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茂名的信宜有什麼好玩的
西江溫泉,天馬山等等
⑵ 信宜的風景有那些
信宜旅遊景點
信宜市屬於山區市,旅遊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主題,可供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較多,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資源也有不少。主要景點:
大田頂
在大成鎮東部,距市區38公里,海拔1704米,為粵西第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湖」,高程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與四周的3000多畝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開通山腳至山頂公路,廣東省電視台在山頂建起差轉台,豎起一根高達55米的電視塔。站在峰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在那裡看日出、望雲海、觀古樹古藤別有一番情趣。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成鎮東部,大田頂半山腰,處於熱帶北緣向南亞熱帶過渡地帶,系我國華南陸地區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質古老,生境差異大,水熱充沛,生物種類豐富,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與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分界線的最南結點,1996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大霧嶺有野生維管植物195科703屬1453種。其中擁有特有植物38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還有少穗竹、錦香草等14種迄今世界上尚未發現植物。同時,有葯用植物有五百餘種,生物數十種。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吸引人們觀賞和進行生物種類考察的好去處。
天馬山
在北界鎮旺將村西南邊,距城40多公里,被人稱為是信宜「香格里拉」。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的鄉村。主峰海拔1080米,山上是一片大草原,山下一條長狹谷,四周是蓊鬱的森林,有桫欏、雞毛松、紅花荷、人頭蕨等珍稀樹種。中間一條幽深溪河,形態各異的瀑布、鬼斧神工的怪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天馬山曾是苗人聚居之地,留下石砌梯田、石屋遺址和大片茶樹、檸檬。景區內每立方厘米擁有十萬個負氧離子,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置身其中,給人以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該景區為近年投資開發,現成為信宜市最熱門景區。
西江溫泉
位於北界鎮西江河畔。距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400畝。溫泉是世界珍稀溫泉——氟泉,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46種之多。水質品居廣東第一,水溫高達攝氏80度以上,露天泉涌100多處,月流量近10萬立方米。目前,西江溫泉度假村是粵西新興集溫泉理療、度假療養、旅業飲食、娛樂健身、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信宜古城
在鎮隆鎮八坊村,古稱「竇州」。古城始建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歷代州縣並治之地。古城中的古建築多建於元明清代,顯得十分古典而大氣。古城還有十三所古書院、七間公祠,兩家公館,以及文明門(紅樓)、學宮(大洪國王府舊址)、冼太廟(大洪國招賢館)、中山公園等一批具有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的古建築。
大仁山
又名雲岫山,在東鎮北邏村與池洞鎮接壤處,距縣城約5公里,海拔726米。相傳古時有個仲大仁,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山因此得名,群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古時被列為「信宜八景」之一,有「高源雲澗」之稱。近年群眾修復二座寺廟,一間道教「三清觀」,並建有賓館、門樓、情人廊、觀星台、觀景亭等。
太華山
信宜八景稱為太華攬勝,位於東鎮鎮庄垌村之南,是東鎮鎮與池洞鎮的界山的太華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廟。山的周圍,松濤林海。山頂西側有一個小盆地,中間有一個天池,池邊有兩座古寺:太尉廟。太華寺(又稱觀音寺)入寺廟的對面兩邊各有一小山丘,如鍾似鼓。鍾鼓之間為池口,水從池口直瀉而下,像倒掛的銀練。寺側有一口古井,水清質優,是鑒江源頭之一。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虎跳峽
位於懷鄉鎮的黃華江上,長約5公里。中間湍水淙流,兩面石壁如削,江面狹窄,有「小三峽」之稱。狹口處高出水面數尺的黑色的花崗岩上,有斑駁白紋酷似猛虎,躍躍欲跳,故名虎跳。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上為突出的岩石遮蓋,下臨深淵,中有「大王洞」,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谷倉、鹽倉、石象、插劍台等名勝。山上遍生杜鵑花,每年二三月一片花海,紅艷欲滴,有「一灣湍水綠,數里杜鵑紅」的詩景。
石印飛瀑
在平塘鎮林垌河口處有一條狹谷,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飛瀑」。這里一道峽谷,左為獅山,右為象山,中間寬數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雜樹。河中有一個形似大印的大石,上有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石印祖廟」。廟側有小石徑、燕窩洞,有長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隻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見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廟後為深潭、瀑布,頗為壯觀。
半月岩
位於北界鎮汕口村,因主體是一塊弧形巨石,長13米,高3米,成弧狀,形似半邊月亮而得名。岩石底部為一弧形石,壁上分別篆刻有「振日台」和「釣魚台」。此外,還有「中央台」、「 東岩」等10多處石刻。石下有一石室,內有石床一張「仙人床」。東側是山口瀑布,水光山色,分外迷人。
尚文水庫
信宜八景稱為文湖晴波,在東鎮尚文村黎沖口,距城5公里。集雨面積43.2平方公里,淹沒面積2.4平方公里,總庫容量3016萬立方米。山丘環抱,竹木蒼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湖中的百果島,花果滿園,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雲擺渡,碧波盪漾的湖裡,漁人歡歌唱晚,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
龍泉谷
在丁堡鎮墟鎮約去12公里的嶺腳村。這里與大成鎮成洞、雙樂以及高州大潮鎮寶嶺接壤,這里的高澗深溝,長約3公里,共分為9個彎曲,故又名「九曲溝」, 兩岸高山巍峨,峻嶺陡峭,兩岸青山相對,一條深溝清溪,狹窄如「一線天」。相對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狹著一條九曲迴廊似的深溝,山雄水秀,頗為壯觀。在溝的兩岸,很難見到松林杉樹。這一奇特峰巒溪谷,奇樹異花密布,野藤鋪天蓋地,山蕉野果隨處可見。集雄、奇、古、秀、幽於一身,攬錦水飛泉於一體。
麗垌老松林
在白石鎮麗垌村的麗垌口,有一片生長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樹。這片老樹林有馬尾松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樹干挺拔,魏魏蒼勁,樹皮粗糙如老龍鱗,最大有一株樹高約27米,胸徑3.15米。據麗垌村居民說,他的祖上約在明未清代(約公元1646年)由外地遷到大霧嶺下的麗垌村時,那幾松林就已經存在。麗垌老松林,景美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探秘,進入此地,不僅可以觀賞高大松樹,也猶如走進一個植物園,古松林下不愧為一個「綠色的植物園」啊!
