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感恩老師的故事
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卻鮮為
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
時發生的事.
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盪盪地從碣石向東
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
起自己幼年的老師,彷彿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我嬴政
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
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
成一個"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寫."老師,這字太難寫了.""什麼 一
個嬴字就難住了 將來秦國要靠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 "
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聽說他老人家已
經去世了.
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於是,秦始皇
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
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
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
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
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傳說島上的荊條為秦始皇敬師的精
神所感動,皆垂首向下,如叩頭答謝狀.
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
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
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
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
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
可教矣!5天後黎明時分在這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後天剛亮,
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
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後,雞剛打
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
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
有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
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
"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
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
說完飄揚而去.
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
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
謀.
B. 有哪些古代感恩老師的故事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
懸梁刺骨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最後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C. 古人「尊師感恩」的小故事
古人尊師的故事
古人尊師的故事一: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古人尊師的故事二: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古人尊師的故事三: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古人尊師的故事四: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古人尊師的故事五: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雲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D. 感恩老師的古代故事
中國古代感恩報恩故事
●投桃報李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於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或許,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原文是「涓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原為民間俗語,後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下《遊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出自明朝《增廣賢文》一書,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後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隻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後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
●漂母的一飯之恩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拚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岩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後,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後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在感恩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體溫暖了席子,才讓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今有偉人毛主席,邀請他的老師參加開國大典;朱總司令蹲下身,親自為媽媽洗腳。還有居里夫人,寄去機票,讓她的小學老師歐班老師來參加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居里夫人還親自把老師送上主席台。偉人之所以偉大,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都擁有美好的心理品質——感恩。
E. 求古代是怎麼感謝老師的,有什麼典故什麼的嗎
1.漢明帝尊師 留後世名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2.岳武穆王
宋朝時期,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非常大,可以拉開四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月的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痛哭。在痛哭後,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3.程門立雪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4.孔夫子的誤會
孔夫子帶著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了,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號在地上躺下睡覺,想以此來消除餓感。孔子的大弟子顏回看到老師非常餓。心裡十分難過,心想,老師都上注了這把年紀了,怎麼可能守得住這種折磨如果再不想辦法的話就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砍柴做飯,過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感到很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還沒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5.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後黎明時分在這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後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
