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濰坊發展史先秦歷史

濰坊發展史先秦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9 15:58:01

㈠ 濰坊發展史革命史,2500字的文章

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位於山東半島的中部,山東省下轄地級市,與青島、日照、淄博、煙台、臨沂等地相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是半島城市群地理中心。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的重要交匯處。中國二線城市,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和發展活力的新興經濟強市。
濰坊市總面積15859平方公里,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10%,居山東第二位。轄4區6市2縣。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濰坊2015年度全市完成GDP總量5320億元,居地級市排名山東第4位,全國第32位;2014年度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46名。
濰坊自秦朝便成為京東古道的重要樞紐,明清以「二百隻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綉花機,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1904年在德國殖民者的提議下,濰坊開埠。濰坊同時也是中國風箏文化的發祥地,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國際風箏會」的固定舉辦地點。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染散地,又被稱為「世界風箏都」。
濰坊也是中歐城鎮化夥伴關系城市、聯合國水環境示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首批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全國首批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城市。

夏商代,境內有斟灌、斟鄩、寒、三壽等封國。

周初,武王封邦建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昌樂境內)。
春秋時期,市轄區曾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期,現境大部屬齊,五蓮、諸城等地屬魯。
秦朝,濰坊境當時分屬膠東、臨淄、琅琊3郡。
西漢,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共53縣。
東漢,濰坊市境當時屬北海、樂安、齊、琅琊4國,為青、徐2州所轄。
三國時期,市境當時為魏國地,屬青、徐2州,北海、齊2國,樂安、城陽、東莞3郡,共20縣。
兩晉、十六國時期,市境內有後趙、前燕、前秦、後燕依次占據。至400年(東晉隆安四年),地歸南燕,其政區建置,皆相因襲。282年(西晉太康三年)的穩定時期,市境屬青、徐2州,北海、樂安2國,城陽、東莞2郡。
南北朝時,濰坊市境,南朝地歸劉宋,北朝地屬元魏。
隋朝,市境屬北海、高密、琅琊3郡。
唐代,以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的行政建置為准,市境屬河南道,青、密2州。
北宋,市境屬京東東路,青、濰、密3州。
金,市境當時屬山東東路,置益都府及濰、密2州。
元,市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清,市境為青州、萊州、沂州3府所轄,屬山東省。
中華民國時期,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益都、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9縣屬膠東道(駐煙台)。
1925年(民國14年)改劃萊膠道、淄青道。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安丘、諸城、昌樂6縣屬萊膠道;壽光、益都、臨朐3縣為淄青道所轄。
1927年(民國16年),市境各縣(市、區)均直屬山東省。
1943年,市境內當時的高密縣屬膠東行政區南海專署區;臨東、臨朐、安丘、淮安4縣屬魯中行政區沂山專署區;益都縣屬魯中行政區魯山專署區;昌邑、壽光2縣及壽濰直屬區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署區;藏馬縣屬濱海區濱中行署區(相當專署),諸莒邊屬濱海區濱北行署區;益壽臨廣四邊辦事處直屬主任公署。
1945年8月,山東省政府成立,市境內當時的濰北、濰南、昌北、昌南4縣屬膠東行署西海專署區;膠高縣屬膠東行署南海專署區;臨東、臨朐、安丘、淮安4縣屬魯中行署沂山專署區;益都縣屬魯中行署魯山專署區;濰縣、壽光2縣及益壽臨廣四邊屬渤海行署第五專署;高密、諸城2縣屬濱海行署第一專署(濱北);藏馬縣屬濱海行署第二專署。
1946年春,市境內當時的昌邑、濰縣、濰南、昌南4縣屬膠東行署西海專區,膠高縣仍屬南海專區;臨朐、淮安、安丘、昌樂、益都5縣屬魯中行署第三專署(沂山區);壽光、益壽2縣及羊角溝市屬渤海行署第三專署(清河區);諸城、藏馬、高密3縣屬濱海行署第一專署(濱北區)。
1947年5月12日五蓮縣建立,屬膠東行署濱北專署。
1948年4月27日濰縣解放,4月29日濰坊特別市。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
1948年6月,昌濰專區建立,駐昌樂。轄昌樂、濰縣、安丘、壽南、益臨5縣。
1948年12月,省直轄之益都縣劃歸昌濰專區。次年7月專區機關遷駐益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濰坊市域1949年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以下領縣。

