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的嘉定三屠是怎樣的故事
揚州清兵繼續南下,還頒布了一道剃發令,強迫百姓在十天之內,改依清人的習慣,一律剃掉前半部頭發,留下一條辮子,違抗命令的處死,實行「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這一來,更加激起了江南百姓的反抗情緒。江陰軍民在典史(縣衙里一種小官)閻應元的率領下,頂住20多萬清兵的重重包圍,堅守了80多天。城裡男女老少,沒有一個投降。清軍死傷慘重。嘉定軍民堅持抗清三個月,被清軍屠城三次,犧牲兩萬多人。歷史上把這次慘案稱作「嘉定三屠」。
❷ 嘉定名人
顧維鈞 (1888~1985)
顧維鈞(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漢族,江蘇省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顧維鈞,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清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七)生於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嘉定區)。初入舊式私塾,後於1899年……
吳蘊初 (1891~1953)
吳蘊初(1891~1953年) 吳蘊初,名葆元,字蘊初,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嘉定區)人。10歲就讀私塾時,因家貧,進上海廣方言館讀外語。一年後輟學,後考進兵工學堂讀化學,靠半工半讀及獎學金供讀,成績優良,受到德籍教師杜博(L.W.Dupro)賞識。清宣統三……
李開弟 (1898~1998)
李開弟(1898-1998),妻子張茂淵,張愛玲的姑父。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繫,上海嘉定人。李開弟與張茂淵的愛情故事:一塊淡紅的霞披張愛玲曾作文說她姑姑張茂淵有一塊淡紅色的霞披。張茂淵曾有過許多珠寶,但這塊在常人眼裡並不見得好的披霞一直留在她的身旁,被她視為……
廖世承 (1892~1970)
廖世承(1892~1970年) 廖世承,字茂如,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早年就讀於上海南洋公學、北京清華學校。民國4年(1915年),公費赴美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民國8年回國,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民國9年改為東南大學)教授兼附中……
❸ 了解嘉定的進來看看,嬉戲者不要進來!
[地理位置]
嘉定區位於上海西北部,中心位置在北緯31度23分,東經121度15分。東與寶山、普陀兩區接壤;西與江蘇省崑山市毗連;南襟吳淞江(蘇州河),與閔行、長寧、青浦三區相望;北依瀏河,與江蘇省太倉市為鄰。總面積458.8平方公里。行政區域界線總長167.8461公里。全境地勢平坦,東北略高,西南稍低。市、區級河道藻浜、練祁塘、婁塘河橫卧東西,向東流經寶山區直通長江和黃浦江;鹽鐵塘、橫瀝、新槎浦縱貫南北,與吳淞江、瀏河相連。河道總長1800餘公里,平均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公里。
[建置區劃]
嘉定區前身為嘉定縣。秦代屬會稽郡婁縣,隋唐時屬蘇州崑山縣。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析兩浙西路平江府崑山縣東境的臨江、平樂、安亭、醋塘、春申5鄉置嘉定縣,以年號為名,設治於練祁市(今嘉定鎮)。嘉定十一年八月,上述5鄉依次易名為依仁、循義、服禮、樂智、守信。今上海大陸地區吳淞江(故道)以北為該時縣境。建縣以後幾易隸屬,曾隸蘇州府、太倉州、境域亦屢有變動。1958年1月起由江蘇省改隸上海市。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嘉定縣,設立嘉定區,以原嘉定縣的行政區域為嘉定區的行政區域。1993年4月撤縣建區工作完成。2001年,全區轄南翔、安亭、婁塘、馬陸、徐行、華亭、外岡、黃渡、江橋等9個鎮和新成路、真新新村、嘉定鎮等3個街道,以及嘉定工業區和菊園新區。下設118個居委會,233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設在博樂南路111號。現總戶數15.89萬戶,戶籍總人口48.64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0.85萬,少數民族21個700多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60人。
[氣候]
嘉定地區的氣候特點為:春暖、夏爽,年平均氣溫約16.8度,年降水量約1170毫米。年日照時數約1740小時。
[交通]
嘉定區交通便捷。嘉定鎮離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30公里,距虹橋國際機場、上海火車站、張華浜國際集裝箱碼頭均在25公里左右。有鐵路滬寧線、滬杭外環線過境。南翔站是全國鐵路特等編組站,也是上海鐵路樞紐的心臟,其綜合自動化程度為國內一流。境內公路總長700多公里,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公里。主要公路有滬嘉(A12)、滬寧(A11)、嘉金(A5)、郊環(A30)等高速公路,滬宜公路(204國道)、曹安公路(312國道),還有寶嘉公路和外青松公路2條市道等。滬嘉線、滬錢線、滬唐線、北嘉線、北安線、嘉亭線、嘉杭線、嘉溫線等50餘條客運線路分別連結上海、周邊區縣、區內各鎮及杭州、溫州、蘇州諸地。有航道22條,通航里程212.5公里,其中境內市級航道蘊藻浜長19.4公里。
基礎設施
嘉定區交通便捷。嘉定鎮離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30公里,距虹橋國際機場、上海火車站、張華浜國際集裝箱碼頭均在25公里左右。有鐵路滬寧線、滬杭外環線過境。南翔站是全國鐵路特等編組站,也是上海鐵路樞紐的心臟,其綜合自動化程度為國內一流。境內公路總長700多公里,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公里。主要公路有滬嘉(A12)、滬寧(A11)、嘉金(A5)、郊環(30)高速公路,滬宜公路(204國道)、曹安公路(312國道),還有寶嘉公路和外青松公路2條市道等。滬嘉線、滬錢線、滬唐線、北嘉線、北安線、嘉亭線、嘉杭線、嘉溫線等50餘條客運線路分別連結上海、周邊區縣、區內各鎮及杭州、溫州、蘇州諸地。有航道22條,通航里程212.5公里,其中境內市級航道蘊藻浜長19.4公里。
嘉定區的通信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信能力亦為國內領先。1989年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縣電話自動化,1994年實現全區電話交換程式控制化和傳輸數字光纜化。1997年全面建成區鎮電視會議網路,並建成「上海熱線」站點「今日嘉定」網際網路站。1998年建成電話區並增設「嘉定之窗」和「新聯網路」2個網站。1999年建成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和ATM寬頻網,嘉定區政府門戶網站「上海嘉定」(http://www.jiading.gov.cn)開通。2000年建成並啟用嘉定信息大樓。是年,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萬門,電話用戶逾19.26萬戶,電話主線普及率達43%;長途電話接通率達60%,市話忙時接通率達77%。
