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武漢大學讀出名的有幾位歷史人物是哪幾位
▲教育界
北大學子中涌現了近四百位大學校長,遍及中國各大名校正校長,包括: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徐旭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顧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陳光中、中國地質大學校長趙鵬大、復旦大學校長張志讓、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管惟炎、浙江大學校長錢三強、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周其鳳、南開大學校長滕維藻、北洋大學校長劉仙洲、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大學校長胡庶華、武漢大學校長劉秉麟、西北大學校長張豈之、蘭州大學校長聶大江、山東大學校長潘承洞、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等。
⑵ 武漢大學有哪些比較厲害的人物
作為一名武大學生,怎麼能不知道自己學校的知名校友呢。
巍巍珞珈,百年武大。百年間不知有多少人才從這里走出,從此一飛沖天,其中便包括了這些知名企業家。
孫宏斌,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本科就讀於武漢大學,後又去了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94年回國後,孫宏斌創建了一個房產代理公司,並曾在天津房產二級市場中佔到了30%的份額。2003年至今,擔任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
除了這些企業家,還有各行各業的傑出校友、知名人物活躍在中國的各個角落,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自己卓越的貢獻,一代代武大學子,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
希望這個回答能對你有點幫助!
⑶ 歷史學出身的名人有哪些
1、錢文忠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
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2007年登上百家講壇主講《玄奘西遊記》,2013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二部。2015年錢文忠老師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王立群、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2、錢鍾書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3、季羨林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4、王立群
1945年3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祖籍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 ,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2006年,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2013年,擔任青歌賽評委。2015年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錢文忠、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曾榮獲河南省、國家高校教學名師獎,河南省十大師德標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稱號,是河南省省管專家,河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先後出版《現代<文選>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選>成書研究》(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5、易中天
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2015年4月聲明已經退休。
易中天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作品。
2005年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品三國》。2008年主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2013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
⑷ 武漢大學有哪些歷史名人
周鯁生
周鯁生教授(1889-1971),湖南長沙人,早年留學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政治經濟碩士學位和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武漢大學教務長和校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武漢大學校長、外交部顧問,為新中國的外交和立法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主要著作有《國際法》、《國際法大綱》、《近代歐洲外交史》、《不平等條約十講》等。
梅汝璈
清華畢業,留學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在芝加哥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精通英美法律,曾任武漢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45年,當時的武漢大學法學系主任梅汝璈教授作為檢察官出席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義正辭嚴地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
燕樹棠
字召亭。河北定縣人。北洋大學堂法科畢業。1914年赴美,1920年獲耶魯大學法律博士。曾任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清華大學政治學系講師、北京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法律學系主任,國民政府檢察院監察委員、司法院大法官等職務。1949年後在武漢大學法律系編譯室工作兼湖北省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學會理事。
韓德培
中國法學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名譽副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首任所長。1934年國立中央大學法律系畢業,1940-194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院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1942-194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以特別研究生身份繼續研究。1946—至今,在武漢大學任法律系教授,先後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和特約成員,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法學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會長等職。
