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八羅漢是歷史故事是什麼
十八羅漢
佛經中講,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們遵佛的囑托,不入涅盤,常住人間,普度眾生。最早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中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骺羅如是等十六諸大聲聞----守護佛法,」但未列出其餘十四人的名字。最早十六羅漢的名字,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唐、玄奘法師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中最早記載的。
「阿羅漢」有三義:
其一曰「殺賊」,殺滅煩惱之賊;
其二曰「應供」,謂應受人天供養;
其三曰「無生」,謂不在受生死輪回的束縛,已達不生不滅的境界。
十六羅漢的名稱: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羅漢的形象:是後來的藝術家憑著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的,原本沒有定型的形象。現存最早的十六羅漢雕像在杭州煙霞洞,是吳越王的妻弟發願所造。
後來如王維、貫休、李公鱗、張僧鷂、仇英等著名畫家都畫過十六羅漢圖。
十八羅漢是怎麽來的呢?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九」是吉利數,因此總認為「十六」沒有「十八」(兩個「九」)好,如「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唐朝以後,十六羅漢又被加了兩個尊者,成「十八羅漢」。
最早知道「十八羅漢」的是北宋的蘇東坡,他自民間得到蜀、簡州、金水張氏所畫之「十八羅漢圖」,但十八羅漢的名字蘇東坡卻未列出。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統記》中認為:第十七位羅漢和第十八位羅漢應該是迦葉尊者與君徒缽嘆尊者(《彌勒下生經》中記載)。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為:十八羅漢的最後兩位應該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降龍伏虎很合中國人的口味,在加上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定了下來。
西藏認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龍羅漢,納達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羅漢。
有些寺廟除十六羅漢外,另加上玄奘和彌勒,或錯將第一尊者賓頭羅跋羅惰奢分為二人再加慶友,有的將《因果見識頌》作者摩那羅多和《法住記》作者難提密多羅認為是降龍和伏虎,都不對。
Ⅱ 成長必讀的歷史傳說故事:品德故事(適合小學生)的ppt急急急急!!!
1.維護人格最重要。春秋時期,齊王派晏子出使楚國。晏子個子很矮,楚王想乘機內侮辱他,叫人把城門關了容,讓晏子從城門旁一個五尺高的小門進去。晏子對接待的人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楚王得知晏子的話,只好吩咐大開城門,把晏子迎進城去。
2.自信有助於成功。古希臘有位雄辯家,小的時候聲音微弱,口吃嚴重。每當看到別人滔滔不絕地演講時,就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雄辯家,他自信能夠成功。為了使聲音變得……想知道更多故事請向本人提問,本人將樂此不疲地向你敘述。
Ⅲ ppt圖片 空白多點,還有華容道的故事內容
http://wenku..com/view/aa38546148d7c1c708a14561.html
這個如何
Ⅳ 有趣的歷史故事ppt
老師是講哪個學期的故事啊?是古代史、近代史還是世界史1、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少孤貧,有志無力。釣魚於淮陰,寄[註:依靠或依附]食於漂母,母每日飯信。信曰:「後必重報。」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嘗入市,被屠宰所欺,戲曰:「子能舍死,持刀殺我;如不能,出我胯下。」信不得已,俯過胯下,市人皆小信怯。後蕭何[註:劉邦的丞相]三薦於漢王[註:漢王指劉邦],築壇拜信為大將,佐漢有功,封信為三齊王
