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關於中國的歷史文化1500字

關於中國的歷史文化1500字

發布時間:2021-03-09 07:37:30

① 我眼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文 1500字

中國的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正月拜年、元宵燈火、清明祭祖、端午龍舟、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節日活動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中國的傳統節日,展示了中華民族和諧為美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中華兒女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社會進步的渴望,表達了華夏子孫對美好理想、智慧與道德的追求和嚮往。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的紐帶,是中華民族舉國歡慶的聚會。
中國的傳統節日,從遠古走向現代,從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著過去,也代表了未來,它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
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民魂是什麼?傳統文化無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正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忽視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淺薄無知的民族;一個拋棄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走向墮落的民族。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要靠每一個中國人,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的重任,落在了我們新一代的身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作為年少的我們,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高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責無旁貸。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親敬祖、敬老敬賢的傳統文化。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傳統美德。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有著美麗的故事、動人的傳說。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時刻感受著濃厚的親情,帶給我無盡的歡樂與嚮往。
我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堅定支持者。

② 求一篇有關中國文化史的文章,1000~1500字,什麼主題都行,最好自己寫的

簡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文化中華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即是指漢族文化,漢文化。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圈」。 漢唐以後,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在日本的傳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學、陽明學;唐鑒真東渡,中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傳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備真備、高僧空海、阿倍仲馬呂等到中國研習中國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築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現在我國難覓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還有完好的保存。在韓國,影響最大的是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後的實學思想,如果人們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鏞等人是韓國哲學家,僅看他們的著作難以判斷作者的國籍。而中國文化中的禮教內容,在中國早已失傳,在韓國還保留的相當完整,因此,韓國被西方國家稱為是儒教國家的活化石。 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在明清之際,通過西方耶穌會士,通過東學西漸,還傳播到了歐洲一些國家。中國的四大發明(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先後傳到西方後,對於促進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對法國的影響最大,法國成為當時歐洲中國文化熱的中心。從17世紀開始,中國的一些儒家經典如《論語》、《大學》等,就通過法國傳到了歐洲其他國家。法國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如笛卡兒、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霍爾巴赫,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推崇程度,讓我們現在都感到震驚。