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盆花產業有哪些發展
我國盆栽花卉生產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在90年代中後期得以迅猛發展。如今已逐步進入穩定的發展階段。由於國家及地方政府對花卉產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地區建立了大型的花卉生產基地。同時,現代化溫室、國外優良花卉品種的引進為產業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盆花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同時,花卉產業日漸走向興旺。如今,盆花產業呈現以下特點:第一,中高檔盆花基本實現國產化,產品品質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在盆花銷售市場占據前十名的盆花都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例如紅掌、鳳梨、蝴蝶蘭、杜鵑等,這些花卉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還有些要從荷蘭等國進口,如今已全部在國內生產。
第二,區域性分工日漸明確。例如,種苗生產區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雲南等地。盆花成品花的主要產區則主要在華南、華東和華北等地。
第三,產品數量不斷在增長。隨著消費者對花卉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盆栽觀賞花卉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一年中,除了春節以外,中秋、國慶、元旦等節日的花卉消費量也在增長。此外,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在裝飾美化居室方面,人們也越來越喜歡選擇鮮活的花卉植物。因此,應需而產,很多花卉實現了周年供應。如紅掌、鳳梨、蝴蝶蘭等在市場上周年都可以買到。
第四,分工越來越細,專一化程度提高。專業的種苗公司、專業的成品花生產企業以及專業銷售公司等,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產中選擇1~2個主打產品,以前「不管什麼品種都生產一些」的局面得到改變。在專業化程度提高的同時,品質也迅速得以提高。
第五,營銷更加專業化,產品包裝更加豐富。一些有規模的生產商在產品營銷方面通過發展代理商來銷售產品,各地的經銷商也更加註重產品的專業化營銷。市場上出現了一品紅、蝴蝶蘭、紅掌、鳳梨等專業經銷商。這對於雙方都更加方便。此外,產品的包裝也更加精緻和豐富,除了精美盆器的配合,還有經過組合盆栽等藝術形式加工,都使盆栽花卉的附加值得以提升。
2. 目前中國花卉植物業發展狀況以及前景分析
中國花卉產業目前已經初具規模,我們每年都關注它的產值、面積以及行業動態,卻很少關注企業的整體狀況。本文試圖從數量、構成、投資及盈利等方面對企業這個群體進行一些分析。文中數據主要引自每年農業部發布的全國花卉統計數據,由於沒有更多的具體統計數據,許多情況只能根據筆者對花卉產業的有限了解作粗淺描述。
花卉企業成長歷程
中國花卉栽培歷史悠久,擁有一大批傳統名花,形成了不少集中產地,發展出了豐富的花文化,例如洛陽、菏澤的牡丹,長江流域的梅花,江浙的山茶,等等。明清時代北京花鄉逐漸成為專門為宮廷服務的花卉生產基地,廣東等地的農戶也在那個時期開始生產「年花」,挑著擔子走街串巷銷售,是我國本土花卉商品化的發源。清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國飽受戰亂之苦,民生凋敝,園林殘破,花卉栽培受到很大影響。建國後,花卉生產逐漸得以恢復,國家也建立了不少國有苗圃為城市建設提供花卉、苗木。文革期間,花卉被視為「封資修」、「資本主義尾巴」,花卉栽培遭受空前重創。改革開放以後,百業興旺,傳統花卉栽培全面恢復,與此同時國外花卉也開始進入中國,帶來了現代的栽培模式、經營理念,真正意義上的花卉產業開始形成。花卉企業群體的形成也始於該階段,傳統花卉產區的一批有經營頭腦的花卉愛好者和農戶開始建立苗圃,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企業。緊接著又有大量外資、港台商人陸續進入大陸,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扶持花卉業的發展,許多其它行業的投資者紛紛湧入,花卉業蓬勃發展,形成了「萬馬奔騰」的局面。
花卉企業當前狀況
