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祖籍在重慶長壽的名人
赤膽忠心楊應春
鳳鄉之地歷來出厚愛赤誠之人,明朝時,長壽就出了一個深得百姓敬重的愛戴忠臣,叫楊應春。
楊應春舉人出身,學識膽識兼俱。明英宗時,任太僕寺卿。當時北萬的蒙古瓦刺族經常發動騷亂,與朝庭為敵,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朝內有個宦官名叫王振,是個奸惡之徒,卻因為善於阿諛奉承,深得明英宗寵信。1449年,瓦刺族再次發動騷擾,王振鼓動好大喜功的英宗御駕親征,英宗競用不懂兵法,且從未打過仗的王振統領三軍,結果在蒙古的土木堡—戰中,明朝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滅,英宗成了俘虜,蒙塵塞外。這就是歷史上的「土木之變」。
當時楊應春跟隨英宗被俘後,進入蒙古瓦刺族的軍營中,但他處處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瓦刺人羞辱英宗時,他總是挺身而出,厲聲喝止。瓦刺人曾威脅他:你—個奴才,不怕死嗎?楊應春嚴厲地回答:「我是大明臣子,死有何懼?爾等不過猖狂一時,如果識時務,趁早把我們送回京城,不然後悔的是你們。」瓦刺人竟拿他無可奈何。
明英宗被俘之後,明朝政府多方想法營救,楊應春與明朝官員一道,多次與瓦刺人談判周旋,最終讓英宗還朝。但英宗還朝後,皇位已被其弟所得,楊應春再助英宗,「奪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英宗帝位復得。英宗念其功高,封他為太子少保。
楊應春為官清正,名聲很好,又擅長文學,赤膽忠心,深為後人稱道,是我們長壽人的驕傲。
一代鴻儒譙天授
長壽富饒美麗,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名人輩出。
兩宋時期,長壽出了個大儒,姓譙名定字天授。少年時就鑽研易經,青年時赴河南,師從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和理學家程頤,學業精進。後來程頤被貶謫到涪陵,譙定就與他同往,在北山定居,研討易經,成為一代名家。北宋朝庭聞其名,兩次召他入朝為官,他都不去。後來宋高宗再次召他到揚州做官,在赴任途中遇金兵未能到達目的地。此後就歸隱在成都青城山,當地人知道他學識淵博,都尊稱他為譙夫子。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與譙定交往深厚,並佩服他的才學。在他-百三十歲生日曾寫詩相賀:寄謝譙夫子,今年一出無?萬緣隨夢斷,百念與形枯。雲護巢松谷,神呵煅葯爐。憑高應念我,百首學征祖。
譙定高壽,一生為人謙讓豁達,博學多才。但晚年卻不知所終,人們認為是他成了神仙雲游四方去了。其實他就隱居在長壽的焦家今鄰割鎮境內,曾在但渡一帶為人講學。一生著述頗多,最有名的是《易傳》,可惜未能流傳下來。宋代的史書都有關於他的記載。
史海鉤沉 墾荒縣令李希賢
清朝建立後,百廢待興。面對-個當時有三億多人口的國家,清朝政府把糧食問題放在第一位,增加糧食的辦法之一就是擴大土地面種植面積,一些勤政有為的官員就千方百計帶領百姓墾荒種地,李希賢就是當時有名的「墾荒縣令」。