㈡ 濰坊的歷史沿革

夏商代,境內有斟灌、斟鄩、寒、三壽等封國。
周初,武王封邦建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昌樂境內)。
春秋時期,市轄區曾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期,現境大部屬齊,五蓮、諸城等地屬魯。
秦朝,濰坊境當時分屬膠東、臨淄、琅琊3郡。
西漢,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共53縣。
東漢,濰坊市境當時屬北海、樂安、齊、琅琊4國,為青、徐2州所轄。
三國時期,市境當時為魏國地,屬青、徐2州,北海、齊2國,樂安、城陽、東莞3郡,共20縣。
兩晉、十六國時期,市境內有後趙、前燕、前秦、後燕依次占據。至400年(東晉隆安四年),地歸南燕,其政區建置,皆相因襲。282年(西晉太康三年)的穩定時期,市境屬青、徐2州,北海、樂安2國,城陽、東莞2郡。
南北朝時,濰坊市境,南朝地歸劉宋,北朝地屬元魏。
隋朝,市境屬北海、高密、琅琊3郡。
唐代,以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的行政建置為准,市境屬河南道,青、密2州。
北宋,市境屬京東東路,青、濰、密3州。
金,市境當時屬山東東路,置益都府及濰、密2州。
元,市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清,市境為青州、萊州、沂州3府所轄,屬山東省。
中華民國時期,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益都、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9縣屬膠東道(駐煙台)。
1925年(民國14年)改劃萊膠道、淄青道。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安丘、諸城、昌樂6縣屬萊膠道;壽光、益都、臨朐3縣為淄青道所轄。
1927年(民國16年),市境各縣(市、區)均直屬山東省。
1943年,市境內當時的高密縣屬膠東行政區南海專署區;臨東、臨朐、安丘、淮安4縣屬魯中行政區沂山專署區;益都縣屬魯中行政區魯山專署區;昌邑、壽光2縣及壽濰直屬區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署區;藏馬縣屬濱海區濱中行署區(相當專署),諸莒邊屬濱海區濱北行署區;益壽臨廣四邊辦事處直屬主任公署。
1945年8月,山東省政府成立,市境內當時的濰北、濰南、昌北、昌南4縣屬膠東行署西海專署區;膠高縣屬膠東行署南海專署區;臨東、臨朐、安丘、淮安4縣屬魯中行署沂山專署區;益都縣屬魯中行署魯山專署區;濰縣、壽光2縣及益壽臨廣四邊屬渤海行署第五專署;高密、諸城2縣屬濱海行署第一專署(濱北);藏馬縣屬濱海行署第二專署。
1946年春,市境內當時的昌邑、濰縣、濰南、昌南4縣屬膠東行署西海專區,膠高縣仍屬南海專區;臨朐、淮安、安丘、昌樂、益都5縣屬魯中行署第三專署(沂山區);壽光、益壽2縣及羊角溝市屬渤海行署第三專署(清河區);諸城、藏馬、高密3縣屬濱海行署第一專署(濱北區)。
1947年5月12日五蓮縣建立,屬膠東行署濱北專署。
1948年4月27日濰縣解放,4月29日濰坊特別市。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
1948年6月,昌濰專區建立,駐昌樂。轄昌樂、濰縣、安丘、壽南、益臨5縣。
1948年12月,省直轄之益都縣劃歸昌濰專區。次年7月專區機關遷駐益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濰坊市域1949年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以下領縣。