基本情況 據農業部公布的花卉統計數據,2005年全國有花卉市場2586個,企業64908個,其中種植面積在3公頃以上或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8334家,花農1251313戶,從業人員4401095人,專業技術人員132318人。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花卉企業數量從狹義上說也就是6.7萬家(含花卉市場)。花農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一般沒有在工商注冊,但有些生產規模和產值不低於花卉企業。從概念上講,他們類似於花卉發達國家的種植者(Grower)。發達國家都將種植者視同小企業,因此,從廣義上說,中國花卉產業共有大小企業130餘萬家。
資金來源 中國花卉企業資金來源比較復雜,有企業自身積累、政府扶持、其它行業投資等。靠自身積累的多數是上世紀80年代創辦的企業(還有一些花農),那個時候從事花卉業是填補市場空白,積累迅速,凡生存到現在的,多數都已經實力雄厚。90年代,旺逢花卉業迅速發展的良好時期,許多港台花卉企業來大陸投資。政府增加投入,大力扶持花卉業發展,以及來自二三產業的投資也主要集中在90年代,包括規劃建設各類花卉示範園區,引進溫室,建立一批規模較大、生產設施較先進的花卉生產基地。總體來說,花卉企業資金來源主要還是靠自身積累、自己籌措。
企業家的「成分」 上世紀80年代初白手起家的花卉企業家多數出於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地的傳統花卉苗木產區,家裡有地,愛好花卉,掌握傳統的栽培技術。90年代一些學者、工商界人士,甚至官員躋身於花卉產業。較前者,他們文化水平高,眼界開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許多人取得了成功。進入21世紀,企業家來源比較復雜,以具有豐富從商經驗的其它行業企業家為多。從花卉產地土生土長的企業家數量最多,根底扎實,多做生產;學者出身的企業家雖然數量不多,但他們一般都有較高學歷,在品種引進、種苗繁殖、國外代理等產業鏈前端領域發揮很大作用;從其它行業轉入的企業家則以經營管理見稱。
企業規模與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規模主要從員工數量、生產面積、營業額等方面衡量。中國花卉企業中,農戶數量龐大,小企業多,中大企業少,就是底盤大,上頭小。多數農戶生產面積只有幾畝,員工就是幾個家庭成員,平均每戶2~3人,年營業額幾萬元。農戶的數量是企業數量的20倍之多。而64908個企業當中,種植面積在3公頃以上或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只有8334家,所佔比例不到13%,形成人們常說的「有數量,缺巨人」現象。如果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花卉企業的生產面積普遍偏小,營業額或產值則更小。荷蘭目前大約有花卉生產1.2萬家(包括種植戶),生產面積1.1萬公頃,從業人員7.2萬人,銷售額則高達73億歐元(合人民幣約730fL元)。中國花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這些年有很大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企業在產業鏈上的分布 如果將中國花卉企業分布到產業鏈上形成一個圖形,大致就是一個「雞蛋」(見下圖)。
圖案從左到右代表花卉產業鏈的育種種苗、生產以及流通幾個主要環節,特點大致是「兩頭小,中間大」,大部分企業從事生產,從面積上看,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花卉生產大國。圖中育種的部分沒有上顏色,那是因為目前我們的育種能力比較低,花卉生產所需的品種、種子、種球、種苗(紅色星點部分)主要依賴國外直接進口或者進1:1擴繁。花卉企業的大部分分布在「雞蛋」的中間——生產上,大中型企業在園林、苗木、切花、盆栽生產上都有分布,而中小企業和花農主要集中在苗木、草花生產,其次是鮮切花,從事盆栽植物生產的花農不多,可能是因為盆栽的設施和技術水平門檻較高的緣故。「雞蛋」的尾部,也就是中國的花卉流通,也是一個產業瓶頸,不僅企業(含個體戶)數量偏少,這些企業力量也有限,不能為龐大的生產提供足夠的流通支持。目前國內切花、盆花消費主要集中在節假日,特別是春節中高檔盆花消費量約佔全年消費量的30%~40%。其次為元旦、情人節、母親節、教師節等;苗木、草花主要用於城鎮綠化美化,政府采購的居多,其次為企事業單位。近年來花卉出口增長較快,有人說中國即將成為世界花卉加工廠,確實有這種趨勢。2005年花卉出口額為1.5億美元,估計2006年能達到2億美元左右,而2001年這個數字僅有8000萬美元。
