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著名歷史人物的思想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務。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謚文毅。
解縉自幼穎悟絕人,其文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善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縉才氣放逸,下筆不能自休,當時有才子之目。迄今委巷流傳,其少年夙慧諸事,率多鄙誕不經。」
2. 用現代人怎樣看待歷史人物 作文 300字
豐富多彩的歷史是由人創造的,因此評價歷史人物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內容之一。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就安排了一個「我評秦始皇和漢武帝的主題活動,讓我們從評論中爆發出智慧的火花。
所謂歷史人物,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對社會歷史進程或重大歷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對歷史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影響、留下明顯痕跡的人。對於如何評價,眾說紛紜,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里我拋磚引玉,試著從目的、原則方法三方面談談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可能也是老生常談,不值一哂,望同仁惠以斧正
一、讓學生明確評價歷史人物的目的、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宋朝司馬光資治通鑒的目的是為後世人們治理國家提供經驗教訓的,正如唐太宗的名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就明確地告訴我們,歷史對現實的指導作用。我們通過評判一個歷史人物,「努力使讀者通過了解一個人物,進而了解一個時代。」,它既能讓我們把握歷史人物的活動實質,更深刻和更准確地提示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能發掘他或她的現實意義,從各類歷史人物中總結和汲取有益的經驗教訓,看看對後世有哪些借鑒指導作用,可以吸取哪些優良的品質特徵,剔除腐朽錯誤的思想流毒,更好的看待我們的社會,看待他人與自己的關系,看待事業的成敗得失,從而升華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力量,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風貌。
二、評論歷史人物所堅持的原則
初中教學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求不同於專門研究。它受學生認識水平、知識背景、教材資料的諸多限制。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是:學生在初步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基礎上,以教材或材料提供的歷史人物活動或事跡為主要根據,遵循現行教材中的有關觀點,對歷史人物做出判斷、分析、和評價。具體原則是:
第一、階級原則。簡而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處在階級社會中的人們(沒有階級屬性的人是不存在的),他們所從事的一切活動,他們所持有的立場、觀點都必然代表著一定階級的利益。馬克思說:「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階級關系和利益的承擔者。」我們平論當然要站在被剝削階級一方,謳歌他們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英雄行為。但是,這種謳歌,不應該是教條的、僵化的,而應該是辯正的,唯物的。不能無原則地美化,無限制地拔高。另一面,是對剝削階級的全盤否定,否定他們的一切所作所為。紅洞縣里沒好人」。他們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所有作為,都一概予以否定,這種錯誤的理念就導致了歷史的虛無主義
第二、歷史原則。即聯系特定歷史時代背景、不苛求古人。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任何歷史人物的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舞台,個人的思想和活動受眾多條件的制約,只有考察歷史人物個人背後的社會歷史條件,發現歷史規律,才能了解歷史人物活動的實質。同樣人物的活動如果處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評估標准。從歷史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我們不能拿今天的標准去評判古人,不能從今人的喜惡出發,去不負責任的指責古人的缺點和錯誤。如評價秦始皇就涉及到如何看待他殘暴的問題。如果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就會發現統一六國之前,他的殘暴是戰國時期戰爭頻繁、爭奪激烈的必然結果;統一六國後表現的是封建經濟經濟迅速發展結果,也是中央專制主義空前加強的結果。如果不考慮當時的歷史條件,很容易把他的殘暴歸結為單純的個人品德問題,這樣的認識不僅流於浮淺而且還有很大危害——讓人們把由根本制度帶來的問題誤認為是皇帝個人的品質問題,避重就輕,從而掩蓋了歷史真像。
第三,大節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聖人,即使聖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他也必然有失誤,必然犯錯誤。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一文中講到:「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如秦始皇,我們看他,主要是看他對統一中國所做出的貢獻。他的所作所為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但是,他的焚書坑儒,不僅鉗制了思想,而且摧殘了文化,無論如何是不能肯定的。我們既不能不能因為他的歷史貢獻,而美化焚書坑儒;也不能因為他大搞焚書坑儒,而否定他的歷史貢獻,也就是要「公不掩過,過不抵功」。此外,對歷史偉人也不能進行道德評判,亦即道德評判不能改變偉人的歷史地位。如漢武帝他雖然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執;普通人所具有的一切弱點他幾乎都有;但這些都不能淹沒他的文字武功,他開創的制度,塑造的時代,他的業績和作為也深深融鑄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與傳統之中。
第四,雙贏原則。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國,各民族在歷史上建立的政權或活動區域,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以多民族國家為前提,我們不能把少數民族如周對犬戎、秦漢對匈奴、北魏孝文帝對北方的統一等等排斥在中國之外。唐太宗的「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朱元璋當皇帝以後的「朕至為天下主,華夷無間,姓氏雖異,撫字如一。」,古人尚且如此,更何況主張民族團結、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今天,不論是誰戰敗,都只是改變了臣服關系。