㈢ 濰坊的歷史

【特色小吃】 芝畔燒肉 主料是豬頭和豬腸、肚、蹄、心、肝、肺等。採用明朝宮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種中葯,經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定為「山東名小吃」。製作時,先用細鹽輕搓幾遍,然後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煮時放入用紗袋包好的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煮熟的肉撈出,放在鍋內箅子上,加糖熏烤即成。芝泮肉已發展到燒豬肉、牛肉、驢肉、雞肉、兔肉、香腸等十幾個品種。特點肥而不膩,有燒烤香。 雞鴨和樂 用小麥代替蕎麥面在密鑿細孔的河漏床上壓出,並配以雞鴨肉、「憨肉」和小調料的鹵子,用其諧音取名「和樂」,因鹵子以雞鴨為主,遂名「雞鴨和樂」。經民間食品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至今,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麵食。它以製作考究、佐料齊全、味美湯鮮而聞名齊魯大地,又以味美價廉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1997年雞鴨和樂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朝天鍋 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等,並備有薄面餅,隨意自用。然後,根據顧客要求,把腸、肚等切碎,放在餅上,捏上細鹽,捲成火筒狀,送到顧客手中。因其經濟實惠,肉湯隨喝隨舀,深受群眾歡迎。濰坊朝天鍋經不斷改進於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隨著商業的發展,朝天鍋已遍及全市,如今已發展成為「朝天宴」。此宴用雞肉、驢肉煨湯、以煮全豬為主,有豬頭、肝、肺、心、肚、腸,再配以甜面醬、醋、醬油、疙瘩鹹菜條、胡椒粉、蔥、姜、八角、桂皮、鹽、香菜、香油、青蘿卜條等十幾種調料和冷盤。食客們坐在一張特製的餐桌周圍,桌中央有一口直徑50厘米,深65厘米的大鍋,鍋口與桌面齊平,鍋底有特製燃料。圓桌有一缺口,服務員在缺口處,根據客人的要求將鍋內的肉舀出、切好,供客人慢慢品嘗。「朝天鍋」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配用,其味無窮。 臨朐全羊宴 是把羊的軀體和內臟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異的各種菜餚,並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稱,雖系全羊,卻無羊名。如龍門角、采靈芝、雙鳳翠等,一隻羊做菜80多種。在製作上,刀工精細,調味考究,炸、溜、爆、燒、燉、燜、煨、炒,醇而不膩,具有軟料、清淡、口味適中、脆嫩爽鮮等特點。選用羊身各個部分做而成的「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膻。用眼、耳、舌、心等做成的明開夜合、迎風扇、迎香草、五福玲瓏、八仙過海等菜餚,質脆而嫩,味美形奇,各具特色。上菜程序上先涼後熱,先羊頭後羊蹄,中間上素菜。 濰城火燒 如砍火燒、簸箕火燒、梭火燒等。較為出名有特色的有杠子頭火燒、脂烙酥火燒。杠子頭火燒,因做火燒的面很硬,手揉不動,需用木杠翻壓,故名。其形圓、個頭大,每個約250克,邊厚里薄,中間隆起。其特點是面硬、烤烙熟透而無糊斑,吃起來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現吃,又便於攜帶,適合旅途食用。脂烙酥火燒,系有特製的脂烙酥而得名。脂烙酥用上好的豬油,拌以適量蒸好的麵粉,化油時加適量花椒、桂皮,油化後剔出已炸酥的花椒、桂皮,再和面成焰。火燒皮用香油和面,包制好入爐,用文火烘烤而成。其特點是皮酥,瓤有異香而不膩。 濰城燒餅 馬宋餅 和面、醒面、擀烙是製作馬宋餅的3道主要工序。用比例適中的溫食鹽水,將優等麵粉攪拌成團,反復揉搓,待質地光亮後以包袱覆之。面團似流非流時,移於面案,撕為小塊。將小面團壓平後,再三層合一,中間面團兩面塗花生油,隨即擀壓,使之薄如銅錢,形似圓盤,攤至火候適中的鐵鏊上,顏色白中帶黃時,取下涼透即成。馬宋餅的特點是烙花細碎,熟而不糊,色澤艷麗,柔軟芳香,油豐而不膩,微咸而透清香,開人胃口。 燒烤扒 「後宮眾粉黛,養顏有秘方。御宴多名菜,唯攝燒烤扒。」據載,宋朝大學士蘇東坡從汴京貶至密州時,宋神宗趙頊因賞識其詩文,便派了一名御廚隨從,名為照顧生活,實為早得其詞,「燒烤扒」御宴秘方便從此傳至諸城。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為「山東名小吃」。

