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歷程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古老的民族,同時又是優秀的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體育運動自古就有,武術是燦爛文化中的瑰寶,是傳統的健身項目,幾千年來源遠流長,騎馬、射箭、摔跤、釣魚、龍舟、棋類等體育活動也廣為流傳,但近代體育的發展較晚,也就是在19世紀末才傳入中國。近百年來,近代體育的傳入,豐富了中國人民體育活動的內容,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經濟落後,*上的黑暗和腐敗,使中國人民災難深重,體育活動不能廣泛開展,體育活動只局限在少數人范圍內。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體育運動才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而得以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黨和政府重視體育工作,把增強人民的體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為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首要任務。1949年,新中國剛剛誕生,就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1952年成立了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此後,各級體委機構也建立起來。教育部門、共青團、工會和部隊都成立了體育機構,到80年代,還成立了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
、中國傷殘人體育協會、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中國龍舟協會、中國輪滑協會、中國釣魚協會、中國信鴿協會。中國武術協會,並恢復和新建了火車頭、前衛、銀鷹、煤礦、林業、石油、農民、水利、電力和建築工程公司等15個全國性行業體育協會,從組織上加強對各行各業體育工作的領導。近幾年來,由於體育運動的廣泛普及和世界體育環境的發展,中國也興起了體育熱潮,各種群眾性體育組織層出不窮,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奧星促進會。
1949年,中國人民-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列入了"提倡國民體育"的內容,從法律的高度指出了體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了"關於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同年11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公布推行第一套廣播體操,廣播體操簡單易行,是適合於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活動,四十多年來,廣播體操不斷改進和發展,更加科學和通用,已公布-廣播體操七套。對於少年和兒童的日常體育訓練,國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視,截止到1985年為止,少年兒童廣播體操已公布十套,國家體委還編制過紡織工人操、煤礦工人操、鋼鐵工人操等,在全國推行,有些國家和地區還根據不同工種的特點編制出多種生產操,根據不同的病情編出保健操。尤其是為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還編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國家體委黨組《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批錄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關於在政府機關中開展工間操和其他體育活動的通知》,通知"正式規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時間中抽出十分鍾做工間操"並"提倡早操和球類等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這一年,還公布了"准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在全國施行,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稱青少年體育鍛煉標准,三十多年來,已有二億多人達到各級標准,促進了廣大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創造了環境。
1955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提出"在全國人民中,首先在廠礦、學校、部隊和機關青年中,廣泛地開展體育運動,以增強人民體質"。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體育工作中,應貫徹執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步提高我國的體育水平"。1960年,黨中央在《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極拳及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由於黨和政府對體育工作的一貫重視,倡導,鼓勵,群眾體育運動更加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並從中國地廣人多,各地情況不同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總結出業余、自願、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原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出現了新的-、經濟形勢,體育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取得了更大的進步。1979年,國家體委提出:"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廣泛開展群眾體育工作,重點抓好學校體育,積極開展工農體育活動,大力加強少年兒童的業余訓練"。十幾年來,群眾體育和業余訓練得到加強,體育傳統項目發展到二萬多項,參加訓練的學生200多萬人,工農體育也蓬勃開展,社會辦體育的熱潮正在興起,既有國家辦,又有各部門、各行業和集體個人辦,社會團體、集體和個人資助體育,修場地,建學校,搞競賽的情況都有。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資運動支持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在,從城市到鄉村,男女老幼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傷殘人也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活動內容既有近代體育,又有民族傳統體育、家庭體育、體育旅遊,醫療體育等新生事物,群眾體育的路子越走越寬,體育運動的質量不斷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此時35年來體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指出體育事業的發展規模、普及程度,和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黨全社會都要重視加強體育工作,進一步發展全民族的體育運動,逐步摸索出一條中國式的體育發展道路,創造體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幾年來,黨和政府更加認識到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和財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國家體委多次召開體育工作會議,研討中國體育現狀、發展方向,主張廣泛開展同世界各國運動員的技術交流。
