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宋歷史故事
1、名醫錢乙
公元1079年,錢乙,這個「土郎中」的兒子,因為治好當時太子的病,才四十幾歲的他,一下子進入了太醫的行列,不能不令這些官僚味兒很足的太醫們張口結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
他們私下議論:「錢乙治好太子的病,不過是巧合罷了!」有的說:「錢乙只會用土方,真正的醫經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錢乙和弟子正在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帶了一個錢乙開的兒科方子來「討教」。
他略帶嘲諷地問:「錢太醫,按張仲景《金匱要略》八味丸,有地黃、山葯、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附子、肉桂。你這方子好像少開了兩味葯,大概是忘了吧?」
錢乙笑了笑說:「沒有忘。張仲景這個方子,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陽氣足,我認為可以減去肉桂、附子這兩味益火的葯,製成六味地黃丸,免得孩子吃了過於暴熱而流鼻血,你看對嗎?」
這位大夫聽了,連聲道:「錢太醫用葯靈活,酌情變通,佩服佩服!」弟子趕緊把老師的話記下來,後來又編入《小兒葯證直訣》一書。
就這樣錢乙所創制的「六味地黃丸」流傳下來。
2、岳飛抗金
遼天慶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舉兵反遼,並於次年建立金國。金國建國後,洞悉北宋朝政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便於天會三年十月,發兵十餘萬,分兩路南下攻宋。
九月,貢獻太原後,轉兵向東,進攻東京。金東路軍在完顏宗望率領下,攻克了重鎮真定府等地。十一月,金東西兩路軍進至東京城下,對東京形成合圍之勢。
宋欽宗急忙派遣康王趙構赴金營求和,許諾以黃河為界,金軍不答應,向東京發起猛攻。十一月,東京城破,宋欽宗降金。五年四月,北宋被金國滅亡。
金兵雖然南下,攻克汴梁,但河北各州縣大半還在宋軍手中,雖然士氣低沉,但是民氣高漲。康王幾經生死,最後終於到達應天府即帝位,歷史上被稱為南宋,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這就是歷史上的宋高宗。
南宋建立以後,宋金之間的戰爭進入南北對峙階段,先是金兀術撤路過鎮江,被韓世忠敗於黃天盪;另一支金兵在攻陝西時,為宋將吳玠阻於和尚原。
岳飛也在廣德境內開始堵截金兵,六戰六勝,擒獲金兵頭目,於是,「岳家軍」的名字開始在金兵中流傳。待金兀術北返,再遭岳飛截擊,在鎮江東清水亭的戰斗中,致使金兵橫屍15里,收復了健康。
收復建康的岳飛,是南宋抗金的名將,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岳飛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出生那年,黃河決口,家鄉鬧了一場水災,家裡生活很困苦。岳飛從小刻苦讀書,尤其愛讀兵法。他力氣大,十幾歲的時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後來,他聽說同鄉老人周同武藝高強,岳飛就拜周同做老師,學得一手好箭,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
後來,岳飛從了軍。金兵南下的時候,他在東京當小軍官。有一次,他帶了一百多名騎兵,在黃河邊練兵,忽然對面來了大股金兵,兵士們都嚇呆了,岳飛卻不慌不忙地說:「敵人雖然多,但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兵力多少。
我們可以趁他們沒准備的時候擊敗他們。」說著,就帶頭沖向敵陣,斬了金軍一名將領。兵士們受到岳飛的鼓勵,也沖上去,果然把金軍殺得七零八落。
3、解夢消愁
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覯下在江西南城十賢堂講學,忽聽近處傳來少婦哭聲。李覯講完課,順著哭聲前往探視,見有婆媳二人正抱頭痛哭。
原來老人的兒子出門經商,時值半載音訊全無,婆媳日夜思念。於是求神於山廟,祈求麻姑保佑。昨夜三更,媳婦忽得一夢,夢見麻姑仙子給他一把破扇,扇衣全都脫落,只剩下幾根扇骨。
今天一早,婆媳倆連忙請廟中和尚解夢。和尚說:「扇衣脫落,只剩扇骨,是個凶號,你兒子早已身亡,肉已腐爛,只剩枯骨!」婆媳倆聽後,如晴天霹靂,悲痛欲絕。
李覯聽了,暗自思忖:夢中之事,豈能當真,那和尚信口雌黃,害人不淺。我不如也來為之解夢,以消此婆媳無故之憂。