伏爾泰就在禮拜堂里供奉著孔子的畫像,把孔子奉為人類道德的楷模。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直到費爾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過中國哲學,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中國文化的影響。如萊布尼茨就認為,正是中國的發現,才使歐洲人從宗教的迷惘中覺醒過來。這種影響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法國的啟蒙運動,影響了德國的辯證法思想。 那麼,中國文化對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的影響與西方現代化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西方學術界對西方現代文化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反思,在反思中得到這樣一個共識,那就是,現代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既不是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也不是始於17世紀的工業革命,而是始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因為啟蒙思想集中表現了現代文化的基本特徵,於是,就得出了這樣兩個基本命題和結論:第一個命題就是:中國文化對歐洲啟蒙思想發生過重要影響;第二個命題就是,「啟蒙思想是西方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必要條件」。結論就是:西方的現代化進程受到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我們知道,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的現代化程度較高,但韓國的現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拋棄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現代化,而是在對傳統文化尊重、繼承和發展基礎上的現代化。到過韓國的人對韓國人的愛國精神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深有感觸。譬如,韓國目前最著名的大學成均館大學,該校現在仍以儒家思想為宗旨,以仁義禮智為校訓。每年2月和8月,韓國人還會按照傳統方式到文廟去祭祀孔子,還有完全按照傳統儒家教學方式授課的學院,講授的主要課程就是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在中國幾乎已經消失殆盡的傳統縣學和書院,在韓國至今還有300多所。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也在2004年底在韓國首都掛牌成立。韓國還將儒家文化的精神,通過電影、電視,各種媒體,向全社會廣泛宣傳。可以說,韓國是以儒家文化立國育民的成功範例,被西方很多學者稱作「儒教國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國度」。韓國沒有拋棄和否定傳統文化,而是把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入到了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中。 新加坡則從1980年代,就開始推行以中國儒家傳統文化為中心內容的「文化再生」運動。1982年春節,李光耀總理號召新加坡人民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儒家的傳統道德,並把「忠孝仁愛禮義廉恥」作為政府必須堅決貫徹執行的「治國之道」。1988年10月,第一副總理吳作棟又提議把儒家東方價值觀提升為國家意識,並使之成為每個公民的行動指南。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發表了充滿儒家倫理精神的《共同價值白皮書》。該書提出了五大共同價值觀為:(1)國家至上,社會為先;(2)家庭為根,社會為本;(3)關懷扶持,同舟共濟;(4)求同存異,協商共識;(5)種族和諧,宗教寬容。
[編輯本段]啟示
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重視傳統文化告訴我們 第一、這些國家之所以都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儒家傳統文化中一部分價值觀、倫理觀已經積淀成為他們民族的道德規范和民族心理。如李光耀1978年在國慶獻辭中曾說:「也許我英語比華語好,因為我早年學會英語;但是即使再過一千個世代,我也不會變成英國人。我心中所信守的不是西方的價值體系,而是東方價值體系。」 第二.韓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實現現代化,不必以犧牲傳統文化為代價;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並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可以相得益彰、並行不悖的。 吉林大學已故的著名哲學理論家高清海教授指出:「哲學」是民族之魂,哲學標志著一個民族對它自身自覺意識所達到的高度和深度,體現著它的心智發育和成熟的水準。一個社會和民族要站起來,經濟上的實力是必要的基礎,然而這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首先要從思想上站立起來,一個在思想上不能站立的民族,哪怕它黃金遍地,也不可能真正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當今中國社會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它內在地要求人們從理性的高度來判斷中國社會的歷史方位,澄明社會發展的價值前提,反思未來發展的可能道路,也即是說,創建當代中國哲學理論,乃是中國人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尋找自己未來發展道路的內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編輯本段]中國文化與共產主義的關系
