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誰知道莒南大店的歷史
大店庄氏庄園
--------------------------------------------------------------------------------
發表日期:2005年5月20日 已經有645位讀者讀過此文
大店庄氏庄園位於城北15公里大店鎮。自明初庄氏遷陟到此,世代耕讀。先後產生了庄謙、庄瑤、庄陔蘭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門庭顯赫,有七十二家堂號。地跨魯、蘇、皖三省,有「人行十日,不吃他家飯,馬行千里,不吃別人草」之說。庄園建築規模宏大,錯落有致,風格典雅華麗,比四川大邑劉文彩、牟平牟二黑庄園還輝煌,還出名。只可惜由於歷史原因,絕大部分建築已被拆除。
解放戰爭時期,1940年以後,一一五師司令部、華東局和華東軍政大學都駐在庄園內,1945年8月13日,山東省政府在這里成立,當時成了山東省黨、政、軍指揮中心。現在庄園建有「一一五師司令部紀念館」、「山東省政府紀念館」。
庄氏的遷徙
--------------------------------------------------------------------------------
發表日期:2007年1月19日 已經有166位讀者讀過此文
先秦時代,庄氏族人已經向各地遷徙。司馬遷的《史記》中有清楚的記載。楚國有庄豹、庄嶠、庄辛,宋國有莊周,齊國有庄暴。據姓氏學者考證,庄嶠一作莊豪,相傳為楚國名將。楚襄王二十五年左右,庄嶠率軍由黔中向南進攻,越過夜郎,直達滇(今雲南滇池附近)。後因為交通為秦所阻,庄嶠在滇稱滇王。
東漢時期,因明帝名叫劉庄,人們諱庄字改庄姓為嚴(因庄與嚴音相近)。魏晉之後,部分嚴姓人恢復庄姓,但仍有一部分繼續姓嚴。
米氏出自楚莊王之族,由庄姓改姓米。宋末由河南(今洛陽)避亂遷至山西,明初遷到山東曹州。1855年黃河北遷之後,他們回到莊周故里褚廟和陳胡庄等地。米氏自十四世遷來以後,現已傳至二十二世,歷八世,有500多人。在莊周故里,一直傳有「庄、米、嚴一家」之說。每年的清明節、農歷十月初一,均有庄、米、嚴族人為莊子掃墓祭祀。
唐宋以後,庄姓繼續遷徙。唐末固始人庄森隨王審知入閩,居永春桃源里,為庄氏入閩之始祖。庄森長子名韋,四子名甲。宋元之際,庄韋之後庄詔遷至陸豐上沙。庄甲之後第八世孫庄佑遷居青陽,其十二世孫庄同遷至惠安雲頭。庄甲九世孫庄夏之子,招贅朱氏,因庄、嚴原為一姓,故又有庄、嚴、朱聯宗之說。庄夏世居晉江,於國有功,宋寧公特為其故鄉的鬼笑山御筆賜名錦綉山。庄夏以下子孫遂以「錦綉」為堂號。庄夏十一世孫庄彌淵遷潮安開基,十四世孫庄才翁遷同安開基。明清之際及以後,庄氏有人開始渡海到台灣定居。
莊周故里地近古蒙澤,西漢以後為甾縣,因地勢低窪,莊周後裔多向外遷徙。有莊周之後裔庄邦一者,約在北宋仁宗年間自河南(今洛陽)遷至福州金沙鄉,為庄氏金沙派始祖。傳至八世孫庄善二、庄善三兄弟,他們於南宋末年又遷至宜興、常州等地,為明清時代的庄氏望族。明萬曆年間進士庄起元,清乾隆年間榜眼庄存與、乾隆年間狀元庄培因等,均為莊周之後裔。
宋元以後,莊周故里屢遭兵災河患,尤其是明清以來的五六百年間,黃河多次決口泛濫。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後,黃河連續幾年決口不斷,居民大量外遷,莊周後裔多遷至福建、江蘇等地。今在民權居住的庄氏人家大部分是從山西洪洞縣等北方地區遷徙而來,多為黃河改道後重返故里者,有數十戶,人口百餘人。
大店庄氏明洪武初年由江南東海郡海東村遷居莒之朱陳店,即今天的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的大店鎮大店村。
庄氏冤案
--------------------------------------------------------------------------------
發表日期:2007年1月19日 出處:庄氏家譜網站 已經有194位讀者讀過此文
庄氏《明史》案簡介
碟血庄氏《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獄,被凌遲、斬決的達70多人,震驚華夏。事源起於浙江湖州府南當鎮上的庄廷瓏,庄廷龍《明史》案,又稱《庄氏史案》,系清順治、康熙時文字獄之一。
清順治年間,南潯富戶庄廷龍購得明大學士、首輔朱國楨生前的部分明史稿後,聘請了一批江浙學者,對尚未刊刻的《明史概。諸臣列傳》等稿本進行重編,增補了天啟、崇禎兩朝史事,輯成《明書輯略》。編纂完成後,庄去世。其父庄允城為遂子遺願,請閑居在家的原明禮部主事李令析作序後刊刻,於順治十六年(1660)冬正式在書坊出售。《明史輯略》是以清美堂朱史氏的名義刊刻的,除作序者外,其餘羅列的「參訂者」18人。
雖然修史諸人已將文中不利於清廷的文字一一刪去,但字里行間仍讀得出懷念前朝、揚明貶清的意味。更大的遺漏是,文中歷年仍按明代年號編排,稱清先祖和清兵為「賊」,稱清為「後金」等等。湖州人士吳之榮抓住這個漏洞,想藉此陞官發財,將「反書」告了上去,一直告到刑部。參加修訂工作的10多人自然脫不了干係,因牽連入獄的達2000多人,處死的有70多人。列名參訂的18人除查繼佐外,無一倖免(時庄廷瓏已死,被開棺戮屍)。
庄氏《明史》案 經過
清初,由於政府鼓勵檢舉告發,告發坐實者甚至
可以得到被告財產的一半,因此,告發、誣諂之
風尤烈。庄氏明史獄的起因就是奸人詐財不遂,
憤而告官而興起大獄。浙江湖州富室庄廷鑨,以
千金購得晚明人朱國楨《明書》書稿一部,並請
人增寫明崇禎一朝和南明小朝廷的歷史,易名為
《明史輯略》。為壯聲色,又邀約當地名人才士
列名參訂行列。順治十六年(1660)刻印行世。
在清初,私撰明史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先是
湖州府學教授趙君宋為敲詐錢財,買書一部,摘
出有違礙者數十條,張榜列於學門之外,並准備
上報省憲。庄氏得知,以賄賂當地官員得免。繼
之,落職的浙江糧道李廷樞又串通湖州知府陳永
命准備挾此書敲詐,為庄氏所聞,送銀數千兩得
免。但陳獨吞賄銀,李氏氣惱,悉數於以貪落職
的縣令吳之榮。吳向刻書的莊家和原藏此書的朱
家大敲竹杠,庄氏恃通官府,視吳為市井無賴之
徒,不肯舍財。吳於是先告於浙江官府不成,又
帶書進京控於刑部,終成大獄。
⑵ 莒南有哪些歷史古跡、名人、流傳故事
