋太祖從其請。開寶六年(973),普接受吳越王錢鏐所送10瓶瓜子金,又違法從秦隴買來木材營建官邸,庇護部下貪贓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罷相,出為河陽三城(治今河南商孟縣)節度、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繼遷太子少保。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普升為司徒、梁國公,二次入相。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計,不再傳位於皇第趙延美。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職,出任武勝軍(治今河南鄧縣)節度、檢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遼久未班師,普上疏力諫收兵息戰。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東道(治今湖北襄樊)節度,改封許國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冊封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頓吏治,懲治不法官員,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議,對黨項人採取糜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辭相職,宋太宗不準,任普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書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請求辭歸故里,宋太宗不準,拜普為太師,封魏國公,給宰相俸祿。是年七月,普卒。太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贈普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賜謚「忠獻」,親撰並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為韓王。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

李子光,原名賈一中,1902年生於西山北頭村。自幼讀書,1922年畢業於寶薊中學。1926年去《西北實業報》社工作,經楊述孝、路雨亭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到報社後,積極撰寫文章,揭露官僚、軍閥欺壓百姓的罪行。1927年報社被封,被驅逐出境,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到歸綏(今呼和浩特市)以教書做掩護,奔走於北京、張家口、歸綏之間,開展黨的工作。後不幸被捕,拘役40天,又因叛徒出賣二次被捕。兩次在獄中頑強斗爭、堅貞不屈。
1929年出獄,時值國民黨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一時找不到組織,年底回到老家。李不消沉,不等待,一邊尋找組織,一邊開展工作。1930年3月找到了京東特委,4月,在西山北頭建立共產黨小組,任組長。6月,在西山北頭建立了特別支部,李任書記。此後在段甲嶺(今屬三河縣)、穿芳峪、馬圈頭、門莊子、白馬泉、瓦岔庄等村建立黨支部。9月上旬,建立中共薊縣臨時縣委,李任書記。
1930年,共產黨處於李立三「左」傾錯誤領導時期,上級黨組織要黨員全部出動,搞「飛行集會」、「公開暴動」、「創建蘇維埃」。對此,李極力抵制,同特委負責人進行了激烈爭論,無效,先後在別山、城內的集日舉行了「飛行集會」,遭到國民黨警察的鎮壓,薊縣共產黨組織遭到破壞,李被通緝、抄家,一時無法站腳,黨組織不得不安排李去遷安縣工作。1933年秋,李不顧國民黨政府的通緝,秘密回到薊縣城,創辦「一分利」文具店,作為黨的活動聯絡點,在文具店多次召開黨員秘密會議,於1935年9月重新建立中共薊縣臨時縣委,任書記。
在1938年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的時期,李任中共薊縣縣委軍事部長,後期任縣委書記,對發動和領導冀東西部地區的暴動做出了卓越貢獻。10月,李率領十、十八總隊隨八路軍四縱隊西撤,12月返回薊縣,恢復黨組織。葛老灣會議後,同包森、王少奇等開辟盤山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隊伍,開辦訓練班培訓抗日幹部。1940年4月成立薊平密聯合縣,任縣委書記。1943年後,任一、十四地委書記,薊東西部地區抗日斗爭得到長足發展。不但恢復了被敵人「蠶食」的基本區,還建成包括薊縣、香河、武清、寶坻等縣廣大游擊區的局面,直逼平、津近郊。
李立志「不打敗日本不結婚」,年過四十,一心救國救民,直到1946年才同呂英結婚。
抗日戰爭勝利後直到1967年,李歷任熱河省副省長,河北省委黨委、副省長等職,地位變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沒變。1949年,薊縣、寧河、寶坻、玉田一帶大水成災;1963年,河北省大部地區遭受水災,李不顧年過花甲,體弱多病,深入災區,慰問群眾,指導救災。每到農村,總和群眾促膝談心,同吃同住,最厭煩「送往迎來」、「陪同」等一套「禮儀」。李和呂英都是黨的高級幹部,在生活上極為儉朴,但對老區親友則慷慨相助。一生沒有孩子,卻撫養七八個烈士遺孤和親友的孩子,視同親生。李對黨忠誠,總是團結大多數人一道工作,常以「海納百川。有容則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自勉。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李遭到圍攻,1967年3月1日被殘害致死。

