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村歷史文化展示工程

村歷史文化展示工程

發布時間:2021-03-10 14:42:25

1. 如何推進文化惠民工程

1.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全市公益性文化設施達標率100%,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810平方米,公共文化場館實現全年無休、免費開放。近年來,位於城市客廳的天華文化中心、新體育中心、市民水上活動中心等大型現代化場館相繼建成開放,是同類城市中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文化設施群;市文化館、圖書館建成國家一級館,市博物館建成國家二級博物館(全省縣級僅江陰、常熟2家)。全市所有鎮(街道)文化服務中心、村(社區)文化活動室達到無錫市級標准,超過省級標准,並建成市圖書館分館。所有行政村建立「農家書屋」,並向「四通」農家書屋、自然村農家書屋拓展延伸。2011年我市獲得了省文化廳授予 「文化民生」建設先進集體稱號。澄江街道澄南村農家書屋被命名為全省首批農家書屋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
2.城市人文資源得到保護傳承。全面開展文物普查,公布了江陰市級文保單位和非遺名錄。黃山炮台舊址等7處省級文保單位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項非遺列入無錫市級名錄,5項非遺列入省級名錄,致和堂膏滋葯入選國家非遺名錄。充分傳承利用人文資源,修繕了江陰名人館、劉氏故居、江陰文廟、黃山古炮台、適園、冰心吳文藻故居、上官雲珠等一批舊址和故居,建成沈鵬藝術館、顧山豐碩紫檀博物館等專題場館,以及南門忠義街、江陰良宵民俗藝術街坊、長涇鎮影視文化街等歷史街區,豐富了群眾文化陣地,提升了城市文化內涵。充分利用人文資源,舉辦徐霞客國際旅遊節、劉天華民族音樂節、「臘月民俗風情節」等品牌活動,提升江陰城市的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
3.惠民文化活動深入人心。以政府購買、企業支持等形式,全市每年組織公益性演出不少於500場次,每年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創作文藝作品500餘件,其中有16部作品在「十一五」期間獲國家級獎項。一是持續開展「五送」文化下鄉活動,市政府每年出資270餘萬元,把戲曲、電影、圖書、評彈、展覽送到全市所有鎮(街道)、村(社區),讓群眾在街頭巷口、房前屋後就能分享到文化藝術演展,直接受惠群眾達200萬人次。二是堅持開展城鄉周末夜晚文化活動,每周五晚上,城鄉文化場館全面開放,廣場文化活動競相舉辦,讓百姓或是在參與表演中展示藝術才華,或是在觀賞演展中提升文化品味,在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中滿足精神文化需求。各鎮(街道)每年在市裡舉辦一場自編自演的周末廣場文藝演出,隨後再把演出送到所屬村(社區),促進了基層文藝創作,弘揚了地域特色文化。三是深入開展「一二三讀書工程」,開展全民讀書活動,舉辦讀書徵文演講比賽,評比表彰先進,幫助市民養成閱讀習慣,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四是市圖書館堅持每月舉辦一次「暨陽大講壇」,今年已邀請葉兆言、莫礪鋒、黃煌等知名專家來江陰舉辦講座,講座內容涉及文學藝術、醫學養生、人生哲學、兒童教育等各個領域,深受市民們歡迎。暨陽大講壇為市民免費開放,可容納200多人的教室場場座無虛席,過道里總是坐滿了前來聽課的市民。
4.文化投資渠道日趨多元。以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的同時,不斷創新思路,拓展渠道,通過企業冠名、社會贊助等市場化運作方法,吸引社會各類資本參與文化建設。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共有4億多元社會資金參與建設鎮村兩級文化公園和文化場館等公共文化設施、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組建各類文藝隊伍。興澄鋼鐵、中國移動、顧山紅豆村等企業集團還與文藝集團、影劇公司等文化單位簽約,長年合作,實現了文企聯姻,互利共贏。越來越多的江陰本土企業開始投資文化產業,涉足文化傳媒、影視動漫製作等文化消費領域,比如海瀾集團投資的馬術俱樂部、月城鎮投拍的小成本電影《綠色風暴》、長儀科技投資的江蘇漫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播出的動畫連續劇《河小豚與江大鱷》等。近年來,金雞百花電影節,張學友、劉德華、周傑倫等重量級明星個人演唱會相繼在江陰舉辦,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一睹明星風采,進一步推動江陰文化消費市場的繁榮發展。

2. 山東省東營市傳統文化

傳承是傳統文化得以保留和弘揚的關鍵。東營市實施了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共建成5處縣級、31處鄉鎮(街道)、100個村(社區)歷史文化展示館(室),為傳承歷史文化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同時,把加強優秀傳統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內容,推進「圖書館+書院」模式,全市6個公共圖書館「尼山書院」和鄉村(社區)儒學講堂全年開展國學等講座活動351次、優秀傳統文化體驗活動274次,受益群眾達45萬人次。

