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有哪些
資本主義的演變經歷了自由競爭和壟斷兩個階段。
一、自由資本主義階段
1、時段
16~19世紀。
2、特徵
①自由競爭;
②政治民主;
③商品輸出。例如電影《創業》周挺杉拉駱駝,運洋油。
二、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階段)
列寧指出:「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簡短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LX2-808
1、時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在。
2、特徵
①壟斷組織的形成。
壟斷組織的基本形式是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②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起來,形成了金融資本。
③資本輸出。
所謂資本輸出,是指資本家、資本家集團或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對國外進行投資和貸款(的行為)。它有兩種形式:
一是企業形式的資本輸出,資本家直接到其他國家辦工廠,形成跨國公司。
二是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通過銀行向其他國家的企業貸款。
④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
所謂國際壟斷同盟,就是資本主義各國最大的壟斷組織根據協定成立的國際性經濟聯盟。
⑤資本主義列強從領土上瓜分世界。
列寧說:「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霸權。」LX2-810 「現代戰爭產生於帝國主義」。LQ21-324 兩次世界大戰就是突出的表現。人們一般是從侵略、戰爭的角度來認識帝國主義的。
② 資本主義發展歷史進程
資本主義萌芽
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
自由資本主義
壟斷資本主義
③ 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
一、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1、萌芽——簡單協作時期(14—16世紀)
重大事件: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2、興起——工場手工業時期(17—19世紀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歐洲封建國家改革、啟蒙運動
3、發展——蒸汽時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運動(美國內戰、日俄改革、意德統一)、社會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民族解放運動(亞洲革命風暴)
4、成熟——電氣化時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組織產生、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加劇,一戰爆發
5、相對穩定發展——電氣化時代後期(1918-1945年)
①戰後初期(1918--1923),一戰給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造成嚴重破壞,美國開始取代英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經濟復甦,相對穩定繁榮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發世界經濟大危機,法西斯上台並對外侵略擴張
④二戰時期(1939--1945),二戰爆發,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矛盾成為世界主要矛盾
6、進一步發展——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歐、日本經濟快速復甦並達到戰前水平,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
②1950—197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強(西德、日本經濟崛起),經濟格局由美國獨霸發展美日歐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相互交織(「滯脹」階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經濟回升並增長
⑤90年代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加強、知識經濟興起
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1、形成過程:
①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後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早期殖民擴張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紀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推動工業資產階級對外強占商品市場與原料產地,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和地區被淪為列強的經濟附庸,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其標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
③最終形成:二十世紀初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列強加緊對外侵略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盡,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世界市場的作用(評價)
①促進了世界各國生產力的蓬勃發展
②進一步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到世界各地,沖擊了當地落後的社會生產方式
③加強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導致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三、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的演變
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①確立原因:
a、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
b、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喪失原因:
a、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
b、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
2、二戰後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於美國
原因:
a、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
b、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必橫財
c、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
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年代以後,出現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
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
四、世界近現代史上資本主義經濟有四次快速發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別是什麼?分別造成什麼影響?
