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魯庄公歷史故事

魯庄公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2 14:23:35

『壹』 求魯庄公的事跡

魯庄公人物時間反映的性格,望採納:

一、放下尊嚴,虛心納諫

《曹劌論戰》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那時君主專制,帝王惟我獨尊。朝綱上下,惟聖旨是從。國家大小事情,皇帝一個人說了算。魯庄公面對「齊師伐我」,已經「公將戰」。也就是說魯庄公對這場戰爭何去何從,已經有了安排和布置。偏偏這個時候,曹劌,一介武夫(書本中注釋為武士),執意進見。此時的魯庄公於情於理上都不會接見曹劌,原因有二:一是戰事緊急,容不得半點怠慢;二是魯庄公已經「公將戰」,迎戰是鐵定的了。但魯庄公並沒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劌是一個平民百姓而拒絕接見。不僅接見,而且有問必答。面對曹劌提出的「何以戰」,魯庄公能以實回答,在「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這兩個迎戰條件連遭否定後,魯庄公並沒有氣惱。經過一番思索後,提出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終於得到了曹劌的肯定。魯庄公能放下尊嚴,虛心納諫,最終使得魯國奠定了取勝的基礎:戰前政治上取信於民。

二、盡職盡責,知人善用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說明了魯庄公盡職盡責,平時詳細了解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為百姓排憂解難。身為一國之君,魯庄公當然懂得江山社稷靠的是老百姓,所以即使日理萬機,也不忘體恤民情,為老百姓做實事。君有愛民之心,民則有擁君之舉。面對外強的入侵,魯國人民絕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只要魯庄公一聲令下,魯國定會全民皆兵,那麼再強大的敵人也只能葬身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再看看戰爭過程中的魯庄公。「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我們看到魯庄公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同時與曹劌同乘一輛戰車,也就是告訴我們,魯庄公和曹劌並肩作戰。這還不是因為曹劌戰前的建議讓魯庄公刮目相看,他才有參與這么重要的一場戰爭的資格,可見魯庄公知人善用。打仗時魯庄公的指令又連遭制止,但魯庄公能從諫如流。我們不能不佩服魯庄公用人不疑,放手讓曹劌施展才幹,可謂雖鄙不頑猶大智。可以說,沒有魯庄公的寬容與支持,曹劌無論怎樣有才有志,也得不到施展。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呀!

三、不恥下問,取長補短

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正確指揮下,酣暢淋漓地結束了這場衛國戰爭。魯國上下是一片歡騰,惟獨魯庄公仍在回憶整個戰爭過程:為什麼曹劌要在「齊人三鼓」之後,曰:「可矣(擊鼓)」?為什麼曹劌要在「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後,曰:「可矣(追擊)」?為什麼……無數個疑團,實在讓魯庄公不解。是不懂裝懂,與民同慶呢,還是不恥下問,弄個水落石出呢?聰明的魯庄公選擇了後者。曹劌一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使魯庄公幡然醒悟,原來是這樣,戰爭真是太深奧了。退一步想,魯國已經取得了勝利,魯庄公有這個必要去追問取勝的原因嗎?大可不必。又有誰去詢問魯庄公知不知道魯國取勝的原因?誰也不敢。但魯庄公認真求實,不怕暴露自己的短處,通過曹劌的分析,魯庄公無疑獲益匪淺。假使他日又有敵人侵犯,那麼曹劌的這些軍事理論和實戰經驗不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嗎?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魯庄公實際上是在不斷地實踐之中完善自我。
長勺之戰早已過去。每當人們談及這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時,每當人們津津樂道於曹劌時,每當人們以「鄙」和「未能遠謀」來武斷地評判魯庄公時,我總想為一代明君鳴不平。學會用多棱鏡看歷史人物,還原歷史,讓人物在當時當地的環境中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發現魯庄公非「鄙」非「未能遠謀」。相反,統帥弱魯戰勝強齊,創造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魯庄公才是真正的締造者。

『貳』 有哪些經典歷史故事

1、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期,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損兵40萬。

2、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負荊請罪的圖片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3、黃袍加身 出自《宋史·太祖本紀》

