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初一歷史小故事hua

初一歷史小故事hua

發布時間:2021-03-12 10:07:32

Ⅰ 初一歷史10個歷史故事

女媧補天、蚩尤大戰、大禹治水、陳勝吳廣起義、立木為信、靳柯刺秦、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赤壁之戰、蔡倫改進造紙術。

Ⅱ 七年級歷史小故事

還有點~~
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消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在戰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一步,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城濮之戰
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兩軍為爭奪中原地區霸權,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交戰。楚軍居於優勢,晉軍處於劣勢。晉國下軍副將胥臣奉命迎戰楚國聯軍的右軍,即陳、蔡兩國的軍隊。陳、蔡軍隊的戰馬多,來勢兇猛。胥臣為了戰勝敵人,造成自己強大的假象,以樹上開花之計,用虎皮蒙馬嚇唬敵人。進攻時,晉軍下軍一匹匹蒙著虎皮的戰馬沖向敵陣,陳、蔡軍隊的戰馬和士卒以為是真老虎沖過來了,嚇得紛紛後退。胥臣乘勝追擊,打敗了陳、蔡軍隊。
風聲鶴唳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

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晉對立。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晉軍來了,非常害怕。在這場戰役中,前秦的士兵傷亡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Ⅲ 初一歷史故事200字左右

北京人的一天
距今七十萬至二十萬年前,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裡,生活著一群遠古人類。他們就是當今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
又是個陽光明媚的一天,北京人也開始了一天的勞作。那時的周口店一帶,森林茂密,野草叢生,野獸出沒,環境險惡。壯年的男人出去狩獵了,媽媽帶著孩子們去採摘各種各樣的野果,老人呢,自然呆在家裡看家。他們小心翼翼地保存著火種。當時,北京人使用的還只是天然火,他們並不會人工取火。
婦女和孩子此時已到達叢林。他們用一種尖頭類的石器採集植物的根莖,看樣子還挺方便的。有的孩子爬到樹上,採摘各種新鮮的果子;有的孩子蹲在地上,用尖頭石器採集植物的根莖;有的孩子貪玩,就一邊嬉鬧著,一邊跑著。這時,一隻模樣古怪的小動物探頭探腦地從草叢里鑽了出來。一個婦女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這看起來不錯的午餐。這時,她心裡一定在想:吃了這么多天素了,這美味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婦女和孩子們收獲不少,回到家時已經到了午飯時間了。打獵的也回來了,可今天什麼也沒打到,氣氛凝固下來。沒打到東西,大家吃什麼呀。這時,一個婦女不好意思地把藏在後面的美食拿了出來,咿咿呀呀地比畫著什麼。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麼,畢竟那時候沒有翻譯啊。這個婦女就是剛剛抓到了美味的那個人,她慷慨地把食物獻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著勞動果實。
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到了晚上,大家都累了。可這時,樹林里突然「沙沙」地響,有經驗的獵手知道這一定是只野獸。於是,獵手們悄悄拿起了火把。突然,那野獸沖出來了,這是一隻肥壯的腫骨鹿。它看了看這陣勢,有點害怕了。大家毫不猶豫,為了保護婦女、孩子和老人們的安全,獵人們帶上火把和一些狩獵的用具,向腫骨鹿沖了過去。腫骨鹿調頭就跑。剩下的人自然也不敢合眼,靜靜等著他們凱旋而歸。
這是個漫長的黑夜。不多一會兒,樹林里又響起了「沙沙」的響聲。難道又是只野獸?直到有人鑽出了樹林。哦!是他們回來了。他們帶著已經死了的腫骨鹿回來了。太好了!終於有肉吃了。這幾天,狩獵的成績不好,導致大家頓頓吃野果填肚子,這下可好了。看那不再囂張的腫骨鹿和它肥壯的身子,大家高興地大聲歡呼。
我相信他們應該都會夢到吃鹿肉的情景吧。
這就是北京人的一天,雖有點累,不過也是不乏充實而又快樂的一天

