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上有關出於公心事的故事

歷史上有關出於公心事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3 12:18:08

中國歷史上有關公平的事例有哪些

中國歷史悠久,關於公平的事跡有很多,如包青天之鍘美案、徙木立信、文成公主進藏、個稅改革等等。

1、包青天之鍘美案

新科狀元陳世美文才人品均獲太後賞識將之招為駙馬,朝野同慶。村婦秦香蓮帶著一對兒女春哥、冬妹卻千里迢迢來到京城尋夫,原來她竟是陳世美的妻小。陳世美當然不認,將母子三人逐出府去,秦香蓮得展昭之助來到包拯台前具狀申告。包拯心知駙馬棄妻再娶犯下了欺君之罪,又憐惜香蓮母子孤苦無依,有心規勸陳世美認妻安頓。

陳世美為絕後患竟派出手下韓琪意圖殺妻滅子,展昭及時出手搭救,韓琪仗義自刎留下駙馬府鋼刀為憑盡訴駙馬惡行。包拯大怒設計駙馬來到開封問罪,陳世美自恃有太後公主撐腰,而太後公主也適時來到開封府要人。包拯兩難之際,秦香蓮悲嘆世間無青天,包拯汗顏羞憤之下,不惜自摘頂上烏紗硬將駙馬立斬龍頭鍘下。

2、徙木立信

秦孝公已經任命了衛鞅,衛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布,(衛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桿,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桿。(衛鞅)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桿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詐。終於頒布(變法的)法令。

3、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文成公主入藏加速了漢藏人們的交流與融合。

4、個稅改革

個稅改革是社會公平的實現而非仇富,個稅改革聽證會的舉行,既是政治民主化的體現,也是社會政治文明的進步。有利於傾聽社會各個階層的聲音,吸納民眾的意見,優化公共政策。畢竟中國的個稅徵收機制起征點太低,即有「劫貧濟富」之嫌,客觀上也有悖社會公平,使社會兩級分化繼續擴大,而聽證會的舉行,調高起征點,一定程度上是「按比例貢獻」原則的體現,促使社會稅賦朝向社會最不利者有利的方向發展,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

(1)歷史上有關出於公心事的故事擴展閱讀

在古代,為了能夠更好的、更公平的選拔人才,隋唐時期創立了科舉考試制度。以便更公平的選拔人才,未果效力。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創立完善科舉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科舉考試為各朝選拔了大量人才,如史上著名由武舉出身的武將尚有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北宋徐徽言(文進士出身,後棄文習武,宋徽宗授武狀元),明代戚繼光(明世宗嘉靖年武進士)等等。

將選官的權力集中到了中央,有利於封建專制統治。打破了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擴大了統治基礎,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在這一歷史時期,有利於思想的繁榮,文化的發展

㈡ 歷史上有關謹言慎行的故事

1、孔子謹言慎行

孔子到東周觀光,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後稷的祠宇。祠宇右邊階級之前,有一座銅鑄造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重,他的背上,刻了銘文說:

「這是古代說話非常謹慎的人。大家要警戒啊!不要多說,多說的往往多敗;不要多事,多事的每每多患。即使生活在安樂的環境中,也一定要戒慎恐懼。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後悔自己的多言多事。不要說沒有什麼損傷,那引起的禍患將要影響深長。

不要說沒有什麼損害,那引起的禍患將要繼續擴大;不要說上天聽不到,天神正在觀察著你呢。火剛冒煙的時候,你不去撲滅它,到了火勢很大的時候,又怎麼辦呢?水還是細流的時候,不去堵塞它,那麼最後就要擴大成為長江大河的;細微的線縷,如果不去撅斷它,有的就可能被織成大的網羅。

最小的幼苗,如果不去拔除它,將來就非用斧頭不可啊。」「假如真能慎之又慎,那就是致福的根基;多嘴多舌不是沒有損害,它正是致禍的門徑。橫暴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終,好勝的人一定遇到強敵,盜賊憎恨主人,百姓埋怨上級,君子深知不可高高在上,所以要謙下一些。

深知不可老是跑在前頭,所以退居後面。」「溫厚恭謹,戒慎仁德,會使人仰慕;堅持柔道,謙虛下人,人們永遠超越不了它。大家都擁向那裡,只有我堅守此道;大家都到別的地方去,只有我不遷徙。把我的智慧藏在內心深處,在別人面前不顯露自己的技能。

