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普陀區有多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有16個。
1.顧正紅紀來念館
2.上海總工會源第四辦事處舊址紀念碑
3.工人運動領袖劉華紀念塑像
4.淞滬抗戰十九路軍部遺址
5.謝晉元將軍銅像
6.地下少先隊群雕
7.李子園大隊毛主席按語紀念碑
8.中科院院士程孝剛教授塑像
9.大學生楷模陳瑞生烈士紀念塑像
10.沈壽昌墓址紀念碑
11.真如鎮歷史文化陳列室
12.中遠兩灣城
13.滬西革命史陳列館
14.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紀念塑像
15.雷鋒紀念雕塑
16.曹楊社區學校
地址就不打上來了,如果要查相關信息,就上網路查吧。
⑵ 南宋遺址陳列館介紹
2006年6月10日起,位於杭州中河路邊、萬松嶺隧道東口的嚴官巷南宋遺址陳列館免費開放。裡面用透明厚玻璃罩了一段兩年前考古發掘出的南宋「御街」,站在上面,看著底下用香糕磚(五代、北宋時期特色建築用磚,較現代磚細長,形似香糕)鋪的路,依稀能找到800多年前一段繁華。
「南宋遺址陳列館」就在車水馬龍的中河路旁,拐到萬松嶺隧道的路旁,兩座如同城牆式的建築,似乎可以把人從繁華的都市,一下子拉到寂靜的千年之前。這條千年御道是在萬松嶺隧道東接線的建設過程中被發現,這一發現還被列為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由中河路過來,最先看到的是展示南宋御街的北展廳,這里也是整個展廳的入口,當你走到入口處時,也許會突然發現腳下是透明的,厚厚的玻璃地板下,隱約可見青色香糕磚鋪就的御街。這樣的設計也是展廳的獨到之處,人走入展廳好像漫步在千年御街上,猶若隔世。
進入展廳的主展區後,人可以隨著木棧游步道慢慢靠近御街,一處處遺址依次出現在眾人面前,御街橋堍遺跡、御街副道遺跡、御街駁岸遺跡等等,每一片土地,每一塊磚石都是一個千年故事,閃現在你眼前。據介紹,臨安城是以御街為主軸線,御街最南端為皇城,自大內和寧門開始,經朝天門、官巷、眾安橋至天水橋折西沿萬壽亭街經斜橋北出餘杭門,為皇帝去景靈宮參拜祭典的大道。
在陳列館展廳里,有一張展示臨安皇城的地圖,上面可以看出,御街的東側通江橋一帶是為大內及官衙服務的官府商業區,御街中段,自朝天門至眾安橋是臨安城的中心商業區,兩旁店鋪林立,百貨雲集,夜市繁華與日間無異。臨安城街巷縱橫,四通八達。南北向的幹道有5條,以御街為主幹道,東西向的幹道有4條,御街作為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南宋御街遺址的發現,使杭州南宋時期的臨安城具體布局更加清晰,不僅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也為杭州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精確的坐標,確定了這條中軸線在今天杭州城的位置,為研究古代城市布局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另外,這一遺址的發掘,確定了三省六部等官署的位置,也糾正了文獻記載的偏差,發掘所見的南宋御街是由磚砌而成,水陸並行,與「舊鋪以石,衡從為幅」的記載有出入,可見《咸淳臨安志》的記載有待商榷。
⑶ 上海比較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景點有哪些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 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 豫園
中共「一大」會址 東方明珠 國際會議中心
上海博物館 朱家角 磁懸浮列車
東方綠舟 海灣旅遊區 浦東高橋濱江森林公園
吳淞口炮台灣濕地森林公園 大洋海底世界 外灘人行觀光隧道
外灘「情人牆」 浦江游覽 陸家嘴中心綠地
世紀廣場 上海科技館 上海老街
佘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多倫路文化街 上海海洋水族館
新天地 龍華塔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上海大劇院 魯迅公園 南京路步行街
孫中山故居 徐家匯天主教堂 世紀公園
上海野生動物園 龍華寺 玉佛寺
靜安寺 上海體育場 共青森林公園
法華塔 濱江大道 古漪園
匯龍潭 嘉定孔廟 上海影視樂園
秋霞圃 醉白池 曲水園
方塔 上海圖書館 大觀園
太陽島國際旅遊度假區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老城隍廟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西佘山園 東灘候鳥 澱山湖風景區
橋鄉金澤 上海自然博物館 唐經幢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東佘山園 天馬山 歐羅巴世界樂園
瀏河島度假村 人民公園 上海植物園
錦江樂園 桂林公園 陳毅廣場
龍華烈士陵園 杜莎夫人蠟像館 龍華旅遊城
七寶老街 上海動物園 東方藝術中心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 上海美術館 國際禮拜堂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臨江公園 真如寺
宋慶齡故居 魯迅故居 潮音庵
中華民族大觀園 欽賜仰殿 三甲港海濱
上海民族文化村 桃源民俗村 周公館
宋慶齡陵園 松江清真寺 濱海旅遊度假區
佘山滑索道 金鰲山 崇明學宮
壽安寺 月湖 普濟橋
崧澤古文化遺址 白雲觀 吳興寺
東海影視樂園 蘆潮港 徐光啟墓園
江灣體育樂園 沐恩堂 小桃園清真寺
聖母大堂 文廟 長興島、橫沙島
華夏旅遊文化區 鄒韜奮故居 沉香閣
福州路文化街 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 步高里
復興公園 瀑布鍾 外灘城市雕塑群
證券大廈 南翔磚塔 共青團中央機關舊址
華夏文化公園 黃炎培故居 鶴鳴樓
川沙古城牆 黃浦公園 劉海粟美術館
上海馬戲城 上海國際賽車場 陶行知紀念館
銀七星滑雪場 上海音樂廳 萬佛閣
二嚴寺 通津橋 華亭東石塘
⑷ 與長安CS75家鄉行,南京下關歷史陳列館
下關曾經是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個行政區域,下關區曾是南京市的六個中心城區之一,國家東部地區重要的航運中心,華東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2013年撤銷下關區,並入鼓樓區。在4號碼頭的路對面,有一棟建於1954年的三層建築,以前這里是下關碼頭候船廳,現在門口立柱上掛起了「南京下關歷史陳列館」。下關區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想要了解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這兒是個學習的好地方。我的大75陪伴我多年了,空間大,是這台車的亮點之一,也是我購車的時候必須考慮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無論是乘坐空間還是後備箱空間,因為經常帶家人孩子等外出遊玩,東西太多,空間需求就很重要了,大75完全滿足了我對車空間方面的需求。第二大亮點就是車的動力和內飾了,渦輪增壓感受非常好,提速超車一腳油門下去那是很給力的。中控區科技感十足,內飾設計簡潔大氣,盡顯高大上,我很滿意。這台車最出彩的就是外觀了,大氣沉穩!通過圖片就能看出,這里話不多說了,直接上圖。
作為一間歷史博物館,對下關的歷史敘述很全面,從兩千多年之前的歷史開始到現在下關的發展和規劃。有幸在打75的陪伴下到此參觀。
⑸ 歷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
有:南唐二陵 、明孝陵、六合文廟、夫子廟、雞鳴寺等。