劉周在「論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的統一」一文中認為:蘇聯十月革命後,共產主義思潮能夠在中國大地上迅速落地生根,並蔚成燎原之勢,其深層原因與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大同」情結有重要關聯。作者認為: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的統一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社會理想的統一;二、運用儒家「仁」的精神的統一;三、運用儒家「禮」的精神的統一。以下是分述: 一、 社會理想的統一 三民主義的社會理想為何?孫中山先生說:天下為公。 共產主義的社會理想為何?馬克思博士說: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孫中山所說的「天下為公」系出儒家《禮記·禮運·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也是三民主義的最高社會理想。「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則是共產主義的最高社會理想。 三民主義暨儒家文化所主張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以及馬克思所主張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具體內容如何呢? 《禮記·禮運第九·大同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馬克思恩格思選集》第三卷:「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上,在迫使人們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之後;當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的時候;當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時候;當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社會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的時候,——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現在,我們來看《禮記·禮運第九·大同篇》中最關鍵的兩個句子: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熱愛勞動,就象害怕自己的力量無處釋放一樣,而且勞動創造的財富不一定非要據為己有。換句話說,就是「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勞動是「自我」能力的釋放,勞動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勞動「不必為己」,人們都能「各盡所能」。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這是說社會的物質財富已經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就象討厭財富一樣,把財富任意的棄置於地,而不是收藏起來,據為己有。換句話說,就是「當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社會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的時候」,人們已經能「超出資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超出這種使人象夏洛克那樣冷酷地斤計較,不願比別人多做半小時工作,不願比別人少得一點報酬的狹隘眼界」(《列寧選集》第三卷第254頁)。這時候,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所以任何財富都「不必藏於己」,人們都能「按需」取用,而不是大肆攫取或肆意糟蹋屬於社會公有的財富。社會已經可以「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了」。 從這點上講,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所追求的社會理想是統一的。 二 運用儒家「仁」的精神的統一 仁是儒家思想的內核。它要求統治者在不損害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對被統治階級實行一定的階級讓步措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存在於社會經濟領域內的——被統治階級造反的必要性。仁的精神實質,就是使「民」無造反之必要。如何使民無造反之必要呢?首先就是要解決涵蓋社會各階級的「民生」問題,使社會各階級的成員在不改變自身階級地位的前提下就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權利。而這也就是「民生主義」的主要精神,所以民生主義的指導精神與仁的精神是統一的。那麼,此二者與共產主義的關系如何呢?孫中山先生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孫中山選集》第802頁)。共產主義是什麼兀抗膊?饕寰褪竅??叭嗣橋?グ愕胤?臃止さ那樾巍保瘓褪鞘埂襖投?喚黿鍪悄鄙?氖侄危??冶舊沓閃松?畹牡諞恍枰?保瘓褪鞘埂吧緇岵聘壞囊磺性慈?汲浞鍾苛鰲薄R瘓浠埃?膊?饕迨紫紉彩且?餼觥懊襠?蔽侍狻K?運鏘壬?怠懊襠?饕寰褪槍膊?饕濉薄? 因此,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在運用「仁」的指導精神上是統一的。 三 運用儒家「禮」的精神的統一 禮是什麼呢?《左傳》雲:「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析言之,儒家的禮,就是在行「仁」的大前提下建立的維護一定社會的階級關系和生產關系的道德秩序。它的精神實質就是賦予社會階級秩序以道德的意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和消除被統治者造反的思想意識。