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交行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交行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9 22:56:45

① 關於中國古代交通文化發展歷史

中國古代交通與文化傳播

中國古代交通建設

「車同軌」與「書同文」

從張騫的駝隊到鄭和的雲帆

中國古代的外來文明

交通史是歷史總進程的一個重要的側面。在歷史發展的每一階段,幾乎都可以看到交通進步的軌跡。交通條件決定著歷史上文化圈的規模,也影響著各個文化圈相互之間的聯系。

古代的文化傳播與交通狀況是分不開的。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都有賴於交通。沒有絲綢之路的開辟,葡萄、胡蘿卜就無法來到中原;沒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玉米、馬鈴薯就不能成為歐亞大陸的食品。同樣,沒有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大量佛教典籍就無法從印度傳到中國本土和從中國傳到東瀛日本,「唯識」「因明」等學問也就不可能滲透到中國。因此,社會歷史的發展與進步,處處與交通密切相關。

一 中國古代交通建設

人們所熟悉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五丁開道」的故事,「誇父逐日」的故事,都依稀透露出遠古先民們發展交通事業的艱苦努力。

中華民族的始祖皇帝,被後人稱為「軒轅氏」或「軒皇」、「軒帝」,實際上就是對他在交通方面創制的贊頌。《太平御覽》卷七七二引(釋名)說,黃帝是車輛的發明者,因此而號為「軒轅氏」。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寫道,各地諸侯都尊奉軒轅為天子,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從者,黃帝則予以征撫,「披山通道,未嘗寧居」。黃帝的事跡,反映了傳說時代交通發展的實際情形。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而「行不迷」;大禹治水,「開九州,通九道」,「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人」(《史記·夏本紀》),他們聖王地位的確立,也與交通行為有關。

在河南安陽、鄭州和輝縣的商代墓葬中,大量發現原產於新疆的玉和原產於南海的貝。《尚書·酒誥》中有「肇牽車牛,遠服賈用」的說法,表明殷人的交通貿易關系已經擴展到非常廣闊的地域。殷墟卜辭中已經多見象車之形的「車」字,結構多有不同。大型墓葬多附有車馬坑並隨葬車馬器,車馬同時又被作為奉獻於先祖的重要祭品之一。當時戰車還是體現軍隊實力的主要軍事裝備,而這種以車戰為主的作戰形式,又對交通道路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甲骨文中結構多樣的「舟」字,說明當時的木船已經有多種形制。卜辭中所見「凡」字作「帆」的象形,反映當時借用風作舟航動力的水運形式已經出現。

周王朝在各地分封諸侯,利用所建置的政治軍事據點以為藩屏,來維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種政治體制要求各地與周王室保持緊密的聯系。當時以車兵為軍隊的主力,也要求各地有平闊的大道相通。西周青銅器銘文和當時的文獻,把周王室所主持修築的連通各地的交通幹道稱為「周行」或「周道」。《詩經·小雅·大東》中說「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形容「周道」如同磨石一樣平整,如同射出的箭一樣端直,體現了這種交通幹道規劃設計的合理和修築施工的嚴謹。

春秋時期,交通建設有了新的進步。大致在這一時期,太行山、秦嶺等險山峻嶺都已經開始有車路通行。《國語·周語中》記載,周定王時,單襄公奉使自守前往楚國,途經陳國時,看到道路不修,館舍不整,於是預言陳國將要滅亡。可見,以交通道路為主體的交通設施是否修整,當時已經是體現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據《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載,晉平公當政時,晉國道路館舍失修,也曾經受到鄭國政治家子產的批評。

以交通幹道的建設為基礎,相應的交通設施也得以進一步健全。《周禮·地官·遺人》說,貫通都市和村野的交通大道上,每隔十里,設置有「廬」,「廬」可以提供行旅飲食;每隔三十里,有可以止宿的「宿」,「宿」設有「路室」,並且有服務於行旅的糧草儲備;每隔五十里有「市」,「市」有住宿條件更為優越的「候館」,行旅消費品的儲積也更為充備。當時,中原各國政府普遍沿交通幹道設立交通站,置備車馬和專職管理人員,遇到緊急情形,則乘傳疾馳,次第相繼,使軍情政令能得以迅速通達。孔子說:「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孟子·公孫丑上》)就是說,德政的流行普及,比郵驛系統傳達政令還要迅速快捷。可見,當時驛政的發達,突出表現為信息傳遞的神速。

《左傳·哀公九年》記載,在這一年的秋天,吳國在「邗」地構築城防,並且完成了「溝通江、淮」的工程。邗溝的開通,是中國古代運河建設史上的創舉。邗溝通航,實現了南北水路的連接,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此後,吳王夫差為了引舟北上,稱霸中原,又把邗溝向北延伸,進一步溝通了淮河以北的水路。《國語·吳語》說他起師北征,深鑿運河,使宋國和魯國之間有航道相通,沂水和濟水,也都由這條人工運河連通到一個水路航運體系之中。大約開通於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的鴻溝,是繼邗溝之後又一條著名的運河。鴻溝溝通黃河水系和淮河水系,進一步便利了南北往來。

安徽壽縣曾經出土戰國時期楚王頒發給鄂君的免稅憑證,即著名的「鄂君啟節」。從銘文中車舟所經過的城邑看,車節經過9個城邑,舟節經過11個城邑。所通行的水路以長江、漢水水系為主,東至邗溝,西至漢江上游,南則循湘、資、沅、澧、廬諸水,也分別可至上游。可見,在當時的水路交通體系中,運河已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地理學名著《禹貢》中,有關於各地風土物產以及貢輸道路的記述,說明當時陸運和水運的范圍、貨流方向和運輸能力,都已經初步形成規模,並且已經被人們所認識。

交通事業在秦漢時期有了很大的進步。秦王朝和漢王朝都將發展交通作為主要行政任務之一。秦漢交通的主要形式為以後兩千年交通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本格局。