1、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後的欽陵和李璟及其皇後鍾氏的順陵,是五代十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於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組織發掘,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唐二陵相距約100米,均依山為陵,岡阜環抱,形勢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韓熙載設計。東為欽陵,西為順陵,二陵均為磚結構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盜掘,但陵墓建築完整。
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
南唐二陵發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冊、陶俑等尤為珍貴。玉哀冊記錄了封建帝後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據。為研究五代十國時期的帝王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墓。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3、六合文廟
六合文廟位於南京市六合區,又名學宮,始建於唐咸通年間,規模居中國第五。文廟主體建築為大成殿。
另外還有奎星亭、照壁、泮池、靈欞門、戟門、東西廡、崇聖堂、明倫堂等古建築,總面積為8000平方米,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以文廟為首的萬壽宮、清真寺等古建築群,古韻深厚,是六合重要的文化積淀。
4、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
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
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
故有「六朝金粉」之說。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里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
5、雞鳴寺
雞鳴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後經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間擴建,院落規模宏大,佔地達百餘畝。後來古寺毀於咸豐戰火,雖同治年間重修,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依明清時規模形制,雞鳴寺逐步恢復並對外開放,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劇組因當時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來到南京古雞鳴寺借用葯師佛塔來拍雷峰塔相關劇目。
⑹ 上海的有歷史故事的建築或景點
盧灣區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興業路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淮海中路567弄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周公館)(思南路7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4.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舊址(陝西南路23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明復圖書館1929年建成,是中國科學社建立的第一個公共科技專業圖書館。
5.鄒韜奮故居(重慶南路205弄5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鄒韜奮(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編《生活》周刊,舊居位於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萬宜坊」。
6.國泰大戲院舊址(淮海中路870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0年建造,鴻達洋行設計,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銀幕兩邊豎立的燈柱,與外立面交相呼應。
7.法租界公董局舊址(淮海中路37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遷於此。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
8.步高里(陝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樓二座,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賢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舊式石庫門里弄建築,磚木結構,行列式排列。
10.霞飛坊(淮海中路927弄•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時教會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館(魯班路600號)
江南造船博物館濃縮了1865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建立至今140年的歷史,展示了中國近代科技、工業和國防發展史的變遷。
12.淮海路歷史圖片展簡介(淮海中路650弄3號)
辟築於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飛路,圖片展選用了近百幀照片反映淮海路的發展變遷。
虹口區
13.上海郵政總局舊址(北蘇州路2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郵務管理局。英國新怡和洋行設計,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築形式,時為遠東第一流的郵政建築。
14.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舊址(多倫路201弄2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此召開,具有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15.魯迅舊居(山陰路132弄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933年4月從拉摩斯公寓遷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舊居(黃渡路107弄1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47年李白將中共地下黨電台遷此三樓。1948年底國民黨測得電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後犧牲。
17.魯迅墓(四川北路2288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新文化運動奠基人。1936年10月安葬於萬國公墓。1956年遷葬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
18.沈尹默舊居(海倫路504號•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吳興人。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慶來滬住此。