便大笑說:「和尚之言差矣。豈不聞,穿衣見父,脫衣見妻,這是人之常情。今麻姑托夢,贈與脫衣之扇,正是丈夫歸來與妻團聚之象。」
婆媳二人聽李覯解夢,覺得有理,於是轉悲為喜。過了不久,這老婦的兒子做完生意,回轉家門。合家歡喜帶上爆竹香煙,到十賢堂燒香點爆,作揖鳴謝。
李覯大笑說:「生意人回家,自是應當,並非作夢的緣故。我只是為你婆媳消愁罷了。」從此,李覯解夢消愁的故事,在鄉里廣為流傳。
4、羊肉泡饃
據說,五代末年,趙匡胤還未得志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一日,在長安(古時西安)街頭流浪的他,因飢餓難耐,不得已低下男兒頭向一家燒餅鋪討吃。
店主看他可憐,就把幾天前剩下的兩個燒餅給了他。可放了幾天的燒餅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動。這時,他聞到了一股肉香,原來不遠處正有一家肉鋪在煮羊肉。
趙匡胤便向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把干硬的燒餅掰成小塊泡進湯里。沒想到,這碗燒餅吸入了肉湯的香氣,肉湯泡軟了燒餅,一碗「湯泡饃」吃得趙匡胤渾身發熱,飢寒全無,精神大振。
幾年後,趙匡胤得了勢,掌握了兵權,「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當了皇帝的趙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長,嘴裡沒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裡暖透全身的「湯泡饃」,立即傳旨御廚速速做來。但御廚做了幾次,趙匡胤都覺得不是當年的那個味兒。
一次,趙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長安,不知不覺又來到當年流浪的那條街,又聞到了那久違的肉香。這一下,趙匡胤食慾頓起,下了御輦直奔肉鋪,讓店主馬上做一碗「羊肉泡饃」。
店家見皇上駕到,又是驚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燒餅鋪已關了門,店家只得讓妻子烙了幾個餅,怕皇帝嫌是死面餅,便把餅子掰得碎碎的,澆上羊肉湯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牛肉,又在湯內放入了菠菜、粉絲,撒入蔥花,最後又淋上幾滴鮮紅的辣椒油。
當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饃端到面前時,趙匡胤嘗了一下,立刻找到了當年的感覺,於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衛士驚異的注視下大快朵頤。吃完後,趙匡胤全身舒暢,當即賞賜了店家。
一夜之間,皇帝來吃羊肉泡饃的事就在長安城裡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嘗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鋪改成羊肉泡饃館,吃的人多了,饃也掰不及了,於是誰吃誰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許多情趣。
久而久之,羊肉泡饃成了長安人最喜愛的小吃,一直流傳至今。美味的羊肉泡饃不斷地出現在陝西歷史與文學作品中,或許還因佔了皇帝的龍威,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碗」。
5、北宋廢除新法
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是一場以期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的社會改革運動。然而,可惜的是這場變法終究是沒有堅持到最後。
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三月宋神宗死,宋哲宗趙煦繼位,當時還不到10歲,由英宗之後、神宗母高氏以太皇太後名義臨朝攝政。
她一向反對新法,上台後,立即任保守派首腦司馬光做宰相。司馬光對新法持全盤否定,提出廢除。
1085年7月30日(宋元豐八年七月初六日)下令首先將保甲法和方田均稅、市易等法廢除。稍後青苗法、免役法、將兵法也被廢除。
正因為這次變法在推行過程中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同時,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這恰恰也是為何宋神宗去世,變法就此止步的最大原因!