秦王朝交通建設最具有時代特色的成就,是馳道的修築。「治馳道」,是秦始皇統一後第二年就開始進行的宏大工程。對於馳道的形制,西漢人賈山曾經有這樣的記述:「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所謂「道廣五十步」,就是說,路面的寬度達到五十步(相當於今69米左右)。「三丈而樹」,一種解釋說,是在路面中央三丈皇帝專行的車道特別做出標示;一種解釋則說,是在道路的兩旁每隔三丈植一棵樹。「厚築其外」,是指路基的構築務必要求堅實,兩側又形成寬緩的路坡。「隱以金椎」,是說用金屬工具夯擊以使路基堅穩。「樹以青松」,是說道旁行道樹的樹種主要選用松樹。賈山還說,秦王朝修築的馳道,東方通達燕地和齊地,南面行抵吳地和楚地,江湖之上,以及海濱的宮觀,都可以一一連通(《漢書·賈山傳》)。馳道,當時實際上已經成為全國交通網的主綱,是區別於一般道路的高速道路。馳道的路面分劃為3條,是最早的具有分隔帶的多車道道路。
... ...

② 中國古代交通發展史

中國古代交通發展史

1、先秦時期的道路

歷史發展到原始社會傳說中黃帝炎帝和堯舜禹擔當部落首領的時候,各地的交通有了明顯的進步。到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時期,可以說我國道路已經初具規模 。

周武王姬發滅商後,除都城鎬京(今西安附近)外,還根據周公姬旦的建議,修建了東都洛邑(今洛陽),以便於控制東方新得到的大片疆土,對付殷商殘余勢力為了有效發揮兩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它們之間修建了一條寬闊平坦的大道,號稱周道。

並以洛邑為中心,向東向北向南向東南又修建成等級不同的呈輻射狀的道路周道是西周王室的生命線,也是國家交通的中軸線。這條交通線也仍然是橫貫東西的大動脈周道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上,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

東周時期,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大規模的經濟文化交流軍事外交活動和人員物資聚散,都極大地推進了道路的建設。除周道繼續發揮其中軸線的重要作用外,在其兩側還進一步完善了縱橫交錯的陸路干線和支線。

再加上水運的發展,把黃河上下淮河兩岸和江漢流域有效地聯接起來這個時期修建的主要道路工程有許多,秦國修築的著名的褒斜棧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秦惠王時,開始修築褒斜棧道貨殖列傳記載:關中南則巴蜀,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道綰轂其口。

戰略上為蜀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在公元前206年,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故事即發生於此除了秦國的棧道外,其他主要的道路工程還有:楚國經營的從郢都通往新鄭的重要通道,晉國打通的穿越太行山的東西孔道,齊魯兩國建設的四通八達的黃淮交通網路,燕國開辟的直達黃河下游和通往塞外的交通線等。

至此,穿大袖寬袍的中原人善射箭騎馬的戎狄人居雲夢江漢的荊楚人披長發嬉水的吳越人喜椎髻歌舞的巴蜀人就連成一體了,為中華民族的進一步統一打下了基礎 。

2、秦漢時期的道路

中國全國陸上交通網的形成,始於秦朝早在秦國出兵掃滅六國的同時,實現了車同軌全國車輛使用同一寬度的軌距,它適應了秦朝全國土木工程和戰爭等方面長途運輸的需要,對道路修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

根據車同軌的要求,秦朝在把過去錯雜的交通路線加以整修和連接的基礎上,又耗費了難以數計的人力和物力,修築了以馳道為主的全國交通干線這項費時10年的工程,規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師咸陽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將全國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聯通起來。

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修築一條長約1400公里的直道,命蒙恬扶蘇率20萬大軍,邊駐守邊關,邊修直道這條大道沿途經過陝甘等省,穿過14個縣,直至九原郡(今內蒙自治區包頭市),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修築完畢。

3、著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在公元前2世紀至十三四世紀期間,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的陸路交通干線,是中國同印度古希臘羅馬以及埃及等國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中國的絲綢主要是通過漢朝時開辟的絲綢之路運往西方的。

在我國的漢朝和唐朝時期,東部山東和東南沿海江浙一帶的大批質量上乘的絲綢從水路或陸路集中到長安城有相當一部分通過陸路轉運到西方去由於在這條陸路上,絲綢的貿易佔了很大比重,因此把它稱為絲綢之路以後又開辟了經海洋通往西方的航線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這條國際通道的開辟,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它經過中亞西亞,可與東南歐及北非的交通線相銜接,構成了世界性的東西大商道不僅在兩漢時期,而且在唐宋元明時期,它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古代東西方文明聯系的主要紐帶 。

4、唐代以後的道路

唐朝是我國古代道路發展的極盛時期。當時,京城長安不僅有水路運河與東部地區相通,而且是國內與國際的陸路交通的樞紐,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內有11條南北大街,14條東西大街,把全城劃分為100多個整齊的坊市。

皇城中間的南北大街稱為承天門大街,寬441米,視野開闊連接12座城門的有六條大街,其中朱雀大街,是盛唐時期長安城的一條貫穿南北的重要大街。出了長安城,向東,向南,向西,向北,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不僅通向全國各地。隨著唐朝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相繼成為國內外交通的重要中心。

到了宋和遼金時期,我國的道路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在城市道路建設與交通管理方面,與隋唐時代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一時期的城市建設,實現了街和市的有機結合城內大道兩旁,第一次成為百業匯聚之區。

元明時期建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稠密的驛路交通網,驛路干線輻射到我國的四面八方。特別是元代,綜合拓展了漢唐以來的大陸交通網,進一步覆蓋了亞洲大陸的廣闊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蒙古族各部在成吉思汗等有作為的領袖統率下東征西略。兵鋒所至,驛站隨置,道路貫通。

運輸不絕蒙古軍軍事勢力的極盛時期,道路直通東歐多瑙河畔,南下攻滅金政權和南宋政權後,把南中國的大片疆土也納入自己的版圖同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比較起來,元明道路規模更大,效率更高,發揮著更為直接的重要作用。

