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宜昌的獨特文化習俗
宜 昌 風 俗 與 文 化
土家篝火晚會——>舞獅——>龍舟競賽
土家族地區,山崗纏繞,物產豐饒。有著雄奇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
吸引著中外遊人。土家族自稱「畢茲卡」,一般認為是「土生土長的人」之意。2000
多年前,他們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
賽龍舟之習,據記載在西周時期就已出現。春秋時期的古文物青銅?X上,就有古代越人京渡的圖像,看來賽龍舟之習是在屈原時代之前就已有之。到了戰國時代,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於是「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見南北朝吳均《續齊諧記》),便使以後的賽龍舟活動成了紀念屈原的一種民俗活動。尤其是唐代之後,朝廷下令紀念屈原,賽龍舟活動在民間更為普遍地發展起來,而且千年以來常盛不衷。
農歷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稱五月節,民間的風俗是做粽子,掛香包,掛菖蒲艾蒿,燒艾條,到江邊 祭祀鬼神;公眾性的活動則是一年一度的龍船競渡。五月節實際就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亦稱「龍舟節」、「端陽節」。端午之「端」字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來稱「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稱為「端午」;既然是兩個「午」,故又被稱作「重午」;再者,由於古人把午時稱作「陽辰」,所以又稱「端陽」。
關於端午節來由,一般有兩種說法。聞一多先生在《神話與詩》中認為,端午節來源於古代吳越民族「龍子節」。古代的先民是以龍為圖騰的,龍子節就是以盛典祭祀龍祖先。依這個說法,端午接的源頭則相當古遠了。另一個說法,也就是最普遍的說法,則說端午節是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戰國時人他憂國憂民,最後於農歷五月初五憤憤然跳入湖南的汨羅江而死。民眾對他的死十分震驚,對他懷念之餘,還在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劃龍船於江面上,說是要尋找他的屍首;又將糧食用竹葉裹投入水中,以防蛟龍類的水獸吞食屈原的屍首。相延正習,便有了今天的端午賽龍舟和吃棕子的風俗習慣。從這一說法來看,端午節應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了。
據文獻記載,過端午節在唐代已十分盛行,當時朝廷追封屈原為「忠烈公」,把五月初五定為端五節,傳諭全國各地紀念屈原,使端午節成為正規的大型紀念節日。端午節各習,就如端午節的來由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在各地都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且延續至今,尚有方興未艾之勢。據記載,南北朝以後,舞獅在民間日益盛行,盛唐時期更是發展到了鑼鼓伴舞。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獅隊穿家過巷的時侯,往往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夷陵故土——宜昌系川東鄂西貨物集散之樞紐,為歷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之中心。千百年來,到夷陵經商貿易、奠基創業的商賈大戶,悠遊四海的遷客騷人及達官顯貴紛至踏來。滄海桑田,風雲變幻,大江淘盡多少風流,但那落至夷陵故土的孔方錢卻永存於世,流傳千古。郵票是精美的藝術品,是認識世界的窗口,集郵活動在夷陵故土宜昌方興未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被貶任夷陵縣令的時候,曾寫過一首《勞停驛》的詩。「驛」即驛站,古時郵人送信歇腳之地。從歐陽修的詩中,我們可見900多年前古夷陵郵政文化之一斑。
火花又稱火柴貼畫。在宜昌的火花收藏界里,「三國演義」中歷史人物的收藏是其主要藏品之一。南京、天津、重慶等地的廠家發行的「三國人物畫選」、「京劇臉譜」等火柴貼畫成為收藏迷的搶手貨。(摘自歐陽運森《滄桑尋夢》)
宜昌擬建歷史文化長廊
宜昌市將濱江公園建成歷史文化長廊的多年設想即將成為現實。王昭君、屈原、三國人物等宜昌名人將被用藝術手法製成雕塑搬進濱江公園,來自四川美院的兩位教授及設計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已開始同宜昌市有關部門洽談。據悉,歷史文化長廊擬圍繞五個主題建設:一是屈原吟詩投江等史實;二是王昭君出塞和親;三是陸遜儒生掛帥火燒夷陵、劉備借荊州、趙子龍千里走單騎、關羽敗走麥城;四是清江巴人和土家文化神韻;五是葛洲壩、三峽大壩等。
咸豐將建成土家民俗村
咸豐縣確定依託尖山張唐崖土司城特有的文物資源優勢,建設全國最大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尖山有「吊腳樓之鄉」之稱。唐崖土司城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土司城帥府內機構完整,如今牌坊、石人石馬、張飛廟、土王墓等仍保存完好。這里吊腳樓依山而建,歌舞、服飾、節慶、文化、飲食、宗教信仰至今仍保持著明顯的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