2、孫臏與龐涓
這個故事很久遠了,發生在戰國時候。故事中,孫臏與龐涓曾同拜於一個師傅的門下,各有所長。但龐涓,卻在出道之後已是魏國的將軍了仍猜忌著孫臏,怕孫臏的才情勝於自己。於是,就生了狠毒的心,騙孫臏赴約,挖其膝蓋骨,再墨型刺臉,置於囹圄。當時,父親講述著,如章回小說那樣,在緊張處截住,留在第二個晚上繼續。我便一整天的擔心,擔心孫臏的結局。這一整天,我就會在放學後奔到與我們住的樓一條馬路之隔的小山上,掩在草叢中靜坐,想父親講著的故事,任樹梢上撲騰著有鳥兒飛過。
天黑了,窗外的小山已看不見,父親便開始講述囹圄中的孫臏了。這一段,聽得不輕松啊!那孫臏"瘋瘋顛顛"的,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不再是完好的形象。所以,時月久了,看守的人也不太在意了。就這么一天一天混著,有了人士相幫,孫臏就暗中見了來訪的齊國使者,一吐自己的慘況。齊國的使者驚訝之後,有了拯救的舉動,帶孫臏一起返齊。
這一走,孫臏最後的勝就註定了。我懸了好幾天的心便放下,長吐了一口氣,知道接下來的較量,龐涓必敗。果然,去齊國,孫臏的智慧與謀略展示出來,終讓齊王信任,被任命為軍師,為將軍田忌謀劃,再看著齊軍出征。這時候的孫臏,坐在帷幔圍著的戰車里,不露真容,但卻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標。
很久以來,我一直想,那時父親的講述,把一個沉重的故事烙在我與姐姐的心裡,為什麼呢?父親沒有解釋。也許,父親的本意就是講故事,講他讀過的書,講他自己也感慨的那些人生,讓我們懂一段歷史,然後,記住它,在以後的成長中有分辨善惡的標准。
最後,馬陵一仗,孫臏、龐涓一決勝負了。情節中,魏國與趙國聯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於是,齊王便讓田忌當大將,前往救韓。這救韓,田忌率兵就直奔了魏國,搗毀老窩。龐涓聞訊,只得撤出韓國,趕將回來。這時齊兵已西去,龐涓窮追三日,見沿途的灶台逐漸減少,大喜,以為齊軍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中了孫臏之計。
這計,是孫臏身心遭辱的最後洗涮啊。所以,那棵大樹在被刮掉半塊皮後寫著:"龐涓死在這棵樹下!"然後,孫臏等著,等著這一刻的到來,這時候的孫臏堅決,沒有放龐涓一碼的念頭。我便欽佩孫臏的分明,不含糊,對敵手狠狠地反擊。接著,聽那個結局:龐涓追來了,追進了狹窄的山溝里,在傍晚將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樹。於是,劃了火柴,讓亮光照著,讀那一行字,明白了自己的末日已到。的確,是龐涓的末日了,那萬箭拉開的氣勢,是孫臏堅定的命令,讓燃起的火光告之四面埋伏的將士:是時候了,射!
龐涓倒下了,萬箭之中,他自殺而亡。但自殺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話是:"這一仗可讓這小子出名了。"這小子指的當然是孫臏。由此,龐涓的狹隘、貪名聲、容不下別人出色,直至死改變不了。所以,孫臏的勝,消滅的是邪惡,是邪惡的一顆靈魂。
3、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出身貧農,少時在皇覺寺出家為僧,後率農民軍推翻元朝統治,建立了明王朝,在位三十一年(1368—1399年)。
尊師賠情
傳說朱元璋登基後,在浙江微服察訪。這一天,他去多寶寺進香。進殿以後,香煙繚繞,鼓鈸齊鳴,朱元璋感到心曠神恰。特別是多寶寺的名稱,引起他的興味,不禁脫口吟道:
「寺名多寶,有許多多寶如來。」
這本是朱元璋一時乘興,信口而出。誰知一個滿身油污、衣著破舊的老秀才,竟不顧左右,昂首拈須,接著吟道:
「國號大明,更無大大明皇帝!」
朱元璋一聽,快活得象大伏天扇芭蕉扇似的。他不僅是贊賞老秀才的才思敏捷,更主要的是他非常滿意那個老秀才能把他這位皇帝比作如來,降福於民。只是他沒有暴露身份,只好默默地注視著老秀才;老秀才也彷彿遇到知音,含蓄地望著他笑。
逛罷多寶寺,朱元璋肚子有點餓了,路過山下一家小酒店時,便抬腳踅了進去。當了天子,自然吃喝要講究點,瞅了幾瞅,小酒店實在沒有啥可吃的東西,不禁搖搖腦袋,又吟了一聯:
「小酒店三杯五盞沒有東西。」
誰知老秀才跟在後面又聽得一清二楚,隨即搖頭晃腦地吟出下聯:
「大明君一統萬方不分南北。」
這又似甜酒澆到朱元璋的心窩窩,聽了以後好不快活。待老秀才一走,朱元璋吩咐隨從說:「朕馬上回都,你給朕把老秀才請到皇宮去。」
朱元璋請老秀才幹啥呢?原來朱元璋過去少讀了書,建國後,感到立國理事,深為不便,他要為兒子請個飽學夫子。皇太子當然不同於一般孩子,一連換了幾個先生,都沒有管教得住。如今無意中發現老秀才才思敏捷,當然不會輕易放過。