李希賢是長壽縣人,生逢康、乾兩代,在山東臨淄、汶上、思縣、館陶等多個縣任縣令。為官任職期間,他深知「倉廩實而天下安」的道理,所到之處便發動百姓疏通河道,興修水利,開荒墾地,且親自參與其中有。在他帶動下,大片大片的荒山、灘塗之地被開墾出來,變成了良田沃土,不但有效解決了當地百姓溫飽問題,還為朝庭儲備了大量的官糧。據清政府史料所載,他為官三十多年間,共計開墾荒地24000多公頃,同時興修水渠無數。因其廉潔能幹,多次得到提升,在山東就升任知洲、知府等職,後來又到雲南省任職。
七十歲時,李希賢告老還鄉,清政府對他好評有加。
陳新甲替君代罪
明朝崇禎時,有一名臣,深通兵法韜略,忠於朝庭,力挽明朝於敗亡,卻因奸臣嫉限,屢遭彈劾,最後替君代罪,捨身成仁。
此人名叫陳新甲,長壽沙石新灘村人。陳新甲進士出身,通曉軍事。但生逢明代崇禎年間,大明王朝腐敗沒落,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陳新甲與盧象升、楊嗣昌等一幫明臣竭力挽救大明於危亡,陳新甲在遼、沈一帶多次指揮作戰,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時有奸臣彈劾,但崇禎皇帝對新甲十分信任,並委以兵部尚書重任。
然而,當時的大明王朝已到無力回天的地步,陳新甲與農民起義軍多次作戰,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無法挽救整個敗局,一些奸臣總是抓住機會就大加彈劾,讓陳新甲舉步維艱,曾要求辭官返鄉,但崇禎堅決不同意。
明王朝面對義軍和清軍的雙重夾擊,不堪重壓。清朝趁機派人來議和,欲以不戰而獲利。陳新甲認為朝庭年年征戰,需要緩和,積蓄力量,向皇帝上書准予議和,得到崇禎私下認可。雙方派人進行密談之後,使臣將議和條款和密件送到陳新甲住處,陳當時忙於政事,隨手放在辦公案桌上,下面的人以為是朝庭用的快報,就傳抄後送出去,一時輿論大嘩,崇禎皇帝狼狽不堪,推罪於陳新甲,朝中奸臣趁機再次彈劾,崇禎無奈,只好以〃通敵〃罪揮淚斬忠臣。
陳新甲替君代罪被斬之後,仍有奸臣進讒言大肆詆毀。崇禎心裡再明白不過了,怒斥:如果讓你們處在陳新甲的位置,恐怕更不如。並不準再追究「通敵」之事,將陳新甲送回長壽原藉厚葬。
讓生活充滿詩意——鳳鳴詩詞學會會長譚連興
本月底,我區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活動將正式啟動。24日,記者就相關問題(以下簡稱「記」)采訪了鳳鳴詩詞學會會長譚連興(以下簡稱「譚」)。
記:請簡要介紹什麼是「全國詩詞之鄉」。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是由中華詩詞學會發起和評選的,是一項全國性的文體創建活動。能成功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標志著一個地區有著較繁榮的文化事業、文化氛圍濃郁,精神文明建設比較優秀。
記:我們為什麼要提出創建全國詩詞之鄉?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和諧社會的需要。區委宣傳部、文廣新局啟動創建全國詩詞之鄉緣於三個原因,一是近年我區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化建設、文藝創作相對滯後,創建詩詞之鄉將為繁榮文藝創作搭建起一個有形平台;二是目前全區提出建設人文長壽,建設文化強區,創建詩詞之鄉、繁榮長壽文化旨在為此搭建有形平台。
記:據我所知,目前全國創建「詩詞之鄉」成功者只有近10個城市和地區,長壽開展這項活動時機成熟嗎?