黨和國家的重視,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使中國體育運動技術水平愈來愈高,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擠身於世界體育強國之林。
近代體育項目從十五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在城市和學校里逐步開展起來,隨之競賽活動也日益興起。本世紀初,一些城市開始舉辦運動會,國際體育競賽也有所開展。在舊中國,國內規模較大的競賽活動,有1910年至1948年間先後舉辦的七屆全國運動會。有影響的地區性運動會有1913年至1934年先後舉行的十八屆華北運動會,和1923年至1936年舉行的共六屆華中運動會。此外,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比賽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舉行的總共十屆遠東運動會。1932年至1948年先後共參加了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但由於運動技術落後,運動成績長期處於低水平。根據1936年至1948年的統計,田徑項目總共只打破過八項全國紀錄,絕大多數項目的全國紀錄只相當於新中國二、-運動員的水平,同西方體育強國相比其差距顯而易見,在國際性比賽中也僅在遠東運動會上取得過一些名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泛開展各項體育運動,其中包括29個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現在已經成立了50多個單項運動協會,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創造了各種條件。早在1954年,舊中國的游泳紀錄就已全部被刷新,絕大部分田徑項目的紀錄也被刷新。從1959年舉行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以來,到1993年已舉辦七屆全運會。截止目前,在歷屆全運會上,我國運動員30多次打破田徑、游泳、射擊、舉重、射箭、跳傘、航空模型等項目的世界紀錄,打破全國紀錄達兩千多次。此外,近幾年來,還創辦了全國城市運動會、全國農民運動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也於1991年在南寧舉行。
中國的國際體育交往也日益頻繁,早在1989年,中國就已加入74個國際體育組織和38個亞洲體育組織,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八千多次體育交往,共達十多萬人次。其中參加的綜合性運動會除奧運會以外,還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有48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新興力量運動會。在這屆運動會上,充分顯示了中國的實力,共獲66枚金牌,56枚銀牌,46枚銅牌,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都列在首位,並有13人17次打破162項全國紀錄,兩人2次打破兩次世界紀錄,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1974年起參加了5屆亞洲地區運動會(在此以前,台灣省運動員參加過4屆),首次參加第7屆亞運會總分列第三位,第8屆名列第二,第9屆名列第一,第10屆獲得金牌總數第一。並承辦第11屆亞運會,於1990年在首都北京舉行,獲得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均為第一,取得了重大成就,實現了沖出亞洲的宏願。
除了舉辦亞運會外,1993年5月,中國在上海舉辦了首屆東亞地區的運動會。這屆運動會無論從比賽組織情況,還是從比賽情況都獲得了巨大成功,顯示了中國舉辦大型運動會的雄厚基礎,中國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共獲102枚金牌,以極大優勢取得第一名。
新中國成立44年以來,運動員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等級的運動員達近1200萬人,其中運動健將1萬多人。1985年開始施行的部分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制度,當年就有113人達到標准,在國內外各項競賽中,中國運動員均取得優異成績。自從1956年舉重運動員陳鏡開打破世界紀錄以來,截止到1989年,已經在22個項目的世界大賽中獲392個世界冠軍,在國內外比賽中,393次打破和超過世界紀錄,其中改革開放十多年來,獲得冠軍362個,破超世界紀錄216次。1957年至1960年,有3人5次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紀錄。其中有些運動員水平上升得令人吃驚,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如跳高名將朱建華在一年時間內,先後跳過2.37米、2.38米和2.39米的高度,3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近幾年來,更不斷有人打破、創造世界紀錄,1992年在第25屆奧運會上,就有兩人兩破世界紀錄。在重大國際比賽中,中國共獲得300多個世界冠軍,其中包括羽毛球、乒乓球、體操、舉重、跳水、游泳、射擊、女排等項目,其中,乒乓球運動從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至1993年已獲得70多個世界冠軍。三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是一支優秀的運動隊伍,位列有數的幾個世界強隊之中。中國女排技術精湛,作風頑強,曾連續五次榮獲世界冠軍,開創了世界女排蟬聯五次冠軍的先例。中國體操隊也是一支優秀的運動隊伍。他們從1919年以來已獲得40多個世界冠軍,其中李寧曾獨得13枚金牌。50餘年來,中國運動員共打破全國紀錄1萬多次,全國已有10多個項目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為實現在本世紀末把中國建設成體育強國的目標,中國正採取各種措施加速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建成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體育學院已有10餘所,已畢業學生達10萬多人,體育科研機構30多所,建成培養後備力量的少年兒童業余體校和體育中學達幾千所,設50多個運動項目,在校學生達三十萬人,40多年來建設體育場館50多萬個,出版各類體育圖書2700多種,建立了全國競賽制度,舉辦全國運動會和全國青少年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全國職工體育運動會和全軍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和全國農民運動會。每年舉行全國單項競賽200多次,各級體委競賽活動頻繁,以1985年為例,舉辦綜合性和單項運動會共達11萬次,參加運動員有2300萬人次,基層競賽更是活躍。
