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會展產業的產業簡介
會展產業是新的朝陽產業從效果看, 政府型會展發展模式對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提升城市國內外地位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不了解該模式的運作規律, 盲目性很大, 造成許多基礎設施的閑置, 有的大型會展中心的功能都發生了轉變。
國外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的運作特徵:
所謂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 就是指以國家政府為經營主體的會展產業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強調政府背景下的企業化運作以及對市場強有力的宏觀調控能力。國際上, 以政府主導型為會展發展模式的代表國家有德國、新加坡和韓國。這類國家的做法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主導產業的權威組織, 宏觀控制能力強, 本國會展市場秩序井然。成立於1907年的德國貿易展覽業協會(AUMA) , 是德國展覽業的最高協會, 雖然是由參展商、購買者和博覽會組織者組成的聯合體, 但承擔著許多政府的職能, 權威性較強。該協會的主要職責有三個方面: 第一, 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相應的評估指標, 科學甄選德國各個展覽城市的展覽品種和博覽會組織者的選定。第二, 對世界各地的展會進行綜合考察, 為德國政府贊助金的派發提供科學依據。第三, 制定長期會展發展戰略規劃, 審議每一個展覽的計劃方案, 淘汰不合乎市場變化的展覽會。
2.突出政府服務功能, 重視會展目的地的整體形象塑造。成立於1974年的新加坡旅遊局展覽會議署, 以銷售促進、信息提供、協調為其主要職能。具體職責有: 第一, 協助、配合會展公司開展工作, 向國際上介紹新加坡舉辦國際會展的優越條件, 促銷在新加坡舉辦的各種會展。第二, 制定優惠的政策, 確保展覽公司的收益。如, 新加坡展覽會議署不向新加坡的會展公司收取任何費用; 無需任何審批手續即可舉辦展覽會。
3.強調政府的扶持和導向功能。會展經濟的發展需要先進的基礎設施, 政府的先期資金投入力度直接影響城市會展經濟發展的速度。同時, 如何利用新興產業扶持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是走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模式國家所考慮的一個問題。這個方面, 韓國經驗值得借鑒。韓國光州市所在的全羅南道地區經濟落後, 但是, 光州的汽車製造業、光電子產業、食品加工業等產業在國內地位非常高, 為此, 韓國政府決定依託當地優勢產業, 大力發展會展產業, 並以此帶動當地酒店業、餐飲業、旅遊業等服務業的發展, 改善所處地區的經濟落後面貌。韓國政府主要實施了兩大戰略舉措: 第一, 由政府直接投資, 修建了現代化的展覽中心, 即由以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先生命名的會展中心。該中心是韓國7個展覽中心中唯一由政府投資的展覽中心。第二,依託當地優勢產業, 挖掘文化內涵, 打造品牌會展。光州是韓國泡菜的發祥地, 被譽為「美味的故鄉」。當地政府通過舉辦主題為「五千年泡菜之芳香, 從光州走向世界大慶典」的系列節事活動,使光州會展城市形象迅速被市場認可。
⑵ 誰知道會議展覽行業的發展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⑶ 巴黎會展業的發展歷史
覽業是會展業的其中一個主要行業。展覽業源於博覽會。博覽會的雛形起源於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定期集市,集市的主要功能是初級商品的現場交易,人們對生產活動和生活需要所進行的物資交換或單一商品買賣。
英國1851年倫敦博覽會被世人確認為首屆世界博覽會,1855年法國在巴黎舉辦了第三屆世界博覽會,十九世紀內全世界共舉辦過8屆博覽會。進入十九世紀,集市規模逐漸擴大,入市交易的商品種類和參加的人員越來越多。自此,人類社會的交流形式完成了從低級階段初級產品的簡單交易到工業時代的技術交流和文明成果展示的重大轉變。
1928年35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在法國巴黎締約,對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方法做出若干規定,由法國政府代表發起成立一個協調管理世界博覽會的國際組織,並負責起草制訂《國際展覽公約》等;有31個國家的政府代表簽署了公約,並成為國際展覽局的首批成員國。
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法國出現了工業展覽會,這種形式的展覽會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展覽的規模也從地方擴大到國家,擴大到世界,這是展覽的近代階段。
100多年來,尤其近幾十年以來,世界各國都積極爭辦世界博覽會。如今,法國具有世界一流的展館和服務系統和國際交流傳統,是全世界展覽業最為發達的國度之一。法國擁有160萬平方米的展館,分布於80個城市。每年大約舉辦1400個展覽會和100個博覽會(指以社會公眾為觀眾的多種行業參加的展覽會)。其中全國性的國內展和國際展約為175個。會展業為展覽公司,場館公司和展覽服務公司,也為展會所在城市引來大量的國內外參觀者和參展商,並為當地的旅館業,餐飲業,零售業,公共交通,出租汽車行業帶來收益。在巴黎地區,展會帶來的其他收入約為150億法郎。也就是3.65萬個全年全員工作崗位。法國的主要展覽公司共同組織了一個叫做法國國際專業展促進會的機構,專門從事促進國外專業人士來法國參觀和交流的工作,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法國專業展會。
⑷ 關於國外會展業的發展介紹 包括歷史、發展、現狀