企業的盈利狀況 隨著競爭日益激烈,生產成本增加,花卉價格普遍下降,中國花卉企業利潤率降低,花卉業走出暴利時代,步入調整期。目前,種苗(包括種子、種球)進出口公司、部分國內的種苗生產企業(如蝴蝶蘭組培)、設施資材生產貿易企業、進出口貿易企業等生存狀況都比較不錯,國內種苗(包括種子、種球)生產獲利也不低,發展較快。生產企業中,切花切葉生產企業農戶盡管利潤率下降,但效益尚可;盆花調整變化比較劇烈,2005年生產面積與銷售額都比上年有較大幅度下降,但單位面積產值卻在提升;苗木生產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面臨產品結構調整,部分企業與花農遭遇難題。花卉流通領域一直都是「花卉市場+花店」格局,形勢基本穩定;專業的營銷公司已產生,尚處於摸索階段。
中國花卉企業發展趨勢
花卉企業隊伍繼續壯大,優勝劣汰還在繼續。中國花卉業進入21世紀後的6年問,企業數量已經增長將近2倍。影響因素有好幾個:一是中國加入WTO以後,國內市場逐漸被國外企業看好,中外花卉貿易與交流空前繁菊二是中國各級政府將花卉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在政策和資金支持上給予重視;三是中國花卉產業作為新興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產業自身不斷壯大的同時,吸引越來越多的業外資金、人才進入,吸引更多菜農、糧農轉向花卉生產。當然,企業數量連年增長,不表示只有企業誕生,實際上不斷地有企業被淘汰,不斷有新的企業創辦,只是後者要比前者多,表現出來就是企業數量整體增長。企業優勝劣汰的過程還要持續很長一個時期,直到兩者趨於平衡,那時產業就成熟了。
一批實力較強,經營管理水平較高,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形成,成為中國花卉產業的中堅力量。一個國家花卉產業的強大與否,首先看有沒有一批數量穩定、具有主營項目、盈利狀況良好的企業(含個體種植戶)。它們抗風險能力較強,「內力」足,並且能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成為產業的中流砥柱。隨著產業健康良好發展,這樣的企業會逐漸增多,並穩定下來。
企業之間社會化分工細化,相互協作加強。10年前的花卉產業就似當年盤古初開天地的情形,企業業務種類「多而全」,什麼賺錢做什麼,什麼都做不精,行業整體比較混沌。現在已經逐步過渡到各自佔領一塊細分領域,做精做細,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優勢,產業鏈初步明晰。另一方面,企業在細分市場的同時也走向聯合、協作。各個領域內的企業都有強烈願望聯合起來,減少彼此不必要的摩擦,互補長短,自律協調,做單個企業做不了的事情,增強對外競爭力,謀求更好發展。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近年各個領域協會、團體組織的組建十分活躍,如中國花卉協會在2001年成立了零售業分會,2005年又成立了盆栽分會,雲南花農自發成立的聯合體甚至已經多達百餘個。總之,以後的花卉企業,會分得越來越細,聯合得越來越緊密。
今後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筆者在接觸花卉產業的過程中,發現以下幾個問題在將來可能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值得探討。
問題之一:中國花卉產業源頭創新需要加強。花卉作為一種植物產品,品種、種苗是源頭,種質創新(新品種培育)至為重要。荷蘭之所以能執世界花卉產業之牛耳,最重要的法寶是新品種培育。他們上到科研院校、協會團體,下到企業、個人,都重視和從事新品種培育,每年都有大量新品種推出。據了解,荷蘭每年申請獲得專利保護的新品種有1000多個。美國、德國、紐西蘭、日本等國在世界花卉產業都占據重要地位,因為它們也是世界花卉育種中心。中國不是沒有種質資源,也不是沒有培育能力,最大的阻礙因素是新品種保護工作比較滯後。目前,已經有中國企業開始從事育種工作,也培育出了一些新品種,但新品種保護工作跟不上,很難使育種繁榮起來,在源頭上遏制了產業整體發展。加強專利保護,繁榮育種事業、充實產業源頭已經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問題之二:「國資」應該投向行業最需要的地方。目前,不少國有花卉企事業單位及部分私營企業能從國家得到諸如撥款、項目費、補貼等的財力支持,這里統稱為「國資」。無償的「國資」投到生產環節後,生產成本不真實,產品低價沖擊市場,帶來不公平的市場競爭,破壞市場秩序。筆者認為,國家資金應轉向基礎流通設施建設,比如在集中產地建立產後處理中心,轉向培育新品種、研發新技術等方面。這是政府應該思考的另一個問題。