Ⅳ 七年級的歷史小故事30字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專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屬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Ⅳ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歷史小故事十個

1.玄武門之變
李淵召建成、元吉入宮。其時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伏兵於玄武門內。李建成、李元吉入朝行至臨湖殿,發覺情況異常,立即回馬欲歸。李世民躍馬而出,隨後大呼,一箭射殺李建成。尉遲敬德率騎繼至,左右箭射李元吉墜馬。李世民馬入叢林,被樹枝絆住。李元吉突至,奪弓將扼李世民,尉遲敬德大喝一聲,飛馬趕來,李元吉逃跑,被敬德射殺。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攻玄武門,激戰不得入,揚言欲攻秦府。形勢危急,尉遲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頭出示,宮府兵潰散。遲尉敬德披甲持矛入宮急請李淵。李淵的手敕宣讀後,戰斗才停下來。李淵後來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後,唐高祖李淵傳位於太子,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2.魏徵進諫
有一次朝政,魏徵當著眾臣的面大罵唐太宗的不是,唐太宗氣急敗壞,就立即宣布散朝,而後,唐太宗怒氣沖沖的回到寢宮。大罵:「一定要殺了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後說:「魏徵之所以敢直言進諫,是因為皇上開明啊!唐太宗轉怒為喜,厚待魏徵如初。後來魏徵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3.唐玄宗走馬任姚崇
玄宗到新豐講武。周邊州郡長官都得到皇帝行營去朝見。姚崇去朝見玄宗時,玄宗正在打獵。玄宗說道:「你應當做我的宰相。」姚崇知道玄宗胸襟比較寬廣,而且銳意圖治,就故意激他一下,沒有立即行禮謝恩。玄宗很是奇怪。姚崇說:「我有十點意見要上奏,陛下考慮,如果做不到,那我這個宰相就不能做。」玄宗要他說出來看看。姚崇所說的十條大致有施行仁政、不求邊功、不造豪華宮殿等。第二天,就正式任命姚崇為宰相。
4.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坐上皇帝後,國家局勢不穩定,使他終日悶悶不樂,成了他的心病。有一次宋太祖趁晚朝的時候,請石守信等幾個兵權在握的老將喝酒。酒喝到最暢快的時候,宋太祖開口道:「要不是你們大力相助,絕不會有今天。但我坐了天子,總覺得遠不如作節度使時快樂,從來就沒睡過安穩覺!」石守信趕忙問原因。宋太祖說:「人誰不想富貴?一旦有人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又怎麼能脫身呢!」石守信等人謝罪說:「我們太愚笨了,希望陛下可憐可憐我們,給我們指條路。」宋太祖說:「不如多積聚些金銀,多購置些田產房屋留給子孫。多養些歌兒舞兒來度過一生。」 第二日,石守信等都託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權,宋太祖一一恩准。都讓他們以散官的身份回家養老,給他們的賞賜也特別優厚。
5.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幫助趙氏奪取天下,任兩朝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而已,當宰相不恰當。宋太宗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向知道。但說他只讀一部《論語》,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6.司馬光與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7.明朝特務故事兩則
老儒生錢宰年事已高,不堪早朝之苦,退朝時曾作詩一首,詩曰:「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上朝時,朱元璋便對他說:「你昨天那首詩作得尚可,但朕並未『嫌』你,何不用『憂』字呢?」錢宰聽了,大吃一驚,自己在書房裡吟詩,難道有人在窗外竊聽不成?可見皇帝對自己這個老朽也不放心。他急忙叩頭謝罪,朱元璋才放他一馬。
吏部尚書吳琳已告老回湖北黃岡,但朱元璋仍對他不放心,怕他利用自己的威望搞陰謀活動,便派錦衣衛特務前往偵察。該傢伙到了吳琳的家鄉,並不直奔吳宅,而是東轉西溜,看能否打聽到一些關於吳琳圖謀不軌的傳聞。他經過一遍稻田時,見一個農夫模樣的老人正坐在田邊休息,便上前問他:「可知此地有個吳尚書。」不料老人卻回答:「敝人便是。」特務看他那蒼老的樣子和與農夫沒啥區別的裝束,覺得似乎沒有再偵察下去的必要,便回京向朱元璋如實報告了他的見聞,朱元璋這才放下心來。
9.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的軍隊抵達台灣海岸線外。船隊避開了赤嵌城海岸,繞道從鹿耳門登陸。登陸後,立即包圍了軍事據點赤嵌城,與荷蘭殖民軍展開了激戰,打得侵略軍潰不成軍,收復了赤嵌城。荷蘭總督揆一見勢不妙,便玩弄緩兵之計,表示願意年年納貢。鄭成功斬釘截鐵地對來使說,除非你們投降,把台灣交還中國,別的沒有第二條路好走。鄭成功下令立即進攻,攻打揆一盤踞的台灣城。經過9個月的圍攻,荷蘭人彈盡糧絕,最後不得不掛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書。1662年2月1日,舉行了受降儀式。這一天,荷蘭侵略者在中國人民面前低下了頭。
10.李白求師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採石等地,寫詩飲酒、漫遊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么一大把年紀,怎麼能挑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裡。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游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麼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裡,李白怎麼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干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里。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里,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飢;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岩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
他回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穀,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曬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緻,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劃來一隻小船,一位須發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願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一桿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瞭望鬱郁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麼,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麼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里,還是在落日的余輝中,人們經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遊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游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岩,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里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Ⅵ 初一上冊歷史書中出現的人物寫一篇歷史小故事

