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談談西江流域歷史文化

談談西江流域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11 13:09:17

A. 有關西江流域

這個是西江的概況:珠江的幹流~西江亦作Si Kiang或Xi Jiang,英語作West River。
中國南方大河珠江的幹流。在中國廣西東部、廣東西部。主流南盤江發源於雲南省沾益縣馬雄山,在黔、桂兩省邊境與北盤江匯合稱紅水河,向東南流到象州石龍附近與北岸柳江匯合以後稱黔江,在桂平與西南來的鬱江匯合後稱潯江,到梧州與西北來的桂江匯合後始稱西江。全長2,129公里,流域面積345,700平方公里。西江在石龍以上為上游,流經石灰岩地區,河床深切,灘多水急,落差大,又多伏流。北盤江上的黃果樹瀑布水頭高達70公尺。石龍至梧州為中游,多峽谷和淺灘。梧州以下為下游,河道寬闊。出高要、羚羊峽進入珠江三角洲,在三水同北江相遇。三水以下水流分散,主流經磨刀門入海。
西江是珠江主幹流,位於中國廣西東部、廣東西部。從上源南盤江的發源地——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脈的馬雄山,到廣東省思賢滘。河長2074.8 千米,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千米。西江從上源到下游各河段另有別稱:從河源至望謨縣蔗香雙江口稱南盤江,雙江口至象州縣石龍三江口稱紅水河,由三江口至桂平市稱黔江,桂平市至梧州市稱潯江,梧州市至思賢滘始稱西江。從河源到三江口為上游,包括南盤江和紅水河兩段,長1573千米,河流穿行在高原盆地與峽谷相間的地形中,河道深切,平均比降0.85‰,有急灘跌水。從三江口到梧州市為中游,包括黔江段和潯江段,長294千米。黔江段中有著名的黃茅峽和大藤峽,其中大藤峽長44千米,河中水急,枯水時最深處亦達85米,是西江幹流最深處。在潯江段,兩岸有低山、丘陵和平地。梧州至思賢滘為下游,長208千米,河寬水深,河道平均比降0.09‰,寬700~2000米,最後由思賢滘進入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2277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上游。西江水系是兩廣交通運輸的大動脈。隨著西江水系的開發和整治,西江將成為貴州煤炭、西南磷礦外運廣東和北方地區的重要通道。

B. 西江流域的自然資源

黔潯江。黔海、江自象州縣石龍鎮三江口,流經武宣、桂平至梧州與桂江日匯合,河長172公里,河段集水面積為21,680平方公里。產水模數每平方公里為67.9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7.3億立方米。
鬱江。鬱江發源於雲南廣南縣境內楊梅山,是西江流域的最大支流。流域集水面積為90,800平方公里,(含越南境內面積),其中中國境內集水面積為79,207平方公里,廣西境內集水面積為68,125平方公里。鬱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371億立方米,產水模數每平方公里為54.46萬立方米。

C. 肇慶有無什麼特色文化

歷史文化:宋城牆、閱江樓、梅庵、悅城龍母祖廟、七星岩摩崖石刻群等回。
語言文化答:肇慶是粵語和嶺南土著文化的發源地,更是廣府漢族地域文化和白話(廣府話)的發祥地,以及兩種文化交叉演進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明與中國傳統文明交匯最早的地區,曾經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史稱「嶺南名郡」。
風景旅遊:七星岩旅遊風景區、仙女湖旅遊風景區、鼎湖山旅遊風景區。其中七星岩享有「嶺南第一奇觀」、 「人間仙景」之美譽;而鼎湖山是廣東四大名山之首,被稱為 「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活的自然博物館」。
人文建築:星湖牌坊音樂噴泉,奇幻多變,精彩紛呈。
商業文化:市中心廣百、好世界、大潤發、沃爾瑪四大商場組成一個密集的商業圈。
飲食文化:裹蒸是肇慶的特產食物,正宗裹蒸色香味俱全,採用糯米、綠豆、肥豬肉等原材料,以冬葉包制,呈四角山包形狀,講究葉綠、米粘、豆軟、肉香,另需配有上等芝麻,才算是肇慶正宗的裹蒸,等閑不易吃得到的。

D. 西江流域地理環境是什麼樣的

自珠江源至北盤江匯合口,即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全長91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為1.74‰,流域面積為56809平方公里。其中廣西境內5548平方公里,貴州境內7713平方公里,雲南境內43548平方公里。南盤江自廣西西林縣清水江河口至雲南省羅平縣新寨黃泥河河口長約11公里,是廣西與雲南的界河;新寨至蔗香長約263公里是廣西與貴州的界河。二者合計長274公里,流經廣西的西林、隆林、田林、樂業等縣。南盤江中、下遊河寬50~100米,縱坡很大,水流湍急,灘險很多。自貴州興義縣八達章至貴州望謨縣蔗香雙江口河段長190公里,多為「V」形峽谷,有急灘跌水91處。其中連綿14.5公里的雷公灘上下落差達181米。