石硤天梯
在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距縣城40多公里。大水嶺海拔近千米,坡度較陡,並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崗。為適應地形條件,每塊田均開墾得小巧玲瓏,精緻細膩,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塊田」之說。當地至今仍流傳著「竹帽蓋過田」的故事。這里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山溪漂流
信宜近兩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兩個漂流區。龍玄歡樂峽漂流位於洪冠鎮境內的雲麗電站水陂到雲麗樟木灣河道,全程約4公里。河道狹長,以幽、深、奇、秀、險而出名。甲門峽漂流位於池洞鎮東安閘,全長約5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曲十八彎,兩岸風光如長廊畫卷,領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的獨特神韻。
⑶ 信宜的建置沿革
據信宜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網墜、石紡輪、石船形砸考證,新石器時代晚期便有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以前信宜屬百越之地,秦平定百越之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在百越設桂林、象、南海三郡,信宜地屬桂林郡。 漢初信宜屬南越國蒼梧王屬地,公元前111年(漢元鼎六年)至三國時期,信宜地屬交趾(後改交州)州史部蒼梧郡端溪縣。
公元346年(晉永和七年),信宜地屬廣州晉康郡端溪縣。公元502年始在端溪縣的羅竇百洞地置梁德郡,轄梁德羈糜縣及務德羈糜縣(現高州長坡、東岸、大井、潭頭等鎮,隋改稱良德縣),信宜屬梁德羈糜縣,縣治在太安村,第一任縣令為羅竇諸洞的僚人洞主聯盟陳?都老(如後來談殿、扶三都做過洞主聯盟),名義上隸屬瀧州,但不入籍、不納賦稅。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梁德縣改為懷德縣。
621年(唐武德四年),唐朝建立州縣制,析瀧州懷德縣置南扶州,及信義、懷德、譚峨、特亮、扶萊5縣,陳龍樹被唐朝任命為南扶州第一任刺史,武德七年,陳龍樹的南扶州威逼僚人入籍,引起了羅竇僚人的不滿,誘發了各溪垌首領抗爭,溪垌聯盟談殿都老帶領僚人把陳龍樹趕回到瀧州,佔領了南扶州治,但還在瀧州寄設南扶州治。貞觀二年,尹州都督李光度與陳龍樹聯手平定僚人叛亂, 復置南扶州,自瀧州還治。貞觀五年,溪洞僚人又作亂,陳龍樹敗回瀧州。馮盎入朝,唐太宗命馮盎平亂,馮盎智敗僚人。
634年(唐貞觀八年),南扶州改稱竇州,管轄范圍不變,隸屬嶺南道容縣都督府。唐乾封二年(667年),扶萊縣劃歸了禺州。
665年(唐永徽五年),冼夫人曾孫馮士翙任竇州剌史,俚人進入竇州,帶來先進的農耕文化及冼夫人文化,推進了社會的發展,鑒江流域成為經濟發達地區漸漸俚化,文化風俗與高州相似,在唐代以後,竇州可算作高涼文明的延伸部分。
972年(宋開寶五年),廢懷德、潭峨、特亮三縣,其地並入信義縣,仍隸屬竇州。976年(宋太平興國元年),避宋太宗趙光義諱,信義縣改信宜縣。1071年(宋熙寧四年),廢竇州,信宜歸廣南西路高州管轄。元朝屬海北海南道高州路,明屬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高州府。 宋、元其間,鑒江流域的俚人區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被廣府系漢化,而東部、北部山區由於大批遷入瑤族而被瑤化。
1577年(明萬曆五年),羅旁戰事後,將信宜之定康、信豐、感化、從善、鎮南5個都(今白石、大成、錢排、合水、新寶,平塘、思賀、貴子、旺沙、硃砂、安莪、洪冠、茶山、懷鄉等)池洞部分、高州之馬貴、古丁、深鎮及羅定之扶合、加益、棼濱、新樂一帶,劃給新設的西寧縣,陳璘手下大批參與羅旁戰事客家兵入籍,明朝庭在上述地區設函口哨所及西寧縣懷鄉巡檢司強制漢化當地瑤人。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經朝廷批准,定康、信豐、感化、從善四都重歸信宜管轄。沿稱舊圖,鎮南都仍留西寧縣。清朝信宜隸屬廣東省高州府。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金釭率領天地會義兵攻佔信宜城,重建大洪國,自稱南興王,以學宮為王府(王宮)、縣署為元帥府、冼太廟為招賢館。
1912年(民國)之後, 信宜先後屬高州軍政府、高州綏靖處、高雷道、南路綏靖委員公署、「八屬」善後督辦公署、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27年(民國十六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的領導下信宜人民舉行了懷鄉起義,成立信宜縣(懷鄉)蘇維埃政府及工農革命軍(後稱紅軍),羅克明任縣長,朱也赤任司令。以雲開大山為根據地堅持了土地革命戰爭,陳銘樞派兵「圍剿」,形勢惡化,朱也赤在廣州灣被捕後押至高州就義,羅克明前往香港向廣東省委匯報情況,部隊化整為零堅持斗爭,轉戰於兩國(中國、越南)兩省(廣東、廣西)及南洋地區,抗戰時期編為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一部,解放戰爭時期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一部。
1949年10月22日,信宜縣解放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專區,高雷地區、湛江地區管轄。
1958年11月15日,信宜、茂名兩縣合並為高州縣,縣治高州城。
1961年4月1日,信宜縣從高州縣分出重設,治所住東鎮,原信宜縣的古丁公社(含古丁、馬貴、深鎮3個鎮)劃歸高州縣管轄。
1983年7月起,信宜隸屬茂名市。
1995年9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級市) 。轄東鎮、鎮隆、水口、北界、高坡、金銅、徑口、丁堡、池洞、硃砂、安莪、貴子、旺沙、洪冠、茶山、懷鄉、白石、大成、錢排、合水、新寶,平塘、思賀等23個鎮。
2004年,將徑口並入金垌鎮,高坡並入北界鎮,安莪、旺沙並入硃砂鎮。
2005年,東鎮鎮改為街道辦事處。全市18個鎮及1個街道辦,下轄370個村委會及8個居委會。 信宜市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國道207線由北向南貫穿全境,省道過境352線達北線、聖貴線、羅水線、仙松線、荔池線等6條共計253公里。369、370省道東西貫穿市,並已全部改造成一、二級公路,北接肇慶,直達廣州,南通茂名、湛江等港口城市。
市區到各鎮均有國道或省道直通,信宜市的行政村通了水泥硬底化公路,形成了以國道為主軸,省、縣道為骨架,鄉村公路四放射,內聯外接、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信宜市區建成了城北、城南、城東三大客運站,鄉鎮建成了貴子、鎮隆、懷鄉等客運站。 信宜市農業產品主要有:糧食、花生、蔬菜、水果、豬肉產量、水產品、三鳥飼養等,全市農業已初步形成了山地養雞、水果種植、松脂生產等較具規模的支柱產業。種養業標准化生產已在東鎮鎮、水口鎮、錢排鎮、思賀鎮、池洞鎮等鎮分別辦起了示範基地;信宜市已有合籮茶、凼仔魚、懷鄉雞、三華李等9個農產品獲得了「廣東省無公害食品」認證標志, 「信香」牌優質米獲得國家工商局的商標注冊。
信宜素有「山地雞王國」的美譽,山地養雞是信宜市傳統的農業支柱產業,利用山地放養「三黃雞」,特別「懷鄉雞」已成為響譽國內外的信宜農業知名品牌,該市把山地養雞擺到「農業穩市」的戰略高度來實施。 信宜採用現代手段和傳統放養的方式飼養出來的信宜懷鄉三黃雞。在飼養過程中,任由雞在山坡林地上自由採食昆蟲、草籽、樹葉等,每天還適量補喂少量飼料,讓雞在空氣清新、無污染的綠色大自然中沐浴成長。經過山地放養出來的信宜山地雞,由於雞的飼養時間長,運動鍛煉多,使雞不僅保留了信宜懷鄉三黃雞原有的特點,更增添了肉質香甜鮮美的特色。 編織是信宜傳統工藝,具有悠久歷史,由於本地的竹子、山藤、樹木資源較豐富,群眾多有編織手藝,使編織工場星羅棋布,遍及全縣各鄉鎮農村,特別是懷鄉鎮有竹編之鄉的美稱 。信宜竹編工藝品主要有:花籃、銀籮、花碟、麵包籃、麵包籮、書箱、圓籮、蛋兜等類共1000多個品種。遠銷日本、美國、英國、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玉器加工有著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以信宜著名的南玉、金沙玉為原料,加工成的1000多個花色品種的玉器工藝品馳名中外。主要品種有一帆風順、慈雲塔、玉珠佛塔、南玉景泰藍杯,玉雕龍船、玉石仙桃盆景、金沙月餅等。廣東南玉工藝總公司生產的玉器工藝品遠銷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旅遊紀念品獎」、「全國工藝美術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全國輕工出口產品銀質獎」、「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廣東省優質產品獎」、中國南玉之都等多種獎勵。
編織、玉雕是小手藝,但也是信宜市的大產業,現企業也進行了信息化,在淘寶網開了間金沙玉店專門銷售信宜的玉器工藝品、特產及農副產品。 吸收了高州的俚人文化特點,也接受了瀧州僚人文化特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俚潦漢融合的文化, 信仰冼夫人、陳璘、三位太慰官、伯公社主等本土宗教的神 。受到竇州文明及楊筠松的影響,信宜人相信祖宗骨頭及風水可以保佑後世,人死後實行二次葬,但現代殯改已摧毀了這種信仰。
冼夫人文化就是高涼特色的廣府文化,包括:愛國愛民文化、融合俚漢文化、發展儒教文化、睦鄰友好文化、開發海洋文化。
陳璘文化就是三羅特色的客家文化,包括:一是「敢闖敢試」———青年陳璘以勇著稱,二是「永不氣餒」———中年陳璘三起三落,三是「愛國拼搏」———晚年陳璘抗倭援朝,四、融合瑤漢——使羅旁地區(明朝的羅定直隸州轄東安、西寧兩縣,包括現雲城區,雲安區,新興縣,鬱南縣、羅定市及信宜的東部、北部)進入封建文明。 信宜飲食習慣普遍以大米、番薯、東薯(土豆)、木薯、玉米等為主食,以豬、雞、鴨、魚、蔬菜及豆製品為菜餚。每逢民間傳統節日,不論平時生活如何,均按習慣籌辦酒食,以示喜慶。山裡人很好客熱情,朋友見面互相握手、點頭、問好。凡嫁女、娶媳婦、做生辰、建新屋進宅、生孩子辦滿月或親朋聚會等喜慶日子,均習慣請客。除本族客人外一般發請貼,以示尊敬。
小吃:粉皮(包括池洞鎮「食慣嘴粉」和北界鎮「柴槍粉」)、糯米籺(式樣有煮湯籺、菜包籺、壽桃籺、水籺、糖板籺、槌撻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發籺等)、「石蛤湯」(產於山坑水溪里一種青蛙)、黑欖、塘魚、山楂、信宜柿子、三華李等。 春節是民間最大節日,各家各戶張燈結綵,村村喜慶,大人給小孩派利事。正月十五左右,信宜市城區及周邊鎮都做年例,每家每戶輪流請客吃飯,並開展舞龍、舞獅,放電影、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
信宜傳統文化也頗具特色,木偶戲、舞春牛、飄色最受群眾歡迎,在山區每年春節或開耕時節,人們就組織「舞春牛」一般由兩個演員扮舞。牛用竹篾扎制,邊舞邊唱,鄉土氣息濃郁。
