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姓泮的歷史名人

姓泮的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12 21:53:34

A. 泮有這姓嗎

泮 拼 音: pàn 有這個姓!

B. 澹姓的歷史名人

(生卒年待考),蘇州人。著名唐朝詩人。唐朝乾符中期昭隱寺僧人,著有詩三首:
效古:「榮辱又榮辱,一何翻與覆。人生百歲中,孰肯死前足。玄鬢忽如絲,青叢不再綠。自古爭名徒,黃金是誰祿。」
病後作:「未得忘身法,此身終未安。病腸猶可洗,瘦骨不禁寒。葯少心情餌,經無氣力看。悠悠片雲質,獨對夕陽殘。」
寫真:「圖形期自見,自見卻傷神。已是夢中夢,更逢身外身。水花凝幻質,墨彩染空塵。堪笑予兼爾,俱為未了人。」
詹父,春秋時周大夫。
詹嘉,春秋時晉大夫。
詹桓伯,春秋時周大夫。
詹何,戰國時哲學家、道家,擅長術數。
詹雄,福州(今屬福建省)人,唐末詩人。
詹必勝,婺源(今屬江西省)人,唐末將領。
詹敦仁,河南光州固始人。生於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安溪首任縣令,追封靖惠侯。祖父為詹纘。後裔為安溪籍詹氏。
詹琲,光州固始(今屬河南省)人詹敦仁子,五代時隱士。
詹淵,建寧崇安人,宋代官吏。進士出身,授臨江戶曹掾。
詹泮,江西玉山人,明代官吏、詩人。正德十六年進士。章懋弟子,以講學為己任。官至禮科給事中。
詹珪,明代官吏。正德進士。嘉靖初為建寧縣知府,有惠政,民為其樹「遺愛碑」於名宦祠。官終貴州副使。
詹天佑,中國近代早期留學生、工程師。
詹紹安,清光緒武進士,欽定第二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欽點御前三等侍衛,乾清門上行走,賞戴花翎。 (公元1949~今),湖南臨湘人。著名編輯。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曾任中國中外名人研究會主任、理事。現任《湖南省名人志》編纂委員會主編。兼任中國作家協會湖南籍作家。主要貢獻:先後擔任過兩屆人大代表,兩屆政協常委,兩屆省優秀企業家,榮獲過國家、省、市先進個人,市、縣勞動模範稱號。
著作有《狂人詩詞選》、《服裝企業經營管理要訣》、《企業管理108種手段》、《目的與手段~企業家行為研究》、《百傑靈光》、《澹泊紀游詩》等;長篇小說有《洞庭湖之戀》、《裁縫、木匠、蔑匠》、《王夫之》、《新大亨李一笑》、《最後的信仰》、《離與合》、《氣貫三場》、《利益意志》以及專著《歷史與歷史名人批判》。主編了《崛起的湘軍》、《湖南省名人志》等十幾部約一千餘萬字的大型典冊,在報刊雜志上發表過一百五十餘篇有影響、有價值的文章,並有不少作品榮獲過全國二等獎、特點獎。
詹紹華,台灣新竹銀行總裁
詹春柏,前國民黨副主席
詹德隆:香港傳媒工作者
詹瑞文:香港藝術家、演員
詹小楠:中國青島女演員
詹其雄:中國漁民,曾於2010年登上釣魚島
詹子晴:舊名詹雅文,藝名丫頭,黑Girl的現任團長,為台灣歌手、主持及演員
詹秉熙:香港演員

C. 泮姓的來歷

取自"潘"姓

D. 歷史上姓江的名人有哪些

1、江雲龍:字潛之,號潤生,我國清末畫家。安徽省合肥縣人(現安徽省肥東縣)。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1890年)二甲第二十五名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改徐州知府。善畫山水,工詩,有師二明齋詩。《清畫家詩史》

2、江珠:字碧岑,號小維摩,江蘇甘泉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於仁宗嘉慶九年,年四十一歲。嫁諸生吾學海。工詞賦,尤長駢體文,通經史,並善舞劍。珠著有《青藜閣詩文》及《小維摩集》並傳於世。

3、江銘忠:字養吾,江西貴溪人。富收藏,山水有古趣。曾輯清代畫史補錄。《歷代畫史匯傳補編》該書從人數、內容等方面均采輯較多,雖有疏漏錯誤多處,介仍為歷代畫史的畫傳的重要著作之一。