㈣ 濰坊歷史人物有哪些

濰坊是中華民古老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南倚山,北臨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上不乏對國家和民族作出過重大貢獻的英傑。濰坊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歷代一些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如管仲、晏嬰、鄭玄、孔融、蘇東坡、范仲淹、賈思勰、李清照、鄭板橋等出生在這里或在這里生活過. 翻開歷史地圖就可驚奇地發現,濰坊的古國竟象今天的各縣區一樣星羅棋布。

爽鳩 季則 逄國 爽鳩是少昊司寇的名稱,又指他的封國,地處今昌樂縣東南部。少昊是父系社會東夷的首領。至堯。舜時代,爽鳩氏為季則氏取代。商代。季則氏又為陵所來,建立起逄國,因陵的爵位是伯,故亦稱公伯陵。商周之際,博興一帶興起了蒲姑氏。逄國又為蒲姑所滅

斟灌 斟(尋)斟灌,據<<續山東考古錄>>卷16"壽光條'說:斟灌國故城在東北四十里,稱灌亭,一稱東壽光城.今基灌店.今壽不 留呂鄉基灌村一帶,即斟灌立國之處.距今約4000多年.斟(尋).據<<讀史方輿紀要>>--濰縣平壽條說:"西南五十里有斟城,古斟(尋)國. 上述二斟是大禹的後代,是夏朝統治者姒姓部落的兩個氏族.自太康失國的到少康中興.為王室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夏朝上留下了極其重要的一章.

寒國距今約4000多年,其統治中心在濰坊市寒亭鎮.寒國是伯明氏所建的古老部落,寒浞不為國君所用,便投靠了後羿.後羿不修民事,寒浞將其推翻,奪取了王位,建立了寒國,為穩定統治局面,他把兒子澆封在過(今掖縣境),把另一個兒子殪封在戈(今河南境). 少康中興,逐步消滅了寒浞的勢力,現在.濰坊市仍然有寒亭,浞河等古地名,有寒鼎,寒浞家等文物古跡.足以說明這里就是當年寒浞的統治中心

諸國 早在夏代.諸城市境內就建立了諸國.初為姒姓國,到春秋時改為彭姓統治.其統治區域在諸城,安丘一帶.

杞國 周朝建立後,求先賢的後代進行分封,從諸城的牟婁尋到大禹的後代東婁公,封在河南,建立杞國.西周末年,由於鄰國的侵逼,杞在河南無法立足,便舉國東遷,回到國君的祖籍(今濰坊市),後來在昌樂,安丘等地建國,現在安丘黃旗堡鎮西南有杞國古城遺址,就是杞都城之一.春秋末年,杞國被楚國攻滅.
淳於國周武王把安丘縣東北部封給淳於公,建立淳於國.淳於公為姜姓,和當時的菜,紀等國為鄰.春秋初年,從河南搬來的杞國不斷侵逼,淳於無力抵抗,國君只好逃到外地避難,淳於國亡.

萊國商代以前,萊國的統治中心在昌樂.臨朐等縣,東部直到黃縣沿海地區.姜太公初封齊國,建都營丘(今昌樂縣境內),離萊都較近,萊候曾多次率眾爭奪營丘.春秋時期,隨著齊國的強大,齊國打敗萊國,佔有今平度縣以西的領士,萊公被迫遷都黃縣,稱東萊.戰國時,東萊亦被齊國吞並.

