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算盤的歷史意義

算盤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10 15:48:00

『壹』 珠算的文化意義和影響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岳撰《數術記遺》。
算盤在元代得到進一步發展, 元末明初得到普及並逐步取代算籌成為中國的主要的計算工具。
明代經濟高度繁榮,由於商業發展的需要,珠算得到普遍推廣,逐漸取代了以前通用的籌算。在此情勢下,明人程大位編撰的《直指演算法統宗》為珠算的推廣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以後,中國珠算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後又逐漸流行於美洲。16世紀時還傳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對其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後,珠算開始走向衰落,其計算功能已由電子計算機承擔。[2] [1]

傳承價值
珠算文化涵蓋了與珠算相關的數學科學、數學教育、應用技術及智能開發等內容,在文學、歷史、音樂、美術等相關文化領域也有一定的作用。珠算適用面廣,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1]
傳承狀況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珠算已失去了原來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日漸邊緣化,瀕臨滅絕,急需各有關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搶救保護。[1]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獲得「珠算(珠算文化)」項目保護單位資格。[1]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9年9月29日,華北首家珠算文化館在正定塔元庄村落戶,並於國慶節期間開門迎客。[7]
重要活動
2015年8月31日,長春市首屆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珠算」知識競賽決賽在長春廣播電視台舉行。[8]
2018年,第一屆山東省珠算文化傳承盛典,在山東大廈舉行。[9]

『貳』 算盤有什麼作用

中國算盤被評為影響世界的101項小發明裡的第一名,被外國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算盤是我國古代的主要計算工作,對我國的經濟、科技、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算盤為我國的兩彈一星做出了巨大 貢獻,數學家華羅庚解決數學難題也主要是利用算盤完成的。
自從計算機發明以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逐步淡出歷史,而以算盤作為主要載體的珠心算以其超越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同時又具有開發兒童早期智力潛能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家長的重視和青睞,目前已在幾十個國家裡推廣,更有甚者,珠心算在馬拉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成為小學必修課程。算盤目前具有計算、教育、 啟智三大功能,2013年12月4 日中國珠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4年中國珠算再次被收錄在小學新課標教材中,相信以算盤為主要工具的珠心算不遠的將來會成為我國小學必修課程之一,必將造福更多的華夏子孫!