清朝把驛路分為三等,一是官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輻射,主要通往各省城;二是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鎮的支線官馬大路,是國家級官道,在京城東華門外設皇華驛。

作為全國交通的總樞紐,管理北路西路南路東路等官馬大路干線系統。官馬北路系統最重要的是通往大東北的干線,即從北京經山海關盛京(今沈陽)分別延伸到雅克薩廟屯(在黑龍江入海口)的官路和通往朝鮮半島的國際通道。

屬於官馬北路系統的還有分別到呼倫恰克圖的干線以及塞上的橫向大通道這些道路在開發清代北疆,捍衛北疆的斗爭中發揮過重要戰略作用。官馬西路系統包括蘭州官路與四川官路的兩大幹線,前者從北京經保定太原西安蘭州,分別到青海西藏和新疆,並通往中亞西亞諸國。

後者則是通往大西南的干線,從西安通往雲貴川,並向西延伸到西藏拉薩在大清帝國創建和鞏固的過程中,這個覆蓋我國整個西部地區的官馬西路系統,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官馬南路系統,包括雲南官路桂林官路和廣東官路三條干線前兩條干線均從太原南下過黃河到洛陽。

後分道到昆明或桂林,並延伸到印度支那半島;第三條干線即廣東官路的主幹道,則是從北京出發經濟南徐州合肥南昌贛州韶關,直達廣州這是元明以來北京到廣州縱貫中國南北的主要官道,歷來當作使節路,而終點廣州又曾是清代對外通商的唯一口岸。

所以清政府對這條干線特別重視,官馬東路的唯一干線就是福建官路,沿途經過天津、濟南、徐州、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福州等重要城市。

它是清政府經濟上賴以生存的重要通路此外,還有橫貫東西的長江官路等等清政府正是通過這些道路,實現了對全國各省各市各縣各鄉鎮乃至自然村落的政治控制與經濟榨取;全國各地各民族人民為了生存和發展,也通過這個龐大的交通網路,實現了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我國古代的道路,都是沙石或泥土路,還沒有用瀝青或水泥鋪成的道路直至19世紀末期,我國才出現了鐵路和公路1876年,英帝國主義欺騙滿清政府,擅自修築了吳淞到上海的鐵路。這是在我國領土上的第一條鐵路。

而1881年建成的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則是我國出資修建並延存下來的第一條鐵路。我國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蘇元春駐守廣西南部邊防時興建的龍州到那堪公路,可惜沒有全部完工。

(2)交行的歷史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古代關於道路的稱呼

在遠古堯舜時,道路曾被稱作康衢。西周時期,人們曾把可通行三輛馬車的地方稱作路,可通行兩輛馬車的地方稱作道,可通行一輛馬車的地方稱作途畛,是老牛車行的路,徑是僅能走牛馬的鄉間小道。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車同軌,興路政,最寬敞的道路,稱為馳道,即天子馳車之道。唐朝時築路五萬里,稱為驛道。後來,元朝將路稱作大道,清朝稱作大路、小路等。清朝末年,我國建成第一條可通行汽車的路,被稱作汽車路,又稱公路,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至於馬路,則是外來語,巷、坊、弄、胡同等,被認為是從唐朝沿用下來的舊稱,系指大道以外的路。

③ 請問中國交通銀行有多少年歷史了

交通銀行創立於1908年3月4日,在當時,交通銀行的規模和地位僅次於大清銀行(中央銀行),是我國早期的大型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它在創建初期定位於為經營輪、路、電、郵四政往來服務的專業銀行,所以取名為交通銀行。 參見關於交通銀行歷史的問題答案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8046913.html

④ 中國的交通歷史與文化的時代背景、影響力以及佔地面積

主要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中國東南面是大海,西南是高原,西北面只有河西走廊絲綢之路一條路,北面是大漠,中原地區地大物博、物產富足、能夠自給自足,所以相對比較封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都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連中國的名字都是如此。
建議你看看袁騰飛的視頻,應該很受啟發

第一,世界上最堅定的氏族部落聯盟,廣泛的玉文化圈子。大禹治水的影響力,把氏族聯盟直接帶入了新的發展時代。
第二,夏商時期上千年的文化積淀,出現了中原文化圈,從而誕生了初級形態的文化向心力。夏歷,商人之說,就源於此時。
第三,周代初期建立了完善的法規和制度,確立了分封的制度,這對沿襲幾千年的封建家主制影響重大。
第四,周代鬆散的分封制度,讓諸侯有充分的空間發展,在相互競爭中誕生了春秋和戰國文化。由此,中國文化的形態已經豐滿