嘉定區電力、燃氣、自來水供應充足。石洞口電廠和華東電網保證了生產和生活用電。安亭煤氣廠和與市區連網的嘉定煤氣櫃滿足了用氣的需要。1997年全區民用燃氣實現全氣化,城鎮和農村氣化率分別達98%和90%。同年,墅溝引水工程的竣工,進一步改善了嘉定鎮地區的飲用水水質。
嘉定特產
嘉定白蒜
嘉定白蒜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香辣蔬菜,具有白、嫩、脆、辣等特點。
肉鴿
嘉定從80年代中期引進世界著名肉鴿品種美國王鴿,經過科學飼養,這種肉鴿體形大、肉鮮美,其蛋白質含量在22%以上(乳鴿出殼後25-28日體重可達500-700克)。現在上海匯農實業總公司肉鴿公司每天可上市乳鴿2萬多羽。
嘉定白蠶豆
嘉定白蠶豆具有豆瓣大、形扁平、皮薄白等特點。著名的「上海城隍廟五香豆「的正統原料就是嘉定白蠶豆。
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包是嘉定最富特色的名點。早在清同治年間便在市上暢銷。南翔小籠包以皮薄、餡大、汁多、味鮮、肉嫩、形美而著稱於世,成為嘉定名點一絕。產品連年獲得「中商部飲食業優質食品金鼎獎」、「中華老字型大小」、「中國特產糧品」、「日本速凍定點企業」等殊榮。
黃草編織品
嘉定的黃草編織品是馳名中外的手工藝品,也是傳統的出口商品。嘉定人民利用本地的黃草為原料編織成數十種玲瓏精細的生活用品,綴以色彩鮮艷的花紋圖案,精細美觀,輕巧方便,既有使用價值,更有審美情趣,深受國內外人士的歡迎。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是我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明嘉定南翔人朱鶴(號松鄰),首創以深刻為基本作法的浮雕和圓雕的竹刻藝術。嘉定竹刻以技法齊備、作品精絕而稱譽遐邇,嘉定曾被人們譽為竹刻之鄉。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還陳列著「嘉定竹刻」的作品。
嘉定巨峰葡萄
嘉定巨峰葡萄,以其果粒碩大、顏色紫黑、肉質肥厚、甜酸適口、芳香醉人而名聞遐邇。巨峰葡萄原產日本,嘉定區於1970年開始引種,1984年後迅速發展,1992年全區種植1.0845萬畝,遍及各鄉鎮。2002年嘉定建設1.2萬畝優質葡萄產業化生產基地,其中馬陸鎮佔全區葡萄面積80%,年產鮮果1.5311萬噸,成為嘉定瓜果生產中的特色產品。2001年馬陸神綠公司生產的巨峰葡萄在上海市優質葡萄評品會上獲金獎。
巨峰葡萄果肉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高達15%,氨基酸種類在15種以上,其中不少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如蘇氨酸等,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較豐富。此外,還含有0.5%-0.7%的有機酸,可幫助消化和增進食慾,由於營養豐富,葡萄已成為嘉定的重要果品。
經濟建設
[工業農業商業]
嘉定區的工業已形成汽車配件及汽修業、電子電器、金屬製品、化工及精細化工、通信電纜及設備、紡織服裝等6個支柱產業和食品、新材料、包裝材料、飼料等一批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骨幹企業。支柱產業的工業總值佔全區三級工業總值的45.7%,除1個市級工業區(嘉定工業區),3個區級工業區(南翔、江橋、唐行)和一鎮一點的鎮級工業區外,還建有希望、藍天、滬太、大眾等20多個私營經濟小區,工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全區工業的主力,其工業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7.7%。在世界排名前500家公司中有10多家在嘉定投資辦企業,如美國通用汽車、通用電氣、荷蘭飛利浦、德國大眾、日本伊藤忠、富士通、豐田等公司。私營工業繼續發展,其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15%。
嘉定區在耕地因第二、三產業快速發展而逐年減少的情況下,貫徹農業為城市服務和主要農產品自給的方針,不斷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優化結構,加快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加強以興修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形成了糧經結合、農林結合、種養結合的新格局。全區有耕地2.43萬公頃,其中糧、棉、油菜和名特優農副產品基本農田保護區1.85萬公頃,已建成商品糧生產基地4000公頃,市屬常年菜田穩定在1700多公頃。經濟作物產值占種植業產值的60%,綠葉菜面積占蔬菜面積的50%以上。一批「高優高」農業示範區和蔬菜園藝場、果園、養殖場以及肉鴿、甲魚、鴕鳥、鱸魚、烏骨雞、番鴨、葡萄、草莓等產品顯示了農業基地化、規模化建設的成果。
嘉定區利用區位優勢,實施以市興區戰略,204、312國道沿線建設的上海安亭汽車市場、上海市金翔木材批發市場、上海輕紡市場、上海裝飾市場、嘉定農副產品交易中心、上海真新糧食交易市場、上海膠合板批發市場、上海東方汽配城等大中型市場初步構建了服務上海、輻射全國的集購銷、倉儲、加工、轉運於一體的商流物流基地。新嘉商場、上海博樂購物中心、嘉定商城、銀華商廈、商揚商廈、農工商超市等現代化商業設施為嘉定作為上海西北新城商業窗口的繁榮發達樹立了新形象。
科技教育
嘉定區有明顯的科技優勢。境內有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10餘家科研機構,有以工商、管理、法學類專業為重點的上海大學嘉定校區和上海科技幹部管理學院(上海科技職工大學),還有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等30多家市屬工業企業。這些單位科技人才多,研究門類多,具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憑借這一優勢,全區通過「技術嫁接」、「攀親聯姻」等方式,創辦民營科技企業1989家。64家市、區級高新技術企業大都是科研生產聯合體,其產品涉及光電子、微電子、新型材料、新能源、計算機軟體、感測技術等高新科技領域。經過6年時間的建設,由嘉定高科技園區、復華高新技術園區和中科高科技工業園組成的上海嘉定民營科技密集區已初具規模。該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是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部分,以吸引海外學子和科技人員興辦民營科技企業為重點,主要發展汽車配件、冷凍器具、電子產品和金屬加工四大產業,2000年實現產值24億元。