看來,老秀才不僅肚子有貨,為人也有些古怪,朱元璋請他到皇宮去教書,他並不高興;封他為「太子太傅」,他也無所謂。只是冷冷地說:「試試看吧!」
頭一天老秀才給太子教書,先是圈講文章,之後,讓太子背誦文章,自己便坐在椅子上閉起雙目,搖頭晃腦地輕輕吟起詩來。一會,太子向兩個伴讀的書僮做起鬼臉,書僮便念道:
「先生教學生——頭動;
「學生見先生——頭痛!」
老秀才把戒尺一拍:「念的什麼?。
「念的文章。」
先生還未睜眼,一個書僮已躡手躡腳走到老秀才的座位旁邊,伸手揪老秀才的耳朵。這書僮仗著太子一向放肆慣了,好多老師招架不住,只好來個「冷鍋貼餅——溜了」。這樣,他們越發膽大。哪知這位老秀才可不同——說時遲,那時快,書僮的手剛近老秀才的耳朵邊,老秀才伸手就抓住書僮的手反擰過來,書憧痛的鼻歪眼斜。太子也不怠慢,舉起戒尺就打,戒尺未落,老秀才伸出另一隻手,又抓住太子的手。喝聲:「大膽!」把太子的手也反擰過來。
老秀才喝令:「跪下!」
書僮「撲咚」一聲,雙膝落地。太子還倔強地挺身不動。恰巧朱元璋朝罷回宮,從這里經過,看到兒子一隻手被先生反擰著,額上出汗,臉色泛紫,便替兒子求情;「先生,饒他這一次吧!」
老秀才將頭搖得象撥浪鼓:「陛下,不行啊!常言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老秀才發起傻勁,竟把「萬乘之尊」的朱元璋搞火了,喝道:「你放手不放手?」
老秀才直著喉嚨說:「不放!」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還沒有人敢這樣冒犯過他,他臉漲得通紅,大聲嚷道:「來人哪!」
武士紛紛跑來,朱元璋火頭上下了命令,把老秀才抓了起來。
關起了老秀才,朱元璋回到皇宮還氣呼呼地罵個不休。皇後馬娘娘一看朱元璋那黑臉胡桑的樣子,心想,壞啦,老秀才准沒命啦!她忙叫宮女沏上香茶,勸他息息怒:「皇上,昨個把老秀才誇上天;今個把老秀才氣下地,為啥呢?」
朱元璋余氣未消,就怎來怎去地一說。馬娘娘原是明情達理的人,心想,替兒子護短,罰先生不是,這是「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可是在他氣頭上勸諫,恐怕勞而無功。就說:「陛下,跟愚夫子計較啥?你說咋辦就咋辦。宮女,快給皇上進御膳!」
三杯兩盞落肚,朱元璋臉色舒展開來。馬娘娘說:「陛下,你可記得,在淮西時,你曾說古往今來,世上有兩種人沒有私心。,
「嗯……嗯——」
朱元璋一時想不起來。馬娘娘接著說:「一個是治病的郎中,一個是教書的先生。哪個郎中願意他的病人翹辮子;哪個教書先生不願意他的學生多識幾個字,進學中舉!」
「這倒也是。」
馬娘娘就勢追上一句;「那末,太子太傅呢?」
朱元璋語氣平和地說:「倒也是為太子好。可這人太蠻橫,連我去求情,他也不開縫。」
「陛下,這不開縫好!他那是為大明的天下!」
「咋說?」
「這不開縫,就是教之嚴,太子才能上路。玉要琢,方成器。要是一開縫,往後太子還聽他的話嗎?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先生哪裡還能管得?往日先生膿包,管不好太子,教不了幾天就跑了。如今先生肚裡有韜略,手中有武藝,可你竟把人家關起來,弄不好還要殺。常言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師有師道,你把這些一齊丟了,大明天下不是也要完了嗎?」
馬皇後一席話,說得朱元璋懊悔起來:「別說了,把他放了,不就得了嗎?」
「吃燈草的,講的輕飄。人家受了一肚子窩囊氣,就這么不明不白地關,又不明不白地放,叫我也不願意!」
「那你說咋辦呢?」
「你我領著太子去賠情。」
「這個——」
「你要不要大明天下呢?為大明天下,只有這么辦。」
當時,朱元璋頭腦還算清楚,便聽信皇後的話,把太子叫來,嚴肅地責備一頓。然後由太監領路,皇帝、皇後、太子徑赴先生被押的地方。
老秀才還真倔,見他三人到來,竟別轉身子,不理不睬。
朱元璋說:「老秀才,勿氣嘛!那是寡人一時欠考慮,你還是教育有方的呀!」
馬皇後說:「先生,皇帝率領太子向你賠情來啦!」
太子也說:「往後,願聽先生教誨:」
老秀才慢慢轉過身子,讓獄官去了枷,由太監和太子扶著回到書館。路上,老秀才一句話不講,朱元璋和馬皇後微笑著跟在後面。到了書館,老秀才在椅子上坐下,動動腿,伸伸手,慢吞吞地活動一下,看皇帝和皇後還是不急不躁,和顏悅色的,這才攤開紙,磨好墨,提起筆來,寫了兩行字。寫好後雙手托起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說:「老臣謝——恩——」
朱元璋拿起紙一看,愣住了,兩眼又睜得圓圓的。為啥呢?因為紙上寫的兩行字是——
明王明不明
賢後賢非賢
朱元璋正要發作,馬皇後笑嘻嘻地說:「老先生,你念給皇上聽聽。」
老秀才念道:
明王明不?明!
