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希望卡通文化的發展歷史
卡通,是英語「cartoon」的漢語音譯。對於這個詞的詞源,有兩種不同說法:其一是說它來自法語中的「carton」;其二是說它源自義大利語中的「cartone」。
起源:從卡通的詞源上,我們就能夠確切地獲知,卡通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最早起源於歐洲。而在近代歐洲,有兩個促使卡通出現的重要歷史條件:首先,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壯大了市民階層的力量,導致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其次,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自由開放的藝術理念開始為社會所接受。這兩個條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傳統繪畫走下了中世紀的神壇,日益接近平民的審美趨向,給以簡御繁的卡通畫提供了產生的社會基礎。同時,作為市民階層表達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畫也被賦予了更為廣泛的政治內涵。
十七世紀 在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的筆下首次出現了含卡通誇張意味的素描圖軸。而以法國人奧諾雷·杜米埃(1808-1879)為代表的諷刺漫畫家,更是將政治卡通發展到了藝術的高度。時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卡通藝術的發展史上,英國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英國是最早建立現代議會民主政治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進入產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確立,保證了人民言論和出版的自由,為卡通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產業革命的興起,引發了報刊出版業的繁榮,為卡通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十八至十九世紀 早在17世紀末,英國的報刊上就已經出現了許多類似卡通的幽默插圖,但是由於缺乏專職畫家和固定的藝術風格,因此還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畫。隨著報刊出版業的繁榮,到了18世紀初,出現了專職卡通畫家,英國卡通的風格也逐漸定型。與同時期歐洲大陸的幽默諷刺畫相比,英國的卡通畫較多的取材於社會風情,以幽默含蓄見長。 這一時期,比較有影響的卡通畫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爾雷(1757-1816)和托馬斯·羅蘭森(1756-1827)。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頭》和《哈洛特漫遊記》等,羅蘭森則主要是創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單幅畫,而是發展成為了彼此關聯的系列畫,具備了連環畫的雛形。
1841年,著名的《笨拙》(Punch)畫報在倫敦創刊 卡通
。這本著名的諧趣性期刊,在卡通發展史上占據著顯著的地位。事實上,正是這個刊物的供稿人、著名畫家約翰·里奇和編輯馬克·呂蒙首次將幽默諷刺畫正式命名為「卡通」。同時,這本刊物也是傳統的卡通畫向連環畫過渡的重要橋梁。在早期的《笨拙》畫報上,就已經連載了許多與連環畫的概念相近的作品。而約翰·里奇繪制的《布瑞克先生歷險記》,更是具備了眾多連環畫的構成要素。 二十世紀 二十世紀初,彩色印刷術的出現引發了出版業的一場革命。相應的,彩色漫畫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1901年,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在並購了幾家雜志的基礎上,成立了聯合出版公司(簡稱「AP」),先後出版了《小精靈》、《水泡》、《微笑》、《彩虹》、《老虎提姆》周刊和《叢林狂歡》等漫畫刊物。另一位出版商亨德森,也推出了《樂趣無窮》(1906)、《漫畫天地》(1909)、《精思妙語》(1910)和《火花》(1918)等雜志。其它如「特萊普斯和霍姆士」公司出版的《煙火》和皮爾遜出版的《大匯刊》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彩色漫畫的出版與發行。這一時期,英國漫畫期刊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刊物的讀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漸轉向兒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這個趨勢最大的受益者,他們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躍成為孩子們鍾愛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福克斯·韋爾還創作了《 迪斯尼
小虎吉莉》和《河馬小姐》等少女漫畫作品。 與政治卡通和漫畫相比,動畫片的發展歷程似乎更富有傳奇色彩。如前所述,動畫藝術是現代影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動畫和電影的「史前階段」,兩者卻是合而為一的。直到攝影術發明之後,電影和動畫才開始分道揚鑣。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最先向公眾展示了他們的「電影機」,並放映了《火車進站》、《海水苑》等影片。現代電影就此誕生。而第一部動畫電影卻是在十年後才得以問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動畫片高昂的製作成本。時至今日,動畫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產品。 1906年,在愛迪生實驗室工作的布雷克頓(J. Stuart Blackton)製作了《滑稽臉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影片。此後,來自法國的埃米爾·科爾(Emile Cohl)進一步發展了動畫片的拍攝技巧,並且先後製作了250餘部動畫短片。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利用遮幕攝影的方法,將動畫和真人表現結合起來的先驅者。正是因為科爾對於動畫片發展的傑出貢獻,他也被奉為當代動畫片之父。 另一位對早期動畫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是美國人溫瑟·麥凱。他出生在美國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經靠給馬戲團、通俗劇團畫海報為生,後來成為了報社記者和漫畫專欄畫家。1914年,麥凱推出了一部劇情動畫片《恐龍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這部動畫片的推出,改變了此 卡通