嘉定區是教育部實施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燎原計劃示範區和「構建督導評估機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驗區,1994年被評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先進區,1998年被列為全國十個素質教育區縣之一。全區有幼兒園36所,小學34所,9年制學校4所,中學26所,職校2所。其中嘉定一中是市現代化寄宿制高中,嘉定區工業學校是市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上海市育才中學、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校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華東師大安亭實驗中學(原上海市安亭師范)、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衛生學校基礎部(原嘉定區衛生學校)亦坐落境內。全區在高標准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調整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初步形成了初中高三級層次分明、上下溝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和農村成人教育體系,構成了文化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系列,培養了大量各級各類人才。一個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經科教緊密結合的城鄉一體化教育新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旅遊景觀
嘉定區水秀地靈,名勝頗多。遺存的古跡大都集中在上海歷史文化名鎮——嘉定、南翔兩鎮。嘉定城中的法華塔、州橋皆創建於宋代,是當年縣治練祁市的中心。今其周圍的小橋流水、居民街巷猶不失古鎮風韻。南城的孔廟建於宋嘉定十二年,殿堂門廡,高壯華好。孔廟東側的當湖書院乃滬上僅存的清代書院建築。與孔廟一水之隔的匯龍潭公園為城內又一觀光的好去處。東城的秋霞圃江南的古典園林,由明代龔、沈、金三氏的私家園林及城隍廟合並而成。另外,城內還有為清兵三屠嘉定時以身殉節的侯峒曾、黃淳耀兩志士而立的侯黃紀念碑、「葉池」碑和「陶庵留碧」碑。南翔鎮上東西對峙的一對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已歷經千年,其外觀挺秀,結構精巧,為國內罕見。鎮東的古猗園亦為聲名遠播的明代園林。民國17年(1928年)建成的以種植國內外名種樹木為主的黃氏種植園(俗稱黃家花園)坐落在封浜鎮星火村。大型游樂場所分布在唐行、南翔、黃渡等三鎮。唐行鎮上的瀏河島游覽村四面環水,是一個集鄉土氣息、田園風光、農家情趣、自然野景為一體的風景區。上海高爾夫俱樂部在游覽村西南不遠處,是一個國際標准18洞高爾夫球場。南翔鎮南側的東方巴黎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則是一個擁有夜間照明的高爾夫球場。滬寧高速公路黃渡出口處附近的夢幻樂園(又稱環美樂園)是申城規模最大的主題公園,不僅有精彩紛呈的各式建築,更有數十種充滿異域風情和動感的游藝設施。除上述景觀外,馬陸、安亭、封浜等10多個鎮利用園藝場、養殖場、花圃、果園等闢建的田園觀光區亦不失是一道道具有濃郁鄉土風貌的旅遊景觀。1998年開通了上海體育場至嘉定的上海旅遊6號A線和B線。
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
嘉定區素稱人文奧區,古賢今秀,代不乏人。自宋元而明清,龔宗元、楊滋、朱鶴、徐學謨、李流芳、孫元化、王鳴盛、錢大昕等,或以政績馳譽或以驍將著稱,或以治學有成名世,或以書畫雕刻取勝。民國以降,吳宗濂、周湘、徐鼎康、王培孫、吳蘊初、廖世功、楊衛玉、張昌紹、陸瘦燕、廖世承、秦汾、童世亨、陳邦典、顧維鈞、胡厥文、陸儼少等皆為名垂史冊的人物。著名的歷史事件有:明代嘉靖年間,一無名童子英勇抗倭,捨身救城;清初,清兵三屠嘉定,侯峒曾、黃淳耀率眾抗清,視死如歸;清咸豐年間,以徐耀為首的嘉定羅漢黨聯合青浦天地會、上海小刀會揭竿起義,「掃除貪官污吏」;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屢挫清軍和英法侵略軍,三次攻佔嘉定城;民國17年(1928年)春,中共嘉定縣委領導境內西鄉千餘農民舉行五抗(抗租、抗債、抗糧、抗捐、抗稅)武裝暴動;抗日戰爭時期,以呂炳奎為首的外岡游擊隊,堅持抗日武裝斗爭。
嘉定區文化事業昌盛,群眾文化活動蓬勃向上
嘉定區文化事業昌盛,群眾文化活動蓬勃向上。社區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和家庭文化各呈異彩。全區有影劇院11座,文化館(站)19座,區級圖書館、博物館、陸儼少藝術院、少兒活動中心、廣播電台、電視台各1座。全區性不定期的文化節、菊花節、美術節、疁城之春音樂會、菊燈聯展等節慶活動充分展示了文化之邦的風采。
嘉定區曾先後承辦過馬拉松、競走、柔道等國際性單項比賽和乒乓、圍棋、象棋、武術、足球等全國性單項比賽。主要體育設施有體育館、圍棋館、體育中心等。
嘉定區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初級衛生保健合作中心和「中國健康城市項目」試點區,也是全國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達標先進區。有區級醫院6所,其中區中心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醫院擁有病床2041張,中高級醫技人員410人。隨著愛國衛生運動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區活動的不斷深入,城鄉衛生面貌日新月異。已建成國家衛生鎮3個,市級衛生鎮(街道)15個,市級衛生村123個。1991年成為市郊第一個滅鼠先進縣,1992年完成農村改水工作,全區實現自來水化。1996年達到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區標准,並被評為全國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先進區和全國牙病防治先進區。
❹ 嘉定孔廟的故事傳說
明代時,在孔廟東面開辟桃李園,始造園要求,建有陸居舫、聞籟居、眾芳亭等亭閣,處在孔廟前半里許,歸澄江門(今嘉定鎮南門)內,原有北宋天聖年間建成的留光禪寺,因士人認為有礙孔廟風水,不利於考試中舉。於是在天順年間由縣下令挖土堆山,擋住寺廟,遂命名為應奎山。接著又鑿了一個大潭,將孔廟附近的五條水道引到廟前。應奎山坐落潭中,綠水環繞,素有五龍抱珠之稱。這就是鑿於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已有400年歷史的匯龍潭。
在當湖書院東邊,1682年沿河新建一碑廊,陳列有宋代黃庭堅;明代沈周、文微明、董其昌;清代何悼和學養志節相同的唐時升、婁堅、李流芳、程嘉燧等嘉定四先生的珍貴墨跡詩文石刻。
❺ 上海的有歷史故事的建築或景點
盧灣區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興業路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淮海中路567弄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周公館)(思南路7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4.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舊址(陝西南路23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明復圖書館1929年建成,是中國科學社建立的第一個公共科技專業圖書館。