中國體育發展雖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歐美各國體育水平相比,猶有差距,尤其是足球、拳擊、曲棍球和一些田徑項目仍屬較弱項目,尚須大力發展。
為了表彰中國對發展體育事業的貢獻,國際奧委會已向12名推動體育發展的中國領導人和體育人士分別頒發金、銀、銅質勛章,萬里獲金質勛章,他是第15位獲此榮譽的人;榮高棠、鍾師統、黃中、李夢華、陳先、路金棟、宋中、陳希同、伍紹祖、張百發獲銀質勛章;舉重運動員陳鏡開獲銅質勛章。1986年4月28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將奧林匹克杯授予中國奧委會,以表彰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體育設施方面所做的貢獻。支優秀的運動隊伍。他們從1919年以來已獲得40多個世界冠軍,其中李寧曾獨得13枚金牌。50餘年來,中國運動員共打破全國紀錄1萬多次,全國已有10多個項目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B. 中國體育歷史簡介
中國體育組織?
是不是這個?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體育總局,英文名稱為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其前身是1952年11月成立的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1998年3月24日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
其主要職責:
(一)研究制定體育工作的政策法規和發展規劃並監督實施。
(二)指導和推動體育體制改革,指定體育發展戰略,編制體育事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協調區域性
體育發展。
(三)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指導並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開展國民體質監測。
(四)統籌規劃競技體育發展,研究和平衡全國性體育競賽、競技運動項目設置與重點布局;
組織開展反興奮劑工作。
(五)管理體育外事工作,開展國際間和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台灣地區的體育合作與交流;
組織參加和舉辦重大國際體育競賽。
(六)組織體育領域重大科技研究的攻關和成果推廣。
(七)研究擬定體育產業政策,發展體育市場;制定體育經營活動從業條件和審批程序。
(八)負責全國性體育社團的資格審查。
(九)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國家體育總局下設辦公廳、群眾體育司、競技體育司、體育經濟司、政策法規司、人事司、對外聯絡司、 科教司、 宣傳司、機關黨委、紀檢組和監察局、離退休幹部局
國家體育總局的直屬單位:
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水上運動管理中心,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 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田徑運動管理中心, 游泳運動管理中心,體操運動管理中心,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籃球運動管理中心, 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小球運動管理中心,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棋牌運動管理中心,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汽車摩托車運動管理中心,
還有: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機關服務中心,財務管理和審計中心,訓練局,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青島航海運動學校,湛江潛水運動學校 ,安陽航空運動學校, 秦皇島訓練基地,體育科學研究所運動醫學研究所,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信息中心,對外體育交流中心 ,人力資源開發中心,體育器材裝備中心,體育彩票管理中心 ,體育基金管理中心。
現任局長:劉鵬
C. 什麼叫社會體育社會體育有什麼價值簡述國外大眾體育興起的原因和新中國群眾體育發展的歷史。
社會體育
社會體育
也稱「群眾體育」、「大眾體育」。廠礦、企業、事業、機關的職工,以及城鎮居民與農民,為達到健身、健心、健美、娛樂、醫療等目的而進行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身體鍛煉活動。按區域特徵分有:城市體育、鄉鎮體育、農村體育;按年齡分有:嬰幼兒體育、兒童少年體育、青年體育、中年體育和老年體育;按性別分有:女子體育、男子體育;按職業分有:職工體育、農民體育、軍人體育;按健康狀況分有:正常人體育、殘障人體育;按活動場所分有:家庭體育、社區體育、企業體育等。
D. 新中國的體育發展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體育運動才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而得以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黨和政府重視體育工作,把增強人民的體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為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首要任務。1949年,新中國剛剛誕生,就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1952年成立了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此後,各級體委機構也建立起來。教育部門、共青團、工會和部隊都成立了體育機構,到80年代,還成立了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
中國傷殘人體育協會、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中國龍舟協會、中國輪滑協會、中國釣魚協會、中國信鴿協會。中國武術協會,並恢復和新建了火車頭、前衛、銀鷹、煤礦、林業、石油、農民、水利、電力和建築工程公司等15個全國性行業體育協會,從組織上加強對各行各業體育工作的領導。近幾年來,由於體育運動的廣泛普及和世界體育環境的發展,中國也興起了體育熱潮,各種群眾性體育組織層出不窮,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奧星促進會。
