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麥仁店有沒有記載
有個地方叫麥仁店,傳說是當年王莽趕劉秀路過的地方,這里至今還流傳著劉秀的幾段故事。
麥仁店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大橋鄉麥仁店村。全村大約有300多戶,1000人左右。
相關歷史(網路)
劉秀被王莽軍隊追殺,逃往南陽東南八十里處,飢餓難耐。忽見一農婦手提飯罐,遂向其討要,農婦只答應讓他吃一半,另一半留給她丈夫。可劉秀實在餓極,一會兒就吃光了。農婦生氣地說:「這是我特意給我家丈夫做的麥仁湯,你吃光了,我丈夫怎麼辦?」劉秀十分抱歉地說:「大嫂,實在對不起,你再做點兒,日後我一定重謝。」「你不知,麥仁湯很難煮,得兩個時辰。」劉秀安慰她說:「你回去試試看,一滾就熟,二滾就爛。」說罷就走,農婦回去重做,果然如劉秀所說。?
劉秀率軍打敗王莽登上皇位後,一日忽然想起了那日吃起來特別香的麥仁湯,遂命廚師精心熬煮,但總覺得不那麼香甜。於是命人找來那農婦,按當時之法做了,劉秀仍覺得不那麼香甜,要怒懲農婦。農婦說:「當年聖上飢不擇食,自然覺得香甜,如今聖上每日山珍海味,自然與當時是兩種味道了。」劉秀聽後覺得有道理,就重賞了農婦,並派人把她送回。?
後世人為紀念這位敢於直諫的農婦,把她住的村子改為「麥仁店」。
Ⅱ 麥仁的功效及作用
麥仁的功效與作用
1、小麥不僅是供人營養的食物,也是供人治病的葯物。它的葯用功能主要有四種:養心,益腎,和血,健脾。另外還有四大用途: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
2 、麵包和點心尤其是全麥麵包是抗憂郁食物,對緩解精神壓力、緊張、乏力等有一定的功效。
3、進食全麥食品,可以降低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的含量,從而達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4、對於更年期婦女,食用未精加工的小麥還能緩解更年期綜合症。此外,小麥粉(麵粉)還有嫩膚、除皺、祛斑的功效。
(2)歷史故事麥仁湯擴展閱讀:
麥仁粥的功效
所謂麥仁,就是把新鮮的麥粒稍微碾磨一下加工而成。由於只進行了簡單的粗加工,麥仁的營養成分損失較少,保留了較多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等,對健康益處多多。
麥仁的做法很多,最簡單的就是熬麥仁湯或粥。熬麥仁粥只需抓兩把麥仁加水熬就行,開鍋後,麥子的香味四散彌漫,再用文火將粥熬好。熬好放涼的粥,濃濃麥香四溢,填滿你的嗅覺器官,麥仁也極有嚼頭,越嚼越香甜。
以前沒有高壓鍋時,熬麥仁湯費時、費火,現在有高壓鍋就方便、快捷多了,但味道會受些影響。用新麥子做的麥仁湯,味道清香,是炎熱夏季里一款極好的補充水分、防暑降溫的粥品。麥仁還可以和綠豆、地瓜、其他谷類、肉類食物做成組合的美食。
Ⅲ 啥湯的故事傳說
飠它湯古稱雉羹,為我國「天下第一羹」。堯時,有篯鏗以雉羹進帝堯,彭祖、彭城、雉羹一直淵源流傳。雉羹至西周時,被定為宮廷八珍御膳之一。據《徐州方誌》記載:雉羹所用主料為雌性錦雞(即野雉雞),佐以稷子米(即薏仁米)、生薑、精鹽等。西漢時,雉羹主料沒變,輔料加薏仁米、黍米、香茅、酸鹽梅、花椒、桂皮、蓼葉等熬制,後再勾芡而成。
清乾隆(公元1736-1794年)時,五下江南,四次駐徐州行宮(今市博物館)。傳說乾隆偶然觀賞市井,品賞到飠它湯美味,很是愜意。便問廚師:「是啥湯?」答曰:「就是飠它湯」。乾隆又問廚師「啥湯怎樣寫的?」廚師文化不高頓時傻了眼,用指比畫著「食」字右邊加個「它」字,即今天沿用的「飠它」字。乾隆不識這個字,看在彭祖面子也就接受了這個自造的漢字,而且高興地封徐州飠它湯為「天下第一羹」。
乾隆以後的飠它湯製作,其原料稍加改變,清代湯配方一直沿用至今。