B. 誰能跟我說說北宋南宋的歷史
南宋歷史
[編輯本段]
在開封的北宋為金國所滅,宋欽宗的弟弟趙構逃往南方,遷都於臨安,史稱南宋,趙構被推舉為皇帝,史稱宋高宗。
南宋與金國沿淮水—大散關為界。
公元1127年,金國從開封撤軍,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張邦昌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孟太後之名,下詔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1127)五月,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又繼續大舉南侵,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南宋派出由岳飛、韓世忠、宗澤、劉光世、張浚等眾多將領指揮抗金北伐,在黃河兩岸曾經擊潰偽齊軍與金國的聯軍。
高宗1138年任秦檜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檜削去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岳雲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南宋在宋孝宗、宋寧宗朝時比較安定。宋寧宗以後,國勢日衰。
蒙古汗國滅金,金滅亡後,南宋所面臨更強大的敵人——元朝。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國號為元,並於1276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宋恭宗,後來,南宋光復勢力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宋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舍。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滅亡。
C. 誰能給我簡單描述一下宋朝歷史
我們高中時很多輔導書上會說的也
宋朝開國皇帝是趙匡胤,廟號太祖。顯德七年春節,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驛,當日夜裡他酣睡之時,被手下黃袍加身,三呼萬歲,擁戴為天子。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與開寶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並改以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於出現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但是這也導致地方資源狹少,最終讓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失敗。
趙匡胤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和楚。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
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進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其弟趙光義忙於即位,全國統一事業暫告停止。宋太祖弟趙光義即位,廟號太宗。太宗穩固統治地位後,繼續國家統一事業,先是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及吳越錢氏歸降,其後再滅亡北漢。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顧大臣反對,趁滅亡北漢的餘威,從太原出發進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復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滿,下令進攻燕京。結果在高粱河遭遇慘敗。此役之後,宋朝的戰略便轉為被動。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結果又敗,著名的大將楊業也在此役中陣亡。
至道三年(997年),太宗駕崩,李皇後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元佐為帝。幸虧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恆才順利即位,廟號真宗。宋朝也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景德元年(1004年)終於演變成大規模侵宋戰爭。宰相寇準力主抗戰,結果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遼軍被迫求和。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容是:宋每年給遼絹廿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為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為「澶淵之盟」。
西夏李元昊於大慶三年(1038年)稱帝後,宋夏之間爆發了數年的戰爭,宋軍屢戰屢敗,導致了重熙增幣。爾後仁宗任用范仲淹、呂夷簡、富弼、包拯、韓琦等能臣推行慶歷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國家進入建國以來最繁榮的階段。在邊疆上,仁宗任用大將狄青,先後弭平了南蠻儂智高的叛亂和西夏的挑釁。
仁宗死後,接替即位的是英宗趙曙
熙寧變法與新舊黨爭:神宗在位期間,宋朝初期制訂的制度已經產生諸多流弊,民生狀況開始倒退,而邊境上遼和夏又虎視眈眈。神宗因此銳意改革。神宗啟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進行朝政改革,將其任命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輸、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馬、方田均稅等。但是,新法的實行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對新法強烈反彈
王安石被罷後,神宗繼續改革事業,號為「元豐改制」。元豐改制雖與熙寧變法並稱為「熙豐新法」,但改革力度無法同熙寧變法相提並論。伴隨著國力的增強,神宗將焦點轉移到外患上。他決心消滅西夏。熙寧五年(1072年)五月,神宗開始西征西夏,取得了很大勝利,也大大鼓舞了神宗的信心。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西夏發生政變,神宗藉此再次征討西夏。結果卻遭到慘敗。神宗因此一病不起。元豐八年(1085年)正月初,神宗立六子趙佣為太子。而神宗頒布的新法雖然曾短暫被其母高太後廢,但不久又陸續恢復,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時期。