譚:在今年提出啟動全國詩詞之鄉創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是長壽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豐富多彩,這為詩詞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二是區委區府關心和重視此事,為我們創建詩詞之鄉提供了堅持的組織保障;三是長壽區已有來自工廠、農村、機關和學校等各行各業的詩詞會員250多名,詩詞創作有了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
記:成功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有哪些具體要求?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與創建文明城區一樣,是一個系統工程,具體包括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會員規模1000人以上、詩詞教育活動廣泛深入等六項要求。
著名國畫家施乃揚:胸有萬千情意 畫有萬千神韻
長壽的女婿、著名國畫家施乃揚將攜平生數百件力作,來長舉辦個人畫展。記者日前走近施乃揚,對這位當代中國畫壇奇傑進行了專訪。
施乃揚,祖籍天津,字仲魯,號紫雲軒主。畢業於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師從著名國畫大師吳弗之,作品筆力蒼勁,墨彩酣暢,注重神情表現,工小品、善巨幅,1997年被中國美協授予「中國畫壇百傑」稱號。
「溪山為寫真,水墨見精神」。在多元格局的當代畫壇,施乃揚繼承傳統而不囿於傳統,工寫結合並能出新。他的山水畫歸於在傳統基礎上寫意的一路,蒼勁、渾厚,骨法用筆,以「寫」抒中國畫之「最」, 在中國畫壇享有很高聲譽。
據稱施乃揚早年頗是喜愛京劇。那時,他的一個鄰居是當地有名的京劇演員,且畫得一手好畫。受其影響,施乃揚結實了不少當地書畫界朋友,隨後一起到天津文化館學畫,王學仲、孫奇峰等先後成為他的導師,他也因之打下非常堅實的傳統繪畫基礎。後因崇尚海派繪畫風格,施乃揚考入浙江美院,成為著名國畫大師吳弗之先生的高足,學畫七年,得到嚴格的教誨,博眾家之長,釀造出了扎實的傳統筆墨功底。
清人笪重光曾說「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施乃揚十分崇尚「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之道,故在施乃揚的山水畫里,既能感到吳弗之等繪畫大家的風韻,又不失施乃揚自己的構思和運筆特點。
藝術創作原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筆墨當隨時代」,這既是時代賦予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藝術家觀察力、思想性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施先生多次游歷灕江、新疆、西藏等名川大山寫生,年輕時又有過在綿陽地區當知青的經歷,與山川朝夕相伴。這使他對大自然的原生之美、天籟之美、地貌之美;對山水畫的皴法之美、筆墨之美、意境之美更有一層特殊的情思和感悟,在創作中十分講究天人合一,很注重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對應統一。他的畫中,畫理與哲理、藝術與科學是相融相通的,給觀眾以可行、可游、可局之感。在其作品《湘西歸來看人間仙境》中,注重氣韻、神情的表現,但見湘江東去、波濤翻滾,巨浪在山崖下猛烈沖刷,捲起千堆雪,而流峰波谷間,一葉飛舟正借風而下,整個作品充盈著積極、大無畏的氣概,令人自然而然聯想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類的句子。
筆墨和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施乃揚強調筆墨的發揮和心象的展示,他說,山水畫藝術不是對大自然簡單的復制和發揮照相機的功能,而是通過畫家的"心領神會"、構思、取捨、筆墨等技法,創作出物我相融、天然宛成、超越自然詩一般的藝術境界。其墨寶最大氣的是山水畫卷,壯觀恢宏,墨彩酣暢,大氣磅礴。他一幅346×92公分的巨幅山水《浮雲游之意》和《青山無古今》等寫意山水畫作,山峰疊嶂,層次分明,巧妙地將彌漫的山嵐、雲海、近峰遠山演繹成虛實變幻、雲蒸霞蔚、層林盡染的人間仙境,令人嘆為觀止。《陽氣動林梢》一畫中,他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而又充分地運用 現代繪畫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多種元素,氣韻生動,氣勢磅礴,更是耐人玩味。