賢後賢非?賢!」
朱元璋一聽,緊綳著的臉又鬆弛下來,咧開嘴笑了。 ?
Ⅳ 西方神話故事潘多拉盒子的ppt講解
潘多拉魔盒,又稱潘多拉盒子,潘朵拉的盒子,潘多拉匣子,這是一則古希臘經典神話.
潘多拉是宙斯創造的第一個人類女人, 主要是要報復人類。因為眾神中的普羅米修斯過分關心人類,於是惱火了宙斯。宙斯(Zeus)首先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Hephaestus),使用水土合成攪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個可愛的女人;再命令愛與美女神阿芙羅黛堤(Aphrodite)淋上令男人瘋狂的激素;女神雅典娜(Athena)教女人織布,製造出各顏各色的美麗衣織,使女人看來更加鮮艷迷人;完成所有手續後,宙斯派遣使神漢密斯(Hermes)說:「放入你狡詐、欺騙、耍賴、偷竊的個性吧!」 一個完完全全的女人終於完成了。眾神替她穿上衣服,頭戴兔帽,項配珠練,嬌美如新娘。漢密斯出主意說:「叫這個女人潘多拉(Pandora)吧,是諸神送給人類的禮物。」眾神都贊同他的建議。古希臘語中,潘是所有的意思,多拉則是禮物。
宙斯在爭奪神界時,就是得到普羅米修斯及其弟伊皮米修斯的幫助,而能登上寶座。普羅米修斯的名字即「深謀遠慮」的意思。而其弟伊皮米修斯的意思為「後悔」,所以兩兄弟的作風就跟其名字一樣,有著「深謀遠慮」及「後悔」的特性。潘多拉被創造之後,就在宙斯的安排下,送給了伊皮米修斯。因為他知道普羅米修斯不會接受他送的禮物,所以一開始就送給了伊皮米修斯。而伊皮米修斯接受了她,在舉行婚禮時,宙斯命令眾神各將一份禮物放在一個盒子里,送給潘多拉當禮物。而眾神的禮物是好是壞就不得而知了。
伊皮米修斯的胞兄普羅米修斯早就警告伊皮米修斯, 千萬不要接受宙斯的禮物,尤其是女人,因為女人是危險的動物。伊皮米修斯就跟其名字一般,娶了潘多拉之後沒多久,就開始後悔了。潘多拉為伊皮米修斯生了7個兒子,但是潘多拉把兒子生下來後,宙斯便把7個兒子用一個盒子封印起來,盒子的名字就叫「潘多拉之盒」。潘多拉對此非常憤怒,於是便偷偷的把盒子打開想看看自己的兒子。哪知道一打看,他的前六個兒子便飛了出去,他們的名字叫貪婪,殺戮,恐懼,痛苦,疾病,慾望。從此人間多災多難,但是潘多拉的第七個兒子叫希望。雖然人們受到貪婪,殺戮,恐懼,痛苦,疾病,慾望,但是人們沒有退縮,因為他們還有希望!
