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告訴我歷史上偉人的名字中帶有有「衍」字的,最好名字是三個字,「衍」字在中間。兩個字,或四個字的也行
1、蕭衍
梁高祖武皇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萬綏村)人。大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2、鄒衍
鄒衍是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創始者與代表人物,戰國末期齊國人。生卒年不詳,據推斷大約生於公元前324年, 死於公元前250年,活了70餘歲。相傳墓地在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鎮郝庄。主要學說是「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他活動的時代後於孟子,與公孫龍、魯仲連是同時代人。
3、公孫衍
公孫衍,魏之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人。公孫衍於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為大良造,後居魏。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諸國合縱抗秦。
4、司馬衍
晉成帝司馬衍(321年―342年),字世根,東晉第三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長子,母明穆皇後庾文君。明帝死後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21歲。葬於興平陵(今江蘇省 江寧縣雞籠山)。
5、王衍
前蜀後主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初名王宗衍,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許州舞陽人(其故里今屬舞鋼市),母親是王建寵妃徐氏。918―925年在位,共七年。王衍即位後,荒淫無道,委政於宦官、狎客,好微服出遊民間,日夜飲酒,愛好奢侈,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蜀人不得安寧。太後、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前蜀政治十分腐朽。927年,後唐攻滅前蜀,王衍降唐,後被殺。
暫時就想起來這么多,給個採納吧!
❷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❸ 我國武俠歷史上十大高手排行榜!
金庸武俠中的十大高手排行榜
所謂眾口難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下只是小生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NO。1 掃地神僧(天龍八部)
神秘人物神秘武功,本與東方不敗難分上下,但兩人都曾與四大高手大戰過(他與蕭家`慕容家兩父子四人;東方與令狐沖`任家父女`向問天),一人勝一人負,自然勝者為第一。
NO。2 東方不敗
葵花寶典的確深不可測`出神入化!若當時蓮弟不在場,最後一戰結果尤未可知。但總體來講,與掃地神僧過招的四大高手比與他(?她)決戰的四大高手整體實力更高些,只好將其屈居第二。
NO。3 郭靖
他在射鵰中雖還不算天下第一,那是因為當時年紀尚小,內力修為不足,在神鵰中,內力已完善,一身擁有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空明拳,再加上左右互搏術,足可在襄陽大戰中橫掃千軍,萬夫莫敵!
NO。4 張無忌
光明頂一戰天下揚名。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太極劍法,隨便拿一樣出來就可稱霸武林!
NO。5 虛竹
其二百多年的內功可謂空前絕後,加上靈鷲宮絕學天山六陽掌,蕭峰也自嘆不如 。
NO。6 蕭峰
凡是看過天龍的人,無不被其大俠氣慨和悲情的一生所深深感動。聚賢庄一役和少林寺同慕容復`庄聚賢`星宿老怪的大戰證明了其武功之高。
NO。7 張三豐
武林神話,一代宗師。嫡創了與少林齊名的武林泰山北鬥武當派,自創了流傳至今的太極拳`太極劍。只可惜其七個徒弟都只學到了其武學的皮毛。
NO。8 石破天
除了他恐怕歷史上再也沒人能學會那神秘武功太玄經了,自然也無人可破。
NO。9 楊過
不但繼承了一代劍神獨孤求敗的玄鐵劍法,還自創了黯然銷魂掌,不過恐怕其找到龍兒後掌力會大減了吧。
NO。10 令狐沖
在東方不敗死了之後,其獨孤九劍加上吸星大法可獨步天下。
像獨孤求敗`王重陽等絕世高手都只是人家口中的,從未現身,自不可算。
老頑童雖會九陰真經,但其發誓永不用其上的武功,等於沒有,不然應可進前五。
❹ 誰比武則天還厲害,22歲守寡,一生輔佐6個君王,三次垂簾聽政
比武則天還要厲害,22歲守寡,她的一生當中輔佐六位君王,三次垂簾聽政,這位傳奇女子是東晉時期的皇後,名為褚蒜子。她不僅當過皇後,皇太後,還輔佐了六位君主,她使得東晉王朝往後延續達二三十年,她過後沒多久,東晉也隨之滅亡。
褚蒜子身為女子尚且如此,如若生為男兒,那就更厲害了!