前在動畫作品中的純藝術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組織成為互動式的情節,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而憨態可掬的恐龍葛蒂,更是成為了名噪一時的卡通明星。繼《恐龍葛蒂》之後,麥凱又製作了《露斯坦尼亞號之沉沒》。這是第一部以動畫方式製作的紀錄片。 溫瑟·麥凱的成功是具有象徵意義的。他以自己作為漫畫家的修養和積累,開創了一種重視角色的塑造、故事結構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動畫創作模式。在麥凱之後,美國的動畫家們開始走上了一條與他們的歐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屬於新大陸的卡通時代就要到來了。
② 卡通的由來是什麼
卡通」一詞是由外文中的(源自英文:Cartoon,義大利文:cartone,荷蘭語:karton)音譯而來。本身即具有多種含義在內。主要以漫畫,動畫為主。狹義的是指美國和歐洲等地的漫畫和(帶有兒童向的幽默動畫作品)動畫。廣義的指各國各地中有著各自的風格,隨著時代的發展,會不斷變化的卡通漫畫、動畫。一般會通過歸納,誇張,變形的手法來塑造各種形象。
目錄
卡通歷史
卡通帝國
黃金時代
漫畫業沒落
動畫業發展
美國漫畫
中國卡通
迪斯尼
展開
編輯本段
卡通歷史
卡通,是英語「cartoon」的漢語音譯。對於這個詞的詞源,有兩種不同說法:其一是說它來自法語中的「carton」;其二是說它源自義大利語中的「cartone」。
起源
中國第一卡通潮牌「兔公爵」DUKE RABBIT從卡通的詞源上,我們就能夠確切地獲知,卡通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最早起源於歐洲。而在近代歐洲,有兩個促使卡通出現的重要歷史條件:首先,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壯大了市民階層的力量,導致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其次,自文藝復興運動 卡通以來,自由開放的藝術理念開始為社會所接受。這兩個條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傳統繪畫走下了中世紀的神壇,日益接近平民的審美趨向,給以簡御繁的卡通畫提供了產生的社會基礎。同時,作為市民階層表達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畫也被賦予了更為廣泛的政治內涵。
十七世紀
在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的筆下首次出現了含卡通誇張意味的素描圖軸。而以法國人奧諾雷·杜米埃(1808-1879)為代表的諷刺漫畫家,更是將政治卡通發展到了藝術的高度。時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卡通藝術的發展史上,英國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英國是最早建立現代議會民主政治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進入產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確立,保證了人民言論和出版的自由,為卡通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產業革命的興起,引發了報刊出版業的繁榮,為卡通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十八至十九世紀
早在17世紀末,英國的報刊上就已經出現了許多類似卡通的幽默插圖,但是由於缺乏專職畫家和固定的藝術風格,因此還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畫。隨著報刊出版業的繁榮,到了18世紀初,出現了專職卡通畫家,英國卡通的風格也逐漸定型。與同時期歐洲大陸的幽默諷刺畫相比,英國的卡通畫較多的取材於社會風情,以幽默含蓄見長。
這一時期,比較有影響的卡通畫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爾雷(1757-1816)和托馬斯·羅蘭森(1756-1827)。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頭》和《哈洛特漫遊記》等,羅蘭森則主要是創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單幅畫,而是發展成為了彼此關聯的系列畫,具備了連環畫的雛形。
1841年,著名的《笨拙》(Punch)畫報在倫敦創刊 卡通。這本著名的諧趣性期刊,在卡通發展史上占據著顯著的地位。事實上,正是這個刊物的供稿人、著名畫家約翰·里奇和編輯馬克·呂蒙首次將幽默諷刺畫正式命名為「卡通」。同時,這本刊物也是傳統的卡通畫向連環畫過渡的重要橋梁。在早期的《笨拙》畫報上,就已經連載了許多與連環畫的概念相近的作品。而約翰·里奇繪制的《布瑞克先生歷險記》,更是具備了眾多連環畫的構成要素。
二十世紀
二十世紀初,彩色印刷術的出現引發了出版業的一場革命。相應的,彩色漫畫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1901年,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在並購了幾家雜志的基礎上,成立了聯合出版公司(簡稱「AP」),先後出版了《小精靈》、《水泡》、《微笑》、《彩虹》、《老虎提姆》周刊和《叢林狂歡》等漫畫刊物。另一位出版商亨德森,也推出了《樂趣無窮》(1906)、《漫畫天地》(1909)、《精思妙語》(1910)和《火花》(1918)等雜志。其它如「特萊普斯和霍姆士」公司出版的《煙火》和皮爾遜出版的《大匯刊》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彩色漫畫的出版與發行。這一時期,英國漫畫期刊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刊物的讀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漸轉向兒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這個趨勢最大的受益者,他們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躍成為孩子們鍾愛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福克斯·韋爾還創作了《 迪斯尼小虎吉莉》和《河馬小姐》等少女漫畫作品。