孫鏜 (1520~1554),明莒城(今莒南縣)狀元坊人。初為掾曹,參加省的選拔,按例得省祭官的頭銜回鄉。孫鏜為人「負氣不羈,習於騎射,有四方誌」。
他不安於在家過平靜日子,於是到吳越間經商。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荼毒吳越間。松郡(現上海一帶)瀕海,倭患更甚。當地官府召募兵勇抗倭,孫鏜報名當兵,並將其經商的錢物,全部捐出,作為兵餉。參政翁大立感到一個外鄉經商人有如此俠義肝膽實在難得,於是親自接見孫鏜。孫鏜所佩雙刀很重,一般人舉不起來,他卻能「運若飛翼」。翁大立稱贊其為壯士,並親自敬酒,以壯其為民除害的聲威。不久,倭寇來攻,官軍布陣以拒,軍官任環率眾攻倭,陷入倭寇包圍之中。孫鏜見事急,奮勇沖入賊陣,將任環救出,並將倭寇打退。從此,其勇婦孺皆知。為了擴大部隊,孫鏜派人回家鄉莒州召募兵勇。孫鏜的部隊擴大後,人多勢眾,軍威倍增,當地人民有了依靠,倭寇也不敢輕易侵擾。他遂有輕敵之意。後倭賊從郭西侵入,燒毀民房,並坐船到達泖滸。孫鏜聞報,未集齊部隊,即率數騎向敵沖去。馬驚狂奔,竄到倭寇陣後,回頭沖殺近一日。賊眾齊至,孫鏜難以抵禦,剛撤至石湖橋,遇伏賊將孫鏜推入水下。孫鏜不會水,掙扎來到岸而倭寇船到,孫鏜腹部被賊刺中犧牲。
孫鏜為衛國保民而捐軀,史家給予很高的評價:孫鏜「商者而志於公,以趨人之急無吝,此其義與弦高之犒晉師,卜式輸財助邊同量。」據《明史·忠義傳》記載,孫鏜犧牲後,朝廷贈鏜光祿寺丞,並錄其一子為官。
⑶ 臨沂的歷史文化有熟悉的嗎
臨沂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遠古文明。二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在境內有多處發使用文字元號,現沂河和沭河流域發現的近百處細石器文化遺存,是一、二萬年前的人類所創造。早在5000年以前,這里的人類就開始掌握了釀酒技術,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時期,這塊土地上就豐存過郯、莒、費諸方國。周滅商後,魯國和齊國是周王朝控制東方的重要支柱 ,臨沂地域除分屬齊、魯等國外,見於<<春秋>>的還有顓、陽、向、莒、郯、根牟、於餘丘、杞等國。春秋時期,除上述古國外,見於<<春秋>> 的有啟陽,中丘、祝丘、費、防、台、東陽、武城、丘輿、向、次室、蒙、鄆、堂阜、蓋、艾、紀障、密、鄢陵等20個。這些大城邑的出現,是經濟文化發達的標志。戰國時期,域內諸封國先後為齊、楚所兼並,至戰國末期,南部屬楚,北部屬齊。
秦朝統一,地方實行郡縣制,全國分為三十六郡,臨沂地域屬琅琊郡和郯郡。西漢時,郡國並行。臨沂地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城陽國和兗州之泰山郡。東漢承西漢制度,分屬徐州之利城郡、東海郡、琅琊郡、琅琊國和兗州之泰山郡、東莞郡、東安郡和城陽國。三國時期,屬魏國。至魏末,分屬東海國、琅琊國、東莞郡、泰山郡。西晉時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蘭陵郡、東莞郡、兗州之泰山郡。晉室南渡後,地域先後屬於後趙、東晉、前燕、後燕、南燕、前秦和北魏。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東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軍等。宋室南渡後,分屬於金朝山東東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分屬兗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府,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為散州。屬沂州府。有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6縣1州。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撤州,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3年撤銷沂州府,改莒州為莒縣。1914年分山東省為4道,改蘭山縣為臨沂縣,臨沂地域分屬濟寧道和膠東道。1918年撤銷。1936 年劃為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8月,在沂南縣青駝寺成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3年9月改為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1945年8月在莒南縣大店鎮成立山東省政府。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相繼建立過30多個縣級和縣級以上政權機構。其中屬於縣級的政權組織,一般稱抗日民主政府,也有一些稱作行署或辦事處。這些縣級政權組織,都獨立的發揮縣級政府的作用,分屬魯中、魯南、濱海3個行政區。解放戰爭時期,行政區劃層次仍沿襲抗日戰爭時期,只是對區劃作了某些調整。1948年7月,魯中、魯南、濱海三個行政區合並為魯中南行政區,設魯中南行政公署(駐臨沂城),下轄7個專區,49個縣。至1949年10月1日,臨沂地域分屬沂蒙、尼山、台棗、濱海4個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撤銷。以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9縣。1953年1月將原屬臨沂專區的贛榆、東海、邳縣、新縣海連市劃歸江蘇省。1953年7月,沂水專區撤銷,除日照縣劃歸膠州專區外,所轄其餘各縣皆劃歸臨沂專區,同時,原屬滕縣專區的平邑縣亦並入臨沂專區。1956年3月,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至1961年4月,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臨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陰、平邑、費縣、日照、莒縣13個縣市。