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儀征有什麼歷史
概況儀征是一座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風光秀麗,東南佳勝;鍾靈毓秀,人文薈萃,商賈雲集,素有「風物淮南第一州」之稱,境內文物古跡豐盈,建於唐代的天寧塔、明代的鍾鼓樓等古建築保存完好。物產資源豐富,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三大席鄉之一。著名的茶葉生產基地,風鵝生產基地,杞柳製品出口基地和全國最大的雨花石蘊藏地。城區濱江而建,山水相依,旅遊資源豐富。儀征市處於江蘇省沿江開發地帶,擁有28公里長江黃金岸線,現已建成6座萬噸級和13座千噸級油運。貨運碼頭,其中包括全國最大的內河中轉油港。
❷ 儀征的名人(活著的)
厲以寧:男,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國民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主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評議組成員、中日關系學史學會會長。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學授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厲以寧1930年11月生於江蘇省儀征市;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1955年畢業後留校工作;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厲以寧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西方經濟學、中國宏觀經濟問題、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其在對中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經濟運行的實踐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非均衡經濟理論,並運用這一理論解釋了中國的經濟運行。厲以寧從中國經濟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國經濟的構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以及其它所有權不明晰的企業,在中國經濟改革與實踐中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理論界與政策制定者廣泛接受,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而又重要的影響。 厲以寧因為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傑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包括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獎(最高獎)等,並被多次邀請到國內外多所大學與科研機構演講。
厲以寧已出版著作50餘部,發表論文100餘篇,1990年後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環境經濟學》等。
戴相龍
1944年10月生,江蘇省儀征市人。197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經濟師。
1967年畢業於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會計系。1968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副科長,江蘇省豐縣副縣長,中國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副科長、副處長、副行長。1985年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1989年至1993年7月任中國交通銀行黨組書記、總經理兼副董事長,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董事長。1993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後任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1995年6月在全國人大第八屆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1997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屆主席。1998年3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2002年12月當選天津市副市長、代市長。2003年1月在天津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天津市市長。
是中共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紀寶成,男,漢族,1944年11月出生,江蘇揚州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6年於北京商學院本科畢業,1981年於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85年以來,歷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教務長、教務長,商業部教育司副司長,商業部、國內貿易部教育司司長,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長、計劃建設司司長,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兼直屬高校辦公室主任。2000年9月份起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應用經濟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商科教育分會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榮獲「國內貿易部部級專家」稱號。並被我國和美國、日本、韓國等多所高等院校聘為名譽教授或被授予名譽博士稱號。