5.鄒韜奮故居(重慶南路205弄5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鄒韜奮(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編《生活》周刊,舊居位於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萬宜坊」。
6.國泰大戲院舊址(淮海中路870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0年建造,鴻達洋行設計,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銀幕兩邊豎立的燈柱,與外立面交相呼應。
7.法租界公董局舊址(淮海中路37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遷於此。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
8.步高里(陝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樓二座,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賢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舊式石庫門里弄建築,磚木結構,行列式排列。
10.霞飛坊(淮海中路927弄•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時教會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館(魯班路600號)
江南造船博物館濃縮了1865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建立至今140年的歷史,展示了中國近代科技、工業和國防發展史的變遷。
12.淮海路歷史圖片展簡介(淮海中路650弄3號)
辟築於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飛路,圖片展選用了近百幀照片反映淮海路的發展變遷。
虹口區
13.上海郵政總局舊址(北蘇州路2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郵務管理局。英國新怡和洋行設計,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築形式,時為遠東第一流的郵政建築。
14.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舊址(多倫路201弄2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此召開,具有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15.魯迅舊居(山陰路132弄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933年4月從拉摩斯公寓遷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舊居(黃渡路107弄1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47年李白將中共地下黨電台遷此三樓。1948年底國民黨測得電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後犧牲。
17.魯迅墓(四川北路2288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新文化運動奠基人。1936年10月安葬於萬國公墓。1956年遷葬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
18.沈尹默舊居(海倫路504號•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吳興人。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慶來滬住此。
19.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陳列館(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區召開。中共「四大」史料陳列館展示了中共四大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靜安區
20.平民女校舊址(成都北路7弄42—4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黨的「一大」召開後,中國共產黨以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名義創辦平民女校,校舍原為李達寓所,舊式石庫門建築。
21.中共二大會址(成都北路7弄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開,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國民主革命的綱領。舊址為舊式里弄住宅建築。
22.茂名路毛澤東舊居(茂名北路120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2月,毛澤東居住於此,同住的還有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婦住樓上廂房。舊式石庫門建築。
23.劉長勝舊居(愚園路81號•上海市紀念地點)
劉長勝(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來上海在此居住,同時也是地下黨的上海市機關舊址。
24.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成都北路893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曾是中國共產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
長寧區
45.《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愚園路1376弄3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共產黨中央刊物《布爾塞維克》,從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編輯出版52期。編委會由瞿秋白、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毛澤東、周恩來等26人組成。
46.宋慶齡墓(宋園路21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北部中央。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根據生前遺囑,骨灰安葬在原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墓葬東側。
黃浦區
47.上海古城牆和大境閣(大境路26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城牆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慶二十年城牆上建「大境閣」。現存古城牆為明代上海西城牆之一段。
