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木構建築文化,古代的木匠有多厲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祖宗的這句話流傳至今,讓多少的文化瑰寶得以流傳至今。把工做好、做精的原則造就了“工匠精神”。
幾千年來,老祖宗們憑借著“工匠精神”,在木工的過程中,發明和創造各種木工工具,木工工具的種類逐漸增加,從材料、材料選擇、榫基地和組裝方面,其功能不斷提高,都反映出中國傳統木工的精湛技能。木工所用的角尺、鋸子、錘子、鑿子、木銼、牽鑽、墨斗、斧子等工具無論是在做工上或者使用技巧上都結合了中國木工匠人智慧的結晶。
此外還有密梁平頂式、井乾式、干欄式等等。中國木匠通過對空間三維幾何的巧妙操作,將木材與木材創造性地結合,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圖案和樣式,滿足了從機械穩定性到美學和實用的多層次需求,打造出了令人驚嘆的中國建築。
2. 中國歷史上一個喜愛的木工的皇帝是那個
熹宗皇帝。最大的愛好是玩,尤其喜歡木工,越是復雜他就越喜歡。機巧淫技專,遠比國家大事屬更讓他用心。他曾在庭院中仿照乾清宮的樣式,建造了一座小宮殿,高不過三、四尺,曲折微妙,巧奪天工。
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當然這也就給了魏忠賢掌權的空間。
(2)中國歷史上的木匠的意義擴展閱讀
天啟帝在位期間,外有金兵侵擾,內有農民起義,正是國難當頭,內憂外患的時期。卻不聽先賢教誨去「祖法堯舜,憲章文武」,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
魏忠賢總是乘他木工做得全神貫注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魏忠賢遂逐漸專權,誣陷忠良,致使朝政敗壞。同時期,女真人努爾哈赤則起於白山黑水之間,乘機攻佔沈陽,聲勢日隆。
3. 木工的歷史
據說遠古時代建造房屋,房屋建好封頂之日必須請「木工」鎮邪!鎮邪之時木工拿出獨門工具站在屋脊之上高喊大吉大利之話,以保日後平安富貴。
木工有著悠久歷史,因為被當時視為下等的職業,因此貴族並不會學習木工這個手藝。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出現,比如晚明皇帝熹宗朱由校就因為酷愛木工製作,而被人稱作「木匠皇帝」。
魯班是有名的巧木工,在他的經驗指導下,中國成為了當時木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在香港,大部分中學於初中均有木工或金工課程,部分工業學校於高中、中學會考也曾經有木工科。
木工在歐美廣泛流傳,同中國不同,歐美人視木工為上等下等人都可以做的工作。在很多歐美的私立學校都有木工這一課程。
當今社會「木工」職業應用領域廣泛。比如房屋建設領域,船舶領域,美化景觀建設,還有現在最常見的裝飾裝潢領域。
木工是古代社會中一種很重要的手工業,製造車、舟等交通工具、農業手工業生產工具、建造房屋廬舍和生活用具等等都離不開木工。《周禮·考工記》說:凡攻木之工七,。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輪即造車輪及有關部件;製作輪的木工稱輪人,管作車輪之官也稱為輪人。輪人為輪,斬三材必以時②。輿,即車箱、轎;輿人,泛指造車工人。弓,此指造弓的工人。廬,此指造兵器矛、戈、戟柄的工人。匠,此指主管營建宮室城郭溝洫的工人。車,此指造車及
①《戰國策·魏策一》。
②《說苑·指武篇》。
①《韓非子·和氏》。
②《呂氏春秋·貴卒》。
農具的木工。梓,此指造鍾罄等樂器的架子和造飲器、箭靶的木工。
春秋戰國時由於鐵器逐漸普遍使用,鐵制木工具廣泛用於生產,這些工具主要有:斤(斧類)、鋸、錐、鑿、鑽、銶(鑿或斧類)、錛等。此外還有規矩。所謂規就是畫圓形的工具。所謂矩就是畫方形或直角用的曲尺。《荀子·不苟》說:五寸之矩,畫天下之方也。繩,彈直線用的墨繩。懸,測量垂直線用的懸。水,測量水平線用的工具①。
這時還發明了一種叫檃栝或榜檠的矯正木料曲直的工具。
其辦法是把木料經過蒸煮放在檃栝中,經一定時間把曲木壓直或把直木壓曲,以適合製作的需要,並防止以後變形。《荀子·性惡篇》說故檃栝之生,為枸木也。繩墨之起,為不直也。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者。枸,同鉤;枸木即曲木。《荀子·大略》說:乘輿之輪,太山之木也,示(置)諸檃栝,三月五月。敝而不反其常。
木工生產時,每一工序、每一部件,都使用專有工具,遵循一定的操作規程。《墨子·法儀篇》說: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度),。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圜以規,直以繩,正以懸,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能中,放依以從事,猶逾已,故百工從事,皆有法度。《荀子·儒效篇》也說:設規矩,陳繩墨,便用,君子不如工人。
春秋戰國木工的工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著名的公輸班就是其傑出的代表。《墨子·魯問篇》載: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乃)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拒之備。退者鉤之,進者拒之,量其鉤拒之長而制為之兵。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須臾斵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這里所說的公輸班,是魯國人,所以也叫魯班,是戰國初期的著名的木工,手藝高超,他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模擬飛行器或曰滑翔機。由於他的木工活技巧驚人,被後世尊為木匠的鼻祖。
歐美流傳:木工在歐美廣泛流傳,同中國不同,在很多歐美的私立學校都有木工這一課程。
4.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木匠都有誰
據傳說,我國春秋時代著名的木匠魯班,曾經招收一批徒弟。魯班十分珍視自己的聲譽,每隔一段時期,就要從徒弟中淘汰個別「不成器」的人。魯班徒弟中有個叫泰山的年輕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藝長進不大。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魯班毅然辭掉了泰山。
事隔數年,一次魯班率徒閑逛集市,忽然發現貨攤上擺著許多做功講究的竹製傢具,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顧客爭相搶購。愛才的魯班很想結識一下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聽。人們告訴他,是魯班大師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魯班大吃一驚,想起當初錯辭泰山,深感慚愧,嘆道:「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中國古代稱皇帝為天子,既然是天子,必然會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們不能無拘無束地享受平民的生活,明代就有這樣一位天子,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會是一個很好的木匠,那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在歷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部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喜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摟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明喜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喜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熹宗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訂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朋紗囤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游移拽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聲喧大。