『叄』 算盤對中國發展有何意義

算盤,包括算具 ( 硬體 ) 、演算法 ( 軟體、口訣、 歌訣) 兩個方面。中國歷史上有多種算具演算法,《數術記遺》中就列有 14 種。世界的其他地方還有如羅馬算盤 ( 分上下兩區,各區都是算珠靠上邊才表示數,難以識別 ) 和每檔 10 珠的橫撥算盤 ( 如俄國、北歐 ) 等,其功能與中國算盤相差懸殊,而傳遍世界至今還用著的當屬中國珠算。
珠算是由籌算演變而來的,這是十分清楚的。《老子》提到:「善計者不用籌策」,可見這時籌算已經比較普遍了,因此我們說籌算是完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算」和「籌」二字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如《儀禮》、《孫子》、《老子》、《法經》、《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鍾鼎文中到現在仍沒有見到這兩個字。一二三以外的籌算數字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貨幣(刀、布)上。
籌算數字中,上面一根籌當五,下面一根籌當一,珠算盤中的上一珠也是當五,下一珠也是當一;由於籌算在乘、除法中出現某位數字等於十或多於十的情形,所以珠算盤採用上二珠下五珠的形式。其次,從楊輝、朱世傑開始到元末丁巨、何平子、賈亨止起除「起一」法外的全部現今通用的珠算歌訣,是為籌算而設的。
歌訣出現後,籌算原來存在的缺點就更突出了,歌訣的快捷和擺弄算籌的遲緩存在矛盾。為了得心應手,人們便創造出更加先進的計算工具——珠算盤。從遺留下來的著作中可以看出,籌算的改革是從籌算的簡化開始而不是從工具改革開始的,這個改革最後導致珠算的出現。
珠算,在發展完善的歷史過程中脫穎而出,到 15 世紀末珠算完全取代籌算而成一統,直到計算機 ( 器 ) 普及,在實用中珠算一統的狀況才有所改變。 [編輯本段]珠算機械化演算法古珠演算法是以手撥算珠進行運算。古珠算只用這十個碼衍化各種演算法,為了便於掌握而編成口訣。到了明代 ( 公元 1368 — 1644 年 ) ,吳敬、王文素、朱載堉、程大位等對古珠演算法進行了總結、規范,應用領域由商貿到科研有了開拓和發展。例如,程大位 (1533 — 1606 年 ) 在《演算法統宗》里,主張上法訣加法、退法訣減法、留頭乘法、歸除法、盤上定位法等。明代規范珠演算法的中心思想是提高機械化程度,盡可能達到不假思索地撥珠得數的自動化目的。
明代完善珠算機械化演算法的直接結果,就是使數學在大眾中空前普及。運用珠算機械化演算法,口誦歌訣,撥珠練習,即便不懂原理,也能掌握珠演算法。不管公學、私塾和家教,以及商工店主授徒,都能夠教學珠演算法,即便小孩子也都能學會和掌握。這種珠演算法一直延續到 20 世紀 50 年代,有些地方甚至直到如今。也正是這個緣故,珠算得以很快傳播,以致傳到海外。
朱載堉(1536 — 1611 年 ) 把珠算用於科學研究,創串聯 ( 或並聯 ) 使用算盤的方法,設計了極其簡捷的演算法程序。在他的科學發現、發明和創造中,靠珠算完成了極其浩繁的計算,導致他發現了「十二平均律」,這是世界頂尖的發現。
過去,對珠算一般只停留在實用方法上,停留在手撥算珠上,未能從基礎處或者說從「基因」上去認識、闡述它的深遠意義和不可替代的價值。因而,在引入西方數學教學體系時,未用它來更換西方數學課程中相應的落後部分,竟然將它從數學課程中排斥出去。結果,學校中學的數學,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才不得不在數學課之外,另開一門珠算課。 [編輯本段]西周的陶丸「算珠」珠算是以「珠」為運算元的計算技術。以「珠」為運算元是珠算的本質特徵。 1976 年陝西岐山出土的西周 ( 公元前 1066 — 771 年 ) 陶丸,我國著名數學史專家李培業教授對西周陶丸進行研究後,提出了「西周陶丸為早期的計算工具」、「西周已有原始珠算」等論點,後經考古專家和珠算史共同鑒定為「算珠」。將古珠算的歷史年代推前了1000餘年,至今有3000多年歷史。至於以後算盤結構的變化、演算法的發展,只是珠算的發展完善過程,不屬於珠算的起源問題。
「羅馬是世界珠算起源地」的說法一直比較流行,史料記載我國的珠算學起源於明清時期。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周原遺址出土了「西周陶丸」後,「羅馬說」受到質疑。 [編輯本段]有梁穿檔算盤宋元時期,以楊輝、朱世傑為代表的數學家們在實用數學方面,創造了各種乘除簡捷法和「歌訣」,這些都成為珠算算理演算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有梁穿檔的算盤已在民間廣為使用。因此,這一時期的珠算,無論是計算工具還是算理演算法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有梁穿檔」現代式算盤究竟起源於何時,由於文獻不足,珠算史研究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綜合各家的推斷,主要有漢代說、唐代說、宋代說、元末明初說。
持漢代說的主要有清代梅啟照和現代朱永茂,他們都是以《數術記遺》是漢末徐岳著作為依據,除此以外並無其它證明,而《數術記遺》究竟是否偽作,目前還尚未定論,而且對《數術記遺》中的「珠算」工具,大部分研究者認為只能稱為現代算盤的前身,即使《數術記遺》確定為漢代作品,也不能認為現代算盤起源於漢代。
持唐代說的主要有現代余介石、李培業、殷長生等學者。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培業教授,他提出唐代中葉出現的一個演算法高潮是由於有梁穿檔算盤的產生,此觀點奠定了「唐代創始算盤」的理論基礎,由此而創立了「唐代創始算盤」的學術觀點。
持元末明初說的主要依據元代中葉和元末的文學、戲劇作品中有提到珠算。例如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劉因在他的《靜修先生文集》中有一首關於算盤的五言絕詩;陶宗儀在他的《輟耕錄》中把婢僕貶作算盤珠,要撥才動;《元曲選》「龐居上誤放來生債」提到「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等等。文學、戲劇中用算盤珠作比喻,說明珠算盤已經比較流行,也說明它是比較時新的東西。因此認為,珠算出現在元代中葉,元末明初已經普遍應用了。

『肆』 算盤和算數是誰發明的

遠古時期,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了大量比較復雜的數字計算問題。為了適應這種需要,勞動人民創造了一種重要的計算方法籌算。

珠算是由籌算演變而來的,這是十分清楚的。為了方便起見,勞動人民便創造出更加先進的計算工具珠算盤。

據傳說,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制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

777算盤是怎麼來的?