2. 宜昌歷史文物古跡有哪些
宜昌歷史悠久,文化豐厚,曾經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發展的重要地望。這里人傑地靈版,孕育出權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和親使者王昭君以及聞名中外的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諸多先賢名流,
「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張飛橫予「當陽橋」,關公敗走「麥城」被擒「回馬坡」等等故事和遺跡俯拾皆是
被譽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內,屈原祠、昭君村、讀書洞、娘娘井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向人們反復講述著無數優美動人的傳說
3. 宜昌的有關資料
位於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全市現轄六縣、三市、四個城區,人口400萬,總面積2.16萬平方公里。
宜昌西接長江三峽,溯流直達巴蜀,東連兩湖魚米之鄉,順江暢達寧滬,自古便是鄂西川東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峽口明珠」之美譽。
宜昌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楚西塞。西漢初年置縣為縣治,名夷陵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資源豐富,水力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土特產品柑桔、香菇、柿子等產量豐富。宜昌市風光集峽、山、水、洞於一域,發展旅遊業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資源。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天然的「高峽平湖」,面積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壩橫跨峽江之上,猶如水上長城。
宜昌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勝古跡。宜昌東北部的當陽、枝江、遠安一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魏蜀大戰和吳蜀間的夷陵大戰都發生在這里,留下了長坂坡、關陵、關公顯聖處、麥城、回馬坡等三國遺址。宜昌西南的長陽、五峰一帶,以巴文化、土家族風情和山水風光見長。
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遊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宜昌境內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區劃:下轄西陵區、東山開發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秭歸縣、遠安縣、興山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 景觀:葛洲壩、三峽水利工程、當陽關陵、長坂坡等
宜昌四大特色資源
水能資源蘊藏豐富
宜昌市江河縱橫,密葛洲壩電廠布成網,水量豐富,並且地形地質條件好,何流落差大,因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是宜昌市經濟的最大優勢之一。長江流經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經市域 153公里。此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宜昌市內河流總長3793公里,河流密度計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蘊藏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量達2500萬千瓦。集中分布在長江的三峽、葛洲壩、清江的隔河岩、高壩洲,相距僅幾十公里,是我國水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裝機21台,總容量2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億千瓦小時;即將竣工的清江隔河岩水利樞紐,裝機4台,總容量120萬千瓦;正在興建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本市三斗坪,東距宜昌市城區40公里;設計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840億千瓦時;還有高壩洲電站、水布埡電站等五個大中型水電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電站,裝機總容量將達2300萬千瓦,年發電量1100億千瓦時,從而使宜昌成為我國最大的水電建設基地,並將成為全國的能源中心。
礦產資源數不勝數