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凍,冰堅且滑。熹宗便命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攏,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喜宗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兩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里。懸牌,整個工程中熹宗都親臨現場。熹宗心靈手巧,親手製作的娛樂工具頗為精巧。他用大缸盛滿水,水畫蓋上圓桶,在缸下鑽孔,通於桶底形成水噴,再放置許多小木球於噴水處,啟閉灌輸,水打木球,木球盤旋,久而不息,熹宗與妃嬪在一起觀賞喝彩微美。
熹宗好蓋房屋,喜弄機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復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悼,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興致高時,往往脫掉外衣棵作,把治國平天下的事,早就拋到腦後,無暇過問。奸臣魏忠賢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良機,他常趁熹宗引繩削墨,興趣最濃時,拿上公文請熹宗批示,熹宗覺著影響了自己的興致,便隨口說道:「我已經知迫了,你盡心照章辦理就是了。」明朝舊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筆親批;若是例行文書,由司禮監代擬批問,也必須寫上遵閣票字樣,或奉旨更改,用朱筆批,號為批紅。熹宗潛心於製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務一慨交給了魏忠賢,魏忠賢借機排斥異己,專權誤國,而熹宗卻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可嘆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卻使大名王朝在他的這雙手上搖搖欲墜。
5.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位「木匠天子」,不知道是哪個朝代,叫做什麼
中國古代稱皇帝為天子,既然是天子,必然會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們不能無拘無束地享受平民的生活,明代就有這樣一位天子,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會是一個很好的木匠,那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在歷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部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喜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摟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明喜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喜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熹宗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訂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朋紗囤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游移拽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聲喧大。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凍,冰堅且滑。熹宗便命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攏,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喜宗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兩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里。懸牌,整個工程中熹宗都親臨現場。熹宗心靈手巧,親手製作的娛樂工具頗為精巧。他用大缸盛滿水,水畫蓋上圓桶,在缸下鑽孔,通於桶底形成水噴,再放置許多小木球於噴水處,啟閉灌輸,水打木球,木球盤旋,久而不息,熹宗與妃嬪在一起觀賞喝彩微美。
熹宗好蓋房屋,喜弄機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復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悼,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興致高時,往往脫掉外衣棵作,把治國平天下的事,早就拋到腦後,無暇過問。奸臣魏忠賢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良機,他常趁熹宗引繩削墨,興趣最濃時,拿上公文請熹宗批示,熹宗覺著影響了自己的興致,便隨口說道:「我已經知迫了,你盡心照章辦理就是了。」明朝舊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筆親批;若是例行文書,由司禮監代擬批問,也必須寫上遵閣票字樣,或奉旨更改,用朱筆批,號為批紅。熹宗潛心於製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務一慨交給了魏忠賢,魏忠賢借機排斥異己,專權誤國,而熹宗卻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可嘆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卻使大名王朝在他的這雙手上搖搖欲墜。
6.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工匠是誰
毫無疑問對於建築業來說,魯班是影響最大的。
魯班,姬姓,公輸氏,回名般。又稱答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山東省曲阜市)。「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魯班,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以上由魯班聯盟為你解答,魯班聯盟最專業的工匠資源整合平台,找工匠就上魯班聯盟。
7.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木匠有哪些
魯班
《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1)鋸子
傳說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說是魯班發明。