靖康之恥: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徽、欽二帝被廢,貶為庶人。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營。金朝另立張邦昌,建立一個名為「大楚」的傀儡政權。徽欽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國城,史稱靖康之恥或靖康之禍。徽宗被封為昏德公,欽宗被封為重昏侯。最後兩人客死異鄉五國城。
建炎南渡: 宋軍以八千人之兵力圍困金兵十萬,雙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後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撤退,金軍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
在南宋「中興四將」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飛。他通過北伐奪取了金朝扶植的偽齊政權控制的土地。但岳飛功高蓋主,又與高宗意見相左,為他之後被殺埋下伏筆。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毀和議南侵,由於宋朝軍民抗戰英勇,金軍在川陝、兩淮的進攻皆告失敗。七月,金將兀術轉攻郾城,被岳飛打敗,轉攻潁昌,又敗。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岳飛。金人並一度打算放棄開封,渡河北逃。但此時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北伐之功毀於一旦。最後,岳飛以莫須有之罪名被害。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高宗任用秦檜為相。秦檜在靖康年間曾主張抗金,後被金人掠去。
紹興卅二年(1162年),趙瑗被立為太子,並改名趙慎。紹興卅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南侵,被虞允文在採石擊退。此事讓高宗萌生退意。紹興卅二年六月,五十六歲的高宗下詔退位,太子趙慎即位,是為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內憂外患:
紹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來商議宋蒙合作夾擊金朝,當朝大臣大多贊同,只有趙范反對。理宗答應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諾滅金之後將河南還給宋朝。但是這只是口頭協定,沒有留下書面協定,因此埋下了後患。金哀宗得知後,也派使節來宋朝陳述厲害,希望聯合抗蒙,但被理宗拒絕。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滅金事宜。
紹定六年(1233年),宋軍攻克鄧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縊,金朝滅亡。宋將孟琪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理宗將金哀宗遺骨供奉於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
滅亡:金朝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理宗意圖據關(潼關)、守河(黃河)、收復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光復中原
==================================
北宋:
太祖(趙匡胤)
公元960年登基,公元976年去位
出生:公元927年--去世:公元976年(在位16年)
父趙弘殷,匡胤從小喜習武藝,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統一全國後,建立新的軍事制度,加強中央集權。976年卒。廟號太祖。自宋朝建國伊始,宋太祖趙匡胤便開始了他統一全國的斗爭。北宋於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後消滅了荊湘、後蜀、南漢三地,又於974年擊敗了勢力較為強大的南唐。此後,吳越與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王朝,使紛亂的時局逐漸結束。
太宗(趙光義)
公元976年登基,公元997年去位
出生:公元939年--去世:公元997年(在位21年)
趙光義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後繼續太祖未完成的統一全國的事業,978年吳越王投降,979年,北漢王投降,但在兩次與遼國的作戰時,均遭受慘重失敗。也開始了宋朝與外族作戰屢戰屢敗的歷史。
真宗(趙恆)
公元997年登基,公元1022年去位
出生:公元968年--去世:公元1022年(在位25年)
真宗趙恆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學」,前期頗勤於政事。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不顧寇準等反對,與遼國議和,簽定「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進貢。
另外,宋真宗時,發行「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仁宗(趙禎)
公元1022年登基,公元1063年去位
出生:公元1010年--去世:公元1063年(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歲,由皇太後垂簾聽政,1033年親政,仁宗「好近女色」,軍事,政治均無大作為,與西夏交戰戰敗,起用范仲淹變法也失敗。死於1063年,廟號仁宗。
英宗(趙曙)
公元1063年登基公元1067年去位
出生:公元1032年--去世:公元1067年(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孫,濮安懿王趙允讓第十三子,因仁宗無子,被立為皇太子,仁宗死後即位。英宗「有性氣,要作為」,提倡簡朴,只是在位時間過短,死於1067年,時年36歲,在位5年。
神宗(趙頊)
公元1067年登基,公元1085年去位
出生:公元1048年--去世:公元1085年(在位18年)
英宗長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變法,新法推行了十幾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下,於神宗死後廢除。神宗在位時,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完成,這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通史。
哲宗(趙煦)
公元1085年登基,公元1100年去位
出生:公元1076年--去世:公元1100年(在位15年)
哲宗趙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時10歲,由祖母宣仁太後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將王安石的變法盡行廢除。哲宗死時25歲。
徽宗(趙佶)
公元1100年登基,公元1125年去位