華佗的故事
作者 馬執斌
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講述了漢末名醫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精彩故事。但是,華佗是否真的為關羽治療過箭傷呢?此事已不可考。不過華佗確實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名醫。
華佗,字元化,名敷,今安徽亳州人。他早年曾經在徐州一帶訪師求學,除精通醫術外,還兼通儒術。華佗熱愛行醫,走南闖北,到處為百姓治病療疾。華佗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全面地繼承了中華醫學的優良傳統,辨症施治。所謂「辨症施治」,是對中醫斷治療疾病的概括。具體地說,是通過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和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八條辨症綱要,找出生病的原因,作出診斷,然後根據病情,決定採取汗 、吐 、下、和、溫、清、補、消等八種不同療法治病。這是中華醫學的精華。
有一次,官府中兩個小吏倪尋和李延一塊兒來找華佗治病,兩人的症狀相同,都是頭疼發燒。華佗仔細診斷兩人的病情以後,讓倪尋服用下瀉葯,而讓李延服用發汗葯。當時有人問華佗:「兩人症狀相同,為什麼給他們服用不同的葯呢?」華佗回答說:「倪尋的病是由於吃得太多,消化不了,因停食而引起的,李延的病是因為著涼感冒而引起的,症狀雖然相同,可是病因各異,所以要給他們吃不同的葯。」倪尋和李延服用了華佗所開的葯,結果都是葯到病除。
華佗給人治病,不僅使用針灸葯石,而且使用心理療法。有位郡守病了很久,請過不少大夫診治,病情總不見好轉。華佗為他診斷以後,認為他的病只有經過發怒才能痊癒。於是,華佗故意多收他的醫療費,卻不給他認真治療,幾天後,忽然不辭而別,還留下一封辱罵信。郡守讀信,火冒三丈,大怒不已,命令手下人去追殺華佗。郡守之子已跟華佗溝通,早就知情,暗示手下人勿追華佗。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郡守大呼一聲,口吐黑血,吐完之後,疾病居然痊癒。
華佗對中華醫葯學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用酒內服的「麻沸散」全身麻醉術,為外科大手術開拓了新領域。《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華佗遇到疾病郁結在體內,而運用針灸葯石力不能及的情況,就讓病人先用酒沖服麻沸散,一會兒功夫,病人就失去知覺,華佗再用手術刀切開病人腹腔或背部,除掉病變部分。如果病變在腸胃,就切開腸胃,革除積聚的污穢物,清洗干凈,然後縫合切口,敷上葯膏,四五天後傷口癒合,一個月後傷病就痊癒了。《華佗別傳》上說:有一位病人肚子很疼痛,十幾天中須眉脫落。華佗診斷是脾臟腐爛所致,但還可以剖腹治療。於是他讓病人飲下麻沸散,仰卧床上,然後切開腹腔,果然脾臟腐爛了一半。華佗颳去腐爛的惡肉,敷上葯膏,縫合傷口,又開了一些飲劑。一百天以後,病人康復了。
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是曼陀羅花。曼陀羅在我國東南至西南地區都有,或野生或栽培。它的葉、花入葯。1805年,日本外科醫生華岡青州使用曼陀羅花為主要葯物作為手術麻醉劑,被譽為世界外科麻醉史上的創舉。實際上,華岡青州使用曼陀羅花作麻醉劑比華陀要晚1600多年。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使用曼陀羅花作為麻醉劑不僅安全可靠,而且效果良好。曼陀羅花有抗休克、抗感染的優越性,是其他麻醉劑所不能比的。因為休克和感染是外科大手術中經常發生的現象,能否解決休克和感染的問題,直接關繫到外科大手術的成敗。
主張預防為主,提倡運動保健,是華佗對中華醫學的又一貢獻。華佗告訴弟子吳普,說:「人必須勞動,但是勞動不要過。勞動能使人吃進的食物得到徹底消化,血脈流通,這樣就不會生病。譬如門的轉軸,由於經常轉動,所以它永遠不會腐朽。華佗四海行醫,聲名遠播。那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大丞相曹操常犯頭風眩暈病,聽說華佗醫術高明,就派人去請。華佗給曹操扎了幾針,病就好了。曹操強留華佗做貼身醫生。華佗為人耿直,淡泊名利,不願專門為曹操一人服務,便以回家取方葯為借口,離開曹操。曹操多次派人催華佗回相府,華佗以妻子有病為托詞,不肯就範。曹操大怒,最終以「欺騙罪」和「不從徵召罪為理由,將華佗殺害。臨死時,華佗拿出一卷竹書交給獄吏,說:「此可以活人。」但是獄吏畏懼法律,害怕受牽連,不敢接受。華佗無奈,忍痛將自己撰寫的醫書燒掉了。這是中華醫學的一大損失。