宋太祖趙匡胤原為周世宗手下的都點檢,周世宗死後,周恭帝即位,趙匡胤掌握兵權。960年,北漢和契丹侵略中原,趙匡胤率軍還擊,駐軍陳橋時,將士將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建立宋朝。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左傳·庄公十年》中的《曹劌論戰》

春秋時,有一次齊國和魯國交戰。當齊軍打過第一通鼓的時候,魯庄公也要下令擂鼓,准備沖擊,但大將軍曹判阻止住了。一直等到齊軍擂過第三通鼓時,曹判對魯庄公說:打仗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擊鼓時,士兵幾乎沒有勇氣了。當敵人已沒有勇氣時,而我軍勇氣正高漲,這才是取勝的最好時機。在曹判的幫助下,魯庄公打勝了這一仗。

5、圍魏救趙 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准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

『叄』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概括

1、三家分晉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趙桓子一年後去世,趙氏之人殺了他的兒子,迎趙浣即位,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是趙烈侯。

魏桓子之後由其孫魏斯繼位,韓康子之後由其子武子繼位,韓武子之後由其子韓虔繼位,是為。此即資治通鑒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前375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侯剩餘土地,晉國徹底滅亡。

2、曲沃代翼

前745年,晉昭侯把曲沃(在今中國山西省曲沃縣)封給其叔成師,是為曲沃桓叔。前731年,桓叔去世,其子曲沃庄伯繼位。前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曲沃武公繼位 。

前705年冬天 , (史記記載為前706年 ),當時曲沃日益強大,曲沃武公誘殺了晉小子侯。周桓王派虢仲率兵討伐曲沃武公,武公只好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晉哀侯之弟公子緡為晉的國君,曲沃未能吞並晉國。

前678年(晉侯緡二十八年),曲沃武公又伐晉侯緡,並滅之。用搶掠來的珍寶器物賄賂新立的周釐王,周釐王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曲沃桓叔姬成師一系徹底打敗姬仇一系,奪得晉國正統地位。

3、管仲相齊

齊襄公政治殘暴,鮑叔牙護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東莒南縣)。公孫無知謀殺了齊襄公,管夷吾、召忽護送公子糾逃到魯地(今山東西南部)。

魯國人派兵接納了公子糾。魯國人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即位還沒有到達,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齊國即位,就是齊桓公。

讓魯國在生竇(地名)殺掉公子糾。召忽為公子糾而死(公子糾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後,任命鮑叔牙為宰相。

鮑叔牙推辭說:「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國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個地方比不上管夷吾。」

齊桓公於是派使者請求魯庄公說:「我們國君有叛逆的大臣,現在在您的國家,我們國君打算處死他來告誡大臣們,特此請求把管夷吾交還給齊國。」

魯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來,交給了齊國的使者。齊國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齊國。快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齋戒三天沐浴三天。

齊桓公親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個車上並詢問他治理國家的方法。於是任命他為宰相。

4、假道伐虢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

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

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

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

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

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5、問鼎中原

公元前607年,楚莊王熊侶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都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庄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

庄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

面對雄視北方的庄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庄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

庄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家分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曲沃代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管仲相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假道伐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問鼎中

『肆』 歷史上君王與賢士合作恰當的故事,比如長勺之戰中魯庄公與曹劌合作打敗齊國等諸如此類的故事(詳解)