李浩培
李浩培先生,1906年生於上海,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後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從事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比較民法的研究。歷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 外交學院教授,外交部法律顧問,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與周鯁生、王鐵崖先生一樣,李浩培先生可以說是我國國際法學界的泰山北斗。
皮宗石
皮宗石(1887~1967) 字皓白,號海環。長沙縣福臨鋪人。1903年到日本,先讀中學,後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政治經濟。1927年與王世傑、王星拱、周鯁生等被約同去湖北,在武昌中山大學基礎上籌建國立武漢大學。從此專心從事教育事業,拒絕汪精衛、蔣介石邀請他在政府任職。
王鐵崖
中國國際法學會前會長,北京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創始所長,國際法研究院院士,世界藝術和科學院院士,聯合國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1929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初修外語,後改上政治系。1931年轉學入清華大學政治系。1933年畢業後旋被保送進清華研究院,師從周鯁生教授攻讀國際法。1936年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通過中美庚款留學考試。1937年夏負笈西洋,遠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師從國際法學家勞特派特教授,繼續研讀國際法。1939年夏鐵崖先生返國 後經周鯁生教授邀請,於1940年受聘於樂山武漢大學,開始了他長達62年的國際法教學生涯。
姚梅鎮 國際經濟法學家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首任會長。
馬克昌
生於1926年8月,河南西華人,法學家。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後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曾參加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修訂工作。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我國刑法學術界有「北高南馬」之稱,即中國人民大學高銘暄教授和武漢大學馬克昌教授。
吳學義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顧問,曾任武漢大學、中央大學教授,留日碩士。
蔣思道
高一涵
六安縣南官亭人 曾於日本明治大學攻讀政法。民國5年(1916年)7月回國與李大釗同辦《晨報》。民國7年入北京大學編譯委員會工作,兼任中國大學、法政專門學校教授。經常為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撰稿,並協辦《每周評論》,積極宣傳科學與民主。後與章士釗辦《甲寅日報》,與李四光、丁西林等辦《現代評論》,與胡適辦《努力月刊》等刊物。
民國15年,由李大釗、高語罕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來武昌任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前身)教授,兼法科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解放後,先後任南京大學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學院院長等職。
⑸ 請介紹武漢大學的歷史變遷
武漢大學的前身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年更名為方言學堂。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以方言學堂為基礎,於1913年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更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1925年又更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大學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並,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7月,國民政府改組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1932年春,全校師生遷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戰爭期間,武漢大學遷至四川樂山。1946年10月遷回武昌珞珈山。至1946年底,學校已設有"文法理工農醫"六大學院,包括21個系和8個研究所,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漢大學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進一步提高。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武漢大學成為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的重點文理綜合大學。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發展速度加快,總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現已形成多學科綜合發展、多種辦學層次並存的格局。
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創辦自強學堂,開設方言(即外國語言)、算學、格致、商務四門,專門培養外語和商務人才。
1896年,礦務、化學學堂並入自強學堂。
1902年,自強學堂遷至武昌東廠口,改名為方言學堂。
1911年,方言學堂被迫停辦。
1913年,以原方言學堂的校舍、圖書、師資為基礎,改建成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設英語、博物、數學物理、歷史地理等四部。
1922年,改四部為8系,即教育哲學系、國文系、英語系、數學系、理化系、歷史社會學系、生物系、地質系。
192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改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
1924年,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
1926年,國立武昌大學、國立商科大學、省立醫科大學、省立法科大學、省立文科大學以及私立文華大學等合並,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設有大學部和文、理、法、經、醫、預6科、17個系2個部。
1928年,改組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下設文、理、工、法四個學院。
1932年,由武昌東廠口遷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6年,成立農學院,成為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15個系以及2個研究所的綜合性大學。
