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婺源旅遊
婺源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被海內外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它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距浙江衢州150公里,南距江西上饒180公里,西距江西景德鎮80公里,北距安徽黃山市(屯溪)96公里,剛巧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區域,是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一顆綠色明珠。縣域面積2947平方公里,人口33萬,轄26個鄉鎮。
對於初來婺源的客人來說,最令他們頭疼的是不知如何開始婺源的行程,對攻略上所說的「北線、東線、西線」以及各個景點弄得一頭霧水,我這篇文章就是先讓大家初步了解一下婺源的三條線:
縣城
「婺源」是一個縣,各地的交通車註明的從某某地到婺源,指的就是到縣城紫陽鎮,婺源旅遊的三條線就是從縣城為中點,向西面的為西線,向北面的為北線,向東面的自然就是東線了。不管從什麼方向過來,乘長途汽車一般是在婺源西站或者是北站下車,不管在哪裡下車,建議最後到汽車北站集中,因為發往各鄉鎮的交通車都在這里乘坐。縣城裡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博物館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館藏文物1萬余件,珍奇異寶令人大開眼界,現位於汽車北站往江灣清華方向一公里;其二就是走走新建的步行街,這里的建築多是仿古特色,可供觀賞,有兩座牌坊可以留影,表示到了婺源。至於購物,這條街並不是旅遊用品的集散中心。購物店多集中在文公北路和文公南路,天佑路一帶,還有民俗風情街可以去看看,也有不少土特產店。
婺源北線
北線的風景與東線相比,內容豐富一些,有古村,廊橋,山水自然風光等,雖然稱為北線,但景點不是一條線上,而是到了清華以後象一棵大樹一樣分散開來。因此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要到清華轉乘車輛。從縣城出發,依次有叢溪飄流、思溪延村、清華鎮彩虹橋;從清華分散開來,其一:浙源、虹關及理坑;其二:大鄣山卧龍谷,黃村百柱宗祠、菊徑、靈岩風景區,石城;其三:長壽古里洪村,嚴田古樟;
北線的交通:從縣城到清華的交通極為方便,上午二十分鍾即有一趟車,下午約半小時一趟。但要去清華以遠的地方,多數要到清華轉車。
延村:位於縣城北偏西18公里處。現村中保存有商賈建造民居56幢,多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佔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築體風格大同小異,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徜徉其間,有如置身於藝術的海洋,令人如痴如醉,為省古建築群重點保護村。
思溪:村內的古建大多為明末清初時期,旺時達七十餘棟,現有三十餘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於清雍正年間,房屋由庭院、正廳、後堂、花廳、廚房、花園等組成,佔地面積一畝多,客館的建築雕刻精細完美,廳內為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是《聊齋》主要外景地;更為罕見者,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分別鐫望在十二扇扇門的中間,堪稱「精品」,另村中還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濟橋等景觀。
清華鎮彩虹橋:彩虹橋橫卧於清華鎮上街,初建於宋代,以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1米,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組建而成,木板鋪設橋面,木椽青瓦結頂,廊亭兩側有欄桿和坐凳,供行人觀賞憩息。鎮上還有老街、「從」字木橋,雙河等景點。老街位於清華鎮大橋與彩虹橋之間,長達1.5公里,可惜已比當年遜色不少。 木橋位於清華鎮大橋旁邊,很獨特的「從」字型木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浙源龍天塔: 聳立在婺源縣北鳳山村頭的浙溪旁。該塔建於明萬曆年間,為磚石結構,六面七層,高30餘公尺,腰檐層層支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上懸鐵鈴,風起時,鐵鈴錚錚有聲。塔內有階梯上升,可直登頂層眺望。古建築風景。
虹關村: 徽墨名村。建村於南宋建炎年間,明清時有墨鋪80餘家。村頭有千年古樟,高26.1米,直徑3.4米,冠幅達3畝,有「江南第一樟」之譽。是北線的精華景點,從清華出發,經浙源,虹關一線,沿途都是未開發的村莊,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田園風光。
理坑村: 是婺源文化底蘊最厚重的一個村莊,歷史上文風鼎盛,有「山中鄒魯,理學淵源」之稱,現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進入了中國申請世遺預備名單,村中有諸多明清官邸,建村於南寧初年,村落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樑湍湍流水相映生輝。沿溪構築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書余懋學「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禮科給事中余懋葯「都諫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駕睦堂」、兵部主事余維樞「司馬第」等,翹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永,被藝術家稱為獲取作靈感的源泉地。相當聞名的景點。
洪村:北宋初年建村。村民養生有道,高壽者多,有「長壽故里」之稱,距離清華九公里。