E. 哪裡有地域文化(嶺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2011.8廣東電大出版

《嶺南民間文化》形考作業參考答案作業1 一、填空題 1、嶺南三大民系是指(廣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 2、最能代表嶺南文化特徵的是(廣府) 民系,它是嶺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體,是由(古越)和南遷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歷史上中原人入越較大規模的有(四)次。 4、最能體現廣府民系市井風情的是廣州的(茶樓)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應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變異的是( 客家)民系的風俗。 6、現在居住在廣東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晉)時期中原地帶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風情。 8、原廣東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現海南省(五指山區),即古百越族的一個支系--(駱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壯族是兩廣地區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甌)、(駱越)發展而來的。 10、壯族較有特色的節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誕」。 二、選擇題 1、年初一「行大運」是(B) A廣州人的習俗 B陽江人的習俗 C客家人的習俗 D中山人的習俗 2、三月三是(A)人的節日 A黎族 B壯族 C瑤族 D苗族 3、廣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漢語粵方言是一種以(A)為主,融會了中原古漢語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語 B古黎族語 C古壯族語 D古畲族語 5、客家人尊師重教,崇尚詩書,秉承了(B)的特質。 A黃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漢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壯族四月八的節日給(D)披紅掛彩,反映了以農耕為主的社會習俗。 A小夥子 B大姑娘 C豬 D牛 7、畲族同胞自認是(A)後代。 A盤瓠 B盤石 C趙佗 D劉三妹 8、古代外國文化通過(D)傳入嶺南地區,促進了嶺南文化與外國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員流放 B中原人口遷移 C塞北絲綢之路 D海上絲綢之路 9、(B)的風俗,最能反映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變異。 A廣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廣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瑤族的盤古王誕要舉行隆重的(B)活動。 A耍花燈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滿月酒 三、簡答題 1、簡述廣府民系的特點。 答:廣府民系的特點主要是不懷舊,不拘泥於歷史,富於冒險,勇於開拓,容易接受外來的新事物,又善於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識濃,價值觀念強。精明能幹,善變兼容,淡薄政治,講求經濟實效。這與其地理位置有關。 2、簡述客家民系特點 答:客家民系的特點:宗族觀念強,富團結心。喜愛唱山歌。有刻苦耐勞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識」,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們尊師重教,崇尚詩書,秉承了中原文化「書香門第」的特質。他們一向以讀書為榮,以讀書識字為「一技之長」。梅縣被稱為「文化之鄉」。 3、簡述嶺南民俗的特色。 答:嶺南民俗的特色,歸結起來,主要有三: (1)古老而又年輕,處處迸發出中西撞擊的火花。古老的生產生活方式,風習禮儀,使 人從中領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日常生活、飲食、服飾、人際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興海濱的迷人風韻,還略帶一點「洋」味,構成了峙南民俗的顯著特色。 (2)活潑多樣,充滿水鄉浪漫情調。那輕歌曼舞的節日風情,「三月三」是這樣。「耍童 歌」也是這樣,「游花街」更是這樣,那輕快活潑的調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廣東音樂一樣清新明秀,輕微淡遠,在人們面前展示一幅明媚陽光沐浴著春天萬物的面卷,使人輕松舒坦,又催人奮發,這正是嶺南民俗的主旋律。 (3)極富人情韻味,帶有濃郁的市井風情。春節大人給小孩「壓歲錢」,長輩給晚輩「分柑」,以物結緣,以花傳情,送花祝願等,都帶有濃重的人情味。廣州的茶樓,與其說是飲食天堂,還不如說是人情交往的大觀園。 4、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襲現在哪些方面? 答:(1)文化背景的位差。 (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3)文化核心的位差。 四、論述題 1、 嶺南文化有哪些特質?試述之。 答:嶺南文化的特質,主要表現在: 第一,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開放風氣。例如,廣東音樂大膽採用了外來樂器,以其音域寬廣豐厚,旋律優美嘹亮而逗人喜愛;飲譽世界的粵菜的風味,不但吸取了國內八大菜系的技藝,也吸取了西菜烹飪之精要;在文化思想方面,他們極為主張「博考各國民族之所以自立之道.匯擇其長者而取之。」廣東在全國率先敞開大門,在對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這並不是偶然的。 第二,努力超越「傳統導向」的進取精抻。一方面,表現在對固有文化傳統精華的吸收,另一方面則是大膽革除傳統之敝端。孫中山、康有為、粱啟超、馮如、詹天佑等,這些燦爛的群星,代表了嶺南文化的思想,他們的言行與業績,亦可見出嶺南文化的特異風格。 第三,實利重商的文化傾向。潮州商人的足跡,「上沂津門,下通台廈」,遠至新加坡、暹羅一帶,與珠江三角洲的商人遙相呼應,形成了當時商業系統著名的「廣東幫」。商品經濟的發展,對本地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心理產生了深遠的髟響,鑄造了嶺南文化講求實利實惠,偏重商業的傾向。 2、從文化的角度,談談廣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答:廣府民系由於珠三角一帶土地肥美,氣候溫和,水系紛繁,作物豐茂,為多層次的農業經濟構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又有得天獨厚的貿易大港廣州作依託,所以在兩宋時代,珠三角洲的開發已初具規模,南宋時已成為嶺南著名的糧食產區和經濟作物基地,明代後期已開始向商品化的方向發展。