1、第一次:19世紀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②新興資產階級在世界范圍內搶占更為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特點: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影響:
①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②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對外侵略擴張,最終東方從屬於西方
③促進社會進步,工業文明逐漸取代農業文明
④三大進步潮流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②帝國主義瘋狂瓜分世界,促進經濟的發展
③歐美處於相對和平發展時期
④資本主義產生了壟斷組織,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特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德經濟迅速發展,英法相對緩慢,英國喪失世界工廠地位,俄日發展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影響:
①列強瘋狂瓜分世界和資本輸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②帝國主義矛盾加深,最終引發一戰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歐美各國重視技術的革新,注重調整政策
②戰勝國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對殖民地進行瓜分
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世界形勢相對和平
特點:美、日發展突出,美國掌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權。德國經濟重新崛起
影響: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據,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日益尖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最終爆發1929-1933年經濟危機
4、第四次:20世紀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②發達國家利用國際經濟舊秩序,加強對第三世界的掠奪
③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在一定時期內使世界局勢相對安定
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特點:日本、西歐發展迅速,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影響:
①70年代,美、日、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國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加強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干預
③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
④ 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的總結
第一,大量科技成果應用於生產,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資本主義各國經濟迅速增長。
第二,科技革命引發一系列新興產業的建立,進而帶動產業結構的提升和就業結構的改變。
第三,科學技術進步促使生產專業化,企業、地區、國家之間分工協作的關系日益密切。 第四,科技革命導致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獲得巨大發展,股份公司出現股權日益分散化、
多元化、持股法人化、股東權利弱化、經營者支配公司等特徵,私人企業間的網路關系也開始建立。
第五,受科技革命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物質生活狀況與戰前相比得到了明顯改善,工人名義工資戰後增長較快,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工人實際工資也有明顯增長。
第六,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勞資合作」的新階段,職工持股制和吸收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管理民主化」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和勞資矛盾的作用。
第七,科技革命使無產階級的部門結構、職業結構和技能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資 本主義的外部界限變得模糊不清,內部構成也變得更為復雜了。
第八,資本主義國家已經認識到壟斷在相當程度上有助於技術進步與創新的,個國都在倡導國家競爭優勢的增強。
第九,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在科技發展中的作用顯得日益突出和重要,為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職能注入了新的內容。
第十,由於資本主義各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及對科學技術的應用程度存在相當差別,逐漸形成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格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呈現出既相互斗爭又相互協調的態勢。
除了科技革命的影響之外,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資產階級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在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再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及壟斷資本主義國際化,都是這種調整的具體表現。尤其是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國家投資興辦私人資本無力興辦的,適應科技發展要求的巨大新興工業,部分地克服了社會化大生產與私人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國家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以「理想的總資本家」的身份調節經濟活動,在一定范圍內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單純追求眼前利益的狹隘界限;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相對緩和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國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和某些社會福利制度,相對緩和了勞資矛盾以及壟斷資本同中小資本的矛盾;國家出面進行國際經濟調節,緩和了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為國內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這些調節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有所緩和。
⑤ 如何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7篇關於「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
的論述,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不斷發展,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佔有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不能相容的地步,造成了消滅資本主義的客觀條件。同時,日益壯大的無產階級的惡劣處境迫使他們走上革命的道路,造成了消滅資本主義的主觀條件。因此,「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鍾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就像資本主義代替封建社會一樣,是不可避免的歷史過程。馬克思做出這一預言距今已有將近一個半世紀,一百多年過去了,兩種社會制度依然並存。不僅如此,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時期,隨著西方資本在全球的不斷擴張,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也最終形成。究竟應當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實踐,從而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爆發了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涵蓋電子、新材料、生物、光通信、激光、新能源、空間、海洋等領域的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第一,大量科技成果應用於生產,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使資本主義各國經濟迅速增長。第二,科技革命引發一系列新興產業的建立,進而帶動產業結構的提升和就業結構的改變。第三,科學技術進步促使生產專業化,企業、地區、國家之間分工協作的關系日益密切。第四,科技革命導致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獲得巨大發展,股份公司出現股權日益分散化、多元化、持股法人化、股東權力弱化、經營者支配公司等特徵,私人企業間的網路關系也開始建立。第五,受科技革命的影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物質生活狀況與戰前相比得到了明顯改善,工人名義工資戰後增長較快,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工人實際工資也有明顯增長。第六,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勞資合作」的新階段,職工持股制和吸收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管理民主化」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和勞資矛盾的作用。第七,科技革命使無產階級的部門結構、職業結構和技能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資產階級的外部界限變得模糊不清,內部構成也變得更為復雜了。第八,資本主義國家已經認識到壟斷在相當程度上是有助於技術進步與創新的,各國都在倡導國家競爭優勢的增強。第九,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國家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顯得日益突出和重要,為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職能注入了新的內容。第十,由於資本主義各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及對科學技術的應用程度存在相當差別,逐漸形成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格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呈現出既相互斗爭又相互協調的態勢。