與政治卡通和漫畫相比,動畫片的發展歷程似乎更富有傳奇色彩。如前所述,動畫藝術是現代影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動畫和電影的「史前階段」,兩者卻是合而為一的。直到攝影術發明之後,電影和動畫才開始分道揚鑣。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最先向公眾展示了他們的「電影機」,並放映了《火車進站》、《海水苑》等影片。現代電影就此誕生。而第一部動畫電影卻是在十年後才得以問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動畫片高昂的製作成本。時至今日,動畫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產品。
1906年,在愛迪生實驗室工作的布雷克頓(J. Stuart Blackton)製作了《滑稽臉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影片。此後,來自法國的埃米爾·科爾(Emile Cohl)進一步發展了動畫片的拍攝技巧,並且先後製作了250餘部動畫短片。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利用遮幕攝影的方法,將動畫和真人表現結合起來的先驅者。正是因為科爾對於動畫片發展的傑出貢獻,他也被奉為當代動畫片之父。
另一位對早期動畫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是美國人溫瑟·麥凱。他出生在美國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經靠給馬戲團、通俗劇團畫海報為生,後來成為了報社記者和漫畫專欄畫家。1914年,麥凱推出了一部劇情動畫片《恐龍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這部動畫片的推出,改變了此 卡通前在動畫作品中的純藝術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組織成為互動式的情節,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而憨態可掬的恐龍葛蒂,更是成為了名噪一時的卡通明星。繼《恐龍葛蒂》之後,麥凱又製作了《露斯坦尼亞號之沉沒》。這是第一部以動畫方式製作的紀錄片。
溫瑟·麥凱的成功是具有象徵意義的。他以自己作為漫畫家的修養和積累,開創了一種重視角色的塑造、故事結構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動畫創作模式。在麥凱之後,美國的動畫家們開始走上了一條與他們的歐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屬於新大陸的卡通時代就要到來了。
編輯本段
卡通帝國
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美國卡通藝術的發展水平居於世界的領先地位。而毋庸置疑的是,這種領先是全方位的。
早在1840年,波士頓的DC約翰斯頓公司就發行了名為《克賴斯帕》的單頁畫報,這可能是最早出現在美國的卡通作品了。此後,隨著歐洲移民的不斷湧入,原本流行於歐洲的卡 迪斯尼通藝術也開始登陸美國。
1880年,美國報業大亨普利策在他的《紐約世界》報上增設星期日特刊,並在其中增加了卡通專欄。此後不久,另一位報業巨頭赫斯特也開始在自己旗下的《紐約雜志》和《美國幽默大師》等刊物上定期發表卡通作品。這意味著卡通作品在增加報刊發行量上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而上述兩大報系的強力介入,無疑是給還處在幼年期的美國卡通注射了一針助長劑,自此美國卡通的發展駛進了快車道。
1895年,著名漫畫家奧特考特(R.F.Outcault)創作的系列漫畫《黃孩子》(Yellow Kid)開始在普利策創辦的《紐約世界》(New York World)上發表。但不久之後,奧特考特帶著「黃孩子」一起跳槽到了赫斯特旗下的《紐約雜志》(New York Journal)。《黃孩子》系列最初的名稱是「Hogan』s Alley」,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年紀在六、七歲,身著臟睡衣大腦袋,名叫「Mickey Dugan」的小孩兒。其實,這件睡衣在開始的時候是藍色的。到了1896年,由於一項新技術的應用使人們能夠輕易的將紙染成黃色,Dugan也就此換上了黃衣。後來,奧特考特又在漫畫里加上故事主人公的對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故事主題。這也使得《黃孩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連環畫。由於「黃孩子」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精明的商人們便以這個形象為基礎,開發了大量有關「黃孩子」的周邊產品,其中包括玩具、塑像、廣告招貼等。盡管「黃孩子」也經歷了許多的波折,但是在它首次面世後的第七年,即1902年,《黃孩子》 卡通系列終於出版了單行本。應該指出的是,《黃孩子》的成功不但促進了美國卡通漫畫的發展,而且為漫畫作品的商業運作提供了經典範式。
具體參照 http://ke..com/view/4532.htm
③ 中國卡通發展歷史
商業盈利模式的鞏固
這一時期,美國卡通業發展的另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商業盈利模式的鞏固。美國漫畫業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初步形成了「漫畫作者→出版商→分銷網(含專賣店)→讀者」的商業運作模式。在戰後,這個運作模式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動,所不同的是,銷售網路的規模和對讀者群的覆蓋面有了明顯的擴大。而一些原本不大介入漫畫銷售的普通書店也開始涉足漫畫的經銷。除了漫畫期刊和圖書出版以外,對於漫畫周邊產品的開發和知識產權的再開發(形象授權)也正在成為美國漫畫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到了二十世紀末,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興起,動畫片的生產和製作面臨新的革命。迪斯尼公司再次充當了新技術的弄潮兒,推出一系列大製作的動畫巨片,包括取材於安徒生童話的《小美人魚》(1990)、根據阿拉伯古典名著改編的《一千零一夜故事》(1992)、根據莎翁名著改編的《獅子王》(1994)、反映早期北美殖民生活的《風中奇緣》(1995),以及第一部全部採用數字技術製作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等等。