飄色藝術主要鎮隆、水口、東鎮等地,具有近300年的歷史,每年春節至元宵前後或喜慶節日巡迴表演。2005年鎮隆明珠飄色團應邀參加中國第七屆民間藝術節民俗民間藝術大巡遊」活動。 信宜人喜好大碌竹(又叫煙筒),城鎮農村幾乎家家有備,如有抽煙客入門來訪,首先以大碌竹招待, 「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就像功夫茶成為潮州人的風俗習慣一樣,抽水煙筒成了信宜的一個風俗特色。
如今水煙筒及信宜煙絲已作為旅遊產品,甚至生產出南玉水煙筒,賣給遊客,承存著信宜文化。 每年11月底至2月初東鎮街道英地坡村白梅花盛開的時候,白梅花開得極為燦爛,只見山坡上、山坳間、山腳處、山道邊、山溪旁,到處都是白茫茫的梅花。省道370線的長崗嶺路段在英地坡村境內,很多人把英地坡梅花稱作長崗嶺梅花,其實長崗嶺白石鎮路段也是很好的花點。 此外賞梅花景點還有金垌鎮上磨青梅園 、白石鎮等地。
自駕游線路:信宜市區——旺同竹林綠道——合丫河村——英地坡村。(全程5公里) 每年1月底至3月初期間的信宜李花旅遊文化節,30萬畝李花怒放,引來無數賞花人。近年來,信宜市李花節期間,數以十萬遊客湧入白石鎮、錢排鎮、洪冠鎮、茶山鎮賞花,遊客們可一邊賞花,一邊欣嘗信宜美麗風景。
信宜李花美景被譽為「中國南方最純美的風景」,一年一度的李花節(1月至3月 )已成為信宜的亮麗名片。李花節開幕前,主產區的公路車水馬龍,鄉間小道人來人往。「景區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2016年年最佳的賞花期是在「立春」之前。當地一年一度的「李花節」將在此期間舉辦,為各方遊客增歡助興。
在茂名乍暖還冷的初春季節,信宜市白石鎮、錢排鎮、洪冠鎮、荼山鎮「香雪銀妃」景區30萬畝李樹紛紛綻放,花綴滿枝,漫山遍野雪茫茫一片,吸引了省內外眾多遊客前往觀賞。景區內,遊客彷彿置身北國之春,既感受到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又領略到蜂飛蝶舞花海浩淼的南國景緻,著實令人陶醉, 其實花期來得最早的是白石鎮垌新村的金歡南華李的李花、平塘鎮麻場村及茶山鎮的早熟三華李的李花。
錢排至貴子的賞花線路:1、錢排圩——北內村——扶曹村——勃垌圩——荼山圩——灘垌村——函關村——貴子鎮。
2、錢排圩——北內村——中燕村——洪冠圩——大藍圩——懷鄉圩——灘垌村——函關村——貴子鎮。
3、錢排圩——北內村——雲開村——羅罅村——麻場村——羅定分界圩——中伙村——秋風根村——平民村——函關村——貴子鎮。
4、錢排圩——白石圩——永隆村——里五村(高速出入口)——硃砂圩——旺沙圩——貴子鎮。
5、錢排圩——合水黃沙村——沙子圩——林垌圩——羅定水擺圩——羅定分界圩——中伙村——秋風根村——平民村——函關村——貴子鎮。
6、錢排圩——北永圩——平塘圩——羅定水擺圩——羅定分界圩——中伙村——秋風根村——平民村——函關村——貴子鎮。 2月底至4月初開花的有:荼子花在池洞賀洞龍耕、丁堡森林公園、信宜第五中學的山上等地,桃花在玉都公園,最出名是白石鎮 的千畝密桃基地 。此外還有荔枝花、龍眼花、油菜花等。
自駕線路:一、信宜市區——食慣嘴飲食一條街——池洞——太安村(古梁德僚人遺址、仙人石)——龍耕。(全程15公里)
二、包茂高速硃砂出口——埠頭村——龍埠村——龍耕。(全程3公里) 益智花期一般為3月底~4月底,果期5~6月。花型漂亮,粉白而具紅色脈紋,皺波狀花瓣,並有特異香氣,彰顯它如仙子般的聖潔嬌滴。淳樸的村風,神奇的大自然「南葯氣場」,以及葯花的芳香,是調理、放鬆、滋養疲憊身體,養生益智益壽的好去處,也是作家、畫家、音樂家、攝影家的「創作基地」和驢友遊客的「游樂天堂」。悠悠葯花香。等您,到洪冠鎮「南葯森林氧吧」深呼吸!
自駕線路:一、信宜市區——食慣嘴飲食一條街——池垌鎮——懷鄉鎮——洪冠鎮洪勝村(全程約34公里)
或信宜市包茂高速北出口——池垌鎮——懷鄉鎮——洪冠鎮洪勝村(約28公里,外地的遊客可以從這里下高速,交通非常便利)。
二、信宜市區——食慣嘴飲食一條街——池洞圩原始組布——太安村古梁德遺址仙人石——銅鼓村僚人遺址、冼太廟——扶參村古建築群、羅克明故里——含沙村的陶窯、雲羅鮮枇杷——平梅村太保廟、西寧縣懷鄉巡檢司遺址——懷鄉圩陳璘兵營遺址大營地、懷鄉起義指揮部遺址——大藍圩文昌古廟、車頭農庄、何家祠——洪勝村南葯基地、盤古廟、飛瀑倒照等景點。 信宜新八景之一虎跳杜紅在懷鄉鎮大謝牛下村的黃華江兩岸,虎跳峽兩岸石山中遍長杜鵑。春季江水綠如玉、杜鵑花似火。著名詩句:「一江春水綠、兩岸杜鵑紅」就是虎跳峽的美景形容。詩人墨客喜歡到此憑吊、覽勝、吟詠 。每年的3底至5月初是賞杜鵑花的好季節,杜鵑花出名的景點還有貴子鎮秋風根的十二灶肚 、鴨兜山,錢排鎮的白馬坪、池洞鎮食慣嘴等地。
自駕線路:一、信宜市區——食慣嘴飲食一條街——池洞——懷鄉圩——大謝村。(全程30公里)
二、包茂高速硃砂出口——硃砂圩——旺砂圩——盤龍村坐遊艇到大謝村。(全程15公里) 信宜姑娘花花期是四月底至六月初,全境滿山都是(最出名是大崗嶺)粉紅色,像一個個小姑娘穿著粉紅色的裙子在綠葉中跳舞,讓人感覺特別浪漫,到了農月七月十四前後,滿山崗的姑娘子掛梢頭,吸引一大堆孩子隔幾天就成群結隊,頂著大太陽,拿著袋子去摘姑娘子,因為是野生的,採摘姑娘子免費。
我們信宜有一個傳說,鬼節以後,姑娘子表面有很多像指甲痕刮過一樣的痕跡,或有很多小洞洞,有些就紛紛掉落地上,老人說那是鬼吃過的痕跡,特別強調尤其鬼節那天不能上山摘姑娘子,並以許多不聽話的小孩上山被鬼捉了的故事來恐嚇小孩,這是傳說,我們不要相信。
自駕線路:一、信宜市區——禮圩村——白坡村——大崗嶺。(全程5公里)
二、信宜市區——旺同竹道——合丫河村——高城水庫——佑英村——大崗嶺。(全程10公里)
⑷ 信宜有什麼風景
信宜市屬於山區市,旅遊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主題,可供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較多,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資源也有不少。主要景點: 20年代的東鎮墟
大田頂 在大成鎮東部,距市區38公里,海拔1704米,為粵西第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湖」,高度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與四周的3000多畝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開通山腳至山頂公路,廣東省電視台在山頂建起差轉台,豎起一根高達55米的電視塔。站在峰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在那裡看日出、望雲海、觀古樹古藤別有一番情趣。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成鎮東部,大田頂半山腰,處於熱帶北緣向南亞熱帶過渡地帶,系我國華南陸地區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質古老,生境差異大,水熱充沛,生物種類豐富,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與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分界線的最南結點,1996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大霧嶺有野生維管植物195科703屬1453種。其中擁有特有植物38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還有少穗竹、錦香草等14種迄今世界上尚未發現植物。同時,有葯用植物有五百餘種,生物數十種。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吸引人們觀賞和進行生物種類考察的好去處。 天馬山 在北界鎮旺將村西南邊,距城40多公里,被人稱為是信宜「香格里拉」。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的鄉村。主峰海拔1080米,山上是一片大草原,山下一條長狹谷,四周是蓊鬱的森林,有桫欏、雞毛松、紅花荷、人頭蕨等珍稀樹種。中間一條幽深溪河,形態各異的瀑布、鬼斧神工的怪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天馬山曾是苗人聚居之地,留下石砌梯田、石屋遺址和大片茶樹、檸檬。景區內每立方厘米擁有十萬個負氧離子,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置身其中,給人以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該景區為近年投資開發,現成為信宜市最熱門景區。 西江溫泉 位於北界鎮西江河畔。距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400畝。溫泉是世界珍稀溫泉——氟泉,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46種之多。水質品居廣東第一,水溫高達攝氏80度以上,露天泉涌100多處,月流量近10萬立方米。目前,西江溫泉度假村是粵西新興集溫泉理療、度假療養、旅業飲食、娛樂健身、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信宜古城 在鎮隆鎮八坊村,古稱「竇州」。古城始建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歷代州縣並治之地。古城中的古建築多建於元明清代,顯得十分古典而大氣。古城還有十三所古書院、七間公祠,兩家公館,以及文明門(紅樓)、學宮(大洪國王府舊址)、冼太廟(大洪國招賢館)、中山公園等一批具有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的古建築。 大仁山 又名雲岫山,在東鎮北邏村與池洞鎮接壤處,距縣城約5公里,海拔726米。相傳古時有個仲大仁,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山因此得名,群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古時被列為「信宜八景」之一,有「高源雲澗」之稱。近年群眾修復二座寺廟,一間道教「三清觀」,並建有賓館、門樓、情人廊、觀星台、觀景亭等。 太華山 信宜八景稱為太華攬勝,位於東鎮鎮庄垌村之南,是東鎮鎮與池洞鎮的界山的太華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廟。山的周圍,松濤林海。山頂西側有一個小盆地,中間有一個天池,池邊有兩座古寺:太尉廟。太華寺(又稱觀音寺)入寺廟的對面兩邊各有一小山丘,如鍾似鼓。鍾鼓之間為池口,水從池口直瀉而下,像倒掛的銀練。寺側有一口古井,水清質優,是鑒江源頭之一。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虎跳峽 位於懷鄉鎮的黃華江上,長約5公里。中間湍水淙流,兩面石壁如削,江面狹窄,有「小三峽」之稱。狹口處高出水面數尺的黑色的花崗岩上,有斑駁白紋酷似猛虎,躍躍欲跳,故名虎跳。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上為突出的岩石遮蓋,下臨深淵,中有「大王洞」,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谷倉、鹽倉、石象、插劍台等名勝。山上遍生杜鵑花,每年二三月一片花海,紅艷欲滴,有「一灣湍水綠,數里杜鵑紅」的詩景。 石印飛瀑 在平塘鎮林垌河口處有一條狹谷,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飛瀑」。