宜昌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湖北興發集團已探明的礦物有49種,佔全國已知礦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礦產有磷、鐵、煤、錳、鉻、鉛、汞、金、銀、銅、鋅、硅、石、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種礦產地1044處,其中,工業礦床462處,大型礦床14處。磷礦是全國六大礦區之一,儲量在11億噸以上;已探明鐵礦儲量約10億噸以上;錳礦儲量達1167萬噸以上;硅石儲量達3499萬噸;銀釩礦儲量639萬噸;石灰石礦儲量在8億噸以上;石墨礦儲量在7萬噸以上;汞礦儲量37萬噸以上;鉻鐵礦儲量3萬噸;蛇紋石儲量1億噸以上;石膏礦儲量達2440萬噸以上;煤礦儲藏量5億噸;黑色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貴金屬礦分布較廣而且含量高,具有較大的開采價值;化工原料和建材、治金輔料礦最具有開發前景。
旅遊資源馳名中外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三峽人家風景區市之一。全市已開放的旅遊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壩址中堡島、葛洲壩水利樞紐為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熱點。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於本市境內,其奇峽險灘,令人嘆為觀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稱。這里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為" 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清江小三峽,興山高嵐風光及其栩栩如生的卧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故里,也是中國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鄉,千姿百態的五峰、遠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峽洞、金獅洞、白馬洞、龍泉洞、長生洞、燕子洞等迷宮奇觀,風采各異美不勝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葛洲壩程、隔河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林特資源珍貴奇異
宜昌市適宜的氣候,優質的土壤,為紅色大鯢各種動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林業、特產是宜昌的一大優勢資源。全市林、果、葯品種類有766個。從峽谷到山頂有常綠闊葉林、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河谷地帶有熱帶的棕樹、樟樹和亞熱帶的柑桔、茶樹等林木,在丘陵和低山地區有松、柏、杉、桑、烏、桕、油桐、核桃、柿子、冷杉、金錢輸、領春木、銀雀、銀杏、連香、珙桐等珍貴樹木。全市宜林山地約1885萬畝,有林地120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400萬立米,森林覆蓋率48%,居湖北省第三位。1991年遠安縣已實現綠化荒山,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綠化達標縣。在五峰後河、長陽樂園、興山後坪、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群落37萬多畝。生長有陸地脊椎動物363種;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其中稀有珍貴樹木47種。宜昌是著名的柑桔產區,有12個優良品種,其中臍橙、錦橙、蜜桔欽譽海外。茶葉資源豐富,產量居湖北省第一位,有優良茶葉27種,其中傳統的"宜紅"茶馳名中外,新開發的"春眉"發茶在1992年4月香港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牌獎,"峽州碧峰"、"珍眉"等珍品在全國廣受好評。宜昌盛產葯材,各種中葯材有309種。草類植物繁茂,牧草有249種,可利用草場993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10%,國家農業部投資在宜昌境內建立三片南方草地畜牧業基地。
4. 宜昌東山公園的介紹
宜昌市東山公園,又名宜昌市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宜昌市城區東山之巔,海拔127.8米,佔地305畝,始建於1973年,1985年擴建。公園內青山碧水,林木蔥蘢,亭堂靜落,碑塔聳峙。
5. 宜昌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誰了解,我要非常詳細的。挑重點的說!
宜昌是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之地。山川秀美,歷史悠久,區域獨特,人文薈粹。專宜昌屬本土歷史文化是荊楚文化、三國文化、巴蜀土家文化等在宜昌本土的集中和融合的產物。它有著三峽文化的烙印,但它卻走出了三峽;它有著荊楚巴蜀和土家文化的特點,但它卻表現出創新;它具有近代碼頭文化的普遍性格,但又呈現出獨立的豐采。這就是宜昌碼頭文化,它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價值,它是宜昌人文精神的載體。
6. 宜昌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嗎
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到底算不算自己讀完了再定吧!