⑤ 說說的交通銀行的歷史...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交通銀行始建。李經楚 1908年任交通銀行第一任總理
中華民國成立後,交通銀行受中央銀行委託,與中國銀行共同承擔國庫收支與發行兌換國幣業務。
1928年,國民政府立法院通過《交通銀行條例》,交通銀行成為扶助農礦工商的專責銀行。交通銀行成立之初,總行設在北京。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接管了位於上海公共租界外灘14號的德華銀行的文藝復興風格的4層大樓。
1928年,隨著全國政治中心從北京轉移到南京,交通銀行也將總行遷到上海外灘14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交通銀行將總行遷到重慶。
1946年-1947年,上海總行重建為藝術裝飾主義風格的6層大樓。
1951年交通銀行總行於遷回上海,上海外灘14號行址由上海市總工會進駐至今。
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繼續營業外,交通銀行國內業務分別並入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和在交通銀行基礎上組建起來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現稱中國建設銀行)港交所:0939。
1986年7月24日為適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
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江西中路200號(原金城銀行大樓);現時,交通銀行總行已遷往上海浦東的銀城中路188號。
2004年6月,在中國金融改革深化的過程中,國務院批准了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體方案,其目標是要把交通銀行辦成一家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現代金融企業。
2004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投資了近17億美元,收購了交通銀行19.9%股權。
2005年6月23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港交所:3328,成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內地商業銀行。
2005年8月與全球頂尖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集團合資設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國內首批銀行系基金公司之一。
2005年8月,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交行與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行、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5%、30%、5%。
2007年4月25日,交通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每股最後定價7.90人民幣。
2007年5月15日,交通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股票代碼上交所:601328。
2007年8月13日,恆指服務公司宣布交通銀行H股為恆生指數成份股(藍籌股),在同年9月10日生效。
2007年9月10日,交通銀行H股正式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
2007年12月28日,交通銀行入股江蘇省常熟農村商業銀行10%,成為第一大股東。
2007年,交通銀行並購重組了湖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經監管機構批准發起設立交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並在香港成立了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交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綜合經營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08年,交通銀行成功入股常熟農商行,發起設立了大邑交銀興民村鎮銀行。
交通銀行於2008年3月25日分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匯金」)簽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央匯金擬將持有本行的30億股H股劃給轉財政部持有,此次股份變動完成後,財政部共持有本行12,974,982,648股股份(其中H股3,000,000,000股),占總股本26.48%。
2008年,銀行經過全面分析討論,在承繼交行既有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轉型系列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
2008年12月15日起,交通銀行各網點開始辦理信達澳銀基金旗下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和信達澳銀精華靈活配置基金的日常轉換業務。
2009年,交通銀行獲批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境內保險牌照的商業銀行,由其控股的保險公司--交銀康聯於2010年1月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末,交通銀行資產總額為3.31萬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2%;平均資產回報率(ROAA)為1.01%;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AE)為19.49%;減值貸款率為1.36%。交通銀行總資產排名位列第56位,一級資本排名位列第49位。
2010年4月,發起設立了安吉交銀村鎮銀行。
2010年6月6日,交通銀行以A+H供股方式,按10股供1.5股比例發行新股,籌集最多330.71億元(人民幣·下同)。該行將合共發行 73.49億股A、H股新股,當中A股及H股分別佔52.92%(38.89億股)及47.08%(34.60億股),A股配股價為每股人民幣 4.5元H股配股價為每股 5.14港元,按匯率折算, A股和 H股配股價格一致。 A股預計籌資 175億元, H股預計籌資 156億元。;集資所得將用於補充資本金,以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
2010年11月29日,交通銀行台北代表處在台北101大樓正式成立。交通銀行成為首家在台灣設立機構的大陸銀行。根據兩岸監管規定,交通銀行台北代表處主要從事金融市場調研、客戶聯絡等非經營性活動,並將在學習借鑒台灣銀行產品和服務先進經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11年5月,發起設立了石河子交銀村鎮銀行。
2011年7月28日交通銀行斥資3億元人民幣入股籌建中的西藏銀行20%股份。
2012年3月15日將向包括財政部、社保基金、上海海煙和雲南紅塔在內的7名認購方,以4.55元/股的價格發行約65.42億股A股;向包括財政部、匯豐銀行和社保基金在內的7名認購方,以5.63港元/股價格增發55.60億股H股。定增和配售募集資金總額約565.7億元人民幣。
2013年元旦假期,交行電子銀行服務注重提升客戶體驗,充分利用渠道優勢,為廣大客戶在節日期間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假日期間,交行電子渠道共處理交易940萬筆,其中,95559電話銀行自助語音(IVR)共受理客戶來電53萬筆,比2012年同期增長2.05%。
2013年8月30日,在第七屆上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洽談會現場,作為上海金融聯合會理事長單位,交通銀行舉辦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場信息發布會。
2014年10月13日,360安全衛士官方發布緊急通報稱,交通銀行的手機銀行官網忽然出現訪問跳轉情況。當用戶使用電腦訪問交行手機銀行時,頁面會跳轉到第三方網站的廣告頁面,使用手機則能正常訪問。360已通知交通銀行進行處理。
2015年5月7日,交通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該行在歐元區的第一家子行的誕生。
2015年6月16日 晚間,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深化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准同意。
2015年7月交通銀行成功加入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並被該協會正式授予普通會員資格,成為第四家成功加入該協會的中資銀行。

⑥ 交通銀行的發展歷史

交通銀行創建於1908年,是中國早期的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在近代中國金融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交通銀行在籌建過程中,採取了官商合辦的形式,為股份有限公司性質的商業銀行。交通銀行成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負責借款贖回京漢鐵路的經營權。

經過努力,京漢鐵路的路權於1908年12月收回。交通銀行初期為經營輪、路、電、郵四政往來的專業銀行,以後逐步發展成為經營一般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交通銀行較早地借鑒了國外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方法,是我國最早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的銀行,對促進我國早期銀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1928年,國民政府頒發了《交通銀行條例》,特許交通銀行為「發展全國實業之銀行」,交通銀行成為當時第二家最大的官商合辦銀行。1935年,國民政府形成了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即「四行兩局」的金融體系,為發展中國近代工業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交通銀行被新政府接收。1954年,中共中央、政務院決定在交通銀行原有機構和幹部的基礎上建立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從1958年開始,交通銀行除香港分行繼續營業外,內地行的業務分別並入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

1986年7月24日,為適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的要求,鑒於交通銀行對於中國金融的巨大歷史影響以及在國際上良好的聲譽,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交通銀行在中國金融業的改革發展中實現了六個「第一」,即第一家資本來源和產權形式實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場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設置機構;第一家打破金融行業業務范圍壟斷,將競爭機制引入金融領域;第一家引進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並以此規范業務運作,防範經營風險;第一家建立雙向選擇的新型銀企關系;第一家可以從事銀行、保險、證券業務的綜合性商業銀行。

1994年,飛速發展的交通銀行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按資產規模在全球銀行中位居第191位,成為一家在國內外都具有影響力的大型商業銀行。為適應形勢的變化和自身改革的需要,交通銀行實施了由多級法人向一級法人體制的變革。統一法人體制後,交通銀行的經營管理更加規范,社會影響和市場形象進一步提高。交通銀行改革發展的實踐,為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探索了道路,對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動和示範作用。