出生:公元1082年--去世:公元1135年(在位25年)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後,無子由哲宗弟趙佶繼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敗。在位期間,爆發了諸如宋江,方臘等農民起義。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傳位於其子趙恆(欽宗),自稱太上皇。1127年為金兵俘虜北去,死於五國城(1135)。
宋徽宗是一個敗國皇帝,但卻是一個藝術家和書法家。他工畫花鳥,書法首創「瘦金體」。
欽宗(趙恆)
公元1125年登基,公元1127年去位
出生:公元1100年--去世:公元1156年(在位2年)
徽宗長子,宋欽宗即位後「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頗有振作之意。殺或貶蔡京,童貫等奸臣。任用李綱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殺,終年57歲。據說現在的黑龍江赫哲族,就是徽,欽二宗的後人。
南宋:
高宗(趙構)
公元1127年登基,公元1162年去位
出生:公元1107年--去世:公元1187年(在位35年)
高宗趙構,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於南京(今商丘),史稱南宋,1138年遷都杭州。冤殺主戰派岳飛,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內,則大修宮舍,窮奢極欲,只圖偏安。徹頭徹尾的昏君。1162年,讓位給太子,自稱太上皇。死於1187年,時年81歲。
孝宗(趙伯宗)
公元1162年登基,公元1189年去位
出生:公元112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27年)
孝宗趙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孫,秀王的兒子。1162年即位,恢復岳飛的名譽,開始抗戰,但被打敗,與金國議和,史稱「隆興和議」。1189年,禪位與其子,稱太上皇。1194年死,時年68歲。
光宗(趙敦)
公元1189年登基,公元1194年去位
出生:公元114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時已40多歲。不僅政治昏聵,而且懼內,其皇後李氏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1194年退位,死於1200年,時年54歲。
寧宗(趙擴)
公元1194年登基,公元1224年去位
出生:公元1168年--去世:公元1224年(在位30年)
寧宗趙擴,光宗第二子。1208年,與金國簽定屈辱的「嘉定和議」。死於1224年,時年57歲。
理宗(趙昀)
公元1224年登基,公元1264年去位
出生:公元1205年--去世:公元1264年(在位40年)
理宗趙昀,宋太祖十世孫。寧宗無子,死後楊後立理宗為帝。確立了朱熹道學的統治地位,1234年,聯合蒙古滅金。此後,政治日壞。死於1264年時年60歲。
度宗(趙祺)
公元1264年登基,公元1274年去位
出生:公元1240年--去世:公元1274年(在位10年)
度宗趙祺,理宗侄,父趙與芮。即位後沉迷酒色,權臣賈似道專制,朝政日敗,南宋危在旦夕。死於1274年,時年35歲。
恭帝(趙顯)
公元1274年登基,公元1276年去位
出生:公元1271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2年)
恭帝趙顯,度宗嫡子。即位時才4歲,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高僧。1323年,被賜死。時年53歲。
端宗(趙昰)
公元1276年登基,公元1278年去位
出生:公元1269年--去世:公元1278年(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後,兵敗逃亡,途中病死。時年10歲。
衛王(趙昺)
公元1278年登基,公元1279年去位
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
衛王趙昺,度宗第三子,兵敗後,被元兵逼迫,丞相陸秀夫負衛王投海自盡。時年8歲
D. 有關宋朝歷史的小故事
澶淵之盟指北宋與遼朝(契丹)之間訂立的和約。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蕭太後與回遼聖宗親率答大軍深入宋境。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堅持,無奈親至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宋軍大勝。遼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主和的真宗於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協定宋每年貢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 淵之盟」。靖康之恥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恥。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E. 北宋,南宋歷史100至150字簡介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是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建都於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並設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為陪都。南宋(1127年-1279年)是北宋滅亡後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F. 關於宋代的歷史小故事
宋代名醫錢乙故事
公元1079年,錢乙,這個「土郎中」的兒子,因為治好當時太子的病,才四十幾歲的他,一下子進入了太醫的行列,不能不令這些官僚味兒很足的太醫們張口結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他們私下議論:「錢乙治好太子的病,不過是巧合罷了!」有的說:「錢乙只會用土方,真正的醫經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錢乙和弟子正在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帶了一個錢乙開的兒科方子來「討教」。
他略帶嘲諷地問:「錢太醫,按張仲景《金匱要略》八味丸,有地黃、山葯、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附子、肉桂。你這方子好像少開了兩味葯,大概是忘了吧?」
錢乙笑了笑說:「沒有忘。張仲景這個方子,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陽氣足,我認為可以減去肉桂、附子這兩味益火的葯,製成六味地黃丸,免得孩子吃了過於暴熱而流鼻血,你看對嗎?」
這位大夫聽了,連聲道:「錢太醫用葯靈活,酌情變通,佩服佩服!」弟子趕緊把老師的話記下來,後來又編入《小兒葯證直訣》一書。
就這樣錢乙所創制的「六味地黃丸」流傳下來。