客家民系,開始他們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據的小王朝包圍之中,基本上與土著居名交往,長期過著以家族為核心的集體生活,宗族觀念很強,多次遷徒和重建家園的勞動,培養了他們刻苦耐勞的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識」,後與當地土著畲族部分融合,構成了客家民系。福佬民系,是指操閩南、閩北方言的群體,地域分布為潮州、汕頭以及海南島一帶,並有一部分由福建遷入廣西。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當地土著居民閩越族人與兩晉以來移入該地區的中原漢人融會而成的。 《嶺南民間文化》形考作業參考答案作業2 一、填空題 1、五羊神話中「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2、廣東盜寶傳說最著名的是《海珠石傳說》,這一傳說與唐人傳奇《崔煒》故事有關。 3、我國南宗教派的創始者,佛教禪宗的第六代繼法人是(惠能)。 4、惠能離家學佛的故事,充滿了佛法的(色空)觀念。 5、在六祖學佛的故事中,六祖的舅父讓他拜開村頭的巨石才准許他出家,舅父的威嚴反映了廣東地方(尊重舅舅)的風俗。 6、保存六祖遺跡最多的一是他的家鄉(新興縣集成鎮),二是他削發受戒的廣州光孝寺,三是他開壇說法的韶關。 7、廣東民間的「牛王誕」、「出水龍」是與四月八的「(浴佛)節」 同一天進行。 8、民間對劉三妹稱謂的變化為我們提供了她傳歌的路線,她的行跡又給我們劃出了一個風俗圈,即(嶺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9、傳說中的廣東劉三妹是唐中宗年間人,最早記載劉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輿地勝記》。 10、潮汕燈謎的體裁種類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學藝術價值的是(詩謎峒溪題)。 二、選擇題 1、五羊神話中五羊的排位與(C)有關。 A嶺南風俗 B中原人 C趙佗 D南方圖騰 2、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帶羊而來,因為(B) A羊小便於攜帶 B羊的繁殖力強,適應力強 C羊有靈性 D羊是先民的圖騰 3、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D),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 B第二位神仙 C第三位神仙 D第五位神仙 4、涉外傳說故事中,以(A)型最多。 A「洋人盜寶」 B「洋人找寶」 C「洋人騙寶」 D「洋人搶寶」 5、六祖生前的言論被他的弟子們編成(B),流傳於世。 A《六祖經》 B《六祖論經》 C《六祖談經》 D《六祖壇經》 6、六祖慧能是在(A )削發受戒的。 A廣州的光孝寺 B新興集成鎮 C曹溪寶林寺 D湖北東林寺 7、根據宋人王象之的《輿地紀勝》記載,歌仙劉三妹是(C)。 A興梅人 B廣西騰縣人 C陽春縣人 D新興縣人 8、在廣東,真正把劉三妹當作歌仙崇拜的是在(D)。 A興梅 B新興 C 連縣 D陽春 9、廣東謎風最盛的地方是(C)。 A梅縣 B廣州 C潮汕 D肇慶 10、潮汕人猜謎,一般是(A)。 A自己創作 B抄錄現成的 C在現場即興表達 D專門有人提供 三、簡答題 1、在潮汕地區,猜謎有一種獨特的規程,請簡述這一規程。 答:潮汕猜謎的獨特規程是擊鼓報猜,猜謎開始時,主事者擂鼓一通,鼓聲過後,即可開猜。猜射者先報謎箋編號,作者主鼓一聲,再報謎面與謎底,又重鼓一聲,再加解釋,完全正確,主鼓三聲。 2、在廣東,對劉三姐的稱呼各地不一樣,從對他的稱呼的變化中構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傳說風物圈? 答:民間對他的稱謂都是為我們提供了她傳歌的路線,她的行跡又給我們劃出了一個風俗圈。即嶺南民俗峒溪文化圈。它的范圍涉及廣東、廣西乃至雲南東部(雲南河口、屏邊一帶有劉三妹傳說)的部分地區,它明顯區別於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區的風俗文化,這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 3、簡述六祖學佛的故事。 答:六祖是農家子弟,23歲那一年,六祖要離別新興,到湖北東禪寺學佛。當時惠能的舅父不準他離開母親出家,提出如執意要離家,須把外祖母家門的一塊大石拜得裂開,惠能很虔誠,對著石頭拜了七七四十九天,巨石真的劈成了兩半。 起初五祖不肯收留他,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所言正合五祖心意於是把他留下,並讓他在碓房舂米破柴。八個月後,五祖遴選嗣法人,命各弟子各作一偈。惠能作了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的偈令大家很驚訝,沒想到一個在碓房幹活的人竟能作這樣的偈。 五祖心中暗喜,但怕別人害他,卻假裝說:「亦未見本性。」第二天,五祖悄悄來到碓房,問惠能:「米熟也未?」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猶欠篩在。」這些話都是雙關語,體現惠能與五祖心息相通。然後五祖又用杖擊三下。就離開了。 當夜三更時,惠能往五祖住處,五祖秘受禪法,傳以衣缽給惠能,並囑咐說:「農為爭端,止汝勿傳。」令其迅速南逃。16年後,適逢高僧印宗法師在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開講「涅盤經」,惠能混在眾僧中聽講,當時風吹幡動,眾僧引頸而望,便發生了一風動一還是「幡動」的辯論。毫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一高論,博得印宗的賞識。惠能因此出示衣缽,削發剃渡,正式被拜為禪宗六祖。 4、廣東的涉外故事與傳統的涉外故事有什麼不同? 答:涉外傳說故事中,以「洋人盜寶」型最多、其傳統的基本模式是:我國某地有一寶物,外觀平平,國人不識,後被某一外國商人或傳教士發現,重金購去,或以各種手段騙取,甚至武力搶奪,但由於寶物依戀故土,不願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靈性,不聽使喚;或在爭奪中損壞,變為廢物。從此這個地方就衰敗了,老百姓過著窮苦日子,似乎這一切都是可惡的洋人盜竊了我們的寶物所造成的。這些故事多出現在近代,表現出很強的鎖國心理。 而廣東的涉外傳說則表現出另外一種情調:與外國人友善相處,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平等競爭。 四、論述題 1、「五羊神話」中的仙人是騎羊的,請談談其中有什麼寓意? 答:羊是中國傳統的吉祥之物,能給人帶來幸運,也有人認為羊是廣州古越族人的圖騰崇拜物。羊字古和祥通,中國古代的銅器的銘文中「吉祥」多作「吉羊」。漢元嘉刀銘有「宜侯王,大吉羊。」羊又是美好的象徵、瑞祥之物,自古以來就是六蓄之一。有人認為,漢字的「美」拆開來就是「羊大」,即羊肥大的就是美;漢字的「鮮」,拆開來就是「魚和羊」,而美好的白玉,則用潔白瑩潤的羊膏來比喻,美其名曰羊脂白玉。羊性格溫馴又富有博愛的精神,自古以來,羊與人類就和睦相處,為人類作出了無私的貢獻。它對人從不要求什麼,吃的是草,奉獻給人的卻是羊奶、羊毛、羊肉和羊皮,連羊糞也是很好的肥料。在羊的身上,有一種奉獻的精神和犧牲的精神。 2、在六祖的學佛故事裡,體現了哪些佛教文化?舉例論述。 答:(1)惠能離家學佛的故事、關於「幡動」的辯論體現了佛學的色空觀; (2)惠能墜腰石舂米的故事體現了佛學講求艱苦磨煉的精神; (3)惠能種菜的故事體現了佛學要求的根基清凈、心如止水的品格; (4)惠能吃早餐的故事體現了佛學要求的悟性; (5)惠能顯法的故事(惠明遺衣缽、向陳亞仙借地,行昌行刺等)體現了佛學中佛法無 邊的功能; 3、廣東的盜寶故事的自然形態是怎麼樣的?