由於物質越來越多,算賬?管賬成為人們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賬問題。但由於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巨大,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

有一天,黃帝宮里的隸首上山採食野果,發現山桃核的顏色非常好看。他心想,用這10個顏色的桃核比作10張虎皮,用另外10個顏色的比作10張山羊皮。

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賬。

隸首回到黃帝宮里,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覺得很有道理。就命隸首管理宮里的一切財物賬目。

隸首擔任了黃帝宮里的「會計」後,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楂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等。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賬。

但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一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隸首便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里。

這下記賬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

後來,隸首又給每塊不同顏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10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從此,宮里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

隨著生產不斷向前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賬目。隸首苦苦思考著更好的辦法。

有一次,隸首遇到黃帝手下的老臣風後,就把算賬的想法告訴了他。

風後聽了隸首的想法,很感興趣,就讓隸首摘來野果,又折回10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10枚野果,一連穿了10串,並排插在地上。

風後建議說:「獵隊今天交回5隻鹿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枚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隻鹿,你就再往上推6枚。」接著,風後又向隸首提出了如何進位計算的建議。

在風後的啟發下,隸首明白了進位計算的道理,立即做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龜肚子挖出來白色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從此,記數?算賬再也用不著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就這樣誕生了。

其實,傳說總歸是傳說,從歷史上看,算盤是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而籌算完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國古代數學史就是一部籌算史。

777什麼是籌算?

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

春秋戰國時期,農業?商業和天文歷法方面有了飛躍的發展,在這些領域中,出現了大量比以前復雜得多的計算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復雜的計算問題,才創造出計算工具算籌和計算方法籌算。

此外,現有的文獻和文物也證明籌算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例如:「算」和「籌」兩字,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如《儀禮》?《孫子》?《老子》?《法經》?《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鍾鼎文中到現在仍沒有見到這兩個字;1?2?3以外的籌算數字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貨幣上。

當然,所謂籌算完成於春秋戰國時期,並不否認在此之前就有簡單的算籌記數和簡單的四則運算。

777算籌都有哪些?

關於算籌形狀和大小,最早見於《漢書·律歷志》。根據記載,算籌是圓形竹棍,以271根為一「握」。算籌直徑一分,合現在的0.12厘米,長6寸,合現在的13.86厘米。

根據文獻的記載,算籌除竹籌外,還有木籌?鐵籌?玉籌和牙籌,還有盛裝算籌的算袋和運算元筒。唐代曾經規定,文武官員必須攜帶算袋。

考古工作者曾經在陝西省寶雞市的千陽縣發現了西漢宣帝時期的骨制算籌30多根,大小長短和《漢書·律歷志》的記載基本相同。其他考古發現也與相關史籍的記載基本吻合。

這些算籌的出土,是我國古代數學史就是籌算史的實物證明。

籌算是以算籌做工具進行的計算,它嚴格遵循十進位值制記數法。9以上的數就進一位,同一個數字放在百位就是幾百,放在萬位就是幾萬。

這種記數法,除所用的數字和現今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形式不同外,和現在的記數法實質是一樣的。它是把算籌一面擺成數字,一面進行計算,這個運算程序和現今珠算的運算程序基本相似。

記述籌算記數法和運演算法則的著作有《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和《數術記遺》等。

負數出現後,算籌分成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算籌還可以表示各種代數式,進行各種代數運算,方法和現今的分離系數法相似。

777珠算盤是什麼出現的?

我國古代在數字計算和代數學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籌算有密切的關系。例如,祖沖之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需要計算正12288邊形的邊長,把一個9位數進行22次開平方,而且加?減?乘?除步驟除外,如果沒有十進位值制的計算方法,那就會困難得多了。

籌算在我國古代用了大約2000年,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至人民生活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技術要求越來越高,籌算需要改革,這是勢在必行的。

籌算改革從中唐以後的商業實用算術開始,經宋元時期出現大量的計算歌訣,至元末明初珠算的普遍應用,大概歷時700多年。

《新唐書》和《宋史·藝文志》記載了這個時期出現的大量著作。從遺留下來的著作中可以看出,籌算的改革是從籌算的簡化開始而不是從工具改革開始的,這個改革最後導致珠算的出現。

777珠算盤怎麼運用?