年6月,在中國金融改革深化的過程中,國務院批准了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體方案,目標是把交通銀行辦成一家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銀行完成了財務重組,成功引進了匯豐銀行、社保基金、中央匯金公司等境內外戰略投資者,並著力推進體制機制的良性轉變。

2005年6月23日,交通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內地商業銀行。2007年5月15日,交通銀行又在上海成功發行A股。

目前,交通銀行已經發展成為一家「發展戰略明確、公司治理完善、機構網路健全、經營管理先進、金融服務優質、財務狀況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現代化商業銀行。交通銀行現為中國第五大銀行;按總資產排名,已躋身全球銀行百強行列。

⑦ 交通銀行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交通銀行始建1908年,總行上海,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國有商業銀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國的發鈔行之一。

1928年,國民政府立法院通過《交通銀行條例》,交通銀行成為扶助農礦工商的專責銀行。交通銀行成立之初,總行設在北京。

1987年4月1日,重組後正式對外營業,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2005年、2007年先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全行社保基金理事會是前三大股東。

2004年6月,在中國金融改革深化的過程中,國務院批准了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體方案,其目標是要把交通銀行辦成一家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現代金融企業。

2008年,銀行經過全面分析討論,在承繼交行既有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轉型系列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

2008年12月15日起,交通銀行各網點開始辦理信達澳銀基金旗下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和信達澳銀精華靈活配置基金的日常轉換業務。

2009年,交通銀行獲批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境內保險牌照的商業銀行,由其控股的保險公司--交銀康聯於2010年1月正式掛牌成立。

2018年3月29日,交通銀行發布財報,2017年實現凈利潤702億。

⑧ 哪位高人知道交通銀行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交通銀行的企業文化:

創造共同價值,充分反映了交行對客戶、股東、員工和社會的態度與責任,是建設責任交行、和諧交行的清晰表達。

客戶是交行價值創造的源泉。交行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要圍繞為客戶提供更優的金融方案,為客戶提供省時、省力、省心、增值的金融服務,贏得客戶的信任,培育客戶的忠誠。

股東是交通銀行的出資人和負責人,是交通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堅實後盾。建立健全投資者關系管理機制,准確、充分地披露信息,維護股東的長遠、持久利益,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是交通銀行的職責。

員工是交通銀行金融服務的承擔者,是服務價值的創造者。優秀員工支持交通銀行共同事業。交通銀行堅持以人為本,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個人發展環境,讓員工與交通銀行一起成長。

(8)交行的歷史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客戶」是指交通銀行要加強內部管理協調,形成共同發展力量,以客戶為中心,提升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方位金融服務的能力。對外要以交行整體利益為重,相互合作,保持統一的品牌形象,充分滿足客戶需求,贏得客戶認可。

「一交一客」是指交通銀行要共享客戶信息資源,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交通銀行與客戶的關系已經從傳統的產品銷售時代進入客戶體驗時代。

因此,交通銀行必須注重客戶營銷的方法和策略,特別是中高端客戶。

交通銀行必須加快整合客戶資源和信息,放棄無意義的爭論的「客戶」和「我的客戶」,並發展客戶關系維護的最佳計劃從「交通銀行的每一個客戶都是客戶」,以充分滿足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

參考資料:網路-交通銀行

⑨ 關於交通文化的研究 從歷史 現實 等等方面 專家來

交通文化建設研究

交通為人員流動和物資流通提供基礎條件,為人和物的空間位移提供運輸服務,是支撐經濟良性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交通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行業,自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以至信息社會,交通就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演進,並構成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延綿數千年的文明進程中,曾造就了其他文明古國概莫能及的相對發達的交通體系;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交通事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經過近60年的建設尤其改革開放近30年的建設,交通發展在數量規模、質量水平和結構層次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躋身世界交通大國之列,正朝著世界交通強國邁進。中國交通發展的歷史偉績和現代成就為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在這個歷經風雨的漫長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與歷史俱進、與時代同步的豐富多樣、絢麗多彩的交通文化,為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不斷發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為亮麗的色彩。

一、交通文化的概念
理解交通文化的概念需先考查文化的概念。關於「文化」一詞,長期以來,國內外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但是,人們對文化內涵的解釋還是存在同識,一般認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創造的各種精神財富、制度體系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其核心內容是人類創造各種精神財富、制度體系和物質財富所秉持的或反映出的價值理念。這是人們對社會主文化內涵所作的解釋。基於這一認識,人們於是對隸屬於社會主文化的各種亞文化的概念也做出了界定,如組織文化、系統文化和行業文化等。
交通文化也是隸屬於社會主文化的一種亞文化,交通文化建設的理論淵源是文化人類學。對於交通文化的概念,可以根據社會主文化概念的核心內容和基本要素做出界定:交通文化是交通行業在長期的交通建設、運輸和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並不斷發展的為廣大交通員工所普遍認同並付諸實踐的具有鮮明行業特點和時代特徵的價值理念,是交通行業各種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總和,是交通發展的重要成果,是交通文明的重要結晶。其中,精神文化是交通行業的核心文化,是交通行業綱領性的核心思想,是指導交通發展的核心價值;制度文化是交通行業的淺層文化,是交通行業制定並執行辦事規程、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所秉承的價值理念;物質文化是交通行業的表層文化,是交通行業生產物質實體、展現外在形象所秉承的價值理念。對於這一概念,可從以下角度進一步理解其內涵:
交通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價值理念。價值理念屬於意識形態或思想認識范疇,體現為交通行業對交通發展所秉持的態度、所採取的方式和所表現的行為,為交通發展所倡導的精神、所制定的規范和所樹立的形象,這些態度、方式和行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了交通行業所秉承的價值理念,從而形成了交通文化。
交通文化的本質要求是強調實踐。交通文化是交通行業普遍認同並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其突出強調價值理念的實踐性,強調所倡導的價值理念要得到普遍認同和真正落實,要使之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形,從而在交通建設、運輸和管理實踐中發揮出實際的作用,為交通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制度保障和物質基礎。
交通文化的層次定位是行業文化。從價值理念的從屬主體來看,有國家的、民族的、組織的和個人的價值理念等,交通文化則屬於整個交通行業的價值理念。因此,交通文化是對整個交通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價值理念的提煉與整合,代表了交通行業從業人員的主流思想,代表了整個行業廣泛認同和普遍接受的價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鮮明個性是交通特色。交通文化是交通行業的特色文化。各個行業的特色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雖然受到整個國家、民族的價值理念的影響,但各個行業生產特徵、服務要求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異,其價值取向也必然存在較大差異。交通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其所秉承的價值理念自然也有別於其他行業,從而有其自身鮮明的個性特色。