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確定,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2日,國務院確定,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1992年1月,莒縣劃歸為日照市管轄。至此,臨沂地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費縣、沂南、臨沭10個縣市。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原市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庄3個縣級行政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庄、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
臨沂市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顏杲卿等,有的出生於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清末,著名的魯南幅軍配合太平軍、捻軍作戰,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堅持斗爭長達15年之久,涌現出劉淑愈、孫化祥等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中國共產黨誕生後,沂蒙山區是山東最早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地區之一。早在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就在沂蒙山區播下了革命的種子。30年代,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的著名的蒼山暴動、日照暴動、龍須崮暴動、沂水暴動等,顯示了共產黨人和沂蒙人民的大無畏的革命斗爭精神、英勇獻身精神。劉之言、郭雲舫、劉曉浦、劉一夢、孫善師、孫善帥等革命先烈的英名,永銘沂蒙大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著名的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是山東華東黨政軍領導指揮中心,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戰斗工作。趙博、羅炳輝、劉炎、陳明、李竹如、常恩多、漢斯.希伯等著名革命烈士都在這塊土地上獻出了生命。從沂蒙山區出發,羅榮桓率雄師挺進東北;從沂蒙山區出發,陳毅率大軍直下江南。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征途上,深深地印下了沂蒙人民支前車輪的轍印。沂蒙人民為奪取革命戰爭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0多萬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沂蒙人民發揚光榮傳統,弘揚沂蒙精神,戰天斗地,改造山河,發展生產,建設家園,涌現出厲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溝等一大批享譽全國的先進典型。「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毛澤東主席對厲家寨的光輝批示,影響遍及全國,產生巨大動力。改革開放春風,吹遍沂蒙大地,山河氣象一新,城鄉繁榮興旺。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九間棚、沈泉庄、羅庄鎮等一批新的先進典型為舉國所矚目。
臨沂的歷史文化名人
諸葛亮
諸葛亮,三國名相,今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輔佐劉備建立了政權,出任丞相。被後世推為智慧與鞠躬盡瘁的忠君典型。
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今臨沂人。他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書風為歷代崇尚,世稱「書聖」。其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書。
顏真卿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今費縣人。其楷書端莊雄渾,世稱顏體,行草書尤其縱橫跌宕凝練有燎原之勢。
王祥
王祥,西晉人,民間流傳「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鯉的故事,被後人推為孝的典範。
劉洪
劉洪,今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其首創了珠算,編制了我國第一部月球不均勻性的《乾象歷》。
荀子
荀子,戰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流傳於世。
左寶貴
左寶貴,清末名將,費縣地方(今平邑)人。甲午戰爭時,率部東援朝鮮,親自指揮作戰,中炮身亡。
曾子
曾子,春秋時期學者,今平邑人,孔子學生。以孝著稱,奉行忠恕,被後世成為「宗聖」。
蒙恬
蒙恬,秦朝名將,今蒙陰人。秦朝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築長城,修直道。
匡衡
匡衡,西漢名臣,今蒼山人。少年勤學,曾「鑿壁偷光」,成為歷史上家貧而苦學的典範。
⑷ 山東日照的莒縣有多少歷史了