黃村百柱宗祠(經義堂):古坦鄉黃村黃氏宗祠經義堂,又名百柱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堂、後堂、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公尺。前進為九脊頂,五鳳樓式門樓。正堂中央懸掛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所題「經義堂」匾額,遒勁有力,大樑上木雕精美,有「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四個石基深刻「鷺鷥戲蓮」、「鳳戲牡丹」、「仙鶴登雲」、「喜鵲含梅」紋飾。該祠作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之一,其照片曾於1982年到法國巴黎展出。
靈岩風景區:這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是國家森林公園,以溶洞、古村為主要特色,這一帶有三十多個溶洞,自唐宋以來就是游覽名勝,各個溶洞內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處,其中不乏朱熹、岳飛、宗澤等名人。
婺源東線
東線由近及遠可選的有月亮灣、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江嶺、段莘水庫,慶源。這條線多數遊客是走李坑,汪口,江灣,曉起,優點是在一條線上,交通方便,但缺點是內容單一,都是古村落為主。
月亮灣:這里往往給許多遊客以想像,這里實際上就是一個彎月形的水面,路過這里,有時間停車拍照停留五到十分鍾足矣。當然攝影愛好者在光線合適的時候還是值得多等等的
李坑: 李坑村為南宋乾道三年武狀元李知誠故里。村內的260多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村內有古建、古橋、古亭、古樹等景觀,村內那清澈的小溪映照著浣衣女美麗的身影,倒映著粉牆黛瓦的古民居。乘婺源至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中途在李坑下車即可,這是離縣城最近的一個景點,因此遊人眾多,旅遊設施開發得比較完善。
汪口俞氏宗祠:李坑再往江灣方向走八公里左右就到了汪口,這里最有名的就是俞氏宗祠,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各種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築專家譽為「藝術寶庫」。同時汪口村也是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值得走走看看。乘婺源至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中途下車即可。
江灣:江灣建村於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成為婺源東大門。不過,這里的出名,是因為國家領導人的到來和認祖歸宗,成了偉人故里。乘婺源至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即可到達。
曉起: 從江灣再往北走七公里就到了曉起村,有上、下曉起之分。是清代兩淮鹽務使江人鏡故里,村屋多為清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一些村屋門前設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園景象。主要景點有古樟、雙井印月、濯台煥影等。乘江灣鎮到曉起的三輪摩托車,或者到溪頭,段莘的交通車在曉起下。
江嶺風光:上曉起往上行九公里到達江嶺,可見田園風光,這里在三、四月份油菜花開的時候是很漂亮的。乘到段莘,慶源等地的車中途下,不過,多是農用車,中巴很少。
段莘水庫: 很多游記里寫著高山平湖就是這里,去慶源要路過。
慶源: 慶源又名小桃源,簡稱小源,位於婺源縣東北部的段莘鄉,建村於唐開元年間。這里峽谷深幽,寬如太行之盤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處萬山之巔,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幾經選擇的避亂勝地。由於慶源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欲去者最好是自己有交通工具(或租,或包),因為路況較差,自駕車者要有心理准備;
婺源西線
婺源的西線在三條線中算是比較冷的,去的人日漸稀少。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因山上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位於縣南部曉林鄉境內,距縣城紫陽鎮29公里。山上林木蔥翠,主要景點有積慶亭、古驛道、朱熹祖墓、桂花塘、仿竹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現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圍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譽。1985年列為江
西省級風景名勝區。
鴛鴦湖:位於縣西部賦春鎮,水面2300畝,湖區幽雅恬靜、空氣清新甘美、山林蔥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島、島上建有「湖心亭」,辟有桃、李、柑桔果園。每年冬季有2000多對鴛鴦翩然匯聚於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樂樂。
游山村:建村於唐天寶年間。一條小河呈太極陰陽魚形穿村而過,一派山裡水鄉的美景。
② 《世界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論文
悠悠中華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結晶,是鐫刻著人類智慧光芒的「活化石」。
中國的村落遍布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江南水鄉之唉乃,茫茫草原之炊煙,東方海島之漁村,西北山中之人家,黃土高原之窯洞,東北密林之木屋,西南邊陲之寨子……千姿百態,魅力迷人。