最早提到珠算盤的是明初的《對相四言》。明代中期《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珠算盤的規格。

算盤是長方形的,四周是木框,裡面固定著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著木珠,中間一根橫梁把算盤分成兩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一個珠子,這個珠子當5,下半部有4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1。

在現存文獻中,比較詳細地說明珠算用法的著作,有明代數學家徐心魯的《盤珠演算法》,明代律學家?歷學家?數學家和藝術家朱載堉的《算學新說》,明代「珠算之父」程大位的《直指演算法統宗》等。以程大位的著作流傳最廣。

值得指出的是,在元代中葉和元代末期的文學?戲劇作品中,有提到珠算的。事實上,珠算出現在元代中期,至元末明初已經普遍應用了。隨著時代不斷前進,算盤不斷得到改進,成為今天的「珠算」。它是中華民族當代「計算機」的前身。

我國的珠算還傳到朝鮮?日本等國,對這些國家計算技術的發展曾經起過一定的作用。

算盤

『伍』 算盤有什麼意義,

自古以來,算盤都是用來算賬的,也正因為此,算盤被當做象徵富貴的吉祥物,為人們推崇。在民間,常會聽到「金算盤」、「鐵算盤」之類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進不算出」的精明。

算盤是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梁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自古以來,算盤總是用來算賬的,也正因為如此,算盤通常被中國人用來寓意招財進寶。中國古代小孩掛在脖子上驅凶辟邪的百眼篩上,除了有剪刀、發簪、鏡子之外,算盤也是一種象徵富貴的吉祥物。算盤表示精打細算,俗話說「財庫滿,放算盤」。在我國歷代之中算盤除了集千古智慧為一體,還能收斂心神,促進勤勞致富而令財富突飛猛增之外,並可震懾陰邪,生旺功名富貴。算盤無論居家或在辦公室安置,皆利於事業和催旺財運。

『陸』 算盤是誰發明的是哪年發明的

算盤

算盤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計算工具,算盤的發明者是誰?准確的發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從東漢時期徐岳的著作《數術記遺》中我們最早看到「珠算」這個字眼。不過,注釋中說它只能做加減法。今天看來,這頂多說是算盤的一個雛形吧。從現有可靠資料分析,珠算發明於宋元時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年)是當時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專門講述珠算的著作。

人們查閱過大量的歷史文獻,從宋元時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處的時代,都查找不到算盤發明人的名宇。其實,前面提到的算籌的情況也是這樣,這固然表明封建統治者對科技發明不夠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它們的發明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逐步改進、完善的,很難說是哪一個人的功勞。

珠算是由籌算進化而來的。由於社會的發展,對計算的速度和准確性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人們對籌算進行了改革,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歌訣。例如14+7的歌訣是「七除三進一」,同樣,14—7的歌訣是「七退一還三」等等。所有的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訣。實際上,在珠算出現以前,除了個別的除法歌訣外,幾乎全部的珠算歌訣都已齊備。

歌訣出現以後,計算速度提高了,繼續擺弄算籌進行計算,就會手不從心。許多在室外進行計算的商業人員,由於客觀環境的限制,尤其容易把算籌擺亂,造成錯誤。這樣一來,珠算代替籌算成了必然的發展趨勢,不僅條件已經具備,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工匠、計算人員和商業人員一起,共同研製出巧妙的算盤。

算盤與算籌的相似之處顯而易見。在算籌表示的數字中,一根上籌當五,一根下籌當一;而珠算盤中,檔上一珠當五,檔下一珠當一。籌算中有條約定叫「五不單張」,意思是5不能單用一根籌表示,這就是算盤中檔下有五珠的緣由。數學史專家還可以找到算盤中檔上有兩珠的籌算根據。上述事實,足以證明珠算是由籌算演變而來的。

算盤是我國古代重大科學成就之一。它具有結構簡單、運算簡易、攜帶方便等優點,因而被廣泛採用,歷久不衰。直到今天,珠算仍是我國小學生的必修課。盡管各種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器在市場上已經相當普及,但作加減法時,它們的計算速度仍趕不上珠算的熟練操作者手中的算盤。

珠算在中國大顯身手之後,又漂洋過海,流傳到朝鮮、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柒』 算盤開方在我國古代歷史文化方面有什麼具體作用與意義