❺ 南北朝有哪些著名人物
1、賈思勰(xié),北魏益都(今屬山東壽光)人,生平不詳,曾任高陽郡(治高陽,今屬山東臨淄)太守,是中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約在北魏永熙二年至東魏武定二年間(533~544),賈思勰著成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秦漢以來我國黃河流域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其取材布局,為後世的農學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據。
該書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和最完善的農學名著,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對後世的農業生產有著深遠的影響。該著作由耕田、穀物、蔬菜、果樹、樹木、畜產、釀造、調味、調理、外國物產等各章構成,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農業網路全書。
為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彰顯賈思勰對人類所作的巨大貢獻,臨淄區在淄博市齊城農業開發區萬畝農業示範園內建館以志紀念。
賈思勰建立了較完整的農學體系。《齊民要術》全書結構嚴謹,從開荒到耕種;從生產前的准備到生產後的農產品加工、釀造與利用;從種植業、林業到畜禽飼養業、水產養殖業,論述全面,脈絡清楚。在學科類目劃分上。
書中基本依據每個項目在當時農業生產、民眾生活中所佔的比例和輕重位置來安排順序。在飼養動物方面,先講馬、牛,接著敘述羊、豬、禽類,多是各按相法、飼養、繁衍、疾病醫治等項進行闡說,對水產養殖也安排一定的篇幅作專門載說。
敘述的農業技術內容重點突出,主次分明,詳略適宜。有的因缺乏素材,只保留名目,申明:「種蒔之法,蓋無聞焉。」元代《農桑輯要》、《王禎農書》,明代的《農政全書》,清代的《授時通考》四部大型農書均取法《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書中所載的種植、養殖技術原理原則,許多仍有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
2、酈道元(?~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時期酷吏、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范之子。
幼時隨父訪求水道,博覽奇書,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
為官之後,仕途坎坷,未盡其才,歷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遷冀州長史、青州刺史 、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轉河南尹,封永寧伯。 執法嚴峻, 拜關右慰勞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為叛臣蕭寶夤部將郭子恢殺於陰盤驛,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
酈道元撰有《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成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水經注》是六世紀前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
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 且作者在《水經注》中還記述了全國所有河流及其流經區域的地理情況、建制沿革、歷史事件及民間傳說,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酈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經注》外,還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 但是,流傳下來只有《水經注》一種。
3、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後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學家,為《三國志》作注。與兒子裴駰、曾孫裴子野被稱為史學三裴。
裴松之一生最大的貢獻,在於注釋《三國志》。晉代陳壽撰修的《三國志》,內容精潔,然宋文帝認為太過簡略,故詔令松之作注。松之收集各家史料,彌補《三國志》記載之不足,他的注釋方法有四大原則:「一曰補闕、二曰備異、三曰懲妄,四曰辯論」。
清代《四庫提要》將其所用方法,分析為六類:「一是引諸家之論,以辯是非;二是參諸家之說,以核偽異;三是傳所有之事,詳其委屈;四是傳所無之事,補其闕佚;五是傳所有之人,詳其生平;六是傳所無之人,附以同類」。
裴松之作注所根據的史料,可考者多達一百四十餘種,較《三國志》原書多出三倍。宋文帝驚嘆為「不朽」之業。從唐代開始,有學者對裴松之《三國志注》亦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主要針對裴注資料龐雜繁蕪和體例不純。
劉知幾說裴松之「才短力微,不能自達」,章學誠也說:「裴松之依光於陳壽,非緣附驥,其力不足自存也」。
4、陸修靜(406-477年),字元德。南北朝時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懿族。道教上清派宗師。三國吳丞相陸凱的後裔。
篤好文籍,窮究象緯。早年出家修道,好方外游,遍歷雲夢山、衡山、羅浮山、峨眉山等名山勝地。元嘉末約(453年)「市葯京邑(今南京)」。宋文帝聞其名,「慕其風」,命左僕射徐湛延請入宮講道。不願囿於束縛,固辭不就,「遂訴江南」,繼續周遊四方佈道。
大明五年(461年)來廬山,「愛匡阜之勝」,構築精廬居處修道,是為太虛觀。自此,以太虛觀為大本營研經傳道授徒長達7年之久,為劉宋天師道勢力的發展和影響的擴大作出了極大貢獻。
宣和 元年六月,詔封莊周為「微妙元通真君」,列禦寇為「致虛觀妙真君」,配享混元皇 帝。此外,對陸修靜或賜「真人」、「真君」,或加封二字。
陸修靜主張儒、佛、道三教合流,認為齋醮是求道之本,然後復以禮拜,課以誦經,即能成道。他曾因為《洞玄靈寶》諸經真偽混淆,進行過刊正,並撰《齋戒儀范》一百餘卷,以為典式。南方道教齋儀因而初步完備。
為辨別道家典籍的真偽,他又將所得之道教經訣,總括為《三洞》:《洞真經》(《上清》諸經)、《洞玄經》(《靈寶》諸經)與《洞神經》(《三阜》諸經),編纂了第一部道教經書總目《三洞經書目錄》。經陸修靜改革後的道教成為南朝天師道正宗。