紀寶成教授是中國商業經濟學界知名學者和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主要從事市場與商品流通、商業經濟、市場營銷和高等教育管理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系國內最早從事市場營銷研究和現代商科教育研究的學者之一。他不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而且獲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獎。出版《商業活動論》、《世紀之交的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與繁榮人文社會科學》等專著和主編、參編著作22本,在《人民日報》、《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30多種報刊發表論文200多篇,累計400多萬字。其中,主編的《市場營銷學教程》於1992年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領銜合著的《商品流通論》於1995年獲國內貿易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上述著作以及《農產品收購的地區差價與農業級差地租》、《「買方市場」質疑》、《市場機制與經濟改革》、《市場疲軟與經濟體制》、《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的幾個理論問題》、《商品流通渠道分析》、《新世紀要更加重視人文社會科學》、《創新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時間和實踐是科研成果最好的試金石》、《我對大學理念的幾點認識》等學術論文,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並有多篇論文在澳大利亞等國轉載。
紀寶成教授長期在高校和政府教育管理部門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在教育改革、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方面頗有建樹,尤其是近幾年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提出的若干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路,在社會上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❸ 儀征有哪些名人,{死了的}
明崇禎年間,安徽黔縣人張小泉率子張近高來杭州大井巷生產祖傳剪刀。由於採用浙江龍泉的好鋼作原料,又經過精心製作,打出來的剪子鋒快耐用,與眾不同。取牌名張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張小泉」剪刀。張小泉去世後,其子張近高繼承父業,為保護本身利益,在「張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記」兩字,視為正宗。乾隆年間,張小泉近記剪刀已列為貢品。清宣統三年,張小泉以「海雲浴日」注冊。至解放前夕,張小泉剪刀店瀕於停業,1956年張小泉等32家剪刀店實行公私合營,建成張小泉近記剪刀總廠。1958年6月,改名張小泉近記剪刀廠。張小泉剪刀以選料講究,鑲鋼均勻,磨工精細,鋒利異常,式樣精美,經久耐用而著稱,名揚海內外。
「張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二等獎,新中國三次全國評比均獲第一名。
張小泉的剪刀的傳說
傳說有個張鐵匠,因為母親生下他時,「撲通」一聲掉進了泉水裡,所以取名「張小泉」。因為在家鄉得罪了一個惡霸,就帶著三個兒子來到杭州謀生,爺兒四個在杭州大井巷裡開鐵鋪。
城隍山腳下的大井巷,那個時候是商業區,很熱鬧。張小泉的手藝不錯,對顧客又很殷勤,賣的鐵器式樣也蠻好,所以人們都喜歡來光顧。但是張小泉還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夫,就很少有人曉得。
離鐵匠鋪不遠有一口一眼井。井水清冽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這口井的水生活。可是有一天,這口井的水卻忽然渾濁起來,翻著泡沫,還散發出刺鼻的氣味。張小泉的大兒子搶頭吊起一桶水,一看,又黑又渾,還有股腥臭味,倒掉,再吊一桶,還是這樣。人們都很驚慌,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紛紛在井邊禱告。
住在這里的一位百歲老公公這個時候說話了。他捋捋胡須說:「小時候我聽老輩人講過,這口井是通錢塘江的,江里有兩條烏蛇,每隔一千年下來一次,總喜歡鑽到這口井裡來生小烏蛇。現在井水變壞了,說不定就是它們來了。」這可怎麼辦?人們一聽是這樣,都發了愁。
在家裡等兒子挑水回家的張小泉,等了一個時辰也沒等到兒子回家。聽說了這樁事體,他就自告奮勇要去井底看看。張小泉叫人買來了老酒和雄黃,把雄黃倒進老酒里,順手捧起一壇,「咕咚咕咚」一口氣喝進肚子里,然後繫上繩子,拿上大錘,想也不想就跳進了大井。
因為喝了雄黃酒,張小泉一點也不怕烏蛇,他四下尋找,終於在暗角發現了這兩條黑得發亮的烏蛇,有手臂那麼粗,緊緊盤繞在那裡。張小泉眼明手快,不等兩條烏蛇分開就揮起大錘,朝著蛇的七寸敲去,「鐺,鐺,鐺」一連三記,錘錘都中烏蛇的要害,竟把兩蛇的頸脖砸得扁扁的,粘在一起。
張小泉砸死了烏蛇,就一手提著大錘,一手拎著蛇尾爬出了井圈。他把兩條烏蛇往地上一摔,只聽得清脆的一聲巨響,把人們嚇了一大跳,原來這兩條烏蛇修煉了幾千年,早已煉成鋼筋鐵骨了,要不是盤在一起,張小泉恐怕一下子還不好收拾它們。除掉了烏蛇,大井裡的水又恢復了原樣。
爺兒四人後來把死蛇拖回家,張小泉是個有心思的人,見蛇尾彎曲,就蹲在地上想看看,不由靈光一現。他一面看一面想,在泥地上畫出一個圖樣來。後來按圖樣,在蛇頸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釘子,把蛇尾彎過來的地方做成把手,又把蛇頸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飛快飛快。這就成了張小泉造出的第一把大剪刀。
在這之前,人們是不知道用剪刀的,裁衣得用刀子劃,斷線要拿刀子割。自從張小泉製造出了剪刀以後,大家要裁就裁,要剪就剪,可方便了。因此,用剪刀的人便越來越多,張小泉連兒子四個人,生活哪裡來得及做呢,他索性將那把大剪刀掛在鋪門前當貨幌,又仿照著造成許多小剪刀當作貨樣,不賣別的鐵器,專賣剪刀。
在民間傳說里,張小泉剪刀的來歷就是如此神奇。沒有這個傳說,誰能想到剪刀與烏蛇的關系。剪刀的握手處,確實像蜷曲的蛇尾,是它啟發了人們的大膽想像。杭州地處錢塘,自古以來多傳龍蛇之事,蛇物結合,狀物寓情,便用故事的形式來反映剪刀的特徵,歌頌與贊美剪刀業的代表者張小泉的勇敢與多能。
❹ 關於儀征名人「盛成」的小故事!!急用!!請大家幫幫忙!!
1978年10月,這位在海外漂泊多年的遊子,幾經周折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盛成先生歸國後,長期在北京語言學院擔任一級教授。八十年代,進入耄耋之年的盛成仍然孜孜不倦地從事馬來語與漢藏語系的比較研究。1985年,法國密特朗總統授予這位「世紀老人」法蘭西榮譽軍團騎士勛章,以表彰他對中法文化交流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盛成,這位學貫中西、飽經滄桑的東方赤子,不僅為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做出巨大貢獻,而且親身經歷了二十世紀近百年歷史的風風雨雨。他在歷次社會變革與政治運動中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列,成為秉承「五四」傳統,畢生追求自由民主思想、反對強權壓迫的現代中國知識分子中的行動楷模,現江蘇儀征的揚子公園有盛成廣場.