近些年,施乃揚開始更加註重控微索微,博古創新,在「匠心獨具」與「灑脫大氣」間找到了統一之道,運筆更具匠心,作品筆力更加蒼勁大方和形神飛揚。他的《陽氣動林梢》一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而又充分地運用現代繪畫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多種元素,氣韻生動、氣勢磅礴,更耐人尋味。
生宣紙上的工筆是國畫中的至難,可施乃揚卻能舉重若輕,觀他的花鳥魚蟲之畫作,便可知其大家功力。如《九龍戲月》、工筆寫意合一的《荷花圖》和《相親》、《相伴》等佳作,寥寥幾筆,就將魚蟲或花鳥各種最優美的瞬間動態,用最經濟的筆墨和亮麗的色彩出神入化地表現出來,讀之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不過最令人拍案叫絕的,還數他一幅長18米的《大吉圖》,群雞薈萃,雄姿英發,情態各異,生趣盎然,充滿了形態和動態之美感,濃墨重彩間,用宣紙特有的渲染效果,濃淡干濕的幾筆就將雄雞之神氣躍然於紙上,筆墨之間又互為浸染,讓"墨生五色"既自成肌理又渾然一體,恰到好處,令人不得不為其高超的藝術靈氣拍手叫好。
鴛鴦戲水,恩愛和諧;寫意山水,氣象萬千。在施乃揚筆下,一切都可以成畫,萬物都可以出意境:駿馬威武、牡丹華麗、蘭花清幽。不過最喜愛的還是觀賞施乃揚畫竹:鋪紙、提筆、蘸墨,運筆時或輕或重、或快或慢,紙上的墨跡或濃或淡、或粗或細……騰落跌宕、筆起筆落之間,但見墨竹幾桿、竹葉幾片立即躍然紙上,錯落有致,布局精巧,虛實之間意境無限……
施乃揚與長壽是有緣分的。今年四月他首次來長,美麗的長壽水山和熱愛文化的長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故此後不久,他便決定來長舉辦個人畫展,為促進長壽與區外文化的文化交流注入自己的一個因子。施乃揚對長壽也是深情的,他接受采訪時說:「我祝願長壽明天更美好,祝願長壽人民人人長壽!」
中國老一輩報業巨子——陳銘德
提起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晚報——上海《新民晚報》,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它的前身為《新民報》,其創始人之一便是我們長壽人——陳銘德。
陳銘德1897年出生在長壽,青年時代深受"五四"思想影響,後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黨。1923年應約到北平《國民日報》當編輯,5年後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任編輯,在此期間,陳銘德對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言論專制深感憤怒,萌發創辦民間報紙、讓民眾自由抒發心聲的想法。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剛過而立之年的陳銘德與另外兩名中央通訊社編輯吳竹似、劉正華在南京創立《新民報》,其宗旨為"作育新民"。
辦一切事業,領導人的思想可以決定這個事業的發展方向和歷史命運。陳銘德之所以被譽為"中國報業巨子",其偉大就在於他對於中國民主和自由、對振興中華鍥而不舍的追求,在於他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1937年抗戰爆發後,《新民報》的經濟壓力更大,對於如何處理好爭取上流社會支持和充分表達民意之間,陳銘德和其夫人季惺女士曾經深情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給股東的事業以及當時的社會關系以鼓吹,但同時,也要懂得報紙要在社會上站住腳,不替人民群眾說話是不行的!"
正是因為這著深刻的親民愛民思想,不論是抗戰時期,還是國民黨統治時期,《新民報》總能以切中時弊,以能說真話、言真事而深受各個層次人群的歡迎,成為老百姓的一味"心葯",故當時社會上曾流傳一句話叫"要紓解苦悶,看新民報"。 周總理曾為《新民報》題詞:"全民團結,持久斗爭。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經歷過無數風風雨雨,新民報的坎坷經歷為主線,勾勒了在舊中國驚濤駭浪中新民報篳路藍縷,從一家地方報紙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報紙之創業過程,國民黨統治後期,《新民報》停辦,衍生出《新民晚報》等報系,如今,《新民晚報》已成為中國三大晚報之一,陳銘德開啟的辦報事業隨著社會進步邁進了新時代。
除了親民情結,陳銘德身上還有最難能可貴的一個品質:有用人之心,也有容人之量。"文化相輕"的事從未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年輕的時候他就被人們稱作"劉備",贊譽他有容人、惜才之雅量。所以,在為中國報業發展奠基的同時,陳銘德還團結和激勵了一大批進步作家、報人和青年革命知識分子。夏衍曾親自主編過《新民報》晚刊《西鄉夜潭》,後來,吳祖光、孫伏園、施白蕪、陳白塵等都曾擔任過《新民報》副刊主編,在抗戰八年中,《新民報》所擁有的作者群,幾乎把先後來川的文化界各方知名人士羅致無遺。