1938年,學校西遷四川樂山,農學院並入中央大學。
1946年,恢復農學院,設立醫學院,武漢大學遷回武昌珞珈山。設有文、法、理、工、農、醫6個學院21個系8個研究所。
1950年,湖南大學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土木系水利組合並,成立水利系。武漢大學醫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並成中南同濟醫學院(現同濟醫科大學)。
1952年,河南大學等校的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武漢大學水利系合並成水利學院。武漢大學農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湖北農學院合並成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哲學系並入北京大學,礦冶系調入中南礦冶學院。
1953年,工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成立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理工大學)。
1954年,水利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成立武漢水利學院(現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1956年,恢復哲學系。
1958年,恢復外文系。
1966年,在鄂西北襄陽隆中建立襄陽分校。
1970年,在湖北荊州地區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襄陽分校、沙洋分校停辦。
1978年,從理科中分出三個新系,即計算機科學系、空間物理學系、病毒學及分子生物學系。
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學院。
1986年,經濟與管理學院分為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成立法學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建築學系。
1990年,成立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1992年,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1993年,百年校慶盛典。
1994年,空間物理學系與無線電信息工程學系合並,成立電子信息學學院。
1995年,成立新聞學院。
1996年,成立旅遊學院、律師進修學院、哲學學院。
1997年,成立文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理學院、化學學院。
1998年,成立歷史文化學院、留學生教育學院。
1999年,院系重組,由16個學院、3個直屬系改組為9大學院,即:人文科學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大眾傳播與知識信息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2000年8月2日,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成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⑹ 武漢大學內的人物雕像,墓碑,紀念碑有哪些
李達、愛因斯坦(http://pic.yiitoo.com/ShowPic/20080921224906)、李四光、哲學院門口孔子像、聞一多(http://pic.yiitoo.com/ShowPic/20080921224906)、法學院門口的周鯁生、王世傑(http://pic.yiitoo.com/ShowPic/20080921221331)、法國雕塑家塑造的佩雷菲特半身銅像
六一紀念亭、武漢大學優秀歷史建築老齋舍的落成紀念碑刻(http://pic.yiitoo.com/ShowPic/20080921224918)、武漢大學人文科學館的紀念石碑(http://pic.yiitoo.com/ShowPic/20080921211450) 、校友紀念碑、武漢大學老圖書館的館牌(http://pic.yiitoo.com/ShowPic/20080921224911)
⑺ 為什麼武漢大學那麼牛感覺武漢大學歷史上沒出什麼大人物啊跟清華北大差遠了
以前還好吧,因為它的全稱是國立武漢大學。。。
⑻ 武漢理工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我是武漢理工大學大三的一名學生,武漢理工大學是一所211高校,而且師資力量也是十分的雄厚,也從這里走出去了很多優秀的人,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三位傑出的校友。
1.首先第一位是斗魚聯合創始人兼CEO張文明,他是2006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到2016年,他創辦的斗魚就成為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之前有幸也聽過張學長回校的講座,覺得他是一個略帶靦腆的人,而且做事情很專注,對於我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他都很仔細的回答。
⑼ 武漢歷史最有名的人物是誰
如果說電視上面經常出現的娛樂圈.. 那就是何祚歡,陸鳴,田克兢,尹北琛... 徐帆(馮小剛他老婆), 田原回(跳房子樂隊主答唱) 劉亦菲(她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武漢的..) 現在還出了個段思思~,呵呵.. 作家方面.. 池莉,方方,葉傾城(生於東北小城丹東,長於中南重鎮武漢,現移居北京) 體育方面的.. 伏明霞,肖海亮,李婷... 其實還是蠻多的.!
⑽ 武漢 歷史英雄人物
【李先念】(1910~1992)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任國家主席。湖北紅安人。青年時代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參加黃麻起義。長征中,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迎接黨中央,打開北上通道,為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作出了貢獻。抗日戰爭中,任中共豫鄂邊區省委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和軍事部長、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在武漢外圍堅持抗日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司令員,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兼武漢市委書記、市長,湖北省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副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以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等重要職務,長期從事財貿方面的領導工作,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77年後,歷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政協主席。