典型的就是勾踐與范蠡,越國被吳打敗後,君臣合心,卧薪嘗膽,在范蠡的謀劃下,勾踐在為奴十年後,絕地反擊,一舉擊敗吳,成為盟主。

『伍』 魯庄公的歷史典故

魯庄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不顧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勸阻,派鮑叔牙率大軍伐魯。此前,齊、魯幾次交戰,魯國都被打敗。聞聽齊大軍壓境,魯庄公和群臣大驚失色,不知所措。這時,一直隱居的曹劌求見庄公,主動提出為抵抗齊軍出謀劃策。
庄公問曹劌:「齊強魯弱,我們能打勝嗎?」曹劌反問:「陛下感到自己為百姓辦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戰勝敵人嗎?」庄公說:「我雖盡責不夠,不過還是時時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獨享,常常分給人們。」曹劌說:「這很好,但只靠施這些小恩小惠,百姓還不會真心實意跟陛下去作戰的。」魯庄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玉器,絲織品等,我從不敢虛報,一定按照實情匯報。」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賜福給你的。」庄公又說:「我還能時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訴訟案件,都親自考察,不因自己所愛而濫賞,不因自己所惡而加刑,一定按實情作出處理。」曹劌高興地說:「好!真能做到這樣,我們就可以和齊國一決雌雄了。」
庄公進一步問:「我們用什麼方法才能戰勝齊國呢?」曹劌說:「打仗要根據戰場的千變萬化隨機處置,決不能事先憑空決定採用什麼固定的戰法。我願和陛下一同率軍前去作戰,根據實際情況謀劃。」庄公認為曹劌講得有理,遂同曹劌一起帶領大軍迎敵。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曲阜北)擺開了陣勢。齊主將鮑叔牙因一路進軍順利,有輕敵之心,首先下令擊鼓進軍。齊軍吶喊著向魯軍陣地沖來。庄公見狀,也欲擊鼓迎戰。曹劌連忙制止,並要庄公傳令全軍嚴守陣地,不得亂動和喧嘩,擅自出戰者斬。魯軍紋絲不動,齊軍沖不破陣勢,只好退了回去。鮑叔牙又下令第二次擊鼓進攻,齊軍重振精神,再次向魯軍陣地沖來,魯陣仍巋然不動,齊軍又一次退了回去。鮑叔牙見魯軍兩次不出動,以為是怯陣,下令第三次擊鼓進攻。這時,曹劌果斷地告訴庄公擊鼓沖鋒。隨著鼓聲,魯陣中殺聲驟起,士兵們像猛虎出籠般沖殺過去,其勢如迅雷不及掩耳。齊軍被殺得七零八落,丟盔卸甲,狼狽潰逃。庄公見齊軍敗退,欲下令立即追擊。曹劌忙說:「別急。」他仔細察看了齊軍逃走的車轍,又登上戰車前橫木向齊軍逃跑方向瞭望了一陣,方要庄公下令全力追擊。魯軍追殺了30餘里,斬殺、俘虜了許多齊軍,繳獲輜重無數,全勝而回。
戰後,庄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卻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庄公又問:「為什麼齊軍逃走了,你不讓馬上追趕呢?」曹劌說:「大國之間交鋒,虛虛實實,齊軍雖退,也要特別提防有詐。我察看後擊。」庄公十分佩服,說:「你是真正的軍事家啊!」立即拜曹劌為大夫。

『陸』 長勺之戰取勝原因,是魯庄公還是曹劌為什麼歷史事例是什麼

原因有許多:
魯庄公戰前加強軍隊訓練,趕制各種兵器,疏浚曲阜以北的洙水,以防齊軍進攻。
政治上也作了些取信於民的工作,所以當齊軍逼近魯境,魯國北部形勢緊張時,魯庄公決定動員全國力量對齊作戰。
這時一位名不見經傳但確有政治遠見和軍事素養的人曹劌,懷著拯救祖國的決心,進見魯庄公,陳述了自己對戰勝齊國的策略,對庄公的戰爭指揮和魯軍的勝利起了重大作用。

你說的應該是一鼓作氣的事例吧。

『柒』 關於歷史上公子糾和魯庄公究竟誰是外甥

齊襄公,和公子糾是兄弟???

————————————————
那是齊桓公,公子白和公子糾,這兩是兄弟

魯庄公八年,齊公子糾與管仲逃到魯國。次年齊桓公發兵擊敗魯國,魯國殺子糾(《左傳》稱「齊人取子糾殺之」)。齊向魯索回管仲,魯人施伯認為齊欲重用管仲,將會對魯不利,勸庄公殺管仲,庄公不聽,把管仲歸還齊。

『捌』 歷史故事有哪些

1、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期,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損兵40萬。

2、負荊請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負荊請罪的圖片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3、黃袍加身 出自《宋史·太祖本紀》

宋太祖趙匡胤原為周世宗手下的都點檢,周世宗死後,周恭帝即位,趙匡胤掌握兵權。960年,北漢和契丹侵略中原,趙匡胤率軍還擊,駐軍陳橋時,將士將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建立宋朝。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左傳·庄公十年》中的《曹劌論戰》

