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書籍
蒙學經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經》 《小學詩》《鑒略妥注》 《了凡四訓》 《聲律啟蒙》 《訓蒙駢句》 《顏氏家訓》《幼學瓊林》 《增廣賢文》《朱子家訓》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
諸子百家:《老子》、《莊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屍子》、《孫子》、《孔子集語》、《晏子春秋》、《呂氏春秋》、《賈誼新書》、《春秋繁露》、《揚子法言》、《文子纘義》、《商君書》、《韓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說》、《山海經》、《陰符經》、《關尹子》、《亢倉子》、《鬻子》、《公孫龍子》、《鬼穀子》、《子華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傳》、《十洲記》、《列仙傳》、《抱朴子》、《握奇經》、《尉繚子》、《曾子全書》、《子思子全書》、《鹽鐵論》、《說苑》十、《獨斷》、《傅子》、《神異經》、《博物志》、《神仙傳》文、《六韜》、《司馬法》、《吳子》、《鄧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語》、《孔叢子》、《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太玄經》、《新語》、《新序》、《白虎通德論》、《風俗通義》、《論衡》、《潛夫論》、《申鑒》、《中論》、《人物誌》
廿五史: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宋書》、《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
另外:《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醒世恆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❷ 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知識樹
第一章 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 從血緣家族到氏族制的出現 直立人:元謀人、北京人、藍田人、和縣人 舊石器時代早期
早期智人:丁村人 舊石器時代中期
晚期智人:山頂洞人(氏族制出現) 舊石器時代晚期
從母系氏族的繁榮到原始社會的解體 母系氏族的繁榮:半坡、河姆渡氏族 新石器時代(包括銅石並用時代)
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龍山文化、良渚文化
第二章 夏、商
夏、商奴隸制王朝 夏朝 時間 公元前21世紀(啟)--前16世紀(桀)
國家特徵 按地區劃分領土(九州)
公共權力設置(官吏、軍隊、刑罰等)
遺址 二里頭文化
商朝 時間 公元前16世紀(湯)--前14世紀(盤庚遷殷)--前11世紀(紂)
階級關系 統治階級:商王和奴隸主貴族
被統治階級:奴隸和平民
殘酷的階級壓迫:人殉、人祭
夏、商文化 文化 夏歷、甲骨文、青銅器、《周易》等
教育 夏朝已有學校雛形;西周時學在官府
地位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西周時文化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戰國
西周 時間 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前841年(國人暴動)--前771年(平王東遷)
政治 王位世襲制、分封制
經濟 井田制
春秋時期 時間 前770--前403年
政治 周王室衰微--春秋五霸
軍事 齊桓公首霸中原(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楚爭霸(城濮之戰、弭兵之會)
吳越爭霸
經濟 鐵器、牛耕的推廣;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
井田制瓦解;魯國初稅畝;奴隸制瓦解
戰國時期 時間 前403--前221年
政治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韓、魏
各國變法:魏國李悝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階級關系變化:地主與農民的矛盾代替了奴隸主與奴隸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出現了士的階層
軍事 圍魏救趙、合縱與連橫、秦滅六國
經濟 農業:農民普遍重視肥料、選種和適時耕種
水利:都江堰與鄭國渠
手工業與商業:魯班;新興封建城市出現
西周春秋戰國文化 五經三傳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三傳:解釋《春秋》的三部書,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諸子百家 孔子與儒家,老子與道家,墨子與墨家,法家與韓非,兵家與孫武、孫臏
文學 屈原與楚辭,散文
科學技術 天文:二十八宿,《甘石星經》
歷法:夏歷
醫學:扁鵲的四診法,《黃帝內經》
第四章 秦漢
秦
朝 前221年--前206年 建立者嬴政、都咸陽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皇帝、三公九卿、郡縣制)
經濟文化 統一全國田稅:「使黔首自實田」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拆關卡,修馳道等
思想 焚書坑儒
擴大疆域 修築長城,北御匈奴
南征越族,開鑿靈渠
秦末農民起義(前209--前206年) 原因 暴政:賦稅沉重、徭役繁多、刑罰苛暴
經過 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揭開序幕
劉邦、項羽起義,推翻暴秦
意義 第一次農民起義,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為漢初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楚漢戰爭 前206--前202年 劉邦、項羽爭奪帝位,劉邦獲勝,建立西漢
漢
朝 前202--8--25--189 西漢(劉邦、長安)、新(王莽)、東漢(劉秀、洛陽)