它又呈現出一種什麼樣的心態?試述之。 答:從洋人識寶到洋人盜寶,從平等交易到強取豪奪。但廣東的後一類故事較少,矛盾也沒有那麼尖銳激烈,大多數反歸初期識寶故事的形態,識寶者與持寶者自願買賣,重點表現的是寶物重金購不走,以寶物對鄉土的依戀來反映人們愛鄉愛國的心態,而不是識寶者與持寶者的矛盾斗爭。更多的涉外故事都是歌頌中外人民在經濟和文化交往中的傳統友誼的,這在近百年來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壓力下是難能可貴的。 《嶺南民間文化》作業答案(三) 一、填空題 1、廣州人的飲茶風俗大約從(18)世紀末開始形成的,廣州茶樓文化具有中西合璧的風格特點。 2、十九世紀中葉,在廣州的(十三行)街誕生了第一間現代化的茶樓,號稱為(三元樓)。 3、潮州功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州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功夫茶之功夫,不是在茶葉,而是全在茶的(烹法)。 5、潮州功夫茶「八步法」是指治器、(納茶) 、候茶、沖點、刮沫、淋罐、燙杯、(灑茶)。 6、客家名菜「東江釀豆腐」,傳說源於(中原包餃子的習慣)。 7、建於地面半地穴式窩棚建築和高於水(地)面的(干欄式建築)是嶺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後的主要居住形式。 8、竹筒屋又稱(直頭屋)、竹竿厝。他的平面特點是正立面單開間,面寬較窄,進深視地形長短而定。 9、廣州的(騎樓)建築商業城市的產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結果。 10、潮汕民居平面類型很多,最基本形式為(四點金)和(下山虎)其他民居大多以四點金為基本單元加以組合發展而成。 11、飄色是流行於(番禺沙灣)和(吳川梅菉)一帶的一種民間游藝。一般是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北帝誕時表演。 12、一般說「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藝品)「秋色賽會」俗稱(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間工藝及其展覽的一種特殊形式工,開始是為慶豐酬神,後發展為一項綜合性的民間群眾游藝。 二、選擇題 1、粵菜的代理是:(A) A廣州菜 B客家菜 C潮汕菜 D A、B、C都是 2、潮汕菜以(A)見長,製作精巧,格局講究。 A海鮮 B牛類 C蔬菜 D雞肉 3、沖功夫茶前要先燒開水,沖燙茶具,這一步驟叫做:(C) A候茶 B納茶 C治器 D沖點 4、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D)。 A「一式一具」 B「一式二件」 C「一式三件」 D「一式多件」 5、圍龍屋是(B) A廣州民居 B客家民居 C潮汕民居 D佛山民居 6、廣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鎮現存量最大的傳統民居是(B) A西關大屋 B竹筒屋 C騎樓 D圍龍屋 7、「四點金」是(C) A廣州民居 B客家民居 C潮汕民居 D佛山民居 8、「塞大標」是(A)的一種春色活動。 A潮汕地區 B廣州地區 C客家地區 D佛山地區 9、飄色以(B)飄色最有名。 A吳川 B紫坭 C沙灣 D小欖 10、廣東著名的水色有兩個地方,它們是(D) A新豐,龍門; B吳川梅籙鎮、中山小欖鎮; C佛山市、番禺市橋鎮; D番禺市橋鎮、中山小欖鎮。 三、簡答題 1、簡述廣州菜的特點。 答:廣州菜的特色是選料博雜,菜式豐富,既可獨樹一幟,又可協調眾口,收到雅俗同趣的飲食效果。再者製作精細,在配料、刀工、器皿、火候、油溫、原料入鍋的次序、烹飪的時間、起鍋、包尾、上菜方式等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粵菜口味鹹淡適宜,富於季節變化,口感爽脆,百吃不膩,善於以本地的飲食文化為基礎,吸取國內其他菜系和西餐的精華,形成獨特的南國風味。 2、廣州竹筒結構特點是怎麼樣的?其形成的原因是什麼?簡述之。 答:(1)竹筒屋是廣州近代傳統住宅形式之一,其平面特點是單開間,且開間小、面窄, 門口臨街的寬度通常只有3~4米, 但其進深卻很大,多為12~15米,也有達30~35米的,寬與深之比由1:4至1:8,甚至1:10以上,由前到後排列成多個房間,形似竹筒,故名竹筒屋。它多見於廣州西關和市中心區一帶,尤以霞飛坊、鹽運西、將軍東、西街一帶更為典型和集中。竹筒屋一般分為前、中、後三個部分。前部為大門和門頭廳;中部為大廳,為較高的單層,內設神樓;後部為卧室和廚房、廁所。三個部分用天井分隔,以廊道聯系,竹筒屋與竹筒屋之間形成的街巷非常狹窄。 (2)其產生的原因是:19世紀上半葉,隨著工商業發展和城市人口逐漸增多,粵中地區人多地少,地價昂貴,同時,當地氣候炎熱潮濕,竹筒屋的通風,採光,排水,交通可以依靠開敞的廳堂和天井,廊道得到解決。 3、客家民憾動潮汕民居有什麼不同? 答:客家圍龍屋的整體平面基本上是一個大的橢圓形,接近現代的田徑體育場。中間主體部分為房屋建築,屋前為長方形禾坪,再往前是半月形池塘。屋後是半圓形的山坡或林地,種有翠竹樹木,稱「花台」、「塋背」;潮汕民居平面類型很多,最基本形式為下山虎和四點金。下山虎俗稱「厝塵」,平面布局為三合院形式。四點金平面布局為四合院形式。 4、簡述紫坭春色在出色時的特點。見教材173頁 四、論述題 1、結合實際,論述廣州茶樓文化的特點。 答:(要點)廣州人的朋友約會,親戚聚會,情人約會,家庭團聚,文人論稿,商務洽談等經常都是在茶樓完成的。現代廣州茶樓不僅是商業服務場所和社交場所,還是文化活動場所、家庭自娛場所,廣州茶樓社會功能之多,遠非其他地方所能企及,廣州茶樓文化是嶺南文化的特色之一。 2、論述潮汕功夫茶的特點。 答:「和、敬、精、樂」。 從采造、鑒別、用具、用火、擇水、烤炙、碾末、烹煮、飲用等九個方面,都應力求其精。精,正是功夫茶最突出的特點,它體現在烹制、品飲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而不僅僅是「器具更為精緻」而已。功夫茶的沖罐有單杯至四杯等規格。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壺,四人用三杯壺,五人以上用四杯壺。這樣,當每一輪茶灑罷,總有一位座客要輪空。因此在斟完首輪茶之後,小輩必敬長輩,主人要讓客人,便成為不成文的品茶規范。其後,則主客互讓、長幼互讓,謙讓之聲不絕於耳,和融氣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體現。功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飲茶藝術,又是跳出了狹隘的文人圈、紮根於大眾沃壤的民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賞,大雅而大俗,這正是它的魅力與生命力之所在。人們從它身上既可尋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悅與怡樂。3、論述佛山秋色的文化特點。 答:秋色又名"秋霄"、"秋景"。秋色盛會一般稱為出秋色或出秋景,是佛山特有的民間藝術品競展和文藝表演比賽活動。秋色的興起始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與佛山發達的手工業和農業有密切的關系。