3. 江村的發展狀況

江村飽經千年世事滄桑的江村,境內牌坊、祠堂、老街、名人故居基本保存完好,千年古韻依舊,並已逐步對外開放。近年來,省、地、縣主要領導對江村的保護開發十分關注支持,僅省級就有:原安徽省省長傅錫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省政協主席方兆祥、副省長蔣作君、副省長盧家豐等領導親臨江村觀光調研,題字紀念。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科教文衛委員會副主任范敬宜也先後到江村觀賞。江氏後裔江澤恩、江春澤、以及江澤涵之子江丕桓等先後到江村尋根問祖。二00二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逾十萬人次。地方黨委政府對江村特有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極為重視,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行文公布江村為「旌德歷史文化保護區」。其中父子進士坊、溥公祠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00二年,江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並著手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及國家 AAAA 級風景名勝區的工作。2005年,江村風景區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同時還是國家紅色旅遊經典線路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群、國家紅色旅遊經典線路、皖南第一風水寶地。
江村,面向二十一世紀的規劃藍圖已經省政府原則同意。省企業家余春明董事長已傾資五千萬元人民幣對江村歷史文化遺跡展開保護維修工作及旅遊開發工作,江村參與安徽「兩山一湖」旅遊開發的基本骨架已構築,一年來已恢復一座被毀的獅山古廟、村口文昌塔、聚秀湖世科牌坊、筆架牌坊、總祠門前漢白玉牌坊等重點古建築,現存三座大祠堂的搶救維修工作已完全竣工,經國際有關專家評定,達到了如舊的復古水平。延曲江村古石板路已完全修復,總長度達11華里。江村歷史文化內涵挖掘和展示工程也已積極展開並分項開始實施。江村已初現歷史「小杭州」風貌美名,祠堂飛檐重閣,雕梁畫棟,梅開二度再現古樸威嚴。江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十多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處。相傳出於風流才子唐伯虎之手的江氏祖畫至今鮮艷奪目。江氏宗譜歷經千載,全套22本,20世紀二十年代與曲阜孔氏、前清皇氏愛新覺羅氏族譜同被舉薦參加巴拿馬萬國譜牒大會,被史學家稱為中國三大宗譜之一,現被納入國際徽學研究范疇。
現在的江村,四周曾一度消失的茂密森林,如今已披上滿目綠色,麻園、竹園,茶園、果園,在省級生態觀光園建設中,依村傍山,遠近錯落,勃勃展現,江村景區的生態旅遊已開始成為中國安徽「兩山一湖」旅遊圈中的一大亮點。以「住農家房,吃農家飯,賞古村景」為主題的江村旅遊事業正方興未艾。黃山腳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江村,已其獨特的古文化魅力,歡迎世界各地遊人前來觀光、采青。

4.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5. 鄉村記憶工程的具體層面

在工程的推進過程中,省文物局將著重引入民俗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鄉村博物館等新概念。
該概念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在現有鄉村層面。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礎上,深入摸底,選定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具備農村傳統文化特徵的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進行保留、保護和維修利用,結合生產用具、生產生活遺物遺跡的展示,形成集鄉土建築和鄉村民俗為一體的綜合性、活態化的鄉村博物館。
二是在撤村並社區層面。在新建的社區內,劃定1000到15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建設社區博物館,採取多種展覽形式,挖掘和豐富村落、社區的文化活動和文化氛圍,展示村史、村情,增強當地居民對自身文化的自覺和文化認同感、文化自豪感。
三是城鎮層面。結合全省「中心鎮」規劃建設,依託現有村鎮整體風貌,選取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民居、建築乃至歷史街區、街巷,突出地方傳統文化特色,建設原生態的社區博物館。

6.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資料與圖片

1、頤和園 :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修建前後費時近40年,至秦亡時陵園尚末完全竣工,工程之浩大為史所罕見。在秦始皇陵東l千米處,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佣坑。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3、又名東岳,是中國五大名山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以雄偉壯麗著稱,歷史悠久,地層古老,風光秀麗,瓊閣掩映,文物古跡眾多。其主峰為玉皇峰,海拔1545米。
4、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5、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名勝區范圍154平方千米,區內峰林地貌獨特,座座山峰險峻雄峙,配以變幻莫測的煙雲,使自然美景千變萬化,構成奇、偉、幻、險的奇觀。風景區內共有自然景點400餘處。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名聞中外,號稱「天下第一奇山」。
希望對你有幫助
求採納,謝謝

7. 國家對建設古文化村有哪些政策

中央出台有《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關於促進文化產業振興的意見》。明確指出,調整對文化企業的稅收政策,旨在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務院有關精神,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除了中央的,各省也出台了配套文件,你可以直接到當地文化局去詢問。或登陸當地政府網站查詢。

8.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9. 中國歷史遺跡有哪些

1、隆興寺,在清河古貝州城西南,始建於隋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發跡時,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蔭之,老僧知其異,獻茶啜飲。」太祖即位後,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興寺,並賜御匾。後幾經戰亂,整座寺院已毀損無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歷史的清河縣隆興寺經過近2年的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2、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3、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4、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5、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擴展材料: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閱讀全文

與村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