除了科技革命的影響之外,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資產階級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在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再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及壟斷資本國際化,都是這種調整的具體體現。尤其是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國家投資興辦私人資本無力興辦的、適應科技發展要求的巨大新興工業,部分地克服了社會化大生產與私人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國家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以「理想的總資本家」的身份調節經濟活動,在一定范圍內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單純追求眼前利益的狹隘界限;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相對緩和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國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和某些社會福利制度,相對緩和了勞資矛盾以及壟斷資本同中小資本的矛盾;國家出面進行國際經濟調節,緩解了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為國內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這些調節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有所緩和。
戰後科技革命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某些自我調整,加上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繼續存在,新的國際經濟秩序還沒有建立的條件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其經濟、科技,甚至軍事優勢在世界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繼續發展,都使得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並未呈現被社會主義代替的趨勢,但這是否意味著馬克思的預言實現不了,共產主義是烏托邦呢?對此,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理論上有清醒的認識。無論當代資本主義怎樣發展和繁榮,終究解決不了其內在的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只要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存在,只要無產階級的革命性存在,資本主義就最終改變不了被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命運。
一些人認為戰後出現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完全能夠控制經濟危機,從而避免資本主義滅亡的命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雖然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但是,它畢竟是壟斷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機器干預經濟生活,保證自身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的一種形式,它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這些矛盾會以更加尖銳與復雜的形式表現出來。
一些人根據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物質生活狀況的改善、知識水平的提高、勞動條件的改善斷定無產階級正在轉變為中產階級,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已經喪失了革命性,這是完全錯誤的。馬克思主義認為個體的人是否屬於無產階級,最根本的標準是沒有自己的財產,喪失了生產資料,利用別人的財產為他人工作,生活的貧困、勞動環境的惡劣、體力勞動並不是無產階級所必備的條件和特徵。因此,戰後受科技革命的影響,工人階級收入水平的提高,工作環境的好轉,知識化的普及都未曾涉及無產階級之所以成為無產階級的原因,只不過表明今天的無產階級與他們的前輩相比,在工作條件和待遇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就本質上來看,受剝削的階級地位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這種階級地位是無產階級革命性的決定因素。
正是由於在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沒有得到解決,無產階級的革命性沒有消失,我們才堅信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改變的歷史必然。只要認識到這一點,就應當毫不動搖地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相關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參考資料:
1、周治濱,《<共產黨宣言>是怎樣論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兼論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和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載於《理論與改革》1998·2
2、陶正付、葛樺,《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對社會主義發展的影響》載於《社會主義研究》2002年第1期
3、王榮閣,《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否定不了「兩個必然」》載於《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
⑥ 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近代中國歷史專和社會的發展產屬生了重大影響。 ①從經濟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於社會進步。 ②從政治上看,它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力量的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也導致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③從思想上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斷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後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 ④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⑦ 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的演變
1、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確立原因: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
喪失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超過英國。
2、二戰後初期,美國確立了世界經濟霸權地位,日本、西歐受控於美國。
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必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在戰爭中被削弱。
3、二十世紀六七十年年代以後,出現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歐經濟崛起,開始沖擊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美國經濟實力則相對衰落。
4、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經濟多極化趨勢不斷顯現。
(7)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擴展閱讀:
二戰之後,美國憑借其在戰爭之中積累起來的經濟實力及道德力量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霸主。由此,世界資本主義的體系中心也正式遷移到美國。
繼荷蘭、英國之後,接續資本主義數百年歷史血脈的任務落到了美國人頭上。通過創制一整套的規則和一整套組織機構,美國在慘烈的戰爭廢墟上迅速重構了一個新的世界經濟體系。
在接下來的四十多年中,這個資本主義體系不僅幫助老歐洲恢復了繁榮和增長,也孵化了新東亞的經濟奇跡。
雖然有冷戰的軍事及意識形態對峙,但毫無疑問,及至冷戰結束之前,作為一種歷史運動的資本主義版圖,在美國體系時代已經遠遠超出荷蘭及英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