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劉鄧大軍是歷史人物嗎

劉鄧大軍是歷史人物嗎

發布時間:2021-03-12 01:34:15

『壹』 劉鄧大軍:指的是誰和誰

你好:
劉鄧大軍指的是劉伯承、鄧小平兩位將軍統帥的部隊。
抗日戰爭初期,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劉伯承就任八路軍第129師師長,鄧小平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不久調129師任政委,從此劉鄧率部抗戰八年,解放戰爭三年,最後西南剿匪。他們一起從太行山到千里躍進大別山,打淮海、渡長江,一直到解放大西南,從未分開過。他們率領的部隊八路軍第129師,發展壯大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後又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無論怎樣改編,軍內外都習慣地稱呼這支部隊為---劉鄧大軍。
僅供參考。

『貳』 濟寧金鄉的風景名勝歷史人物風味兒小吃是什麼

濟寧市金鄉縣的風景名勝主要有:1.魯西南戰役紀念館,依山就勢建於羊山戰斗遺址的羊山主峰之上,氣勢雄偉,佔地面積142畝。主要有革命烈士紀念塔、草坪墓群、紀念碑亭、將軍碑廊、烈士紀念堂、羊山烈士陵園等紀念建築物。整個陵園樹木、花草覆蓋面積達90%以上。
1947年6月30日夜,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挺進魯西南地區,發動了著名的魯西南戰役。7月14日在羊山集戰役中,經過15天的浴血奮戰,全殲國民黨整編六十六師共計23000人,俘虜中將師長宋瑞珂、少將參謀長郭雨林等高級將領。
金鄉縣人民政府於1952年在羊山戰役的主峰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園,後改為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園內陳列著2000餘件鮮為人知的珍貴歷史照片、電文、書信等革命文物。其中有毛澤東主席給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的親筆信,劉、鄧首長過黃河時的合影和挺進大別山途中的照片,參加過魯西南戰役的陳錫聯、李德生等十餘位老將軍、老領導的親筆題詞,以及有關魯西南戰役的軍戰史、書籍、影集、錄像、錄音、照片等歷史資料。羊山烈士陵園擴建後,佔地510畝,新增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建設魯西南戰役全景畫館、兵器館,提升改造烈士陵園,建設烈士紀念堂,恢復原劉鄧指揮所,建設劉鄧大型雕塑群等。採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展現從劉鄧大軍渡黃河到以羊山戰役勝利結束為標志的魯西南戰役的全過程。
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先後被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
2.寺廟 光善寺:在縣治東有塔一座,元至元四年重修,明嘉靖四十年住持覺住重修殿宇。
壽聖寺: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乾明寺:在縣西二十里。
龍泉寺:在縣北三十里。
皇東寺:在縣東北三十里。
興龍寺:在縣南三十五里。
鴻福寺:在縣南二十里。
重福寺: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廣濟寺: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秀峰寺:在秀峰堆上,住持普愛重修寺,有地三十八畝。
真武廟:位於金鄉縣城北五里。
馬神廟:在縣城東。
八臘廟:在縣城東郊外春城?堆上。
火神廟:在縣城東。
龍王廟:在縣城北關外105國道東。
石將軍廟:在山陽書院儒學堂南。
東岳廟:在縣城北部。
三皇廟:在縣城東十二里。
三官廟:在縣城東北。
葯王廟:在縣城東。
宮 觀
萬春宮:在縣西南三十里東大村,金大定元年建。
神遊觀:在縣南門里以西,元至治二年建。
