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麼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於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後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徹底打敗了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法西斯強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勝利。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
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是由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它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可以一直沖向中東。」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面作戰。」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軍進軍西印度洋,必然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因此,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在宣言上領銜簽字。1945年4月籌建聯合國,會議在美、英、蘇、中四大國首席代表輪流主持下進行。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種國際地位的變化,在中國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蘇聯宣布放棄沙俄在中國的特權;美、英兩國政府也於1942年10月通知中國,表示願意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其他特權(九龍租借權除外)。中國還收回了被日本侵佔達半個世紀的台灣、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
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原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中華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抗戰。海外赤子心繫祖國,泰國1000多名華僑司機回國參加軍事運輸,美國華僑飛行員回國參戰……抗戰的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抗日戰爭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有著扭轉乾坤的偉大意義,經過抗戰,改變了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為新中國代替舊中國准備了精神和物質條件。鄧小平同志說:「在這場以劣勝優的戰爭中,我們成功的主要秘訣是因為有一個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指導原則。」正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開創了一條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敗帝國主義侵略的道路。
②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論文)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它的規模專之廣泛,區域之遼闊,屬斗爭之英勇,場面之悲壯,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抗日戰爭的勝利有著偉大的歷史意義
1,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歷史階段,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時也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國的反法西斯斗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③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撰寫1500字以上的論文
抗日戰爭勝利的啟示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一天,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結束。
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65年。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飄散,歷史彷彿已經遠去。但是,從盧溝橋頭
捲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殤,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正如一位青年評論家所指出的:「將那段歷史僅僅理解為災難與憤怒,而不從中尋找其內在邏輯,理解其復雜性,則同樣辜負了那些身經災難的一代人的付出。」 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洗刷不盡的血淚、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戰的期盼、強國富民的決心和睦鄰友邦的祝願。
啟示之一:落後就要挨打
血色黃昏:偶然背後的必然
73年前,一個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槍炮聲震驚了盧溝橋。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即槍炮相加,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不屈的中華民族也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覬覦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就制定了以鯨吞中國為核心的所謂「大陸政策」,在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與澎湖列島;10年後又在我國東北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強迫滿清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范圍。「進入大陸」的迷夢、畸形膨脹的野心,使得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恩惠最重的國家成為近代以來禍害中國最深的國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拋出了對華侵略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趾高氣揚的日本,已掩飾不住要徹底奴役中國的野心。
上世紀30年代初,嚴重的經濟危機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製造「九·一八事變」,佔領我國東北地區,挑起侵華序幕,隨後將槍口瞄向內蒙古、華北,步步進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3年,侵佔熱河省。
回顧近代中日關系史,國防大學徐焰教授認為,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具體戰斗在某一地點發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進行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大戰卻是必然的!
中日兩國之間為什麼會開戰?這背後的根源在哪裡?一個島國為什麼能一步步地侵吞國土面積數十倍於它的大國?歷史學家的評論一針見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其軍國主義擴張野心不斷膨脹的結果。
戰爭是兩國實力的對抗
戰爭是精神的較量,更是物質的對抗。「七七事變」之後,中華民族奮起抗戰。然而,虛弱的國力,有國無防的現實,沒有做好開戰准備的民心士氣,讓西方的觀察家們在驚訝於中國人頑強戰斗意志的同時,也預言中國人在這場實力懸殊的廝殺中前景黯淡。
讓我們來看一看開戰之時,中日兩國的國力和軍事力量的對比:
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60億美元,中國為16億美元。日本年產鋼580萬噸,年產彈葯可達50萬噸,舊中國沒有重工業基礎,年產鋼不過4萬噸,年產彈葯幾千噸,武器主要靠進口。
就軍隊裝備而言,日本海軍噸位為190萬噸,是中國的20倍~30倍。日本作戰飛機有2700架,而中國僅有305架。擁有近百萬之眾的中國陸軍只是數量上的優勢。日本1個師的武力裝備,在戰爭之初相當於中國1個師武力裝備的3倍;而在戰爭的中後期,已經相當於中國的8倍~9倍。
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隊讓歐美列強也不敢輕視,而中國只有一個虛弱的中央政府和數十個各自為政的地方政府,經濟結構、組織形態和技術水平都還停留在「前現代」的狀態。誰都知道,一個軟弱乏力的國度與一支如狼似虎的現代化軍隊開戰意味著什麼。
在淞滬戰場長達3個月的鏖戰中,中國方面共投入70多萬兵力,傷亡20餘萬人。史料記載,當時的正面戰場整營整連陣亡不是罕見之事,每日經由兵站送往後方的傷員常在萬人以上。從西部內地行軍趕到東南、華北前線的川軍官兵們沒有見過坦克車,一些戰士所擁有的武器還是大刀、長矛。他們上戰場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還沒見到敵人就戰死疆場。據統計,僅僅是中央軍校1929年至1933年畢業的25000名年輕軍官中,就有10000名犧牲在全面戰爭爆發的前4個月,陣亡的比例高達40%。
日本的侵略對中華民族的傷害可謂創巨痛深。侵略戰爭使中國的現代化至少延誤了50年時間。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積累的近代化和現代化的財富喪失殆盡。
一項不完全統計表明,從「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計算,日本侵略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掠奪鋼鐵3350萬噸,煤5.86億噸,糧食5.4億噸,木材1億立方米。要知道,1000億美元,相當於國民黨政府277年的財政收入、26年的工業總產值,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歷次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索要賠款總數額的數十倍。
落後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強,發展需要安定。這,就是那段屈辱與悲壯同行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最為深刻的啟示。
④ 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
重慶大學 牟敏昌教授
毛澤東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它的規模之廣泛,區域之遼闊,斗爭之英勇,場面之悲壯,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抗日戰爭的勝利有著偉大的歷史意義。
一、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自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對中國的一系列侵略戰爭,強迫中國政府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把獨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進行了長期英勇不屈的斗爭。但是,這些英勇的革命斗爭最後都在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的抗戰。在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中,整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團結一致,同敵人血戰到底。最後以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這一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屢遭失敗,備受屈辱的歷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這一勝利,創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的光輝典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地國家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
二、 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歷史階段,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從1937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止,人民軍隊對日作戰共12.5萬余次,打死、打傷和俘虜日本侵略軍和偽軍170多萬,牽制了日本侵華軍總兵力的半數以上,成為中國戰場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在抗日戰爭這個歷史階段中,中國共產黨通過偉大的整風運動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結了中國革命經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進一步結合進來,提出了關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整理論和政策,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人民革命力量在艱苦的斗爭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和鍛煉,得到了重大的發展,人民軍隊發展到120萬人,民兵約220萬人,抗日根據地大小19塊,人口1億多,共產黨員120餘萬,中國共產黨發展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團結奮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戰爭也鍛煉與教育了人民,促進了人民的覺醒。人民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進步。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壯大,改變了中國政治力量的對比,極大地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三、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時也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國的反法西斯斗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戰場,一直抗擊和牽制著日本大部分陸軍和大量的海空軍。它開戰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殲滅日軍最多,民族犧牲最大。香港《信報》今年3月23日一篇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文章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功績在於,首先舉起反法西斯義旗,打響了反法西斯第一槍,為世界樹立榜樣」。「抗日戰爭始終是亞洲反法西斯的主戰場,牽制並殲滅了日本陸軍主力。1937年7月,日本為了全面侵華,把陸軍從17個師擴充到24個師,其中21個師投入侵華戰爭,占陸軍總兵力90%,此後,日軍侵華兵力逐年增加,還有半數的空軍和海軍也用於侵華。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它在海外兵力共350萬人,其中侵華兵力196萬人,占海外兵力的56%」。「從盧溝橋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基本上將其軍隊用於侵華戰爭。在將近四年半的時間內,中國幾乎是單獨抗擊日本侵略的唯一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也僅以11個師對英、美作戰,只佔其陸軍總兵的21%,而侵華兵力為36個師,佔70%。從抗戰時間來看,中國的抗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算起,打了14年,從1937年『七七』事變算起,也打了8年多。美英對日作戰不到4年,蘇聯對日作戰僅24天。從戰果上看,日軍在整個戰爭中死傷195萬餘人,其中在中國戰場死傷138萬餘人,占日軍傷亡總數的70%。」「以上事實足以說明:中國戰場是東方反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人民是打敗日本法西斯的主力軍。」(《參考消息》2005年3月29日)抗戰8年,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直接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達5000億美元,中國人民付出了極大的民族犧牲,終於打敗了號稱「東方第一強國」的日本法西斯。
