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人物的小故事
一天,蘇東坡跟一群和尚出外遊玩,蘇小妹亦步亦趨地跟著,突然看到一個和尚在江中游泳,載沉載浮,碧波中就好像一個光溜溜的圓球滾動不已,蘇小妹少見多怪,看得興致盎然,謾聲說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滾葫蘆。」跟在她後邊的一位主持僧也是個愛開玩笑的,當即對道:「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葯。」這一下扯開話題就不止不休,蘇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聯:「僧眠錦被,萬花叢中一葫蘆。」
主持立即對道:「女對青銅,半畝塘中兩菡萏。」
蘇小妹一時為之語拙,正無可奈何,抬頭望見江心有個和尚在撐船,話題一轉:「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
這聯有些難處,它是從「影子」落筆,必須要以「影子」對答才能貼切,主持不由得仔細推敲,終於說道:「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蘇小妹不甘心,再次發難:「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這次蘇小妹遇到了對手,主持僧迅速對道:「一個佳人望月,人間天上兩蟬娟。」
在蘇東坡眾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關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蘇小妹鬥口也就百無禁忌。一天佛印戲謔地對她說:「我有一聯,敢請女施主對答」聯語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
蘇小妹是個女子,佛印知道她從來爭強好勝,與人對聯從不服輸,這次就選了這么一副充滿黃色情調的想逼蘇小妹無法開口,誰料到蘇小妹從來頑皮大膽,早和她哥哥對過類似的聯語,根本就不覺得怎樣,雖然開始難免有些臉紅,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說,我又有什麼不敢說的,便對道:「二僧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佛印連連搖頭,自認失敗,連贊蘇小妹錦綉心機,才思敏捷。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心中歡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蘇東坡心想這回讓佛印和尚吃了一記悶虧,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訴蘇小妹,想不到蘇小妹卻說:「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❷ 狂人日記中有哪些關於吃人的歷史事件和傳說
」:指《本草綱目》,明代醫學家李時珍(1518—1593)的葯物學著作,共五十二卷。該書曾經提到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中以人肉醫治癆的記載,並表示了異議。這里說李時珍的書「明明寫著人肉可以煎吃」,當是「狂人」的「記中語誤」。 易子而食」: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是宋將華元對楚將子反敘說宋國都城被楚軍圍困時的慘狀:「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食肉寢皮」: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晉國州綽對齊庄公說:「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二子」指齊國的殖綽和郭最,他們曾被州綽俘虜過。夫易牙以調和事公(按指齊桓公),公曰『惟蒸嬰兒之未嘗』,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7月6日,徐錫麟以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身份為掩護,乘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之機刺死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攻佔軍械局,彈盡被捕,當日慘遭殺害,心肝被恩銘的衛隊挖出炒食。