白鶴觀:在縣治東,唐高宗東封,有白鶴下焉,乃詔郡縣為觀。有唐上元、金大定二碑記。
玉霄觀:元至治年建。
牌 坊
孝子石坊:在北門街東,元時,為孝子孫氏立。
鄉舉坊:在東門里街南,為舉人劉渙立。
觀光坊:在縣治街西,為舉人李俊立。
鍾秀坊:在西門街北,為進士高崇立。
掇英坊:在縣治東大街,為舉人蘇?立。
攀桂坊:在縣治東,為舉人王圯立。
世科坊:在縣治西,為舉人李鉞立。
登第坊:在縣治南,為舉人李質立。
經魁坊:在縣治東南,為舉人王哲立。
進賢坊:在縣治南門,為舉人高士通立。
亞元坊:在西門大街,為舉人高士達立。
儀鳳坊:在東大街,為舉人周璣立。
恩光坊:為贈御史周璣立。
重光坊:在東大街,為舉人周允中立。
御史坊:在東大街,為舉人周允中立。
雙瑞坊:在東門北街,為舉人李淮、李河立。
承光坊:為工部郎中李檠立。
鵬霄振翼坊:在縣治南,為舉人尋志道立。
兄弟科名坊:為舉人辛哲立。
進士坊:在縣治東街,為進士李燧立。
恩榮坊:在東門街南,為贈郎中楊魁立。
天衢接武坊:為舉人周濟用立。
金榜題名坊:在東南街,為進士郭東藩立。
天官大夫石坊:在東門街,為文選司郎中胡汝桂立。
流芳坊:在西門北,為節婦高氏立。
雙節石坊:為程氏、楊氏立。
昭恩坊:在縣治西,為贈戶部主事尋?立。
承恩坊:在縣治東,為贈戶部主事辛克鼎立。
秩宗清署坊:在東門街隅首,為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郭東藩立。
完節培倫石坊:在北門隅首,為節婦胡氏立。
青瑣榮封坊:在大街東隅首南,為封禮科給事中周大備立。
春垣都諫坊:在大街東隅首西,為進士禮科都給事中周永春立。
功高保障石坊:在北閣外,為遼東巡撫副都御史周永春立。
金鄉歷史悠久,物阜民豐,縣城歷史經千餘年的建置修繕,遺留下眾多寺廟、宮觀、牌坊,但由於年深日久,戰爭頻繁,或毀於兵燹之禍,或受風雨侵蝕而倒塌。3.奎星樓:<!--end-->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汝南人彭鯤化任金鄉知縣,始建魁星樓。上層供奉魁星神像,下層明窗四敞。樓前架凌雲橋於壽河之上,和陸岸相連。康熙壬辰年(1705),魁星樓傾圮,凌雲橋木朽爛,知縣沈淵首先捐俸倡導,募捐者濟濟,魁星樓得以修復一新,並重建凌雲橋。以石為墩,上架大木為梁,鋪以厚板,共三孔。咸豐甲寅年(1854),魁星樓毀於戰亂。至光緒十二年(1886年),知縣程方德勸募得制錢重建魁星樓,台基沿其舊制。「又復繚以周垣」,護以柵欄,金碧輝煌,丹堊一新。對凌雲橋則危扶缺補,東西側設石欄,前而砌成石道。 此後百餘年間,風剝雨蝕,戰亂頻仍,年久失修,後經「文革」人為的破壞,魁星樓牆毀頂榻,門爛窗壞,橋落石沒。1983年修建星湖公園內凌雲橋時,對奎星樓進行修繕。2001年3月17日,被濟寧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光善寺塔:位於金鄉縣城中心,建於唐貞觀四年(630年),亦稱文峰塔。光善寺塔系磚石結構,石台底座,磚砌八角形九層樓閣式建築,頂為鐵質葫蘆型,高49米。1938年5月,被日本侵略軍大炮轟去一層半,剩七層半。每層相接處為雙層磚砌斗拱,東西南北各砌一拱形門。第一層北門盤旋而上,可攀頂層。第三層南門內有一石刻,刻有三個石佛造像。第五層塔內四壁各嵌一長方形石刻,上為浮雕佛像,兩旁題有58字(字跡不清),石高58公分,寬77公分。石刻分上下兩層,共六組。下層中間一佛端坐石台之上,兩旁各立一佛,中佛左右分別為三佛跪坐一石幾之上,石幾下各卧一獸,上層左右各一瓦樓房,內側坐一佛,侍立一佛。全石刻13人,神情自若,栩栩如生。塔第一層東南角下鑲有一石刻,記載民國年間城紳募修磚塔的經過。1985年4月被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修復原貌。
金鄉燒羊肉源於清康熙年間,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金鄉燒羊肉在選材和用料上,要求極為嚴格,製作工藝十分考究,色香味俱佳,可口宜人,營養價值高,因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而享譽四方,成為金鄉飲食業的一大名吃。
金鄉糕點製作歷史悠久,據考證起源於19世紀中期,一向以質量優良、製作精細、風味獨特著稱。當地的民謠稱「吃點心還是豐縣的蜂糕、單縣的棗包、金鄉的紅三刀」,可見紅三刀的受歡迎程度。
