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幾本介紹丹東歷史的書
歷史的足跡(丹東黨史辦編),丹東年鑒(地方誌編)。
㈡ 丹東有多少年了
丹東歷史悠久,1982年在東溝縣(現丹東東港市)發現的「田陽人」洞穴遺址證明,早在1.8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了。東溝縣的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五六千年前,丹東地區就出現了農業、捕魚業和較高水平的手工業。 據史料記載,丹東在唐堯時,歸屬看州領域,虞舜時屬營州管轄,戰國時是燕國的東部邊疆要塞。秦朝時,丹東屬遼東郡,一直延續到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時期,丹東是前燕,前秦、後燕的勢力范圍,除東部地區曾被高句麗割劇外,仍屬遼東郡管治,東晉安帝義 熙五年(公元409年),丹東地區全部被高句麗割劇。唐總章元年(公元608年),收復遼東,設置安東都護府,丹東地區屬安東都護府,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靺鞨(mohe)族所建立的渤海國,曾以今丹東市區一半為鴨綠府。遼代,丹東為熟女真轄地。在今丹東所轄的東港、鳳城 境內分別置寅州和開州,並在今丹東市郊的九連城設來遠城。金代,丹東屬婆速府路。 元朝,丹東屬婆速府,後改巡檢司,西部兼有蓋州建安縣地域。明朝,丹東地區屬遼東都指揮使司。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建湯站堡,次年建鍩城。明萬曆四十六年,在有名的「爾滸」之戰之後,後金乘勝攻取遼寧各地,從此丹東屬後金勢力范圍。後金為加強邊境統治,將沿江居民全部內遷,以今東港市十字街以西為禁區。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宣布「東邊地帶全部開禁」。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清政府設鳳凰廳和安東縣,次年設寬甸縣,並以鳳凰廳為首府統轄全境。1876年安東設縣治以後,隨著鴨綠江水運的開發,最先在今市區的沙河鎮一帶形成人口比較集中的城鎮。安奉(丹沈)鐵路建成後,由於開埠通商,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形成帶狀格局。 1937年,偽滿洲國始設安東市。當時,安東市與安東縣(今東港市)並存,同屬安東省管轄,為東北淪陷時期日偽統治遼東的中心。抗日戰爭勝利後,丹東先後經歷了兩次解放 。1945年9月丹東首次解放,成立安東市民主政府,隸屬安東省,丹東是省民主政府所在地。1946年10月後,安東省大部分地區被國民黨軍隊佔領。1947年6月丹東市第二次解放 ,安東省和安東市民主政府遷回丹東。1949年4月東北行政委員會對東北各省重新劃分,撤銷安東省建制,其所轄地區與原遼寧省合並,成立遼東省,省會為安東市。 1954年,遼西、遼東兩省合並成立遼寧省,安東為省轄市。1959年,安東、鳳城、岫岩、寬甸四縣為安東市所轄, 1966年增轄庄河、桓仁兩縣,1969年劃出。1965年安東市改稱丹東市,取「紅色東方之城 」之意。成為遼寧省的省轄市。1985年,國務院批准丹東市為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88年丹東被國家列為沿海開放城市,丹東口岸被列為國家一級口岸。
採納哦
㈢ 丹東以後會如何發展
首先,朝鮮開放的步伐不會太大。因為現在政權交替中,穩定才是最重要的。但丹東始終是朝鮮和中國貿易的最大窗口,所以對朝貿易仍然是丹東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丹東未來的發展可預見的是,首先依託丹東港的優勢,打造中國對東亞,乃至東南亞地區出口的海上捷徑。其次建立具有韓國,朝鮮特色的,商業,旅遊等服務。大力發展輕工業,儀器儀表,汽車,養殖,深加工產業,使其發展壯大。還有很多不可預見的發展前景。相信丹東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㈣ 改革開放30年來家鄉的變化(丹東)
丹東市位於遼寧省東南部的鴨綠江畔,屬東北亞中心地帶,是環黃海經濟圈、環勃海經濟圈重要交匯點,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具有沿海、沿江、沿邊的獨特區位優勢,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丹東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本文分別從社會經濟、交通運輸及郵電事業、城鄉貿易、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第三產業、居民收入等方面加以分析說明。
丹東市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一江之隔,這一江就是鴨綠江。改革開放以來,丹東市政府全力打造沿江地帶,使美麗的江畔錦上添花。你看那遠遠的江橋,那碧綠的江水,近處隨風飄盪的柳枝……一切都洋溢著和平的氣氛。
這張照片就突出顯示了中朝界河鴨綠江,於近處凸顯江橋。
雖說和平與發展乃當今世界之主題,但善良的人們千萬不能忘記,千萬要做到「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這張照片上的鐵橋已斷了五十多年了,它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那場舉世矚目的戰爭中,被美國的飛機炸斷的,我們把它留下來,一是告訴善良的人們不能忘記過去,二是警示善良的人們要時刻提高警惕,三是激勵善良的人們奮發圖強建設祖國。
改革開放以來,丹東的變化日新月異,英雄的丹東兒女,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建設他們美麗的家鄉。你看,在那一泓碧波之上,在那寬敞景觀路畔,一架彩虹凌波而現,多麼美!多麼壯觀!這只有丹東才有。
銀杏樹是丹東的市樹,銀杏樹又稱為植物化石,既然被稱為化石,當是屬微少之類,像大熊貓等,但銀杏在丹東卻異常的繁茂,你看那平坦的馬路兩邊,筆直蔥綠的生機盎然的銀杏樹,使人們心情為之而怡然。
㈤ 丹東站的歷史沿革
1904年,日本帝國主義修建了安奉鐵路(沈丹線),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最早修建的鐵路,並設簡易火車站:鐵一浦驛。
1909年(清宣統元年)8月,安奉線改為標准鐵道並架設鴨綠江大橋,與朝鮮鐵道接軌。通過這條貫穿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直通釜山,抵達日本的大通道,日本帝國主義者搶運從中國瘋狂掠奪的糧食、煤炭、礦產等物資。