宜昌歷史悠久,遠在四、五千年前先人已在宜昌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戰國為楚西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西漢初年(約公元前二百年)為縣治,東漢建安年間(約公元二百年)又為郡治。此後各代,稱郡或稱州或稱府。宜昌是鄂西政治、軍事的中心。近代以來,進出口四川、重慶的物資都要在這里換載,成為重要轉口碼頭。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辟為通商口岸。宜昌古名較多,使用時間較長的是夷陵和峽州。古稱峽州,因位於長江西陵峽口而得名。稱夷陵,緣於「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1648年改「夷陵」為「彝陵」, 1735年撤州升府置縣,名府「宜昌」,名縣「東湖」。民國時期,廢府留縣,定名宜昌。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分出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4年11月改隸宜昌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79年7月,又恢復為省轄市。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體制。下轄5個縣、3個縣級市、5個城區。總人口41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33.8萬人。全市共有2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 89.63%,土家族、回族、滿族、壯族等19個少數民族佔10.37 %。
宜昌市位於長江中游和上游的結合部、湖北省的西部,地處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地貌復雜多樣,境內有山區、平原、丘陵,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國土面積2.13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
宜昌的水能資源獨特。市域內除長江、清江外,還有99條小河流,水能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目前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水電總裝機達2300萬千瓦。礦產資源富集。市域內已探明礦種84種,其中磷礦、石墨、鐵礦、石灰石、錳、重金石等礦藏都具有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旅遊資源豐富。宜昌集歷史文化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長江三峽、葛洲壩分別被評為全國旅遊景點40佳。境內還有清江風光、三國遺跡等自然、人文景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和清代名人楊守敬都出生在這里。生物資源多樣。宜昌的柑桔、茶葉、香菇、蠶繭等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
宜昌地處我國中西部接合部,長江黃金水道、焦柳鐵路、318國道以及正在建設的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等國家重點交通線在此交會,水陸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日益突顯。
宜昌市交通局昨日介紹,鐵道部已將宜昌列為全國47個區域性鐵路交通樞紐之一。總投資5億多元的宜昌東站已開工建設,宜昌南站正在規劃之中。交通部首批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元的宜昌主城區2個一級高速客運站和4個貨運站即將開工建設;宜昌至華容一級公路、遠安至當陽一級公路、三峽機場專用公路、三峽物流中心主體工程等一批重點交通工程今年也將陸續建成和開工。同時,香溪河航道二期工程、雲池港綜合碼頭等7個水運港航建設新項目,將使宜昌的港航年貨運吞吐量提高720萬噸。
隨著宜昌交通發展「十一五」規劃近日經市政府批准正式發布,一幅未來五年宜昌立體交通格局的藍圖已清晰地呈現在市民面前。
■公路:構建「四線三環」
根據這一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內,宜昌將加快滬渝、滬蓉國道主幹線以及三峽翻壩快速通道建設,基本實現宜昌至周邊省會城市高速連接,三峽庫區與滬渝高速聯網貫通,各縣市區經一級公路與全國高速公路網全面對接。
宜昌將重點構架「四線三環」的公路主骨架,即:國家「7918」高速公路網規劃的滬渝高速(原稱滬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全面通車,滬蓉高速(原稱杭蘭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基本建成。
納入全省「651」骨幹公路網規劃的老河口至宜昌段公路初步啟動。
加快江南翻壩公路建設,啟動江北翻壩公路前期工作,打造貫穿三峽工程和宜昌主城區、連通滬渝、滬蓉高速公路的快速環線。
5年間,宜昌將建成高速公路296公里,其中:滬渝高速公路85公里,荊宜高速公路70公里,滬蓉高速公路84公里,三峽江南翻壩公路5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432公里。
除高速公路網外,在5年內,宜昌還將全面建成高等級干線網。依託宜昌長江公路大橋、江南翻壩公路打造繞城快速通道,拓寬城市骨架。所有縣市區基本實現一級公路上高速公路網,市域一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