下面是國外會展業的發展介紹,你可以翻譯成英文。會展業在國外發展已有很長歷史,其辦展內容、功能和展會的組織等方面已相當完備,了解國外會展業發展情況,對於我國會展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會展業的存在已有相當長的歷史,稱不上是一個新近誕生的行業.據考證,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覽會是1890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一種經濟存在形式,其存在的形式、內容、功能和辦展方式等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歐洲 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源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以德國為例,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凈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德國現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8個.目前,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個展覽中心中,有三個在德國.美洲 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其中,凈展出面積超過5000平方英尺??約為46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有4300個,凈展出面積5億平方英尺??約4600萬平方米??,參展商120萬,觀眾近7500萬.舉辦展覽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新奧爾良、舊金山和波士頓.經濟貿易展覽會近年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發展起來.據估計,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辦展約500個,經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展覽會,產值4億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墨西哥,舉辦的展覽會近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的會展經濟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非洲大陸 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主要集中於經濟較發達的南非和埃及.南非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其會展業在整個南部非洲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會展業以埃及為代表,埃及憑借其在連接亞非歐和溝通中東、北非市場的極有利地理位置,會展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展覽會的規模和國際性大大提高,每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可達30個.當然,由於種種條件所限,大型展覽會一般都集中在首都開羅舉辦.除南非和埃及外,整個西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的會展經濟規模都很小,一個國家一年基本上舉辦一個到二個展覽會,而且受氣候條件的限制,這些展覽會不能常年舉辦.亞洲 會展業的規模和水平應該說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規模可以說僅次於歐美.日本是本地區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其會展業發展水平自不必說.在剩下的國家中,東亞的中國及中國香港地區、西亞的阿聯酋和東南亞的新加坡,或憑借其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或憑借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該地區的展覽大國.以新加坡為例,該國的會展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時間並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對會展業進行推廣.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國際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第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17年成為亞洲首選會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個.同新加坡相比,同處東南亞的泰國,其會展業發展規模遠不及新加坡,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幾十個.隨著東南亞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困擾,泰國會展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舉辦的展覽會已從1998年的23個上升到63個,並有望於2001年超過100個,會展經濟總量2000年可望達到1.5億美元.大洋洲 會展業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但規模則小於亞洲.該地區的會展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300個大型展覽會,參展商超過5萬家,觀眾660萬人次.縱觀世界會展經濟在全球發展情況,不難看出,一國會展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發達國家憑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訊、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在世界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由於會展經濟本身反過來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發達國家的會展經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互動中實現良性循環,共同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著積極而主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會展業的發展,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和城市發展規劃時,積極考慮本國會展業發展的需要,做出有利的安排.尤其是為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發展,政府常在中央財政中列出專門預算,為出國展覽事業提供經費支持.以德國為例,每年,聯邦政府通過特定的組織或機構組織德國企業赴國外參加展覽會180至200個,參展企業5000多家.直接對出國展覽提供財政支持的政府部門是聯邦經濟科技部,每年在此方面該部提供的財政支持高達超過4000萬歐元.