由於中國抗日戰爭極大地牽制、打擊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軍事力量,打亂了日本的侵略部署,阻止了日本「北進」蘇聯的企圖,有力地支持了蘇聯的對德作戰,使蘇聯避免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危險,解除了後顧之憂,才敢於將其主力從遠東西調,集中力量打擊德國法西斯。中國的抗戰還推遲了日本「南進」的步伐,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英美聯軍和亞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的持久英勇抗戰,使日寇深陷泥潭,難以自拔,根本騰不出手來,迫使日本否決了海軍進攻澳大利亞和錫蘭的主張,放棄與德軍在中近東會師的企圖。1942年春,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他的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起沖向中東。……日本可以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反攻,在近東會師。」(小羅斯福:《羅斯福見聞秘錄》,新華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頁)這里可以看出,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在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日本法西斯雖然敗降60年了,但其陰魂未散。日本右翼勢力承襲其祖先的衣缽,一面極力歪曲歷史,掩飾其侵略罪行,同時把戰犯當神供奉著,年年頂禮膜拜,祭祀法西斯亡靈。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日本法西斯借屍還魂,東山再起。
⑤ 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為題的論文 該怎麼寫
抗戰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第一步,凝聚了整個國家所有階層的力量,是中國走向回現代化國家道路上重要答的里程碑,最重要的就是每個國民有了對民族國家的觀念認同,這對建立統一強大的現代化的中央政府非常重要,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國是很難崛起的,分裂的中國不可能擁有今天快速發展的經濟實力。
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
1: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回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抗日答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3: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4: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
5: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⑦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礎,它推進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對亞洲乃至世界和平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喚起民族覺醒:日本侵華戰爭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怒和反抗,抗日戰爭喚起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改變了過去一盤散沙的狀況,增進了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
1、中華民族覺醒的集中體現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國共兩黨經過多次談判,1937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推動下以國共兩黨為基礎的包括各黨派、各民族、各階層和社會各界參與的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2、中華民族覺醒的核心內容是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的新覺醒不可阻擋。正是中華民族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才使中國人民克服了過去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狀況,空前地團結和覺醒起來,浴血抗戰。愛國主義成為抗日戰爭凝聚中華民族之魂,是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一面旗幟。
二、洗雪百年恥辱:中華民族取得了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反對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改變了以往屢戰屢敗的歷史,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恥辱。
中國人民取得近百年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的勝利,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恥辱,改變了近百年來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歷史,使中華民族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三、躋身世界強國: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贏得了應有的國際地位,成為26國宣言的四大領銜簽字國之一,成為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偉大貢獻。
首先,中國的持久抗戰,牽制並消耗日軍大批兵力,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北進」的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其次,中國的持久抗戰,遲滯了日本法西斯「南進」的步伐,配合了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的作戰。
再次,中國抗日戰爭減輕了日本法西斯對亞洲其他地區的壓力,直接支援了鄰近國家的抗日斗爭。
四、廢除不平等條約:百年來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基本上得以廢除,收回由於不平等條約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權,使中國從不平等條約枷鎖束縛下解放出來。
五、收回祖國寶島台灣:被日本通過侵略戰爭強割50餘年的台灣、澎湖列島等地,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六、發展壯大人民革命力量:加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⑧ 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為題的論文 該怎麼寫 1500字。
抗戰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第一步,凝聚了整個國家所有階層的力量,是中內國走向現代化國家道路上重要的容里程碑,最重要的就是每個國民有了對民族國家的觀念認同,這對建立統一強大的現代化的中央政府非常重要,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國是很難崛起的,分裂的中國不可能擁有今天快速發展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