政治 西漢 高祖(體養生息)--文帝景帝(文景之治、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全盛)--昭宣之治--衰弱
新 王莽篡權--改制失敗--綠林赤眉起義
東漢 光武中興--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外戚宦官專權和黨銦之禍--羌人反抗和黃幟起義
經濟 土地狀況 東漢豪強地主的田莊
農業 耬車、代田法和區種法
水利 白渠、六輔渠、龍首渠、井渠
手工業 冶鐵業(設鐵官)、絲織業(遠銷西亞、歐洲)
商業 長安、洛陽是商業中心,商業區叫「市」
民族關系 與匈奴的戰和 西漢 漢高祖:戰(白登之圍)--和親
漢武帝:戰(馬邑之謀--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
漢宣帝:和(呼韓邪單於歸附)
漢元帝:和(昭君出塞)
東漢 明、章帝:戰(竇固、竇憲抗擊匈奴)
南方各族 西漢通西南夷、南越
西域 西漢張騫兩次通西域--設西域都護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
對外交往 西亞歐洲 絲綢之路、甘英波期灣、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東漢
東亞 日本朝鮮
秦
漢
文
化 科學技術 紙的發明 西漢出現--東漢蔡倫改進
天文歷法 西漢《太初歷》--東漢張衡與渾天儀、地動儀
數學 《周髀算經》與九章算術
醫學 《神農本草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
學術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經學的讖緯化、王充與《論衡》
宗教 西漢佛教的傳入和東漢道教的興起
史學 司馬遷和《史記》、班固和《漢書》
文學藝術 賦、散文、樂府詩;秦陵兵馬俑
教育及社會生活 太學、二十四節氣、元宵節
世界地位 與同期世界大國(安息、羅馬、貴霜)並存
處於世界先進地位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
魏
晉
南
北
朝
政
治
與
經
濟 三國鼎立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官渡之戰(200年)--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208年)--三國鼎立
魏 220年,曹丕,洛陽
實行屯田恢復發展北方經濟
九品中正制
蜀 221年,劉備,成都
諸葛亮治蜀
吳 229年,孫權,建業(今南京)
開發江南
西晉的統一 280年西晉滅吳
265--316年,司馬炎,洛陽
士族門閥制度形成
八王之亂
「五胡」的內遷
劉淵起兵,西晉亡
東晉 317--420年,司馬睿,建康
士族門閥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祖逖、桓溫北伐
383年淝水之戰,南北對峙局面形成
十六國 前期 前趙、後趙、前燕、前秦
後期 與東晉對峙
南北朝 南朝 420年--589年,宋-齊-梁-陳,建康
侯景之亂,士族的衰落
江南經濟的發展
北朝 439年,北魏鮮卑族拓撥燾統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班俸祿、均田令、租調制、三長制、漢化政策
北魏分裂: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
文
化 科學技術 數學 劉徽、祖沖之與圓周率
機械 馬鈞的發明(龍骨水車)
醫學 西晉:王叔和《脈經》、皇甫謐《針灸甲乙經》
南朝:陶弘景《本草經集注》
地理學 酈道元與《水經注》
農學 賈思勰與《齊民要術》
文學 建安詩人、陶淵明與田園詩、南北朝的民歌
藝術 書法 鍾繇和王羲之
繪畫 顧愷之
石窟藝術 雲岡和龍門石窟
哲學宗教 魏晉玄學
佛教的盛行、法顯與《佛國記》
道教形成完整的宗教體系
范縝與《神滅論》
教育 學校衰落,西晉創辦國子學
世界地位 仍保持領先地位
第六章 隋唐
隋
朝 政治經濟改革 建立三省六部制,改州、郡、縣為州郡二級制,加強對地方控制
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創科舉制
繼續推行均田制,「大索貌閱」,檢查戶口
軍事改革 改革府兵制
偉大工程 開鑿大運河
農民戰爭 原因 隋煬帝的殘暴統治
首義 611年,山東王薄長白山起義
起義軍 瓦崗軍,河北起義軍,江淮起義軍
唐
朝 政治 前期 貞觀之治--武周統治--開元盛世
後期 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農民戰爭
經濟 農業 實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出現曲轅犁、筒車,興修水利
手工業 經營方式:官府作坊,私營作坊和個體農家副業
生產領域:絲綢、陶瓷、造紙、金屬器物製作等生產部門
商業 唐都長安和東都洛陽
民族關系 北方 突厥、回紇
西南 吐蕃、南詔
東北 靺鞨
對外交流 和朝鮮、日本、天竺、中亞、西亞等地的來往
農民戰爭 王仙芝、黃巢起義
五代十國 五代 黃河流域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合稱五代
十國 十國中北漢地處山西,其餘都在南方
隋唐五代文化 科學技術 雕版印刷術和火葯的發明、僧一行測子午線、《唐本草》、孫思邈與《千金方》、李春與趙州橋
宗教和學術思想 宗教的興盛,韓愈「道統說」,柳宗元和劉禹錫的唯物主義
史學 官修正史,劉知幾的《史通》、杜佑的《通典》
文學藝術 唐詩、書法(顏體)、繪畫、石窟藝術、舞蹈
教育與社會生活 學校成為科舉的附屬品
第七章 宋、遼、金、元
宋
遼
金
元 遼國 疆域 東到大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包蒙古大漠和黑龍江流域,南接河北、山西廣大地區
都城 初上京,後遷南京(燕京)
主要君主 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
耶律德光:取得幽雲十六州
北宋 疆域 黃河流域大部及江南地區
都城 東京(開封)
主要君主 宋太祖:建立北宋,加強中央集權
宋太宗:結束五代十國割據局面
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
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實行慶歷新政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實行變法
宋徽宗、宋欽宗:靖康之難,北宋亡國
