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湖南株洲歷史文化

湖南株洲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11 04:45:38

⑴ 株洲的歷史

株洲,古稱建寧,又名櫧州。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郡。唐貞觀元年,建寧並入湘潭。古時,當地多櫧樹,湘江過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稱櫧洲。到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為株洲。

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湘潭縣下設株洲區,轄株洲鄉,藕靈鄉。8月19日,株洲區黨政機關建立,株洲區公所、株洲鄉人民政府駐大勝嶺。株洲區所轄株洲集鎮面積約半平方千米,人口7264人。1950年1月,株洲區改為第一區。
1950年6月中旬,湘潭下設株洲鎮(區級)。株洲鎮轄一至四街居民委員會、田心塅鄉、董家塅鄉、石子頭鄉、株洲鎮公所駐殷家祠堂(今蘆淞區區委、區政府所在地)。1951年3月,株洲鎮公所更名為湘潭縣株洲鎮人民政府。
1951年由湘潭縣析置株洲市,屬長沙專區。3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長沙區專員公署呈文省府並中南軍政委員會,擬將湘潭縣株洲鎮設市,請示設市的理由主要是:「株洲鎮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為粵漢、浙贛、湘黔(現車通湘潭)等鐵路的交叉點,湖南的工業區將來發展大有前途。全鎮面積為36平方千米,人口45914人……根據發展趨勢,擬將設市,並計劃將該鎮接近郊區劃入市區,面積從36平方千米增至48平方千米,人口從45914人增至100000人,鄉從3個增至25個。」1951年5月7日,中南軍政委員會具文批復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並報請中央設立株洲市。6月11日,中南軍政委函告湖北、湖南兩省政府:「接政務院1951年6月6日政行齊字第一四九號批復:1951年5月8日(51)會辦民字第1917號報告悉。所擬將湖北省襄陽、樊城合設為丁等市,稱襄樊市;湖南省株洲鎮改設為丁等市,由長沙專署領導,經核同意,准予備案……。」(註:丁等是按人口劃分)6月29日,長沙區專員公署令決定宣布成立株洲市人民政府,自7月1日起正式對外辦公。實際上到7月17日才對外辦公。株洲市人民政府駐殷家祠堂(今蘆淞區區委、區政府所在地)。
1951年8月20日,株洲市城區設街,株洲市設郊區,成立郊區區公所,轄11個鄉。
1952年1月14日,株洲市人民政府向省府民政廳報告稱,市界問題已遵照政務院令,將湘潭所轄南華、荷塘、百井、白關、龍州、大京、太平橋等7鄉及與湘潭協商將荷花五個村劃入株洲市。
1953年株洲市改為省轄市。3月,根據湘潭區專員公署1953年2月20日通知,株洲市郊區分為株洲市郊東區、株洲市郊北區,共轄32個鄉。6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潛簽發省府令,株洲市授權湘潭專署領導。
1955年2月22日,經中共株洲市委批准,株洲市郊東區、株洲市郊北區合並為株洲市郊區,設立株洲市郊區區公所,轄22個鄉。
1956年3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發出通知,省委決定:株洲市委即由省委直接領導,希望各有關部門即辦理交接手續。4月9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發出通知:「現決定將株洲市人民委員會改由我會直接領導。該會建設、房地、勞動、衛生、商業科、均改為局。希轉知有關部門分別辦理交接手續。」6月14日,撤銷株洲市郊區區公所,設立株洲市郊區辦事處,轄5個大鄉。
1958年9月5日,撤銷鄉級建置,株洲市郊區所轄5個大鄉合並組成株洲市郊區人民公社。
1959年6月26日,經湖南省人民委員會第335號文件批准,撤銷株洲市城區1955年和1958年相繼成立的5個街道辦事處,分別設立中心、清水塘、荷塘鋪、田心、董家塅等5個區人民委員會;撤銷郊區辦事處,設立株洲市郊區人民委員會。
1960年7月23日,經株洲市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中心、清水塘、荷塘鋪、田心、董家塅等5個城市人民公社,分別與中心、清水塘、荷塘鋪、田心、董家塅等5個區人民委員會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所轄居委會37個,居民小組682個,農場20個,生產隊205個,總計人口186468人,總面積150平方千米。
1963年4月,撤銷株洲市郊區人民委員會,由株洲市農林水辦公室直接領導農村各區、社。
1965年4月30日,經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55次會議決定設立株洲縣。以株洲市部分行政區域為株洲縣行政區域。株洲縣建縣後,全縣劃分為淥口、淦田、朱亭、三門、白關、古岳峰、雷打石、龍頭鋪8個區和淥口鎮(直屬鎮),共轄27個公社,4個建制鎮,4個農、林、漁、茶場。共計人口367932人。株洲縣由株洲市領導,駐淥口鎮。
1966年1月18日,國務院(66)議字3號文批准,設立株洲市郊區(縣級),將株洲市農林水辦公室直管的荷花、曲尺兩個公社和清水塘、田心、荷塘鋪、中心、董家塅五個農場,以及農科所、園藝場、果樹園藝場、畜牧場、鵝頸洲漁場、水產試驗場劃歸郊區管理。
1970年1月20日,國務院(國發文53號文件)同意株洲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撤銷株洲市中心區、清水塘區、董家塅區、田心區、荷塘區5個區。7月8日,根據國務院53號文件批復,株洲市城區設立株洲市東區(縣級),株洲市南區(縣級)、株洲市北區(縣級)。東區全區7.9萬餘人,下設田心、茨菇塘、月塘和宋家橋4個街道辦事處;南區全區7.1萬餘人,下設董家塅、東風(1972年11月29日改名為建寧)和建設3個街道辦事處;北區全區7.5萬餘人,下設清水塘、響石嶺和白石港(1975年12月30日改名為賀家土)3個街道辦事處。田心、建寧5個區的蔬菜農場,計人口57111人,成立清水、荷塘鋪、建寧人民公社,這3個人民公社由郊區管轄。