第五,兩點論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兩點論,不能一點論。曾國藩曾經嚴酷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由此,他數十年來一直被定為劊子手、賣國賊、衛道士等,成了歷史上反面的典型。毛澤東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他身上有許多好的方面,比如自我錘煉、治學態度、生活習慣、文章氣質、鍛煉身體、軍事原則等還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不應該丟棄的。
第六、人民創造歷史原則。決定歷史發展的不是某個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眾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促進社會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任何誇大個人的決定作用,否定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在強調「時勢造英雄」時,也必須讓學生明白,當歷史處於緊要關頭時,個別英雄人物的決策和行動可以改變歷史的航程,在歷史的轉折關頭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3. 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起什麼作用
.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認為人類社會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歸根結底,都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群眾是歷史的主人。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特徵,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們,把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闡明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事業,從而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群眾團結在自己周圍,領導群眾奪取勝利。《共產黨宣言》這部馬克思主義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確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總是不懈地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它為無產階級的階級目標服務,就是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絲毫沒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2.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現實意義
工人階級是中國最先進的現代化生產力的主力軍和最先進的生產關系的代表。在舊中國,工人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所受的剝削和壓迫比中國其他任何階級都要沉重,並且同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群眾保持著天然的聯系。這種階級地位決定了中國工人階級必須將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勞動群眾的解放緊密聯系在一起,必須把解放一切受剝削、受壓迫的階級作為解放自己的前提條件。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理所當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每一個黨員和幹部也理所當然地要把實現和維護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其次,這是由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的,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於群眾之上。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大力支持,黨就不可能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項任務,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對立表現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就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個別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
歷史唯物主義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反對歷史唯心主義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觀點。
學習本節應該了解存在著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和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樣歷史觀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具體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和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上的作用,掌握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要求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把人民群眾以及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充分發揮出來,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必須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不斷在發展的基礎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抓緊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必須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4. 了解中國近現代史重要人物有什麼意義和目的
有0人認為這個回答不錯 | 有0人認為這個回答沒有幫助
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東方大國一步步演變成一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學習這些有以下幾點的必要性:
一、以史為鏡,特別是在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這個重要時刻,我們要吸取歷史告訴我們的血的教訓,要時刻堅持獨立自主,保衛國家的主權不讓人侵犯。
二、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一個屹立的東方的泱泱大國,為什麼那麼多不甚至名不見經卷的國家都敢來分一口,一句話就是中國太窮了,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富才能民強,只有民強了,才會齊心促使國家的更加強大,這是一個良性發展。
三、加強中國人的民族凝聚感。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打字好累的,加分哦,o(∩_∩)o...
