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或世界上什麼人物有遠見,見風使舵要具體的事例
伍子胥作為歷史名人,我們不得不要欽服其卓越才幹,但看其有史記載的自楚逃亡到吳的榮衰經歷,用
現在的眼光來看,特別是我們引用到生活中,類伍子胥的人與其相交往是需要很慎重並考慮的...
1.遇難獨自逃逸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占娶兒(太子建)媳孟贏事件5年後,聽從費無極挑唆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而
改立孟贏子為太子,而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
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並責問其責,伍奢直言平王後遭囚禁,平王一面逼書信給其兩個兒子伍尚
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
到宋國去了.伍奢大兒子伍尚救父心切而還是回到郢都,但不久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伍奢的
另一個兒子,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
伍尚和伍子胥在收到老父親的書信後,都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的處境和隨之產生的不同結局,但伍尚不願
老父獨自受苦,抱著營救和赴難的迷離痛楚心情回到了楚都郢都。伍子胥在此環境下很清楚結果,但沒有
做出強制的行為拉著兄長一起避難,從而變相的可救下兄長的性命。從這中可以區別出伍氏兄弟本性的差
異.也就不難理解後面伍子胥的所有行為了.換言之,如果伍氏兄弟一起出走,按其祖先伍舉勸戒楚莊王後,
才有楚莊王的一鳴驚人,問鼎中原霸業的功勛,且伍家世代豪強又伍氏兄弟皆文武雙全的奇才,平王等定
有後患之憂才要誘殺伍氏兄弟,如果兄弟一起出走他國,楚平王很有可能會投鼠忌器而不輕易的斬殺伍奢,
應該伍氏兄弟有此的影響能力,我們從後來伍子胥出逃後,還可以得到一些幫助中可以大約的看出來。但
事實是伍子胥很聰明的遇難獨自逃逸。這樣的行為在我們現在社會中和歷史過程中是數不勝數,我們也可以
不用過分責難伍子胥有這樣的行為了。
2.製造事端惹是生非
伍子胥在宋國找到原太子建時,不巧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
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公沒有同意。這些政治避難的人報仇心切,居然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
想奪鄭定公的權,結果事敗,太子建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
政治逃難為保自己性命可以放棄家人為其可憐也情有可原,但逃到人家家中請人幫自己一起打架,人
家不願意後就要主人的命和家當,那就不值同情太作孽找死了!伍子胥跟著太子建逃難,不勸主人安分守
己還去製造事端,結果害了主人的小命又落的如喪家犬要逃逸的後果看來,伍子胥也不是很地道的人!我
曾經很痛惡跳槽到同業公司的人用在原來公司得到的資源和咨詢去搶自己公司的業務甚至挖牆角,但跟伍
子胥比來,覺得這些人還沒有在新公司中或過路公司中去謀家當再整原來公司的行動而感到他們相對還可
愛些了!不過這也可以給現在所有的經營者一個敬示:在挖掘人才的技能同時,更要考評人的素養和品質。
可以為多幾個銀子而很爽快的踢開老東家的人,也可以很快將踏在你的身上跪在其他人的門下。
3.見風使舵見利忘義
伍子胥經受波折逃出鄭國投奔到了吳國,靠吹蕭乞食來活命,經相士被離推薦給吳王僚後,被封為大
夫,才得以生存並過上了豐衣足食安逸的生活。但看到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伍子胥就推薦專諸給
公子光,設計用專諸使魚腸劍殺了吳王僚,公子光就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吳王闔閭即位之後,就
任用伍子胥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重用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將軍孫武為其訓練部隊。吳王依靠伍子胥
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並了臨近幾個小國。
伍子胥此時是開始發跡了,但他的發跡真正靠的是出賣並謀害老東家再投靠新主子才得到的,很奇
怪在歷史上,他這樣的作為沒有被例入謀篡的所謂奸臣行列不算,居然還被渲染成為是一個忠義之士!在
我們現在的社會上,一個在外討飯的人被一個老闆收留並給他很到的待遇,按理感激還來不及,但最後他
夥同他人謀害了老闆的性命,得以在新老闆下混得更好待遇,這樣的人絕對可以批定為「大逆不道」了!