西夏 疆域 甘肅、寧夏、陝西西北一帶
都城 興慶(銀川)
主要君主 元昊:稱大夏皇帝
南宋 都城 杭州
主要君主 宋高宗:在應天府即帝位,建立重建宋政權。簽訂「紹興和議」
金國 疆域 控制東北和黃河中下游地區
都城 初會寧,後遷燕京,改名為中都
主要君主 完顏阿骨打(金太祖):抗遼,在會寧稱帝,建金國
金熙宗到金章宗時期,鼓勵家耕,減輕賦稅,發行「交鈔」
元朝 疆域 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遼闊
都城 大都(今北京)
主要君主 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國,推行「領戶分封制」發動大規模擴張戰爭
忽必烈(元世祖):定國號「大元」,定都大都,統一全國,推行「漢法」
宋遼金元文化 科學技術 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葯
沈括與《夢溪筆談》,郭守敬與《授時歷》
元政府編《農桑輯要》,王楨與《農書》
學術思想 程朱理學
史學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袁樞與《通鑒紀事本末》
文學 宋詞,元曲
教育與社會生活 私塾教育發達
第八章 明清(鴉片戰爭前)
明
朝 前期 政治 君主制空前強化:行政機構、監察機構、八股取士編制「黃冊」和「魚鱗圖冊」
經濟 明初體養生息政策
中後期 政治 宦官專權和內閣紛爭,張居正改革
經濟 經濟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
民族關系 改土歸流,瓦剌與韃靼,後金興起,清朝建立
對外關系 「朝貢貿易」,鄭和下西洋,華僑與南洋的開發,抗倭斗爭,援朝戰爭,歐洲殖民者的東來
農民起義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
清
朝
前
期 政治 封建專制集權政治的發展
經濟 清初的經濟政策與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鞏固統一 東南 鄭成功收復台灣,清朝設台灣府
西南 平定三藩之亂,加強對西藏、雲貴地區的管轄
東北 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
西北 平定噶爾丹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土爾扈特回歸祖國
對外政策 閉關政策
明
清
文
化 科學技術 科學著作 《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徐霞客游記》,《曉庵新法》
建築 北京城,明長城,園林建築
文化交流 傳教士的活動和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學術思想 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考證學
叢書與類書 《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
文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藝術 戲劇,書法,繪畫
教育 學校興盛,書院興盛,科舉考試
社會生活 明清的衣、食、住、行
參考文獻:http://www.x5dj.com/GroupForum
❸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讀後感因為在做關於《節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研究》這一課題,所以最近多接觸關於傳統文化、中外文化、節日文化等類似的書籍,而我對傳統文化尤為感興趣,所以就打開了王力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這本書,徜徉書中,趣味多多。讀傳統文化的書一般都感覺比較枯燥晦澀,甚至會有大量的生僻字不知其音其意。這本書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傳統文化涵蓋面之廣自不用說,且文筆風趣詼諧,插圖精美,圖文結合,穿插故事、文獻等,配有相關注釋,讀來不覺無味深奧,通俗易懂,趣味橫生。書中的插圖,或是關於器皿,或是關於建築,或是關於絲帛……線條清晰,真實可感,觸摸上去好像在和中國古代的這些精品做最親密的接觸,不禁感慨傳統文化的美好和厚重。本書簡介中就是一連串的發問「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個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結是什麼樣子么?你知道黃帝戰蚩尤的真相么?」……真想做一位學識淵博、旁徵博引的老師,如果真能在語文教學中,必要之時,將這些知識、故事、文獻信手拈來,延伸引用,我的課堂肯定頗受歡迎吧。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才能給予學生最好的文學滲透。關於傳統節日書中也有涉及。比如中元節是中國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親人的節日,又叫「盂蘭盆節」或「河燈節」。盂蘭盆是梵文音譯,原意為「從苦難中拯救」。這個故事和目犍連(也就是中國民間目連戲的男主角目連)救母的故事有關。傳說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成就神通後,欲度化父母,以報生養哺育之恩。結果送給母親的飯食一遞到母親手上就化成火炭。佛陀說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我們都要集結佛法僧三寶的力量,超度我們的七世父母。這個故事的內涵,其實還遠比它表面上看要來得深刻。實際上,佛教界內的人大多認為盂蘭盆的故事講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轉化的原因。其實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小說中關於中元節的描寫並不少。中元節作為寄託哀思,為已逝親人祈福的傳統節日,歷史甚至比清明節更為悠久,意義也不在清明節之下。它已被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地均有不同的民俗活動,類似的傳統節日還有上巳節和寒衣節。僅以中元節為例,關於節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的運用需要篩選、提取、比對、舍棄。