於慶成,1944年出生於天津薊縣。坎坷辛酸的童年和青年時代使他與泥土結下了不解之緣。1977年開始走上創作生涯,1983年進入天津美院深造。1990年起至今,從事泥塑藝術創作研究,並任《慶成泥塑館》館長。現為中國民協會員,天津美協會員,中國工美協會塑雕學會會員,北京工美協會理事。第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榮獲文化部授予的「民間美術工作開拓者」稱號,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展中展出,並榮獲眾多獎項,頗受媒體的關注和國內外朋友的喜愛及收藏。1998年和2002年分別出版了兩個作品集。作品榮獲了六項外觀設計專利和一項作品表面機理的發明專利。並獲國際專利博覽會金獎。

② 天津的歷史故事

作為宋遼戰爭的另一方,關於遼國和蕭太後的故事在天津地名中亦有反映。寶坻區有「打扮庄」,相傳遼國蕭太後督軍南下,與宋兵交戰,曾在此築梳妝樓,梳洗打扮,故名。寶坻區大口屯鎮綉針河東岸有毗鄰兩村——大小「綉針口」,相傳遼代建村,綉針河當時為蕭太後的運糧河,此處為巡查護衛運糧河的哨口,故名。 另外,武清區有黃花店鄉,始建於遼代會同年間(938~947),據《畿輔通志》轉引《東安縣志》載:「省抑宮在安次南,遼會同中建。以禁嬪妃之有犯者。元時屢遷廢後於其地。今屬武清縣,俗名皇後店。」此地原屬安次縣,明初劃入武清縣。今稱「黃花店」,系由「皇後店」諧音演化而來。與之對應的地名是泗村店鄉的「太子務」,遼代成村。傳說遼太子曾前往皇後店(軟禁失寵遭貶後妃的冷宮),探視被罷黜的母親,途中在此留宿,故村落得名太子府,後演化為太子務.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的歷史故事據說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一個這個巷子里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型大小喚作「桂發祥」。這個人很聰明又能幹,炸麻花可以說有一手絕活。他炸的麻花真材實料,選用精白麵粉,上等清油。每天做的麻花香味能傳遍整條巷街,人們聞到香味紛紛蜂擁到他的鋪子購買,因此他的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店面。開始還算是賓客滿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越來越覺得麻花有點乏而生膩,漸漸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老人家不甘心。後來店裡有個少掌櫃的,一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一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麼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一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鍋炸。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樣,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氣撲鼻,味道可口。按照這個方法,劉老八是盡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條和麻條之間夾進了什錦酥餡。至於配料,更是苦思冥想,頗費了一番腦筋,桂花、閩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還有青紅絲和冰糖。為了使自己的麻花與眾不同,增強口感味道,把放置時間延長,取材也是愈來愈精細,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精製小麥粉等等,製作成不僅存放良久不艮,而且香氣四溢,味道香脆可口,滿口生津。就這樣,經過反反復復的精心研究,劉老八終於創造了金黃油亮、香甜味美、久放不綿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從此「桂發祥」麻花著稱於市,廣受歡迎,成為天津衛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絕」之首。而桂發祥的十八街麻花也就因此創立了百年字型大小,成為天津百姓的最愛食品

③ 武清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陳光遠字秀峰。天津武清縣人。北洋直系軍閥骨幹,曾任京津警備司令,陸軍上將回。1924年7月,授將軍答府鑒威上將軍。後寓居天津。在英租界購置大量房地產,並開設銀號與當鋪多座。

朱相臣(1908—1971)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生於武清縣。自幼家境貧窮,為張慶森代拉師弟,屬於何少亭門下。在東北曾與許多相聲演員合作,抗日戰爭勝利後返津,在南市連興茶社演出,1947年與郭榮起合作,在群英戲院演出。同年又拜張壽臣為師,藝術不斷得到深造。

與郭榮起合作的《打牌論》、《汾河灣》、《拉洋片》、《怯拉車》等段相聲都取得轟動的效果。1953年加入天津廣播曲藝團,1956年與蘇文茂合作,使其藝術得到進一步發揮,演出相聲《論捧逗》、《批三國》、《文章會》等,在全國產生很大的影響。