❸ 歷史人物的故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曹操煮酒論英雄是很有意義的人物典故。
曹操這人生性多疑。從表面上看,他十分器重劉備,但實際上他一直防備著劉備,生怕他打出皇叔的旗號來號召天下。
曹操不動聲色,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大驚失色,手一抖,筷子落在了地上。正巧這時一聲驚雷從天際滾來,劉備馬上定了定神,俯身拾起筷子,掩飾道:「雷聲實在太大太突然了,心中一怕才掉了筷子。」
劉備巧妙地將自己的失態掩飾了過去。但他喝完酒反復思量曹操的話,覺得曹操已把他當成唯一的對手,不會輕易放過他的。
❹ 歷史上有沒有吃人的事例
吃人的例子最殘忍的莫過於崇禎年間張獻忠屠川,張獻忠吃人無數,將人版肉乾叫做「兩腳羊」權,將老而瘦的男子叫做「饒把火」,將年輕的婦女叫「不羨羊」,將年幼的小孩叫做「和骨爛」,等等讓人毛骨悚然的稱謂,更是那些雅士們的創新和創造。
民國期間,四川、陝西、河南等地因飢荒貧困而食人的記載很多。1936年5月4日《天津日報》載《成都通訊》說:「今年樹皮吃盡,草根也吃完,就吃到死人的身上。聽說死屍的肉每斤賣五百文,活人肉每斤賣一千二百文。'省賑會'特派員王匡礎到六口場視察,在一肖姓的屋裡發現女飢民張彭氏、何張氏等圍食死屍。
❺ 一個歷史人物的故事
1.食言而肥:違背諾言,只圖對自己有利。
❻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1、孔子的故事:逆境識顏回
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段時間的處境非常悲慘。
有一次,孔子師徒被人困在陳國境內的荒野里,糧食吃光了,連續七天沒吃上飯,以至於孔子餓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車上。
孔子的弟子顏回為了救師傅,不惜拉下臉皮求乞於人,四處奔波,找來一點糧米,便趕緊拾柴燃火,燒起飯來。在飯快要煮熟時,鍋里飄出的香味使孔子來了精神,不禁抬頭觀看,正巧,他看見顏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飯填入口中。
過了不久,飯熟了,顏回首先盛來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給孔子。
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偷食之事,坐起來說:「剛才睡夢中見到我的父親,這飯若是干凈的話,我想先用來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顏回聞言忙說:「不行,不行,這飯不幹凈。剛才燒飯時,有些煙塵落入鍋中,棄掉沾上煙塵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來吃掉了。」
孔子聞言大吃一驚,深為自己錯怪了顏回而內疚不已,這才知道「顏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當即把弟子們召到跟前,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從此,孔子更加信任顏回。
哲理點撥:即使是自己親眼所見的事情,也還得加以仔細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錯。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僅憑對事對人的表象就妄下結論,有時也難免出錯誤!
❼ 講歷史人的故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❽ 我想知道 中國歷史有那些人吃人的故事
古代的吃人可分為兩類情況:
第一類情況是,由於天災或戰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飢荒,人們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類為食。這種現象史書常見記載,每個朝代在遭逢大飢荒的年頭都會出現吃人的慘象,即使是盛世也不能免,像白居易詩中所寫的「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只是盡人皆知的一次。有的朝代在災年或災區,人肉還會公開在集□上出售 北宋末年靖康之亂時,江淮之間民眾相食,一斗米要數十千錢,人肉的價錢比豬肉還便宜,一個少壯男子的屍體不過十五千(不如一斗米貴)。明代萬曆四十五、四十六年(1617、1618)山東大飢荒,蔡州有人肉□,慘不忍睹。清同治三、四年間(1864、1865),皖南到處人吃人,人肉開始賣到三十文一斤,後來漲價到一百二十文一斤,同時,江蘇句容、溧陽、溧水等處賣到八十文一斤。這種現象當然是違背人性的,但在那種每個人都面臨著餓死威脅的情況下,靠吃人肉來活命還能夠使後人理解。