手工業的發達,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也為佛山秋色藝術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每年秋收過後,佛山人以店鋪或行業為單位,自發組織起來,利用農產品或手工業剩餘材料如芝麻、蠶繭、瓜果、薯類、刨花、廢紙、棉絮等,信手拈來,用泥塑、蠟鑄、紙撲加工成以假亂真的藝術品,以"擔頭"、"檯面"的形式挑著、推著穿街過巷,供兩旁群眾觀賞、評議,再配以舞龍、舞獅、十番、鑼鼓助興,各展其能,成為名叫"秋色會景"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 《嶺南民間文化》作業答案(四) 一、填空題 1、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種婚嫁習俗,以(順德)、南海、番禺、中山最多。 2、歷來被人們視為嶺南婚姻風俗的兩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閨)。 3、專門為顯貴培育妾氏的行業叫(嫁婢) 4、自梳風氣的第二次高潮出現在(20世紀初) 5、廣州的生菜會是以(芳村)的坑口為最。 6、在廣東,(祝融)被稱為水神,供奉於廣州東郊南海神廟。 7、在廣東的禁忌里有語忌、年禁、婚忌、凶忌、(行為禁忌)等等。 8、(南海神誕)是流行於廣州地區的信仰風俗,又稱波羅誕、南海波羅誕。 9、北帝,原為古代神話中的(星辰)之神,後嶺南人把它稱作水神。 10、天妃,又稱天後,福建、台灣一帶稱為(媽祖),奉為海神,國外則稱之為「中國的女海神」。 二、選擇題 1、「自梳女」是(B)特有的一種婚嫁習俗。 A潮汕地區 B珠江三角洲地區 C客家地區 D黎族地區 2、在自梳風俗中,一些女子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個早夭的男子嫁,給死鬼守寡,這種風俗是(C)。 A不落家 B大姈姐 C代守清 D買門口 3、生菜會的會期是(C)。 A正月十三到十六 B正月十八到二十四 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D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 4、龍母是一個(D)。 A自然神 B天神 C冥神 D宗族神 5、下列哪個神是屬於天神類的?(A) A北帝 B太上老君 C城隍 D社神 6、民間關於龍母的傳說,一是與俗語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有關,一是與(C)有關。 A黃大仙鬥法 B何仙姑鬥法 C賴布衣鬥法 D漁翁鬥法 7、人神是指(C) A陰間之神 B觀念神 C各族祖宗神 D觀音菩薩 8、龍母作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過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過(A)來實現的。 A五龍子 B養父 C與賴布衣鬥法 D海龍王 9、波伏神是屬於(B)。 A天神 B水神 C冥神 D自然神 10、下列哪位神是由火神變為水神?(D) A波伏神 B北帝 C龍母 D祝融 三、簡答題 1、簡述「自梳」和「串隆閨」有什麼不同?見教材188頁倒數第二段 2、簡述「不落家」風俗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答:有的女子,因決心要過獨身生活,雖瞞著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終因拗不過父母的逼迫而出嫁,所以只好採取婚後「不落家」的辦法來應付父母。蓄意不落家的婦女,臨嫁時秘密請知己的大嫂大姐們傳授洞房花燭之夜的應付辦法,並請金蘭姐妹特製一套防衛衣服,衣服製成上下相連,夾口處縫得特別牢固,讓新娘無法扯開。自帶一把剪刀作自衛,不讓新郎貼近其身。如新郎以暴力相逼,即厲聲呼救,以金蘭姐妹扮演的大妗,聞聲後便集體前往救護,幫助新娘解脫。在夫家住至三日,「回門」後就不再返回夫家了。不過,不落家婦女,在夫家仍是主婦名分。夫家如有紅白喜喪之事時,還要派人回去以示關照。若是翁姑或丈夫過世,必須親自回去「上服」盡孝執喪。本人要是病危將逝時,不能留在娘家辦喪,必須回到夫家去待終。彌留期間的飲食、醫葯及身後費用,均由女家負責。夫家要以主婦之禮儀進行辦喪。遺產留給妾侍或庶出子女。也有不回夫家而死於「姑婆屋」或尼姑庵的。 3、龍母的神性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答:龍母作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過她本身的法力,一是通過她的孝子--五龍子來實現的。從她本身來說,一可解水旱之患;二能預測風雲,平伏波濤,解覆溺之患;三導引航船,執鉞助仗。至於五龍子,本身就是龍形,其行雲作魚,興風作浪的本領,都在龍母之上。只要龍母一聲令下,群龍便可為所欲為。 4、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舉例說說在你所熟悉的生活中有哪些禁忌?見教材231頁 四、論述題 1、試述「自梳」、「串隆閨」這兩種婚姻風俗的文化意義。見教材201頁最後一段 2、試述龍母信仰與西江民間文化的關系。 答:龍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內核,是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之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並不亞於海神媽祖。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淀積而形成的龍母文化所孕育和產生的強大文化力,已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有力地推動著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1)龍母文化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不斷激活「以人為本」的理念,孕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者,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 勞動者創造了社會。回顧西江流域的歷史,尤其是西江流域的社會發展史,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正是龍母文化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者繼承和發揚龍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勞,創造了西江流域的社會財富,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 (2)龍母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效應和豐富的經濟內涵打造了西江流域的經濟品牌,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經濟發展。 龍母文化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淀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千百年來的社會實踐中,龍母文化這張響遍西江流域的品牌,自覺和不自覺地和經濟活動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效應和豐富的經濟內涵,這是文化創新經濟競爭力、以文化力提升經濟競爭力的一種歷史必然。3、試述嶺南水神的演變有什麼特點。見教材259頁第二段