《墨子-天志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一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3)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傳為魯班發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貯墨,線繩由一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一個小木鉤,稱為「班母」,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班母通常離地面約一吋。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准。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斗懸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准。後石匠師父以斗線定採集下來的岩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
古代兵器
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魯班將鉤改製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製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1)雲梯
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傳說是魯班發明。以下是相關記載:《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淮南子》曰:魯班即公輸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註:「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
(2)鉤強
「鉤強」也稱「鉤拒」、「鉤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可鉤住或阻礙敵方戰船。傳說是魯班發明。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墨子·魯問》:「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敗楚人。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強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制為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埶,亟敗越人。」
農業機具
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採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世本》說魯班製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說他製做了礱、磨、碾子,這些糧食加工機械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另外,《古史考》記載魯班製做了鏟。
石磨
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朱由校在歷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
明熹宗手工制物
,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台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
朱由校親手製作的娛樂工具也頗為精巧。他用大缸盛滿水,水畫蓋上圓桶,在缸下鑽孔,通於桶底形成水噴,再放置許多小木球於噴水處,啟閉灌輸,水打木球,木球盤旋,久而不息,朱由校與妃嬪在一起觀賞喝彩。有一次他做了個花園,裡面的可以走路,鳥可以唱歌,水能流動。
朱由校喜歡建造房屋,喜弄機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復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掉,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吳寶崖在《曠園雜志》中寫到朱由校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館,雕琢細致,堪稱當時一絕。朱由校喜歡蹋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朱由校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
朱由校酷愛建築,還表現在對朝廷建築工程的關心上,天啟五年(1625年)到天啟七年(1627年)間,明朝對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樑到插劍懸牌,整個工程中朱由校都親臨現場。
朱由校喜歡看傀儡戲,當時的梨園弟子用輕木雕鏤成海外四夷、蠻山仙聖及將軍士卒等形象。朱由校情緒高時,也施展自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釘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裡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用紗圍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游移轉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聲喧天。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
8. 古代打仗為什麼要帶著大量的木匠
木匠對於一個部隊的攻城的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語文有公輸盤設雲梯九攻,墨子巧妙九拒,所以後來的軍事迷們一直在想雲梯是個什麼東西,電視劇上面的理解就是一個梯子,絕對不是的,想想現在就算是戶外換路燈都不會用梯子,古時候決定生死的時候,會單單的用一個梯子來作為戰爭的主要工具嗎,當然不會的。
古時候攻城就兩步,一步一步慢慢來,講究一鼓附城、二鼓登城、三鼓未登城,殺軍、四鼓未登城,殺將。為什麼在登城這一步殺伐這么重呢,這個不合理啊。但是兵書裡面能這么說肯定是有道理的。
雲梯的發展也在不斷地精進,到了元末明初的時候,明朝著名的將領徐達和元朝著名的將領王保保在山西打仗,這時候的雲梯發展已經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徐達的軍隊就用一種塔台式的雲梯攻擊,四周圍上防火的搌布,可以很輕易的抵近,弓箭也射不進來,徐達就是靠著這群優秀的木匠完成了滅元大計,明朝才能建立起來。
9. 中國歷史上有如此多的工匠,他們真的為中國留下了工匠精神嗎
留下了一些作品,真的精神還需要挖掘發揚光大。看看現在的粗製濫造的一些作品,沒有一點工匠精神在裡面。
10.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木匠有哪些,答魯班不算
1、如果不是魯班的話,試試,諸葛亮,明熹宗朱由校吧
2、前者設計出著名的回木牛流馬,後者是著答名的木匠皇帝。
3、如果再不是的話,輸入泰山吧!「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原指魯班的徒弟,是一名竹匠。
4、再不是的話,那試試偃師,為中國古代一罕見復姓,屬於姓氏類別中的以名為氏。得姓始祖為古代的神奇工匠 偃師。見《通志·氏族略·以名為氏》,作者為南宋學者鄭樵。
5、故宮設計——蒯祥
6、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元順帝在建築工藝、機械工程等方面是一個天才,建造宮殿時,順帝自畫屋樣,又親自削木構宮,讓工匠按他的圖紙來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