Ⅵ 介紹一個神話故事中的正面人物,要做為PPT資料!!!拜託各位!!!謝謝........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最主要的人物之一,代表了古代中國人的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簡介】
孫悟空: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綉花針,大到頂天立地。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金丹,打敗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生世及經歷】
●某年六月初一,出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乃一仙石吸收天地之氣孕育而生;
●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赴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學會了七十二變和筋斗雲;
●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定海神珍鐵如意金箍棒;
●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修改了生死簿,返回人間。
●第一次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
●第二次天界招安,封為齊天大聖;
●偷吃蟠桃、大鬧天宮,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踏上西天取經之路。歷經八十一難,終於大功告成,封為斗戰勝佛。
【孫悟空的相關名字】
●[孫大王]以前和妖怪在一起時手下叫的名字
●孫行者——是唐僧取的稱呼,文言文的西遊記中,也以「行者」稱孫悟空。
●孫悟空——菩提祖師所取的名字。
●美猴王——孫悟空剛出生時,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後成為眾猴之王,因此自稱美猴王。
●齊天大聖——孫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後,因自感受騙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齊天大聖,後天庭被迫承認該封號。
●弼馬溫——第一次到天界時所封官職。
【道具技能】
●如意金箍棒
●七十二變
●火眼金睛
●筋斗雲
【文化影響】
●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經典故事被改編成多種戲曲、電影等。
●日本漫畫七龍珠的主人公名字也叫作孫悟空
●西遊新記:童恩正所著,講述西天取經一千多年後,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在美國留學的故事,非常幽默風趣,同時也對東西方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做了一定程度的諷刺和揭露。
●大話西遊: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因其獨特的無厘頭風格,創造了周星馳電影的高峰。同時也對廣大的青少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在基本上很大一部分中國的青少年都能都記得該電影的某些台詞
Ⅶ 羅漢的歷史
在中國大乘佛教寺院中常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在唐代〔法住記〕載,謂 偉大的佛陀 臨涅盤時,囑付十六大阿羅漢,自延壽量,常住世間,游化說法,作眾生福田,故佛寺叢林里常雕塑羅漢像,供養者眾。十八羅漢乃世人於十六羅漢外另加降龍、伏虎二羅漢。而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盤後,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
五代時高僧貫休大師,所繪的十六羅漢像姿態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盡其志,為羅漢畫像中之名作。
羅漢像因無經典儀軌依據,會隨各代的藝術家來創作表現。通常是剃發出家的比丘形像,身著僧衣,簡朴清凈,姿態不拘,隨意自在,反映現實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詳的高僧德性。
據法住記所載,十六尊羅漢承佛敕命,永住世間守護正法,即: (一)賓頭盧跋羅墮闍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跋羅墮閣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宮前出現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陀延王報告。
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
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
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隨他出家做和尚。 (二)迦諾迦伐蹉
妖魔除盡、玉宇澄清 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三)迦諾迦跋厘墮闍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四)蘇頻陀
七層寶塔、佛法通靈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五)諾矩羅
清凈修心、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進彼極樂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六)跋陀羅
身負經卷、東渡傳經 跋山涉水、普渡眾生
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