❺ 儀征發生過哪些歷史故事
儀征者,實「真」為州。「真為州,當東南之水會。」北宋名家歐陽修這樣在《真州東園記》中記述儀征。自隋皇開運河通南北後,素有「風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譽。
玲瓏雋秀的儀征位於長江下游北岸,江蘇省中部,處於地理長江三角洲的頂點,是寧鎮揚同城化中心地帶,上海3小時經濟圈層。
自宋室衣冠南渡後,漸次進入儀征的中原移民一代代的將這個東南漁村建設成市井繁榮,文化鼎盛的昌隆郡縣。從兩宋時光到明清際會,儀征城一直都起著「轉運半天下」的的歷史使命,到清代直接維系著「揚子四岸」即長江中游四省糧食食鹽的貿易,儀征也被李鴻章譽為「東南利浦」。經濟的繁榮帶來了人文的薈萃,儀征籍者科甲連登、進士及第,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齊全,涌現出一大批的文化學者,奠定了濃厚的文化基礎和淳樸的民風。
儀征瀕江近海,長江岸線27公里,直順穩定、是江蘇省造船業港口業的重要基地,長江、運河兩條水路動脈以及橫穿中南部的G328、G40、沿江高等級公路與寧啟鐵路和縱貫南北S333組成了密集的水陸交通網。潤揚大橋、南京長江四橋讓儀征與南京蘇南地區無縫對接。規劃中的南京地鐵S5寧儀揚城際將對接南京地鐵2號線的經天路站。
西周一個叫「 義阝」的公子封地就在此,這就是儀征最早的地名。
春秋伍子胥逃楚投吳,是在儀征的倆位見義勇為者「浣紗女」和「漁丈人」的捨命幫助下成功的,解劍渡江處,得名「胥浦」,此地建有儀征化纖。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由廣陵江都兩縣析出土地,在今儀征境內設置有輿縣,治所在今儀征界東北部。
新莽時期,改輿縣為美德縣。
東漢後復為輿縣,至公元436年撤銷。挑起「七王之亂」的吳王劉濞,曾在銅山鑄錢。同時期現儀征南部漸成沙渚,先民曰白沙洲並形成白沙村,後設白沙鎮。
公元311年,中原地區發生永嘉之亂,晉室南遷定都建康,京都拱衛、國祚所倚,遂南渡白沙洲一帶的中原氏族僑民日益增加,提高了本地的經濟生活生產水平。東晉永和年間(345~356)長江主河道南移,沙洲連陸,江都水斷,向西開渠六十里,設置歐陽埭,引江水到廣陵城下,與中瀆水相聯,入江口稱「歐陽埭」。此渠即儀揚河前身。
南齊建元三年(431年)在白沙洲置一軍。
隋煬帝開運河,沿河建了四十多座行宮,這里有兩座,一曰臨江宮,一曰揚子宮。
唐永淳元年(682年)復置縣,名為揚子縣治白沙鎮。
五代吳國順義四年(924年)揚子縣白沙鎮改稱迎鑾鎮,別號鑾江、鑾水。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揚子縣改稱永貞縣。
宋乾德二年(964年)升迎鑾鎮為建安軍,永貞、六合屬之。
北宋,皇帝信道,當地官員遞「祥瑞」稱在建安軍的二亭山發現了王氣,便命在此塑真武像,因儀容逼真,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賜名儀真,改建安軍為真州領永貞、六合兩縣,治所白沙鎮。
天聖元年(1023年)避仁宗趙禎的諱,永貞縣改回揚子縣。
政和七年(1117年)更名為儀真郡。
南宋復為真州。
元襲宋。
明朝撤銷真州及揚子縣更名為儀真縣,析出六合縣。清襲明。儀真本身仍為兩淮、江南一帶有名的繁華富庶之地。 清初為避胤禛(雍正)的諱,改名儀徵。清末避溥儀的諱,改稱揚子縣,辛亥革命成功,恢復儀徵縣。
1986年撤縣設市改為儀征市。
❻ 儀征的名人(不一定活著的)
戴相龍--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厲以寧--儀徵人的驕傲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
許士超--旅日僑人
吳南軒--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校長
劉師培--近代怪傑
阮元
盛成:中法文化締造者
畢季龍
盛白沙
黃志夫
這幾個是比較著名的
儀徵人的驕傲啊
誰讓我是中國人呢
❼ 儀征名人 有事例
沈 捷
葉鳴遠,原名兆楝,祖籍湖北黃岡,1898年出生於儀征十二圩,後改籍為儀征。葉先生出生在有錢庄一座、土地百畝、兼管兩淮鹽務和運商代理業務的資產階級家庭。
葉鳴遠在抗日戰爭前,即為儀征的開明士紳,解放後是人所周知的愛國民主人士。早在青年時期,他就參加過「五四」運動,從「一•二八」淞滬抗戰開始,先後與中共地下黨、團員趙鴻章(敏)、江上青、湯化勤等同志合作,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洪流。日寇侵華期間,他在漢口、重慶參加民主救國運動,與郭沫若、史良、陶行知、田漢、李公朴、施蜇凡(乃刺殺軍閥孫傳芳俠女施劍翹之兄)、於去疾等知名人士有交往,曾參加震驚中外的重慶「滄白堂」、「教場口」反獨裁、爭民主的盛大集會。經陶行知、於去疾二先生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在重慶積極開展盟務活動。抗戰勝利後,他由重慶返回儀征十二圩,在民盟南京支部領導下,秘密開展民主活動,與中共地下黨員楊罕人、鄭亦琴等同志合作共事,團結進步人士,結成爭民主、求解放的統一戰線,為解放事業作出有益的貢獻。解放後,葉鳴遠出任蘇北區人民代表、政協委員,有多篇政論在《蘇北日報》上發表。並省後,連任江蘇省政協一至四屆委員、儀征縣人民政府委員,縣第一任文化科長,1978年病逝於南京。