即使處於尊貴的地位,別人也不會傷害我的。江海雖然是低姿態,但卻能為百川之長,正是因為它處在卑下的地位啊!上天不論親疏,卻只扶助那些能居人下的人,要警戒呀!」

2、不要快人快語,容易得罪人

《戰國策》里有一個《觸龍說趙太後》的故事。說的是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急攻趙國,危急關頭,趙國不得不求救於齊,而齊國卻提出救援條件,是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溺愛孩子、缺乏政治遠見的趙太後不肯答應這個條件,於是大臣竭力勸阻,惹的太後暴怒。

「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面對此情此景,深諳說話藝術的左師觸龍並沒有像別的朝臣那樣一味地犯顏直諫,而是察言觀色,相機行事。他知道,趙太後剛剛執政,缺乏政治經驗,目光短淺,加之女性特有的溺愛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

任何談及人質的問題都會讓太後難以接受,使得結果適得其反。所以觸龍避其鋒芒,對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的事隻字不提,而是轉移話題。先問太後飲食住行,繼之論及疼愛子女的事情,最後大談王位繼承問題,讓太後明白,如果太子不經受磨煉,將來繼位的時候會面臨更糟糕的局面。

不知不覺之中,太後怒氣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樣才是疼愛孩子的道理,高興地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3、不要輕易承諾

春秋時期周莊王九年,齊國聯合宋、魯、陳、蔡四個諸侯國攻打衛國,衛國被攻陷後,齊國諸侯齊襄公擔心周王會派兵來討伐,就派大夫連稱為將軍、管至父為副將,統領兵馬在葵邱那個偏遠的地方戍守。

二位將軍臨行前請示齊襄公道:「戍守邊疆雖然勞苦,但是作為你的臣子不敢推辭,只是我們去駐守得有個期限,主公以什麼為期限呢?」當時,齊襄公正在吃瓜,就順口應付說:「現在正是瓜熟時節,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時候,朕會派遣別人替代你們的。」

二位將軍於是帶兵前往葵邱駐扎。不知不覺間一年光景過去了。但是齊襄公卻把這事兒給忘了,因此招致兩位將軍的不滿。他們給齊襄公獻上剛成熟的瓜,暗示齊王能履行諾言,誰料齊王根本就沒招回他們的打算。兩人氣得牙癢癢,暗地聯合公孫無知,起兵造反,推舉了新的國君。

所謂「輕諾必寡信」,一個人要做出承諾,一定要慎重,如果不能履行,千萬不要輕易向人許願,不然就會招致禍患。

4、禍從口出,不要多言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謀害自己,常吩咐侍衛們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是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靠近我!」有一個晚上曹操在帳中睡覺,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為他覆蓋。曹操立即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然後繼續上床睡覺。半夜起來的時候,假裝吃驚的問:「是誰殺了我的侍衛?」

大家都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惟有楊修知道了他的意圖,下葬時嘆惜的說:「不是丞相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曹操聽到後十分厭惡楊修。終於在「雞肋事件」中以擾亂軍心為由,殺了楊修。

5、把握好說話時機

墨子曾回答他的學生子禽說:話說個沒完沒了有什麼好處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乾舌燥,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雞,只在天亮時叫兩三聲,大家聽到雞啼就知道天要亮了,於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闢的見解才能受人歡迎,泛泛空談則招人生厭。實踐證明,言之有物,正確把握好說話的分寸,能夠給自己增添魅力、贏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機會。

㈢ 中國古代有關友善的典型故事

故事一

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舜的母親去世以後,他的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舜的父親、繼母、繼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歡舜,時不時的挑刺、找茬,總想置他於死地。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來,然後再出現,然後對待家人更加友善、謙恭、有禮。面對家人的百般刁難,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計小怨,更沒有得理不饒人,化干戈為玉帛。正是因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讓堯下定決心讓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個故事------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間的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因為宅基地問題發生爭執。張家人寫了一封信,張英看後,淡然的寫了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收到信後,起初不明白,以為張英會用什麼手段可以擺平吳家,誰知道寫了這么一封信,不過也只好照辦。誰知吳家竟被感動了,也讓出三尺來。於是在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成為佳話。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是鄰居之間和睦相處的不二法門。

第三個故事-------將相和

這個故事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事情。文臣藺相如出使秦國,使得完璧歸趙。在澠池會上,他又機智勇敢的使趙王免受秦王的羞辱。於是趙王提拔藺相如為右上卿,官位在武將廉頗之上。老將廉頗自認軍功了得,總是不服氣,揚言如果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難堪。藺相如於是就稱病不上朝,以免見到廉頗。外人都以為藺相如是害怕廉頗,其實不然。藺相如是為了趙國國家利益,認為將相不和會給秦國可乘之機。廉頗知道真相之後,主動負荊請罪,從此兩人成為生死之交,共同保衛趙國。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同僚。