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七)迦理迦
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
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八)伐闍羅弗多羅
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
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庄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贊美,尊敬。
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 ; 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 ?」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盡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九)戍博迦
開心見佛、各顯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無窮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十)半托迦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葯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葯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
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十一)羅怙羅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以【密行】修為著名。 (十二)那伽犀那
閑逸自得、怡神通竅 橫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
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所謂六根清凈,耳根清凈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
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凈。 (十三)因揭陀
無量壽佛、乾坤寶袋 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
相傳他在中國顯靈。
於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時他在奉化出現,負一袋抄化。
後來在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蹤了。 (十四)伐那婆斯
悠閑隱逸、傲視太虛 仙風道骨、超脫凡塵
伐那婆期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圖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
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十五)阿氏多
巴林石雕長眉羅漢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領神會
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徵,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
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
「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羅漢果。 (十六)注荼半托迦
看門羅漢威武標桿、警覺凝視 禪杖在握、勇熾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
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射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
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
人家聽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舍。
十六羅漢為禪宗寺院主要之造像,呈清高脫俗,優閑自在姿態。十六羅漢之畫像,尤以五代貫休之十六羅漢圖與北宋之十六羅漢圖(今藏於日本清涼寺)均為膾炙人口之作。此外,盛傳於世間之十八羅漢圖,即於十六羅漢加繪達磨多羅尊者與布袋和尚,或加繪降龍、伏虎二尊者。
Ⅷ 羅漢山的羅漢故事
羅漢山用了三年多建成卻做到零事故,說到零事故,不得不提起293號羅漢,這是羅漢山三大傳奇故事之一。幾年前,羅漢山上好不容易修起一條山路,雖然崎嶇難行,但汽車總算可以上山了。一天,工人開著一輛大車,載著幾十噸重的石頭准備上山。車行緩慢,在一個轉彎處車子忽然打滑,眼看車子沖出懸崖,如果從這么高的山上沖下去,可以想像會發生多麼嚴重的事故。然而就在這時車子恰巧被一尊羅漢攔住,羅漢的頭「嗙」一下飛了出去,掉下了山崖。大家驚慌之中下車一看,臉都青了,原來車的一個後輪,已經懸空在近10米的懸崖邊。車身只要再往後一點,就會摔下山坡,後果不堪設想。
說來也巧,林志良先生正准備將四尊羅漢像送給這些農民工供養,感恩他們對於羅漢山的貢獻,而這尊羅漢正是其中之一。工人們認為佛像斷頭不吉利,都不願意供養這尊羅漢,便找林先生想要再換一尊。沒想到林先生笑了笑說,全羅漢山的羅漢就屬這尊羅漢最靈驗,他用他的身子擋住了這幾十噸重的車,顯靈救了人,你們不好好的供養他反而要把他扔掉?這是什麼道理?於是命人找回這尊羅漢的頭像,讓工匠重新安裝好,並噴上了金身,就如同全新一般。因此,後來這些農民家中一遇到重要的事情都會常來祭拜,多有成效,十分靈驗。這段故事也成為羅漢山建設史上的一段佳話。
