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兩位歷史名人分別是73歲和84歲去世的
我國流傳著這樣一來句古自語:「73 84,閻王不叫自己去。」這句話不知道有什麼科學道理還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但是從古至今73 84死去的人還真的不少,古代的孔子是在73歲、孟子是在84歲去世的。毛澤東主席是84歲逝世的,這些都是在中國歷史上永遠都不會磨滅的人物,他們的死是有充分的代表性的,普通百姓在73歲和84歲去世的也不少,只是沒有人統計這個數字,好像這兩個坎在人的生命中是難以逾越的,但是一旦逾越過這其中的一個坎就能多活好幾年。這其中有什麼科學道理也未可知。天主教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是受人尊敬的教皇,人們祈禱他健康長壽,但是他也沒有抵擋住閻王的誘惑,剛一開春,就在84歲這一年離開了人世。我想這也許是巧合,但是我更相信這是天意。所以說,對於每一個到了73或是84的人,不得不生活得更加小心和仔細,別叫閻王把你叫走。
如果到了這個年紀,一般算命的都叫你買黃鱔或甲魚這樣有靈性的放生,還要吃鯉魚,不過只能吃一面,在把剩的鯉魚放河裡,有鯉魚跳龍門之意~~~~~~
❷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俗話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是當一個人活到了73歲到84歲之間的時候,是十分關鍵的一個老人會去世的階段。
73、84俗稱老年人的「壽命坎兒」,其實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73、84這兩個年齡的數字,與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有關。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虛歲是73歲。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虛歲是84歲。
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來計算的,所以人們認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是不吉利的數字。聖人都會在這個年齡死去,何況一般平民老百姓,於是把「73、84」說成是「壽命坎兒」,多數人都不容易邁過去。
這種說法從古至今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愈傳愈廣,愈傳愈「懸乎」,致使一些老年人到了73歲和84歲這兩個年齡段便顧慮重重,很怕邁不過去這個「坎兒」。
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斷提高,醫療保健事業也在逐漸加強,人們的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平均壽命正在逐漸延長。以前說的「人活七十古來稀」早成過去,現在成為「70歲是最低,80歲小弟弟,90歲笑眯眯,100歲不稀奇」。
據統計學統計的結果表示,人的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73歲和84歲這兩個年齡段的死亡率,和70歲以上其他年齡段的死亡率相比,並無明顯差別。所以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毫無科學根據,老年人不要相信這種迷信的說法。
❸ 7384的由來
孔子享年73歲,孟子享年84歲。所以國人將這兩個年齡相當重視,能夠活到聖人的年齡就心滿意內足了。但是後容來把這兩個年齡說成一個「檻」,說什麼「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其實一般人到了這個年齡段,在古代,已經大大的超出了平均壽命,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性。有人說過了七十三,就得到八十四才是另一個「檻」,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雖然上面說沒有科學依據,但我還是相信的。我的外公仙逝時他離84歲生日,還差13天。傳到民間的一些東西,我是比較相信的。偏方治大病嘛
❹ 都說73,84是人生死的一道坎,到底是什麼意思
」73、84是人生死的一道坎「是來自於民間流傳的俗語」「七十三歲、八十四內歲,閻王不接自己去」容,這是一句老話,叫活不過聖人。其實這句俗語沒有半點科學根據,但卻有一段頗不平凡的來歷。
其實,這與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有關。孔子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死於公元前四七九年,周歲為七十二歲,虛歲是七十三歲;
孟子生於公元前三七二年,死於公元前二八九年,周歲是八十三歲,虛歲是八十四歲。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來計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歲死的,孟子是八十四歲死的,導致了」73、84是人生死的一道坎「的說法。
(4)7384兩位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科學研究
生物學家根據動物細胞分裂的次數推算人的壽命,人類的正常壽命應在100歲以上。還有生物學家認為,一般哺乳動物的最高壽命,相當於它們性成熟期的8-10倍。
人雖不能萬壽無疆,但只要心情愉快,飲食有節,勞逸適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醫,是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調養推遲衰老,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體育鍛煉的加強,人類壽命將不斷增長是無疑的。