另一類情況是屬於殘忍行為的吃人。由於目的不同,這類情況的各種具體表現有差異,有的人以吃人肉來炫示凶暴,有的人聽信左道邪術以吃人肉來治療某種疾病,有的人因懷有仇恨以吃敵方的肉來發泄報復情緒,等等,同飢荒年頭被迫吃人肉相比,都更帶野蠻性和殘酷性。這種吃人不屬於刑罰的范圍,但它和以各種酷刑懲罰人的做法有某些相似之處,充分顯示了古代人的殘忍意識和苛虐心態。
歷史上有不少凶暴的將帥用人肉充作軍糧,所到之處,就地擄掠民眾為食物。十六國時,前秦苻登領兵征戰,把殺死的敵兵叫做「熟食」。他對軍士們說:「你們早上作戰,晚上就可以飽餐肥肉,不必擔心挨餓。」於是,部下都甘願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飽後再作戰,因猛異常。唐末時,秦宗權常派遣部將四處屠殺百姓,他的軍中不帶米面,把殺死的人用鹽腌起來,隨軍攜帶,作為軍糧。唐末楊行密圍攻廣陵時,城中糧草罄盡,守城軍士就抓百姓到集□上販賣,專門派人殺戮他們,像屠宰豬羊似的,這些人被殺時,竟然一聲也不喊叫。隋末的朱粲,更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當時襄陽、鄧州一帶大災荒,白米萬錢一斛還買不到,百姓相食成風。朱粲乘亂起兵,常捕捉民間幼兒蒸熟吃肉。他對軍士說:「世上最美的食物,還能有超過人肉了,只要國中有人,我就不用擔心沒有軍糧。」於是下令,讓部下分道捕獲婦女和兒童,蒸熟分配給士兵當飯。每攻下一座城鎮,朱粲就傳命把弱小的男女分給各部,需要時就殺著吃。後來朱粲降唐,高祖李淵派部將段確接受投降並勞軍,宴席間,段確飯酒半醉時,對朱粲開玩笑說:聽說你愛吃人肉,那到底是什麼滋味啊?」朱粲反唇相譏,說:「如果是剛喝過酒的人,他的肉就像糟藏豬肉一樣。」段確大怒,罵道:「你這狂賊,既然已入我唐朝,不過是一個奴才罷了,還敢吃人嗎?」朱粲亦大怒,就下令將段確殺死,烹食其肉。清代褚人獲《隋唐演義》中有一回名為「□人肉朱粲獸心」,就描述了朱粲的暴行。唐末黃巢起事時,率軍圍困陳州,擄掠百姓為軍糧,把人放在大石碓中連骨搗爛,煮熟當飯。
五代時的趙思綰和朱粲是一丘之貉。他領兵占據長安時,城中沒有吃的,就殺婦女兒童為軍糧,按一定的數目分給各部,每當犒軍時,就殺碭百人。趙思綰愛吃人的肝,他把活人綁在木柱上,剖開肚子,割下肝臟,炒熟飽餐,把肝吃完,那被割下肝臟的人還在慘叫。趙思綰從作亂到敗亡,共吃人肝六十六副。
這種以人肉代替軍糧的行為,在某些正義之師中也不能免。如史載安史之亂時,張巡守睢陽,兵士共食三萬人。當時人們相信這是事實,非常吃驚,韓愈卻獨持不同意見,認為是不可能的,並寫文章進行考辯。後世也曾有人重論此事,說張巡的軍隊所食三萬不是百姓,而是陣亡的士兵的屍體;又說張巡殺死愛妾、許遠烹熟書童的事也與事實不符,實際上是張巡的妾見情勢危急而自殺,許遠的書童是 憂懼而暴亡,張許二公借機用他們的肉犒賞士兵,作堅固軍心的手段。雖然史籍有所誇大,但不論黃巢還是張巡,因軍中缺糧而吃人肉的事總是有的。古時戰爭殘酷,在生死存亡的特殊時刻,環境逼使人性異化,回歸到動物界同類相食的狀態。這樣的情況並非僅見於唐代。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戰亂四起,官兵和百姓都無糧可食,於是就把死人全部用鹽腌起來,曬成肉乾,以供食用。登州人范溫組織義軍抗金,兵敗後乘船渡海到臨安,隊伍進城後還在吃攜帶的人肉乾。他們把這人肉乾叫做「兩腳羊」,其中老而瘦的男子叫做「饒把火」(意思是說這種人肉老,需要多加把火),年輕的婦女叫「不羨羊」(意思是說這種人的味道佳美,超過羊肉),小孩叫做「和骨爛」(意思是說小孩子肉嫩,煮的時候連肉帶骨一起爛熟)。亂離時人民遭受的苦難,由此可想而知。
元朝末年,天下動亂,乃兵四起,駐守淮右的官軍缺糧,也捕人為食。他們認為小孩的肉為上等,女人的肉次之,男人又次之。吃人的辦法有許多種。有的是把人放在一隻大缸里,外面用火煨烤,直到把人烤熟;有的是把人放在一個鐵架子上,下面用火烤,像烤羊肉串似的;有的是把人的手腳捆綁起來,用開水澆在身上,然後用竹掃帚刷掉人身體外層的苦皮,再割剝肌肉烹炒而食;有的是把活人裝在大布袋裡,放進大鍋里煮;有的是把人砍成若干塊,用鹽腌上,隨吃隨取;有的是只截取男人的兩條腿,或者只割下女人的兩只乳房,其餘的部分扔掉。種種酷毒做法,難以詳述。他們把這種人肉叫做「想肉」,意思是說吃了之後美味無窮,還使人想念。元朝的暴政,僅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