這里一道峽谷,左為獅山,右為象山,中間寬數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雜樹。河中有一個形似大印的大石,上有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石印祖廟」。廟側有小石徑、燕窩洞,有長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隻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見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廟後為深潭、瀑布,頗為壯觀。 半月岩 位於北界鎮汕口村,因主體是一塊弧形巨石,長13米,高3米,成弧狀,形似半邊月亮而得名。岩石底部為一弧形石,壁上分別篆刻有「振日台」和「釣魚台」。此外,還有「中央台」、「 東岩」等10多處石刻。石下有一石室,內有石床一張「仙人床」。東側是山口瀑布,水光山色,分外迷人。 尚文水庫 信宜八景稱為文湖晴波,在東鎮尚文村黎沖口,距城5公里。集雨面積43.2平方公里,淹沒面積2.4平方公里,總庫容量3016萬立方米。山丘環抱,竹木蒼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湖中的百果島,花果滿園,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雲擺渡,碧波盪漾的湖裡,漁人歡歌唱晚,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 龍泉谷 在丁堡鎮墟鎮約去12公里的嶺腳村。這里與大成鎮成洞、雙樂以及高州大潮鎮寶嶺接壤,這里的高澗深溝,長約3公里,共分為9個彎曲,故又名「九曲溝」, 兩岸高山巍峨,峻嶺陡峭,兩岸青山相對,一條深溝清溪,狹窄如「一線天」。相對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狹著一條九曲迴廊似的深溝,山雄水秀,頗為壯觀。在溝的兩岸,很難見到松林杉樹。這一奇特峰巒溪谷,奇樹異花密布,野藤鋪天蓋地,山蕉野果隨處可見。集雄、奇、古、秀、幽於一身,攬錦水飛泉於一體。 麗垌老松林 在白石鎮麗垌村的麗垌口,有一片生長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樹。這片老樹林有馬尾松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樹干挺拔,魏魏蒼勁,樹皮粗糙如老龍鱗,最大有一株樹高約27米,胸徑3.15米。據麗垌村居民說,他的祖上約在明未清代(約公元1646年)由外地遷到大霧嶺下的麗垌村時,那幾松林就已經存在。麗垌老松林,景美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探秘,進入此地,不僅可以觀賞高大松樹,也猶如走進一個植物園,古松林下不愧為一個「綠色的植物園」啊! 石硤天梯 在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距縣城40多公里。大水嶺海拔近千米,坡度較陡,並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崗。為適應地形條件,每塊田均開墾得小巧玲瓏,精緻細膩,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塊田」之說。當地至今仍流傳著「竹帽蓋過田」的故事。這里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山溪漂流 信宜近兩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兩個漂流區。龍玄歡樂峽漂流位於洪冠鎮境內的雲麗電站水陂到雲麗樟木灣河道,全程約4公里。河道狹長,以幽、深、奇、秀、險而出名。甲門峽漂流位於池洞鎮東安閘,全長約5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曲十八彎,兩岸風光如長廊畫卷,領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的獨特神韻。
⑸ 信宜市鎮隆鎮古書院群的歷史和建築特點是什麼
鎮隆鎮古書院群:
鎮隆古城歷代都是粵西南地區的治學中心,各地學子雲集,歷代名人輩出,極大地促進了粵西南地區的政治和文化教育發展。古書院群以學宮為中心,分布四周,錯落有至,井然有序,現保存較為完整的書院、公祠有十三家之多。如起鳳書院,始建於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為生童治學之所,並設有廊廡號會,作考試取士之地,稱之「考柵」;隴西書院,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廣東省勤商學院遷此辦學,開設會計、銀行、工商管理三個學系;黎照書院,相傳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劉伯深夜閱讀書籍,油盡燈枯之際,有老者點燃黎木拐杖照明因而命名「黎照書院」,其意深遠,激勵後人;顧廷樞公祠,為紀念清朝知縣李建樞清康嚴明、大治信宜而建,引出路不拾遺「三升米地」感人的民間故事。等等。
⑹ 信宜市未葬風水寶地
水的實質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合理利用自然客觀條件和規律;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要點;合乎力學、科學原理;合乎常識、邏輯,就是好風水。不存在令人費解的特別神秘風水!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生存。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是更好地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用傳統風水理論,切入現代建築設計領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現代高科技術設計理論切入傳統風水領域應游刃有餘。對風水要有正確認識:比如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些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風水作用。身體健康,精力充佩,掙錢多,不需要耗費醫葯費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財的效果。從科學、正面認識更能說明問題。比如高層空氣好,衛生好,這是主要的。頂層,防滲漏,防雷擊的措施要有力,當然還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風水只能提醒從多角度思考,技術層面的事,現代科技更精準。傳統建築是以中心對稱理論為主。現代建築,以實用、功能為主。二者基礎不同。打個比方,在傳統古老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老風水理論,就象老式馬車駕駛技術,能用於指導駕駛現代汽車嗎?古代以自然風水為主,現代城市以人為風水為主,二者基礎完全不同,怎能固守舊教條。
關於「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古代以正確合理選擇、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為主,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更優越的生存空間已成可能,現代化的改造力度為人類的生存條件奠定了很好基礎,從而具備了創造優越風水的可能。人為風水更優於自然風水,原因是人為風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從而更適宜於人類。多從科學、常識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風水就是正確選擇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認為:那裡大多數有風水理氣、羅盤用事跡象特徵,應有一定的羅盤文化含義,但基本是一票否決,是地形局限,沒有留下延續的種群。本人在現實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風水理氣、羅盤用事如同兒戲,毫無意義。所以本人才有:」什麼叫風水?多從科學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結論。過去很多地段無法建房,現在有鋼筋、水泥、玻璃、自來水、電、氣,可建、可造,克服了劣質地形的局限。木頭、泥土、紙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決對是兩種風水含義,也代表時代在進步,科學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頭、泥土、紙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時代,只能選擇背風向陽的低窪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窪、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濕,通風條件差、潮濕而乾燥性能差和空氣質量差,易霉變,易病變。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築向高處走,高大建築成為可能,高大、高處明顯明亮、通風乾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過去由於建材的限制,不適合建房,現在有建材的優勢,不僅可以建房,而且從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氣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慮,比窪地更好,更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寶地處處有,科學更神奇。
人傑地靈風景美,物華天寶山川秀。全世界人跡可及的地方,自有人類以來,人類已用生命進行了若干次篩選,適合人類的風水寶地,人類已留下大量延續的種群,不適應人類的風水寶地,有待人類用更科學的方法去開發和利用。
當你去到那些窮鄉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其實那裡有許多遺址,那些遺址證明有人到過那裡,同時也會證明那些到過那裡的人,曾經有過生與死考驗。由於風水的差距,已被徹底自然淘汰。當你去到大城市,那裡為什麼留下那麼多人口,答案是:那裡具有更廣泛的風水優勢,自然選擇使哪裡的人群得以延續並得到擴漲。
農村基本是小氣候地形,形成獨立的塘局,這種小塘局中存在著不利於生存的空間。農村的自然篩選,自然淘汰,極其明顯。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位置選取不合理,羅盤用事即所謂風水理氣再合理,也是沒有意義。沒有地形的合理,羅經用事成為兒戲。所以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選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礎;羅盤即羅經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說明一:如農村的障氣地段建造房屋,出現聾、啞、殘、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麼是障氣地,怎麼樣實地察看評估呢?最簡單的看法就是:所謂障氣地,就是大熱天,上午九、十時後還不幹露珠的地段。