4、江隆基:又名泮庵,字盤安,陝西省西鄉縣豐東白楊溝人,中國著名教育學家,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東渡日本留學;1931年留學德國。

曾任旅歐華僑反帝同盟書記。從1937年起,先後擔任陝西西安二中校長,陝北公學副教務長、教務長,華北聯大教務長,延安大學副校長,陝甘寧邊區教育廳副廳長等職。

5、江藩:字子屏,號鄭堂,晚號節甫,本籍安徽旌德之江村(今屬白地鎮),後為甘泉(今江蘇揚州)人。江藩祖父江日宙由安徽旌德遷居揚州,並占籍甘泉。

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卒於宣宗道光十一年,年七十一歲。監生。受業余蕭客、江聲,博綜群經,尤深漢詁。為古文詞,豪邁雄俊,作《河賦》以匹江、海二賦。

E. 歷史上姓鍾的名人故事

1、鍾子期

鍾子期(前413年—前354年),鍾氏,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

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4、鍾明亮

生於南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年~1233年,元太宗窩闊台在位時期),卒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廿七年(1290年),元代中期農民起義領袖。13世紀80年代,相繼起事的有廣東陳良臣、黎德、歐南喜和福建黃華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冬,福建汀州(今福建長汀)鍾明亮起義,把斗爭推向高潮。汀州一帶,山深林密,廣東、江西許多失去土地的農民,千百成群,移居到此,開荒種地,稱為畲民。鍾明亮就是畲民之一。

他發動起義後,義軍很快發展到十萬人,活躍於福建、江西、廣東三省邊界地區。在他的影響下,廣東董賢舉、江西丘元、謝主簿、劉六十、盧大老、福建泉州陳七師、興化朱三十五等,紛紛起義,互相呼應,對元朝統治形成很大的威脅。

元朝政府集中大批軍隊圍攻,鍾明亮採用流動作戰的方法,出沒無常,東擊則西走,西擊則東逸,使元軍疲於奔命。為了在軍事上取得主動,他曾兩次假降,但一當形勢有利,便重新舉事。

元軍圍剿數年,始終未能取勝。至元二十六年(1289),丘應祥被月的迷失俘獲。月的迷失請以其人等為元官吏。不允,詔押往京師。至元二十七年,鍾明亮病逝,起義趨於失敗。

5、鍾芳禮

鍾芳禮 太平天國官員。清廣西桂平(立武宣縣東南)人,一說是廣東花縣人。天京事變發生,鍾芳禮與楊秀清關系密切,但同時他又是洪秀全姐夫,故此得留性命。為了避免牽涉進政治風波里。他隨石達開出天京。他這一決定是正確的,沒隨他出走,仍然留在天京的族人,在天京淪陷後被屠殺殆盡。

石達開兵敗後,鍾芳禮走昆明。娶當地富女為妻,學打金技術。學成,攜家遷至廣東韶關始興縣,開利源金鋪,成為良民。他兒子中進士,為大學士,受軍機大臣賜匾,匾現今仍在始興縣鍾家手中。