由以上三個故事我們知道:友善,是社會的潤滑劑,能夠讓別人如沐春風,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睦,能夠減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麻煩,有助於社會團結,有助於社會進步。因此,我們都需要繼承中華民族與人為善的優良傳統,對家人、鄰居、同事友善,做到和睦相處,團結共事,一起為了家庭、社會和國家更好的未來而努力。

㈣ 歷史上有關自尊的故事

唐朝時候,禪宗第四祖道信大師,在黃梅一住三十多年,貞觀年間,唐太宗仰慕道信大師的道風,即遣使者奉詔前往迎請,希望道信大師能進京晤面一番。
使者到了黃梅,向道信大師面告太宗皇帝的旨意,道信大師聽後,淡淡地說道:「請你為我回謝皇上的盛意,我年老了,過慣了山林生活,不願再入繁華的城市。」
使者將道信大師的意思回復了太宗,皇帝不死心,第二次又再喚使臣前來黃梅迎請道信大師。道信大師告訴使者道:「年老的人,常常有病,你稟告皇上,說我有病好了。」
使者不得已,又把道信大師的意思稟告太宗皇帝,太宗見道信大師推辭,心裡非常不悅,傷害了他皇帝的尊嚴,但他仍派遣使者以轎子恭敬地迎接道信大師進京。那知,又為道信大師拒絕了。
太宗勃然大怒,再令使者前去黃梅以刀威嚇道信大師道:「若再不應召進京,當取首級前去!」
道信大師這時候不但沒有慌張,反而靜靜地伸頸就刀,令使者大驚,連忙拋刀扶著道信大師,向大師頂禮懺悔。回京後把這情形稟告唐太宗。
太宗聽後,嗟嘆敬重不已,賜以珍帛,以遂山林修行之志。
釋初參曰:古之聖賢大德,不但不應付豪門富紳,就是貴如皇帝,也不放在眼中,今日教門不幸,向金錢低頭,向勢力獻笑者,比比皆是,僧團中像道信大師自尊者何在呢?

㈤ 歷史上有關反映"誠信,公道"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庄園主的家裡。
一天中午,庄園主從外面回來,帶回一把鋒利的小斧子,隨手放在門邊,就去做活去了。正巧,庄園主的兒子看到了這把斧子。他看著閃閃發光的斧子,十分喜愛,拿在手裡左看右看,心想: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試一試。於是,他帶著斧子跑到了櫻桃園里。他選中了一顆細小的櫻桃樹,學著大人的砍樹的樣子,舉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聽得「咔嚓」一聲,小樹被攔腰砍斷了。
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闖下了禍,就趕緊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處,躲到他的小屋裡,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書,裝作專心的樣子讀起來。幾個小時後,庄園主回來了。當他經過櫻桃園時,發現他最心愛的那棵櫻桃樹被砍斷了,頓時大發雷霆。回到家裡,他把果農叫來訓斥了一頓,並要他把砍樹的人追查出來。一直躲在屋裡的小男孩看到這種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認,萬一錯怪了別人,那多不好啊!但轉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認了,爸爸要責備我,也許還會打我的。該怎麼辦呢?他坐地床邊猶豫了好一會兒,終於大膽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著頭,紅著臉說:「爸爸,別再追查了,樹是我砍的。」父親問明了情況,不但沒有責備他,還把他摟在懷里,意味深長地說:「孩子,我為你的誠實而高興。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誠實,這比100棵櫻桃樹還要寶貴。」
小男孩點點頭,把父親的這些話牢牢記在心上。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華盛頓。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㈥ 找歷史上誠信故事十個