所以,「仁」就是要使民無造反之必要(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權利就沒有造反作亂的必要)。「禮」就是要使民無造反之意識(亦即使造反作亂沒有道德依據或沒有意識形態基礎)。「民」既無造反之必要,又無造反之意識,社會就可以長治久安。這兩者中,如果統治者不講「仁」而只講「禮」,那麼,禮就不能為被統治者長期接受,因而也就不能保證統治者的長遠利益。如果統治者不講「禮」而只講「仁」,仁的推行就會使被統治者輕慢其統治,因而在不受「禮」的約束的情況下,便會由思想上的無政府狀態引發現實中的無政府狀態。所以,仁和禮相輔相成,仁禮一體,缺一不可,這就是儒家全部思想的精髓所在。 那末,「禮」在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裡有何體現呢? 民權主義是孫中山吸收近代西方民權與法制思想及中國傳統行政、司法經驗而提出的關於社會秩序的構想。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三講」:「民權兩個字,是我們革命黨的第二個口號,同法國革命口號的平等是相對待的。」「什麼是叫做平等呢?平等是從那裡來的呢?歐美的革命學說,都講平等是天賦到人類的。」但是「……天地間所生的東西總沒有相同的。既然都是不相同,自然不能夠說是平等。自然界既沒有平等,人類又怎麼有平等呢?天生人類本來也是不平等的,到了人類專制發達以後,專制帝王尤其變本加厲,弄到結果,比較天生的更是不平等了。這種由帝王造成的不平等,是人為的不平等。人為的不平等究竟是什麼情形,現在可以就講壇的黑板上繪一個圖來表明。 第一圖 不平等 帝 王 公 侯 伯 子 男 —————————————————— 民 ……因此贊成革命的學者,便不得不創天賦人權的平等自由這一說,以打破君主的專制。……專制帝王推倒以後,民眾又深信人人是天生平等的這一說,……假若照民眾相信的那一說去做,縱使不顧真理勉強做成功,也是一種假平等。象第二圖一樣,必定要把位置高的壓下去,成了平頭的平等,至於立腳點還是彎曲線,還是不能平等。這種平等不是真平等,是假平等。 第二圖 假平等 聖 賢 才 智 平 庸 愚 劣 ……所以我們講民權平等,又要有世界進步,是要人民在政治上的地位平等。……故革命以後,必要各人在政治上的立足點都是平等,好像第三圖的底線一律是平的,那才是真平等,那才是自然之真理。 第三圖 真平等 聖 賢 才 智 平 庸 愚 劣 由上可見,孫中山民權主義關於社會秩序的構想是充滿道德精神的。在此前提下發端的,「人民與政府分享政權和治權」的權能分立學說,也於一般意義上的法制精神之外注入了道德的內容。所以,民權主義的社會秩序不僅體現為一種法律秩序而且也體現為一種道德秩序。它運用了儒家「禮」的精神,於普通所謂的法律秩序之中特別體現了「禮」的原則。 共產主義的「禮」是什麼呢?列寧寫道: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上「人們對於人類一切公共生活的簡單的基本規則,……從必須遵守變成習慣於遵守」(《列寧選集》第259頁)共產主義社會即是依靠此「公共生活的簡單的基本規則」,確立自己的社會秩序。這種社會秩序的維持依靠於共產主義條件下「超出資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的人們之「習慣於遵守」,事實上也就是依靠於社會成員之共產主義的提高(亦即道德水準的提高)。因而,這種社會秩序的實質也是一種道德秩序,也是一種「禮」。 所以,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在運用「禮」的精神上也是統一的。 四、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的差別性和統一性之關系 (一)差別性 毛澤東同志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在延安各界慶祝斯大林六十壽辰大會上的講話》)。孫中山先生說:「我們革命黨向來主張三民主義去革命」(《孫中山選集》第717頁)。由此可見,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革命的主義。但是,其革命的性質卻有所不同。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提出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簡明政治學辭典》第43頁);而共產主義則是「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系,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毛澤東選集》一卷本第647頁)。那末,儒家思想如何呢?儒家思想是「封建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武器」(《簡明政治學辭典》第674頁)。所以,就一般看法而言,作為革命學說,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有著階級性的不同;作為社會科學,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儒家思想不僅有階級性的不同,而且有革命與非革命的不同。 (二)統一性的辯證性 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的統一是辯證的統一,而不是簡單的機械的結合。我們要把儒家的仁和禮,看作是能夠為一切階級社會和非階級社會所共同適用的超歷史超階級的統治原則和社會管理原則,而不是機械地把它僅僅看作是封建社會的所謂「仁政」和封建禮教之三綱五常。我們也不能把民生主義很局限地理解為「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而應該把它看作是致力解決民生問題的精神及其一切方法的總的稱謂。我們也不能把對民權主義的理解局限在「五權憲法」的狹小范圍,而應該把它擴大為「人類一切公共生活的基本規則」。我們更不能把共產主義理解為呆板的缺乏聯系的僵死的教條,而應該把它看作是需要不斷發展和不斷取得新的營養補充的理論體系。所以,三者之統一,僅僅是在這個意義上的統一,是辯證的統一。 (三)三者之統一的意義 儒家思想是統治的學說,但是它也主張「逆取順守」,承認「湯武革命」的正義性。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是革命的學說,但它們同時也是建設的學說。