可以說,《新民報》既開啟了中國民間報業、文化人士辦大報的先河,也記錄了中國一個時代的變遷,更反映了包括張恨水、張友鸞、張慧劍、趙超構等一代優秀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爭取民主進步,言論自由的滄桑經歷,從而呈現出一幅既鮮明又熟悉的歷史文化圖像。而陳銘德,就是這幅"歷史文化圖像"的主筆。
② 名人中最長壽,長壽中最有名,這10個人是怎麼做到的
160多歲。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而他是一位素食主義者:一是長版期素食。李權清雲一生娶過24個妻子。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中醫中葯學者、開朗256
李清雲(1677-1933年)。在他200的時候,仍常去大學講學。在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醫中葯方面的傑出成就,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三是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二是內心保持平靜。我們經常看到電視上經常有說有人活了120多,在世256年歲,子孫滿堂,其實並沒什麼,而獲政府的特別獎勵,李清雲先生活了256歲
③ 歷史上有哪些長壽的名人
彭祖:中華第一壽星,姓箋名鏗,顓頊孫子(黃帝第八代孫),堯封地彭城,後世稱他為彭祖。師從尹壽子,隱居武夷山,商末已有767歲(或說800餘歲)。善調雉羹,尊為廚行祖師爺。確切生平不可考。
④ 長壽的長壽名人
歷來有不少名人因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迸發出驚人的能量而被後世人所銘記,其實,歷史上偉大的名人也有許多人是非常長壽的,並且在成就上毫不遜色,其中的一些更因其長久的人生軌跡獲得了額外精深的思索以及遲來的成績。這里謹羅列活過耄耋之年的名人以覽於諸位:
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 哲學家,古希臘三賢之一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公元前406 劇作家
米開朗琪羅1475-1564 雕塑家,畫家
提香1490-1576 畫家
伏爾泰1694-1778 法國哲學家
布豐1707-1788 博物學家
歌德1749-1832 作家,著有《浮士德》
華茲華斯1770-1850 詩人
雨果1802-1885 法國作家,著有《悲慘世界》
斯托夫人1811-1896 作家,著有《湯姆叔叔的小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作家,著有《復活》
哈代1840-1928 作家
葉芝1856-1939詩人
蕭伯納1856-1950 愛爾蘭劇作家
泰戈爾1861-1941 印度詩人,諾獎得主
綏拉菲莫維奇1863-1949 作家,著有《鐵流》
伏尼契1864-1960 作家
紀德1869-1951 作家,著有《偽幣製造者》
丘吉爾1874-1965 英國政治家
毛姆1874-1965 作家,著有《刀鋒》
雅娜·卡爾曼特1875-1997 法國長壽者,活到122歲,年齡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確證,是經確證的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黑塞1877-1962 德國作家,著有《荒原狼》,諾獎得主
海倫·凱勒1880-1968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殘疾人,傑出的勵志作家
畢加索1881-1973 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藝術家
莫里亞克1885-1970 作家,代表作《在路上》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 女偵探小說家
托爾金1892-1973 作家,著有《指環王》
博爾赫斯1899-1986 阿根廷作家,著有《小徑分岔的花園》
冰心1900-1999 中國詩人
鄭集1900-2010 中國生化學家、營養學的奠基者
巴金1904-2005 中國作家
貝克特1906-1999 荒誕派代表,著有《等待戈多》
納吉布·馬哈富茲1911-2006 埃及作家,諾獎得主
尤奈斯庫1912-1994 荒誕派代表,著有《禿頭歌女》
光未然1913-2002 中國詩人,著有《黃河大合唱》
杜拉斯1914-1996 作家,著有《情人》
阿瑟·米勒1915-2005劇作家,著有《推銷員之死》
索爾·貝洛1915-2005 作家,著有《洪堡的禮物》
榮毅仁1916-20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任主席、傑出的企業家
萊辛1919- 作家,諾獎得主
塞林格1919-2010 美國作家,著有《麥田裡的守望者》