1912年(民國元年),鐵一浦驛改為「安東驛」。1914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挾制北洋軍閥簽約擴建了安東站場。 1947年6月10日,安東鐵路回到了人民的手中。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參戰,安東站成為戰時運輸前沿陣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安東站承擔了志願軍60%以上的部隊調動、軍械補給、後勤保障任務,成為美帝國主義「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的橋頭堡」。 1965年2月,國務院批准安東市改為丹東市,安東站也改為丹東站。
1987年,丹東站客運站舍進行第一次改造,1989年5月14日,一座新客運站拔地而起。
2009年1月,投資4億元的新站舍主體工程交工,集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文化性、經濟性於一身,被譽為 「國門第一站」屹立在鴨綠江畔。
2015年,為配合新建沈丹客運專線、丹大快速鐵路發送旅客需要,丹東站新增2個站台。新增站台分別為4號、5號站台。車站由原來的3台5線增加到5台9線。
目前,丹東站日接發客車14對,發送旅客量一萬人次左右。新站台的投入使用,使鐵路丹東站將從原來的4條客車到發線增加到9條,預計日接發客車能力將達到50對以上,日發送旅客10萬人左右,接納能力將大幅增加。
㈥ 求 遼寧丹東歷史變遷和丹東環境調查各一篇
距今38至18億年前,就有丹東地域的原始古陸。1982年發現的:「前陽人」頭蓋骨化石表明,早在1.8萬年以前,丹東地區已有處於原始母系氏族時期的先人在開拓、繁衍、生息。東港市馬家店鎮三家子村後窪果園古人村落遺址又表明,距今6000至7000年,丹東地區的先人已邁入新石器時代。寬甸下露河下金坑村、永甸幸福村和振安區九連城龍頭村等多處遺址則證明,3500至4000年前先人已進入青銅時代。
㈦ 丹東鴨綠江斷橋的歷史
鴨綠江斷橋位於中國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江岸路鴨綠江畔,是原鴨綠江大橋被炸毀後的殘余部分。
鴨綠江斷橋為鴨綠江上諸多橋中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長944.2米,寬11米,十二孔,佔地面積4.9公頃,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圓形橋墩為軸,可旋轉90°,便於過往船隻航行。每次旋轉須20分鍾。
由當時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丹東市區唯一一個國家級保護單位。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7)丹東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鴨綠江斷橋歷史沿革:
鴨綠江斷橋該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44.2米,寬11米,最初由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於1909年始為鐵路橋, 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90°,便於過往船隻航行。
該橋為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梁,1943年4月日本在此橋上游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橋(今中朝友誼橋),此橋被改為公路橋。
偽滿時期,日本人在此橋上游建成第二座鐵路大橋(即今日之中朝友誼橋)。
四月啟用,逐將第一橋改為公路橋。
朝鮮戰爭期間,由於該橋作為中方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軍多次派出轟炸機轟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並有三座橋墩被炸塌。第一橋毀為廢橋。
中方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習慣稱「斷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6月動工修整,辟為旅遊景點,命名為「鴨綠江斷橋」。
橋身漆成淺藍色,意在不忘戰爭,祈盼和平。
後經多方提議,將橋名恢復為「鴨綠江斷橋」,橋身恢復為鋼鐵灰色。
由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橋名「鴨綠江斷橋」,意在保留歷史原貌。
作家陳運和到此寫下散文《歷史登上鴨綠江斷橋》,稱之「上了斷橋猶如上了一節愛國主義生動教育課,知恥辱、知勝利、知天下大事跟著共和國昂首闊步走過來」。
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丹東市區唯一一個國家級保護單位。
㈧ 歷史上的丹東發生過哪些戰役
丹東在近現代,經歷過五大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抗日戰爭(楊靖宇、金日成領導的抗聯在寬、鳳)、解放戰爭(新開嶺戰役)、抗美援朝戰爭。
㈨ 丹東有多少年歷史
距今來38至18億年前,就有丹東地域的源原始古陸。1982年發現的:「前陽人」頭蓋骨化石表明,早在1.8萬年以前,丹東地區已有處於原始母系氏族時期的先人在開拓、繁衍、生息。東港市馬家店鎮三家子村後窪果園古人村落遺址又表明,距今6000至7000年,丹東地區的先人已邁入新石器時代。寬甸下露河下金坑村、永甸幸福村和振安區九連城龍頭村等多處遺址則證明,3500至4000年前先人已進入青銅時代。
㈩ 丹東的城市名稱由來是什麼
丹東市原名「安東市」。「安東」一名源於唐總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設置的安東都護府。意有安撫東部或東部安寧之意。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首置安東縣(治所今沙河鎮)。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在安東縣的基礎上置安東市。一九六五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安東市改為丹東市,意為紅色的城市。
丹東歷史悠久,1982年在東溝縣(現丹東東港市)發現的「田陽人」洞穴遺址證明,早在1.8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了。
東溝縣的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五六千年前,丹東地區就出現了農業、捕魚業和較高水平的手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