莒縣是塊古老的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新石器時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址為中心的古代文化亞區。莒商代為姑幕國,春秋時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莒故城為莒地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莒縣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古城堡遺址達十幾處,古遺址、古墓葬已發現1291處,莒縣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給這方土地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境內浮來山清靈雅秀,古跡眾多,是山東省六條旅遊線之一。山中古剎定林寺,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批評理論家、《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故居。寺內有當代文學巨匠郭沫若親筆題寫匾額的校經樓, 為劉勰晚年校經著書之處。 寺院正中矗立著「天下銀杏第一樹」,高24.7米,粗15.7米,樹齡近4000年,雖歷經滄桑,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此外,境內還有齊長城遺址、狀元林、樂毅壘、馬鬐山紅襖軍遺址和玉皇山龍魚、屋樓春曉等景觀,既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又是訪古尋幽之勝地。
莒縣屬於暖溫帶亞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主要特徵是:春季溫和,風多雨少;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涼爽,少雨乾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在作物生長季節,光照充足,熱量和降水都較豐富;但在有些年份,也出現了旱澇、低溫等災害性天氣。
統計資料顯示,莒縣地區的常年平均氣溫為12.1℃,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45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82天
文博精粹
據考,莒為地名始自原始社會的部落,《中國史稿》(郭沫若著)載「伯益是早期融入華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傳說中伯益的後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個民族。」至商代為姑幕侯國,周為莒國,漢為城陽國,後為州為縣。古老而年輕的莒地,在數千年的歲月中,積沉了豐厚的文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莒縣陵陽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質牛角號,把華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莒鄉文苑,內藏豐厚。據史載,僅六朝時,莒人文著,冊以百計。其中臧嚴之《棲風春秋》、臧榮緒之《晉書》、劉勰之《文心雕龍》地位頗高,歷代相傳。明、清之交,莒人文著,再掀高潮,涌現出盧純、於學謐、管廷獻、李繼芳等著作達200餘卷;30年代,一代學子周興南又寫下了《孫子兵法考釋》等五部傳世之作。時到當代,莒人文著,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僅改革開放20年,全縣共出版圖書30餘冊,在省以上報刊發表文稿1700餘篇;杜守敏出版了《全國高考優秀作文評導》等11冊教學叢書,王世龍出版了《土地的花冠》等7冊專集,唐家興發表了《抗拒破產》等數十萬字的文學作品。與此同時,他鄉莒籍作家,其人其作知名者不下百人。其中:張采忱、魏樹海、於產、趙書三等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另外,莒縣還先後自發成立起「詩社」、「文學社」等文學團體20餘個。
莒鄉書畫,名人薈萃。明代趙原、清代於學謐、於長齡、邴宛麟、董玉輝、庄陔蘭、孫少山等皆為書畫之大手筆,其人物、花卉、山水、書法,或蒼郁幽深,或傲岸不羈,或遒勁秀美,或雅俗共賞,不僅在當代紅極一時,至今為後人所推崇。建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莒鄉書畫界非常活躍,成為省文化廳命名的「山東省民間書畫藝術之鄉」。宋式雲、何乃磊、徐永田、朱全增、高金書、宋金鼎等一大批書畫家以其作品的絢麗多姿,成為全國知名的書畫家,其中何乃磊的作品多次在全國大獎賽中獲獎。另外,莒縣書法、繪畫群體龐大,新秀層出不窮。他們的作品或奪得全國大獎,或出展北京、香港,是我縣書畫藝術史上的新生力量。外鄉莒縣籍畫家也不乏其人,知名者有百餘位,風采各有千秋。雖身居他鄉,亦為莒縣增光不少。
莒縣剪紙藝術起於民間,以剪「過門彩」和「天棚花」為主,圖案多是「恭賀新春」、「鳳凰對舞」之類,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建國之後,於永勝、賈孝來等融林刻、多色套剪為一體,將莒鄉的剪紙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們的作品格調清新,色彩明朗,深得社會各界喜愛。僅於永勝一個人就在省以上報刊發表作品1000餘幅。
莒縣的民間娛樂,多在節日時進行。有春節的獅子、旱船、高蹺、花棍、跑驢等雜耍,有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民間小唱,有元宵節的花燈和焰火,有清明節的鞦韆和風箏。其中碁山的轉鞦韆,以其獨特的方式,引起了各地遊客的濃厚興趣。
莒縣地方風俗,涉及范圍較廣,文化、體育、娛樂各有所屬,其中端午節采葯、清明節盪鞦韆、正月十五送燈等,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1996年4月,莒縣被評為「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