因此,儒家思想與三民主義、共產主義都是革命與統治兼顧的學說,前者側重於統治(即階級秩序的建設),後者側重於革命(即階級秩序的變革)。所以,三者之統一可補各自的不足。這是其一。 其二,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幹,它的影響遠及東亞諸國」(《簡明哲學小辭典》第頁),是東方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共產主義是「自有人類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革命最合理的」(《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頁)思想體系,是近代西方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三民主義則代表了近代東西方文化結合的最有價值的嘗試。所以,三者之統一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極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五、大同(共產主義)理想的現實基礎 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是在「社會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和社會成員的道德水準都充分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高級社會形態。所以,社會財富的充分涌流和社會道德的充分提高是大同社會的兩大柱石和基本前提。沒有社會財富的充分涌流,談不上按需分配;沒有社會道德的充分提高,也談不上「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因為按需分配的首要問題,就是需要的標准問題。而人類的需要總是一個不確定值,它總是隨著國家民族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不同和具體的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永遠是一個不確定值。即使是同一個人,他在「此一時」對「需要」的要求與「彼一時」對「需要」的要求也會有極大的不同。所以,共產主義社會只能是經濟與道德的統一體,只能是社會化大生產與集體主義道德的高度綜合。歸根到底則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結果。——因為集體主義道德必然而且也只能來源於個人與集體的緊密聯系,高度的集體主義道德只能是充分的社會化大生產之必然的意識形態。 只有社會化的大生產發展了,社會財富的一切源泉才可能充分涌流;只有社會化的大生產發展了,個人與集體的聯系才會不斷加強;個人與集體的聯系加強了,集體主義才會逐漸由一種社會道德變成一種生存之道。而只有當集體主義道德變成人們的生存之道的時候,集體主義的原則才會真正成為社會成員的生活必須,人們才可能「很快從必須遵守變成習慣於遵守」。所以,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決不是可望不可即的神秘的天堂,而完全可以是人類奮斗的傑作。其所由實現的途徑便是:一、發展社會化的大生產,解決民生問題,即行「仁」;二、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建立集體主義的社會道德秩序,即建立集體主義的「禮」。這就是立足於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之統一的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要諦。 最後,總結起來講,三民主義暨共產主義與中國(儒家)文化的統一是科學的也是必要的。只有統一才能使中國(儒家)文化獲得新生,也只有統一才能使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更加完備更加雄壯其強大的生命力。
[編輯本段]當代中國文化反思和文化創新
自新文化運動以後,中國文化界開始了對傳統文化的大反思。其中,魯迅和柏楊的成就最高。 柏楊在其《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醬缸》等著作中,對孔孟文化提出了系統的批判。在其晚年作品《我們要活的有尊嚴》中,柏楊提出,孔子的思想是可取的,但是其思想被後人曲解,成為禁錮思想的工具。柏老在著作中,對中國傳統的「死不認錯學」、「醬缸文化」等提出了尖銳而深刻的批判。但是又肯定了中華文化中的精華成分。柏楊認為:「中國悠久而光輝的文化發展,像一條壯觀偉大的河流。紀元前二世紀西漢政府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開始有燦爛而平靜。十二十三世紀宋王朝理學道學興起時,開始沉澱。」到了14世紀,「這河流終於淤塞成一個醬缸,構成一個龐大而可哀的時代。」
[編輯本段]《中國文化》雜志
《中國文化》雜志是目前大陸唯一的一家在北京、香港、台灣同時出版的純學術刊物。1988年籌辦,1989年創刊,每年推出春、秋季兩期,每期30萬字,特大十六開,四面彩色插頁,印製精美。創刊以來,普獲佳評??詡芭貳⒚饋⑷盞刃磯啻笱Я形?氐閔霞芑蜆薟仄誑?! 噸泄?幕?芬浴吧鈦兄謝?幕???鐦?匙ㄑВ?驕墾?跽嬤??厥尤宋墓鞀場蔽?煒?謚跡?儆形氖沸縷?⒆ㄑа芯俊⑽幕?氪?場⒐諾湫亂濉⑽難У奈幕?Р?汀⒅泄?帳跤脛泄?幕?⒚髑邐幕?汲薄⑾執?幕?窒蟆⒆誚絛叛鯰胛幕??ァ⒀Я秩宋鎦盡⒀?擻鏌?⑿虯嫌朧櫧饋⒕裳?塘俊⒔袢宋拇妗⑽幕??醵??茸ɡ浮? 《中國文化》特別重視甲骨學、敦煌學、周易學、西夏學、簡牘學等世界性的專學的整理與研究;特別重視宗教信仰與文化傳播的整理與研究;特別重視中國文化發生學和各種不同文化系統的參證比較研究;特別重視各種珍貴文獻資料的發現與輯存。「明清文化思潮」和「現代文化現象」,是《中國文化》著意經營的重點欄目。清末民初以來中國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衍生的種種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暨中國現代學術傳統和中國文化的未來方向,也為其所關注。 《中國文化》以刊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名家名篇聞名於世。她刻刻不忘本民族的歷史地位,提倡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主張新學與朴學結合。