F. 姓泮你知道多少

潘(Pān)姓源出有四:
1、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國公族潘崇之後,以祖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顓頊後裔陸終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連,賜姓羋。周成王時,封其後裔熊繹在荊山建立荊國,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改國號為楚,稱楚文王。據《姓氏尋源》和《潘氏家譜》及《史記·楚世家》所載,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繼位有功,受封為太師,其後代子孫以祖名為姓,稱為潘氏。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來。
2、出自姬姓,為周代周文王裔孫伯季之後,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讓其子伯季食采於潘邑(今陝西省西安、咸陽一帶),其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為潘氏。
3、出自姚姓,為上古舜帝之後,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姓氏》載,舜帝生於姚墟稱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後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北。商朝時,舜的後裔建潘子國,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潘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為單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台灣岸里大社(今台灣省台中市神崗)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為潘;光緒時,台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這也就是台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如滿、水、京、蒙、土家、彝、瑤、仫佬、回、壯、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時,潘姓中有名為潘崇者曾為太子商臣之老師,在楚成王預謀另立太子時,潘崇極力支持太子商臣,並成功地使之繼位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繼位有功,被封為太師,楚穆王並且還把自己任太子時的財產全部賜給他。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後人念潘崇興潘姓有功,便尊他為潘姓的得姓始祖。這種觀點,其正確性可能是相當高的,因為古籍中出現的春秋時代的潘姓人氏,幾乎都是楚國的人物。
二、遷徙分布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的,至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為滎陽郡一大望族,以東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為始祖。東漢靈帝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乾為始祖。吳國有右將軍潘璋由發干(治在今山東省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浚,為漢壽(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孫權妻潘夫人為浙江會稽人,這說明在三國以前,潘姓已播遷於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為興旺,晉時,潘勖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省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遷廣東。北魏時,破多羅氏改漢姓潘,並逐漸在洛陽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開基始祖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孫潘紹業因任隨州(今湖北省隨縣)刺史落籍當地。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節隨其入閩。此期潘紹業的曾孫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當地,其間並有移居陝西的潘勖的後人興旺發達起來,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書監潘肅仁自稱是漢壽潘氵睿的後裔,由此可見,自東漢末至唐朝,潘姓從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許多支脈,而潘威的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又興盛播遷於懷朔(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陝甘等地。豫章潘姓興盛於唐代,至五代南唐時成為當地名門望族。宋時有潘節後人遷廣東、雲南。元明清時,潘姓已分布於全國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廣泛,尤以廣東、江蘇、安徽、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區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約佔全國漢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三、歷史名人
潘 璋:干(今山東省冠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關公父子敗走麥城後,被潘璋所擒。(與下明代潘璋有別)
潘 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稱,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詞華靡,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明人輯有《潘黃門集》。
潘 綜:晉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孫恩起義,與父驃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護,被砍四刀。一人曰:「殺孝子不祥。」於是父子俱得免。後官遂昌長。南朝宋元嘉間改其里名曰純孝,免其家三世稅租。
潘 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岳齊名,世稱「兩潘」,其詩注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潘 美:大名(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
潘 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