6.魏昭尊師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F. 關於中國古代感恩老師的名人事例
故事一:
1947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看望王維克老師。全國解放後,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幾次親自到王維克先生在北京的寓所去探望,並邀請王老師到科學院工作。1980年,華羅庚又專程回故鄉看望陳涉師母。當陳涉師母把一本新版的王維克先生的重要譯注但丁《神曲》簽上自己的名字贈給華羅庚時,華羅庚緊緊地握著師母的手,十分動情地說:「謝謝!謝謝!這是王老師的心血啊!
故事二:
尊敬師長終身思慕,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故事三: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故事四: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假寐。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夢初醒,見楊、游,故一驚:「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
那時節正是冬季很冷的時候,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感謝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之恩。
故事五: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拚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故事六: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岩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6)感恩老師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感恩的諺語:
1、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2、銜環結草,以恩報德。
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土能生白玉,地可產黃金。
5、吃水不忘挖井人。
「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是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應該是從我們的心靈里的一種認同。我們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賜太多。沒有大自然誰也活不下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溫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凈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嘆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並蓄的一種傾聽。
「感恩」是一種欽佩。這種欽佩應該是從我們血管里噴湧出的一種欽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地看待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涌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
G. 感恩老師的小故事
《感恩老師》故事一
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
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感恩老師》故事二
毛澤東向教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
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感恩老師》故事三
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
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座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感恩老師》故事四
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給他得老師寫了一份信,全文如下:
大猷師尊鑒:
科技界通知,楊振寧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學諾貝爾獎金。至今以後的感覺很多,一方面當然覺得是一種光榮,可另一方面深深感覺自己的常識有限,希望在將來繼續努力。
現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於在昆明時您的教導,假如在46年您沒有給我這個機會,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榮。
生政道
李政道作為全球知名的科學家,和其合作者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有很大區別,是一個道德非常高尚、飲水思源的人。做人一定要飲水思源。
《感恩老師》故事五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
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H. 關於感恩老師的小故事
感恩老師的故事(一)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感恩老師的故事(二)
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感恩老師的故事(三)
毛澤東向教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感恩老師的故事(四)
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座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I. 關於名人感恩老師的故事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
「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經將你永久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嗎?」在一次學術報告後,一名記者對數學大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師的臉上充滿微笑,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上面四段文字。
3根手指和一個能思維的大腦是霍金身上惟一能動的部件。這個人生的鬥士,這個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還靠什麼?靠的是愛,還靠的是高科技。沒有愛他的人的照顧,盧伽雷病是不會讓他活到今天的,也許他在生病之初就與世長辭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動彈,但可以說話,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巨著。我國史學大師陳寅恪的巨著《柳如是別傳》和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巨著《中國哲學史新編》,也都是著者在雙目失明或雙目視物不清的情況下全憑口述而「寫」出來的。
可霍金只有僅僅3根能微弱活動的手指和一雙不會說話的眼睛,沒有計算機,他怎麼去表達他的思想;還能將他的智慧發揮出來嗎?沒有發達的醫學,他僅僅能活動的3根手指如何總能動彈?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產生偉大的學問?成功的喜悅,勝利的光環,常常會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
所以,這個如今完全可以驕傲地面對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記者的提問後,又艱難地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感恩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體溫暖了席子,才讓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今有偉人毛主席,邀請他的老師參加開國大典;朱總司令蹲下身,親自為媽媽洗腳。還有居里夫人,寄去機票,讓她的小學老師歐班老師來參加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居里夫人還親自把老師送上主席台。偉人之所以偉大,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都擁有美好的心理品質——感恩。
