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積極和消極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積極和消極

發布時間:2021-03-10 10:57:28

Ⅰ 辛亥革命有消極影響嗎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只完成了第一項—民族主義,其他民權、民生長期掛著欠帳。而且就民族主義一項來說,完成的也僅僅是「驅除韃虜」,各個帝國主義勢力原封不動地保存。袁世凱上台後,中國在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下,三民主義成了紙面上的東西,他們掛羊頭賣狗肉,雖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就這一點來看,辛亥革命的成功雖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卻是煮了一鍋夾生飯。

辛亥革命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反帝反封建任務並沒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敗了。

領導這次革命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缺乏明確反帝綱領和具體行動,由於資產階級歷史的局限性,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帝國主義的本質的認識不清楚。從同盟會到南京臨時政府,他們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他們認為建立資產階級國家,西方是會贊成的,孫中山不僅沒有辨明對帝國主義的所謂「中立」的偽裝,反而在《告各友邦書》中以承認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權益為代價,和帝國主義維持友好關系。資產階級的如此妥協,革命實難繼續下去。

資產階級把革命目標只限於反對清朝皇帝,他們認為「清帝退位」就是專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為如此,這恰恰給了那些擅於投機取巧的立憲派和舊官僚以可乘之機,後來袁世凱以清帝退位為交換條件竊取政權,破壞革命,革命派不僅沒能識破袁世凱的反革命兩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凱作為同盟者,這就說明革命派對反對封建主義是不徹底性。

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未能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參加斗爭。在同盟會的綱領中,雖然提出「平均地權」口號,但實際上並沒有被全體革命黨人所接受,也沒能找到解決土地問題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實行「平均地權」,從而失去動員農民群眾的作用,既然革命黨失掉農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轉到新軍和會黨。正是由於脫離人民群眾,革命力量才是顯得十分弱小,毛澤東曾指出:「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因而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勾結下,革命遭到失敗是在所難免的。TPH8u)~wD^N6vbg5B(&%u

革命黨人沒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組織的革命武裝,同盟會發動新軍和會黨舉行起義,這兩者畢竟不是革命黨人自己建立的武裝,況且新軍、會黨成員復雜,他們中大多數人接受立憲派和舊官僚,因此,在舊勢力煽動下往往會變成破壞革命的力量,革命黨人缺乏有力的武裝隊伍,很難應付反動勢力的反撲。

中國同盟會也沒有建立一條正確的組織路線,因而在組織上是不鞏固的,同盟會內部復雜,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所以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這樣一個思想上缺乏信仰,組織上鬆懈無力,內部矛盾重重的政黨

總而言之,革命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這充分地暴露出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當然,也有許多問題是在當時客觀環境下必然會出現的,如封建階級和外國勢力的聯合破壞,迫使革命黨人將國民政府拱手讓給袁世凱;當時農民受封建殘餘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黨難有建立和掌握一支軍隊的經濟、政治和群眾基礎等。

Ⅱ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請簡要回答)

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專制政體)。

2、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回和國。

3、民主共答和意識深入人心。

4、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

5、為資產階級發展客觀創造了條件。

6、是當時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積極和消極擴展閱讀、

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很難說有完全徹底的。所謂徹底,只能說是基本徹底。自沉階級革命成功的結果足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剝削制度的更替,並不需要新舊完全徹底決裂,他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協、融合、並存。

辛亥革命作為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其成就遠遜於西歐、北美的資產階級革命,但在徹底鏟除封建帝制這一點上,遠勝於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不僅趕跑了清朝皇帝,還是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從此永絕。

從民元到民六,其間雖經袁世凱帝制自為、張勛復辟,但只不過是兩場短暫的鬧劇,並沒有使民國中斷,更沒有像法蘭西那樣出現兩次帝國、三次共和國的波折。所以說,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Ⅲ 辛亥革命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包括消極和積極

呃。。。好處是讓中山出名了,壞處是祖國仍未統一。。。

Ⅳ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 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寶座,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階級的皇權專制制度,是歷史的進步。掀倒皇帝寶座,動搖了中國人對兩千年來似乎千古不變的皇權統治的崇拜。

2. 辛亥革命是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權帝制,是中國歷史了不起的轉折和成就,它所帶來的思想解放是歷史空前的。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的新局面,兩千多年的皇權觀一夕傾覆,當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

3. 辛亥革命為20世紀中國的歷史性進步打開了閘門。20世紀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之所以能夠發生,是由辛亥革命拉開的序幕、開啟的閘門。

4.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積極和消極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簡介:

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

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及其領袖孫中山。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的誕生:

「辛亥革命」一詞從誕生之日起,其含義就不斷演變。而辛亥革命紀念之中該詞的運用最為密集,各方對其表達尤為充分,遂為研究者提供了絕佳的視角來探討其詞義的流變及其背後的深層原因。

較早見諸記載的「辛亥革命」一詞,出自署名為渤海壽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記》。此書出版於1912年6月,收錄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間的各報章事關革命的報道。同年,以「辛亥革命」為書名的,還有署名草莽餘生編輯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錄》(見右上圖),張紹曾為該書作序,指出草莽餘生為廖少游。

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間奔走南北議和,閱歷廣泛,「特就昔日所歷之境,所與之役,與夫見聞……抄集成冊。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時間換算成公歷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時限與《辛亥革命始末記》基本相合。上述兩書所載事實,都發生於農歷辛亥年,稱之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國初年,辛亥革命一詞使用並不廣泛,稱呼辛亥年武昌起義至清帝退位這段史事的詞彙,名目繁多。民初的報章,如《申報》、《大公報》以及政府公報中,「武昌首義」、「共和成立」、「民國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詞連篇累牘,而「辛亥革命」極為罕見。即便是孫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時所用名詞也沒有一定之規。

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以孫中山名義發布的公文中,有「武漢首義」、「民國締造」、「民國光復」、「革命」等說法。1917年孫中山在汕頭各界歡迎會上,追述革命歷程,稱「一次革命,起於武昌,為推翻滿清之專制。二次革命,則在南京,為袁世凱暗殺宋教仁而起。」不見直書「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說至今仍然沿用。

閱讀全文

與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積極和消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