48.三山會館(中山南路155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宣統元年福建商人集資興建,原是水果商人聚會和供奉天後的地方,為上海市現存最完整的會館建築,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紀念地。
49.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7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847—1853年建造,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江南地區活動的中心,是上海教區第一座主教府,統轄江蘇、安徽兩省各級天主教。
50.老永安公司(南京東路63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18年旅澳華僑郭氏兄弟創建的大型百貨公司。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1.新新公司大樓(南京東路72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3-1926年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2.華安人壽保險公司大樓(南京西路10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1926年建造。1939年香港華僑開設「金門飯店」,為滬上著名酒店之一。
53.國際飯店(南京西路17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1—1934年建造,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設計,裝飾藝術派風格,建成後的半個多世紀為中國最高的建築。
54.跑馬總會(南京西路32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3年建造,由「上海跑馬總會」和「萬國運動會」投資,時為遠東最大的跑馬賭場。
55.大新公司(南京東路8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4-1936年旅澳華僑蔡昌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6.小桃園清真寺(小桃園街52號•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1917年建造,1925年改建,是上海近代規模最大的清真寺。
楊浦區
57.復旦大學校史館、相輝堂、數學樓(邯鄲路220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一年馬相伯等創辦復旦公學,孫中山、蔡元培、陳其美、於右任等人擔任第一屆校董。1917年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22年遷現址。
58.滬江大學歷史建築群(軍工路516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二年美國南北浸禮會創建,初名浸會大學,1914年改名為滬江大學。現存1948年前建造的各類風格的建築30餘幢。
59.江灣體育場舊址(國和路34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和游泳池。
60.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清源環路65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1933年正式落成。
(因上海體育學院10日有重要活動,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停止對外開放。)
閘北區
61.閘北革命史料陳列館(浙江北路118號)
主要展示中國共產黨在閘北這片熱土上領導一系列革命斗爭的「紅色閘北」史料。
62.四行倉庫(光復路21號•上海市抗日紀念地點)
1932年建造,四行即舊上海的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的簡稱,八一三淞滬戰役中謝晉元率部在此抗擊日軍。
普陀區
63.真如寺大殿(蘭溪路39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延佑七年建,雖經多次重修,主體木結構仍為原構件,為上海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浦東新區
64.張聞天故居(機場鎮聞居路50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聞天(1900—1976),又名洛甫,中國共產黨重要領導人。故居坐北朝南,1900年8月30日張聞天在此出生。
65.黃炎培故居(川沙鎮蘭芬堂74弄1-8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炎培(1878—1965)。故居清咸豐九年內閣中書沈樹鏞建,原為三進宅院,現僅存第三進。1878年10月1日黃炎培出生在此。
66.太平天國烈士墓 (高橋鎮草高支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同治元年1月21日太平軍主將吉慶元率兵進駐高橋,與清兵及英法侵略軍激戰,150餘名戰士犧牲,埋葬於屯糧巷。1954年重修。
67.仰賢堂(高橋鎮東街81—93號•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1931年建造。位於高橋港畔,中西合璧。現為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
68.吳昌碩紀念館(華夏東路1539號)
吳昌碩(1844—1927),我國近代詩、書、畫、印藝術大師。紀念館於1995年9月12日開館。 69.上海中醫葯博物館(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
該館由醫史博物館、中葯標本館和校史陳列館組成,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葯類歷史博物館。
寶山區
70.寶山孔廟大成殿(友誼路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孔廟始建於清乾隆十二年,現僅存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頂。1992年辟為陳化成紀念館。
71.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友誼路1號)
2000年1月28日對外開放,以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圖片、實物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軍隊在淞滬抗戰中和上海人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英勇史跡。
嘉定區
72.嘉定孔廟(南大街18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建築。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設內。