從伍子胥這樣的行為過程中,我更覺得這個人不地道!同時也讓我想起了農夫和蛇的故事。用現在流行的
對勢利小人的批語「見風使舵,見利忘義」來比對伍子胥,可能已經是很抬舉他了。
4.心胸狹窄賣國泄憤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以孫武治
軍遣將的能乾和虛實難辯兵法,加伍子胥運籌調度和輕車熟路,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
一直打進楚都郢都。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
王墳,還把平王的屍首挖出來以300多鞭狠狠鞭打了一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伍子胥用16年的時間
竭盡手段心智從而徹底的圓了自己所有的心願。
故事至此伍子胥的另幾個醜陋心懷也突現出來了:賣國和無德。
史批楚平王是昏庸無道,但楚國至少是他伍子胥的祖國,為報家仇伍子胥動用了他國整國的力量,發
動戰爭幾乎滅亡了自己的祖國。在秦漢後這樣的行為稱為漢奸,那伍子胥這樣的行為在當時是否被老百姓
稱為楚奸?史書沒有寫伍子胥是賣國行為,只標為「歸報楚仇」,但我覺得其的行為,慫恿吳國征楚,自
己又為引路先鋒,要亡楚而痛快泄憤等完全夠格做個賣國賊。其不光害的吳楚兩國不知有多少人命殤黃泉
家庭破碎,還要很不稱道的是掘墓鞭屍的行為,這個一直來很為許多人所不齒,對此的評論和批註也很多
,史書有批評伍子胥的其為最主要的行為。確實,人死為安是世人最大的冀望,再大的罪過死後也是除留
遺臭萬年的口誅筆伐外,也是蓋棺定論了!象伍子胥這樣的報復心歷史上真的還不多見!可見其的心胸是
怎樣的一個胸懷了。如果楚昭王和其傳人也是這樣的想法,楚國在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
夜竟痛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得出兵救楚,才讓楚國有力量收回失地趕走了侵略者後,也將
伍家祖墳刨開鞭打屍體,那鬧劇可能要延上好多年,看來楚昭王和其傳人素質要比伍子胥好很多,我們
也沒有看到他們同樣行為的記錄。如果每個朝代都出一個伍子胥這樣的人,就絕對沒有我們現在可以觀看
的皇陵遺址了!如果每個人都象伍子胥,那這個世界上絕對找不出一塊祖墳了!倒也可以省下很多的土
地了...
5.貪戀功名依老買重
吳王闔閭伐楚回到吳國都城後,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願意再做官,回鄉隱居了。伍子胥
按次功和孫武的離去而得封相國,幫助吳王闔閭成就為春秋時代的一代霸主.孫武在退隱期間除輕竹淡酒外,
還留下的一部著作---《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傑出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至今還
是包括我們中國內很多國家在軍事/財商/處世/人生中等一直在研究的一個經典寶典.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死在伐越失敗的歸途中,其子夫差繼位.沒幾年伍子胥出使齊國回來就被夫
差逼其自刎.他的一生也有了個結果.
禪宗講究因果報應的,最終伍子胥死在夫差手下雖還算個樣子但也是無奈和已經是家破了,兒子
還要靠投奔齊國改姓王孫才勉強生存的結局冥冥中是天意了。伍子胥的死除夫差的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個性
因素外,他在夫差前一直居功自傲依老買重的習性更起著關鍵的原因.從這點也看出伍子胥欠乏審時度事的
能力,追起緣由應該是他太在意和貪戀自己現有的地位和權勢,而恰恰忘記那是新君主最犯忌的所在。所
以最後挖目懸門的無奈也真的是無奈了!至死還沒有醒悟自己已經沒有很重要價值性還自為是擎天柱和國
之棟梁的無知。看其結局跟孫武比較也可以看出伍子胥在當時也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有智慧的人。充其量是
個悲劇色彩的風雲人物吧,但其故事最大的成就也比較迎合在過去的千年中那些書生想出人頭地的心理和
想成就功利的楷模了。所以,我想才有到現在還將伍子胥其人一直在做為一個成功人士榜樣的原因之一吧? 從簡單的幾個過程看來,我是覺得在事業發展乃至成功的人士中,應該要防備象伍子胥這樣看來是個
大大的忠義人員其背後的本性,如倚重聽從,可能最後自己事業失敗的最大因素就為此而未可知!當然我們
也不用愚到放棄所有的人員,只是要有尺度的制衡就可以用其所長而防其所陋。但這個尺也體現出了測量人
的智慧和駕御力了!也最終決定是否可以成就自我的關鍵!