概述
中國古代樂器史可以分為四個發展時期:
一、遠古時期,(約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
根據現有的出土實物,吹奏類樂器是最早出現的樂器,
以河南舞陽骨笛最為久遠。這段時期也出土了不少的擊奏類樂器,
弦樂器見於典籍的有「瑟」,但未見實物出土,
遠古時期的樂器以狩獵和歌舞伴奏為主。
二、先秦時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
這是我國樂器發展史的第一個高峰,確定了樂器的分類法-「八音」
。古琴在這時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獨奏樂器。
這段時期的樂器以擊奏類為主,出土實物以曾侯乙編鍾影響最大,
音樂也是以鍾鼓樂為代表。
三、秦漢隋唐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這是我國樂器發展史的鼎盛時期,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
大量的外國樂器傳入我國,彈奏類樂器得到空前的發展和繁榮。
唐代則是我國樂器發展的最高峰,出現了古琴譜,現存丘明(
494年-590年)所傳《幽蘭》是我國最早的琴譜。
晚唐曹柔又創簡字譜,使得古琴音樂得以保存。
琵琶則是唐代最為重要的樂器,音樂也以宮廷燕樂為代表。
拉弦類樂器開始在民間出現。
四、宋元明清時期,(960年-1840年):
這段時期最為重要的是弓弦樂器發展,弓弦樂器的傳入和普遍使用,
促進了戲曲、說唱音樂的發展。古琴則出現了眾多的流派,
明末由波斯傳入揚琴。吹奏類樂器元代出現嗩吶,
擊奏類樂器元代出現雲鑼,這段時期宮廷音樂逐漸蕭條,
取而代之的是民間音樂。

『捌』 算盤在現代社會還有哪些作用

算盤世界覓奇珍
( 江志偉 2005.06.03 )