73.法華塔(州橋南堍•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南宋開禧年間,明萬曆三十六年重建。磚木結構,四面七層樓閣式,塔內有木梯可登至頂層。
青浦區
74.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重固鎮錢家涇北50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含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西漢時期的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土建金字塔」。
75.陳雲故居(練塘鎮下塘街1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雲(1905—1995)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於2000年6月6日建成並開館。
76.青龍塔(白鶴鎮青龍村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唐長慶年間,宋、元、明多次修葺。清代康熙年間因寺而名「吉雲禪寺塔」,俗稱青龍塔。磚木結構,塔身磚砌,八面七層。
77.青浦博物館(華青南路1000號)
2004年12月8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通過「上海古文明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等專題展覽,展示了青浦的古代文明,以及橋文化和水鄉風情等特色文化。
松江區
78.興聖教寺塔(中山東路235號方塔公園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方塔。北宋熙寧、元佑年間建於興聖教寺內。磚木結構,樓閣式,四面九層,第三層保留有宋代佛像壁畫,塔剎有「乾隆」紀年。
79.松江清真寺(中山中路36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元至正年間創建。正門面北,內庭築有龍牆,元代建造窯殿,明代建造邦克樓和禮拜殿。
80.西林塔(中山中路666號西林寺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咸淳年間始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正統九年遷建於大殿後。磚木結構,樓閣式,八面七層。
81.佘山天主堂(佘山鎮西佘山之巔•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5年始建,至1935年11月竣工,由葡萄牙神父葉肇昌設計,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羅馬風格的建築形式。
82.醉白池(人民南路64號•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有池上草堂、醉白池、雪海堂、雕花廳等建築,長廊壁上嵌《雲間邦彥圖》石刻。1912年孫中山曾在雪海堂講演。
83.頤園(松匯西路480號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內•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高家花園」。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典型的江南明代私家園林布局。
84.松江區博物館(中山東路233號)
集中展示、收藏、研究松江歷史文物。館內建有碑亭、碑廊,其中明正統四年《急就章》碑刻極具文物價值。
奉賢區
85.奉賢區博物館(南橋鎮解放路121號科委大樓三樓)
展示奉賢的古文化遺址、古馳道、古城廂、古海塘、古代名人等歷史文物。
崇明縣
86.崇明學宮(城橋鎮鰲山路69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明天啟二年,後多次重修。崇明縣博物館設內,有「崇明島史與古船」、「崇明民俗」等陳列。
南匯區
87.南匯博物館(惠南鎮文師街18號)
展示上海成陸、南匯古海塘、煮海制鹽、婚嫁迎娶、名人軼事等歷史文物。
88.南匯彩豆畫館(新場鎮新場大街210號)
彩豆畫是南匯民間工藝,巧妙地運用純天然的五穀雜糧粘貼而成。
89.浦東派琵琶館(新場鎮東後老街5號)
源自清代乾嘉時期的浦東派琵琶藝術曾譽滿江南,以當代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為代表的浦東派琵琶為中國主要的琵琶藝術流派。
90.端午民俗館(新場鎮新場大街171號)
❻ 1.嘉定古漪園建立在什麼朝代
古猗園位於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區南翔鎮,離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攬勝之一,也是江南名園之一。
古猗園,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原名猗園,取「綠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設計,以「十畝之園」的規模,遍植綠竹,內築亭、台、樓、閣、榭、立柱、椽子
❼ 急求歷史典故~~~~~~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碑誌,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沖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寧搜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鍾,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並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湧泉亭,並於寺東建報恩院供僧眾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余的宋代銀杏樹干,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於寺內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唯餘一座大殿。住持鶴峰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資助下,於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眾雲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為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為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峰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於大雄寶殿前壁。