③ 有關於內容是中華文化的文章1500字左右

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學院
孔子文化學院是曲阜師范大學設立的專門從事孔子、儒學、傳統思想文化研究、教學和學術文化交流的學術機構,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孔子、儒學研究的專門機構。學院前身是建於1979年的孔子研究室,1983年改為孔子研究所,1993年升格為孔子文化學院。

目前,學院擁有「山東省省級重點學科」——專門史(思想史)博士學位授予點、專門史碩士點,歷史文獻學碩士點;山東省「十一五」強化建設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山東省儒學研究基地」設於本院,「山東孔子學會」掛靠單位;本院與孔子研究院共同擁有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設有孔子與早期儒學、儒家與相關思想文獻、中國儒學史、齊魯文化、比較文化、文獻情報等研究室。

學院擁有一支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現有教授、研究員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人,博士10人、碩士8人。除本院學者外,學科還有校內20多位從事儒學與傳統思想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作為兼職研究人員,並聘請李學勤、深見東州先生為我院名譽院長,聘請李學勤、杜維明、方克立、葛榮晉、劉蔚華、遠藤哲也、崔根德等30餘位國內外知名學者任本院兼職教授。現任院長為楊朝明教授。

學院擁有藏書四萬余冊,其中包括《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孔子文化大全》等大型類書、叢書。學院每年編輯出版高品位學術性的《孔子文化研究》期刊,每學期編輯出版普及性的《孔子文化》期刊。

自1986年以來,本學科學者發表了2000餘篇學術論文,出版了《魯國史》、《中國儒學史》(七卷本)、《魯文化史》、《周公事跡研究》、《稷下學史》、《孔子思想與當代社會》、《孔門弟子研究》、《孔氏家族全書》、《詩論解義》、《古文獻與古史考論》、《尚書注訓》、《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孔子家語通解》、《論語新校釋》、《大戴禮記匯注校釋》、《出土文獻與儒家學術研究》等一批高水準的學術專著。在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編輯出版了《孔子資料匯編》、《孔子弟子資料匯編》、《石頭上的儒家文獻——曲阜碑文錄》等大型的文獻資料集。先後獲國家、省部級獎勵50餘項,承擔《儒家理論及其現代價值研究》、《六經之教與孔子遺說》、《二十世紀儒學研究大系》、《大戴禮記匯校集釋》、《論語匯校集釋》、《出土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漢魏孔氏家學研究》、《〈孔子家語〉綜合研究》等國家、省部級等各級科研課題100餘項。

由於地處孔子故里、儒學故鄉而研究孔子、儒學,學院受到普遍關注。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專家學者常常來學院視察、交流,推動了學院和學科的發展,提升了學院、學科和學校的影響力。

學院與韓國、日本、美國、德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沙特等世界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術團體、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保持經常、廣泛而密切的學術聯系和交流。

與日本的岩手大學、東日本國際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等保持密切的聯系與學術合作。與我國港台地區學者保持經常性的學術交流。