潘 翼: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潘 璋:字栗夫。金華人。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副使。曾往荊湖管理竹木證賦,政不苛而課入甚豐。提督學政,力崇正學,造就甚眾。著意培養之合州士人鄒知。後以剛直敢言馳名於世督修宋濂墓,並撰寫墓誌銘。卒於官,蜀士聞之,相率哭於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 耒:江蘇省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
潘自中:字時乂。宋代松陽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誣人,力雪冤案。
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省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大理寺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成績顯著。著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潘之恆:歙縣(今屬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有詩集《涉江集》。
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潘亦雋:江蘇省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鈞、潘奕蔭、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畫家。
潘作梅:字肖野,號戒平。清代烏程(今屬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貢。官海寧學正。冷官二十年,不慕榮利。博學多藝,精書法。畫山水得倪雲林逸致。
潘祖蔭:字伯寅。江蘇吳縣人。年十七應順天鄉試挑取謄錄。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賜壽恩賞舉人。咸豐進士,光緒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禮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補禮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調戶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轉戶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銜,調刑部尚書。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詩無專集,《晚晴簃詩匯》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錄存二十餘首。輯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字繩武,號虹橋。清代永嘉人。嘉慶六年舉人。歷丹徒、江浦知縣,士民愛戴。有《五梅一研齋詩鈔》。
潘子忠:廣西岑溪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參加廣西百色起義,擔任中國紅軍第七軍的基層幹部,隨部投入創建和鞏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斗爭。1930年紅七軍集中河池整編,任連長,隨主力北上,轉戰桂黔湘粵贛邊。參加湘贛蘇區的第二次反「圍剿」作戰。同年進入中央蘇區,他歷任紅七軍副營長、營長、紅三軍團某團副團長,率部參加了中央蘇區的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紅一方面軍長征。調任某師特派員。1935年夏,在四川過草地途中犧牲。
潘鼎新:名毓,又名平界,字祖義。華容人。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率兵響應萍瀏澧起義,事敗逃亡日本,入同盟會。次年8月,參與組織共進會。1908年回國,參與創辦《商務報》。未幾,焦達峰在湖南聯絡大舉,被委駐守岳州。辛亥長沙光復,他組率義軍攻入華容縣城,旋率部馳援武漢。南北議和成立時,任共進會及湖北同盟會幹事。「二次革命」時,任討袁軍總司令部代理參謀長。事敗,再亡日本。護國戰爭時回國舉兵討袁,被授予陸軍中將、二等大緩嘉禾章。後轉入報界,在天津任《泰晤土報》華文版主筆。曾出任東北邊防軍駐熱河特別黨部政治部主任兼參謀長及熱河省政府秘書長,遭軟禁,被救後定居北平,閉門讀《易》。「七七」事變後,將幼子送赴抗日前線,他遭日軍捕押,折磨致精神失常。出獄後病卒家中。
潘天壽:浙江省寧海人,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擅長寫意花鳥和山水畫,布局善於「險、破險」,筆墨有金石味,樸厚勁挺、氣勢雄闊,融詩、書、畫、印於一爐,亦能人物,並長於指畫。著有《中國繪畫史》、《治印談叢》等。
潘漢年:宜興歸徑人。1925年入黨。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機關報《國民軍日報》總編輯。1928年被調到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文化界的統戰工作,先後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左冀文化總同盟」黨組書記。1933年任中央局宣傳部長。1934年參加長征,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長兼地方工作部長。1935年起在香港、廣州、武漢、上海等地領導對敵斗爭和統一戰線工作。1949年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1955年因「內奸」問題被逮捕判刑。1977年含冤病逝。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滎陽郡:三國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古滎陽在今河南滎陽東北,北魏移至今縣。曹魏曾置滎陽郡。北齊為成皋郡。隋唐為鄭州滎陽郡。此支潘氏為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廣宗郡:東漢永元五年(93年)置縣,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廣諱,改名宗城。十六國後趙為建興郡治;北魏為廣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此支潘氏,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潘威。
豫章郡:楚漢之際始置郡。治南昌,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世所轄漸縮為南昌附近一帶。又隋改南昌縣為豫章縣。唐後期改鍾陵縣,又改為南昌。此支潘氏為潘崇之後。
2、堂號
黃門堂: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號,又因其為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也稱為「滎陽堂」。
此外,潘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承志堂」、「如在堂」、「花賢堂」、「篤慶堂」、「優肅堂」、「永言堂」、「司諫堂」、「春茂堂」、「花果堂」等。
五、宗族特徵
1、漢代以後,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絕於史書,堪稱濟濟多才,僅收入《中國名人大辭典》者就有二百多人。
2、潘姓外表多俊秀。西晉潘岳以「美姿容」著稱,潘妃以妖艷著稱,喻男人英俊有貌比潘安之喻。
3、潘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江蘇溧陽潘姓一支字行為:「忠武賁威,峻卿輔乾,程皓策楚。」又浙江新昌潘姓一支字行為:「炳其宣慈,承先繼澤。」
============================================================