全市22條國省干線公路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准,加快建設省際斷頭路、縣際主要經濟斷頭路、國防公路和過江通道。建設一級公路192公里,改造二級公路413公里,使全市一、二級公路總里程達到2262公里,國省干線高等級公路比重達100%。
■水運:開發「一干二支四庫」
未年5年,宜昌建設水運主通道,將主要依託一干(長江)、二支(清江、香溪河)、四庫(三峽庫區、葛洲壩庫區、隔河岩庫區和高壩洲庫區)進行。
據分析,隨著三峽工程蓄水至175米以及國家重點對長江中上游航段進行整治,長江干線重慶至城陵磯段將由Ⅱ級提高到Ⅰ級航道標准,通航條件大為改善,萬噸級船隊鄂渝直達的年保證率不低於50%。
宜昌將加快香溪河等三峽庫區支流航道建設,加快與清江航運梯級開發相配套的過壩錨地建設,完善通航標志,實施尾水段航道治理,全市航道總里程達到678公里,其中五級以上航道達到511公里。
加快外貿集裝箱港區、三峽庫區旅遊碼頭和水陸中轉碼頭建設,啟動港口物流中心建設,基本建成集裝箱外貿口岸、三峽庫區水上旅遊客運中心和長江沿線的礦建材料輸出中心。
在「十一五」期間,宜昌將重點建設三峽壩區翻壩碼頭、雲池綜合碼頭、三峽庫區及兩壩一峽旅遊碼頭、田家河港區、枝城港配煤中心等港口基礎設施。
■站場:打造兩個樞紐站
規劃提出,加快東山高速客運站、伍家崗客運樞紐中心等樞紐場站建設,改善客運銜接條件,充分發揮城市公交的疏運功能,逐步實現長途客運與市內公共交通在城區周邊同台換乘。
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資源,建成中心城區80%以上區域步行5分鍾即可到達公交站點、高峰時段候車時間不超過2分鍾、公交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郊區至市區1小時內抵達的快速公交服務體系。
新建40個公交候車廊,改造100個公交標准站牌,主要站點增設盲人站牌。人性化設計並深化公交IC卡功能,推行城市消費一卡通。
建設布局合理、規模適宜的公交停車、工作停車、居住地停車和城郊換乘停車設施,優先建設公共交通城郊停車場和城區立體停車場,使城市公交場站總面積達到12.6萬平方米。
■鐵路:建成兩大動脈
加快宜萬鐵路宜昌段、武宜客運鐵路專線建設,形成南北暢連、東西貫通的鐵路樞紐格局。新建宜昌東站和點軍火車南站,「十一五」期間宜萬鐵路宜昌段投資約28億元。建成武宜客運鐵路專線宜昌段65公里,投資約40億元。
加強雲池深水港、國道主幹線等交通設施的有效銜接,適時啟動雲池至紫荊嶺地方鐵路,開辟鐵水聯運新通道。
在主城區火車站東遷後,適時進行城市軌道交通的研究,充分利用現有軌道設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在2020年之前,適時建設中心城區東西向高架軌道工程。
■航空:開通國際航班
全面提高三峽機場的服務功能,重點實施航站樓改造、停機坪擴建、跑道延長和進場路建設工程,使停機位由6個增至12個,跑道由2600米延長至3200米,滿足B747等大型客機起降,進場路實施四車道擴建,行車時速由40公里/小時提高到80公里/小時。
配套海關、邊防、檢驗檢疫等口岸功能,提高保障能力,達到一類航空口岸標准,盡早開通國際航班。
■重點交通項目,投資計劃安排
規劃提出,根據全市公路路網、主樞紐場站及港口航道規劃布局,確定宜昌「十一五」時期交通發展主要建設目標是:建設4條高速公路,3條一級公路,3大客貨站場,建設兩大樞紐港口,密織兩個層次路網。具體為:
——建設江南三峽翻壩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滬渝高速宜昌西段、荊宜高速公路,構建高速公路主骨架。
——加快宜華一級公路、遠當一級公路、陸漁一級公路建設,形成市域一小時經濟圈。
——建設三峽物流中心、東山高速客運站和伍家崗客運樞紐中心。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雲池集裝箱綜合港區和田家河綜合港區。
——密織以宜昌城區為中心,內暢外連、四通八達的國省道干線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
根據測算,「十一五」期間全市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需投資281億元,其中高速公路 150.3億元,一級公路23.6億元,二級公路6.9億元,農村公路19.4億元,港口及航道建設7.6億元,運輸樞紐及站場建設1.8億元,鐵路69.8億元,三峽機場1.7億元
宜昌城市的區位優勢越來越明顯,區域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隨著滬蓉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的修建,三峽航運中心的打造,以及其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宜昌將形成公路主骨架、鐵路大動脈、水運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聯運的交通新格局,宜昌將成為中西部結合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
荊州是湖北唯一的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遊界稱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被學者譽為"東方雅典"
7. 宜昌在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 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http://ke..com/view/5211.htm
幫你找到這個,挺詳細的!
在我自己看來,宜昌有很多的特色。在風俗習慣上有跳版喪(巴山舞)權,哭嫁。在飲食習慣上有臘肉香腸、蘿卜餃子、涼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