1949年,中國人民-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列入了"提倡國民體育"的內容,從法律的高度指出了體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了"關於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同年11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公布推行第一套廣播體操,廣播體操簡單易行,是適合於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活動,四十多年來,廣播體操不斷改進和發展,更加科學和通用,已公布-廣播體操七套。對於少年和兒童的日常體育訓練,國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視,截止到1985年為止,少年兒童廣播體操已公布十套,國家體委還編制過紡織工人操、煤礦工人操、鋼鐵工人操等,在全國推行,有些國家和地區還根據不同工種的特點編制出多種生產操,根據不同的病情編出保健操。尤其是為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還編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國家體委黨組《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批錄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關於在政府機關中開展工間操和其他體育活動的通知》,通知"正式規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時間中抽出十分鍾做工間操"並"提倡早操和球類等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這一年,還公布了"准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在全國施行,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稱青少年體育鍛煉標准,三十多年來,已有二億多人達到各級標准,促進了廣大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創造了環境。
1955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提出"在全國人民中,首先在廠礦、學校、部隊和機關青年中,廣泛地開展體育運動,以增強人民體質"。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體育工作中,應貫徹執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步提高我國的體育水平"。1960年,黨中央在《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極拳及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由於黨和政府對體育工作的一貫重視,倡導,鼓勵,群眾體育運動更加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並從中國地廣人多,各地情況不同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總結出業余、自願、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原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出現了新的-、經濟形勢,體育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取得了更大的進步。1979年,國家體委提出:"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廣泛開展群眾體育工作,重點抓好學校體育,積極開展工農體育活動,大力加強少年兒童的業余訓練"。十幾年來,群眾體育和業余訓練得到加強,體育傳統項目發展到二萬多項,參加訓練的學生200多萬人,工農體育也蓬勃開展,社會辦體育的熱潮正在興起,既有國家辦,又有各部門、各行業和集體個人辦,社會團體、集體和個人資助體育,修場地,建學校,搞競賽的情況都有。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資運動支持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在,從城市到鄉村,男女老幼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傷殘人也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活動內容既有近代體育,又有民族傳統體育、家庭體育、體育旅遊,醫療體育等新生事物,群眾體育的路子越走越寬,體育運動的質量不斷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此時35年來體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指出體育事業的發展規模、普及程度,和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黨全社會都要重視加強體育工作,進一步發展全民族的體育運動,逐步摸索出一條中國式的體育發展道路,創造體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幾年來,黨和政府更加認識到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和財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國家體委多次召開體育工作會議,研討中國體育現狀、發展方向,主張廣泛開展同世界各國運動員的技術交流。
黨和國家的重視,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使中國體育運動技術水平愈來愈高,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擠身於世界體育強國之林。
近代體育項目從十五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在城市和學校里逐步開展起來,隨之競賽活動也日益興起。本世紀初,一些城市開始舉辦運動會,國際體育競賽也有所開展。在舊中國,國內規模較大的競賽活動,有1910年至1948年間先後舉辦的七屆全國運動會。有影響的地區性運動會有1913年至1934年先後舉行的十八屆華北運動會,和1923年至1936年舉行的共六屆華中運動會。此外,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比賽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舉行的總共十屆遠東運動會。1932年至1948年先後共參加了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但由於運動技術落後,運動成績長期處於低水平。根據1936年至1948年的統計,田徑項目總共只打破過八項全國紀錄,絕大多數項目的全國紀錄只相當於新中國二、-運動員的水平,同西方體育強國相比其差距顯而易見,在國際性比賽中也僅在遠東運動會上取得過一些名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泛開展各項體育運動,其中包括29個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現在已經成立了50多個單項運動協會,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創造了各種條件。早在1954年,舊中國的游泳紀錄就已全部被刷新,絕大部分田徑項目的紀錄也被刷新。從1959年舉行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以來,到1993年已舉辦七屆全運會。截止目前,在歷屆全運會上,我國運動員30多次打破田徑、游泳、射擊、舉重、射箭、跳傘、航空模型等項目的世界紀錄,打破全國紀錄達兩千多次。此外,近幾年來,還創辦了全國城市運動會、全國農民運動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也於1991年在南寧舉行。