紀國紀國是商朝在東方的與國,都城在今壽光縣紀台鄉,周滅商,紀國又臣服於周.春秋初年,齊國強大起來,逐步向東發展,紀國成為主要障礙,經過長期戰爭,到公元前690年,紀便被齊國吞並
齊國周朝建立後,封姜太公為齊候,建都於營丘(今昌樂境內),後來齊國又遷都於今淄博市臨淄區.齊國初建時,濰坊西部一些地區便由齊國統轄.隨著勢力的增強,齊國逐步統一了許多鄰國.到春秋末年,今濰坊市所轄各縣區都成為齊國的領土.

秦漢魏晉南北朝秦統一六國後,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度,全國初設36郡,後逐步增至40餘郡,轄1000縣,濰坊分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今濰城,寒亭,坊子三區.昌邑,安丘,高密3縣屬膠東郡,青州市和壽光,臨朐,昌樂等縣屬臨淄郡,諸城屬琅琊郡.西漢除襲秦的郡縣制外,還實行封國制,國越封越小,到西漢末, 全國有130個郡國,1500個縣,僅濰坊市就分屬3郡2國,51個縣.東漢時,濰坊市境內有20個縣,分屬青,徐二州和北海國,樂安國,齊國和琅琊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隨有變動,但均屬青,徐二州.

隋唐五代宋金隋朝濰坊市地屬三郡十四縣,有些縣已與現在各縣相符了,北海郡移治益都縣,原平壽縣改稱北海縣,治所在今濰城,下密縣治所在今寒亭區,壽光縣,臨朐縣治所在今該兩縣縣城,都昌縣漢所在今昌邑縣城,營丘縣治所在今昌樂營丘,高密郡治所在諸城縣,另轄安丘縣,高密縣,治所在今該兩縣縣城,吾城縣治所在今安丘縣西部,東莞縣在今諸城一帶,唐承隋制,地方行政區劃為州縣兩級,州設刺史,縣設縣令五代十國時期,形成道.州, 縣,基本沿襲唐代.北宋改道為路