事例說明二:某地一山區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邊,大約五華里長的地段,原來所有人家全在靠東岸、即為當西曬的地段居住,現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當東曬的地段居住。原東岸人家那裡去了呢?據傳聞,也據調查了解統計,大約有30%的人口遷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裡住不到一兩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戶在那裡住了四代後也自然消亡。
事例說明三:還有另外一處也是山區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復上述地形所呈現的特徵,東岸面臨人丁減少,西岸面臨將會存在人口增加的優勢特徵,最奇怪的是現在那裡兩岸數十戶人家中,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戶人家中,有一戶人家有兩小孩完成大專學業,其餘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學狀態走向社會。這兩處為什麼原來的人群要選取東岸居住,原因是東岸地形相對西岸開寬,便利於農耕及各類事項活動;為什麼現在的人群又選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優於東岸,積溫和溫差相對明顯高於東岸。象這種東西岸因陽光照射溫差存在的差別。就不能用簡單一個「迷信」就能概括說明問題的,也不能歸罪於羅盤用錯了,更不可能是「屬相」不合的原因了。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篩選和自然淘汰。
事例說明四:從調查的結論顯示的是,山區小氣候環境,絕大多數小塘局環境地形中,留下許多居住遺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傳聞,有些無傳聞。有傳聞的是,住一代至兩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許多地段過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遺址印跡現在無人居住,用科學思維的眼光去考量,這就是自然選擇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選擇上存在的明顯例證。由此也可推定,大環境、大氣候條件,也是在數萬年、數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現在這樣的格局。
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就會完全明白,什麼是真風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優越條件和空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水。在那裡,無論如何風水布局,無論用那一派觀點去調理,結論只有一個,一票否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特定條件否決了所有風水學派的風水理氣論點。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那裡會教會你什麼是風水:方便、實用、安全、美觀、舒服才是風水的硬道理。那裡不會告訴你:門相對,門窗對,床位放錯了,灶的方位不對,或者其它諸多種種疑慮。但它會告訴你:不方便、不實用、不安全、不舒服,是真實的壞風水。
數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經說過:一個小家庭,遷居到新地方,如果沒有碰上好地形、好風水,是不能開基奠定人口延續基礎的。現在回想起來,這話雖然簡單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與城鎮相比較,農村不同: 1、農村地形相對城鎮地形來說,農村是數千年自然淘汰和篩選留下的劣勢地形。2、農村只能正確利用地形,沒有大規模改造的調節能力。
城市風水,沒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鎮不同,城鎮是大氣候、大環境。是數萬年、數千年中人類用生命選擇留下的精華:1、一般在一個較大范圍內具有生存空間優勢。能形成城鎮的規模的地方,大多已經經歷數萬、數千年的自然歷史的生生死死篩選,最後定格下來才是現在這樣的格局。比較典型的是在西北,不能成為大小城鎮的地方,除了留下遺址,有很多地方,現在就是歷史傳聞都沒有,什麼原因?不適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徹底絕滅。2、現代化的城鎮,改造力度的增強,擴展了城鎮規模。沒有現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說,所有城鎮只存在死角,沒有活眼。城鎮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擔能力最多是現在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現在這樣的城鎮格局,是歷史、自然篩選和現代化改造結果。
是有人類以來,人類用生命的代價在選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類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城市是人類用生命代價留下的瑰寶。不能居住人類的地方,人口已經絕滅消亡。如果沒有特別的人類改造力度,再到那裡居住,也許依舊會重復往昔的故事。城鎮形成的經歷,首先是自然篩選,然後是政治、經濟、人文的介入,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響,與自然地理的結合,是現代城鎮具有較大風水優勢的根本原因。
⑺ 信宜美嗎
當然美不勝收。
信宜市屬於山區市,旅遊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主題,可供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較多,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資源也有不少。主要景點:
大田頂 在大成鎮東部,距市區38公里,海拔1704米,為粵西第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湖」,高度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與四周的3000多畝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開通山腳至山頂公路,廣東省電視台在山頂建起差轉台,豎起一根高達55米的電視塔。站在峰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在那裡看日出、望雲海、觀古樹古藤別有一番情趣。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成鎮東部,大田頂半山腰,處於熱帶北緣向南亞熱帶過渡地帶,系我國華南陸地區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質古老,生境差異大,水熱充沛,生物種類豐富,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與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分界線的最南結點,1996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大霧嶺有野生維管植物195科703屬1453種。其中擁有特有植物38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還有少穗竹、錦香草等14種迄今世界上尚未發現植物。同時,有葯用植物有五百餘種,生物數十種。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吸引人們觀賞和進行生物種類考察的好去處。 天馬山 在北界鎮旺將村西南邊,距城40多公里,被人稱為是信宜「香格里拉」。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的鄉村。主峰海拔1080米,山上是一片大草原,山下一條長狹谷,四周是蓊鬱的森林,有桫欏、雞毛松、紅花荷、人頭蕨等珍稀樹種。中間一條幽深溪河,形態各異的瀑布、鬼斧神工的怪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天馬山曾是苗人聚居之地,留下石砌梯田、石屋遺址和大片茶樹、檸檬。景區內每立方厘米擁有十萬個負氧離子,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置身其中,給人以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該景區為近年投資開發,現成為信宜市最熱門景區。 西江溫泉 位於北界鎮西江河畔。距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400畝。溫泉是世界珍稀溫泉——氟泉,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46種之多。水質品居廣東第一,水溫高達攝氏80度以上,露天泉涌100多處,月流量近10萬立方米。目前,西江溫泉度假村是粵西新興集溫泉理療、度假療養、旅業飲食、娛樂健身、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信宜古城 在鎮隆鎮八坊村,古稱「竇州」。古城始建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歷代州縣並治之地。古城中的古建築多建於元明清代,顯得十分古典而大氣。古城還有十三所古書院、七間公祠,兩家公館,以及文明門(紅樓)、學宮(大洪國王府舊址)、冼太廟(大洪國招賢館)、中山公園等一批具有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的古建築。 大仁山 又名雲岫山,在東鎮北邏村與池洞鎮接壤處,距縣城約5公里,海拔726米。相傳古時有個仲大仁,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山因此得名,群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古時被列為「信宜八景」之一,有「高源雲澗」之稱。近年群眾修復二座寺廟,一間道教「三清觀」,並建有賓館、門樓、情人廊、觀星台、觀景亭等。 太華山 信宜八景稱為太華攬勝,位於東鎮鎮庄垌村之南,是東鎮鎮與池洞鎮的界山的太華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廟。山的周圍,松濤林海。山頂西側有一個小盆地,中間有一個天池,池邊有兩座古寺:太尉廟。