問題之三:妥善處理「游資」與「遊民」問題。所謂「游資」,泛指花卉產業外的資金,因為存款利息低,二三產業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就涌到了第一產業,在第一產業中又選擇了產值相對較高的花卉。所謂「遊民」就是指為追求更高經濟效益轉向花卉生產的菜農、糧農等。兩者都有流動性,而且數量較大,來去迅猛,業內用之妥當則得利,兩者都可以成為產業的新生力量,用之不妥則生害,造成產能過剩,市場惡性競爭。產業發展歷史上,每次飛躍都離不開「游資」和「遊民」作出的貢獻,然而每次危機的出現也都有他們的責任。凡遇兩者加入的高峰期,一定要未雨綢繆。一方面,准備投資或者加入花卉產業的人自己要注意,看問題不只看錶面,要深入調查,謹慎決策。另一方面,政府和行業協會要及時引導,防患未然。
3. 中國盆栽果樹行業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年度報告
我是河北的 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一 經濟原因 北方與南方比相對落後 人們都在為生計奔忙 那有閑情玩盆景 二 文化原因 南方人生活富餘有閑情雅緻 盆景文化底蘊深厚 三 地理氣候原因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在南方氣候溫暖濕潤 到冬季盆景放在室內外都能很好的過冬 而北方氣侯寒冷乾燥 零下十幾 二十幾度在室外大多數盆景是抗不住的 而室內溫度過高是不利於盆景過冬的 而初夏時節的乾熱風能使地植樹木的葉子枯焦 所以在北方大部分人是沒有條件養盆景的 北方的資源是沒有問題的 適合做盆景的樹種不比南方少 而品質可能要優於南方 (南方植物大多葉型偏大 不適合北方氣候 而北方樹種是能適應南方氣候的 )
4. 盆景藝術的歷史及現狀
盆景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源於中國的農耕文化,汲取了中國人文文化的營養,迎合了大眾的審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擺案頭賞心,可置屋角悅目。室外、街頭,廣場、公園,人們喜聞樂見,給人以溫馨的心情,優雅的心境。盆景製作凝結著人類追求自然,追求藝術的創作觀念,獨具特色。
盆景是由栽培觀賞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園發展演變逐漸形成的。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期(距今7000餘年)遺址中發現繪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證據。在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距今1700餘年)有盆栽花卉的畫面,畫面是一個圓盆,盆中栽著6支紅花,盆下配有方板幾架,形成植物盆缽幾架三位一體的藝術造型,與現代的盆景極為相似,有人認為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於盆景起源的確切時間,有待今後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證實。
對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認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證據就是在陝西省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武則天之子)墓的甬道東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畫。所繪這一盆景和現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見當時盆景已成為觀賞珍品,作宮苑御用。同時受到魏、晉、南北朝山水畫興起的影響,應用寫意山水畫理的「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手法,使用山石與植物相互組「景」,則簡單的「盆栽」而發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宮博物館內保存一幅唐代畫家閻立本繪的《職貢》圖,圖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在進貢的行列中,有一個手托淺盆,盆中立著造型優美的山石,這和現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進貢的行列中,還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這些畫面足以證實在唐代盆景已經形成了。