二、交通文化的特點
不同行業有其各自的結構形態和嬗變沿革,以及不同的靜態表徵和動態特徵,因而體現出與之相對應的文化體系特點。從這方面考察,交通文化具有多樣性、層次性、傳承性、時代性等突出特點。
交通文化的多樣性。交通行業由多個系統、多種專業、多種組織構成。從職能范圍看,交通行業主要有公路建設與管理、道路運輸、規費征稽、港口、航運、海事、救撈、船檢、公安等系統;從專業性質看,交通行業主要有公路、橋梁、車輛、站場、船舶、航標、航道等專業領域;從組織性質看,交通行業主要有行政機關、執法單位、交通企業和事業單位等組織。不同的系統、專業、組織都有其自身的生產特徵、服務要求和管理模式,因而具有不盡相同的價值理念,從而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交通文化的多樣性,要求交通文化建設要充分考慮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的個性與共性,整個行業的文化建設在價值理念的提煉和價值體系的整合上要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從而形成能為整個行業廣泛認同並普遍接受的價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層次性。按照交通行業的職能、專業和組織等分類,可將交通文化細分為交通系統文化、交通專業文化和交通組織文化,各組成部分按照某種秩序有機結合,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其中,行業文化是一個面,系統文化是一條線,組織文化是一個點,專業文化則可看作對系統文化的細分,因為公路、橋梁、車輛、站場、船舶、航標和航道等是隸屬於各交通系統的物質實體。整個交通文化體系因此呈現出一種「點-線-面」式的層次特徵。各層次文化所秉承的價值理念具有內在的聯系,一般來說,上層文化價值理念是對下層文化價值理念的歸納,上層文化更為抽象,下層文化更為具體。交通文化的層次性,要求提煉、整合交通行業的價值理念要自下而上、由點到面,逐層歸納,從而形成具有深厚基礎的價值理念。
交通文化的傳承性。交通文化形成於交通發展的實踐,並隨著交通的發展而發展。交通發展過程就是交通文化形成的過程,交通發展的歷史沿革就是交通文化的傳承沿革。交通發展在不同時期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和發展條件,因而有著不同的價值理念和文化內涵。傳承是發展的基礎。交通文化的傳承性,要求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認識交通文化,從源遠流長、積淀豐厚的發展歷史中發掘、提煉交通文化的價值理念元素,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的合理成分,進而將交通行業優良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交通文化的時代性。中國乃至世界交通發展都已進入新的階段,快速推進中的中國交通現代化要求堅持科學的價值理念,發展先進的交通文化,以此促進交通事業又好有快發展。因此,建設交通文化,必須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在傳承交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充分融入現代意識,不斷豐富和發展其科學內涵,確立具有時代特徵的價值理念,發展具有現代意識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體系。

三、交通文化的功能
交通文化的作用集中體現在「內聚人心、外塑形象」兩個方面,具有凝聚、導向、激勵、約束、外塑和輻射等基本功能。認識這些基本功能,是認識交通文化的建設目的與建設意義的基礎。
交通文化的凝聚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導的價值理念一旦為整體行業認同並接受,就成了千百萬從業人員共同的理想與追求,進而以其強大的粘合力,從各個方面將整個行業及其成員聚合起來,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強烈的集體意識與團隊精神,為實現共同的理想與追求而齊心協力、共同奮斗。
交通文化的導向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導的價值理念是整個行業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的集中反映,代表了千百萬交通人的主流思想和主流意識。這種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通過教育和灌輸,會引導行業的個體與群體在思想、觀念上做出調整,使其與整個行業所確立的價值取向保持一致,從而起到一種導向作用。
交通文化的激勵功能。交通文化建設的核心要旨是以人為本、以文化人,強調確立共同的理想、營造和諧的氛圍。這些都有利於增強各部門、各單位幹部職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廣大幹部職工樂於參與交通建設,樂於發揮聰明才智,為實現共同理想、實現自身價值而做出努力。
交通文化的約束功能。交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了自身系統的價值理念,就為行業整體及其成員明確了價值取向,同時也確立了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從而對行業整體及其成員起到一種約束作用。但是,這種約束具有自覺性,是一種軟約束,這種軟約束產生於整個行業的文化氛圍,使各個成員產生共鳴,繼而達到自我控制。
交通文化的外塑功能。交通行業特色文化所倡導並實踐的價值理念是交通行業的旗幟,旗幟就是形象,這種形象包括理念形象、行為形象和視覺形象。這些形象是社會公眾了解和評價交通行業的標志和表徵。因此,交通文化具有外塑形象的重要功能。

交通文化的輻射功能。交通文化的輻射功能主要體現在所倡導並實踐的價值理念通過外化而為廣大社會公眾所了解、所感受,會影響整個社會價值理念的形成與發展,從而使交通文化成為社會主文化的生長點和貢獻源,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貢獻。