1、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是對信守諾言的人的最高評價。

拓展資料: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一個基本准則。

㈦ 晉文公的有關歷史故事

清明寒食
主條目:清明節、寒食節、割股充飢
晉文公流亡的時候,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有一年晉文公都快餓暈過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塊腿上的肉與野菜同煮成湯給他,當他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大受感動。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裡,不願出來。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79]
文公逐麋
晉文公即位後,有一次追獵一隻麋鹿卻跟丟了,便問路邊農夫老古說:「見我的麋鹿了嗎?」老古跪著用腳指路說:「往那邊去了。」晉文公說:「我問先生,先生卻用腳指路,是為什麼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來說:「想不到我們的君王竟然這樣愚笨啊,虎豹因為離開偏遠之地靠近人類,所以才被人獵到;魚鱉因為離開深水,才被人捉住;諸侯離開他的民眾而外出遠游,才會亡國。《詩經》里說:『喜鵲築巢,斑鳩居住。』國君你外出不歸,別人就要做國君啦。」於是晉文公開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欒枝。欒枝問:「獵到野獸了嗎,我看您臉上有愉悅的神色?」晉文公說:「我跟丟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興。」」欒枝說:「忠告您的人在哪裡呀?」晉文公說:「我沒有請他一起來。」 欒枝說:「作為王上卻不體恤他的屬下,是驕橫;命令下得遲緩而誅罰來得迅速,是暴戾;採納別人的忠告卻拋下其本人,是偷盜啊。」晉文公於是回去搭載老古,與他一起回去。
重耳對秦客
晉獻公的去世後,秦穆公派子顯慰問重耳:「寡人聽說,失去國家常常在這個時候,得到國家常常在這個時候。雖然您恭敬嚴肅,居喪也不可太久,時機也不可失去啊,請考慮一下吧!」
重耳將這事告訴舅舅狐偃,狐偃說:「你還是推辭吧。居喪之人沒有值得寶貴的東西,可珍貴的只有仁愛和親情。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還要用這事來謀利,那麼天下誰能說清我們無罪過啊?」重耳便對秦國客人說:「君王賞臉弔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親死去居喪的時候,我不能參加喪禮中去,而讓您操心了。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裡還有其他的圖謀來辜負您的情義啊?」重耳行稽顙之禮但不拜謝秦國客人,哭著起身,起身後但不再跟秦國客人私下交談。
子顯復命將事情告訴秦穆公。秦穆公說:「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謝,是他沒已晉獻公的繼承人而自居,所以沒有拜謝。哭著起身,就表示敬愛父親。起身但不私談,就表示遠離個人利益啊。」[68]
重瞳駢脅
一般正史都強調重耳駢脅,《史記》中說」過曹,曹共公不禮,欲觀重耳駢脅。「 民間有傳說重耳為重瞳子。

相關成語

退避三舍:語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貪天之功:語出《左傳·僖二十四年》。

竭澤而漁:語出《呂氏春秋·義賞》。

師直為壯:語出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人莫予毒: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危如累卵:語出《韓非子·十過》。
兵不厭詐:語出《韓非子·難一》。
艱難險阻: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行將就木: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語出《左傳》:子有四方之志。

渭陽之情:語出《詩經·秦風·渭陽》。

㈧ 歷史上出於公心的小故事

這個故事出自《呂氏來春秋·去私》自。晉平公作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推薦他?」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為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縣官。解狐上任後,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後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後稱贊說:「好極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別人不計較私人仇怨,對自己不排斥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後來,人們就用「大公無私」這個成語,形容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㈨ 有關"我心有主"的歷史故事

樓上不要亂說,什麼叫愚忠?你沒資格評價岳飛,誰都沒資格

宋元時期的大學者,著名的物理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許衡,公元1232年,蒙古兵渡黃河南犯,許衡逃難到山東徂徠山學習研究《易經》,不久又輾轉到河北大名設館教書。1233年,許衡在與眾人返鄉途中,時值盛夏,人們又飢又渴,見路邊有一梨園,都爭相摘梨解渴,唯獨許衡獨自靜坐樹下乘涼。有人勸他說:亂世梨園無主,摘幾個梨吃有何妨。許衡說: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梨無主,但我心有主!何以許衡不摘,因為他知道「我心有主」這句話在人心目中的份量,也是他做人的最基本原則。

下邊是<<元史.許衡傳>>原文
既逃難徂徠山,始得《易》王輔嗣說。時兵亂中,衡夜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言動必揆諸義而後發。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轉魯留魏,人見其有德,稍稍從之。

㈩ 有關主人公堅持的歷史故事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一個思維敏捷,特別有智慧的人。許多人慕名前來向他學習。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天賦極高,能問一答十,天資聰穎。一次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我們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每天三百下。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當天學生們紛紛開始依照老師的說法去做。
第二天蘇格拉底問學生:「誰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請舉手!」幾十名學生的手都嘩嘩地舉了起來,一個不拉。蘇格拉底點頭稱是!一周後,蘇格拉底如前所問,有一大半的學生舉手,蘇格拉底點頭稱是!一個月後,蘇格拉底再次提起此事,有大約不到一半的學生舉起手來,蘇格拉底點頭稱是!一年後,蘇格拉底依舊如前所問,只有一名學生舉手,蘇格拉底點頭稱是!
這個學生就是柏拉圖,他後來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智者。 柏拉圖或許不是幾十名同學中最聰明的,但為什麼只有他才能成為偉大的智者呢?那是因為他有非同一般的品質——始終如一的堅持精神

這個故事主要是想讓大家記住,做一件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努力去堅持,只要看準了就堅持,堅持,再堅持!成功沒有秘訣,貴在堅持不懈。成功之前難免有失敗,只要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努力,那麼,成功就在眼前。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持之以恆,我們什麼都能做到!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關出於公心事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