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名人對項羽評價
1.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2.劉邦對項羽的評價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
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對項羽的評價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李清照《詠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毛澤東對項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4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關的許多事跡後來逐漸演化為成語。在一人身上發生這么多的成語故事,實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語,就表現出項羽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先發制人
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 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劉邦。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劉邦,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范增便讓項庄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劉邦。劉邦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劉邦借機脫離險境。
沐猴而冠
滅秦之後,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劉邦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還有「坐不安席」、「秋毫無犯」、「不拘小節」、「暗渡陳倉」等成語與項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Ⅱ 如何評價項羽這個歷史人物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做為男人,他努力了,雖然失敗,但至少他用自己的肩膀抗起了應該承擔的責任,他的死是他自己的選擇,也是一個真的男人的選擇。
Ⅲ 歷史名人如何評價劉邦項羽
(1)劉邦對抄項羽的評價: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2)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
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
(3)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公元1084~約1151)所寫的一首小詩《夏日絕句》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 唐代詩人杜牧(803~852)《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5)毛澤東同志則批評項羽沽名釣譽,他在七律詩《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說我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Ⅳ 歷史文人對項羽烏江自刎的評價
歷代對項羽烏江自刎相關評價匯總如下:
1、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2、司馬遷: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3、郭嘉: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4、諸葛亮:昔在項羽,起不由德,雖處華夏,秉帝者之勢,卒就湯鑊,為後永戒。
5、范浚:若籍則無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陳平不能用,得韓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僨棄去,徒以匹夫小勇,欲決雄雌於挑戰間,至力蹙勢窮,猶將馳殺一二漢將,以見枝能,此楚所以失天下也。然則籍之亡也,又胡望乎天哉?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羋姓,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軍事家,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Ⅳ 項羽的英雄事跡和歷史評價
英雄事跡:項羽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
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歷史評價:對於項羽的評價,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數南宋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她曾有詩作:「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在李清照看來,項羽活著的時候,是人中之龍鳳,就算是死了,他也是鬼中的大英雄,這是對項羽評價中非常高的。
也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做詩詞貶低項羽。當然在軍事上非常有才華的項羽在政治上卻是非常的幼稚的,為人處世全憑心情,聽不進去謀臣的勸諫,剛愎自用。
(5)歷史人物評價項羽擴展閱讀
項羽一生,既有著華夏冷兵器史上最強悍的勇武、更有著華夏古代戰爭史上頂尖的戰術指揮能力,是起兵三年就推翻秦帝國的首功之人,亦是巨鹿之戰、彭城之戰兩場歷史上兵力懸殊以少勝多戰役的指揮者,竟需要歷史上最出色的一群不世英傑,組團圍攻,方能將他擊敗。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偉大的功績,這樣一個英雄豪傑在政治上卻極為幼稚,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燒殺破壞,以至喪失民心,終軍敗身亡。
Ⅵ 評價歷史人物項羽
項羽為人僄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