重要文物
(1)圖象文字。是刻在灰陶尊腹部的原始陶文。自1960年以來,在莒縣陵陽河、朱家村和杭頭三處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已先後出土10多種類型20餘個單字。此系迄今所見中國最早的文字,是漢字的祖型,可證我國古文字史當在5000年以上。
(2)褐陶號角。1979年於莒縣陵陽河遺址出土。夾砂褐陶,形似牛角,製做精細,吹之作響。此號角屬考古首次發現,對研究我國原始社會解體和奴隸社會的萌生將是彌足珍貴的物證。白陶雙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炊器,1977年於陵陽河遺址出土。夾砂白陶質,喇叭口大10.8厘米,鼓腹徑粗1.2厘米,高34厘米,形若鳥狀,系東夷民族鳥圖騰崇拜的物證。
(3)白陶封口。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炊器,1971年出土於陵陽河遺址。夾砂白陶,鳥喙形流口封堵,封口上有許多不規則的錐孔,狀同噴頭,具有出氣、防塵、講究衛生之功能。
(4)玉琮。大汶口文化時期祭祀的禮器,1983年於杭頭遺址出土,灰綠色角閃岩質,形外方,邊長12.6厘米,中間有圓孔,徑6.5厘米,通體磨製,圓滑扁平。
樊崇起義
公元18年(新莽天鳳五年),琅琊(今山東臨沂)人樊崇在莒縣起義。不久轉入泰山,後在成昌(今山東東平西)大破莽軍,發展到十餘萬人,以赤色塗眉,稱「赤眉軍」。公元25年,率軍攻入長安,立劉盆子為帝,消滅背叛綠林軍的劉玄政權。後因糧盡撤退,陷入劉秀大軍包圍,被迫投降。公元27年,力圖再起,未成,被劉秀所殺。
楊妙真抗金
1214年(宋貞二年),金軍鎮壓紅襖軍,起義軍領袖楊安兒被殺。 其妹楊妙真,號「四娘子」,集合余部數萬人,活動於濰(今濰坊)、莒(今莒縣)一帶,後與紅襖軍另一領袖李全在馬鬐山(今莒縣東南)會合,楊妙真與李全結為夫妻,繼續抗金。
解放莒城莫正民起義
1944年11月14日,八路軍濱海軍區四、六、十三團,八路軍魯中軍區一團,山東軍區特務團兩個營,山東軍區獨立一旅,莒中、莒南獨立營及區中隊、民兵計萬餘人,發起解放莒城戰役。是日,偽莒縣保安大隊副大隊長莫正民率所部3500餘人反正,並生擒於經武。偽縣政府全部官員反正,莒縣解放。
山東省第一個農業合作社
1951年11月25日,14區呂家莊(今莒縣閆庄鎮愛國村)呂鴻賓等5 戶農民成立了全省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公推呂鴻賓為社長。
⑸ 莒南歷史名稱
西周時莒南地域屬向國。
東周時向國為莒國所滅,莒南地域屬莒國。
秦時隨同莒國劃入琅琊郡莒縣。
西漢時屬高鄉縣,高鄉縣屬徐州刺史部琅琊郡。
東漢時郡改國,屬徐州刺史部琅琊國莒縣。
曹魏時莒南地域中部和東部屬青州城陽郡莒縣,西部沭河兩岸狹長地段(即今王家溝鄉、石蓮子鄉、道口鄉、劉家莊鄉、官坊鄉、相溝鄉及板泉鎮一帶)屬徐州琅琊國開陽(今臨沂市)。
西晉時莒南地域大部屬徐州東莞郡莒縣,沭河以西部分屬徐州琅琊國開陽縣。東晉十六國時莒南地域依時間順序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東晉、南燕,均隸屬於東莞郡,並以郡代縣,獨南燕時郡縣分治,莒南地域屬東莞郡莒縣。
劉宋時莒南地域屬徐州東莞郡莒縣,明帝(公元465年至公元471年)失淮北後,莒南地域歸元魏,屬南青州東莞郡莒縣。高齊時莒南地域屬南青州義塘郡懷仁縣。宇文周時屬莒州義塘郡懷仁縣。
隋時屬沂州(琅琊郡)莒縣。
唐時屬河南道密州莒縣。
五代時沿唐制,仍屬河南道密州莒縣。
北宋時屬京東東路密州莒縣。
金時屬山東東路莒州莒縣。
元時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莒縣。
明代莒南地域大部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莒州。莒州區劃為5鄉、2鎮、13店,2鎮中的十字路鎮屬莒南現行區劃,13店中的朱陳店(大店)、筵賓店、高埠店(坪上)屬莒南現行區劃,5鄉中的沭陰鄉和筵賓鄉的南部屬莒南現行區劃。另莒南現行區劃中的板泉、相溝、劉家莊、官坊等鄉(鎮)及嶺泉鄉南部、十字路鎮西部、洙邊鄉西部屬山東布政司兗州府沂州。
清代莒南地域多部屬山東布政司沂州府莒州。清初莒州割5鄉為20牌,牌領社,20牌中屬莒南現行區劃的有望仙、泉子、朱芳3牌全部和柳溝、相婁、朱車3牌的一部分。另外,莒南現行區劃中的板泉鎮、官坊鄉、劉家莊鄉、相溝鄉和嶺泉鄉南部、十字路鎮西部、洙邊鄉西部屬沂州府蘭山縣臨沭鄉。清末宣統三年(1911年)蘭山縣臨沭鄉析為東潘、南河村和板泉崖3個鄉區,原屬蘭山縣臨沭鄉的莒南縣現轄地域此時屬蘭山縣板泉崖鄉區。
民國時期,莒南地域隨莒縣和臨沂縣先後屬岱南道、濟寧道、琅琊道、山東省政府。民國18年(1929),莒縣劃為10個區。民國20年(1931),區下設332鄉鎮,10區中九、十兩區的全部和七、八兩區中的部分鄉鎮屬莒南縣現行區劃。另外,民國時原蘭山縣的東潘、南河村和板泉崖3個鄉區合並為臨沂縣第五區,因而原屬蘭山縣板泉崖鄉區的莒南縣現轄區域改屬臨沂縣第五區。
1940年3月,莒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莒南地域的大部屬莒縣抗日民主政府,西南部仍屬臨沂縣第五區。5月,設莒縣抗日民主政府莒南行署,在莒南地域代行莒縣抗日民主政府職權。同年9月,莒南行署撤銷,改設莒南視導處。
1941年1月1日,莒南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隸屬於濱海區各縣聯合辦事處。8月,隸屬於濱海區專員公署。
1943年6月,隸屬於濱海區專署第三行署。
1945年4月,隸屬於濱海區行署第三專署。
1946年7月,隸屬於濱海專員公署。
1948年7月,隸屬於魯中南行政區第六專署。
1949年7月,隸屬於濱海專署。
1950年4月,隸屬於沂水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3年8月,隸屬於臨沂專區。
1968年3月,隸屬於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7月,隸屬於臨沂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臨沂地區改地級臨沂市,仍屬之。