春秋時,有一次齊國和魯國交戰。當齊軍打過第一通鼓的時候,魯庄公也要下令擂鼓,准備沖擊,但大將軍曹判阻止住了。一直等到齊軍擂過第三通鼓時,曹判對魯庄公說:打仗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擊鼓時,士兵幾乎沒有勇氣了。當敵人已沒有勇氣時,而我軍勇氣正高漲,這才是取勝的最好時機。在曹判的幫助下,魯庄公打勝了這一仗。

5、圍魏救趙 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准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

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玖』 歷史故事9個

故事名稱:秦王政誅嫪毐
時間(時代):秦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秦王嬴政、嫪毐
故事大致經過:

秦王政母趙太後私通呂不韋。隨著秦王政逐漸長大,呂不韋恐事泄被誅,於是將門下舍人嫪毐推薦給太後以代替自己。經事先買通主事者,嫪毐得以不受腐刑,只拔去須眉而入宮侍奉太後,後與太後私通。太後非常喜歡他,賞賜了豐厚的財物。秦王政八年(前239)封為長信侯,嫪毐與太後私生有二子,因此以秦王「假父」 自居。秦王政九年(前238),秦王政22歲,親自主持國政。有人告嫪毐並非宦官及太後姦情。嫪毐見事不妙,與是盜用秦王御璽和太後璽,發兵攻打秦王政所住的雍都蘄年宮。秦王得知,便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領兵攻擊嫪毐,戰於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斬首數百,嫪毐極其黨羽全部被抓獲。秦王將協同嫪毐作亂的官吏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20人梟首,車裂嫪毐,滅其三族,殺死與太後所生二子,遷太後於故都雍(今陝西鳳翔南)別宮,嫪毐的門客舍人或罰徒役3年,或奪爵遷蜀。免呂不韋相國。嫪毐之亂平息。

故事名稱:呂後誅殺韓信
時間(時代):漢
地點:漢
主要人物:呂後、韓信
故事大致經過:

楚漢戰爭一結束,韓信被改封為楚王。漢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劉邦再次採用陳平計謀,誘捕韓信。十二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鬱郁不得志,稱病不參加朝廷活動。漢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劉邦寵臣陳豨反叛,自立為趙王,劫掠趙、代屬地。劉邦用羽檄徵召天下兵士,並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一向與陳豨交情不錯,於是稱病在家,不聽從劉邦詔令,暗地裡派人去向陳豨聯絡,謀求里應外合,並准備與家臣乘夜偽稱詔令大赦諸官罪犯和奴役,發兵襲擊呂後和太子。當時韓信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想殺掉他。舍人弟懷恨在心,向呂後告發韓信謀反情況。呂後想召韓信,又擔心他的黨羽作亂,便與丞相蕭何商討計策,將韓信抓了起來並斬殺於長樂宮鍾室,還滅其三族。韓信最初是被蕭何推薦給劉邦的,現又是蕭何將其騙入宮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故事名稱:趙高指鹿為馬
時間(時代):秦朝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趙高
故事大致經過:

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故事名稱:腰斬李斯
時間(時代):秦朝
地點:秦國
主要人物:秦二世、趙高、李斯
故事大致經過:

自從陳勝、吳廣起事後,各地義軍此伏彼起。這時,秦二世聽從郎中令趙高的建議,深居宮中,一切政事都由趙高決斷。趙高與李斯有夙怨,趙高就趁機誣陷李斯想割地稱王,又誣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與義軍私通。李斯想上書申辯,卻被趙高扣下。趙高派人四處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對李斯嚴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認罪,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斬於咸陽,並夷滅三族。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決斷。

故事名稱:管仲輔佐齊桓公
時間(時代):春秋時朝
地點:齊國
主要人物:管仲、鮑叔、齊桓公
故事大致經過:

魯庄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魯軍失敗後,齊大夫鮑叔率領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願。公子糾被殺以後,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回國以後,鮑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麼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後,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並用,禮以使人知廉恥,法以使人守規矩。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穩定和改善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採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准備了物質條件。

閱讀全文

與魯庄公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