關於紅三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乾隆年間,乾隆帝下江南的時候路過金鄉,舟車疲乏加上天氣陰冷,也正值晚飯時間,就叫下人去找些吃的東西,下人找來金鄉的名吃糕點(當時還不叫紅三刀),乾隆帝吃完之後贊賞有加,順便提了一些建議:「如果在糕點上撒些芝麻類的東西,再在糕點表面砍上三刀,豈不好看又好吃嗎?」從那以後,金鄉人便採用了此法,糕點也就改名紅三刀。
清末民國初,金鄉縣城一家名為「東長興」的糕點作坊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炸制的紅三刀京省馳名,受到達官富人的追捧,成為老百姓相互之間的饋贈佳品。
解放後,金鄉縣金蜂糕點食品廠把製作糕點的師傅又請回來,沿用「東長興」的古法開始生產傳統點心。在1958年大躍進時,又從全縣各地選調了一批優秀的糕點製作能工巧匠,在金鄉醬園內成立了糕點製作車間。在以後的時間里他們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改進,使紅三刀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現如今金鄉「紅三刀」是以大槽芝麻油、麥芽、小米糖稀、白糖、蜂蜜、芝麻、桂花為原料。新炸出來的紅三刀呈漫方形,迎面三刀,表分四瓣,面蒙脫皮芝麻,燦若繁星點綴;中間紅而透亮,底似薄冰,閃閃發光。食之外酥內松,香味純正,沙甜可口,食而不膩,脆而不焦,廣受歡迎。
1991年1月,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東省技術監督局、山東省衛生廳等7個單位授予金鄉縣金蜂糕點食品廠為省級消費者滿意單位,授予金蜂牌糕點為食品衛生質量信得過產品。1995年4月,「金蜂牌紅三刀」被山東省經濟委員會確認為山東省傳統名吃。2007年,「金蜂牌紅三刀」被評為「山東老字型大小」榮譽稱號。紅三刀不僅享譽省內,而且暢銷上海、江蘇、河南、安徽、北京、黑龍江等十幾個省市。
史俊山羊湯:創始人叫史俊山,是金鄉縣內小有名氣的人物。史俊山早期跟回民賣羊肉為生。改革開放後,他憑著自己學來的手藝,加上他善於經營的頭腦和過人的膽識,看準市場,在縣西關開設了金鄉縣第一家個體羊湯館,羊湯館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其羊湯以投料考究,製作精細,調味豐富而著稱。在他經營的過程中通過熱情的服務,實惠的價格,店內清潔的衛生,誠實守信的態度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所有認識他的人的信任,許多人聽後都慕名而來,生意相當興隆。個人富了不忘國家,他多次為孤寡老人和貧困地區捐錢捐物,同時他還帶動了其他個體工商戶的發展。他的做法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被評選為濟寧第十二屆人大代表,金鄉縣第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金鄉縣第四、五、六屆政協委員,模範個體戶等。史俊山羊湯選用上佳的青山羊為原料,將羊骨砸斷鋪在鍋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過肉,旺火燒沸,撇凈血沫,將湯潷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適量清水,沸後再撇去浮沫,隨後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將花椒、桂皮、陳皮、草果、良姜、白芷等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與薑片、蔥段、精鹽放入鍋內,繼續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時,加入紅油、花椒水,煮約二小時左右即成。此時湯鍋要始終保持滾沸,煮成後的羊湯呈乳白色,撈出煮熟的羊肉,頂絲切成薄片,放入碗內,撒上香菜、辣椒油、大蔥片即成肉湯。史俊山羊湯清香而不膻,油而不膩,味道鮮美。再加上羊湯館的特製雞蛋壯饃,一並隨羊肉湯上桌。來者吃後,贊不絕口。