陸修靜在簡寂觀中致力於道教經典的搜集、整理,加以分類,列為洞真、洞玄、洞律三部,合稱「三洞經書」,並撰寫了「三洞經書目錄」,這是最早的道藏書目著作。陸修靜為道教經典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在朝廷多次徵召之下,陸修靜才依依不捨地離開簡寂觀,入住建康。劉宋開明元年(公元477),陸在建康景德觀辭世,享年71歲。陸去世後,遺體被弟子們運回廬山,安葬在布袋岩下。
陸生前留有遺言,死後要弟子們用布袋裝殮他的遺體,直接拋入深山窮谷之中,與土木同穴。弟子們不忍,仍然葬入墓塋,布袋岩由此得名。
5、溫子升(495-547年),字鵬舉,濟陰冤句(今山東菏澤)人。東魏大臣,著名文學家,北地三才之一。
晉朝大將軍溫嶠後代。父親溫暉,曾任兗州左將軍長史,行濟陰郡事。北魏孝明帝初年,東平王元匡召募辭人,補充御史,時年二十二。永熙中,為侍讀兼舍人、鎮南將軍,加金紫光祿大夫,遷散騎常侍、中軍大將軍。
東魏武定五年(547年),館客元瑾作亂,高澄懷疑溫子升同謀,囚入晉陽監獄,餓死獄中。著有《文筆》35卷、《永安記》3卷傳世,輯錄《溫侍讀集》。
在北魏到北齊的文學史上,溫子升是一位有成就的著名文學家、詩人。他創作的詩文傳到江南,梁武帝很賞識他的文筆,深有感慨地說:「曹植、陸機復生於北土,恨我辭人,數窮百六。」陽夏守將傅鏢出使到吐谷渾,看到那裡國君的床頭上放著數卷書籍,都是溫子升的作品。
當時文人對溫子升的文學成就給以很高的評價,王暉業說:「江左文人,宋有顏延之、謝靈運,梁有沈約,我子升足以陵顏轢謝,含任吐沈。 」楊彥遵作《文德論》,認為古今辭人皆負才遺行,澆薄險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溫子升彬彬有德素。
《北史·文苑傳》評論溫子升的孫彥舉說:「並自孤寒,郁然特起。咸能綜采繁縟,興屬清。」子升嘗作韓陵山寺碑,廋信使北還,人問北方文士如何?信道:「惟韓陵片石,堪共語耳!」古人的這些贊美之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溫子升在當時的文壇上確實產生過很大影響。
❻ 秦到清的開國皇帝人物表包括朝代、皇帝姓名、建國時間、主要事件、簡單的人物評價、相關的典故或成語
歷史朝代歌
第一種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楚吳
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第二種
[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贏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第三種 [香港版]第二首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種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戰國、秦。
西漢、新
公元界線平帝分,
東漢、三國、西東晉,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遼、金,
元、明、清。
民國壽命短,
社會主義氣象新。
以上約計四千二百春。
第五種 [香港版本]第四首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❼ 史記里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1、黃帝(公元前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2、顓頊(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顓頊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後來的夏國、楚國都是他的子孫。
顓頊生於若水之野(蜀地) ,實處空桑。因佐少昊有功,被封於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高陽鎮) 。少昊死後,共工氏與顓頊爭奪帝位,顓頊打敗共工,繼少昊主政,號「高陽氏」。
3、帝嚳(前2275----前2176年),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於高辛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據說是黃帝的曾孫,中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是《山海經》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姬俊的祖父玄囂(少昊)是黃帝元妃嫘祖的長子,父親名叫蟜極。姬俊5歲時受封為辛侯,15歲輔佐叔父顓頊,顓頊死後,時年30歲的姬俊繼承帝位,成為天下共主,以亳為都城,以木德為帝,號高辛氏,深受百姓愛戴。死後葬於故地辛,建有帝嚳陵。
4、堯(約公元前2188—公元前2067年),帝王,古唐國人(今山西臨汾堯都區)。育於母家伊侯之國,後徙祁(今山西祁縣),故姓伊祁。號放勛,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堯母慶都。
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襄汾縣陶寺鄉),輔佐摯。十五歲,改封於平陽(今山西臨汾),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葬於谷林(山東省鄄城縣) 。堯從兄長帝摯那裡繼承帝位,並禪讓於舜。
5、舜(約公元前2128年—約公元前2025年),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生於姚墟。一說出生於諸馮 ,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 ,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
❽ 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醫學 隋唐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千金要方》 文學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天文 元朝 郭守敬(1231-1316),《授時歷》。
數學 東漢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
農業 明朝 徐光啟<<農政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