今天,盆景藝術又重綻光彩,恢復了昔日的輝煌,且風格各異,流派紛呈。
中國古代的盆景與各地的氣候、文化、資源相結合,形成了揚派、蘇派、嶺南派、川派、海派這五大門派。每一個門派都有自己獨具的特色和相應的藝術與自然和諧的氣息。揚派即揚州、泰州一帶盆景風格,以層次分明、平穩嚴整見長;蘇派即蘇州、常熟為代表,以老乾蟠枝、清秀古雅見長;嶺南派即廣州、佛山為代表,以剛勁挺拔、飄逸豪放見長;川派即四川盆景,以傳統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藝見長;海派即上海風格,以明快、流暢、新奇為特色,歷史雖短,卻能博採眾家之長,自成一體。五大流派只是擇其要而述之,不免掛一而漏萬,故後來又續有增補,如加上徽派,稱之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廣西、福建、浙江、北京,稱之為十大流派。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國的盆景藝術日新月異,蓬勃發展。
5. 盆栽在電子商務中未來發展的趨勢
春節將至,購買年花又成了大部分市民未來一個月「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大多數情況下,市民都會選擇到花街或者到年花批發市場等地選購心儀的年花盆栽。然而,隨著電子商務對各個行業的滲透,花卉盆栽行業也開始迎來電子商務的沖擊。
2014年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花卉市場規模是1288億元人民幣,而這僅僅是上游的批發,只能統計到基地,下游的零售則沒有辦法統計,而實際上的零售應該是這一數據的三倍甚至以上。
這如此龐大的消費規模,目前在國內主要還是以街店為主要形式,這對於正處於爆發期的電商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近兩年來,鮮花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可謂是突飛猛進,包括淘寶推出鮮花包年套餐、roseonly專愛花店等的強勢崛起,都一舉獲得大眾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青睞。
然而盆栽市場卻一直不見大的起色。受到產品非標准化、物流配送難等問題影響,盆栽在電子商務方面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企業嘗試電子商務,包括廣州繽紛園藝、吉宏園藝等一批企業也已經開始試水盆栽電商並取得一定成效。
而傳統的年花銷售,對很多市民來說,逛花街買年花除了在於「買」之外,「逛」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目的;但是現在很多市民對於花街上的盆栽,覺得價格會偏貴,而且不透明,同時品種不夠豐富,挑選的品種也不多。
在兩者之間如何達到平衡點?目前試水年花與電子商務結合的萬頃洋園藝世界相關人士表示,盡量滿足市民兩方面的需求,如果市民願意來到自取,那麼會結合線上線下的活動吸引他們過來進行生態休閑旅遊順便取花;如果不希望來到現場,則會在市區設置取花點方便市民領取,遠期也會考慮配送到家。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盆栽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那麼,一眾花卉市場和企業如何搶佔先機?筆者認為,物流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目前普通的物流一般難以滿足花卉盆栽的要求,需要冷鏈物流或者高效的配送速度,出於這些特定的要求,目前很多花企都是自主組建配送物流隊伍或者與物流公司達成專門的配送服務。
在此基礎上,試水期選擇運輸便捷、貨架期和觀賞期長的產品更有利於推廣,例如小型盆栽等。目前在鮮花這個細分領域的物流配送就已經取得成效,這些無疑都將給盆栽的物流運輸配送提供借鑒經驗。目前已經有很多細分領域的試水,包括roseonly等都在高端市場占據很大份額。
當然,盆栽與鮮花還是有不同之處,鮮花日常每天都會有需求量,但是盆栽更多的是在特定的節假日才會有大幅度的需求。所以,除了在春節期間外,組建起的物流隊伍和搭建起的電子銷售網路如何在日常發揮作用也是一眾商家所考慮。
筆者認為,除了春節外,每年的情人節、母親節和七夕節等重大節假日也是一個很好的噱頭,還有一些裝修完之後可以起到空氣凈化、或者家居美化的盆栽也會全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6. 我國盆花產業的現狀如何