金鄉縣是全國著名的「大蒜之鄉」,種植大蒜歷史悠久,自東漢初年,農民就有種蒜的習俗。這里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再加上勤勞智慧的蒜鄉人民廣泛採用地膜覆蓋、配方施肥等先進的種植技術,所產大蒜個大、皮白、肉粘味香、辣味適中,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金鄉大蒜還具有廣泛的葯用價值和作用,特別是在預防癌症和保健方面有特殊的療效。金鄉大蒜按皮色分,可分為白皮大蒜和紫皮大蒜。
近幾年,金鄉縣種植大蒜面積每年都在70萬畝左右,居全國縣(市)之首,總產可達80萬噸以上,出口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阿聯酋、法國和台灣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合格率達90%以上,佔全國出口總量的比重居全國縣(市)區之首。金鄉的大蒜副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先後建起蒜薹、蒜米、蒜粉、蒜片、蒜油等大蒜加工企業600多家,年消化能力45萬噸。金鄉大蒜先後被國家評為中國名牌產品、A級綠色食品,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白皮蒜最高銀質獎章等。1996年,金鄉縣被命名為「中國大蒜之鄉」。 2002年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證書。2003年,金鄉大蒜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獲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的「金鄉大蒜」原產地證明標記。2005年,金鄉大蒜獲農業部認證中心的有機產品證書。2006年,省政府把金鄉大蒜產業列為山東省十大重點發展農業產業之一,省科技廳還把金鄉大蒜工程科研中心列為全省唯一的省級大蒜工程研究中心。目前金鄉大蒜生產標准已被列為國家標准,並建成了全國第一家有機大蒜生產基地。這幾年中,金鄉大蒜創下了十個全國之最:種植面積最大,單產、總產最高,單個蒜頭最大,出口合格率最高,出口量最大,葯用價值最高,營養價值最高,大蒜產業批發市場最多、最大。在國際上形成了「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的局面。
金鄉燒餅:麵粉經過特殊處理,再佐以糖稀、香油、芝麻及小茴、大茴、肉桂、陳皮、丁香等調料,經造型、烘烤等工序製成。正面凸起,棕紅鮮亮,芝麻燦然,邊緣刀紋清晰,背面淡黃平展,夾層油潤松軟。食之則外酥內潤,馨香撲鼻,甜咸適中。當地有諺語雲:「吃遍飛禽和走獸,不如燒餅夾羊肉」。
沙家包:沙家包起源於金鄉清真街沙姓之家,創始人叫沙學勤,早先他依靠宰殺青山羊,賣生熟羊肉為生。因為限於「教門」的生意范圍,清真家家回民皆賣燒羊肉、燒雞等食品,所以競爭激烈經營困難。沙學勤善於思考、尋求商機,便改打包子。他的包子個大、餡實、作料齊全、和面精細,熟後並用荷葉盛包,形成了煎包行里的別致風味。一段時間後,他包子鋪前的人絡繹不絕,生意非常興隆。
在特殊的年代,沙學勤的包子鋪暫停了多年。改革開放後,停業多年的沙家包重放光彩,年邁的沙學勤更是把質量當成生命。沙家包做工非常講究。一面料:上等高筋麵粉。二餡料:精細肥羊肉。三佐料:雞腿、大蔥、黃姜、茴香料面、精細粉鹽、小磨香油。四配製:將羊肉、蔥、姜、茴香料面、鹽、油按比例配方調勻,捂上棉絮被「醒」半個小時。用和好的發面擀成皮,抹餡掐好放入鐵鍋。待煎包半熟後,用香油澆噴一遍,用鍋鏟將包子翻過來,再澆一遍香油,至燒熟即可。
剛出鍋的沙家包不老不嫩,白腹之中鑲嵌著鵝黃,油烘烘之中透露著淡淡清香。咬一口,外面松翠筋骨,內是滿口肉香,讓人食慾大增。
金鄉白梨瓜:白梨瓜是近年來金鄉縣精心培育推廣的一種甜瓜新品種,其中胡集鎮種植最為出名。金鄉白梨瓜是一種營養豐富、無污染、純綠色食品。具有成熟早,產量大,含糖量高的特點。成熟果體雪白光滑,肉質甜脆、口感清爽、味道鮮美、單體重約一斤,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該品種經國家農業部檢測認證為無公害食品。金鄉白梨瓜耐長途運輸,適合向全國各地推廣,近年來主要銷往山東境內和京津地區。目前,金鄉白梨瓜主要採用大棚種植,春節前後即已育苗,陽歷4月即可上市,因為上市早、質量優、價格高,為瓜農帶來很好的效益。