⑸ 中國的會展業的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⑹ 簡述中外會展的歷史和現狀
《中外會展》是國內會展行業最具權威的一本專業媒體。內容以展覽行業新聞動態、政策法規、理論知識、實際經驗及會展信息為主體,2004年第十二期又進行了大幅度的增版(既隨刊贈送〈欣怡世博廣告DM〉),且加版不加價並更及時准確發布全國各地及國外展會信息,探討會展行業的發展趁勢。主要欄目包括:「會展論壇」、「會展簡訊」、「會展追蹤」、「展商迴音」、「場館少描」、「會展充電」、「設計擂台」、「會展旅遊」、「會展指南」、「會展信息」等。為中國的辦展單位、展覽場館、參展商、會展服務商及相關聯的餐飲、住宿、旅遊、運輸等行業之間架起一座溝通與交流的信息橋梁。
《出展世界》自2003年10月以《中外會展》的刊中刊形式正式與讀者見面,全部內容為介紹國外會展業及相關行業的情況(先進的管理模式、成熟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辦展經驗,必備的參展知識及國外著名展會展館等),並以此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會展業的交流與合作,其主要欄目包括:「走訪使館」、「出展論壇」、「名展推薦」、「國外場館」、「出展旅遊」、「出展英語」、「出展信息」等。
《出展世界》以《中外會展》的刊中刊形式出版,針對出口行企業的特點與需求,全部內容以介紹國外會展業及相關行業的情況(先進管理模式、成熟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辦展經驗,必備的參展知識及國外著名展會展館等),並以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展業的交流與合作。
《中外會展》&《出展世界》全冊為大十六開、彩色銅版印刷,每月月初發刊,發行量為50000冊,發行網點遍布全國各地。主要讀者群體包括:中國國際貿促會及各地方分會行業分會、各行業協會學會及其下屬會員單位、展會主承辦單位、展覽館、展覽服務企業、全國各地各行業知名參展企業、部分旅行社酒店及寫字樓、運輸企業、世界各國駐華使館及其商務處、國外知名展覽企業及其相關企業(組織)駐華代表處、國外知名參展企業駐華代表;並且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西安、成都、南京等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的部分專業及大型綜合展覽會上免費贈送專業人士和各參展企業,同時利用資源整合形式與幾個相近行業的媒體互借發行渠道擴大發行。
⑺ 中國會展歷史
新中國會展業發展歷程及其經驗啟示 [摘要]建國後中國會展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1949-1965年是初步發展階段,新中國會展業在會展規模、辦展形式、展覽場所和展出范圍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其發展雛形初步奠定;1966-1977年是曲折發展階段,會展業在「左」的思想影響下,發展受到挫折,但中國參加國際博覽會取得了較好的反響;1978年至今是迅速發展階段,中國會展市場逐漸擴大,會展產業化進程加快,會展國際化趨勢加強,會展體系進一步完善,較好地推動了社會進步,為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作出了貢獻。透視會展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得到五方面的啟示:會展業的發展需要正確政策的指引、需要積極扶植民間力量參展、需要對會展教育功能進行理性定位、需要提高科技水平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
[關鍵詞]展覽會博覽會交易會會展業發展歷程
[中圖分類號]C245;D8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952(2009)05-0103-08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會展史研究,著名的會展史研究專家潘傑先生曾說:「現在《中國展覽史》正好寫到中華民國時代,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的展覽會由於資料、理論還未充分掌握,不能像前面各代那樣詳細敘述」。可見,中國當代會展史研究亟待加強。筆者試圖對60年來中國會展業發展的歷史軌跡作一次系統梳理,剖析影響其進程的歷史因素,引發我們對中國會展業的思考,推動會展史研究的學術對話與創新。
⑻ 展覽的發展歷史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展覽會也有較長的發展歷史。中國展覽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代集市。
中國古代集市起源於宗教性的集會。早在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即有陝西岐山風雛山村的宗廟會,一年一次,會期3天。
元代(1271~1368)時,元大都(今北京)的集市多達30多個,今北京鍾鼓樓一帶是元大都繁榮的集市所在地。
明代(1368—1644)時,北京集市依然繁榮。城隍廟、隆福寺、護國寺、白雲觀等地是定時廟會場所。明代還與北方游牧民族進行交易的由國家控制的馬市,即茶馬市。
清代(1644—1911)時,北京的白塔寺、隆福寺和護國寺是著名的三大廟會所在地。清代在傳統集市的基礎上,又逐步發展了具全國規模的一些專業集市,如無錫、蕪湖的米市,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國的葯市,春秋兩次。作為專業的葯材集市,安國葯會已初步具備近代專業博覽會的形式和內容。