❽ 儀征的名人作文550
儀征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她擁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了,很榮幸,我的家鄉就在江蘇儀征。儀征有著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如市圖書館、盛成廣場……,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儀征博物館了。
儀征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揚子公園北側,我去過很多次了,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收獲。博物館里,「泱泱漢風」展廳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告訴我們一個個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這里的玉器、瓷器、漆器、陶器各具特色,表明了中華民族的繁榮和儀征市深厚璀璨的漢文化。
「石之緣」展廳展覽的正是儀征的特產雨花石,雨花石風采獨特,直接讓我們體驗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儀征這塊風水寶地的魅力。
「揚子江畔的明珠」——儀征歷史陳列廳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儀征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這里以儀征的地方文物為展品,上有西周時代的青銅器,下有清朝末期的日用陶品,五花八門,充分展示了儀征風土文化的美麗和繁榮。
儀征博物館的文物使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儀征,使我們更加深入地體驗了儀征的文明。
古代儀征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背景和青秀美麗自然風光的城市,儀徵文化文明而深厚,而現代儀征變的更加繁榮,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儀征正在向著更加美好的前景發展。作為一個儀征的小市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儀征建設的更加美好,把儀征變成一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化交相輝映的歷史文化名城!
儀征的文化是燦爛的,歷史是悠久的。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這不正是文化儀征的靈魂所在嗎?讓我們大家心連心、手挽手,共創美好的新儀征!
❾ 儀征有什麼名人
1、張汝明
祖籍廬陵(今江西吉安),徙居真州。元佑進士,大觀中,召入學制局,擢監察御史,嘗攝殿中侍御史,即日上書劾蔡京市恩招權。著有《易索書》《張子卮言》《大究經》。
2、蔣山卿
1486——1548後,字子雲,號江津,正德九年進士,明代文學家、畫家、書法家。明「江北四子「之一,著有《南泠集》。嘉靖二十七年(1548)作《宿休園》詩。
3、馬士英
約1591——1646出生貴陽,祖籍江蘇儀真,明末鳳陽總督、南明弘光朝內閣首輔,人稱「馬閣老」。後國事不濟,在抵抗滿清南侵中壯烈殉國。明初,其始祖馬成自儀真從戎入黔(為馬氏入黔一世祖)。
4、蕭美人、蕭娘
1743——1796,乾隆年間江南地區著名女點心師,以善制饅頭、糕餃等點心而聞名,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贊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被譽為中國古代六大美女廚神。儀征市已經申報「蕭美人糕製作技藝」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5、阮元
1764——1849,字伯元,號雲台、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在近古文壇有著極高地位。
6、陳嘉樹
1781——1841,字玉亭,號仲雲。清道光2年傳臚,授編修,山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其子陳彝後在同治壬戌參加殿試,獲二甲第一名即第4名,一時以「父子傳臚」傳為美談。
❿ 儀征有哪些名人
如下:
戴相龍
厲以寧——儀徵人的驕傲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
旅日僑人許士超
吳南軒——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校長
儀征《辛亥革命三兄弟》
近代怪傑劉師培
阮元
中法文化交流的締造者:盛成
盛氏三兄弟
詳情請見:http://sina.yizheng.gov.cn/yzzc/index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