【潘姓宗祠通用對聯】
〖潘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姬姓;
望出廣宗。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潘姓的姓氏源流和郡望。
友文佛子;
世長天才。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南宋金華人潘友文,字文叔,一心仰慕善人,並力行善事,陸九淵曾稱贊他慈祥而誠懇,有惻隱之心,人稱「潘佛子」。嘉定年間官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下聯典出西晉漢壽人潘京,字世長,二十歲時任郡主薄,善於論辯,舉秀才後到洛陽,與善談的尚書令樂廣暢談幾天,樂廣很嘆服他的天才,說:「你天才過人,只是學習還不夠,如果再多學,一定會成為一代談宗。」於是他又勤奮苦學,後歷官巴丘、邵陵、泉陵三縣縣令,頗有政績,所到之處,路不拾遺。
栽花滿縣;
畫墨成仙。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晉文學家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舉秀才,官河陽令,勤於政事,在縣中滿栽桃李,一時成為美談。後官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擅長詩賦,特別善於寫哀誄文章,辭藻華麗,與陸機齊名。下聯典指北宋歙縣人潘谷,善於造墨,很有名聲,有人不拿錢求墨,他常慷慨相贈。蘇軾曾寫詩贈他,有句:「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
栽花滿縣;
置田給族。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晉·潘岳,曾任河陽令,在縣中遍種桃李。李白有詩雲:「河陽花作縣。」下聯典指明·潘岳家居,置田給族人。
名高吳將;
位列楚卿。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清代將領潘韜,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台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下聯典出春秋楚成王時太師潘崇,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詩稱邠老;
賦重安仁。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宋代詩人潘大臨,字邠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張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下聯典出西晉文學家潘岳(247-300),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曾任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長於詩賦,與陸機齊名。明人輯有《潘黃門集》。
三中省試;
七秉文衡。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潘伯修,至正年間,三中省試。下聯典指明·潘文奎與修國史,七秉文衡。
功推武惠;
績著司空。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宋·潘美,累著戰功,卒謚武惠,追封鄭王。下聯典指明·潘馴,四次治河,功績最著,累官至宮保大司空。
系承季孫;
望出河南。
——佚名撰潘性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周文後人畢公子之季孫,食采於潘,因以為氏。
射穿七札;
立定五溪。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潘黨,善射,與養由基較射,射穿七札。下聯典指三國·潘浚斬敵數萬,平定五溪蠻。
詩稱邠老;
賦重安仁。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潘大臨,下聯典指西晉·潘岳。
德傳花縣;
馨衍滎陽。
——佚名撰廣東省梅州市梅縣潘氏宗祠聯
上聯的「花縣」,晉代潘岳於河南省河陽(今孟縣西)任縣令時。因該縣已滿種桃李,因而稱該縣為花縣;榮陽,地在河南黃河原設郡地方。作此對聯,明顯是教導潘氏子孫毋忘源出河南地方的歷史源流(上聯素材,部分采自揚耀林主編《南粵客家圍》書冊有刊材料)。
-----------------------------------------------------------------
〖潘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殉節碎玉石;
捨身拼娥眉。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潘妙圓破元兵圍於城中,將受辱,潘先焚夫骨,火發,遂躍入烈焰而死。下聯典指梁武帝得南齊潘玉兒,王茂諫曰:「亡齊者此物也,不可留。」將以賜田安啟,玉兒不從,自縊而死。
桃煥千門曉;
花栽一縣春。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潘岳,任河陽令時,勤於政事,在縣中滿栽桃李,一時成為美談。
-----------------------------------------------------------------
〖潘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四任治河總理;
三源支系一宗。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明代水利家潘季訓(1521-1595),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廣東,行均平里甲法。並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一套治黃方法。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
〖潘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祖德高深開大業;
網形雄聳育英才。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梅縣南口鎮橋鄉村潘氏宗祠聯。
-----------------------------------------------------------------
〖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典籍淹通,賦成華岳;
豐姿秀美,果滿香車。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晉文學家潘岳。下聯典出宋代學乾潘翼,字雄飛,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家,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王十朋自少從游,每嘆不能竟其學。
春發其華,秋結其實;
業精於勤,行成於思。
——清·潘齡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末進士潘齡皋自題聯。潘齡皋,字錫九,河北安新人。歷官甘肅布政使等。
玉兒尚且拼生,金蓮絕舞;
妙圓獨甘殉節,白骨揚灰。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齊·潘玉兒。下聯典指宋末潘妙圓。
南峙秀文峰,霧合煙雲資豹變;
西流環武水,濤兼雷雨助蛟騰。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黟縣古築村潘氏宗祠聯。
三將軍,三廣文,三人同胞為教諭;
九進士,九鄉賢,九代相繼作功臣。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貴州省安順市北街大磨邊潘氏宗坊聯。聯語短而歸納潘氏歷代縱觀最鼎盛的情況。