5. 淺談歷史對人生的意義
我的觀點是:個人在一定條件下是會影響歷史的。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影響歷史,並且,不管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樣作用,都會受到社會發展的規律制約,從而不能決定和改變歷史發展的總進程,和總方向。 社會群體中單個的成員,是社會的一「分子」。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存在著差別。有的大些,可稱為歷史人物,有的人作用小些,可稱為普通個人。有的人對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有的人對歷史發展起阻礙作用。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著,對歷史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每個人盡管在歷史上得性質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離開了每一個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眾的作用。同時歷史的最終結果是從個人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
1.人物上的作用: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歷史人物是一定時間的主要倡導者,組織領導者或思想理論,科學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按其發揮的性質,歷史人物有些起推動歷史前進的進步作用,有些起阻礙歷史前進的反動作用,有些歷史人物起作用的情況應該做具體分析。如: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沒他們在革命斗爭中起核心作用。有些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的政治代表,運用其權利滿足社會某方面的需求,對歷史發展起重大作用。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教育家的創造性活動,對人內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巨大的作用。 歷史人物的出現,特別是傑出人物的出現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每個時代都需要並創造出自己的偉大人物。從「時勢造英雄」的意義上說,傑出人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但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總是通過一系列的偶然性來實現的。由哪一個人成為歷史必然性的體現者,則是偶然的。恰巧某個偉大人物在一定時間出現於某一國家,這是一種偶然現象。但是,如果不是這個人出現,也會有另外一個人來代替他,而這個代替者或好或壞,或早或晚,總是會出現的。
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一般地說,他們的面貌是由其所屬的階級決定的,他們對歷史發生重大影響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任何傑出人物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也不能超越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然而,他們卻可以憑借一定社會條件對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以他們的才能、經驗、意志、性格、品質和身體素質等情況,在歷史事件中打上深刻的個人烙印,甚至會決定個別歷史事變的結局。
2.普通個人對歷史的影響 普通個人占個人中的大多數,他與傑出個人對歷史發展的作用只是量的區別,在本質上卻是一樣的。因此,普通個人與傑出個人是相對的。普通個人相對傑出個人對歷史發展的作用不大或不顯著,但普通個人也可以做出偉大的事情。在歷史上,由平庸轉為傑出人物是常見的現象。在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條件下,普通個人有可能對歷史發展發生「超常性影響」。如一些技工和知識分子,雖說是普通個人,但他們對歷史的發展的作用卻很大。
但普通個人中也有反面人物,他們對歷史發展的影響雖小,但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礙或延緩的作用。如犯罪分子,偷竊、搶劫、強奸、殺人、放火等等,製造社會混亂,阻礙了歷史向前發展。
3、無產階級領袖的作用
無產階級領袖在共產主義運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無產階級領袖是由若干 最有威信、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無產階級的階級地位和歷史使命,使無產階級領袖具有以往任何傑出人物所不可比擬的偉大作用和優秀品質。 無產階級領袖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以往任何傑出人物都無法比擬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要求,需要而且必然造就出自己的領袖集團,沒有本階級的革命政黨和領袖,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規定了無產階級領袖不同於其他階級領袖的