」乾隆問啥湯「的故事最早出自徐州,近幾年又在各地衍生出了雷同版本。 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游訪江南路過蒙城,走得又飢又渴,傍晚,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媽媽,還有她的獨生女兒。老媽媽見來了幾位貴客,雖然風塵滿面,穿戴卻十分整齊,店家婆笑臉相迎,一面端茶,一面吩咐女兒殺了兩只肥老母雞,用沙鍋煨燉。時值初夏季節,乾隆和侍從坐在院中,一邊飲茶,一邊閑聊,等待用膳,誰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還不見店家送飯,乾隆餓得飢腸漉漉,命侍從前去催促,店家回答說:「雞湯沒煨好,請客官再稍候。」乾隆心中不耐煩,步出小店,看個究竟,只見店家婆正在門前月下磕麥仁。乾隆問道:「老媽媽,磕麥仁做什麼呀?」店家婆答道:「俺這里沒有稻米,都用麥仁燒稀飯吃。」乾隆雙手捧起一捧白花花的麥仁走進廚房,對姑娘說:「把這麥仁放進雞湯鍋里好吃嗎?」姑娘微笑道:「會好吃的。」說著掀起鍋蓋,乾隆把麥仁放了進去。乾隆回到院中又等了半個時辰,忽聞一陣撲鼻的香味從廚房飄來。姑娘盛了幾碗雞湯,放入麻油、胡椒等調料,用托盤端置桌上。乾隆品嘗了一口,味道十分鮮美,用竹筷一撈,雞肉已經脫骨,與麥仁混和在一起,吃起來勝過皇宮御宴!乾隆連吃三大碗,贊道:好湯。乾隆膳後問店家這湯的名字,店家也不知道這湯的名字,於是小聲嘀咕了一句「啥湯」。這啥湯本是蒙城土語「什麼湯的意思」可乾隆皇帝誤以為這湯就叫「啥湯」,乾隆一高興想留下墨寶給這位店家,就問這店家啥字怎麼寫,可是這店家不識字不知道怎麼寫,還是乾隆身邊的一個侍從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雞湯的情景,於是便編造了個生字:月光為伴,一邊為「月」字,另一邊皇上為天子,「天」字為上頭,久等的「久」字放在下邊,並取其諧音字「韭」代之,這樣便造出一個「啥」諧音的「sa」(該字民間在用,但是字型檔沒有這個字)字。乾隆看看也像個字樣,但覺得眼生,記不清什麼時候在康熙皇爺字典里似曾見過。於是命侍從取出文房四寶,提筆寫「撒湯」二字,下邊題了「乾隆御書」留給了店家。
店家婆不識字,把乾隆題字拿給當地一位有學問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驚,說是當今乾隆皇帝的親筆題字。事後店家請木匠精心製作了一塊招牌,將乾隆題字刻在上面。過往行人見此招牌,都來品嘗乾隆皇帝品嘗過的「撒」湯。從此,小店生意十分興隆。其他店家見此,也模仿乾隆御書「撒湯」字樣做出金字招牌,開起了撒湯店。
現今撒湯由於營養豐富,口感好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著名小吃。
現在撒湯在亳州市區不僅可以搭配油酥燒餅吃,還可以搭配包子煎餅等早點,所以說在亳州幾乎很小的早點店面都會有。
Ⅳ 麥仁粥要煮多久
麥仁粥煮多長時間呢
高壓鍋做飯關鍵是時間和水的比例,將手掌壓在洗好的米上面,放入與手掌差不多平行的水即可。首先大火,聽到閥響一段時間後(大概半分鍾這樣),就關小火。再煮5——10分鍾即可。註明:關小火不要關的火好像快要熄滅了那樣,否則煮出來的米飯不好吃。
麥仁粥怎麼做好喝呢
1.將麥仁提前2-3小時用涼水浸泡。
2.紅棗洗凈切大塊備用。
3.將浸泡好的麥仁和大棗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
4.煮至麥仁稍微開火,湯汁濃稠,即可關火,用時中火大約30分鍾。
5.煮好的麥仁粥,裝碗即可食用。
麥仁粥有什麼營養價值呢
麥粒是大麥的產物。從健康飲食的角度考慮,定期吃麥仁粥對健康非常有益,可以緩解便秘。麥片粥營養豐富。它能降低膽固醇。麥粒是全麥粒,含有麥粒的所有營養成分。麥粒分為軟粒和硬粒,但這兩個名字並不代表硬度。兩者的區別在於:它的麵筋蛋白含量。軟麥粒麵筋含量低,被磨成帶皮麵粉。然而,硬麥粒的麵筋含量很高,被磨成普通的營養麵粉。麥粒有強烈的堅果味道,這種淺棕色的顆粒成為谷類產品或麵包和烘焙產品的添加劑。
Ⅳ 大骨頭麥仁湯的做法!