太華寺(又稱觀音寺)入寺廟的對面兩邊各有一小山丘,如鍾似鼓。鍾鼓之間為池口,水從池口直瀉而下,像倒掛的銀練。寺側有一口古井,水清質優,是鑒江源頭之一。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虎跳峽 位於懷鄉鎮的黃華江上,長約5公里。中間湍水淙流,兩面石壁如削,江面狹窄,有「小三峽」之稱。狹口處高出水面數尺的黑色的花崗岩上,有斑駁白紋酷似猛虎,躍躍欲跳,故名虎跳。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上為突出的岩石遮蓋,下臨深淵,中有「大王洞」,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谷倉、鹽倉、石象、插劍台等名勝。山上遍生杜鵑花,每年二三月一片花海,紅艷欲滴,有「一灣湍水綠,數里杜鵑紅」的詩景。 石印飛瀑 在平塘鎮林垌河口處有一條狹谷,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飛瀑」。這里一道峽谷,左為獅山,右為象山,中間寬數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雜樹。河中有一個形似大印的大石,上有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石印祖廟」。廟側有小石徑、燕窩洞,有長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隻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見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廟後為深潭、瀑布,頗為壯觀。 半月岩 位於北界鎮汕口村,因主體是一塊弧形巨石,長13米,高3米,成弧狀,形似半邊月亮而得名。岩石底部為一弧形石,壁上分別篆刻有「振日台」和「釣魚台」。此外,還有「中央台」、「 東岩」等10多處石刻。石下有一石室,內有石床一張「仙人床」。東側是山口瀑布,水光山色,分外迷人。 尚文水庫 信宜八景稱為文湖晴波,在東鎮尚文村黎沖口,距城5公里。集雨面積43.2平方公里,淹沒面積2.4平方公里,總庫容量3016萬立方米。山丘環抱,竹木蒼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湖中的百果島,花果滿園,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雲擺渡,碧波盪漾的湖裡,漁人歡歌唱晚,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 龍泉谷 在丁堡鎮墟鎮約去12公里的嶺腳村。這里與大成鎮成洞、雙樂以及高州大潮鎮寶嶺接壤,這里的高澗深溝,長約3公里,共分為9個彎曲,故又名「九曲溝」, 兩岸高山巍峨,峻嶺陡峭,兩岸青山相對,一條深溝清溪,狹窄如「一線天」。相對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狹著一條九曲迴廊似的深溝,山雄水秀,頗為壯觀。在溝的兩岸,很難見到松林杉樹。這一奇特峰巒溪谷,奇樹異花密布,野藤鋪天蓋地,山蕉野果隨處可見。集雄、奇、古、秀、幽於一身,攬錦水飛泉於一體。 麗垌老松林 在白石鎮麗垌村的麗垌口,有一片生長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樹。這片老樹林有馬尾松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樹干挺拔,魏魏蒼勁,樹皮粗糙如老龍鱗,最大有一株樹高約27米,胸徑3.15米。據麗垌村居民說,他的祖上約在明未清代(約公元1646年)由外地遷到大霧嶺下的麗垌村時,那幾松林就已經存在。麗垌老松林,景美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探秘,進入此地,不僅可以觀賞高大松樹,也猶如走進一個植物園,古松林下不愧為一個「綠色的植物園」啊! 石硤天梯 在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距縣城40多公里。大水嶺海拔近千米,坡度較陡,並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崗。為適應地形條件,每塊田均開墾得小巧玲瓏,精緻細膩,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塊田」之說。當地至今仍流傳著「竹帽蓋過田」的故事。這里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山溪漂流 信宜近兩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兩個漂流區。龍玄歡樂峽漂流位於洪冠鎮境內的雲麗電站水陂到雲麗樟木灣河道,全程約4公里。河道狹長,以幽、深、奇、秀、險而出名。甲門峽漂流位於池洞鎮東安閘,全長約5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曲十八彎,兩岸風光如長廊畫卷,領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的獨特神韻。
⑻ 信宜的典故
信宜地處粵西山區,經濟和文化歷來都較為落後。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二十世紀最後十年來,隨著山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事業也得到了空前繁榮,特別是群眾文化事業更是生機蓬勃,異軍突起。信宜文化館在改革中主動出擊,以文為本,文經互補,深化改革,穩步推進,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既繁榮了文化事業,又穩步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該館於1999年建起了十層高的多功能綜合文化大樓,總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建築規模乃粵西文化館之最,2000年被評為省特文化館。該館每年舉辦大型展覽20多次,送戲下鄉40多場,出版文化刊物4期共計50餘萬字,舉辦各類藝術培訓班30班(期),擁有文化產業開發公司1個,經營產業涉及歌舞廳、藝術培訓、文具圖書、音樂茶座、群眾劇場、錄相放映、廣告裝飾、攝影、舞美服裝出租等相關行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山區繁榮群眾文化事業和發展文化產業經營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一、更新觀念,開闊視野,從大文化著手深化改革,是推進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文化產業的提出是文化人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一直以來,我們文化人、文化單位對經營產業是生疏的,甚至有一種心理反感,嗤之以鼻。究其原因還是受封建傳統文化觀念的負面影響過於深遠,加上體制束縛和我們自己「等靠要」的傳統思想慣壞了。文化單位缺乏一種競爭和憂患意識,處於被動、消極的發展狀況。開展文化活動也十分被動的,上頭有需要有錢來就搞搞,應付一下,上頭沒需要不給錢,大家都坐在辦公室悠哉悠哉喝茶看報等財政發那麼一點點工資過日子,可憐兮兮的,雖不至於餓死,但也沒吃飽。
信宜文化館是基於上述這樣的狀況中「窮則思變」的。鄧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講話發表後,該館馬上著手深化改革,從「等靠要」中走出來,首開先河以幹部職工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新藝發展公司,大膽涉足錄相放映、歌舞廳、音樂茶座、文化商場等行業的經營活動。這樣一來,還引來不少爭議,有些退了休的「老文化」居然還向上級告狀,這是搞文化還是做生意了?一時之間,館的領導也被巨大的社會壓力所迷惑。歷史以來,我們搞文化就是吹拉彈唱、書畫舞蹈文章,除此之外,認為別的都不是文化。也就在此時,鄧小平同志的「三個有利於」提出了,「改革的步伐要大些,更大些」也喊響了。於是大家一致認為,只要對我們的事業有利,即使做生意也是為搞好文化,況且我們所經營的項目都離不開文化。
從大文化著手是文化產業和事業都得以發展的新突破。文化有公益型文化和有償服務型文化。吹拉彈唱、書畫舞蹈文章故然是文化,是狹義的文化,當然是群眾是需要的,但放眼社會生活,群眾所需的文化遠遠不止這些。事實總是最有力的證明。1992年,信宜文化館的新藝發展公司純利就達20多萬元,該館的幹部職工首度嘗到了文化產業的甜頭,搞文化的勁頭更大了,公益型文化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有了較充足的經費而搞得更理直氣壯,更氣派堂煌。以前外面的人來找文化館,坐那種人力三輪車,車主老是盤問了半天還不知道文化館在哪兒。現在說文化館,一下子全城市民都知道了。這就是搞文化產業與不搞的差別。
二、要堅持以文為本,文經互補,才能更好地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公益型文化和經營型文化是我們事業向前邁進的兩條腿,是缺一不可的。正因為公益性,使我們的文化單位更具競爭優越性。我們所搞的公益性文化活動,不能用它來賺錢,該靠的還是要緊緊「靠住」。我們依靠政府搞好事業,拓展產業,我們的道路就越走越寬。信宜文化館在深化改革,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十分注意自覺地堅持群眾文化的公益性原則。像該館在近幾年來所搞的一系列大型的群眾文化活動很有轟動效應,如「我與老區心連心送戲下鄉活動」、「婚育新風進萬家專題文藝晚會大巡迴」、「六縣(市)書法大聯展」、「奉獻頌」、「春之歌」、「家庭文藝大賽」等大型文藝活動都是靠政府的大力支持而舉辦的,獲社會好評,得政府肯定。
只有文化產業發展了,文化事業才有更大的作為。文化部門過去曾提出的「要依靠政府、動員社會、聯系企業、引進海外、發掘自我、五指伸開、一把抓住」的「多業助文」的發展思路比「等靠要」雖好,但多少處於被動的狀態。這說直了就是向別人要的做法,人家高興給你就給你,不給你就沒辦法。搞一個活動,為那麼幾塊經費錢,改名換姓,低三下四投靠三爺,有了娘家又找一個婆家,一仆二主,老是看人臉色過日子。如今搞「產業興文」,我們發展文化事業更有主動權了。如信宜文化館,文化大樓建了起來,豪華小劇院有了,漂亮的歌廳有了,搞起什麼活動來都方便,而且還能賺到錢。如歌舞廳的經營,該館搞的交誼舞培訓班、青年交誼舞大賽,市民非常踴躍參與,效應轟動了全城,歌舞廳的業務更加火紅,營業額節節攀升。過去搞什麼賽事都是搭出錢的,美其名曰為了社會效益,熱鬧過後,主辦者急速收場時,人人顯得精疲力盡,捧場者不多,連句想聽的贊美話也難聽得到。而其他參與者呢?「人走茶涼」,也不見得效益在哪裡。中國人有個心理毛病,便宜送的不在乎,掏錢買的才是有價值的。
三、發展文化產業要充分發揮人才和地域優勢,走有自己特色的產業道路
按目前的實際來說,我們山區文化單位人才結構是很不合理的,甚至存在文化單位沒「文化」的怪現象。多年來,我們只把能唱歌跳舞寫文章的人當人才,而沒有把能經營管理的人視為人才,加上傳統體制的影響,反正是「清水衙門」,能幹與否都一個樣。視為人才的若不是受經濟因素影響而外流的也則是在等待觀望中過日子,不被視為人才的,則整天無所事事,到要搞什麼活動或做別的什麼事,幫忙搬搬東西,搞搞衛生清潔,今天安裝個插座,明兒修理一下水管之類,大家都在碌碌無為中混飯吃。一個被冠以文化的單位,就這樣死氣沉沉。如此這般,文化事業何以興旺?文化產業何以發展?