清代後期,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早期的博覽會出現了。
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門設「京師勸工陳列所」,展示各地工業品,同時附設勸業商場銷售商品。這是中國博覽會的雛形。、
1909年,江蘇教育總會在滬召開全省學堂成績展覽會,這是我國首次以展覽會命名的展覽。
1910年,清廷在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掀開了中國近代展覽史的第一頁。南洋勸業會是中國歷史上具現代展覽概念的第一個商業博覽會。大會分設各省、紡織、茶葉、工藝、武備等館,會期3個月,觀眾達二十多萬。
1912年,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門的勸工陳列所為商品陳列所,以後又改為勸業場,使得這一中國最早的展館逐步變成商場。
1921年8月,上海總商會商品陳列館建立,每年6、7月徵集展品,每年秋季舉辦一次展覽會。
1922年10月,上海總商會在上海首次舉辦了中國蠶繭絲綢博覽會。
1925年,舉辦了武漢展覽會。
1928年,舉辦了四川國貨展覽會。
1929年,舉辦了西湖博覽會。西湖博覽會是我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展覽盛會(2000年起,西湖博覽會繼續在杭州舉辦,每年一屆)。
1935年,舉辦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覽會。
1936年,舉辦了浙贛特產聯合展覽會。
1944年,東北偽滿洲政府舉辦了哈爾濱博覽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的展覽會主要是由政府承辦。80年代後期,中國的展覽業逐步發展,特別是經過近20年來的迅猛發展,展覽已成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新興產業。
隨著現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展覽會的組織手段和表現形式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例如,近幾年網上展覽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已經成為實物展覽會的有效補充,在2003年SARS期間更是受到了眾多參展商和貿易人士的青睞。
⑼ 會展行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會展業已發展成為新興的現代服務型產業,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准之一。調查顯示,進入21世紀,中國會展業搭上經濟快速發展的列車,已經確定了在世界上會展大國的地位,並正向會展強國挺進。包括德國、美國等世界前10名的國際展覽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中國市場,中國的展覽館的數量和規模都堪稱名列世界前茅。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中國內地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展覽市場。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獲悉,在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推動下,我國會展業正以20%年增長率迅速發展,成為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明顯標志。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澤炎在中國會展行業發展研討會上說,穩增長在我國經濟發展任務中更顯突出,會展業與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緊密相連,有出口的展覽會、投資洽談會和各種商業展覽會。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涉及整個社會型服務,在調結構過程中也大有可為。
「今年是我國會展旅遊業開拓企業中青旅成立會展公司十周年,這也是我國會展業大發展的十年。」陳澤炎說,2001年中國入世,首次提出會展業全面對外開放承諾。國家也把會展業列入「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列入生產性服務業重要門類。
⑽ 美國的會展發展史
自從1896年底特律會議局成立以來,美國會議產業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與相關機構回的重視並逐步發展起來。答目前,拉斯維加斯、奧蘭多、芝加哥等已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會展中心城市,一些專業協會影響力也日益增加,如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美國專業會議管理者協會 (PCMA)、國際會議專家協會(MPI)等。
會議會展業在美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美國會議行業委員會(Convention Instry Conucil,以下簡稱CIC)2011年發布的最新報告《會議產業對經濟影響的重要性》顯示,2009年美國舉辦各類會議和貿易展總計約179萬次,參會人員迖20472萬人,對GDP的直接貢獻額為1060億美元,為美國提供直接工作崗位170萬個,間接工作崗位630萬個,直接創造聯邦稅收143億美元,州與地 方稅收11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