④ 武清有多少年的歷史

武清縣是華北平原上最古老的縣份之一。早在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人們就在這里內生產、放牧容。據考古學者發現,今白古屯鄉小韓村西南一公里處,有新石器時期遺址,文化層0.8米厚,現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戰國時期,武清縣有廣袤千里的雍奴藪①,「有魚、鹽、棗、栗之饒」。當時雍奴藪屬燕國管轄,燕人在今豆張庄鄉青坨村西築長城,綿延百里,至今有跡可尋。
秦漢初年(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始設泉州、雍奴二縣。泉州縣城遺址,在今楊村鎮南的城上村北500米處,今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雍奴縣范圍大體在今運河以東,渤海灣以北,香河、寶坻縣以南的廣大地區。雍奴縣城在今後巷鄉大宮城村東側,在一次海浸中,人走城空,故名大空城。後人覺得不雅,改名大宮城。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撤掉泉州縣,並入雍奴縣。此時雍奴縣城已遷到今泗村店鎮舊縣村,該村南尚有稱「四方檯子」的縣城遺址。古人雲:水之北為陽,水之南為陰。雍奴縣城在雍奴大澤之北,故稱「雍陽」。

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雍奴縣更名武清縣。

⑤ 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歷史

河西務鎮隸屬天津市武清區。全鎮面積69.5平方公里,有耕地7.1萬畝,轄51個村街,人口4.05萬。
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開通了北京至杭州的水運通道,河西務因緊靠運河西岸而得名。元朝定都北京以後,軍需官俸無不仰給江南,河西務便成了出入京都的水路咽喉,因而,歷代朝廷在這里設置的鈔關、驛站、武備等各種衙門曾多達十三個,最高官階為正三品,足見地位之顯要,明隆慶六年(1572),河西務始建磚城。此後的數百年間,因其繁華而素有「京東第一鎮」和「津門首驛」之稱。
新中國成立後,河西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又以空前的成就,譜寫了新的歷史篇章。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鎮址遷移到京津公路兩側。這里距北京、天津各60公里,恰居兩市正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在的河西務已經成了一座新興的小城鎮。改革開放的大潮,推動經濟迅速發展。2001年,全鎮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億元,鎮級財政收入1997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850元,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達到了較高水平。為此,多年來河西務一直躋身於天津名鎮行

⑥ 武清現在還有哪些歷史遺跡

武清有些地方的著名景色點都是很多人們所生活中看到的,而且武清中的更加多的地方大家可是知道嗎,對此武清名勝古跡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武清名勝古跡盤點,北運河是流經北京市東郊和天津市的一條河流,為海河的支流。幹流通州至天津也即京杭大運河的北段。古稱白河、沾水和潞河。其上游為溫榆河,源於軍都山南麓,自西北而東南,至通州與通惠河相匯合後始稱北運河。發源於北京市昌平區及海淀區一帶。向南流入通州區,在通州區北關上游稱做溫榆河。

然後流經河北省香河縣、天津市武清區、在天津市大紅橋匯入海河。全長120公里,流域面積5300平方公里。支流有通惠河、涼水河、鳳港減河、龍鳳河。漕運咽喉河西務,曾盛極一時。北運河古稱「御河」,是天津重要的一級河道,海河幹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洪、引灤輸水任務北運河歷史上是一條通向北京的重要漕運河道。北起北京市通州區,流經天津市武清縣、納龍鳳河,會永定河,至北辰區屈家店匯永定新河,至郭辛庄、千里堤進入紅橋區,流經紅橋區東北邊緣,於新紅橋東匯子牙河,至三岔河口與南運河會合入海河。全長186公里。

紅橋區境內河段長約6公里,寬60—70米最大流量為100—184立方米/秒。自西北向東南,為北辰區。河北區與紅橋區的界河。流經咸陽北路、丁自沽、西沽、三條石等地界。沿岸有桃花源和西沽公園等游覽地。三岔河口有「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沿河右派灘渡口、勤儉橋、北洋橋、辛庄橋、炮台渡口和三條石人行便橋。明永樂年間,漕運大興,天津發展為商埠。運河對當時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一定作用。該河除航運外也為城鄉人民生活水源。由於華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上游坡陡流急,下游平原河道曲折多泥沙,歷史上多有洪水泛濫。現境內河段為泄洪蓄水之用。歷史北運河上是一條通向北京的重要漕運河道。它對天津城市的形成和農業、工業及城市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歷史的、重要的貢獻。