⑵ 關於證明「見風使舵」是個褒義詞的歷史故事
見風使舵是指立場不穩,而另一個說法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魏徵不就是先跟隨李建成後來才跟隨李世明的嘛,從而成為了一代名臣。
⑶ 歷史上的見利忘義、見風使舵的人物及事件。(作文素材、急!)
呂布"認賊做父、見利忘義、見風使舵"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已盡人皆知。單就這幾個字,就可以想像到呂布其人的風采了:「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力大無窮,拼殺疆場無有敵手,好不神采飛揚,氣宇宣昂。但其人品實在低下,被張飛罵做"三姓家奴"
15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便經人介紹而投至刺史丁原帳下。並勤習弓馬之技,號稱「飛將」,並認丁原為義父。時值董卓亂政,與丁原爭奪朝政的控制權。兩相對陣,董卓畏懼呂布驍勇,欲招降之。乃譴帳下虎賁中郎將李肅,以重金說之,並送之「赤兔」馬,並以功名富貴相許,呂布因此大動其心,遂提刀斬下丁原首級,而降董卓。呂布這人見風使舵的本事很高,我想這也和他的臉皮夠厚分不開的。初拜見董卓之際,便立認董卓為義父。不辯忠奸,不分好歹,只為功名利祿,而能不假思索的殺丁原,認賊做父。可見,呂布是一個私心過重,大義不明之人。
曹操力敗呂布,攻打呂布的根據地下邳。呂布少謀多忌,不用陳宮建議,每戰多敗,被曹操圍攻三個月,白門樓之戰,大敗被曹操所擒。呂布因自己能征善戰,戰績斐然,而又欲降曹,曹操也念其功勛,為之心動。可劉備此刻卻在一旁說:「君不見丁原與董卓的下場嗎?」呂布死前沖劉備說:「大耳兒最不能相信!」每次讀到此處,心中都有點悵然若失感,也有點解恨之感。劉備如此寬厚之人,卻在經歷呂布屢次的挫折和戲弄之後,也能狠心在呂布生死存亡那一刻,落井下石。可見反復無常、無義無信之人終將被人所棄。最後呂布被曹操縊殺,三國第一猛將,就此隕滅。
再觀呂布一生,不免心生嘆息之情。其人膂力過人,萬里疆場,所向披靡。然正如其帳下謀士陳宮所言:「君,驍勇無敵,善戰無前,然勇而少計,暴而少仁。恐眾叛旦夕之間。」
想當年:「三英戰呂布」時,是何等的勇猛無敵?!「轅門射戟」倍受大贊大贊「將軍天威也」!一代梟雄,卻落得眾心皆離,東奔西走,而兵敗身死。歷史有評價雲::「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為人不講忠義,行事不求誠信,不聽善言,反復無常,始亂終棄,因此註定了要有如此悲壯的結局。真是可悲、可惜、可嘆!