㈤ 詳細介紹一下濰坊歷史

【歷史沿革】 濰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內有斟灌、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現市轄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大部屬齊,諸城等地屬魯。秦代,東部屬膠東郡,高密置縣,西部屬臨淄郡,東南部屬琅琊郡。漢代,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三國時,地屬魏。南北朝時,南朝地為劉宋,北朝地屬元魏。隋代市境屬北海、高密郡。唐代屬河南道,青、密2州。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為青州、萊州2府所轄,屬山東省。 民國時期,先屬膠東道、萊膠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後屬山東省。1948年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省直轄)。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原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奎文、濰城、坊子、寒亭4區,青州、諸城、安丘、昌邑、壽光、高密6市(縣級),臨朐、昌樂2縣,共有64個鎮、 54個街道辦事處、 9600個自然村。 1987年,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銷諸城縣,設立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將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管轄。 1993年6月1日,撤銷壽光縣,設立壽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銷安丘縣,設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縣級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設立縣級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設立濰坊市奎文區,將原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辦事處,大虞、廿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劉家沙窩、李家沙窩、南家、郭家、呂家、高家澗頭院、武家澗頭院7個村,寒亭區郭家官莊鎮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裡、小南潭、西金馬、東金麻8個村劃歸奎文區,區人民政府駐勝利東街。 2003年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2003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將坊子區清池街道辦事處劃歸奎文區管轄。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個鄉鎮、38個街道辦事處,9600個自然村。 2007年,濰坊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全市共67個鎮,1個鄉,49個街道。其中: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昌邑市的太保庄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 2009年,將昌邑市飲馬鎮的48個村,北孟鎮的橫路屯、大陳、大石門等3個村,高密市闞家鎮的27個村,井溝鎮的7個村,相州鎮的8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庄鎮管轄。將安丘市景芝鎮的14個村劃歸坊子區趙戈鎮管轄。 2010年,諸城市撤銷桃林鄉設立桃林鎮;坊子區撤銷黃旗堡鎮設立黃旗堡街道辦事處;寒亭區撤銷高里鎮、朱里鎮,分別設立高里街道辦事處和朱里街道辦事處;青州市撤銷黃樓鎮設立黃樓街道辦事處;昌邑市撤銷圍子鎮設立圍子街道辦事處。 【經濟狀況】 濰坊是一個工業大市,工業在山東省排第三位。濰柴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動力製造基地,濰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濰坊海化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工生產基地。 濰坊是一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壽光蔬菜、諸城肉雞、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樂西瓜和肉雞等一大批名優特稀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小康縣標准。4個縣是全國百強縣。 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綉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開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築材料、醫葯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鹼、柴油機、空用車、程式控制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大類,5000多個品種。濰坊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山東GDP第二,在全國25個國民生產總值過百億城市中第16位。 2006年,濰坊市在全國47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業利稅、工業利潤排名第12位。2009年濰坊市GDP達到2727億元,居全國城市第29位。 主要企業:濰柴集團、海化集團、新郎集團、晨鳴集團、仙霞集團、耶利亞集團、巨力集團、諸城外貿、聯盟化工集團、得利斯集團、福田、亞星、華光集團、瀘河集團、壽光巨能控股等。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尋、寒、三壽等國。商逄等封國。周屬齊、魯、紀、杞等國。秦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漢屬青州、密州。宋屬京東東路。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屬青州、萊州二府。1928年各縣直屬山東省政府。建國後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 濰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劉、魯等 國。青州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傳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庄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傳頌。東漢末年徐幹,是一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畫<<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一時。宋代濰坊還涌現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元代二欽所著地方誌<<齊乘>>,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一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墉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鍾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濰坊一條巷子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台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音,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政清廉,請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二世,為世人稱頌。著名宰相劉墉,人稱大清國第一才子,「劉羅鍋」更是家喻戶曉,其書法、繪畫更是一絕,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時期的濰坊也有諸多的優異表現。著名的濰縣攻堅戰是華北平原上的第一個攻堅戰,該戰役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及濰坊人民的浴血奮戰下,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的成功為之後的多次攻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們所限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

㈥ 記載濰坊歷史的書有哪些

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於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 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以上六種體例是按照不同標准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按照不同標准可同時歸入不同體例。如《三國志》屬紀傳體、國別體、斷代史。 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於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㈦ 濰坊站的歷史沿革

濰坊火車站站房建於1972年,容量較小,設施陳舊,辦公及候車條件差,不能滿足鐵路發展和旅客對候車的要求,同時作為城市窗口影響了濰坊市不斷發展的形象。濰坊站新建站房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最高可容納乘客3500人,在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先進、合理、適用的原則,可為旅客提供「安全、舒適、快捷、有序的乘降轉條件。
在造型設計上立足於現代交通建築的形象塑造,以蝴蝶風箏為設計元素,追求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力圖使濰坊站成為膠濟鐵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成為世界風箏都濰坊的標志性建築。新濰坊火車站採用地方和鐵路雙方投資共建的方式,整個新站房工程已於2005年底竣工。
濰坊火車站是人流集散地,是濰坊對外開放的窗口,各地來往的旅客均聚於此。站前景觀廣場作為濰坊火車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協助火車站完成繁重的輸送任務,肩負著解說城市內涵、傳遞文化信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職能。濰坊火車站廣場的前期設計融合了很多民族藝術的元素,既具時代氣息,又富有地方特色,與站房相呼應,渾然一體。整個廣場規劃用地面積3.17公頃,廣場鋪裝硬化面積17000平方米,廣場綠地面積14600平方米,廣場綠化率為46.24%,分為入口、中心雕塑、水景帶、綠化帶等幾部分。
自2013年10月1日起,濟南鐵路局對濰坊火車站候車大廳進行擴能改造,經過兩個月的緊張施工,全新的候車大廳已經投入使用。為方便旅客乘車,濰坊火車站新安裝了8台自動檢票閘機,旅客通過網路購票後刷二代身份證就能乘車,而持有藍色磁介質火車票的旅客則可刷票乘車。
由於發送旅客數量連年遞增,濰坊火車站原來的候車大廳已經滿足不了旅客的乘車需求。
2014年1月2日,濰坊火車站候車大廳門口大變樣。改造後的候車大廳,一樓往北擴出了幾米,東西兩側皆設置了入口。通往候車大廳的通道,安裝有三台安檢儀。候車座椅全部更新為銀白色的新座椅。整個候車大廳往南擴出了幾米,大廳內更加寬敞了。
「候車廳面積變大了近一倍,但不會改變原有的蝴蝶風箏造型。」濰坊火車站票房主任仉繼斌告訴記者,此次施工范圍全部在頂層的屋檐內,從空中俯瞰,火車站原本的外形沒有變化。候車大廳一樓及二樓檢票口處分別多了4台自動檢票閘機。據仉繼斌介紹,這8台自動檢票閘機正在進行系統調試,將在春運開始前投入使用。
「旅客通過互聯網購票,如果不需要報銷可不取票,直接刷二代身份證進站。」仉繼斌說,「自動檢票閘機還可識別藍色磁介質火車票,旅客從閘機一側插入火車票後,從閘機另一側取走火車票即可進站上車。」 除了少數設備尚未更新的火車票代售點外,車站窗口、自動售票機及其他代售點所售火車票均為藍色磁介質火車票,下一步這些代售點的設備將進行更換。