⑦ 歷史上有哪些身殘志堅的名人

太多了,中國的就有師曠(春秋晉國眼盲的音樂家)、左丘明(春秋魯國眼盲的史學家)、孫臏(臏腳齊國兵法家)、司馬遷(受宮刑的偉大西漢史學家)、諸葛亮(雙腿殘疾的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夏侯惇(左目給流矢射瞎的三國名將)、丁儀(缺眼的三國名士)、司馬師(眼疾名將)、皇甫謐(三國兩晉時醫學家、肢殘針灸學奠基人)、後唐太祖李克用(天生單眼)、鄭和(太監航海家外交家)阿炳(民國視障音樂家)、華羅庚(現代左腿殘疾的數學家)、史鐵生(當代雙腿癱瘓的作家)、張海迪(青年作家)、徐白侖(盲童教育家)、吳運鐸(中國的保爾、兵工業開拓者)、周良沛(斷腿詩人)、梁思成(肢殘的建築學家)、孫海迪(高位截癱的當代保爾)、蕭芳芳(耳聾影星)、成龍(半人半機械的武打巨星)、李連傑(三級殘疾的武打巨星)、吳京(左手拇指殘缺的武打明星導演)、桑蘭(半身癱瘓的體操運動員)、安意如(先天性腦癱的作家)、
希臘:荷馬(盲詩人)、
西班牙:塞萬提斯(給截掉左手的劇作家小說家)、
英國:彌爾頓(失明的詩人政論家)、拜倫(天生跛左足的詩人)、霍金(理論物理學家)、
德國:貝多芬(耳聾的音樂大師)、
美國:愛迪生(耳聾發明家)、海倫凱勒(盲聾啞作家)、帕爾曼(輪椅上的提琴家)、坐輪椅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海明威(左眼失明)、
荷蘭:梵高(自割耳朵的藝術大師)、
俄國:奧斯特洛夫斯基(眼盲癱瘓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身患癲癇病俄國作家)、愛羅先珂(盲私人世界語學者)
埃及:塔哈·海珊(盲人作家)、
日本:乙武洋匡(天生四肢殘缺的日本小說家)
愛爾蘭:克里斯蒂·布朗(癱瘓的作家)、
澳大利亞:尼克·胡哲(天生四肢殘缺的演講家)、

⑧ 圍魏救趙、草木皆兵、運籌帷幄故事中的歷史人物各是誰

圍魏救趙是孫臏,草木皆兵是苻堅,運籌帷幄是張良。

1、圍魏救趙

戰國時(公元前353年) 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此種戰略後來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2、草木皆兵

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3、運籌帷幄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

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用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

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

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

(8)武清歷史人物趙壁擴展閱讀:

1、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2、苻堅

前秦宣昭帝苻堅(338~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縣)人,氐族。十六國時期前秦政權君主(357~385年在位),惠武帝苻洪之孫、丞相苻雄之子。

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休養生息,加強生產」政策,實現國力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

建元十九年(383年),興兵南下,發動淝水之戰。意圖消滅東晉,一統天下。最終敗給東晉謝安、謝玄率領的北府兵,導致前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獨立。

建元二十一年,為後秦武昭帝姚萇殺害,終年四十八,謚號宣昭皇帝,廟號世祖。

3、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先輩在韓國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憑借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後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游四海。張良去世後,謚號文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圍魏救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草木皆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運籌帷幄

⑨ 都說武清歷史悠久武清有啥名勝古跡么

楊村抄的清真寺,是明代萬曆年襲間建造的,歷史悠久,是天津文物保護單位。

鮮於璜穆出土於武清高村鄉蘭城村東,鮮於璜碑是中國東漢時期的重要刻碑,全稱是「漢故雁門太守鮮於君碑」。現藏於天津博物館內。

貫穿於武清全境的京杭大運河,也是武清的母親河,數千年間他養育了武清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

閱讀全文

與武清歷史人物趙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