四、交通文化的載體
凡文化均有其價值理念的承載體或附著體。人類通過勞動創造文化。人類的勞動作用於自然形成物質文化,作用於社會形成制度文化,作用於人類自身形成精神文化。交通文化的載體主要包括主體載體、組織載體、制度載體和物質載體等。從根本上說,建設交通文化就是建設和優化這些載體。
主體載體。交通行業從業人員是交通行業的主體,自然也是交通文化的主體。交通行業從業人員既是交通行業價值理念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也是交通行業價值理念的承載者和傳播者。交通文化說到底是交通人的文化,是交通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建設交通文化,要注重人的決定性因素,突出人的主體性地位,一是注重發掘廣大從業人員的價值理念元素,確立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價值理念體系;二是注重依靠廣大從業人員建設交通文化,踐行價值理念;三是注重通過文化建設來提升廣大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運用文化的力量來增強從業人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交通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組織載體。交通行業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交通企業等各種組織,既是交通行業的基本單元,也是交通文化建設的基本單元。這些組織作為交通文化的載體,與文化的內在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織內涵反映組織文化的性質。組織內部共同的目標追求、一致的價值取向、和諧的分工合作都是文化使然,其既是文化作用的結果,也是文化自身的表徵。二是組織結構體現組織文化的個性。組織結構決定了組織內部的職責關系,其選擇和形成受到組織文化的影響,並反作用於組織文化,從而使得不同的組織結構體現出不同的文化個性。三是組織功能體現組織文化的要求。組織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整合人力資源、規范人的行為、滿足人的需要,從而履行組織使命,實現組織目標,這些功能和作用與組織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是一致的,正好體現了組織文化建設的目的和要求。建設交通文化,要求將組織建設作為重點內容,著力提升組織管理理念,改進組織管理方式,按照科學管理、規范管理的要求,優化組織的內部結構與協作關系。
制度載體。制度是要求組織成員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組織制度和組織文化之間關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組織文化是組織制度制定與執行的重要決定因素,影響著組織制度的形成及其功效的發揮。組織制度是組織文化的產物,組織制度所具有的規范約束和激勵作用等本身就體現了組織文化建設的直接目的和內在要求。這樣,組織制度就成為了組織文化的重要載體,組織制定並執行各種辦事規程、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都反映了組織文化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另一方面,組織制度對組織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有什麼樣的組織制度也必然會使組織成員表現出相應的處事態度和行為方式,從而營造相應的組織氛圍、孕育相應的組織文化。建設交通文化,要求將制度建設作為重點內容,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要求,以實現員工價值、規范員工行為為價值取向,著力健全組織內部的管理制度,推進制度創新與制度變革。
物質載體。物質載體是反映交通文化特色內容的重要載體和交通文化先進程度的重要標志。交通文化的物質載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交通行業的生產資料,包括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及其支持保障系統,如公路、橋梁、車站、港口、航道、航標、車輛和船舶,辦公場所、生產車間和服務場所等,這是交通生產力的物質基礎,其外形特徵、結構特點、技術價值、美學價值、歷史價值、民族特色、地域特徵、人文內涵及其社會經濟意義等,是交通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交通文化的重要特色所在。二是交通行業的形象標識,如各系統、部門和組織的徽標、著裝和歌曲等,這也是交通文化的可感知性象徵物,充分體現了交通文化的個性和風格。三是交通行業各種組織保障員工基本權益、提升員工綜合素養的各種實體手段,如保健、衛生和安全等設施,技術培訓、職業教育和文化教育等文化設施,這些也都充分體現了交通文化的個性和風格。建設交通文化,要求將物質載體建設作為重點內容,既要著力保證物質實體的經濟社會意義,也要著意豐富物質實體的技術價值、美學價值、歷史價值、民族特色、地域特徵和人文內涵,著力提升交通行業的外在形象。