⑹ 莒南古代是什麼地方有什麼典故
莒南縣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據考證,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已發現舊石器點8處,新石器遺址24處,商周以來的文化遺址50處。1975年在莒南大店發掘出兩座春秋時期的莒國殉人墓,出土銅器89件,樂器31件。從出土的精美銅器和樂器足以證明這里當時就有高度發達的銅器製造業,證明莒南人民早就擅長歌舞。明代大白常村人王璟,在朝為官51年,先後輔佐過憲宗、考宗、武宗和世宗四代皇帝,官至左都御史,獨持一朝風紀。
自漢代起這里就不斷發生農民反抗封建統治斗爭。赤眉軍、紅襖軍、紅巾軍、捻軍、幅軍都曾活動在莒南一帶。大鐵牛廟村抗倭民族英雄孫鏜,不僅武藝高強,且有忠心報國之志。明嘉靖三十二年,為抗擊倭寇侵犯,孫鏜傾其家財,招募鄉中豪傑,組織抗倭隊伍。翌年春,在抗倭的一次戰斗中不幸以身殉國,嘉靖皇帝敕贈為光祿寺署丞。
⑺ 莒南有哪些風景名勝
天佛風景名勝區;馬鬐山景區;洙邊五萬畝栗園、團林萬畝桃園、厲家寨萬畝櫻桃園;此外,境內還有孫臏洞、明代左都御史王璟墓、抗倭民族英雄孫鏜紀念館、大店庄氏庄園和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山東省政府舊址等歷史人文景觀。
天佛風景名勝區
天佛景區位於縣城北,真山、真水、真大佛是其主要特色,在連綿的望海樓群山之中,有一尊天然大佛赫然出世,全長3800米。頭枕西南青山,腳抵東北明湖;天庭飽滿,地頜方圓,獅鼻微翹,笑口常開,慈眉善目,五官清晰,四肢分明,神態安詳,蘊涵玄妙,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佛教界泰斗茗山長老朝拜後,欣然題詞贊頌:「莒南天佛,世界奇觀」。這是佛教界對天佛的最高評價。四海遊客觀後無不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馬鬐山景區
馬鬐山風景區,位於莒南縣城北10公里,景區面積50平方公里,山峰海拔662.2米,是莒南卧佛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山沂水錦綉山川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朵絢麗的奇葩。
馬鬐山聳然拔地而起,巍峨雄壯,氣勢恢宏,碧波環繞,山色融於湖光,瀲灧溟濛,宛如仙源幻景。該山群巒疊翠,秀峰挺拔峭峻,奇石突兀,磊磊落落;懸崖岌岌,絕壁危危;深澗幽幽,清泉噴涌;飛瀑高懸,雲騰霧涌;遍山松柏蒼勁,藤蘿牽纏;山花競艷,百鳥爭鳴。山之雄,石之奇,峰之峭,景之秀,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有四奇、四怪、四秀之說。
省府舊址(莒南大店)
莒南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在革命戰爭年代,莒南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是山東地區唯一一個既無日偽據點,又無頑軍占據的抗日敵後根據地。莒南紅色景點眾多,有山東省政府誕生地、115師司令部舊址、中華抗日第一村——淵子崖、甲子山戰斗遺址、山東新華書店誕生地、山東省第一個團支部誕生地、魯東南革命烈士陵園、毛主席批示的三個單位等。
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山東省政府誕生地位於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一九六一年十一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革命傳統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厲家寨旅遊區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這是毛澤東主席於1957年10月9日對厲家寨的光輝批示,從此,名不見經傳的厲家寨,一舉名揚海內外,成為全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僅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來參觀學習的國內外友人就達50多萬人次。
改革開放以來,厲家寨人民搶抓機遇,與時俱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如今,以厲家寨紅色旅遊區為中心,形成了園林式石雕石刻城——孫鏜紀念館、鐵牛廟石鐵隕石——厲家寨展覽館——萬畝櫻桃園紅色觀光旅遊一條線,每年來觀光旅遊的遊客達6萬多人次。
沂蒙鄉村風情園
沂蒙鄉村風情園是全國著名的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區。景區在縣城南五公里處,面積18平方公里。生態環境秀麗,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古樸,有「小江南」之稱。
景區內洙溪河九條支流如九龍薈萃,碧波盪漾,滋潤灌溉著這片綠色的沃土。7萬畝的栗園、茶園、竹園、桃園、杏園、蘋果園,把這里裝扮得滿目青翠,生機盎然。走進景區,猶如置身綠色的世界,鮮花的海洋,板栗的王國,茶葉的故鄉。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當地人民把這典型的山東丘陵地貌變成了茶果飄香,修竹吐翠,碧水泛銀的新天地,所有的山都披上了綠裝,或茶或栗或竹披滿山坡;所有的河道都蓄滿了清澈的溪水,碧水盈盈,瀑布漣漣;古木參天,綠蔭滿園,曲徑通幽,玉帶繞山。徜徉河畔,有水鄉之餘韻,漫步山嶺,有遠曠之佳趣。林間聽鳥鳴,田邊觀桑茶,空氣彌漫著芳香清新,正是休閑度假最理想去處。
孫鏜紀念館、石鐵隕景點半日游 山東省莒南佛教文化苑建設項目 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暨山東省政府誕生地二期建設項目 山東省莒南厲家寨紀念館項目 山東省莒南沂蒙鄉村風情園旅遊開發項目 山東莒南左山恐龍遺跡地質公園項目 山東省莒南七彩旅遊谷開發項目.