F. 西江經濟帶的區位條件

雲南、貴州和廣西有豐富的水能資源,貴州還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而廣東能源相對比較緊缺,特別是優質的煤兩廣都缺。位於西江流域上游的大西南現已初步建成以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工業為基礎和軍工相配合的工業體系,形成了一批初具規模的大中城市,增強了西南自身開發的經濟基礎。西江流域下游地區是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擁有與國際市場緊密聯系的區位優勢和強大的產業輻射功能。溯西江而上,現代商業文明逐步由廣東沿海向西南內地推進,興起了肇慶、梧州、賀州、南寧、柳州、百色等新興城市,西江是推動流域經濟形成與發展的重要軸帶。雲貴地區是中國磷礦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地區,具備建立世界級磷化工基地的條件和基礎。該地區還是我國最重要的優質煙草生產基地,雲南連續15年實現利稅位居中國煙草產業第一、年實現利稅最高達380多億元,貴州輕工業以卷煙工業最為著名,加上廣西煙葉生產,誕生了一大批國內外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同時,煙草行業帶動和支持了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造就了一大批鋁箔廠、造紙廠、化肥廠和印刷廠,推動了煙肥、造紙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工業、煙機工業、煙草復烤工業的快速發展。雲南地區還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如亞麻、三七、紫丹等,適宜大規模種植加工,發展生物制葯產業,並進而形成種植、加工、研發於一體的生物制葯產業鏈。雲南是中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野生花卉資源達2500多種,素有「天然花園」和「植物王國」之稱。西江流域具有豐富的太陽能和水資源,利用太陽能和水電發展能源產業,既可以節省石油和煤炭資源,又能有效避免環境污染,是新興的綠色產業之一。
目前,西江流域上游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資源的潛在優勢未能變為現實的經濟優勢。在貴州六盤水地區和雲南的曲靖地區分布著大煤田,但開發程度不夠,生產能力遠遠沒有得到發揮,加上區內外運輸通道不暢,煤炭運輸受阻。紅水河水能蘊藏量大,但目前僅有大化、惡灘、天生橋二級等少數大型水電站,西江其它支流上的中小水電站建設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坑口、路口以及負荷區水電發展不足,造成區內缺電,使大量生產能力滯存閑置。貴州東南部和廣西大部分地區適於造紙的原料量大質優,發展造紙工業的條件優越,可是造紙工業一直是這些地區的薄弱環節。
西江流域具備天然的生態旅遊基礎,雲南有著眾多的旅遊資源,如著名的路南石林、大理、西雙版納、三江並流、昆明滇池、麗江玉龍雪山等都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還有大量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從雲南、貴州到廣西、廣東,山川峰林、溶洞、河流、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等無數的天然風景名勝構成了域內特有的旅遊景觀。 有的學者提出一個區域經濟學方面的猜想: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初期,大江大河沿邊的下游的經濟發展速度通常比上游快,因此下游地區往往先行一步,現代化程度較高。分析原因是,由於水流的方向問題,自然資源由上游向下游的流動成本比反方向的成本低,因此自然資源從富裕城市或地區向下游輸出是比較經濟的。西江流域基本呈現如此分布特徵,西江流域流貫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和澳門5個省區,上游有豐富的資源,下游是以穗、港、深、澳為核心的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珠江大都會帶」,包括廣州、香港、澳門、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江門、中山、順德、南海等城市和117個城鎮。西江軸線東起港澳和珠江三角洲,西至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把經濟發達的華南和資源豐富的大西南聯系起來。西江流域中上游連接大西南經濟開發地區,下遊河口為珠江三角洲西翼佛山、江門、順德、珠海、澳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是連接沿海發達地區和大西南欠發達地區的黃金地帶,也是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經濟帶的經濟軸線。
雖然同處同一水系和同一源流,西江上、中、下游的經濟發展水平反差異常明顯。下游、中游和上游構成明顯梯度態勢。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已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而與它毗鄰相望的兩個明星城市—香港和澳門,更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城市,已處於後工業化時期。中游的廣西(廣東的肇慶也屬中游)部分,處於工業化中前期階段,正待起飛。上游的雲貴,經濟欠發達,正在為經濟起飛做准備。總之,下游珠江三角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最發達地區,上游和源頭的雲貴地區卻是近乎被人遺忘的角落。如今日積月累的發展差距不但沒有收斂的跡象,反而在「馬太效應」的作用力下繼續朝著兩極分化方向發展。西江流域上、中游地區的產業結構層次及產業內部勞動生產率都明顯低於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區,意味著前者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相當繁重,當前關鍵在於發展非農尤其是第二產業,承接來自下游地區的產業轉移。但是,上游和源頭承擔著生態屏障的職責,而從下游轉移過來的工業又多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工業,這又加重了中、上游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上游地區工業發展與水環境保護二者之間造成「兩難抉擇」。為此,需要從全局出發權衡利弊,既要找到適宜的發展路徑,又要保護好西江水生態環境。
西江走廊前沿緊接經濟發達的廣東「珠江三角洲」,背靠桂西北和大西南,具有承東啟西的作用,因此,建設西江經濟走廊既有利於打開東西通道,推動西部地區接受粵、港、澳地區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把改革開放由沿海到內地推進,形成跨地區、多元化的開放格局。換言之,沿海與內陸兩者都需要有共同的載體,通過一個地帶與之銜接。建設西江經濟走廊,加強其作為東西地區之間的樞紐作用,使之能更好地擔負承東啟西的作用,對全局的改革開放發展無疑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