五、交通行業的價值體系
交通文化建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和教育廣大幹部職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交通行業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行業特色和時代特徵的交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形成了實踐證明對於引導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價值體系。
(一)行業使命:發展現代交通,做好「三個服務」
發展現代交通,促進民富國強,是國家和人民賦予交通行業的神聖使命。交通是支撐經濟良性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是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產業布局、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依託。交通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現代交通業、實現交通現代化,根本目的是促進人民富裕、實現國家強盛。在目前及今後相當長時期內,交通行業圍繞履行這一使命,必須把握世界交通發展的總體趨勢和我國交通發展的階段特徵,著力調整交通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自主創新、完善行業管理,加快推進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努力提高做好「三個服務」(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二)共同願景:建設一個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更和諧的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系統,實現人便於行、貨暢其流,讓人們享受高品質的運輸服務,讓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充滿活力,讓交通與自然、交通與社會更加和諧。
交通行業致力於建設一個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更和諧的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系統,體現了交通行業基於自身使命而對未來交通發展願望與發展前景的美好憧憬,對未來交通發展目標與發展效果的理想追求,是交通行業重要的價值取向。為實現這一願景,一代代交通人前赴後繼,作出了艱苦卓越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交通事業各個方面不斷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和跨越式發展。目前,公路主骨架、水運主通道、港站主樞紐和支持保障系統建設全面推進,高速公路、特大橋梁、長大隧道和專業碼頭建設快速發展,萬車競發、百舸爭流的繁榮景象已經初步形成,貨暢其流、人便於行的良好效果已經日益顯現,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系統已經初具規模,更加宏偉的發展目標正在又好又快地大力推進之中,交通發展的美好願景必將成為現實。
(三)交通精神:艱苦奮斗、勇於創新,不畏風險、默默奉獻
交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在交通實踐中的生動體現,是對交通行業先進典型精神內核的高度概括,是交通行業廣大從業人員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交通行業履行自身使命、實現共同願景的強大動力,代表了交通行業廣大從業人員的思想意志和精神風貌。交通精神的核心要素是「艱苦奮斗、勇於創新,不畏風險、默默奉獻」。
艱苦奮斗是交通行業的優良傳統。立足我國建設任務繁重、經濟基礎薄弱的基本國情,交通行業各條戰線廣大員工,本著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保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拼搏進取、努力奮斗的優良傳統,大力推進我國的現代化交通建設,確保交通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效率,創造了無數可圈可點的光輝業績,涌現了以「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貢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犧牲」的「青島港精神」,「胸懷祖國、熱愛邊疆的愛國精神,刻苦鑽研、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不懈探索、敢於突破的創新精神,恪盡職守、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的自律精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拼搏精神」這一「剛毅精神」,以及「勇闖新路、改革進取的精神,干字當頭、艱苦奮斗的精神,遵紀守法、誠實勞動的精神,領導幹部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這一「華銅海精神」等為代表的彰顯艱苦奮斗精神的先進典型。
勇於創新是交通行業的時代追求。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是交通行業在長期的改革與發展實踐中不斷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和發展要求,有效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取得重大進展與突破的成功經驗。長期以來,交通行業抓住機遇、與時俱進,注重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為實現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涌現了以「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主人翁精神,立足本職、追求卓越的敬業精神,求真務實、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鍥而不舍、勇於拼搏的進取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這一「起帆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主人翁精神,艱苦奮斗、努力開拓的拼搏精神,與時俱進、爭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互相關愛的團隊精神」這一「振超精神」,「恪盡職守、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立足崗位、刻苦自勵的拼搏精神,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凝心聚力、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這一「孔祥瑞精神」,以及「凝心聚力的和諧意識,拼搏奉獻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創優精神」這一「潤陽大橋精神」等為代表的凸顯勇於創新精神的先進典型。
不畏風險是交通行業的突出意志。交通建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車輛行駛於陡峭險峻的群山之間,船舶航行於風急浪高的水面之上,無不存在一定風險,正所謂「行船走馬三分險」。長期以來,中國航海者面對風浪驚濤的海洋環境和突如其來的各種困難,總是勇往直前、鎮靜應對、精誠協作,圓滿完成國家和人民交付的各項運輸任務,彰顯了「乘風破浪、不畏限險、同舟共濟」的「航海精神」。尤其,在發生海上安全事故的情形下,我國海上搜救隊伍更是憑藉精湛的技能和過人的膽略,不顧個人安危,及時趕赴現場,全力施行搜救,確保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凸顯了「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希望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是交通行業堅強意志力和大無畏精神的突出體現。
默默奉獻是交通行業的真情付出。我國公路水路交通建設、運輸和管理大多是在氣候惡劣、地形復雜、人煙稀少的特殊條件下展開的,廣大交通建設、運輸和管理人員,無數的鋪路工、養路工和航標工,寒來暑往、經年累月,不顧風吹雨打、不計名利得失,在平凡的崗位上、在艱苦的條件下,恪盡職守、真誠奉獻,用寶貴的青春和人生,鋪就了無數大道、送去了萬家溫暖、確保了萬家平安,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涌現了以「為人民服務到白頭」的「小扁擔精神」,「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鋪路石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奉獻社會」的「航標燈精神」,「尚法弘德,為民負責,執法為民,服務社會」 的「海事精神」,以及「盡職在崗、奉獻在船」的「孫彪精神」等為代表的凸顯默默奉獻精神的先進典型。
(四)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交通行業開展職業道德建設,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大力倡導並努力踐行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為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礎。愛崗敬業要求從業人員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交通行業為全社會提供交通基礎設施和客貨運輸服務,交通工程建設關乎百年發展大計,客貨運輸服務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從業人員首先要熱愛本職工作、履行崗位職責,要結合崗位需要、立足崗位工作,加強業務學習、注重實踐鍛煉,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為保證工程建設和運輸服務質量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誠實守信是職業道德的精髓。誠實守信要求從業人員做到誠實、誠懇,講信義、守信用。交通行業倡導並實踐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要著眼於切實解決交通、運輸和管理中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的突出問題,健全誠信機制,開展誠信教育,強化誠信意識,進一步推進「共鑄誠信交通」實踐活動,做負責任的行業、負責任的部門、負責任的崗位,努力提高整個行業的公信力和信譽度。
服務群眾是職業道德的更高要求。交通行業本身是服務性行業,服務是交通的本質屬性,做好服務是交通發展的突出主題。交通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廣大員工要著力增強服務意識,努力提高做好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要繼續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示範窗口建設活動,大力推行熱情服務、周到服務、規范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優質服務。
奉獻社會是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交通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與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息息相關,廣大從業人員要將奉獻社會作為職業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立足各自的本職工作,以寬廣的胸襟和坦盪的胸懷,以自己的才華和汗水真情地反哺於人民、回饋於社會,在奉獻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

六、交通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大力推進交通文化建設,是交通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交通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力推進交通文化建設,就是要確立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交通事業發展要求,具有鮮明行業特點和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並付諸交通發展實踐,提升交通文化軟實力,為實現交通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制度保障和物質基礎。
建設交通文化有利於確立共同理想,樹立共同目標,進一步增強發展現代交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理想就是信念,理想就是旗幟。交通文化建設大力倡導並努力踐行建設一個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更和諧的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系統,致力促進人民富裕、實現國家強盛,這些核心價值一旦為交通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幹部職工所接受,就成了廣大交通員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成了統一幹部職工思想認識的旗幟和標桿,進而增強廣大交通員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引領廣大交通員工為發展現代交通、促進民富國強而自強不息、奮斗不止。
建設交通文化有利於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時代精神,進一步提高做好「三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交通精神是交通行業的靈魂。交通文化建設大力倡導並努力踐行以「艱苦奮斗、默默奉獻、不畏風險、勇於創新」為核心要素的交通精神,是交通行業繼承優良傳統、體現時代要求,努力做好「三個服務」的精神追求和強大動力。建設交通文化,弘揚交通精神,就是要宣傳先進典型,弘揚浩然正氣,以此激發廣大交通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之成為不斷提高做好「三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的強大動力。
建設交通文化有利於凝聚行業力量,提升行業形象,進一步增強構建和諧交通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交通文化建設按照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旨,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等各個層面,大力倡導並努力踐行交通發展的事業追求和社會責任,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用戶利益、公眾利益、員工利益。這些價值取向,既是一種宣示,更是一種承諾,其所體現的人本主義和人文關懷,有利於改善交通行業的內在氛圍、提升交通行業的外在形象,改善行業內外的關系,提高交通行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從而提升交通發展的軟實力,促進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閱讀全文

與交行的歷史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