如果你來到了羅漢山,可以找找這尊羅漢,這尊羅漢的手指就指著自己的脖子,羅漢山的人也都親切的叫它「斷頭羅漢」。 三寶殿就是羅漢山「兩條龍」中的一尊龍頭,是羅漢山風水最好的地方。早在羅漢山建設之前,這里就供奉著一尊香山木的明代彌勒佛像。據說這尊佛像非常靈驗,於是後來林先生專門為這尊佛像蓋起了佛堂,成為羅漢山的第一座寺廟。
在羅漢山建設兩年後,山上遍布了近200尊羅漢,初具規模。於是在林先生的邀請下,南普陀的主持則悟法帶領僧團,准備為羅漢山,舉辦一次盛大的開光慶典。這也是南普陀第一次為一位居士,舉行這么大規模的開光大典。這座寺廟作為羅漢山的正殿,通常會供奉三寶佛,而殿內的彌勒佛已經供奉多年,開光慶典在即,於是林先生打算日後再專門為三寶佛建造一座佛堂。
沒想到就在大典的前兩天,三寶殿卻忽然發生了一場離奇的火災。據說發生火災時只能看到濃煙,卻看不到一點火光。當林志良先生趕到山上,推開廟門時,供桌上燒的只剩一些殘渣,四壁也都被熏得烏黑。而距離大典只有不到兩天的時間,來不及多想,林先生馬上聯系當時廈門最大的佛具店,請老闆務必盡最大努力請到三寶佛。說來也很奇妙,短短一天多的時間,老闆竟然真的請到了大小各方面都很合適的三寶佛,於是大家重新布置好了佛堂,圓滿順利的舉辦了開光大典。
事後,林先生向活佛問起此事,活佛卻說這是件好事,雖然是一場火災,但卻沒有血光之災,沒有生靈塗炭。其實是這尊彌勒佛在主動讓賢,要將這個山上最好的地方讓給三寶佛,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
而林先生又是一個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十分感恩這尊彌勒佛,於是不僅在三寶殿的供桌上,又供奉了一尊小彌勒,還特意在半山腰打造了一尊,重達8噸的彌勒佛金身石像。讓人們永遠都記住這尊彌勒佛讓賢的故事。如今凡是來到羅漢山,上山下山便能看到那尊庄嚴慈祥的彌勒佛像。
由於當時佛堂本身除了熏黑之外並無損壞,而且時間緊迫,也就沒做大的修飾,所以我們去到三寶殿,仍能看到牆壁和窗戶熏黑的痕跡。這個故事也被傳為佳話。
註:三寶殿也叫三寶地,相當於寺廟的大雄寶殿,也就是正殿。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一般有三種供法:一、供奉的是三身佛,即清凈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佛(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佛或應身佛(釋迦牟尼佛)。二、縱三世佛,即過去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 三、橫三世佛,即西方阿彌陀佛、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 走進羅漢山,順延石子路而上,每一石階總能感受到纏繞在你周邊的佛曲和檀香味,此為該山「一階一佛曲、一曲一羅漢」的典故,也即為該山的特色之一。這里因其定位的禪宗發展文化氣息,才能使得自然與人文、現實與虛幻碰撞、融合、渲染。山滋佛,佛耀山,傍晚時分借著夕陽閑庭漫步羅漢山,深刻感受「草木披著佛的祥光,神山沾著經文的靈氣」之韻味。 據說羅漢山有4條神奇的旅遊線路,是由台灣來的行者蔡昂融居士將密宗修行融合道教養生及五行風水,並結合天時、配合地利根據信眾的不同需要而專門設立的求健康的健康步道、求愛情婚姻圓滿的幸福步道、求學求取功名的功名步道以及求財求事業的事業步道。這4條祈福路線都有各自專屬的祈福參拜方法,甚至連登山時間、行走步法都很有講究。這四條祈福步道分別包括十八羅漢步道、觀音大道;幸福小徑、同心鎖道;功名小徑、步步高升;成就小徑、成功捷徑;據說很靈驗哦,有很多信眾願望達成之後前來還願。
也由於羅漢山的大部分佛、菩薩、羅漢雕像都是有善心人士善心供養,所以羅漢山上有很多傳奇故事,甚至每尊佛像背後都有不少傳奇故事地圖。也正因為不同的佛菩薩護佑,不同的景觀旅遊路線都有不同的參拜方式和不同側重。下面按照羅漢山常規旅遊路線分別介紹。 「讓人們永遠記住你們」「羅漢」群雕是以將近千尊佛像搬上山安放的12名勞動者為原型創作的。雕塑高約2米多,長近6米,由福建師范大學藝術系的陳曉東花了2個多月時間創作的。
起初山上沒有路,這些每尊幾百斤重的羅漢都是由這些農民工一尊一尊用木杠,麻繩挑上山的。前後花了近10個月,雖然工程巨大,卻創造了零事故的奇跡。這些農民工都是附近廟山村的村民,林志良先生為了感恩他們,紀念他們,便在羅漢山廣場上最顯眼的地方設置了這座雕像。這座雕像除了紀念意義外,我們仔細看還可以發現右下方有一個慈善捐助口。沒錯,這座雕像是空心的,它也是目前全國最大,最牛的功德箱。每年都會在羅漢山全體員工的見證下打開一次。林志良先生將這裡面的錢全部捐出來用於慈善事業。讓一代一代的人永遠記住這些為羅漢山做過貢獻的人們,讓感恩的心,讓這種大愛能夠傳遞下去。 景觀音樂藝術廣場是2012年6月剛剛建成,建這個廣場的初衷是想讓周邊的村民能像城裡人一樣擁有豐富現代的文化生活,所以這個戶外舞台不論是音響、燈光還有老師都是堪稱一流。林志良先生希望來羅漢山的人們和這附近的村民每個周末都能夠在美麗的羅漢山夜景下盡情歡快地跳舞,豐富大家業餘生活之餘,又能帶動村民提升文化藝術素養。在這里每個周末連續三晚都有大型的廣場舞。附近的村民都會攜兒帶女前來參加,十分熱鬧。而帶領大家熱舞的便是由國家級舞蹈教練陽光(昂融陽光)老師和彩虹老師以及三個舞蹈愛好者組成的羅漢山明星組合「羅漢傳奇」。
林志良先生希望她們作為能量舞蹈的創始人和推廣者。林先生同時也希望以羅漢山為基地,以能量舞蹈為載體,將健康和幸福傳播到更遠更遠。 進入龍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整排精美的《金剛經》書法墨寶石碑,這些石碑正是按照林志良先生《金剛經》書法原稿1:1精雕而成的珍貴墨寶,這條與墨寶相伴的長廊就是知名的羅漢金剛懺大道。
《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也稱《金剛經》,書法作品高3米,長達30幾米,全經5000多字,是林志良先生用了十天十夜的時間,以極為罕見的爨寶字體一氣呵成,世界少有,極為珍貴,更是羅漢山的鎮山之寶。