============================================================
附錄:【潘姓典故、趣事】
〖滿城風雨〗
潘大臨,字邠老,黃岡(湖北省黃岡)人。著有《柯山集》二卷,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能文善畫,並擅長於書法,與其弟潘大觀都以詩聞名。潘大臨家境不好,但寫的詩卻優美動人,受到名家的稱贊。據記載,有一年重陽節,窗外下著綿綿細雨,秋風吹動樹葉,發出輕輕的沙沙聲,面對此景,正在家中研詩的潘大臨忽然詩興大發,構思了一首好詩,拿筆寫了起來,剛寫了第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突然門外響起「砰砰」的敲門聲,原來是收租稅的來了。待打發收租稅的人走後,他卻怎麼也想不起後面的詩句了,於是就把這一句詩送給了朋友,以後就有了「滿城風雨」這個成語。
--------------------------------------------------------------------------------
潘姓來源
一、出自姬姓後裔
潘姓的最早起源與我國早期的姬姓關系非常密切。姬是我國遠古時期活動在黃河流域的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姓。黃帝是傳說中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位偉大部族首領,他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文明。黃帝本姓公孫,因常住在姬水而改姓為姬,黃帝曾居住在軒轅之立(在今河南新鄭縣軒轅立),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黃色,故稱黃帝。
傳說黃帝是一個有智慧、有能力,且有魔法的神人。在黃帝時代的部落爭霸斗爭中,黃帝藉助各種力量,取得了絕對勝利,征服了天下。從此,黃帝成為至高無上的代表,姬姓也成為尊貴的姓。後來的許多帝王和一些歸附的少數民族也都以姓姬為榮耀,自稱或被稱為是黃帝姬姓的後裔。
相傳,黃帝有25子,得姓的有14子,共12姓。後來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這些姓的後代。
夏、商、周人的始祖,相傳都與黃帝有關。夏人的始祖是治水的大禹,大禹是黃帝的玄孫;商人的始祖契,相傳是黃帝曾孫帝嚳的次妃簡狄吞食玄鳥卵而生;周人的始祖後稷為帝嚳的元妃姜螈踏天帝腳印感孕而生。後稷承襲了姬姓,其後代建立了周朝。到周文王時,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高,被封在畢國(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後人稱他畢公高。畢公高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他同召公等大臣一起輔政,使周的經齊文化有了較大發展,形成「成康之治」的局面。
畢公高的小兒子叫季孫,他的封邑在番(今陝西省北部一帶),於是他的後代就以時地潘為姓。今天陝西北部一帶成了潘姓最早的發源地。
二、出自楚公族後裔
傳說五帝之一的顓頊後裔(姬姓)陸終娶鬼方氏女姑為妻。女姑懷孕三年,可是孩子總生不下來。最後陸終只好剖開女(女貴)的左脅下,取出了三個兒子,然後又剖開女(女貴)的右脅下,取出了三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季連的後代鬻熊很有學問,做過周文王的教師。到周成王時,追封前代功臣的後代,封鬻熊的曾孫熊繹在荊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帶建立荊國,後來荊君的兒子建立了楚國。
當時的楚國地域遼闊,包括今江蘇、浙江,北到山東南部,河南中部,南到洞庭湖的廣大地區。
春秋時期,楚國也有人以潘為姓。關於楚國的潘姓人,其祖源史無記載。楚成王時,潘姓中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叫潘崇,是太子商臣的師傅。此前,楚成王欲立長子商臣為太子,徵求令尹(楚王手下的最高執政官,有軍政大權,相當今總理)子上的意見。子上說:「大王年紀不老,且後宮的寵姬很多,不必急於立儲。一旦立了太子以後再想改換,那就容易引起內亂,國家就會不穩定,社稷就會難保。再說商臣長相特別,眼睛鼓鼓的像黃蜂,聲音尖尖的像豺狼,這是心狠手辣的徵兆,肯定是個狠毒的傢伙。為楚國的江山考慮,不宜立商臣為太子。」可是成王最終還是沒能聽取子上的建議,仍將商臣立為太子。
幾年以後,楚成王年紀大了,又想廢掉商臣,立寵妃所生的小兒子職為太子。商臣也聽到了有關廢立的風聲, 因為不知道是否屬實,就去找潘崇商量。潘崇建議他去有意得罪一下成王最寵愛的妹妹羋,然後就可辨明廢立的真假。商臣依計而行,故意對江羋不恭敬。果然江羋發怒了,罵道:「你這個畜牲!怪不得大王要殺你呢!」商臣;把江羋說的話告訴了潘崇。潘崇說:「你甘心做職的臣嗎?」商臣說:「不甘心!」潘崇又伺:「你願意逃走嗎?」商臣答:「不願意!」「那麼你敢做大事嗎?」商臣想了一想說:「敢!」於是,商臣在潘崇的授意下,立即召集東宮衛隊包圍了成王的住處,活捉了成王。成王知道難逃活命,因平時最喜歡吃熊掌,故要求臨死之前再吃一次熊掌。可是商臣卻說:「熊掌難熟燒起來很費時間,夜長夢多啊!我不能再等了。」成王無奈,在長子的逼迫下只好自殺。商臣繼位即楚穆王,除封他的師傅潘崇為太師外,還對潘崇大加賞賜,把太子宮里的財物全都賞給了潘崇,以示恩寵。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權有勢的大家族。
潘崇家族由於受到楚王的特別恩寵,故發展特別快,其足跡幾乎遍布楚國各地,今天江蘇、浙江、河南等地仍有這支潘氏的後裔。
三、出自北魏時鮮卑族的破多羅氏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把國都由平城(山西大同)遷到洛陽(今河南省洛陽)。為了使鮮卑人適應由游牧生活到農耕生活的轉變,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孝文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鮮卑族的舊習俗,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如鮮卑人改穿漢族服裝;提倡和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通婚;朝廷上不準用鮮卑語而用漢語;遷到洛陽的鮮卑人都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等等。在北魏這次大規模的改姓過程中, 曾把繁雜難記的鮮卑姓氏全部改為一個或兩個字的漢族姓氏,其漢姓化的方法是根據同音對譯的原則把鮮卑姓氏的第一個字譯成對應的漢字,其中破多羅氏的破與潘同音,故把破姓改成潘姓。從此,這支由鮮卑人改姓潘的後代就留在了中原,在今河南一帶活動。
-----------------------------------------------------------------
潘姓遷徒史
發源於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兩支潘姓,他們在血緣上實同出一源,即都是黃帝的子孫。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
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至三國時發展興旺,魏晉時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
晉時,有潘姓北遷於廣宗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時又有潘姓遷入 今湖北隨縣及浙江杭州等地。
唐宋時,在今河南、江西省境形成了潘姓歷史上另外兩個郡望。
宋代以後潘姓是以我國南方為其繁衍的主要地區。潘姓南遷於福建,始於唐初,是自河南固始遷去的。至宋時,潘氏再由福建進一步遷居廣東、雲南等地發展。
明清時期,潘姓已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