⑷ 史上見風使舵事例
1.蘇克薩哈,見多爾袞垮台,投靠順治
2.呂文煥,見宋將亡,降元
詳情:
1.蘇克薩哈,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父蘇納,葉赫貝勒金台什同族。太祖初創業,來歸,命尚主為額駙,授牛錄額真。累進梅勒額真。天聰初,從太宗征錦州,貝勒莽古爾泰帥偏師衛塔山餉道,蘇納屯塔山西,明兵來攻,擊破之。三年,與固山額真武納格擊察哈爾,入境,降其民二千戶。聞降者將為變,盡殲其男子,俘婦女八千餘,上責其妄殺。蒙古人有自察哈爾逃入明邊者,命蘇納以百人逐之,所俘獲相當。累進三等甲喇章京。坐隱匿丁壯,削職。尋授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崇德初,從伐明,攻雕鶚、長安諸堡及昌平諸城,五十六戰皆捷。又攻破容城。及出邊,後隊潰,坐罰鍰。又從伐朝鮮,擊破朝鮮軍,俘其將。以朝鮮王出謁時亂班釋甲,又自他道還,坐罰鍰。尋以讞獄有所徇,坐罷,仍專管牛錄事。順治五年,卒。
2.樊城失陷以後,襄陽形勢更加危急。呂文煥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終無援兵。 襄陽城中軍民拆屋作柴燒,陷入既無力固守,又沒有援兵的絕境。咸淳九年(1273年) 二月,阿裏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陽,炮轟襄陽城樓,城中軍民人心動搖,將領紛紛出城投 降。元軍在攻城的同時,又對呂文煥勸降,呂文煥感到孤立無援,遂舉城投降元朝,襄 樊戰役宣告結束。
⑸ 歷史上見風使舵的人,急~
秦儈、高俅、和珅、魏忠賢、王莽,奸臣哪個不是見風使舵的主啊,關鍵是看事情的吧。
⑹ 中國歷史上最會見風使舵的人是誰
伍子胥作為歷史名人,我們不得不要欽服其卓越才幹,但看其有史記載的自楚逃亡到吳的榮衰經歷,用 現在的眼光來看,特別是我們引用到生活中,類伍子胥的人與其相交往是需要很慎重並考慮的... 1.遇難獨自逃逸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占娶兒(太子建)媳孟贏事件5年後,聽從費無極挑唆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而 改立孟贏子為太子,而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 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並責問其責,伍奢直言平王後遭囚禁,平王一面逼書信給其兩個兒子伍尚 和伍子胥!
⑺ 古代見風使舵的名人
那可就多了去了,那些大奸臣哪個不是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高手?其它的比如伍子胥、呂布、郭沫若、楊度這些。
⑻ 立場不穩見風使舵的人具有以下特點的歷史人物
呂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一生侍奉了很多人。見風使舵。沒有自己的立場。
⑼ 歷史上見風使舵牆頭草的人物有
劉備,開始跟隨公孫瓚,看公孫瓚快亡了就跑陶謙那,後來被呂布趕跑就跑曹操那,結果滅了呂布又出來自立,然後被曹操滅了又跑袁紹那,結果看袁紹沒啥前途又跑出去自立,結果又被曹操滅了就跑劉表那了,然後劉表死了曹操打過來了又去投靠了孫權,最後打敗曹操從孫權那借了荊州才開始自己創業
⑽ 沒有原則的有名事例,牆頭草,見風使舵等名人事例
1.蘇克薩哈,見多爾袞垮台,投靠順治
2.呂文煥,見宋將亡,降元
詳情:
1.蘇克薩哈,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父蘇納,葉赫貝勒金台什同族.太祖初創業,來歸,命尚主為額駙,授牛錄額真.累進梅勒額真.天聰初,從太宗征錦州,貝勒莽古爾泰帥偏師衛塔山餉道,蘇納屯塔山西,明兵來攻,擊破之.三年,與固山額真武納格擊察哈爾,入境,降其民二千戶.聞降者將為變,盡殲其男子,俘婦女八千餘,上責其妄殺.蒙古人有自察哈爾逃入明邊者,命蘇納以百人逐之,所俘獲相當.累進三等甲喇章京.坐隱匿丁壯,削職.尋授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崇德初,從伐明,攻雕鶚、長安諸堡及昌平諸城,五十六戰皆捷.又攻破容城.及出邊,後隊潰,坐罰鍰.又從伐朝鮮,擊破朝鮮軍,俘其將.以朝鮮王出謁時亂班釋甲,又自他道還,坐罰鍰.尋以讞獄有所徇,坐罷,仍專管牛錄事.順治五年,卒.
2.樊城失陷以後,襄陽形勢更加危急.呂文煥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終無援兵.襄陽城中軍民拆屋作柴燒,陷入既無力固守,又沒有援兵的絕境.咸淳九年(1273年) 二月,阿裏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陽,炮轟襄陽城樓,城中軍民人心動搖,將領紛紛出城投 降.元軍在攻城的同時,又對呂文煥勸降,呂文煥感到孤立無援,遂舉城投降元朝,襄 樊戰役宣告結束.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