中國算盤在西周時期已初具雛型,在2000多年前的演進中,中國人創造了大量異彩紛呈的算盤珍品。茲從設在珠算宗師程大位故鄉安徽省黃山市的我國第一座珠算資料館的文物藏品里擷拾數珍,略加介紹。
戒指算盤
這只鑲嵌在戒指上的微型算盤為清代文物,純銀精製,尺寸為1*0.5厘米,共有7檔,為上2珠下5珠的7珠算盤樣式,算珠直徑不足1毫米。這49顆銀制算珠為標准算珠樣式,並非銀絲繞制,放大鏡看也難以發現算珠上的接縫痕跡,工藝難度可想而知。更令人稱奇的是,算珠在銀制珠杠上滑動自如,毫無澀滯。用它運算時根本無法用手指撥珠,因為再細小的手指尖也比整個算盤還大,而對於它的主要使用者——古代女性來說,這並非難題,因為她們發髻上的發簪就是很好的輔助工具。
針線包算盤
這是一隻打破傳統的算盤珍品,它沒有一般算盤所必需的框架結構,而是將算盤的每一根珠桿作為一個獨立部分,再以相應的鐵皮支架固定,並分隔出上邊的1顆算珠和下邊的5顆算珠,然後再把9根珠桿單元用線縫制在軍用帆布底板上,成為一隻上1珠下5珠9檔算盤。針線包算盤能收能放,便於攜帶和存放。據說該算盤出自北伐軍一位事務長之手,也可視為行軍算盤。
水煙筒算盤
這是一隻以銅鏈牽引、空懸於水煙筒吸嘴彎道與底座平台的微型算盤。1986年8月被送往世界珠算大會展示,引起各國專家的極大興趣,新華社記者還為此作了報道。
此上2珠下5珠9檔微型算盤系清末民初遺物,整體用黃銅精製,算盤長2厘米,寬1.5厘米,遠觀似水煙筒上的掛飾。該水煙筒底座上插有一根用於疏通煙道的通針,它還可以用來撥動水煙筒上的算盤。關於它的使用情況,可以從《新綠林傳》等歷史小說中讀到。
九層算盤
這是一件特大型清代算盤,邊長60厘米,寬40厘米,全木結構,內分9層,每層均為標准、完整的上2下5珠24檔算盤,全盤算珠總數多達1512個。該算盤是當年為了適應徽商的經營需要而產生的,一般置放在總帳房先生的辦公桌上。每個下屬部門報來的帳目在算盤上各佔一層,最下一層用來進行各部門帳目匯總,無論是每日還是每月的營業情況,都一目瞭然,與現代的電子計算機功能相似。難怪李政道博士在1972年10月同周恩來總理談話時講道:「我們中國的祖先,很早就創造了最好的計算機,這就是到現在還在全國通用的算盤。」
圓算盤
這也是一件清代算盤。四道圓框和珠桿均為銅材精製而成,算珠則為紅木製。最外框直徑31.8厘米,珠桿沿圓周均分為50檔,每根珠桿被圓框劃分為3個區間,從外到內分別串制算珠1顆、4顆、1顆,全算盤珠共計300顆。
圓算盤的使用功能首先表現在能方便地進行位數超長的數字運算,諸如開平方、開立方等;其次,它可以使多人圍坐圓桌旁同時進行單獨計算。
除了計算功能,圓算盤至少還有3個用途:1、可作為算盤棋,供消遣娛樂;2、可作藝術壁掛,寓意財源滾滾,無窮無盡,周而復始;3、可作為卜算工具。
無珠算盤
它有長15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紅木邊框,有帶有定位標志的橫梁,還有12檔珠桿,這些都跟一般算盤無二,不同之處在於其珠桿上沒有一顆算珠。對此,人們於驚訝之餘更多的是狐疑——這是算盤嗎?它到底有什麼用?
無珠算盤當然是有用的,而且它的用途隨著珠算事業的發展將越來越大。它是用來訓練珠算式心算的極好算具,用它進行加、減、乘、除運算,速度已經超過計算器。所謂「珠算式的心算」,就是在計算時,並不撥打算盤,而在頭腦中的虛算盤上作心算。在使用者眼中,無珠算盤是「有珠」的,通過反復訓練,最終會徹底拋開無珠算盤實物進行心算。「珠算式心算」法是珠算事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已在我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廣為推廣。
梯形算盤
它由5隻大小不一的算盤組成,呈階梯狀疊置。每隻算盤都比相鄰的上邊一隻多出一根珠桿,從上到下依次圍桿、5桿、6桿、7桿和8桿。算珠則去難為菱形珠,上1珠下4珠,全盤共150珠。它主要用於復雜的四則混合運算,可以分別在不同梯級的算盤上運算,然後將各自得數在最下邊的8檔算盤上進行綜合運算,免除了單用一隻算盤時要不斷清盤的不便和失誤。梯形算盤本身也是置於書案的座右銘,激勵人們不斷進步。
金剛子算盤
它原是著名算具收藏家陳寶定先生的珍藏,早些時候為了支持珠算文物事業,他將其贈與黃山市珠算資料館。此算盤乍看與一般算盤無異:紅木框、梁,框與梁連接處有銅皮加固;圓竹珠桿,桿上串著上2下5算珠,因此參觀者往往一視而過。其實這金剛子算盤是世間少見的珍寶,它的91顆算珠是採用一種叫「金剛子」的果實製成的,其珍貴之處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能夠結出金剛子的古樹在全國只有海南省的某些山野中偶存一兩棵;第二,這種古樹每年結出的果實數量稀少,且大小不一。據資料顯示,海南省每年從各地搜集到的金剛子果實夠標準的還不足以作做成一隻金剛子算盤;第三,即使湊足了金剛子果實,也未必就能制出一隻金剛子算盤,因為金剛子質地非常堅硬,一般的刃具很難在它表面碰劃出一點痕跡,而加工過程中的廢品率較高。據說當年有位外國收藏家慕名拜訪陳寶定先生時,欲以當時相當貴重的3台電子計算機來換取這只金剛子算盤,被陳先生婉拒。
橡珠算盤
這是一隻清代算盤,鐵框、鐵梁、銅珠桿,上2下5圓形珠,共5檔,全盤算珠是用柔軟而有彈性的黑色橡皮做成。這種在運算時不發出聲響、不會影響他人的橡珠算盤體現了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高尚情操的物化。
按摩算盤
在安徽珠算資料館里,按摩算盤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核桃珠算盤、山楂珠算盤、粒面珠算盤、盲人算盤等,均是這類算盤中的珍品。其算珠是用表面凹凸不平的乾果製成的,或完整保持乾果的原始皺紋,或人工造出凹凸顆粒或凸點劃痕。人們在用其進行撥珠計算的同時,指部穴位也得到多點式按摩,寓健身、益智於計算之中,一舉兩得。按摩算盤是中國珠算文化和傳統醫學有機結合的產物,同樣是中華文明的結晶。

在計算機普遍使用的今天,珠算這一算術工具也不僅僅只在博物館中供人瞻仰。從實踐看來,在學前班或小學低年級進行過系統珠算學習的學生,左腦和右腦均能得到全面的開發,在小學以後的學習中,更多地能表現孩子在數學上的天賦。

一是算盤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二是算盤可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具來反映計算過程,電子計算器就不行,只能反映得數。三是珠算的速度和計算機相比各有所長。計算機的乘除要比算盤快,加減法算盤要比計算器快…

閱讀全文

與算盤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