G. 『潘』和『泮』都是姓嗎

我姓泮,我哥哥姓潘,一個泮靜怡,一個潘方傑!😉謝謝!

H. 古代有那些姓鍾的傑出人物....

1、鍾無艷,又名鍾離春、鍾無鹽,齊宣王之妻 ,中國古代四大醜女之一,但很有才華。相傳是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

外貌極丑,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齊宣王採納,立為王後。於是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齊國大安。

人們常用「貌似無鹽」來形容醜女,這「無鹽」就是指戰國時代齊國無鹽縣(今山東東平縣東部)的醜女鍾離春,鍾離春又名鍾無艷,鍾無鹽,古書上說她「四十未嫁」,「極丑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

但其志遠大,飽讀詩書,有治國的抱負。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綱紀不振,全國上下人心惶惶,怨聲載道。

2、鍾明亮,生於南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年~1233年,元太宗窩闊台在位時期),卒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廿七年(1290年),元代中期農民起義領袖。廣南東道循州長樂縣龍江堡(今廣東省五華縣轉水鎮)人,其後裔多遷居紫金、博羅等地,今五華河南岸的鐵爐壩(華城鎮)鍾氏,非其後裔。

3、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

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4、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市)人。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書法家,太傅鍾繇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弟。

出身潁川鍾氏,才華橫溢,精通玄學。出仕魏國,官居要職,累拜中書侍郎,封關內侯,深得魏帝和群臣賞識。隨從司馬師征討毌丘儉,典知機密。獻策於司馬昭,粉碎魏帝曹髦的奪權企圖。隨平諸葛誕叛亂,屢出奇謀,時人比為張良,拜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遷司隸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務,設計殺害嵇康。

景元年間,力挺司馬昭伐蜀計劃,拜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之戰中,配合鄧艾分兵進取,最終滅亡蜀漢,拜司徒,封縣侯。功成之後,萌生不臣之心,勾結蜀將姜維,圖謀據蜀自立,打壓太尉鄧艾。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後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為部將胡烈所害,死於亂軍,時年四十歲。

5、鍾嶸(約468—約518), 中國南朝文學批評家。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市)人,魏晉名門「潁川鍾氏」之後。齊代官至司徒行參軍。入梁,歷任中軍臨川王行參軍、西中郎將晉安王記室。

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隋書·經籍志》著錄此書,書名為《詩評》,這是因為除品第之外,還就作品評論其優劣。後以《詩品》定名。

I. 百家姓有泮嗎

一般比較冷僻的姓氏在《百家姓》裡面可能是找不到的!

閱讀全文

與姓泮的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