中國的國際體育交往也日益頻繁,早在1989年,中國就已加入74個國際體育組織和38個亞洲體育組織,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八千多次體育交往,共達十多萬人次。其中參加的綜合性運動會除奧運會以外,還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有48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新興力量運動會。在這屆運動會上,充分顯示了中國的實力,共獲66枚金牌,56枚銀牌,46枚銅牌,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都列在首位,並有13人17次打破162項全國紀錄,兩人2次打破兩次世界紀錄,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1974年起參加了5屆亞洲地區運動會(在此以前,台灣省運動員參加過4屆),首次參加第7屆亞運會總分列第三位,第8屆名列第二,第9屆名列第一,第10屆獲得金牌總數第一。並承辦第11屆亞運會,於1990年在首都北京舉行,獲得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均為第一,取得了重大成就,實現了沖出亞洲的宏願。
除了舉辦亞運會外,1993年5月,中國在上海舉辦了首屆東亞地區的運動會。這屆運動會無論從比賽組織情況,還是從比賽情況都獲得了巨大成功,顯示了中國舉辦大型運動會的雄厚基礎,中國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共獲102枚金牌,以極大優勢取得第一名。
為實現在本世紀末把中國建設成體育強國的目標,中國正採取各種措施加速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建成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體育學院已有10餘所,已畢業學生達10萬多人,體育科研機構30多所,建成培養後備力量的少年兒童業余體校和體育中學達幾千所,設50多個運動項目,在校學生達三十萬人,40多年來建設體育場館50多萬個,出版各類體育圖書2700多種,建立了全國競賽制度,舉辦全國運動會和全國青少年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全國職工體育運動會和全軍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和全國農民運動會。每年舉行全國單項競賽200多次,各級體委競賽活動頻繁,以1985年為例,舉辦綜合性和單項運動會共達11萬次,參加運動員有2300萬人次,基層競賽更是活躍。
E. 中國體育歷史
中國體育組織?
是不是這個?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體育總局,英文名稱為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其前身是1952年11月成立的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1998年3月24日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
其主要職責:
(一)研究制定體育工作的政策法規和發展規劃並監督實施。
(二)指導和推動體育體制改革,指定體育發展戰略,編制體育事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協調區域性
體育發展。
(三)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指導並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開展國民體質監測。
(四)統籌規劃競技體育發展,研究和平衡全國性體育競賽、競技運動項目設置與重點布局;
組織開展反興奮劑工作。
(五)管理體育外事工作,開展國際間和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台灣地區的體育合作與交流;
組織參加和舉辦重大國際體育競賽。
(六)組織體育領域重大科技研究的攻關和成果推廣。
(七)研究擬定體育產業政策,發展體育市場;制定體育經營活動從業條件和審批程序。
(八)負責全國性體育社團的資格審查。
(九)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國家體育總局下設辦公廳、群眾體育司、競技體育司、體育經濟司、政策法規司、人事司、對外聯絡司、 科教司、 宣傳司、機關黨委、紀檢組和監察局、離退休幹部局
國家體育總局的直屬單位:
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水上運動管理中心,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 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田徑運動管理中心, 游泳運動管理中心,體操運動管理中心,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籃球運動管理中心, 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小球運動管理中心,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棋牌運動管理中心,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汽車摩托車運動管理中心,
還有: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機關服務中心,財務管理和審計中心,訓練局,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青島航海運動學校,湛江潛水運動學校 ,安陽航空運動學校, 秦皇島訓練基地,體育科學研究所運動醫學研究所,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信息中心,對外體育交流中心 ,人力資源開發中心,體育器材裝備中心,體育彩票管理中心 ,體育基金管理中心。
現任局長:劉鵬
參考資料: 網路
F. 體育的發展史