1983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株洲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將原湘潭的攸縣、茶陵縣、醴陵縣、酃縣劃歸株洲市管轄,轄區面積擴到11278.77平方千米,人口308.12萬人。
1984年4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調整湖南省部分市縣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將株洲縣的龍頭鋪、明照、蝶屏、雲田4個公社和白關的關口、新莊、道田、白井、羅塘、五里墩六個大隊劃分給郊區管轄。共計265平方千米土地,71390人。
1985年,撤銷醴陵縣,設立醴陵市(縣級),以原醴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醴陵市的行政區域。
1990年株洲市轄五縣市、4區,總人口達到3495714人,總面積達11420平方千米。
1994年,酃縣更名為炎陵縣。
1997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40號):(1)將株洲縣的群豐鎮和馬家河鄉劃入株洲市市區。(2)撤銷株洲市的東區、南區、北區、郊區,調整設立荷塘區、蘆松區、石峰區、天元區。荷塘區:轄原東區的月塘、茨菇塘、宋家橋3個街道,原郊區的明照、荷塘鋪(不含新民、田心、雙豐3個村)、蝶屏3個鄉和龍頭鋪鎮的茶園、東流、三搭橋3個村。區人民政府駐新華東路。蘆凇區:轄原南區的建設、建寧、董家塅和原北區的賀家土4個街道,原郊區的曲尺、建寧、五里墩3個鄉。區人民政府駐蘆凇路。石峰區:轄原北區的響石嶺、清水塘和原東區的田心3個街道,原郊區的龍頭鋪鎮(不含茶園、東流、三搭橋3個村)和清水、雲田、荷花3個鄉和荷塘鋪鄉的新民、田心、雙豐3個村。區人民政府駐建設北路。天元區:轄原株洲縣的群豐鎮、馬家河鄉和原郊區的園藝場。區人民政府駐黃河北路。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復調整株洲市市轄區行政區劃:(1)天元區:東、北以湘江河為界,南以群豐鎮與雷打石鎮界線為界,西以株洲市與湘潭市界線為界。(2)蘆淞區:東南以原郊區與株洲縣界線為界,西以湘江河為界,北以白石港為河(老河),京廣鐵路(西邊線)及建寧鄉與明照線界線為界。(3)荷塘區:東以株洲市與長沙市、原郊區與株洲縣界線為界,南以明照鄉與建寧鄉界線為界,西以京廣鐵路(西邊線)及白石港河(老河),為界,北以蝶屏鄉與雲田鄉界線為界。(4)石峰區:東以白石港河(老河)為界,南以湘江河為界,北以株洲市與各省市界線為界,西以株洲市與湘潭市界線為界。(5)調整後的市轄區劃行政區劃從1997年8月1日起實行。

⑵ 株洲的特色要有特點

株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就長眠在株洲境內炎陵縣鹿原陂。
株洲,地當湘江孔道,南北通衢,歷代既是失爭重地,又為旅遊之所經。風流人物,要聞軼事,代有傳述,名勝古跡,革命勝地,遍布湘、淥、洣水之濱。
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在株洲境內南部 之炎陵縣;唐代大詩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年,老病孤舟,兩次溯湘江而南,留詩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識英雄的名姬紅拂之墓在株洲境內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將岳飛率軍途經茶陵時以槍尖挑禾蔸寫的「光泉」二字,赫然鐫刻在高隴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兩次到株洲講學,「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為茶陵雲陽山、靈岩寺、麻葉洞留下一篇篇日記,記下了株洲的名山勝水;明代大學士、立朝五十年的李東陽,以他為代表的「茶陵詩派」,將故鄉「茶陵」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國文學史史冊上。
株洲,在中國人民革命史上,更有著光榮的一頁。茶陵、炎陵(原酃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炎陵縣的十都;紅軍第一次把黨支部建在連上,毛澤東親自主持的紅軍戰士入黨儀式,是在炎陵縣的水口;毛澤東新自批准組建的井岡山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是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親自主持、作出「撤圍長沙、回師江西、攻取吉安」重大決策,被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稱為「朱德和毛澤東採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驟之一,這一步驟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的一次嚴重危機」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舉行在株洲市徐家橋頭的原協豐長綢布店。在解放戰爭時期,株洲人民為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蘇區,為了祖國的解放,前仆後繼、英勇奮斗,數以萬計的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株洲市現轄炎陵、茶陵、攸縣、醴陵市、株洲縣五縣市和蘆淞、石峰、荷塘、天元四區以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14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0平方公里。總人口370萬,其中市區人口7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株洲建成了江南工業重鎮:新中國的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個硬質合金頂錘誕生在株洲。機械、冶金、化工、建材為株洲的四大支柱工業。株洲,在國內領先的產品有50餘種,產量居全國第一的有11項,出口量佔全國第一的有9項,居全國第一流的工藝技術、生產線有8條,獲國家金獎產品質4項,銀獎35項。

閱讀全文

與湖南株洲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