亞歷克斯·哈利1921- 2008 黑人作家,著有《根》
阿蘭·羅布-格里耶1922-2008 作家
約翰·布萊恩1922- 作家
⑤ 歷史上真正最長壽的人是誰
人們普遍認為彭祖是歷史上最長壽的人,《國語》和《史記》上都有記載傳說他活了八百年。
彭祖是上古五帝中顓頊的玄孫。他經歷了堯舜、夏商諸朝,到殷商末紂王時,已七百六十七歲,相傳他活了八百多歲,是世上最懂養生之道、活得最長的人。他的養生之道被後人整理成為一部《彭祖經》傳世。
其實這是個認識誤區,歷史上真正最長壽的人並非彭祖。之所以產生這個認識誤區,皆因我國遠古時對年的計算沒有統一的標准。彭祖生於四川彭山,長於彭山,晚年終老於彭山。在彭山一帶的鄉間至今流行一種「小甲子」計年方式,即六十天為一年。劉繼興考證,從孔子墓出土竹簡上記錄發現,古代紀年確有以60年為1歲的說法。按此換算為現今的計年標准,彭祖只活了一百三十多歲。史學家還認為,所謂彭祖年長
八百,實際上是大彭國存在的年限。
歷史上留有文字記述的年壽最高者,當數清代的李慶遠,活了257歲。
李慶遠是位傳奇人物,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於民國24年(1935年),終年257歲。因為他對中醫中葯、尤其對養生術的研究和實踐,都有不凡的造詣和成就,在200多歲的高齡時,其言行舉止仍如同壯年,所以被人們譽為「神仙」。
李慶遠原籍雲南省,又名李青雲,90多歲到四川開縣定居,一生娶過24任妻子,膝下子孫滿堂。
民國十六年(1927),李青雲應四川軍閥楊森的邀請去萬縣傳授養身之道。楊森對李敬若上賓,為李特製全身新衣,請照相館照相放大陳列在櫥窗里,標明「開縣二百五十歲老人李青雲肖相,民國十六年春三月攝於萬州」。一時之間省內各報競相作為奇聞報道,轟動全川。因李講不出養身奧秘,不久即送返開縣。民國二十年(1931)《萬州日報》九月十五日又載:「開縣二百七十三歲老人李青雲,已於前晚由陳家場
到萬,住李家花園。老人系應王師長之邀到萬的……」
在李慶遠250歲那年,他的同鄉、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勛先生專程對他進行了專題采訪。李慶遠興致勃勃,引經據內典,對養生術作了長篇宏論,既談個人的養生實踐,又論古今養生有道與無道的經驗與教訓,被劉成勛先生詳細記錄下來,整理成為《自述》一文,留存後世,至今仍為養生名著。
劉成勛的采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六期《氣功》雜志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壽星李慶遠口述的「長生不老決」約1000多字。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予以報道,但當時卻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懷疑和否認,後來經多方考證,才得到證實。
在《自述》一文中,李慶遠認為: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這是由元氣所主宰的。元氣,又稱原氣,稟受於先天而賴後天榮養而滋生。它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上、中、下焦)達全身,推動五臟六腑等一切器官組織的活動,為生化動力的源泉。
他形象地把愛護與不愛護元氣,比作蠟燭存放的位置。若是把點燃的蠟燭置於罩籠內,則燃燒的時間長;若置風雨中,則時間必短或即熄滅。養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慶遠非常欣賞老子之言:「毋勞汝形,毋搖汝精,毋使汝思慮縈縈。寡思路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寡言語以養氣。」他說,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養生之庸人所忽視。他還十分欣賞清代學者陸隴其的一段話:「足柴足米,無憂無慮,早完官糧,不驚不辱,不欠人債而起利,不入典當之門庭,只消清茶淡飯,便可益壽延年。」李慶遠稱:「此真養生之妙訣,益壽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長生,不必采靈葯、煉金丹也」
他根據古人的養生理論,特別強調善養生者必以慈、儉、和、靜四字為根本。
李慶遠在講到自己的養生經驗時說:「食不過飽。過飽則腸胃必傷;眠不得過久,過久則精氣耗散。餘生二百多年,從未食過量之食,亦不作過久之酣眠。」「飢寒痛癢,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愛自全之道,才是養生的准則和關鍵。」