❺ 73 84閻王不叫自己去這句話出自那裡 有典故嗎
這句話是中國的俗語,沒有具體可考的出處,典故和孔子孟子有關。
孔子享年73歲,內孟子享年84歲。 所以在我國古代文人的意識中就認為大聖人才活了這么久,自己又怎麼能超過他們呢?就有了這么一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俗語。其實一般人到了這個年齡段,在古代,已經大大的超出了平均壽命,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容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❻ 73 84的由來
七十三、八十四是從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而來的。
孟子生於公元前三七二年,死於公元前二八九年,周歲是八十三歲,虛歲是八十四歲。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來計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歲死的,孟子是八十四歲死的。
我國古代,對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學說在我國也有巨大的影響,二人被尊為「聖人」和「亞聖」。連聖人和亞聖都無法過去的年齡坎,對普通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於是這種說法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了。
(6)7384兩位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據傳,孟子在游說各國期間,從齊國到魏國,途經干城(今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孟軻鄉孟軻村)被大雨所阻。當時孟子聲望頗高,一時間奔走相告,轟動全村。孟子住處門庭若市,登門求教者絡繹不絕。孟子見此人如此好施樂道,決定留下講學數日。
干城人也以此為榮,於是就在孟子講學的地方建「先師廟」,把村名改為孟軻以示紀念。「先師廟」也稱「孟軻廟」,位於孟軻東村。嘉慶六年 (1801年),開州(今濮陽)知州張極重修孟軻廟,並為「大賢名不可名村」,將孟軻村改為大賢店。1958年廟毀。
1981年復名孟軻村至今。孟廟,又稱亞聖廟,為歷代祭祀孟子的場所。亞聖殿為孟廟的主體建築,大殿正面重檐之間高懸一匾,上書「亞聖殿」楷書貼金大字。正中門額上掛「道闡尼山」橫匾一塊。
殿內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門正面兩柱掛以一副巨型抱柱對聯,「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切同禹顏。」對聯和門匾都是清代乾隆手書。東側神龕雍正皇帝手書「守先待後」的金匾一塊。山東又稱為孔孟之鄉。
❼ 哪兩位歷史人物在74歲83歲死的
不是74和83,是抄73和84
有迷信說法是七十三襲,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
「73」,「84」這兩個年齡數字是和我國孔子和孟子兩位聖人的死亡年齡有關。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周歲是72歲,虛歲是73歲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周歲是83歲,虛歲是84歲。
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計算的,所以孔子是在73歲死的,孟子是在84歲死的。
我國古代對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認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是不吉利的,並把這兩個年齡說成「坎」,認為聖人都容易在這兩個年齡死去,何況一般老百姓呢?於是這種說法便世代流傳下來,越傳越廣,越傳越玄乎,甚至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
❽ 民間為什麼會忌諱「七十三、八十四」呢,有什麼講究
七十三和八十四來是古人所認為自的兩個大門檻。
民間流傳著「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的俗語。意思是說,人們活到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個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時死亡。
這種說法來源於歷史上的兩位聖人,聖人孔子去世時的年齡是73歲,而被稱為亞聖的孟子活了84歲。
正因為孔孟兩位被稱為聖人,所以,他們去世的年齡就自然被當作難以逾越的界限。老人們也因此擔心自己能否活得過聖人,擔心到了這個年紀,就會有「閻王不請自己去」的危險。於是這種說法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了。
(8)7384兩位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所謂「七十三、八十四」是不科學的說法,生物學家根據動物細胞分裂的次數推算人的壽命,人類的正常壽命應在100歲以上。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生命活動存在周期性,大約為11年一周期,其中會有相應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處於兩個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輪周期中最為低谷的階段。那這么說的話,95歲也是另一個低谷,106又是一個低谷,但是由於活到95歲,106歲的老人實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