⑻ 臨沂名勝古跡
蘭山
王羲之故居: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中段北側),為王羲之幼年居住處。正門上匾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於琅琊臨沂,並在此度過他的幼年時期。據《臨沂縣志·古跡》載「王右軍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於臨沂市政府院內,1982年建立。《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解決了千百年來關於兩部書有無和真偽的歷史疑案,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考古十大發現之一;《歷譜》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歷譜。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市區東南部。東瀕沂河,風景秀麗。陵園於1949年2月由中共華東中央局揭底,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建立。後經陸續增建,現有塔、堂、亭、館、墓、坊等15處。
羅庄
寶泉寺: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羅庄街道辦事處朱陳村西、羅庄區段206國道西,佔地6.7萬平方米。 寶泉寺系「沂州四大古寺」之一,經考古鑒定屬古代文化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續修臨沂縣志》記載:「寺建於宋代,松柏森郁,東西怪石嶙峋,爭為奇狀者約里許……」
盛能游樂園:總規劃面積2000畝,總投資2億元。園區現已形成以兒童樂園、水上樂園、百鳥園、動物園、採摘園、生態園、人工林場、牧場等為主,以鴕鳥、梅花鹿、奶牛生態養殖、珍稀花卉苗圃種植為輔的多層次大規模的綜合性游樂場所。
河東
湯頭溫泉:位於河東區北部的湯頭街道,其發現和利用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最早的四大天然甲級溫泉之一。與「三孔」、泰山、半島海岸線並稱為全國四大「國家號」資源。《沂州府志》詩贊「野館空餘芳草地,春風依舊見遺蹤」,將「野館湯泉」列入「琅琊八景」之首。湯頭溫泉亦於1862年被載入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
蒼山
大宗山朗公寺:九峰環擁,為琅琊四大古寺之首,大宗山朗公寺旅遊景區位於大仲村鎮東2公里處,主峰海拔257米,南北走向。朗公寺建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元朝鼎盛時期佔地數百畝,殿閣20餘處,禪房300餘間,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四大寺院之首,當時與長清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
莒南
山東省政府暨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AAAA級):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和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政府誕生地,位於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總面積4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劉少奇、羅榮桓、朱瑞、陳光、黎玉、肖華、陳仕榘、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長期在莒南生活、戰斗過。莒南一度成為山東省黨政軍指揮中心,被譽為「小延安」。
沂水
沂水地下大峽谷(AAAA級):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山東省沂水縣城西南八公里處的龍崗山下,全長六千一百米,該洞形成於二十萬年前,由巨大的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是我國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長洞,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內有「一河、五關、六瀑、九泉、九宮、十二峽」等景點一百餘處,氣勢磅礴,奇特壯觀,幽深莫測,氣象萬千。
沂水天然地下畫廊(AAAA級):江北第一溶洞—「天然地下畫廊」位於「紅嫂故里」山東沂水縣院東頭鄉,是集地下長河溶洞、探險溶洞暗河漂、「怡然居」沂蒙風情度假村、滑雪滑草場、萬畝板栗山茶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為一體的大型游樂場所。
沂水雪山彩虹谷旅遊區(AAAA級):沂水雪山旅遊區位於沂水縣城東3公里處。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馬山,總面積200萬平方米。雪山樹木蔥郁,奇石林立,自古就有「雪山七十二景」之說,雪山文化內涵豐厚。有李逵殺虎、劉勰問學等許多優美傳說,流傳很廣。
沂水天上王城旅遊區(AAAA級):天上王城景區位於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地處沂蒙山腹地的沂水、沂源、蒙陰三縣交匯點。主體景區紀王崮處在周圍60多座山崮的環抱之中,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蒙陰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級):古稱東蒙、東山。位於蒙陰、平邑、費縣、沂南境內,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蒙山自古就為封建帝王、文人墨客所矚目。孔子登臨曾發出「登東山而小魯」之感慨;李白、杜甫同游曾留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之佳句;清聖祖玄燁、高宗弘歷南巡中都曾游歷過蒙山。
平邑
平邑蒙山龜蒙景區(AAAA級):平邑龜蒙景區主峰龜蒙頂因其狀如神龜伏卧雲端得名,為國家地質公園。顓臾王曾主祭蒙山,顓臾城位於蒙山之陽,萬般無耐遺址和祭壇猶存。莊周、紫陽真人、王詡(鬼穀子)都曾隱居修煉於此。在大窪風景區有眾多遺跡和傳說。