光緒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於大殿左右兩側增建兩座樓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靜安寺恢復舊觀。光緒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靜安南翔塔院」一座,將靜安寺歷代祖師靈骨遷葬該院,並建祖師祠,供歷代祖師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專人管理。直到民國年間,尚有七十三間房屋,土地六十四畝。
1912年至於1916年,靜安寺成為上海和全國佛教活動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個全國性佛教組織——中華佛教總會成立,會址設於靜安寺,著名愛國詩僧寄禪(八指頭陀)任會長。次年,寄禪為保護全國寺廟財產,赴京請願未果,不幸圓寂於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國佛教界在靜安寺召開追悼大會,太虛大師在會上提出「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說,對全國佛教影響很大。1913年3月,中華佛教總會在靜安寺如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推選冶開、熊希齡為會長,清海為副會長,圓瑛為參議長。
1919年,寺前填浜擴路,築成通衢,命名為靜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滬西一帶日見繁榮,香火鼎盛,禮佛游覽者洛繹不絕。寺宇不敷應用,1920年,寺僧常貴會同滬紳姚文棟等人在大殿東興建三聖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體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後出任住持,任內無所建樹,而寺產糾紛興訟不斷,留下許多後患。1941年,德悟法師繼任住持,革弊圖新,轉向佛學教育,注重佛學研究,曾舉辦數十次佛學講座,分別禮請應慈、圓瑛、芝峰、丁福保、趙朴初、蔣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講,同時成立靜安寺護法會,會同監院密迦整頓寺務,寺風頓有起色。
抗戰勝利後,在住持德悟、監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門之東,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門,由鄧散木(鐵翁)題額「靜安古寺」。並在新山門前、「天下第六泉」井欄一側,豎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為靜安寺標志。工程竣工後,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誕及靜安佛學院開學,在揭幕典禮上,太虛大師以三喜臨門,親自主持剪綵,拈香禮佛,歡喜贊嘆。與會僧俗逾萬人,成為當時滬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間,靜安寺還於寺後門向華山路,創辦靜安小學。於南翔建立靜安農村實驗學校。該校由持松、白聖、趙朴初、毛效同、顧恆(暨南大學農學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師主持教務。兩校經費均同靜安寺負擔。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監院密迦委託周孝廉、奚亞夫二律師,聯名致函上海市佛教會,主動提出願將靜安寺由子孫剃度制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請市佛教會主持推賢選能繼任靜安寺方丈。同時,靜安寺會體僧眾也贊同德悟、密迦這一建議,亦函呈上海市佛教會請求改制選賢。於是,上海市佛教會尊重住持德悟法師及全寺僧眾願望,於是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及全寺僧眾,舉行會議,一致決定該寺改為永久十方叢林,並公推持松法師為改制後首任住持,兼任靜安佛學院院長。持松法師接任時,提出四項要求:「一、靜安寺既定為十方叢林,今後住持選舉,應由佛教會會同本市諸山代表及本寺兩序大眾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靜安寺應作為佛教文化事業中心,逐漸減少酬應,以期成為純粹弘法之道場。三、寺內經濟應行公開,盡力所及,舉辦佛教慈善公益事業,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潛心內學,不善外緣,重違大眾囑托,除寺內行政大計如需本人主持外,其餘事務,概由監院領導諸執事分別負責。所有瑣務應酬,幸勿相累。」獲得與會者一致通過。持松法師擔任住持後,任命白聖為監院,四項規約,得以實施,寺務大有進展。
靜安佛學院建於1946年春,聘太虛大師為首任院長。後持松法師繼任院長,白聖為副院長。育枚為教導主任,圓明、守成、妙然先後任監學。師資一時稱盛:原金陵大學哲學系主任本光法師講授佛學概論、比較宗教學、唯識論等課程,道源法師講授「賢首教儀」,度寰法師講授因明學,林子青教授講印度佛教史,關德棟、陳詒先教授先後講國文,秀奇法師講授美術。學僧行後就讀者近百人。學風嚴謹,學術氣氛甚濃厚,來院作講座的先後有太虛大師、北平中國佛學院院長周叔迦、法舫法師、能海上師、雪嵩法師、暨南大學牟潤孫教授、金陵大學文學院院長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學僧自己創辦了《學僧天地》雜志,除發表本院學僧研究文章外,為《學僧天地》撰搞的著名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師、佛教學者大醒、法尊、靄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主任季羨林、著名教育家、作家葉聖陶先生等。因經費困難,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響。1948年初,靜安佛學院曾易名為靜安學苑。
1948年初,靜安寺撥出沿街樓房一處,創立佛教平民診療所,持松法師任所長,白聖任副所長,秀奇、樂觀先後任事務主任,聘費仲華、鄭葆湜、李光佑為內外科主任,李根源為牙科主任。面向貧病之眾,施診給葯,救難拯貧,慈悲濟世。為籌募醫療基金,由持松法師發起,敦請海內書畫名家捐贈作品,舉行義展。當時有張大千、鄧散木、唐雲、白蕉、鄭午昌、馬公愚、施叔范、張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義贈書畫、扇面二百餘件,滬上各大報均以一定篇幅報道靜安寺佛教平民診療所的施診盛況。這一慈善事業,深得社會群眾嘉許。
建國後,上海市人民政府兩次拔款修理靜安寺,成立修復委員會,由圓瑛、持松、葦舫、清定、趙朴初等十四人為委員,圓瑛任主任。1953年,方丈持松法師在寺內建立真言宗壇場,接續了我國自五代以來失傳已久的東密。壇場設於法堂樓上。中間主壇稱「大壇」,是修法時主要壇場,供奉毗盧遮那如來、不動明王、受染明王三尊塑像。左壇稱「護摩壇」是修法時焚點乳香等作為供養的壇場,上供普賢延命金剛,後掛「金剛界大曼荼羅」。右壇稱「聖天壇」,上供如意輪觀音菩薩,後持「胎藏界大曼荼羅」。東西兩壁掛傳承真言宗的八大祖師畫像,分別為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善無車、一行、惠果、空海。東邊一室,中供孔雀明王,兩壁掛密跡金剛和真言宗歷代祖師法系表。西邊一室,左供奉大黑天,右供奉訶利帝母。兩壁掛十二諸天:東壁為月天、地天、毗沙門一、風天、水天、羅剎天;西壁為日天、梵天、伊舍那天、帝釋天、火天、炎摩天。從此,在持松法師主持下,寺內日常修習密法,每年春秋兩季舉行修法大會,傳授密法,為弟子灌頂。每逢香期佛誕,全寺開放,香客遊人,一時稱盛。1966年「文革」中,寺廟遭受嚴重沖擊,佛像被毀,法器文物等劫掠一空,僧眾被逐,整座寺宇被改為工廠。