在「西江產業帶」的沿江地區中,工業產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傳統產業中的製糖、有色金屬、機械製造、建材、冶金等主要產品,已經具有相當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制葯、鋁材加工、生物、電子、信息等高技術產業發展較為迅速。在已有的區域合作中,「西江產業帶」 的形成也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有部分省市已經開始進行產業間的轉移與承接,其中距離珠三角較近的廣西率先積極打造產業轉移基地,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如南寧市最先確定建設廣東工業園、廣東商業街和澳門商業街等。
西江流域5省區之間的經濟合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西江流域各地區間已經建立起天然的紐帶和經濟聯系。與廣西西江流域接壤的廣東粵西和肇慶地區,經濟發展在廣東僅次珠江三角洲,工業基礎、基礎設施也比較發達。城市化水平也較粵北、粵東高。而與其接壤的廣西桂東南,工業和基礎設施也具相當規模。這片地區極具接納珠江三角洲工業轉移的條件。從人文關繫上看。西江流域與珠江三角洲同屬嶺南地域文化,文化傳統、生活習俗、道德風尚認同。這一地域操相近的方言,形成相同的風俗習慣,人們往來頻繁,有諸多親緣關系,貨物交流早已形成歷史習慣。雲南、貴州的電力經過貴州天生橋水電站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區。
在2004年的泛珠江三角洲地區經貿合作洽談會上,西江流域的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澳門5個省區簽約金額達到2000億元,占洽談會總簽約金額的2/3強;簽約的項目數占總數的70%以上。這其中相當多的金額和項目是在這5個省區間簽訂的。從人文關系看,西江流域與珠江三角洲同屬嶺南地域文化,文化傳統、生活習俗都有著高度近似性,語言也大致相近,有利於各地區相互開展合作交流,歷史上就往來較為頻繁,貨物交流早已成歷史習慣。目前,在西江干線沿江兩岸,已經有不少企業、工業園區自發性沿江而建。經濟學家也把眼光投到這一開發上來。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建議,引導珠三角和港澳企業沿江西進,形成上下游依存共贏的產業鏈。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熊宗仁呼籲,各方應加快西江經濟帶建設,並將此納入國家決策。 該流域生態環境惡化速度呈加快趨勢。有資料顯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西江上中游森林覆蓋率減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積增大了1.5倍,活動性滑坡和泥石流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土壤侵蝕面積占總面積的53.08%。強度、極強度、劇烈等級的土壤侵蝕模數分別佔全區土壤侵蝕面積的20.09%、17.46%和1.78%。水旱災的頻率和受害面積不斷增加。20世紀末期與50年代相比,雲、貴兩省區的受旱面積分別增加了7.7倍和2.4倍,廣西洪澇受災面積增加了2.76倍。隨著工業的發展,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日趨嚴重。酸雨已危及上中游大部分地區,一般酸雨頻率達65%以上,在城市附近和經濟發達地區,不少河段的水質已達不到飲用水標准。
迄今,國家尚未對流域生態功能定位進行系統劃定,未對跨界斷面水功能類別及水質評價要求予以系統明確。在跨省流域功能區未明確情況下,流域內各省根據各自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需要自行對功能區進行劃定。由於未能統籌整個流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單元各自為政的劃定給上下游協調發展帶來極大困難,給整個流域生態功能保護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的發揮帶來極大制約,也最終導致各自發展的不可持續。甚至出現跨界(尤其是省界)同一斷面水功能定位不同、水質評價類別不一致的情況,從而失去了認定流域各行政單元保護與發展的責任義務及協調機制建立的最起碼前提。流域協調就是通過機制建立,明確全流域功能定位、各行政單元責任和義務,變行政單元各自發展為全流域互惠共生、和諧多贏。相對於下游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雲南、貴州屬於經濟不發達地區,保留了較為完好的原始生態環境和民族風情,具備較優質的生態基礎,因而更易於高起點開發綠色產業經濟,走可產業生態發展模式之路,實現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若乘船從東往西而來,遠遠映入眼簾的便是浮於西江中央的狀如端硯的硯洲島。傳說,在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被譽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滿離肇慶時,船出羚羊峽,突然波浪翻騰,狂風驟起。包公事感蹺蹊,立即查問手下人。原來是端州硯工為了表達他們對包公體恤民情的敬仰,託人送來了一方用黃布裹著的端硯。手下人見是一方石硯,並非金銀珠寶,於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取來端硯拋到江中。剎時,風平浪靜。後來,在包公擲硯處便隆起了一塊陸洲,這就是硯洲島。包硯的那塊黃布,順流而下,在不遠處的西江邊形成了一片黃色的沙灘,這就是現在黃布沙。當地人根據此傳說,在硯洲島上建起了一座包公祠,至今猶存,且香火不斷。這就是西江二十景之硯渚清風。硯洲包公牌坊過得硯洲,便來到了中國地理書上稱之為西江三峽的羚羊峽。西江三峽由羚羊峽、三榕峽、大鼎峽組成。西江的風光,也因有三峽而聞名。西江三峽景色怡人,風光秀麗,從東向西有二十處景點:硯渚清風、羚峽歸帆、羅隱下院、桃溪夕照、望夫歸石、出入山虎、清風仙閣、歸猿古洞、景福花冢、古塔倒影、江樓晚眺、寶塔雨雲、白沙夜月、五顯漁燈、五馬歸槽、龜蛇鎖江、鎮水大鼎、鵝窟濤聲、龍舌王侯、榕峽釣台。
羚羊峽北側的羅隱下院,原是鼎湖山派出的在渡口專門接應上山進香客人的機構,又稱憩庵。據史書記載,743年,日本入唐留學僧榮睿拜請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弘法,第五次東渡中,在舟山遇颶風飄流海上,歷經艱辛,才在海南島登陸,後經梧州東到端州(今肇慶市),就在此登上鼎湖山龍興寺(宋改白雲寺),因積勞病重圓寂,後葬於鼎湖山蓮花峰南麓。
西出羚羊峽,江面豁然開闊。來到城區江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西江兩岸四塔擎天的奇特景觀,四座古塔,夾江對峙。詩人郭沫若1961年暢游西江時,留下了四塔擎天天宇穩,七星伴月月宮閑的名句。西江兩岸,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好不熱鬧。北岸是肇慶市區,南岸是高要城區。兩個現代化的都市隔江相映,繁華競逐。
溯江而上,西江大橋一橋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再往前便是大鼎峽和三榕峽。
溯江進入德慶地域,從船上就可以看到四海朝宗的龍母祖廟、歷久如新的三元塔等古跡。再往西前行,便來到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錦石山下。錦石山高375米,分兩層,上層200米的圓柱石山直插雲霄,下層175米的土山相輔。錦石山從三個不同的方向遠遠看去,有不同的景象:有如天然華表,故有人稱之為華表石;有如老人,故有人稱之為老君石;有如和尚之頭,故有人稱之為和尚石。其實,錦石山的得名,與史傳有關。