『叄』 劉鄧大軍,「劉鄧」指得是誰

劉鄧大軍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劉鄧大軍是指劉伯承、鄧小平為首的大軍。
1947年6月30日這一天,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為標志,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戰略進攻。
自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以來,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的作戰,整個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軍隊總兵力由內戰初的430萬下降為370萬,人民解放軍則由100萬發展到195萬,其中,解放軍的機動兵力較國民黨軍多。解放軍的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敵我力量的變化,使得人民解放軍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由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及時作出了戰略進攻方針和主要進攻方向: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岳兵團挺進豫西;陳毅、粟裕率華東野戰軍轉戰蘇魯豫皖地區。三路大軍突出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後,展開外線機動作戰。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至海邊的廣大中原地區向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反攻。
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央軍委「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黃河,直趨大別山」的戰略方針,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大軍,從山東陽谷以東150餘公里的8個地段上強渡黃河,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黃河防線,拉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解放軍渡過黃河之後,蔣介石慌忙調集兵力,企圖逼迫劉鄧野戰軍北退或者背水一戰。7月,劉鄧大軍發起魯西南戰役,經過28天激戰,殲滅敵2個師部、9個半旅共5萬6千多人。接著,部隊長驅南征,從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包圍當中殺開一條血路,經過20多天的行軍和戰斗,在8月底勝利到達大別山區,完成了千里躍進的壯舉。

『肆』 劉鄧大軍中指劉、鄧指的那兩個人物

劉伯承,鄧小平!挺近大別山

『伍』 劉鄧大軍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劉鄧野戰軍47年的序列
司令 劉伯承 政委鄧小平
副司令 李先念 副政委 張繼春 參謀站 李達

一縱司令 楊勇 政委 蘇振華
二縱司令 陳再道 政委 王維剛
三縱 陳錫聯 彭濤
六縱 王近山 杜義德
十縱 王宏坤 劉志堅
十二縱 趙基梅 文建武

一共6個縱隊18個旅 是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人

『陸』 劉鄧大軍:指的是誰和誰

八路軍129師、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劉伯承是師長、司令員,鄧小平是政委。

『柒』 解放前最著名的劉鄧大軍中的鄧指的誰

誰說是鄧子輝啊。明明是劉伯承和鄧小平啊。鄧子輝是山東和蘇北軍區政委。

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劉鄧大軍"戰功赫赫。作為軍事指揮者的劉伯承和擔任政委的鄧小平之間的合作從1938年八路軍成立129師就開始了。他們之間的合作長達13年,直到1951年劉伯承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

『捌』 劉鄧大軍是誰最先說的

劉鄧大軍是劉伯承和鄧小平的軍隊,
是中原野戰部隊的別稱。
成立的時候稱為劉鄧野戰軍,
後來改為中原野戰軍。

『玖』 「劉鄧大軍」有哪幾位大將和上將

劉鄧大軍裡面的大將有陳賡、王樹聲;上將有李達、王宏坤、陳錫聯、謝富治、宋任窮、楊勇、蘇振華、陳再道、閆紅彥、郭天民等人。

閱讀全文

與劉鄧大軍是歷史人物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