大骨頭麥仁湯製作:
1.豬大骨頭淖水,麥仁(小麥)用清水洗凈,控干水分。
2.鍋內加適量水燒開,加入大骨頭,麥仁,薑片大火煮開,轉小火燉一小時。
3.以自己的口味習慣調味食用。
Ⅵ 麥仁粥熬出來是粉色的,還能喝嗎什麼原因以前熬出來都是白色的。
我的也是,麥仁是不是放葯了,應該不能喝
Ⅶ 麥仁怎麼煮熟是清湯
現在有專門的機器脫去小麥的麩皮、很快的、 將其放在鍋里加水熬成稀飯叫麥仁飯,它是魯西南農村地道的家常飯。 麥仁難煮,所以,勤快的農家婦女一大早起床後就先將麥仁煮在鍋里,放些硬柴讓其慢慢煮著,然後才安頓其它
Ⅷ 麥仁熬湯怎麼做
告訴你一個很香醇的做法,放些麥仁和大米,最好之前泡3個小時再熬。
又簡單又純
Ⅸ 麥仁怎麼煮
麥仁小米粥
做法:
1.將大米、小米洗凈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開
2.新鮮麥仁在清水裡反復揉搓,就會將殘留的皮殼去掉,然後漂洗干凈倒入已經開的鍋里,等再次開鍋就關小火熬煮
3.等煮到大米、小米、麥仁都開花,湯汁粘稠即可關火
麥仁芋頭粥
做法:
1、芋頭去皮、洗凈、切塊。麥仁提前泡好,更容易煮開花。
2、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涼水,大火煮開。加入麥仁,攪勻。大火煮開,小火煮10分鍾。
3、加入芋頭,煮開,再煮20分鍾。煮好的粥,加蓋燜5分鍾。
Ⅹ 粥的歷史
粥的歷史
粥在我國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可謂淵源流長。自古就有將粥喻作「滋生育神丹」、「滋養胃氣妙品」、「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唐代令狐德棻主編的《周書》中有「皇帝始,烹谷為粥」(意思是相傳從皇帝開始,最早是蒸谷,形成了粥)的記載,這是關於粥的最早的記載。
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葯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有西漢名醫淳於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謂粥可實五臟六腑之氣,且能逐熱,一飲汗盡,二飲熱去,三飲病已。
進入中古時期,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葯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次。大文豪 、美食家蘇東坡在食粥後寫下了「深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形容粥味美,使人身心顛倒)的著名詩句。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也極力推薦食粥養生,認為能延年益壽,曾作《粥食》詩一首,膾炙人口的「只將食粥致神仙」(只把吃的粥送的神仙就可以了,意指粥品味極高)的詩句。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有極細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意思是每日食粥一大碗,空腹時胃較虛,粥極細膩,與腸胃相宜,調理飲食的好辦法。)
可見,粥與中國人的關系,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
(10)歷史故事麥仁湯擴展閱讀
劃粥斷齏的歷史故事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繼父的家境已經比較窘迫,范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一來擔心兒子吃不飽累壞身體,二來怕給寺院的師父增加負擔。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帶,而且帶的數量,出人意料的少。母親絮叨規勸,仲淹總是胸有成竹地說:「我有數,不少。」初到寺院時,糧米交給廚房,代為製作,隨寺院的鍾聲與和尚們一道用飯。
可范仲淹,從早到晚一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常充耳不聞鍾聲,忘記了吃飯,再去打飯時,又過了時辰。好心的廚僧或小和尚眼看著范仲淹如此廢寢忘食地讀書,便主動給他送飯來,仲淹很過意不去,給別人添了麻煩。
為了讀書方便,他自己備了小鍋小灶,自炊起來。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點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邊讀書,一邊續柴煮粥。一鍋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
第二天清早起來,鍋里的米粥涼透了,已經凝固成圓圓的一整個。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完整的一鍋粥分成了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這便是「劃粥」。
在寺院周圍的大山之中自然生長著野韭菜、野蔥、野蒜、野山芹,還有莧菜、苦菜、薺薺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陳等十幾種可食的野菜。范仲淹白天去山洞讀書時,順便拔幾種野菜回來。吃飯時,把十幾根野韭菜,或野蔥、或野蒜,切成細碎末,加入一點鹽拌和拌和,一頓佐餐的菜便成了。這就是「斷齏」。
醴泉寺讀書三年,范仲淹基本過著「劃粥斷齏」這種清苦自律的生活。隨著范仲淹在北宋歷史舞台上光輝業績的展現,「劃粥斷齏」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專用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