但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現代演進,許多歷史街區、古鎮、古村落正遭遇著被忽視、甚至被毀滅的命運。
這些即將消失的歷史遺存,在中國的文化中占居著何等的地位,它們目前的境遇如何,現在的人們又該如何對其進行保護和利用?帶著這些疑問和擔憂,近日中外專家聚首西塘,探討古村落保護之法。
在前來參加論壇的五十多名專家學者當中,有被稱作「民間文化守望者」的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畫家馮驥才;有以「罵」著稱、且被媒體稱為「保護古城的衛士」的國家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還有遠道而來的兩位日本民俗學界的領軍人物:日本神奈川大學教授福田亞細男和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菅豐博士。
另外,國內外具有典型意義的古村落——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順化等地的代表也悉數到場,為論壇帶來了更多的聲音。讓我們借著專家的智慧,試著尋找延續這些傳統文化的良方。
宣言書
4月27日清晨,銀色的月光剛剛退去,蘇醒中的古鎮西塘充滿了生機,鳥鳴聲、搖櫓聲、腳踏車聲、還有清風拂柳的婆娑聲裊裊不絕於耳……一如「生活著的千年古鎮」本色。
而此時,馮驥才和西塘鎮黨委書記沈國強兩人早早地就出現在了「明清食代」的二樓露台上,參加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節目錄制,主題正是「古村落保護」。
第二次來到西塘的馮驥才還是老樣子,一頭桀驁不馴的頭發,說起話來慷慨激昂。這幾年他一直為搶救民俗文化而奔忙,走了不少地方,今年他把保護的重點放在的古村落上,他堅定地認為,在民間文化遺產和搶救過程中,古村落是民間文化的「箱底」,因此從2005年3月至今,他已輾轉考察了國內七八個省的古村落。他說:「時間很緊迫,我們現在連多少古村落都不知道,怎麼保護?因此在這里開這個會議,希望集中各方力量探討今後古村落的出路。」
「古村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農耕文明留給後人的財富,我不希望我們的後代只能在博物館里看到鐮刀、鋤頭,那將是無比的悲哀。」這是他最大的擔憂。
不止在一個場合,馮驥才用「來晚了」來形容對西塘的感受,他也不止一次講述他第一次到西塘時偶遇的一個細節:「我去年第一次到西塘,鎮長陪我在岸邊走,走著走著天有些涼了,我看到一個老太太正把支窗戶的棍子拿起來關窗戶,同時把一盆窗外的花拿進去。我注意到當時花盆上落了一隻蝴蝶,老太太拿起花盆,輕輕一抖,蝴蝶飛走了。西塘連生活的詩意都保存下來了,這種和諧讓我感動。」
馮驥才認為西塘的經驗是一種生態的保護方式,它延續了當地人生活的原態,是以人為本,可以作為典型供其他地方學習。當談到為什麼選擇西塘作為論壇主辦地時,他說,除了西塘的保護做得成功之外,當地政府的觀念也讓他感動。
「當時西塘鎮領導有兩句話給我印象特別深,一句是『對於古村落的保護,責無旁貸是政府的事』,還有一句是『當經濟的GDP和文化保護發生沖突時,我們要把根留住。』一名基層的領導能有這樣的先見之明和文化責任感,讓我看到了希望。」
帶著這樣的希望,馮驥才把論壇帶到了西塘,並發出了旨在呼籲開展古村落保護的《西塘宣言》。他說:「必須要抓緊時間,不然的話,很多古村落可能我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它,就要失去它。」
觀點論
一批重量級專家、學者、官員的到場無疑為本次論壇增色不少,他們在會場上激烈的觀點碰撞更是擦出了精彩絕倫的火花。
馮驥才:古村落遺產,比萬里長城還大
「我一直認為古村落是中國最大的文化遺產,比萬里長城還大。」馮驥才這樣解釋他的觀點,「從規模上講,我國有5000年到7000年的農耕文明,56個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約1600個縣,19000個鎮,按照一個鎮10個行政村來算,我們有20萬個左右行政村落。但不是所有村落都是古村落。我原來估計中國的古村落大約有3000個到5000個。但後來聽說僅貴州黔東南地區就有六七百個古村落。所以我們心裡應該有個數,我們的古村落數量至少過萬。」
他認為,古村落應該符合以下幾個標准: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歷史文化遺存,基本保留原來村莊的體系以及鮮明的地方特色。「村落是歷史文化的容器,它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體。它的建築,它的人與自然關系的獨特規劃,都是其物質遺產,還有很多諸如民俗之類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關於民俗,他補充道:「我所說的民俗,包括人們生產、生活的民俗,商貿的民俗,婚喪嫁娶的民俗,起居飲食的民俗,節日的民俗,信仰的民俗,還有類似神話、故事、諺語、歌謠之類的口頭文化。民間戲劇、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藝人們身懷的民間技藝和民間手藝都是這個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要進行保護?馮驥才這樣回答:「我們的古村落有它研究的價值、學術的價值、見證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審美的價值、欣賞的價值,但最終的價值還是它的精神價值。我們之所以傳承文化遺產,最終的目的就是傳承我們民族的獨特文化,就是把我們的民族身份、民族基因傳承下來。」
他認為我們的文化遺產有一個問題,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面對的是全球化這種同質化的文化,它把我們的文化變成了同一個樣子。同時它又是商業文化,能成為賣點的就利用,不能成為賣點的就拋棄、甚至毀掉。「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危機,也是我們這一代文化人的失職。」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從去年開始做的,但是由於目前沒有法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現在只能做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有關方面正在加緊相關法律的制定。