在研究經費上,除省財政投入和學校匹配外,還積極吸引外資。2001年日本友人深見東州先生捐助300萬元人民幣,設立「深見東州儒學研究基金」,支持以本校為中心的孔子儒學研究。學校利用這一經費向全國公開招標,共設立開放課題50個,資助出版孔子、儒學與傳統文化研究專著31部,極大地推動了孔子儒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學院經常舉行各種類型的學術會議;與韓國成均館大學簽有友好交流協定,每年定期聯合舉辦題為「中韓孔子文化論壇」的學術會議;邀請海內外知名學者來我院訪問講學;派出多位學者赴海外講學、參加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學院獨立或聯合舉辦了「國際孔子與儒學研究討論會」、「全國孔子與儒學研究討論會」、「儒學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儒學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區府漢魏碑刻考察研討會」等十多次大型學術會議,先後邀請匡亞明、孔德懋、李學勤、杜維明、金聖基、胡曉偉、周孝正、皮介行、高明士、丁原植、田旭東、黃一農、夏傳才等百多位專家學者前來講學,學院學者教授也先後到韓國、日本、加拿大、馬來西亞、香港、台灣、澳門及大陸許多省市高校訪問講學。學院還多次接待海內外團隊或個人的來訪,接待過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學術團隊200多次,有力地促進了孔子文化的研究和傳播。

學院經常舉行學術講座,聘請知名專家學者,每周二作「學術前沿」講座;以研究生為主體,每周五開辦「洙泗講堂——中華元典會講」,吸引了廣大師生踴躍參與,為深入研究、大力弘揚儒學和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5年以來,我院創刊《孔子文化》,贈送到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引起了較好的反響,得到了廣泛認可和贊譽。

④ 有關中國歷史的作文1500字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文章《圓明園的毀滅》,它使我感到了當時清政府的昏庸無能,軍民的懦弱,更可惡的就是那無恥的英法聯軍!

圓明園曾經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皇家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的精華,圓明園不僅美麗,而且聚集著我們偉大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貴歷史文物,是舉世聞名的當時最大博物館、藝術館。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來到了賀明園,在園內肆意燒、殺、搶、掠,出園時每個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還放火將這具有無限價值的圓明園付之一炬。

學完這篇課文,我對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無限惋惜,而當時無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這些萬惡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來掃除國內的革命勢力。我痛斥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惡的是萬惡的洋人,他們不但隨意侵略中國,還我國的名勝古跡燒毀或破壞,他們還讓我們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我國的國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清政府和洋人們不明白,在這蒙受侮辱的背後,又有多少萬雙淚汪汪的眼睛在看著他們;有多少雙憤怒的眼睛怒視著他們;有多少萬人正准備揭竿而起,他們卻絲毫不顧人民的死活。

圓明園的毀滅是我國屈辱歷史的一段見證上,它的殘垣斷壁,彷彿在對人們訴說他輝煌的過去,又好像在向人們訴說洋人的殘暴行徑。它的毀滅在我國文化史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英法聯軍為什麼來侵略我們呢?原因就是我們太落後了,要是當時我們強大,他們能敢嗎?所以落後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效勞,不讓祖國再受蹂躪,讓祖國永遠列強國之首!

因此,我們要銘記一句話:莫忘國恥,振興中華!

⑤ 高分求中國歷史文化1000字論文

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並六國,並發兵南征北討,史載「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里」「秦王掃六合」,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范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設置郡縣」,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只重征服,不重製度建設;因此使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這才為中國現在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後人認為,「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歷史上無出其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這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官逼民反。後世儒家倡導人治,治國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決,而至今日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制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之後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先進於西方,從而比西方發達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兩千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詩《古風》:「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贊揚秦始皇。 ·負面 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後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誼的《過秦論》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 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為史學家對於秦始皇功大還是過大的爭論點。 2、【毛澤東評秦始皇】 (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2)一次,他對章士釗講:你們講共產黨等於秦始皇,不對,超過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 (4)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5)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