1983年,靜安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之一。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拔亂反正,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認真落實,靜安寺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84年,上海市佛教協會成立靜安寺修復委員會。由會長真禪法師任主任,副會長賈勁松副主任。在廣泛徵求佛教界及有關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決定按原樣恢復。僧人也陸續返寺,一批倖存的古文物也相繼歸還。1985年靜安寺修復開放後,淦泉法師任住持。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心下,全寺僧職人員共同努力,堅持農禪並重的傳統,勒儉起家,從零開始,自養自立,香火日盛,法務再興。1985年,靜安寺修復真言宗密壇期間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長安之路」訪問團參訪靜安寺,團長內海有昭、副團長靜慈圓、秘書長前有隆,贈送了部分密壇法器,使真言宗壇場得以較快恢復。同時建立了「持松法師紀念室」,陳列持松法師海內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書畫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1987年,度寰法師任住持。1988年,新建大雄寶殿,由趙朴初居士題額。
1988年3月度寰法師圓寂後,同年10月,由真禪法師兼任靜安寺方丈。香港李國慶居士夫婦捐獻漢白玉觀音菩薩立像一尊,供奉於圓通殿。次年,新加坡居士劉庚宇等捐資從緬甸請回高3.6米的釋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於大雄寶殿。1994年,新建三層樓僧寮與上客堂,文物樓、寺務處辦公室先後落成。是年十月舉行持松法師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與持松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美、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及港台地區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諸山大德、學者專家、護法居士近千人與會,盛況空前。落實政策以來的十年,靜安寺的發展與修復成就,超過了以往任何歷史時期。
此外,建於明正德年間的位於寶山區羅店鎮上的玉皇宮,於1988年改稱梵王宮,作為靜安寺下院,由靜安寺前監院從達法師住持。靜安寺在自身修復的情況下,仍然拔出款項,支持梵王宮的修建開放。1993年,梵王宮改名「寶山凈寺」,更具規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曾親赴禮佛,並為安養院題辭:「老有所終,大同理想。報眾生恩,法老為上。如奉父母,如敬師長。美哉梵宮,不殊安養。」
1995年底,慧明法師調來靜安寺任監院。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師為主任的新的寺務委員會,在集體領導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階。期間,慧明法師作為中國佛教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韓國舉行的中日韓佛教友好研討會漢城大會,出席了尼泊爾藍毗尼阿育王石柱發現一百周年慶典以及由中國援建的「中華寺」奠基儀式。他在參訪尼泊爾加德滿都斯瓦聲楊布寺時,請回了佛陀舍利。
靜安寺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響應中國佛協建立人間佛教的號召,實行文明敬香,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寺院文化品位,發揚佛教優秀文化傳統,熱心為社會慈善事業獻愛心,作貢獻,對抗洪救災、希望工程、幫助失學兒童、扶貧救困、並為西藏日喀則地區援建「上海赤烏希望小學」一所,受到了佛教信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靜安寺素齋,久負盛名。門市供應素食、素麵,每日供不應求。每年中秋,精製凈素月餅,成為饋贈親友佳品,深受海內外信眾歡迎。
目前,靜安寺在恢復原貌的基礎上,還將規劃改建與擴建。除主要建築:赤烏山門、兜率殿、大雄寶殿、圓通殿、真言宗壇場、文物樓、功德堂、素齋部、僧寮外,還將興建法堂、藏經樓、佛教圖書館,復修「靜安八景」等。寺內收藏佛教文物甚多,有宋光宗趙敦為太子時所書「雲漢昭回之閣」碑(建國初,經市古碑展覽認定為上海最古之碑)、明洪武二年(1369)所鑄大鍾、歷代名人字畫,包括蘇軾《心經》書卷、文徵明、陳繼儒、張瑞圖、伊秉綬等書軸長卷、揚州八怪、吳昌碩、張大千等人畫軸,王一亭佛畫多幅。有漢魏至清代石刻、銅鑄、鎏金、白瓷、漆金佛像多尊。有《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影印宋《磧砂藏》(全稱《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日本《大正藏》(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每日殿堂均對香客遊人開放。1985-1995十年間,共接待海內外信眾達120萬人次,並與歐美、東南亞、南亞、東亞諸國及港澳台等地區佛教界有經常的聯系和友好效。靜安寺一派欣欣向榮,正邁向新的世紀。
❽ 嘉定孔廟的基本簡介
嘉定孔廟,於嘉定區嘉定鎮南大街,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稱「文宣王廟」,「規制崇宏,甲於他邑」,有「吳中第一」之稱。
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700多年中,計整修、重建、增建70餘次。現佔地17畝,廟制部分有:大成殿一座5楹,前有月台,東西廡各12楹,大成門3座5楹,東西角門1楹,泮池1泓及石橋3座,欞星門3座;「仰高」、「興賢」、「育才」石柱牌坊各1座,連接牌坊的石欄10餘米及石欄桿望柱頭上的石獅子72隻,名宦祠3楹,土地祠1楹,禮門3楹,鄉賢祠3楹,忠孝詞1楹。學制部分有:明倫堂5楹及前軒3楹,禮門3楹。
孔廟建築體制規模不大,開始僅有大殿和化成堂。淳祜九年(公元1249年)又在大殿前黃泮池,及石橋門前造「仰高」、「興賢」、「育才」3座牌坊。過了14年又重建大殿,命名為大成殿。延至元代又改建化成堂為明倫堂。
嘉定孔廟現為中國科舉博物館,裡面有五個展廳,分別介紹了科舉制度產生的歷史,以及科考的整個過程,以及很多狀元進士的試卷。孔廟內介紹了很多經過科考,而後成名的士子,幾乎隋唐以來的名人都提到了,裡面有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裡面介紹了許多秀才舉人的故事,還有畫卷,書籍試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