㈧ 濰坊的經濟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2006年,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720.88億元,同比增幅16.5%;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30位。2006年,濰坊市在全國47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業利稅、工業利潤排名第12位。2007年前三季度,濰坊市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14.71億元,同比增幅15.9%,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8位。
農業:濰坊是一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一。全市已形成糧食、棉花、油料、煙草、蠶繭、果品、水產品、蔬菜、食用菌、花卉、肉雞等 16個具有一定商品優勢和市場潛力的技術產業重點產品,建成各類龍頭企業1200多家,建成了壽光蔬菜、諸城肉雞、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樂西瓜和肉雞等一大批名優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小康縣標准。濰坊的小吃也是比較出名的,比如 火燒, 燒餅,雞鴨和樂.馬宋餅.
工業: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綉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形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料、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築材料、醫葯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鹼、柴油機、空用車、程式控制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多類,5000多個品種。 主要工業企業:濰柴集團、海化集團、新郎集團、晨鳴集團、仙霞集團、耶利亞集團、巨力集團等。
第三產業:濰坊通過建設「半島商貿城」,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對外開放成績顯著,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系。鐵路、公路、機場、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氣和商貿設施建設已取得重大進展。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4萬公里。全部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和國內外直撥電話,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01萬。市區供水普及率達 100%,居民生活燃料氣化率達90.03%。

㈨ 關於濰坊的歷史淵源,名勝古跡,地域特徵...