19.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陳列館(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區召開。中共「四大」史料陳列館展示了中共四大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靜安區
20.平民女校舊址(成都北路7弄42—4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黨的「一大」召開後,中國共產黨以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名義創辦平民女校,校舍原為李達寓所,舊式石庫門建築。
21.中共二大會址(成都北路7弄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開,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國民主革命的綱領。舊址為舊式里弄住宅建築。
22.茂名路毛澤東舊居(茂名北路120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2月,毛澤東居住於此,同住的還有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婦住樓上廂房。舊式石庫門建築。
23.劉長勝舊居(愚園路81號•上海市紀念地點)
劉長勝(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來上海在此居住,同時也是地下黨的上海市機關舊址。
24.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成都北路893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曾是中國共產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
長寧區
45.《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愚園路1376弄3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共產黨中央刊物《布爾塞維克》,從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編輯出版52期。編委會由瞿秋白、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毛澤東、周恩來等26人組成。
46.宋慶齡墓(宋園路21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北部中央。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根據生前遺囑,骨灰安葬在原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墓葬東側。
黃浦區
47.上海古城牆和大境閣(大境路26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城牆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慶二十年城牆上建「大境閣」。現存古城牆為明代上海西城牆之一段。
48.三山會館(中山南路155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宣統元年福建商人集資興建,原是水果商人聚會和供奉天後的地方,為上海市現存最完整的會館建築,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紀念地。
49.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7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847—1853年建造,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江南地區活動的中心,是上海教區第一座主教府,統轄江蘇、安徽兩省各級天主教。
50.老永安公司(南京東路63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18年旅澳華僑郭氏兄弟創建的大型百貨公司。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1.新新公司大樓(南京東路72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3-1926年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2.華安人壽保險公司大樓(南京西路10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1926年建造。1939年香港華僑開設「金門飯店」,為滬上著名酒店之一。
53.國際飯店(南京西路17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1—1934年建造,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設計,裝飾藝術派風格,建成後的半個多世紀為中國最高的建築。
54.跑馬總會(南京西路32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3年建造,由「上海跑馬總會」和「萬國運動會」投資,時為遠東最大的跑馬賭場。
55.大新公司(南京東路8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4-1936年旅澳華僑蔡昌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6.小桃園清真寺(小桃園街52號•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1917年建造,1925年改建,是上海近代規模最大的清真寺。
楊浦區
57.復旦大學校史館、相輝堂、數學樓(邯鄲路220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一年馬相伯等創辦復旦公學,孫中山、蔡元培、陳其美、於右任等人擔任第一屆校董。1917年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22年遷現址。
58.滬江大學歷史建築群(軍工路516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二年美國南北浸禮會創建,初名浸會大學,1914年改名為滬江大學。現存1948年前建造的各類風格的建築30餘幢。
59.江灣體育場舊址(國和路34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和游泳池。
60.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清源環路65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1933年正式落成。
(因上海體育學院10日有重要活動,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停止對外開放。)
閘北區
61.閘北革命史料陳列館(浙江北路118號)
主要展示中國共產黨在閘北這片熱土上領導一系列革命斗爭的「紅色閘北」史料。
62.四行倉庫(光復路21號•上海市抗日紀念地點)
1932年建造,四行即舊上海的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的簡稱,八一三淞滬戰役中謝晉元率部在此抗擊日軍。
普陀區
63.真如寺大殿(蘭溪路39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延佑七年建,雖經多次重修,主體木結構仍為原構件,為上海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浦東新區