真跡被妥善珍藏在羅漢山,只在少數重大的慶典中才會迎請出來。有很多書法界、宗教界的知名人士、各地的朋友和不少遊人都慕名專程從外地、香港、台灣甚至國外遠道而來,就是希望可以有幸親眼得見此瑰寶。林先生為了讓更多的遊人可以欣賞到這幅墨寶,並獲得此殊勝無比的無上祝福。便請工匠用旬月之功,按照墨寶1:1的比例,勒石精雕,陳列於此,讓人一見就忍不住「觸目凝神,一讀清心」。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號稱萬經之王(也有人稱之為經文之父)。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林先生書寫的就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金剛懺就是基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行之懺法,在佛法里有斷除以往罪業,除塵掃垢之用。信眾一入龍門便獲賞此「金剛懺」,均沾法喜,業消福臨,殊勝無比!很多信眾專程來此地許願,祈福。
在走金剛懺時,如果雙手合十,眼睛微閉,默許個願望,然後慢慢向前走,走到你很有感覺的地方停下來,轉身走向石碑,將雙手直至額頭伏貼在石碑上,額頭上靠到的字,便是對你願望的開示,據說非常神奇靈驗。 七星陣是把六個水晶球按上下倒置而重疊的等邊三角形來擺放,中間再放一個較大的水晶球(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等七星),稱為七星陣。
青龍七星陣是蔡昂融居士結合道教、密宗風水、奇門遁甲與大罡(gang)星,依天時地利人和擺設而成,是七星陣中能量最強的陣法。在開光的那天天顯異象,星月交輝。(2012年)的農歷4月16日,空中正好出現超級月亮,月亮變紅,持續有15分鍾左右)。此陣凝聚羅漢上能量,將磁場發揮至極限,並覆蓋整座羅漢山,可凈化全山磁場,消除個人負能量。對能量敏感的人站在下面4-5分鍾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林志良先生說是先有了這尊媽祖才建了這座廟。這尊媽祖原是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的拍品。據考證很可能追溯的唐末,而且是非常罕見的帶有印章的佛像。在她的左右裙擺有兩個印章,左邊是「杜(待考證)清河造」,右邊是「岩州」,推測這尊媽祖出自岩州的宋清河之手。但岩州在歷史上是個神秘的地方,唐代曾與嶺南道置岩州,然歷史文獻除了載有其起置年代外,多不載其置廢沿革及地望。岩州的下落自五代以後就沒有人提到,好似失蹤一般。據說是因為與皇帝名字相重,為了避諱而改名。
該尊媽祖的發現對歷史考古都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因此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來進行考證。另外,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該尊媽祖是有裝藏的,在其背後可以開啟,一旦開啟,她的身世將被揭曉,或許能夠解開廣東與閩南的媽祖起源之謎。媽祖廟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也是明代的。 蓮花宮是蓮花羅漢山藏傳佛教的道場,蓮花宮這里原來是個山洞,後來建成蓮花宮,供奉的是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梵文Padmasambhava,英文The Lotus-born)或蓮花生大士。
蓮花生,梵語音譯為巴特瑪薩木巴瓦,印度僧人。古印度烏仗那國人,當時藏王赤松德贊派使者請蓮花生大士入藏傳法,是建立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藏傳佛教寧瑪派開山祖師,常被尊稱為蓮花生大師、大士、咕嚕仁波切(意即上師仁波切)等。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應化身,在藏地被尊稱為第二佛,深受藏民的愛戴。據說蓮花生大士出生在海上的一朵蓮花上,因此也被稱為海生金剛。蓮花生大士為了普度眾生,具有八種變相,此又稱蓮師八變。
蓮花宮由瑜伽行者胥力鋒師父護持,胥師父學識淵博,雲游國內外各處,羅漢山駐留修行,並會定期舉辦觀大自在、光明燈,祈福法會、心經別解、禪坐等各類禪修活動和祈福法會。很多追求身心成長或是渴望走出喧囂,體驗寧靜的各界人士慕名而來,也有很多尋找與他人、自我、環境溝通方法,和對佛學感興趣的朋友趕來參加。 法堂前面的塔是羅漢山寶塔,用來供奉和安置舍利、經文和各種法物。大家看到塔四面各有一幅畫,每幅畫都有代表著一個字。分別是福、祿、壽、喜。
法堂裡面供奉的是唐代的釋迦摩尼佛說法像,是香港一位老奶奶在幾年前用60萬買來了,老奶奶覺得林董和她非常有緣分,所以就原價轉讓給他,十分珍貴。旁邊是它的一對弟子(阿難和迦葉)。據考究,這兩尊佛像本是一對,後來不知何故被分開,一尊在台灣,一尊在香港。很幸運的是林董都把他們給找回來,讓他們又回到了故土。 羅漢山由下至上,再從上而下的瀏覽一番,深諳書法的遊客定會駐足停留,只為崖壁上的各類名家書法作品。傳聞羅漢山始建之初,由發起者林志良先生邀請各界名家為羅漢添彩,各有書法作品一幅留於山中,林志良先生命人將名帖刻於摩崖之上,融於500羅漢之中供後人瞻仰學習。這些書法禪宗文化底蘊濃厚,賈慶林的「和」、沈鵬的「頓悟」、惠能禪師頓悟的精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林志良先生的「心隨天籟」等等,與山水相依,與佛法相容,與入境之人合於一身。
在修成的羅漢山茶座的位置上,遠遠看去,在羅漢林立的半山坡上,有一塊石頭,真的跟一尊羅漢非常像,光著頭,有兩隻眼睛,有鼻子,向左斜卧,以左肘支撐形成一尊天然石羅漢,整尊石羅漢的體積有三個真人大小,遠望栩栩如生。隨後又發現十分神似的石菩薩。
Ⅸ 羅漢岩的歷史故事
相傳南北朝時期,陳武帝曾經在羅漢岩居住過,當時的羅漢岩因陳武帝的駕臨而得名「陳石山」。後來有個僧人在此地挖掘出十八尊石羅漢,因此此山又名為「羅漢岩」。羅漢岩地勢險要,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陳武帝居住這里時,曾經憑藉此山的天險地勢,以少勝多,打敗了梁王。黃巾起義軍余部也在此誓死抵抗過敵軍。清初閩贛農民起義軍領袖許勝可曾在這里安營紮寨,揭起了反清大旗。大平天國在天京淪陷後,洪仁?率領部下,攜帶幼王撤退到這里,以陳石山為營,大敗清軍。紅軍北上後,汀瑞縣委游擊隊也曾利用此山地勢的峻堅持斗爭,保留下革命的星星火種……羅漢岩景點以雅、幽、奇、秀、險為特色,融湖、潭、谷、岩、峰為一體,它的主要景點有鑼鼓石、試劍石、撐腰岩、八音澗、出糧石、鎖雲橋、羅漢岩、一線天、仙人望月、玉帶平湖等二十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