關於節日文化中的消極思想是糟粕,需要摒棄,涉及的詩詞文化、哲學思想、節日意義則是精華,可以酌情保留。同一節日的不同資源需要深思熟慮,找准切入口;不同節日的文化資源,也要需要對比和取捨。這要看這種節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是否必要,是否有意義,是否有積極意義。這是一個長期研究和思考的命題。我看《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與其說是研究,更像是一種「掃盲」,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刻,真正感悟絕非一朝半夕之事。了解未知領域或不精通的領域,是一種自我學習和修養的過程。讀書多一點,發現多一點,懂得多一點,僅希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或課題研究中有所價值,有所運用。這是一種責任,需要堅持。
❹ 中國歷史常識
有本書叫中國歷史常識
《中國歷史常識》為向青少年介紹中國歷史,吳晗於1963年至回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答專家學者,包括著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人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從北京猿人一直寫到北伐戰爭,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識、典章制度,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❺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txt全集下載
<p>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p>
應該是全本了
❻ 中國歷史常識大全
字體:大▼ 小 中 大 更多▼ 設置置頂 許可權設置 推薦日誌 轉為私密日誌 刪除 編輯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十三經】《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北宋書》、《南宋書》、《齊書》、《梁書》、《陳書》、《巍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舊唐書》、《引五代史》、《新五代史》、《宋書》、《遼書》、《金書》、《元書》、《明書》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漢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
【五彩】青、黃、赤、白、黑
【五音】宮、商、角、徵、羽
【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
【九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鍾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
【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築、電影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六禮】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盪山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嶽】〖中嶽〗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南嶽〗湖南衡山、〖北嶽〗山西恆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靈岩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嶽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雲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景德鎮〖江西〗、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陝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台灣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千尋塔〖雲南大理崇聖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崗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嶽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後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十八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靜坐羅漢、舉缽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騎象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
【十八層地獄】[第一層]泥犁地獄、[第二層]刀山地獄、[第三層]沸沙地獄、[第四層]沸屎地獄、[第五層]黑身地獄、[第六層]火車地獄、[第七層]鑊湯地獄、[第八層]鐵床地獄、[第九層]蓋山地獄、[第十層]寒冰地獄、[第十一層]剝皮地獄、[第十二層]畜生地獄、[第十三層]刀兵地獄、[第十四層]鐵磨地獄、[第十五層]寒冰地獄、[第十六層]鐵冊地獄、[第十七層]蛆蟲地獄、[第十八層]烊銅地獄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葯婆、穩婆
【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穀】稻、黍、稷、麥、豆
【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
【配葯七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