這些動畫大片的推出不但體現了迪斯尼駕馭新技術的能力,而且還引發了「劇場傳統」的回歸,人們不再守著家裡的電視機而是買票到影院里去觀看動畫片。這是電視取代電影成為最重要的動畫媒體之後從沒有過的現象。另一方面,以「夢工廠」為代表的業界新銳也在與迪斯尼的競爭中逐漸崛起,不斷為世界各國的卡通迷們奉上精美的「動畫大餐」。
百花齊放的卡通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非歐美國家的卡通業也正在獲得長足的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以中、韓、日三國為代表的東亞卡通業的崛起。
在中國,「中國學派」的出現,把民族文化與動畫藝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部部美輪美奐的動畫精品,在世界上為中國卡通界贏得了尊重與贊譽。
韓國的卡通藝術基礎相對薄弱,但是通過與日本卡通界的交流與合作,也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風格和影響。日本卡通業在經歷著半個世紀的高速發展之後,不但確立了獨具特色的卡通風格,而且還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成為日本文化娛樂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的逐步推進,日本卡通也正在以新的姿態走向全世界。
1.3中國卡通發展史
中國卡通的發展經歷了6個時期。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時期。
1918年《從墨水瓶里跳出來》等美國卡通片陸續在上海登陸,使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對神奇的卡通片著迷。
1922年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卡通人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卡通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成為中國卡通片的開山祖。之後,1924年中華影片公司攝制了卡通片《狗請客》、上海煙草公司攝制了卡通片《過年》。這兩部影片是中國最早的卡通片。但它們都沒有產生影響,產生影響的是萬氏兄弟於1926年繪制的《大鬧畫室》。
1935年,萬氏兄弟推出了中國第一部有音效卡通片《駱駝獻舞》,1941年又推出中國第一部長卡通片《鐵扇公主》。這些卡通片不僅再國內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走出了國門,在國際上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創作初期,中國卡通的創作水平跟世界是同步的,產品質量跟當時迪斯尼公司的產品幾乎沒有差距。但在卡通製作技法和動態樣式上卻一直深受美國模式的影響;由於處於戰亂年代,經濟落後,中國卡通片未能實現規模化生產,卡通片也只有在上海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上映,致使中國卡通起步後未能迅速形成市場,走上產業化道路。
1946-1956年是中國卡通片的穩定發展時期。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電影製片廠生產力木偶片《皇帝夢》(1947)、卡通片《瓮中捉鱉》(1948),為建國後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1950至1956年這一時期,中國卡通片的創作和生產呈現以下特點:在題材上,用童話的故事服務於少年兒童,拍攝了《小貓釣魚》(1952)等;風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製作了木偶片《神筆》(1955)、卡通片《驕傲的將軍》(1956);技術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轉化,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傳統卡通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1955)。新中國為卡通藝術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曾出現了一支完整的創作團隊。
1957-1965年是中國卡通片第一個繁榮時期。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使中國有了第一家獨立攝制美術片的專業廠。在毛澤東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藝術家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中國卡通片生產進入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產量上升,在藝術上和技術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國際電影節獲獎,形成了被世界公認的中國卡通學派。
這一時期,生產出享譽世界的經典大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新片種不斷問世:1958年,第一部中國風格的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試製成功;1960年,創作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卡通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為世界卡通影壇增添了最能代表華夏風范的新片種;1963年,又拍出水墨卡通片《牧笛》,用水墨表現人物、家畜和山水,擴大了水墨卡通片的表現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