Ⅶ 初一春秋戰國的歷史小故事有哪些

退避三舍:晉文公為了避開楚國鋒芒,借說為了報答楚王收留之恩,實現自己當年承諾,退避90里(即三舍)誘敵深入,楚軍以為晉軍怯戰,大軍緊追,結果被晉軍抓住機會,大破楚軍。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

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Ⅷ 初一的歷史故事

太多了啊。。。怎麼說的完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
《赤壁之戰》
簡介: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Ⅸ 初一歷史小故事。 要春秋戰國的。 急!!!!!!!!!!!

甘羅(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楚國下蔡(今安徽潁上)人,從小聰明過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相門出才子」,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被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於魏國。甘羅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才客。 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借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你就不能讓我試一試嗎?」呂不韋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 甘羅驅車去見張唐,說:「當年武安君白起就因為不服從應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趙國,被應侯攆出咸陽,死在杜郵。現在文信侯的權力比應侯大得多,你違抗他的命令,看來你的死期不遠了!」一席話嚇得張唐乖乖答應出使燕國。 甘羅又徵得呂不韋的同意,按照秦國擴大河間郡的意圖到趙國去進行游說,他針對趙王擔心秦燕聯盟對趙國不利的心理狀態,大加攻心,說:「秦燕聯盟,無非是想占趙國的河間之地,您如果把河間5城割讓給秦國,我可以回去勸秦王取消張唐的使命,斷絕和燕國的聯盟。到那時你們攻打燕國,秦國決不幹涉,趙國所得又豈止5城!」趙王大喜,忙把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甘羅滿載而歸,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間之地,秦王就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並把當年封給甘茂的土地賞給他。由於當時丞相和上卿的官階差不多,民間因此演繹出甘羅12歲為丞相的說法。

閱讀全文

與初一歷史小故事hua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