1.在古希臘,燦爛的文化、發達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帶來了體育繁榮。各城邦之間的軍事交戰,更加促進了他們對體育的重視。最典型的是斯巴達,他們不僅重視尚武教育,同時很注意優生。新嬰兒必須交送國家檢查,體格強壯者才歸還父母養育,患病或畸形的兒童便被丟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臘人還在祭祀活動中誕生了輝煌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延續達千年之久,為人類體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中世紀(476—1640)歐洲進入黑暗的封建社會階段。經濟文化落後,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為統治階級培養接班人的封建貴族子弟學校的騎士教育中施以體育之外(規定「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投槍、擊劍、行獵、跳棋、吟詩,其中有五項屬於體育范疇),在一般教會學校的課程中,沒有發展體能的活動計劃,被稱為「沒有體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體能力退化,加之不講衛生,忽視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傳染病蔓延,民族體質日衰。
3.於14、15世紀發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此後第一個倡導「三育」學說的是英國的哲學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他明確地把教育分成體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並強調指出「健全之精神寓於健全之身體」。主張在宮庭訓練學校開設體育課程。
4.18世紀,法國出現了以反對教學權威和封建制度為目的的啟蒙運動,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盧梭(1715—1771)。他主張在教育上要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5.19世紀,西歐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和民族主義傾向,各國之間接連發生戰爭,如克里米亞戰爭等,許多國家都遭受戰敗的屈辱。正是出於強國強民的需要,迫使各國開始重視體育,因而相繼出現了「體操之父」,如德國的「體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為人類社會財富的體育,以後流傳到歐亞美各洲,推動了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正當歐洲各國紛紛採用和推廣德國和瑞典體操的時候,英國由於其獨特的社會條件,興起了符合他們民族特點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隨著英國殖民主義的擴張以及斯賓塞的著作流傳,英國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逐漸在美國、歐洲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得到傳播。
G. 中國體育發展的歷程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後體育的發展歷程:
第一過程:(1949-1954年)「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促進中國體育發展的直接誘因。新中國體育事業起步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央政府就高度重視體育工作,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就把新中國的體育事業擺上了議事日程,召開了「全國體育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成立中華全國體育總會。
第二過程:(1954-1966年)國家體育方針政策的提出是中國體育發展的根本保證。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國家體委黨組《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批錄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狀,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些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時代精神。
第三過程:(1966-1977年)國家經濟停滯不前影響中國體育發展。 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停滯不前階段。體育事業受「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影響,體育管理部門被撤銷、各專業運動隊伍被解散、全國各種體育競賽被取消,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停止,體育場所大多被改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和挫折。
H. 體育的發展史
體育發展史指的是體育運動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通過對體育活動歷史的回考察和研究,可進一步答認識體育發展和演變的客觀規律。
I. 新中國的體育發展史是怎樣的
中國近代體育史話 作 者: 崔樂泉著
I S B N: 7101016030
頁 數: 185
封面形式: 簡裝本
出 版 社: 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 1998-3-1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體育只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盡管這個時期社會動亂,人民飽經滄桑,但卻是中國體育內涵和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的一個階段。在這100多年中,西方體育開始傳入中國,並逐漸地得到普及與發展;在這100多年中,中國傳統體育在不安定的環境中艱難地奮進;也即在這100多年中,在這兩大不同體育體系的相互排斥與相互吸收中,中國體育走完了它的近代化歷程。這就是在近代10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中國體育所留給人們的一部恢弘而艱辛的近代體育發展史。
本書目錄
序說
一中國近代體育的興起
(一)傳統體育的繼承與發展
(二)西方近代體育在中國的初期傳播
(三)近代學校體育的出現
(四)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體育主張和實踐
二中國近代體育的演變
(一)學校體育的正規化
(二)西方近代體育影響下的傳統體育
(三)近代運動競賽體制的初步形成
(四)五四運動及其共產黨人對體育發展的影響
三中國近代體育的成熟
(一)近代體育教育的發展
(二)傳統體育的持續發展
(三)社會體育和運動競賽的開展
(四)近代體育組織與法規的實施
(五)近代體育的思想理論研究
(六)新民主主義體育的興起
四中國近代體育的不平衡發展
(一)淪陷區的殖民地體育
(二)國民黨統治區的體育
(三)抗日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新民主主義體育
五各主要運動項目在近代中國的出現與開展
(一)體操、田徑和游泳運動
(二)球類運動
(三)其他各項運動
附錄1中國近代體育大事記
附錄2舊中國歷屆全運會情況一覽表
附錄3舊中國男子田徑、游泳、舉重最高紀錄一覽表
附錄4舊中國女子田徑、游泳最高紀錄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