平邑九間棚旅遊區(AAA級):位於馳名全國的平邑縣天寶梨鄉,這里5萬畝果園連成一片,春華秋實。每年陽春三月的梨花會,置身其間,如在畫中。主要景點:沂蒙明珠九間棚村,北海銀行魯南印鈔廠舊址朝陽洞等。
費縣
沂蒙雲瀑洞天旅遊區(AAAA級):沂蒙雲瀑洞天旅遊區位於費縣南張庄,景區由指動石、天蒙湖、醉石林、雲龍瀑、通天峽游覽區構成,「幽谷掛雲瀑、石林醉天湖」是該旅遊區的生動寫照,素有「天然地質博物館」、「天下巨石第一陣」美譽。
沂南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AAAA級):位於沂南縣孫祖鎮。是集自然景觀、沂蒙紅色文化、古歷史文化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沂南景區主峰海拔536米,孟良崮因舉世聞名的孟良崮戰役而名居沂蒙72崮之首。公園總面積1.2萬畝。
孔明文化旅遊區:為山東省重點旅遊開發建設項目,位於沂南縣城西部,規劃區總面積31平方公里,東至卧龍山路,南至團山南側,北至卧龍山北麓,西到汶河及以西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區。
臨沭
蒼馬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臨沭縣城東北三公里處,由蒼山、馬山、草山等組成,蒼山主峰海拔394.7m,蒼山疊翠的另一個重要標志,是四奇,即奇石、奇草、奇花、奇林。
沭河古道:位於大官莊水利樞紐至馬陵山河西段,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2公里,總面積40平方公里。 古道水產資源豐饒,盛產葦、鵝、鴨、魚、蝦等各種水生動植物產品,素有「中國北方灕江」之譽。
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館
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簡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天宇自然博物館位於
平邑縣城,是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平邑歸來庄金礦投資興建的大型科普類自然博物館。該館於2004年9月建成開放。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陳列面積2.8萬平方米。館內設科研館1處,4D動感影院1處,展廳28個,館藏展品39萬余件,總投資近4億元。是「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山東省服務名牌企業"、"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景區」也是中國科學院多家機構的科研基地,擁有六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質博物館。
書聖故里 書法名城
臨沂是享譽海內外的「書聖故里」,別稱書城、書法城、書法聖城。臨沂有著歷史上悠久而濃郁的書法文化,這里誕生過一代「書聖」王羲之,與羲之有「二王」之稱的王獻之,大書法家顏真卿、羊欣等。
2003年9月,王羲之誕辰1700周年,市委、市政府舉辦了首屆中國書聖文化節,向全國乃至世界推出了「書聖故里」的文化品牌。自此,臨沂書聖文化節每年9月舉行一次。2006年6月,「中國書法城」在臨沂奠基,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200多米,總面 積約20多萬平方米,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中國書法名城」稱號。
龜駝鳳凰 古老傳說
「龜駝鳳凰城」、「龜駝城」、「鳳凰城」,是臨沂這座城市另外的名字,古代
四大靈獸龍鳳麟龜中,臨沂坐擁其二。東夷人的後裔建立了商,周朝的秦國也是東夷人後代,並且由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文化的融合也使鳳凰圖騰成為與龍同樣重要的圖騰。
相傳姜子牙封神榜封神時,在臨沂被一隻老龜所救。姜子牙請老龜一起上天成仙,但老龜以故土難離為由拒絕了。姜子牙於是稱臨沂「龜在城在」。老龜點點頭,順沂河進入了臨沂地下,從此就有了龜駝城的說法。鳳凰城的故事則有「鳳凰嶺」這樣的地名為證:春秋時期此地為祝邱城所轄,城西的一座嶺經常有鳳凰來棲,這座嶺便被稱為鳳凰嶺,祝邱城也被稱作鳳凰城。
鳳凰城的故事裡,還夾雜著鳳凰「神火」溫暖此地、鳳凰報恩的傳說,或許就是如此多的故事不斷地糅合,才形成了現在「由神龜馱著,由鳳凰長相守衛」的「龜駝鳳凰城」。
紅色之都 綠色水城
老區臨沂與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紅色之城一道被列為全國8個紅色旅遊重點城市。立足豐厚的紅色旅遊資源,臨沂致力打造全國聞名的"紅色之都"。與紅色文化相映襯,臨沂大力推進水城臨沂和園林城市建設,打造最佳宜居環境,"綠色水城"初見端倪。八百里沂蒙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街闊城靚,"紅都綠城"的城市品牌為臨沂增添了無窮魅力。
地處沂蒙老區的臨沂市,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被譽為華東"小延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和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有大量的革命遺跡。"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傳。業已形成的"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千里沂河從臨沂城中縱穿而過,為紅色臨沂平添濱水魅力。有"世界第一壩"之稱的小埠東攔河壩攔出34平方公里的寬闊水面,一次性蓄水總量達1億立方米。沿河而建的百里濱河大道兩邊,建設了鳳凰、沂蒙精神、銀杏園等多處綠化景區和休閑園地,涑河、青龍河整治開發工程整體推進,營造宜人的城市居住環境。憑藉以人為本的城市經營理念,沂河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被建設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臨沂濱河濕地躋身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並且在全國革命老區中第一個通過了國家環保模範城的考核驗收。同時,臨沂投資30多億元,在城區實施"暢通、光亮、藍天"工程,打造最適宜人居和創業發展的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