阮儀三:村落是最後的「凈土」
「阮儀三」這個名字,對於關注中國遺產保護的人並不陌生。作為一名建築學家,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就發起了山西平遙古城的保護運動,而他最讓人熟悉的「力作」莫過於周庄古鎮的保護了。
在他的努力下,上世紀80年代,北京、西安、開封、揚州、洛陽等城市相繼被列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遙、江蘇周庄、雲南麗江等又在上世紀90年代同時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列;進入21世紀,阮儀三又馬不停蹄地促使了同里、南潯、烏鎮、西塘等古鎮走上了「保持原汁原味、擴展文化內涵」的道路,為中國留下了嘆為觀止的「水鄉」。
阮儀三認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城市建設熱潮使許多傳統歷史地域遭到了滅頂之災。許多舊城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
他說:「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而我們所說的非物質的東西,民俗文化的東西,就依存在建築等物質載體當中。所以那些具有價值的物質與非物質的遺存都應該保護。比如江南水鄉,就要保護構成江南水鄉的構建: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因水建房、鄰水建鎮的特點,這是它的靈魂。」
在談到「城市記憶」這一概念時,阮儀三舉了「上海猶太人保護區」的例子,那裡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現在是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
「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曾任美國卡特政府財政部部長的布魯門撒爾60年後舊地重遊時,淚流滿面,對身邊的女兒說,『記住,沒有上海就沒有我們一家,沒有中國就沒有我們這些猶太人的活路。』為什麼?就是因為這個街區反映了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慈愛之心,是和世界人民和諧相處的里程碑。這個街區就是重要的城市記憶,記憶著一代人的友誼,這不是語言能夠承擔的。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他對把旅遊與保護等同起來的看法嗤之以鼻:「我們通常認為用保護來發展旅遊,來搞經濟開發,把保護等同於賺錢。」他認為保護不應該圍繞著商業利益,因為商業利益的背後必然是破壞。「保護不是為了政績,不是為了開發旅遊,為的是留存我們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民族建築的精華、和諧的人與自然相處的環境。而這些是我們今後創造新城鎮、新建築的規范。」
青島泰之:保護活態的文化
聯合國教科文駐亞太地區總代表青島泰之應邀出席了論壇。他在發言中表示,古村落是一個特定文化歷史發展的珍貴的有形見證,反映了人們文化、哲學和審美價值的演變過程。與考古遺址和廢墟相比,這些歷史遺產群落是活態的遺產。
青島泰之認為,在快速的經濟發展、社會轉型以及全球化過程中,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正面臨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傳統建築和街道正不斷被現代建築所替代。因此,保護歷史遺產群落的非物質文化元素與保護其物質形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而在保護這類遺產的努力中,提高當地社團保護遺產的意識,促進他們的參與至關重要。
他說,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在中國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文化遺產保護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平遙古城、麗江古城以及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他同時希望中國政府、非政府機構和組織以及地方社團都能夠參與到遺產保護工作中來。
他山石
在「中國古村落保護」(西塘)國際高峰論壇上,浙江西塘、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順化等地代表的經驗發言也為其他古村落的保護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江西婺源——文脈的延續
婺源的鄉村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馮驥才對婺源也是贊不絕口,「色彩太漂亮了!青磚、灰瓦、白牆、翠綠的竹林、金色的菜花、藍色的山野、紅色的霞光,簡直像一幅畫。」
婺源縣政府根據各村落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不同的保護方式。包括景區式、博物館式、分區保護式和原始生態式。
由於婺源境內徽派建築遍布鄉野,獨具地方特色的儺舞、徽劇、茶道等文化絢麗多彩,因此政府出資對分散在鄉村的古建築進行普查、登記、建檔,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保護性規劃,同時成立了「婺源縣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建設管理領導小組」,還制定了詳細的農村建房審批流程,以抑制亂拆亂建的現象。
為了增強古村落的生命力,該縣還專門成立「婺源文化研究會」,研究會下設茶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徽商文化、民藝文化和民間故事等9個分會,負責對全縣民間民俗文化進行保護性挖掘整理。
今年,婺源儺舞、婺源徽劇、婺源徽州三雕、婺源歙硯製作技藝等4項民間藝術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榆次後溝古村——民居博物館