他還講到生活細節的注意事項。他提出,凡細小之事,人們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傷身。他告誡人們: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身,損傷至極,即可亡身。所以,按著先人的養生術,行不疾行,目不久視,耳不極聽,坐不至疲,卧不至吸;要先寒而衣,先熱而解,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要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富貴榮辱之動其念。此乃長壽之道也。
⑥ 跪求:搜集五個以上的長壽籍文化名人
如果我猜的沒錯的話,你說的「長壽籍」應該是重慶市長壽區。
重慶長壽區其實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時間有限,就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了。
長壽籍的歷史文化名人大概有這么幾個:1、明朝時期赤膽忠心的被封為「太子太保」的楊迎春;2、兩宋時期的一代鴻儒譙天授,師承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頤;3、大清帝國時期的墾荒縣令李希賢;4、明崇禎朝的陳新甲,蒙冤替君代罪 ;5、被稱為「中國老一輩報業巨子」的陳銘德,在上海辦《新民晚報》。
⑦ 中國著名長壽人物有哪些
周文王姬昌(前1148-前1051),西周滅商的奠基者,97歲。
周穆王姬滿(約前1054年—前949年),西周第五位君主,傳說享壽105歲。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享年89歲。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相傳姜子牙72歲時遇周文王,確切生平不可考。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89歲。
張蒼(前256-前152),漢歷算家,105 歲。
孫思邈(581年—682年),唐代著名醫葯學家,102歲(又說生於541年,142歲)。
⑧ 歷史上活過100歲的名人都有誰
彭祖活130歲,
彭祖,彭姓,名翦,又稱篯鏗,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仙人,傳說中是南極仙翁的轉世化身,並以享壽八百多歲著稱於世。據古代典籍記載,彭祖是顓頊的玄孫,相傳他歷經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歲。彭祖精於養生, 《莊子·刻意》曾把他作為導引養形之人的代表人物, 《楚辭·天問》還說他善於食療。據《史記·楚世家》載:「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氏」在上古多用作宗族的稱號。
李元爽活136歲,
中國有歷史記載的活的年紀最大的人。"洛陽李元爽",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一文中提到的。死時年136歲。後宋代畫家李公麟根據這段軼事創作了著名的老人畫《會昌九老圖》。
王遠知活了105歲,
王遠知 (509-635)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為揚州人又名遠智,字廣德年十五,師事陶弘景,得上清派道法
孫思邈活了101歲,
孫思邈(581年~682年)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被人稱為「葯王」。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少時因病學醫,後終成一代大師,其博涉經史百家,兼通佛典。
張學良活了101歲,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中華民國陸軍元帥,中國奉天省(今遼寧)海城人,生於台安縣桑林,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之子,「民國四公子」之一。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西安事變以來,遭蔣介石、蔣經國父子軟禁長達五十餘年。2001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101歲。墓地座落在美國檀香山附近日本寺院的山腰間,人稱「神殿之谷」。
⑨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人是誰
歷史上留有文字記述的年壽最高者,當數清代的李慶遠,活了257歲。版
李慶遠是位傳奇人權物,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於民國24年(1935年),終年257歲。因為他對中醫中葯、尤其對養生術的研究和實踐,都有不凡的造詣和成就,在200多歲的高齡時,其言行舉止仍如同壯年,所以被人們譽為「神仙」。
簡介:1933年活了256歲的李慶遠與世長辭,他先後共有24位妻子,180位後人,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極罕見的長壽星之一。