64.張聞天故居(機場鎮聞居路50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聞天(1900—1976),又名洛甫,中國共產黨重要領導人。故居坐北朝南,1900年8月30日張聞天在此出生。
65.黃炎培故居(川沙鎮蘭芬堂74弄1-8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炎培(1878—1965)。故居清咸豐九年內閣中書沈樹鏞建,原為三進宅院,現僅存第三進。1878年10月1日黃炎培出生在此。
66.太平天國烈士墓 (高橋鎮草高支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同治元年1月21日太平軍主將吉慶元率兵進駐高橋,與清兵及英法侵略軍激戰,150餘名戰士犧牲,埋葬於屯糧巷。1954年重修。
67.仰賢堂(高橋鎮東街81—93號•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1931年建造。位於高橋港畔,中西合璧。現為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
68.吳昌碩紀念館(華夏東路1539號)
吳昌碩(1844—1927),我國近代詩、書、畫、印藝術大師。紀念館於1995年9月12日開館。 69.上海中醫葯博物館(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
該館由醫史博物館、中葯標本館和校史陳列館組成,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葯類歷史博物館。
寶山區
70.寶山孔廟大成殿(友誼路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孔廟始建於清乾隆十二年,現僅存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頂。1992年辟為陳化成紀念館。
71.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友誼路1號)
2000年1月28日對外開放,以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圖片、實物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軍隊在淞滬抗戰中和上海人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英勇史跡。
嘉定區
72.嘉定孔廟(南大街18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建築。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設內。
73.法華塔(州橋南堍•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南宋開禧年間,明萬曆三十六年重建。磚木結構,四面七層樓閣式,塔內有木梯可登至頂層。
青浦區
74.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重固鎮錢家涇北50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含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西漢時期的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土建金字塔」。
75.陳雲故居(練塘鎮下塘街1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雲(1905—1995)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於2000年6月6日建成並開館。
76.青龍塔(白鶴鎮青龍村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唐長慶年間,宋、元、明多次修葺。清代康熙年間因寺而名「吉雲禪寺塔」,俗稱青龍塔。磚木結構,塔身磚砌,八面七層。
77.青浦博物館(華青南路1000號)
2004年12月8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通過「上海古文明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等專題展覽,展示了青浦的古代文明,以及橋文化和水鄉風情等特色文化。
松江區
78.興聖教寺塔(中山東路235號方塔公園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方塔。北宋熙寧、元佑年間建於興聖教寺內。磚木結構,樓閣式,四面九層,第三層保留有宋代佛像壁畫,塔剎有「乾隆」紀年。
79.松江清真寺(中山中路36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元至正年間創建。正門面北,內庭築有龍牆,元代建造窯殿,明代建造邦克樓和禮拜殿。
80.西林塔(中山中路666號西林寺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咸淳年間始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正統九年遷建於大殿後。磚木結構,樓閣式,八面七層。
81.佘山天主堂(佘山鎮西佘山之巔•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5年始建,至1935年11月竣工,由葡萄牙神父葉肇昌設計,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羅馬風格的建築形式。
82.醉白池(人民南路64號•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有池上草堂、醉白池、雪海堂、雕花廳等建築,長廊壁上嵌《雲間邦彥圖》石刻。1912年孫中山曾在雪海堂講演。
83.頤園(松匯西路480號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內•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高家花園」。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典型的江南明代私家園林布局。
84.松江區博物館(中山東路233號)
集中展示、收藏、研究松江歷史文物。館內建有碑亭、碑廊,其中明正統四年《急就章》碑刻極具文物價值。
奉賢區
85.奉賢區博物館(南橋鎮解放路121號科委大樓三樓)
展示奉賢的古文化遺址、古馳道、古城廂、古海塘、古代名人等歷史文物。
崇明縣
86.崇明學宮(城橋鎮鰲山路69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明天啟二年,後多次重修。崇明縣博物館設內,有「崇明島史與古船」、「崇明民俗」等陳列。
南匯區
87.南匯博物館(惠南鎮文師街18號)
展示上海成陸、南匯古海塘、煮海制鹽、婚嫁迎娶、名人軼事等歷史文物。
88.南匯彩豆畫館(新場鎮新場大街210號)
彩豆畫是南匯民間工藝,巧妙地運用純天然的五穀雜糧粘貼而成。
89.浦東派琵琶館(新場鎮東後老街5號)
源自清代乾嘉時期的浦東派琵琶藝術曾譽滿江南,以當代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為代表的浦東派琵琶為中國主要的琵琶藝術流派。
90.端午民俗館(新場鎮新場大街171號)
⑺ 上海歷史文化陳列館要門票嗎
上海歷史文化陳列館 指的是 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 需要門票。35元/人。版
上海城市歷史發展權陳列館
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位於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內,是反映上海近代歷史變遷的形象陳列,展示面積達一萬平方米.