毛澤東謝師:毛主席說,先生你20年前是我的先生,你今天還是我的先生,你20年後仍將是我的先生!
《史記》說,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拚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為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挨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棗庄:二百零四聲咳嗽演繹孝心故事
這是發生在山東省棗庄市山亭區徐庄鎮一個村莊的真實故事。 "噢……咳咳……",1月15日,晚飯的時候,徐庄鎮機關幹部尹彥文和家人在一起吃飯,他的父親突然咳嗽起來,他放下飯碗,轉過臉去,用手捂住嘴,沉悶地乾咳了幾聲,有些不好意思地對兒子和兒媳說:"你看,我吃飯吃嗆了。"然後,他起身拿了衣服回村子裡的老宅院休息。
尹彥文的妻子借債辦了一個養豬場,白天,父親幫著他們拌料、喂豬,幫著幹些零零碎碎的雜活。晚上,爺幾個在養豬場里吃完飯,再回家睡覺。吃過飯後,魯南地區下起了2004年的第一場雪,尹老漢 "咯吱咯吱"地踩著雪回去了。
半夜裡,尹彥文的妻子告訴丈夫:"哎,咱爹咳嗽好幾天了,不是吃飯吃嗆了,怕是有其他的病吧。" 尹彥文說:"是他的氣管炎的老毛病又犯了?"這尹彥文時,起身穿了衣服,蹬上鞋,又隨手拿了大衣披在身上,媳婦問他:"這么晚了,你要到哪裡去?" 尹彥文說:"你自個先睡,我去村裡看看咱爹。" 外面的風很大,尹彥文把手插進大衣筒里,跺了跺腳,向村子裡走去。 一路上,尹彥文在想,母親去世後,父親就一直住在村子深處的那座房子里。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現在自己爭氣,媳婦也很能幹,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親應該很滿足了。
尹彥文走到房子前面的那棵老槐樹下,就聽見父親劇烈的咳嗽聲。咳嗽了一會兒後就漸漸地平息了,像是睡著了。尹彥文想陪伴父親呆一會,剛想叫門,但又怕吵醒了父親,好不容易地睡個安生覺,就不打擾他了。
尹彥文決定在門口站一會兒。尹彥文想起母親剛去世的時候,有人給父親介紹了一個對象,父親看著兩個孩子,嘆了一口氣:"還是我一個人拉扯他們吧!"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姐姐出嫁了,自己也結了婚,老父親倒只剩下一個人了。那年快過年了,人家都准備著年貨,還要預備一些油炸食品。父親外出打工沒有回來,他和姐姐就在村口等。一天,父親披著一身雪花回來的時候,看見兩個孩子呆在大樹下,他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別人家油炸年貨,父親不會做,鹽粒沒有化開,菜剛放到鍋里,就啪啪地亂響,濺起大片片的油花,炸的菜半生不熟。父親怕浪費,都吃了,結果加上風寒,落下了氣管炎的毛病,這幾年倒是不犯了。
自從辦了養豬場,他又跟著自己整天忙活,卻又經常瞞著病情,怕自己為他操心。 想到這里,尹彥文不忍打擾父親,就站在門口聽父親睡覺。過了一會兒,父親又咳嗽起來,不知怎的,一陣比一陣厲害。那一聲聲的咳嗽像是錘子敲打在兒子的心上:"一、二、三……" 尹彥文在心裡默數著。 咳嗽了一陣,父親才好一些,尹彥文的心也稍稍安寧一些。不一會,父親的咳嗽聲再度響起,"五十、五十一、五十三……" 尹彥文數著的時候,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他的腳凍木了,就在雪地里輕輕地走一走。當他數到第一百九十聲的時候,不知不覺天快亮了。不一會兒,父親起床了,尹彥文推開了門,問父親:"爹,您一夜睡得還好吧?"父親笑了笑說:"好,我一覺睡到大天亮。你怎麼這么早就來了?" 尹彥文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他對父親說:"爹,今天咱什麼都不幹,我陪您去縣人民醫院看病。"
尹彥文含淚給我們講完這個故事,他說:"自己孝敬父母的永遠沒有父母給予自己的多!臨近年關了,必須多關注老人的生活。多陪老人坐坐。別讓老人孤孤單單的過年!"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 在感恩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體溫暖了席子,才讓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今有偉人毛主席,邀請他的老師參加開國大典;朱總司令蹲下身,親自為媽媽洗腳。還有居里夫人,寄去機票,讓她的小學老師歐班老師來參加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居里夫人還親自把老師送上主席台。偉人之所以偉大,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都擁有美好的心理品質
例子一: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常懷感恩之心的故事。據說有一次羅斯福家裡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例子二: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例子三:革命戰爭年代,在江西瑞金,紅軍為當地百姓挖出了可取甘泉的井,群眾寫下了「飲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的標語以感恩,那口井也被稱為「紅軍井」。
例子四:徐本禹從小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他能知恩必報。他勤工儉學每月50元的報酬,43元捐給山東一個面臨輟學的小學生;學校發的300元特困生補助,200元捐給了「保護母親河」活動;別人資助他的500元,分別寄給了兩名貧困生;獲得6000元國家獎學金,2400元留給了系裡的老師……最後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到貧窮山區當了一名小學教師。
例子五:垂垂暮年的康熙回顧他自己的光輝歲月,不由得慨然感嘆:如果沒有鰲拜、吳三桂、葛爾丹等人,自己就不能成就這番輝煌業績。他舉杯向那些已經被消滅了的敵人敬酒,並大喊:「來世再與我為敵吧!」無須去考究細節的真實,康熙是千古一帝卻是不爭的事實,他的感慨發人深思。如果可以假設,沒有那些內憂外患,康熙將是一個平庸的太平皇帝,從而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例子六:1947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看望王維克老師。全國解放後,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幾次親自到王維克先生在北京的寓所去探望,並邀請王老師到科學院工作。1980年,華羅庚又專程回故鄉看望陳涉師母。當陳涉師母把一本新版的王維克先生的重要譯注但丁《神曲》簽上自己的名字贈給華羅庚時,華羅庚緊緊地握著師母的手,十分動情地說:「謝謝!謝謝!這是王老師的心血啊!」
例子七:讓葛優的母親施文心感到欣慰的不是葛優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大腕,而是兒子的孝順。她驕傲地說:「在整個北影廠,大家都說,葛存壯的兒女最成器、最孝順。」老人的話的確不假。去年,在南寧電影節期間,只要葛氏父子共同出現,人們就會看到葛優很小心地挽著父親的胳膊,和昂首挺胸的父親不同,他始終低著頭,似乎在時刻聆聽父親的教導。葛優也常說:「孝順是子女最應該盡的義務,不孝順父母的人,連畜生都不如。」
J. 名人感恩老師的故事
周恩來不忘師恩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朱德給老師讓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毛澤東向教師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禹珠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周恩來不忘師恩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岑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岑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岑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岑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朱德給老師讓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座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彭總穿便服見教師 195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毛澤東向教師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