濰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內有斟灌、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現市轄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大部屬齊,諸城等地屬魯。秦代,東部屬膠東郡,高密置縣,西部屬臨淄郡,東南部屬琅琊郡。漢代,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三國時,地屬魏。南北朝時,南朝地為劉宋,北朝地屬元魏。隋代市境屬北海、高密郡。唐代屬河南道,青、密2州。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為青州、萊州2府所轄,屬山東省。 民國時期,先屬膠東道、萊膠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後屬山東省。1948年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省直轄)。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原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奎文、濰城、坊子、寒亭4區,青州、諸城、安丘、昌邑、壽光、高密6市(縣級),臨朐、昌樂2縣,共有152 個鄉鎮、 38 個街道辦事處、 9600個自然村。 1987年,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銷諸城縣,設立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將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管轄。 1993年6月1日,撤銷壽光縣,設立壽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銷安丘縣,設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縣級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設立縣級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設立濰坊市奎文區,將原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辦事處,大虞、廿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劉家沙窩、李家沙窩、南家、郭家、呂家、高家澗頭院、武家澗頭院7個村,寒亭區郭家官莊鎮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裡、小南潭、西金馬、東金麻8個村劃歸奎文區,區人民政府駐勝利東街。 2003年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2003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將坊子區清池街道辦事處劃歸奎文區管轄。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個鄉鎮、38個街道辦事處,9600個自然村。 2007年,濰坊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全市共67個鎮,1個鄉,49個街道。其中: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昌邑市的太保庄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 2009年,將昌邑市飲馬鎮的48個村,北孟鎮的橫路屯、大陳、大石門等3個村,高密市闞家鎮的27個村,井溝鎮的7個村,相州鎮的8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庄鎮管轄。將安丘市景芝鎮的14個村劃歸坊子區趙戈鎮管轄。 【經濟狀況】 濰坊是一個工業大市,工業在山東省排第三位。濰柴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動力製造基地,濰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濰坊海化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工生產基地。 濰坊是一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壽光蔬菜、諸城肉雞、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樂西瓜和肉雞等一大批名優特稀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小康縣標准。4個縣是全國百強縣。 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綉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開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築材料、醫葯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鹼、柴油機、空用車、程式控制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大類,5000多個品種。濰坊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山東GDP第二,在全國25個國民生產總值過百億城市中第16位。 濰坊通過建設「半島商貿城」,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對外開放成績顯著,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全作關系。鐵路、公路、機場、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氣和商貿設施建設已取得重大進展。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4萬公里。全部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和國內處直撥電話,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01萬。市區供水普及率達100%,居民生活燃料氣化率達90.03%。 2006年,濰坊市在全國47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業利稅、工業利潤排名第12位。2009年濰坊市GDP達到2727億元,居全國城市第29位。 主要企業:濰柴集團、海化集團、新郎集團、晨鳴集團、仙霞集團、耶利亞集團、巨力集團、諸城外貿、聯盟化工集團、得利斯集團、福田、亞星、華光集團、瀘河集團、壽光巨能控股等。歷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尋、寒、三壽等國。商逄等封國。周屬齊、魯、紀、杞等國。秦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漢屬青州、密州。宋屬京東東路。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屬青州、萊州二府。1928年各縣直屬山東省政府。建國後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 濰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劉、魯等 國。青州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傳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庄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傳頌。東漢末年徐幹,是一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畫<<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一時。宋代濰坊還涌現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元代二欽所著地方誌<<齊乘>>,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一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墉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鍾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濰坊一條巷子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台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音,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政清廉,請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二世,為世人稱頌。著名宰相劉墉,人稱大清國第一才子,「劉羅鍋」更是家喻戶曉,其書法、繪畫更是一絕,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時期的濰坊也有諸多的優異表現。著名的濰縣攻堅戰是華北平原上的第一個攻堅戰,該戰役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及濰坊人民的浴血奮戰下,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的成功為之後的多次攻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們所限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

㈩ 濰坊在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古寒國,古寒國為何滅亡了

濰坊歷史上確實曾經有一個古寒國,這個國家是建立在夏朝時期,大概存在於在夏朝兩位國君相與少康之間,大概持續了有40年左右。古寒國的王寒浞既是開國之君,也是亡國之君。

寒國的建立者寒浞,跟隨的是有窮部落的羿,並且得到了羿的信任,能夠掌握實權,但是在掌權之後,寒浞卻逐漸把羿架空,將忠於羿的大臣放逐或者害死,最後勾結羿的小妾,將羿及其家人殺掉,霸其權、奪其妻,取代羿稱王

稱王之後,寒浞帶領軍隊滅夏,將夏朝王室的人斬盡殺絕,卻唯獨漏了一個能夠隱忍幾十年、矢志復仇的夏朝王室中人少康,結果被少康帶領的復國大軍擊敗。

最後,少康中興夏朝,寒浞一族被斬盡殺絕,存在了幾十年的寒國滅國。

閱讀全文

與濰坊發展史先秦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