發揮好兩種人才的積極因素是我們的事業和產業得以興旺發達的關鍵。我覺得在這方面,信宜文化館起了示範作用。該館能夠認識到兩種人才的存在,正確使用兩種人才,使文經並舉,相互促進,相益彌彰。該館首先是從館內機構設置上將兩種人才擺上同等位置的。第一類是文化藝術人才,他們分別安排在戲劇、音樂、美術、舞蹈、攝影等的創作和輔導各部中從事專業工作,而另一類人才則安排在產業開發經營部,專門從事文化產業的開發和經營管理工作,大家都有「用武之地」。近幾年來,該館的產業經濟迅猛發展,群眾文化業務水平也不斷提高,成績一年上一個台階,創作和輔導的各類作品(節目)在省、市的賽事上頻頻獲得大獎。其中該館創作的小戲曲《扶貧媳婦》還獲得了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小品小戲類二等獎,大型粵劇《山魂》獲得廣東省二等獎,並相繼搬上舞台。這些成績的得來,歸根結底都是發揮了人才的積極因素所取得的。正確地對待了兩種人才,使得搞文化藝術的人能無後顧之憂,專心致致搞他的文化藝術;而搞經營管理的人也心安理得地積極搞好他的經營,不必擔心別人說他「沒文化」而身處文化單位內心惶恐不安。這對事業和產業都大有裨益。
發揮好地域資源優勢是文化事業和產業得以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有它的地域資源優勢問題。就文化而言,廣東的粵劇、四川的川劇,各有特色;就產業而言,珠江三角洲的群眾文化部門,他們的文化旅遊服務業特別發達, 如深圳有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珠海有圓明新園, 廣州有世界大觀等等,各有地域資源優勢。
信宜文化館在發展文化產業中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其在發揮地域資源優勢方面還不盡人意,可挖潛力很大,發展空間廣闊。
一是旅遊資源豐富,可發展文化產業經營潛力大。信宜的「新八景」、「舊八景」都是絕好的旅遊資源,現在又增添了市區的「一河兩岸」風景線,鎮隆文化古城旅遊景點正在開發,信宜市政府新成立了旅遊局,旅遊事業正方興未艾,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好的機遇。歷來旅遊與文化都是息息相關的,一個旅遊景觀如果沒有文化色彩,根本不成為旅遊景觀。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陽春市的經驗,他們就一個凌霄岩,文化也找到了「賣點」,一本《陽春旅遊詩選》成了旅遊區的暢銷品,那刻上書法、美術作品的石頭居然也變成了文化「精品」擺上了旅遊區的精品屋出售。信宜正在開發的大人山風景區、大霧嶺國家森林公園等一大批獨具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只要找准「賣點」,我們的文化產業是大有作為的。
二是我們的特產南玉和竹器工藝與文化結緣能更獨具特色。信宜盛產南玉,玉雕工藝也是一種文化含量較高的產業,但一直以來無人把其當文化產業來經營,那美侖美奐的南方碧玉只用來製作盆景、龍床、寶塔、玉墜之類,藝術味不濃,價值也不大高,名氣也小。人家福建的石雕,是在那些粗糙的石頭上雕刻各種歷史典故和傳說人物,文化味兒特濃,賺了不少錢,還出口到外國去,道理就是人家有文化嘛。信宜的竹器編織,歷史悠久,品種五花八門,也飄洋過海打入國際市場,但給人的感覺還是缺少什麼,這缺少的「感覺」就是文化味兒。若把我們的美術文化運用到竹編上去,肯定會發揮更佳的效益。這是我們的地方特色,但是我們目前還未能發揮出來,文化產業留給了我們許多空白。
信宜文化館在文化事業和產業上的發展都只限於一個很小的文化部門。整個文化產業應屬經濟建設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僅限於一個部門或某一行業,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有待社會各界更廣泛的關注,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⑼ 信宜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西江溫泉度假村座落於南國玉都——信宜市郊北界鎮西江岸邊,西江溫泉故此得名,距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400畝,西江溫泉度假村粵西新興的集溫泉理療、旅業飲食、娛樂健身、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西江溫泉度假村,位於信宜市郊北界鎮西江村,離信宜市區12公里,有二級公路直達。度假村四周群山起伏,層巒疊翠,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充滿大自然的野趣。度假村佔地面積100多畝,地下熱源達5平方公里。露天泉涌100多處,月流量近10萬立方米,其中一個泉眼,每小時流量60立方米。
天馬山自然風景旅遊區位於廣東信宜市北界鎮旺將村委會的西南邊,距市區40多公里,是近幾年才開辟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特點的新旅遊景區。並以湖光山色、古樹老藤、溪流飛瀑、怪石奇立、高山草原、苗寨遺址之景點吸引遊客。信宜人稱這里是「香格里拉」、「世外桃源」。2007年被廣東省評為最美麗的鄉村之一,列為國家AAA級景點。天馬山景區主要是由一條長4公里從西往東流向的峽谷及兩岸青山切合而成,總面積近6平方公里。山下有一座稱為「天湖」的水庫,像鑲嵌在青山裡的一面明鏡。
鎮隆古書院位於信宜市的鎮隆鎮,那裡有嶺南地區罕見的古建築群,集中了一批頗有特色的保存完好的古書院。 鎮隆建城於公元621年,從那時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縣城的所在地,在唐貞觀到宋熙寧的430多年中,它還作過竇州州府。雖然它的輝煌時期己經過去,現在的它只是一條村——信宜鎮隆鎮八坊村。
大仁山又名雲岫山,是信宜市的名山之一,位於信宜市郊北邏村,海拔高728米,距市區3公里,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相傳古時有位仲大仁,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群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山因此而得名;此山由三主峰相連而成,極似恬然而睡巨人,因而也有「大人山」之說法。山高嶺峻,氣勢雄偉,奇峰隱現,雲霧縹緲,怪石嶙峋,松濤陣陣,異穴藏寶,別有洞天,草葯俯拾皆是,山茶沁人肺腑,遍地茂林修竹,處處鳥語花香。山「險峻雄偉,高矗天際,有泉百道,從煙霧中飛舞而出,下流成澗。中有雲澗庵。」
石印旅遊景點位於信宜市東北部的平塘鎮,交通便利。景區內還有一條溪河從中流過,河床左低右高有兩塊大石突兀而立,名勝古跡「石印祖廟「就建於左邊的大石面上。該廟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至今保存完好。廟的四周是峭壁深澗,野草雜樹叢生,有長年清澈的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可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地下河;有見流水而不見出入的水桶潭;還有一線天、仙女石、銅鼓石、鯉魚石、印石、筍石、鍋寬如室,狹可通人,裡面孔石懸吊,棲息著大批蝙蝠和石燕,還有壽仙、龜、鹿、鶴等奇石,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余錫三武顯公祠:此屋位於信宜市硃砂鎮雙砥村,佔地4000多平方米,三座共99間,青磚石木結構,至今保存完整。此屋中間為余氏祠堂,兩邊為附建築,主要用作住房,與中間連為一體,規模宏大,氣勢非凡。余錫三公當時為朝廷武顯大夫,屬於軍隊後勤財務官職,是大地主,曾在廣西容縣就擁有100擔租田出租。據說該屋始建於1921年,到解放仍未完工,工程建設前後歷時28年,現仍有人居住,但全部是其他姓人,解放後,政府已將此屋分給群眾並落實房產證。如今每年祭祖時,余姓人仍會來到該屋門樓前拜祭。
半月岩,位於北界鎮山口村。高聳的山峰,峭壁般的岩壑,與陡峭的山溪,崢嶸的異石,構成一幅美妙的自然圖畫。為信宜八景之一:半月煙雨。半月岩的主體是一塊弧形巨石,長13米,高3米,成弧狀,形似半邊月亮,故名。岩壁上鐫「半月岩」大篆字;下方鐫對聯:「鯤像選岩,刊圓窮恍入六峰海;蟾光臨瀑,看倒景還呼半月岩。」均篆體陰刻。下署:「甲戍里人林韻宮命名並題」。岩石底部為一弧形石室,陰敞陰亮,可容數十人。內有石床一張曰「仙人床」,長207厘米,寬127厘米,厚18厘米。床沿篆刻銘文:「端室仙座,韻宮移此。
太華山,位於信宜市東鎮鎮庄垌村,地處信宜市區西北面東鎮鎮與池洞鎮交界,距市區約10公里,海拔678米。山上自然景觀美不勝收,被譽為「信宜新八景」之一的「太華覽勝」,已成為海內外同胞觀光瀏覽的勝地。太華山是信宜的名山,自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山腰樹木茂盛,鬱郁蔥蔥;山巔綠草如茵,山花爛漫。山上有三座古色古香的宙宇,兩座太尉廟,一座觀音寺,建築古雅庄嚴,保存完好,太尉廟祀奉的是:邯、鄢、陶三太尉。三座廟殿中,靈神異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拜神求簽者,紛至沓來;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
敕書樓在信宜縣東鎮鎮東北22.7公里,硃砂鎮雙砥村。建於明朝天啟六年(1612年)。明熹宗皇帝為表彰衛士余應曉(又名余潛齋,硃砂人)救駕有功,在他晚年退職回鄉時敕賜書柬。余應曉在村中腐竹徑建「敕書樓」供奉之。該樓是一幢坐南向北的兩層古樓。磚木結構,建築精緻,紅牆綠瓦,拱門花窗,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屋頂左右起鍋耳形屏風,正門上方有一塊豎直匾,上用正楷柳體寫「敕書樓」三個大字。書柬原存放在後樓正廳中,現已失。樓房保存完好。