我國盆栽花卉生產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在90年代中後期得以迅猛發展。如今已逐步進入穩定的發展階段。由於國家及地方政府對花卉產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地區建立了大型的花卉生產基地。同時,現代化溫室、國外優良花卉品種的引進為產業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盆花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同時,花卉產業日漸走向興旺。如今,盆花產業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中高檔盆花基本實現國產化,產品品質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在盆花銷售市場占據前十名的盆花都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例如紅掌、鳳梨、蝴蝶蘭、杜鵑等,這些花卉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還有些要從荷蘭等國進口,如今已全部在國內生產。
第二,區域性分工日漸明確。例如,種苗生產區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雲南等地。盆花成品花的主要產區則主要在華南、華東和華北等地。
第三,產品數量不斷在增長。隨著消費者對花卉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盆栽觀賞花卉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一年中,除了春節以外,中秋、國慶、元旦等節日的花卉消費量也在增長。此外,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在裝飾美化居室方面,人們也越來越喜歡選擇鮮活的花卉植物。因此,應需而產,很多花卉實現了周年供應。如紅掌、鳳梨、蝴蝶蘭等在市場上周年都可以買到。
第四,分工越來越細,專一化程度提高。專業的種苗公司、專業的成品花生產企業以及專業銷售公司等,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產中選擇1~2個主打產品,以前「不管什麼品種都生產一些」的局面得到改變。在專業化程度提高的同時,品質也迅速得以提高。
第五,營銷更加專業化,產品包裝更加豐富。一些有規模的生產商在產品營銷方面通過發展代理商來銷售產品,各地的經銷商也更加註重產品的專業化營銷。市場上出現了一品紅、蝴蝶蘭、紅掌、鳳梨等專業經銷商。這對於雙方都更加方便。此外,產品的包裝也更加精緻和豐富,除了精美盆器的配合,還有經過組合盆栽等藝術形式加工,都使盆栽花卉的附加值得以提升。
7. 中國材料行業的發展歷史~!
暈,你到底想要哪個行業的材料發展歷史啊?這個問題問的太有水平了,那麼多的材料行業,怎麼去給你弄啊,簡單的也得好長時間弄啊,
8. 盆栽的歷史
早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就有記載軒轅黃帝賞玉的情境;還記敘把版黑玉製成"玄圭"(工藝品)送給權禹,禹規定各地貢品有"怪石"一項。《周禮》注稱,周公植壁於座。《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漢初大臣張良,把谷城山下的黃石當寶物供奉以賞。晉代曾任廣州刺史的嵇含著《南方草木狀》曾記載,交趾太守士燮,向孫權獻橘一棵,一蒂結十七個果,當時認為是絕無僅有的祥瑞之物,群臣盡賀,孫權設宴歡飲。
東漢(25-220年),在河北望都發掘的東漢墓甬道壁畫中繪且陶質卷沿圓盆,盆內栽有六枝紅花,置於方形幾座上,形成植物、盆盎、幾座三位一體的盆栽現象。 清代(1644-1911年)盆景,尤以乾隆、嘉慶年間最為盛行。嘉慶年間玉溪蘇靈著《盆玩偶錄》二卷,其中以敘述樹木盆景為多,並把盆景分為"四大家"(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七賢士"(黃山松、纓珞柏、冬青、銀杏、雀梅、楓、榆)、"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吉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蠟梅、木竹、山楂、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及草花"四雅"(水仙、菖蒲、蘭、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