六味地黃丸,此方源於宋代兒科專家錢乙所著《小兒葯證直訣》,原名地黃丸,是為小兒生長遲緩、發育不良所設,而錢乙先生製作六味地黃丸的初衷原不過是用於治療小兒的「五遲」之症,但是他遠遠沒有想到,六味地黃丸會在以後的日子發揚光大,成為滋陰補腎、養生保健的千年良葯。直到今天,仍廣泛運用於臨床。
G. 宋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 宋代哪些歷史小故事
比如宋太祖的杯弓蛇影還有黃袍加身以及狸貓換太子等等
H. 關於北宋和南宋的歷史故亊。要真實的,要說明哪個故事是北宋、哪個故事南宋的。故亊長些或多些。
五鼠鬧東京 北宋時期,江湖上有著名的三俠五義,其中五義又稱五鼠: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而三俠中的南俠展昭展熊飛因耀武樓獻藝,被四帝仁宗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在開封府包大人手下當差。鼠貓雖同為俠道中人,但卻因綽號相剋的關系而心存芥蒂,引起了五鼠的不滿。心高氣傲沖動鹵莽的白玉堂首先沉不住氣,一個人離開陷空島,上京找展昭挑戰。途中遇上善良正直而又手無縛雞之力的趕考書生顏查散遭強人搶掠,於是暗中出手相助,並與之結為異姓兄弟。白玉堂抵京後,意欲犯樁大案把展昭逼入困境,以顯示自己的本領,挫挫展昭的銳氣。於是夜入皇宮題詩盜寶三寶,並約南俠在陷空島比試一番。這才引出了「五鼠鬧東京」。白玉堂通曉八卦陣法,展昭剛到陷空島就被困在通天窟,更有「氣死貓」的旗號,後因其他四鼠和三俠中的丁氏雙俠丁兆惠、丁兆嵐與其妹丁月華相助,見到白玉堂。眾人一起勸服白玉堂,二人因此展開一場真正的「英雄」較量。期間白玉堂與展昭見雙方都是條漢子,有惺惺相惜,相識恨晚的感觸,最終終於化干戈為玉帛,成為了知己。而白玉堂的骨子裡仍是一個「傲」字,竟常常的「口是心非」了。二人並肩作戰,處理了很多案子。五鼠對包大人的正直無私欽佩不已,決定留下來與展昭共同輔佐包大人,造福百姓。五義歸順開封,白玉堂先封四品帶刀護衛,與展昭同品同級,其餘四鼠均封為六品帶刀校尉。時值襄陽王趙珏網羅了一幫江湖人士密謀造反,並將龍袍王冠和其它造反的證據都藏在遍布機關的沖霄樓里。白玉堂不顧眾人反對,為盜盟書,隻身夜探沖霄樓。不慎觸動機關,落入銅網陣萬箭穿心……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滅亡後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來的小王朝。南宋王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在金國的威脅之下,直至被元消滅時,也未能恢復宋朝在中國北方的統治。
公元1127年,金國從開封撤軍以後,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由於張邦昌原為宋臣,後降金,開封軍民對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舊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萬般無奈之下,張邦昌以孟太後之名,下詔書立康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然而,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為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以張邦昌被廢為名,繼續大舉南侵。此後,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黃河以南的統治。宋朝也發兵北伐,由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浚等眾多抗金將領指揮,在黃河兩岸曾經擊潰偽齊軍和金國的聯軍。
高宗趙構於1138年任秦檜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檜於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下獄,並於當年除夕前夜(公元1142年1月28日)殺害了岳飛父子。其餘所有曾支持過岳飛,堅決抗金的文官武將,也都被紛紛貶斥。宋高宗以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在高宗之後,宋金兩國發展相對穩定。金國也有幾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廢,而南宋在孝宗年間也進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復國土。
到公元1207年,南宋的政權由史彌遠執政,繼續推行求和政策,還恢復了秦檜的王爵和贈謚。但此時金國的實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自己無力南征,還須時刻提防來自西北日漸興起的蒙古勢力。隨後,於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根據真德秀的奏議,決定從此不再向金貢納"歲幣",而此時,金已遭受蒙古的打擊。為了擴大疆土以彌補被蒙古侵佔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納"歲幣"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則與蒙古聯手抗擊金軍。公元1234年,金國蔡州被蒙宋聯軍攻陷,金哀宗自縊,金滅亡。
金滅亡之後,南宋不僅沒有由此換來一時的安寧,反而又將面對更為強大的敵人--蒙古。滅金之後,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際,收復被蒙古佔去的土地,但南宋一直以主和為主,並無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雖出兵但未達到預期目的。南宋的這一舉動反而成為蒙古南侵的借口。公元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失敗,於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後,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消息後,立即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但南宋佞臣賈似道不但不遣軍南追,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使蒙軍得以順利退回北方。
此後,忽必烈繼承了大汗之位,又繼續其南征的步伐。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號為元,並於1276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南宋王朝走向了滅亡。
I. 南宋和北宋的背景故事是什麼
南宋和北宋滅亡的原因都如出一轍。北宋先是聯金滅遼,結果又為金內所滅;南宋也是先聯蒙滅金,最容後卻又被蒙古所亡。
俗話說「人不能讓同一個石頭絆倒兩次」,在經歷了金軍「假道伐虢」的前車之鑒後,南宋的皇帝們為何又重蹈北宋覆轍,被蒙古滅亡了呢?
其實南宋和北宋被滅亡的原因看似相同,但是其中的時代背景卻相差很遠。北宋和南宋的情況是截然相反的。北宋和遼是兄弟之國,而南宋和金是打了一百多年的世仇。
北宋版唇亡齒寒是背信棄義,小人行為;而南宋版唇亡齒寒是報仇雪恨,收復河山。當然他們最終的結局都是被強者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