【李四光】(1889~1971)地質學家。字福生。湖北黃岡人。1902年入武昌西路高等小學堂。1904年留學日本,在日加入同盟會。1910年回國。武昌起義後任湖北軍政府實業司司長。1913年赴英國留學,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地質學會會長、理事長,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等職。1929年參加籌建武漢大學。1949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等職,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一生從事科學事業,20年代因提出地殼運動和第四紀冰川理論,蜚聲國際地質學界。後創地質力學,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項英】(1898~1941)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原名德隆,一作德龍,化名江鈞。武漢人。早年曾在武昌的紗廠做工。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工人運動,曾任武漢工團聯合會組織部長、湖北省總工會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1923年2月1日出席鄭州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任總工會總幹事,參加領導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1924年任中共中央職工部部長。為中共三至六屆中央委員,在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28年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共產國際監察委員。後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蘇區軍委主席、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副主席。紅軍主力長征後留贛粵邊區堅持游擊戰爭。抗戰期間任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1941年初在"皖南事變"中突圍,隱蔽於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殺害。1952年移葬於南京雨花台。
【陳潭秋】(1896~1943)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名澄,字雲先。湖北黃岡人。1915年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學習。五四運動時與惲代英等在武漢領導學生運動。1920年參加創辦武漢中學,和董必武組織武漢共產主義小組,參加創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出席中共一大。1924年任中共武漢地委書記,1926年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長。1937年後歷任江西、滿洲、福建省委書記等職。1933年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糧食人民委員,次年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的工作。1939年回國,化名徐傑,出任中共駐新疆代表、八路軍新疆辦事處主任。1943年被軍閥盛世才逮捕,次年在迪化(今烏魯木齊市)遇害。現武昌都府堤20號原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舊址辟有陳潭秋烈士紀念館。
【惲代英】(1895~1931)無產階級革命家。名遽軒,字子毅。祖籍江蘇武進,生長於武昌。武昌中華大學畢業,五四運動時在武漢領導學生運動。1920年創辦"利群書社",並先後創辦《互助》、《武漢星期評論》、《我們的》等進步刊物,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到武漢參加團中央的領導工作,曾任團中央宣傳部長、《中國青年》主編、武漢大學教授。1926年任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次年春回鄂主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參加中共湖北省委的領導工作。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大革命失敗後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因反對李立三"左"傾錯誤遭到迫害。1930年5月在武漢被國民黨逮捕,次年在南京被殺害。其青少年時期故居在武昌雙柏街。
【董必武】(1885~1975)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名賢琮,一名用威,字潔畲,號璧伍。湖北紅安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兩次留學日本。1920年在武昌創辦武漢中學,宣傳共產主義,並與陳潭秋等創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出席中共一大。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領導籌組了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出席國民黨二大。大革命失敗後赴蘇聯學習,回國後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等職。參加長征,到陝北後曾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代理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1937年作為中共代表團成員,回武漢參加籌建中共湖北省委和八路軍武漢辦事處,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1945年代表解放區赴美國舊金山參加聯合國制憲會議。1948年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等重要職務。
【熊秉坤】(1885~1969)民主革命將領。名祥元,字戴乾。武漢人。1904年投湖北新軍工程營,加入共進會,任工程八營總代表。1911年10月9日夜,率新軍工程營士兵起義。後跟隨黃興參加"陽夏保衛戰"。1912年任第三鎮第五旅旅長,授陸軍少將銜。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被孫中山委任為鄂軍司令,參加討伐袁世凱。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事。1949年後,歷任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劉歆生】(約1876~1945)實業家。乳名劉祥,又名人祥。武漢市蔡甸人。幼年家貧,曾受雇為放鴨童。成年入天主教,漸習英語、法語。1899年任法國立興洋行買辦。後自開阜昌錢庄,經營農產品貿易、運輸、礦業,資產漸豐。又在漢口經營房地產,購置後湖方圓幾十里低窪地,逐步填高出售,成為漢口首富,被稱為"地皮大王"。
【譚鑫培】(1847~1917)清末民初京劇藝術家。武昌人。藝名"小叫天"。11歲入北京金奎科班學藝,18歲出科到天津演出。後入北京"三慶班",拜程長庚為師,又拜餘三勝為師。1887年組"同慶班",曾為清朝"內廷供奉"。辛亥革命前開始對所擅行當進行系統研究和改良,創"譚派"。其唱腔融徽漢於一體,悠揚婉轉。且唱做、文武兼工,具有突出的風格。民國初年在北京梨園中頗有名望。
【熊伯龍】(1617~1669)清代學者。字次侯,號塞齋,別號鍾陵。武漢人。清順治五年(1648)進士,曾任國史館編修、國子監祭酒、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作《無何集》14卷,系統闡述其無神論思想。亦善詩文,其《貽熊學士堂詩文集》收入《四庫全書總目》。武漢市蔡甸區有其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