(9)長壽人的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茶的養生及葯用已載入《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而花枝茶具體出處不詳,史料記載應出自湖北;《本草綱目》記載決明子具有清熱瀉火、明目的功效;荷葉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羅漢果具有潤腸通便、清咽潤肺的功效。
此人以賣草葯兼行醫為生,會武功,自稱姓李,名清雲,已經年屆一百五十歲。
李清雲的醫術很高明,為鄉人療傷看病,無不應驗,因此得到了陳家場人的歡迎,漸漸便在陳家場定居了下來。
在陳家場,李清雲還娶了一名老奴為妻。雖說是娶妻,但卻不同居,僅讓老為其洗衣、煮飯而已。
⑩ 外囯長壽歷史人物
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迄今世界上最長壽的記錄是中國的唐代慧昭和尚。姜亮天《歷代名人碑傳總表》記載了慧昭和尚活了290歲。關於慧昭和尚的生卒年代,在《歷代高僧生卒年表》中明確記載:「慧昭,男,526年生,815年卒,終年290歲。」這是長壽的最高記錄。
「亞軍」可能是英國人弗姆.卡恩,文獻記載;他經歷了12個英國王朝,活了207歲。
日本歷史上有個農民叫滿平,他生於1602年,死於1796年,活了194歲。1795年應宰相之召,還進東京朝見了天皇。滿平的妻子173歲,兒子153歲,孫子105歲。夫妻、兒孫都在100歲以上,是極為罕見的。
17世紀中期,英國還有一個長壽老人,名叫托馬斯.帕爾,他活了152歲,一共經歷了九個英國王朝。他119歲時第二次結婚。因長壽聞名於全英國,就在152歲那年受英皇召見,在王宮中為他把酒祝壽。由於這次壽宴中過食,消化不良,卒於宮中。著名解剖生理學家哈維氏將他的屍體作了解剖,發現各器官均很健全。他妻子說:「他一直非常健康,120歲時還能過性生活,他無論從哪方面都感覺不出這么老。」
蘇聯高加索地區是世界上公認的長壽之鄉。蘇聯有一部影片記錄了被當時的老年學家譽為「地球之祖」的穆斯利莫夫,就是高加索的長壽老人。他167歲時還能精神抖擻地整修花園,種植花草、樹木,並和其他幾名白發如霜的老人一同到江河去劃船,並能騎自行車遊玩。
1985年11月30日新華社伊斯蘭堡電,巴基斯坦最長壽的老人比爾. 賽義德.阿卜杜勒.馬阿布德.基拉尼當天清晨在伊斯蘭堡逝世。他一生度過了162年漫長的歲月。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參加了當天下午為這位當代罕見的162歲老人舉行的葬禮。比爾.賽義德.阿卜杜勒.馬阿布德.基拉尼1823年出生於伊拉克的巴格達。他懂多種語言。是著名的伊斯蘭教學者和詩人。他曾經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國家。
巴西曾有一位老人名叫曼諾,在160歲時身體還很健壯,醫生對他進行全面身體檢查,發現他血壓正常,心跳和20歲小夥子一樣。據當時一位70歲老人列蒙斯說:「當我幼年剛剛上學時,曼諾已是白發老人了。」可是經過了60年後他還非常健康。80多歲的村長波奇說:「曼諾和他70年前的樣子一樣。只是背稍微駝了一點。」高齡的曼諾仍能打柴、種地。有人問他有什麼長壽秘訣,他只是說:「我沒有什麼財產,平時也不擔心什麼事,只是每天在田野勞動、工作。」這幾句話,值得細細回味。
1982年英國出版的《健力士世界記錄年鑒》曾將日本的泉重千代列世界上活著的最長壽的人。泉重千代生於1865年,家住鹿兒島大島郡伊仙町。1985年6月29日,當地居民在他家慶祝了他120歲生日。日本旅遊公司把訪問這位老人列為觀光節目。到他家訪問的遊客,最多時一天達200人。許多人同他合影留念。直至1986年4月,這位受人愛戴的長壽老人在他的寓所去世。
許多長壽老人出自長壽家族,前面提到的日本農民滿平家一就是例子。在蘇聯亞塞拜然有一位143歲的老人艾伊伐卓夫,在1965年時還健在,他的妻子120歲,女兒107歲,他的兒孫一共118人也都是長壽者。高加索地區的卡哈弗芙.拉熱瑞婭,1974年已達139歲,一生勞動,從未停息。她的祖父活到160歲,父親120歲,母親146歲。她一生結過四次婚,第四次是1944年,當時她已經108歲了。
久已流傳的一個故事式長壽家族的事例,是十六世紀初,一位法國紅衣主教在街上遇一位80歲的老人坐在家門口哭泣,主教出於好奇心,問他為啥哭,老人說他父親打了他。紅衣主教感到驚奇,要求見他的父親。當進到門里,確實見到了一位113歲的老人在生氣。當問到這位老人為何責罵兒子時,老人說他兒子不懂禮貌,對祖父不大恭敬。這位主教更為吃驚,當他們一同進入屋裡時,果真見到了已經143歲的老壽星。
最後,還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芬蘭報導了一則轟動歐洲的新聞,該國阿蘭德島上一對攣生姐妹同慶百歲生日。據統計,全世界可能有三億多對雙胞胎,而她倆是唯一的一對在一起歡度百歲的攣生兒。這對攣生老嫗,姐姐叫艾琳,妹妹叫奈米。奈米只有1個兒子,艾琳有5個孩子,除兒女、孫子、孫女外,重孫已有二十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