整個陳列館由「華亭溯源。「城廂風貌」、「開埠掠影」、「十里洋場」、「海上追蹤」,「建築博覽」、「車馬春秋」七個部分構成。
地理位置: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號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底樓
開放時間:8:00-21:30
門票價格:門市價:35元
陳列館徵集文物及其他展品余件,採用「融物於景」的場景化展示手法,輔以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將文物、道具和模型於一體,是集歷史。文化、鑒賞於一體,具有創新理念的陳列;參觀陳列館,是在穿越歷史,是在走過一個時代,讓觀眾迫尋海上舊夢、景仰現代史實,品味上海悠久的文化。
⑻ 李庄抗戰文化及歷史文化陳列館在哪
宜賓市翠屏區李庄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四川省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至今,該鎮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古鎮原貌和建築格局及數十處明清古建築,古街古巷兩旁的樓房,全系木構古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明清風情依然。在李庄鎮,明代的旋螺殿和清代張家大院—中國營造學社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戰時期遷居於此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認為,旋螺殿、魁星閣、九龍石碑和白鶴窗是李庄「四絕」。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不少重要的學術機關和高等學府,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荼毒,為國家保留國脈----學術、人才和文物,紛紛不遠萬里,內遷西南,多在昆明。1940年,隨著日本侵略者的進一步南侵,西南大後方的中心城市也不斷遭受日機的「疲勞轟炸」,已經無法安放一張平靜的書桌!
就在這個時候,李庄地方知名人士說服了本鎮居民,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向遠在昆明的同濟大學發出了「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的十六字電文。就這樣,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10家有名的文化學術機構和學府,輾轉萬里先後遷到了長江邊的古鎮李庄,一批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如傅斯年、陶孟和、李濟、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董作賓、夏鼐、梁思永、劉敦楨、莫宗江、周均時、童第周等等,雲集李庄,國難當頭之日在這里守望著中國學術的命脈,並在那裡度過了六年的難忘歲月,使李庄成為抗戰時大後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形成了獨特的「李庄抗戰文化」,其深刻的內涵為:愛國主義的精神,抗戰必勝的信念,矢志求真的毅力,民族復興的壯志。
⑼ 柴式子孫在宋朝地位如何,真如後世所說,可以「橫著走」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發展最繁榮的王朝,而他的開拓者趙匡胤卻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了一條很奇怪的規定,那就是不能殺柴氏的子孫,柴式的子孫是南周皇室的後代,他們對於趙匡胤有著知遇之恩,但是由於當時他們的統治力並沒有像趙匡胤那麼強,如果說趙匡胤不接手國家,那麼肯定會繼續混亂下去,因此趙匡胤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柴氏退位,自己做了皇帝。
雖然說趙匡胤廢除了他們皇家的地位,但是依然給他們皇家的待遇,所有皇上使用的貢品,這家人都能使用到,所以說他們的地位在宋朝還是非常高的,也正是因為趙匡胤這樣的人品後世的人才對他這么稱頌。
⑽ 上海新場歷史文化陳列館導游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上海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向人們展示的人類文明的窗口內,而上海博物館是上海乃容至中國向海內外公眾展示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館是位於上海市人民廣場南端,該館創建於1952年,是上海市市領導決策,支持和海內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經過兩年時間建設,最終落成在大家眼前的這座國內大型的綜合性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