地處粵西的信宜市屬於山區市,信宜市利用粵西山區自然條件優勢,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打造粵西自然旅遊景區帶,粵西山區旅遊,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資源也有不少,旅遊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主題。
在鎮隆鎮八坊村,「竇州」古城遺址,積極投入策劃復原古「竇州城」,保護開發鎮隆舊街上的嶺南風情特有騎樓建築,開發三叉海溫泉資源,打造鎮隆文化旅遊風景區群。
開拓粵西古代俚僚文化資源,結合古僚族-苗人聚居留下的石砌梯田、石屋遺址和大片茶樹、檸檬等遺跡,開發了天馬山景區。與西江溫泉、半月岩,和正在開發宋山和過天坡,將構成了西北旅遊景區群。
而信宜市區與附近旅遊資源開發也熱火如荼,尚文水庫稱為文湖晴波,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太華山以俚僚文化的銅鼓為契機,打造銅鼓文化,鑄造高達2.2米、直徑4.5米、重23噸的銅鼓。大仁山以八仙傳說為題材,建立了道教叢林,甲門峽漂流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炮製了獨特的山水激情神韻。附近的懷鄉鎮,發掘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結合,正在籌建以僚瑤文化和竹樓文化為亮點的虎跳峽古瑤族文化旅遊景區,目前正在招商中。這些景區建成,將構成中部旅遊景區群。
東南部的大田頂,以其海拔1704米的高度,將領導東部群山觀光旅遊景區的開發,大霧嶺自然保護區、南翁頂、九曲溝大峽谷、麗垌老松林、石印飛瀑、石硤天梯、龍玄歡樂峽漂流等,將成為以高山峽谷為主的戶外活動觀光旅遊景區群帶。
尚文水庫
信宜八景稱為文湖晴波,在東鎮尚文村黎沖口,距城5公里。集雨面積43.2平方公里,淹沒面積2.4平方公里,總庫容量3016萬立方米。山丘環抱,竹木蒼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湖中的百果島,花果滿園,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雲擺渡,碧波盪漾的湖裡,漁人歡歌唱晚,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
太華山
信宜八景稱為太華攬勝,位於東鎮鎮庄垌村之南,是東鎮鎮與池洞鎮的界山的太華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廟。山的周圍,松濤林海。山頂西側有一個小盆地,中間有一個天池,池邊有兩座古寺:太尉廟。太華寺(又稱觀音寺)入寺廟的對面兩邊各有一小山丘,如鍾似鼓。鍾鼓之間為池口,水從池口直瀉而下,像倒掛的銀練。寺側有一口古井,水清質優,是鑒江源頭之一。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虎跳峽
位於懷鄉鎮的黃華江上,長約5公里。中間湍水淙流,兩面石壁如削,江面狹窄,有「小三峽」之稱。狹口處高出水面數尺的黑色的花崗岩上,有斑駁白紋酷似猛虎,躍躍欲跳,故名虎跳。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上為突出的岩石遮蓋,下臨深淵,中有「大王洞」,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谷倉、鹽倉、石象、插劍台等名勝。山上遍生杜鵑花,每年二三月一片花海,紅艷欲滴,有「一灣湍水綠,數里杜鵑紅」的詩景。
大田頂
在大成鎮東部,距市區38公里,海拔1704米,為粵西第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湖」,高程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與四周的3000多畝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開通山腳至山頂公路,廣東省電視台在山頂建起差轉台,豎起一根高達55米的電視塔。站在峰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在那裡看日出、望雲海、觀古樹古藤別有一番情趣。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成鎮東部,大田頂半山腰,處於熱帶北緣向南亞熱帶過渡地帶,系我國華南陸地區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質古老,生境差異大,水熱充沛,生物種類豐富,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與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分界線的最南結點,1996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大霧嶺有野生維管植物195科703屬1453種。其中擁有特有植物38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還有少穗竹、錦香草等14種迄今世界上尚未發現植物。同時,有葯用植物有五百餘種,生物數十種。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吸引人們觀賞和進行生物種類考察的好去處。
石印飛瀑
在平塘鎮林垌河口處有一條狹谷,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飛瀑」。這里一道峽谷,左為獅山,右為象山,中間寬數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雜樹。河中有一個形似大印的大石,上有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石印祖廟」。廟側有小石徑、燕窩洞,有長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隻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見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廟後為深潭、瀑布,頗為壯觀。
龍泉谷
在丁堡鎮墟鎮約去12公里的嶺腳村。這里與大成鎮成洞、雙樂以及高州大潮鎮寶嶺接壤,這里的高澗深溝,長約3公里,共分為9個彎曲,故又名「九曲溝」, 兩岸高山巍峨,峻嶺陡峭,兩岸青山相對,一條深溝清溪,狹窄如「一線天」。相對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狹著一條九曲迴廊似的深溝,山雄水秀,頗為壯觀。在溝的兩岸,很難見到松林杉樹。這一奇特峰巒溪谷,奇樹異花密布,野藤鋪天蓋地,山蕉野果隨處可見。集雄、奇、古、秀、幽於一身,攬錦水飛泉於一體。
麗垌老松林
在白石鎮麗垌村的麗垌口,有一片生長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樹。這片老樹林有馬尾松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樹干挺拔,魏魏蒼勁,樹皮粗糙如老龍鱗,最大有一株樹高約27米,胸徑3.15米。據麗垌村居民說,他的祖上約在明未清代(約公元1646年)由外地遷到大霧嶺下的麗垌村時,那幾松林就已經存在。麗垌老松林,景美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探秘,進入此地,不僅可以觀賞高大松樹,也猶如走進一個植物園,古松林下不愧為一個「綠色的植物園」啊!
石硤天梯
在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距縣城40多公里。大水嶺海拔近千米,坡度較陡,並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崗。為適應地形條件,每塊田均開墾得小巧玲瓏,精緻細膩,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塊田」之說。當地至今仍流傳著「竹帽蓋過田」的故事。這里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山溪漂流
信宜近兩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兩個漂流區。龍玄歡樂峽漂流位於洪冠鎮境內的雲麗電站水陂到雲麗樟木灣河道,全程約4公里。河道狹長,以幽、深、奇、秀、險而出名。甲門峽漂流位於池洞鎮東安閘,全長約5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曲十八彎,兩岸風光如長廊畫卷,領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的獨特神韻。
石根山,廣東省與廣西界山,位於廣東省信宜市硃砂鎮石根村與廣西岑溪市水汶鎮交界處,屬粵西雲開山脈山峰。白堊紀末、第三紀初,地殼因為受到強有力的擠壓,褶皺隆起,成為綿亘的山脈,石根山花崗岩質的火成岩變質而形成片麻岩石質,由於構造變形分解和風化改造而成,是「雲開古陸」地核部地質層。
石根頂,又叫旺田頂,或響水頂,海拔988米。信宜至岑溪水汶二級路經過,是信宜市各高山中交通最方便的一座。
一般的高山都是與其它的山峰相連在一起的,而石根頂海拔近千米,卻幾乎沒有與其它的山峰相連,如孤峰突起在兩廣界上,山腳下的公路邊海拔高度才100多米,山頂的相對高度有800多米,站在山頂,可以跨越兩廣界,欣賞兩廣風光,由於該山山勢陡峭,在山頂就有種好象如飛翔般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