⑥ 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的1500字的論文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結束,中國的屈辱歷史也隨之開始,這,便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一部不堪回首的侵略史,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我們應該做的,不僅僅是面對一堆悲慘的數據憤怒的大聲嚷嚷幾聲就算了,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更應該冷靜的分析這段歷史,然後,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為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中國近代史可以簡單的以1919作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即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40-1919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眾所周知,鴉片戰爭以後,英國強迫清政府同它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甚至連關稅都要同英國商量,曾經的天朝上國此時不得不對船堅炮利的英國言聽計從。即便如此,英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仍是貪得無厭,它們又通過南京條約副約,虎門條約攫取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以方便它們更好的在中國進行搜刮和侵略。美國無恥的將所謂「擴大各國權益」的功勞歸功於自己,而法國則用《黃埔條約》將傳教士的墳地都搬到了中國,更可悲的是,為他們守墓的,居然還是我們中國人。和平的日子沒過幾年,資本主義列強又開始蠢蠢欲動。英法急欲通過「修約」來擴大他們在華的侵略范圍,而不巧的是,他們的無理要求被中國的皇帝拒絕了。而他們,便以此為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損失絕不僅僅是燒毀了一座圓明園那麼簡單。天津條約使的他們的魔爪伸向中國內地,而北京條約則使大批中國人被當作「豬仔」販賣出國。與此同時,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不久的俄國也趁火打劫,強佔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每每想到俄國的版圖,筆者的心都不禁一顫,那是多麼巨大的數字啊!可是,那些數字,本來有很多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
在資本主義列強無恥侵略的同時,中國人也開始有所覺醒,雖然太平天國運動和洋務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外國侵略者的打擊以及他們對中國歷史的促進作用仍不可磨滅!
在中國進行洋務運動的同時,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樣是「師夷長計」,同樣是向要富國強兵。然而,日本成功的擺脫了被侵略的命運,而我們,卻反過來被曾經得到我們諸多恩惠的小小島國——日本,打的落花流水。甲午戰敗,難過的不僅是李鴻章。甲午戰敗,低頭自省的,應該是整個中華民族。時至今日,我們仍需以此為鑒,不斷革新政治,不斷發展科技。只有這樣,才能不至重蹈100多年前的覆轍,也才能真正的,雄立於世界之林!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贊嘆前人的勇氣,在那樣一個灰暗的時代,在那樣一個連國家最高統治者都淪為別人附庸的時代,那些英雄還是堅定的走自己的道路,希望用自己的決心和勇氣來拯救他們所深愛的國家和人民。沒錯,八國聯軍侵華了,辛丑條約簽訂了,義和團失敗了,辛亥革命果實也被袁世凱這個賣國賊給竊取了。可是,可是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的農民在抗爭,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抗爭,中國人的意志並未被消磨,那些英雄,用他們的鮮血告訴我們:中國人,絕不允許「佛狸祠下,神鴉社鼓」的局面出現!
1919年,《凡爾賽合約》簽訂,中國人作為戰勝國依然擺脫不了被忽略的局面。於是,中國人民憤怒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廢除21條」,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開始在全國開展起來。五四運動勝利了,清政府妥協了,合約上也終於沒有中國人的簽字了。而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學生為先鋒的,工人為主力的五四運動便順理成章的被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而永載史冊!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GCD登上歷史舞台,帶領中國人民反對侵略,建立新中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近代史到此結束。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⑦ 急需有關中國歷史的論文 1500字左右

鴻鈞證道後,於三十三天外立紫霄宮講道,聽道者眾,遂被尊為道祖,真正版被收為入室弟子的只有權盤古所化三清,即太上老君(即道德真君,後來身化老子化胡),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即靈寶道尊)。至於接引道人(後更名為阿彌陀佛),准提道人(很可能就是菩提老祖)等只是聽過道祖講道。前三者稱為三友。接引、准提後來創立了西方教(即後來的佛教,至於如來佛有兩種說法,一說為元始天尊弟子燃燈道人被西方二教主渡化到西方教即燃燈古佛,搶奪趙公明寶物定海珠後成佛;一說為陸壓道君所化)。鴻鈞老祖所創為道教(一名玄教)。後來太上老君立人教、元始天尊立闡教,通天教主立截教,皆為道教分支 。

閱讀全文

與關於中國的歷史文化1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