6. 江西著名歷史人物的思想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東晉詩人陶淵明不僅給後人留下了文質兼美的詩賦,其人生哲學也影響深遠。我們先看《歸去來兮辭》吧。辭官了,擺脫了心頭的重擔,他的心情何等輕松:舟遙遙以輕?r,風飄飄以吹衣。此時的他歸心似箭,故「恨晨光之熹微」。沒有了官場傾軋、遠離世俗污濁的生活多麼愜意:或逍遙地飲酒自樂,或悠然自得地看雲卷雲舒、看鳥出鳥歸、看林木蔥蔥、看泉水涓涓,或與親朋好友聊天,或撫琴讀書以自醉,或走進田間培苗除草,或尋幽徑探溝壑與孤松交流、向山丘清流傾訴。正如羈鳥回到了舊林、池魚回到了故淵,一下子從樊籠里解脫出來。生活雖不如桃花源里那麼富足、和樂、人人皆君子,但其安寧悠閑足以讓人艷羨。其實,陶淵明並非天性仙風道骨,這是他無奈的選擇。陶淵明少時受家庭、儒經的影響,本有「大濟蒼生」之志,「猛志逸四海,騫(qiān)翮(hé)思遠翥(zhù)。」「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只是反動的門閥制度和極度腐敗的政治使他非但無以濟世且必須「降志辱身」。高貴的靈魂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絕望之下才在41歲時決心退隱以潔身守志,追求心靈寧靜、精神自由,過上息交絕游的田園生活。他的退隱主要是社會原因造成的。即使歸隱之後,他的思想感情也很復雜,常常流露出對腐朽的現實的不滿和壯志不得施展的焦灼和悲憤。「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聘;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說到底,他奉行的是一種較典型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哲學。當然,東晉時期盛行的老莊思想和隱逸風氣也使他早年便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十多年的時退時隱即表現出他「一心處兩端」。
同學們處在准成人階段,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但遠未成熟,故人生哲學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老師、家長、社會都教導我們要立大志;進取心強、學得好是我們最大的驕傲,因為它可以使我們有光明的未來。追求高社會地位、高質量的生活既滿足自己的願望又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絲毫沒錯。一個人刻苦鑽研最終功成名就,我們滿懷敬佩;一個人歷盡艱辛最終富甲一方,我們也頓生羨慕之情。生在和平、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應當像陶淵明那樣有大志並通過自己努力奮斗實現理想。相反,人如果沒有了慾望就失去了進取的動力,社會就不能進步。單純的悠閑其實是一種偷懶與不負責任,沒有任何精神意義的悠閑與不會勞動的傻瓜何異?澳洲北部土著人教育十分落後,但當政府出資搞遠程教育時,過慣了悠閑生活的他們還不願意接受,只能繼續落後;
但反過來,人生的實質是什麼?現代社會部分人為了物質追求而步履匆匆、精神惶惶是否幸福?社會學家說消費膨脹使人異化為消費者,看到牛就是牛排牛肉,沒有了牧童短笛的悠揚;看到瀑布就是發電,失去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壯。有人悲觀地認為全球化使人類走上了泰坦尼克號,無法自救;人們在享受物質財富的同時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喪失了精神享受,遭受現代文明帶來的各種傷害,能否算是高質量的生活?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仍然需要向陶淵明學習:當精神壓力過大時,就應跳出(起碼可以暫時跳出)帶來壓力的那個圈子,獲得悠閑與自由。
近幾年國外不少人推崇「低物質消耗高精神享受的簡單物質生活方式」。所謂高精神享受就是人與人之間多一些人文關系,人要多走近自然、多欣賞藝術。哲學家海德格爾也說:「人應當詩意地棲居」。可見生活有詩意、精神愉悅是生活質量高的一個重要標准。
因此,我們最終還是要辯證地選擇人生目標與道路,只是要把握好度。
7. 著名歷史人物的思想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影響深遠,源遠流長😄
8. 求一篇 關於歷史人物對人才成長的意義 與作用~2000左右~
傑出歷史人物對於民族、國家.對於每個人,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對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更具特殊功能,努力挖掘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傑出歷史人物,是指那些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民族振興作出過重大貢獻的人,亦即在歷史上、社會上有較大影響和較高聲譽,在人們心目中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人。傑出人物是歷史的產物,是時代的產物,用馬克思的話說,每個時代都有它那個時代的傑出人物。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傑出人物潔若星辰,僅近現代革命史上就數不勝數。他們或以非凡的志向、橫溢的才華、卓越的本領而享譽於世;或以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優秀的品德而名留青史;或以坎坷的人生、頑強的意志、輝煌的業績而彪炳千秋。他們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筆筆精神遺產,不僅價值連城、功能無限,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傑出人物是歷史的一面鏡子。馬克思曾經說過,「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歷史的發展固然有客觀規律,但是,它畢竟要通過人的主觀活動來實現。用和平與戰爭、鮮花與血跡、進步與反動編織歷史的是人。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與發展,都是無數人的意志和活動的合力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