G. 西江流域的介紹

西江是華南地區最長的河流,為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水系中最長的河流,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航運量居中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江。發源於雲南,流經廣西,在廣東佛山三水與東江、北江交匯。其幹流在江門、中山注入南海。與東江、北江合稱珠江。西江現時是珠海、澳門一帶的主要淡水來源。1

H. 試述龍母信仰與西江民間文化的關系

龍母,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姓溫,名鳳嬌。相傳龍母生前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功於國,有德於民而利澤天下。千百年來,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眾信奉為「水神」而建廟敬拜。在西江流域,敬奉龍母的廟宇有300多座。龍母文化,就是以龍母廟宇為依託,以對龍母的圖騰崇拜為動因,在西江流域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和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總和。龍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內核,是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之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並不亞於海神媽祖。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淀積而形成的龍母文化所孕育和產生的強大文化力,已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有力地推動著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一、龍母文化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不斷激活「以人為本」的理念,孕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者,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

勞動者創造了社會。回顧西江流域的歷史,尤其是西江流域的社會發展史,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正是龍母文化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者繼承和發揚龍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勞,創造了西江流域的社會財富,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

1.龍母文化對龍的圖騰崇拜,弘揚和培育了西江流域炎黃兒女團結統一、愛國愛家、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龍母文化是龍文化在南國的典型體現,龍母文化的內涵主要是對龍圖騰的崇拜。龍母的「母儀龍德」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作為龍的傳人,西江流域的炎黃兒女受龍母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使這種民族精神代代相傳。從百越民族首領溫鳳嬌到清代林則徐虎門銷煙,西江(珠江)流域的炎黃兒女抗擊外侮、維護民族尊嚴的壯舉層出不窮。正是在這種民族精神的激勵下,西江流域的各族兒女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愛祖國、愛家鄉、團結統一、自強不息,把西江流域建設得美麗富饒。

2.龍母文化的母性本根特徵,弘揚和培育了中華民族「真善美」的傳統美德,實現了西江流域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龍母是西江流域的母性神,其內涵除了對龍圖騰的崇拜外,主要是對母性的崇拜,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的本根文化意識,這是龍母文化的根蒂和精華所在。龍母是中華民族崇尚的本根,龍母是美的化身,是善的代表,是力量的體現。受龍母本根文化意識的長期熏陶,西江流域的廣大民眾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真善美」的傳統道德,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遵守基本行為准則,助人為樂,多做善事,和睦團結,在西江流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和發展,實現了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3.龍母文化以其特有的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為西江流域的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龍母文化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嶺南文化,具有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厚等特點。每逢「龍母誕」,各地舉行的各種文化活動更是琳琅滿目,豐富多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群眾。《悅城龍母祖廟》一書記載,「龍母誕」期間,「每年賀誕團及各屆朝拜百姓確切人數無法估計」,「從廟外碼頭到廟內各個角落,都擠滿了人群,特別是五月初八,更是人山人海,廟內廟外,水泄不通,置身其中,只好任由人流推動」,足見龍母文化之誘人。而龍母文化通過寓教於樂,向人們進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宣傳科學文化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為西江流域的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龍母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效應和豐富的經濟內涵打造了西江流域的經濟品牌,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經濟發展。

龍母文化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淀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千百年來的社會實踐中,龍母文化這張響遍西江流域的品牌,自覺和不自覺地和經濟活動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效應和豐富的經濟內涵,這是文化創新經濟競爭力、以文化力提升經濟競爭力的一種歷史必然。

1.龍母文化大大提升了西江流域的文化品位和社會知名度,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使西江流域呈現無限商機。

龍母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龍母文化這張響當當的文化品牌,使西江流域成為聞名國內外的投資熱土。西江流域的梧州市,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制定了「以龍母文化提高梧州的歷史文化品位和知名度」的戰略,投巨資修建了「龍母太廟」「文化中心」等大批文化設施,從2000年起定期舉辦「龍母文化藝術節」,從而大大提高了該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大批客商慕名而來。2000年6月梧州市首屆龍母文化藝術節暨經貿洽談會,僅幾天時間,就和外商簽訂投資項目33個,引資總額達8050多萬美元,實現了文化、經貿齊頭並進。

2.龍母文化打造了西江流域的旅遊品牌,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龍母文化豐富的內涵,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和琳琅滿目、多彩多姿的民間文化活動,深深地吸引了國內外尤其是粵、港、澳、台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如廣東省德慶縣,以龍母文化打造旅遊品牌,以旅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啟動了「龍之旅」、龍母故鄉德慶「三點一線」特色旅遊等項目,僅悅城龍母祖廟,每年接待的遊客都在100萬人次以上。旅遊業的發展,推動了交通、飲食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資項目,1993年至2000年,德慶累計新增外資項目150多個,投資總額達5億多元。

3.龍母文化通過「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促進西江流域的招商引資和經貿發展。

當今世界,經濟的競爭可以說是品牌的競爭,沒有品牌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品牌經濟就是文化經濟。正是基於這種考慮,西江流域的很多地方都依託龍母文化這張品牌,通過「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開展經貿活動。今年6月,龍母故鄉的德慶縣利用「龍之旅」,龍母故鄉「三點一線」特色旅遊項目成功開線的契機,舉辦大規模的龍母文化活動,藉助龍母文化這個平台,舉行招商洽談會,吸引了大批客商參加,當場簽訂投資項目29宗,投資總額3.28億元,其中外資3.16億元。另會前簽訂投資項目合同20個,總投資9966萬元。

4.龍母文化在西江流域、珠江流域乃至泛珠江三角洲進行聯動開發,促進了西江流域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龍母文化作為一種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但在西江流域,而且在珠江流域和泛珠三角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這些地區共享的文化資源。正是由於這種資源共享和地緣相連的關系促進了西江流域與這些地區進行經濟聯動開發。

今年上半年,梧州市和肇慶、德慶、賀州兩廣四地達成共識,聯手打造龍母文化旅遊品牌,兩廣四地將以龍母文化為紐帶,充分挖掘龍母文化的歷史底蘊,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把龍母文化打造成兩廣地區一個知名旅遊品牌,聯合開發「龍之旅」旅遊黃金路線,聯合舉辦龍母文化等各種民俗節慶活動,從而促進文化、旅遊和經濟的發展。

5.龍母文化通過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做大做強西江流域的文化產業,使之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龍母文化,遠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打造文化品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產業。正是依靠龍母文化這張品牌,西江流域的文化產業越做越大,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商機無限的「朝陽產業」。德慶悅城以開發龍母祖廟為主體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當地主要的經濟增長點。僅龍母祖廟每年接待的遊客就達100萬人次以上,按平均每人文化消費(門票、購書及紀念品、照相等)100元計,就是一個億,還不包括交通、住宿、飲食等其他的消費。由此可見,以龍母文化品牌打造的文化產業,其發展前景是多麼廣闊。

總之,縱觀西江流域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龍母文化對西江流域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可以說:龍母文化也是一種生產力。當我們高度重視並主觀能動地應用龍母文化這種生產力來打造西江流域文化經濟之時,就是西江流域社會和經濟騰飛之日。

I. 從民間信仰來說,西江文化圈可以納入什麼信仰圈

龍母,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姓溫,名鳳嬌。相傳龍母生前為專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屬很多好事,有功於國,有德於民而利澤天下。千百年來,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眾信奉為「水神」而建廟敬拜。在西江流域,敬奉龍母的廟宇有300多座。龍母文化,就是以龍母廟宇為依託,以對龍母的圖騰崇拜為動因,在西江流域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和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總和。龍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內核,是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之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並不亞於海神媽祖。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淀積而形成的龍母文化所孕育和產生的強大文化力,已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有力地推動著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閱讀全文

與談談西江流域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