後溝古村以古樸的農耕文化、精美的建築文化、傳統的信仰文化、靈動的生態文化,構成了完整的民間文化體系。特別是精巧別致的古戲台、玉皇殿、觀音堂等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後溝古村因地制宜、順勢選址、擇吉而居,強調和諧的「田園山水」和「耕讀文化」。2005年,在經過周密論證的基礎上,當地政府對後溝古村進行了搶救性的整理和修復開發。同時還成立工作組,圍繞村民生產生活的自然形態開展調查、挖掘、整理、引導工作,再現了古村久遠的民間藝術、獨特的飲食文化、特色地域節慶活動,並籌建了農耕民俗博物館。
在搶救和保護古村過程中,始終貫穿「簡單不簡陋,民俗不粗俗」這一主線,在修復保護過程中,力求展現其簡單而精巧的建築、悠久而古樸的風俗、厚重而傳統的民風,使「田園風光、淳樸民風、古村風貌」躍然而出。
越南順化——新舊的和諧
順化市是承天化的省會,位於越南的中部。在順化市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和金屬時代遺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當時受南方考古文化的影響和北方青銅時代文化的影響。因此從古代起,這里就成為獨特文化的十字路口,也奠定了多樣風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基調。
順化的一個特點是博採眾長,歷史上所有的獨特藝術形式都為順化文化所吸收利用;而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宮廷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共存與互融。
順化是一個都市,但仍保存著歷史中形成的諸多傳統。因此,順化不僅扮演著多樣城市和歷史城市的角色,其實它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館,在這座博物館里有著很多的可觸與不可觸的文化遺存。
③ 婺源旅遊主要有哪些景點
婺源博物館2湖中小島月亮灣3小橋流水人家李坑4古埠名祠汪口俞家宗祠5古文化生態村曉起6偉人故里江灣7蕭江大宗祠8蕭江源9高山平湖江嶺 10文公山風景名勝區11古城12金山茶園13亞洲最大的鴛鴦棲息地鴛鴦湖14叢溪漂流15徽商古村落思溪延村16宋代廊橋彩虹橋17仕宦名村埋坑18國家森林公園靈岩洞18盛產有機綠茶的大鄣山,最後提一個還有一個無臂少年,叫詹曉露,家就在詹氏祠堂那邊,14歲,會騎電動車,會游泳,可以做導游,從小在那裡長大,經常跟著導游們跑,很熟悉路,,呵呵1。
④ 寫有關中國近代的旅遊景點的論文1000字
智慧旅遊背景下鄉村旅遊的發展及對策研究
--以江西婺源為例
XXX系 XXX專業
學號:XXXXXXXX 姓名:XXX 指導老師:XXX
摘要: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旅遊已經成為人們文化娛樂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而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產業的發展,智慧旅遊的概念也被提了出來。江西婺源是我國的最美鄉村,近年來,其藉助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婺源在進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實現了不斷的創新,促使自身在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信息化平台建設,從而打造出智慧鄉村旅遊管理體系、服務體系以及人文體系等多重內容的智慧旅遊新品牌。因此,本文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以江西婺源地區為例,藉助文獻研究法、實例分析法等方式,就其在進行智慧旅遊發展背景下的具體做法、成效、出現的問題及相應解決對策等內容進行了論述。通過本文的論述,就婺源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以及其在進行發展過程中如何通過有效的對策改善其發展現狀等內容展開了深入的論述。
關鍵詞:智慧旅遊;鄉村旅遊;發展對策;江西婺源
Study on the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of wisdom
Jiangxi -- TakingWuyuan as an example
XXX XXX professional
Number: XXXXXXXX Name: XXX Instructor: XXX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urism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section. In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stry, the concept ofthe wisdom of tourism has also been put out. Jiangxi Wuyuan is the mostbeautiful villag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Wuyuan rural tourism instrydevelopment is also a continuous innovation, make themselves realize the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so as tocreate a new brand of wisdom tourism, rural tourism multiple content managementsystem intelligence service system and cultural system etc.. Therefore, in theprocess of research, taking Jiangxi Wuyuan area as an example, by using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case analysis method, the specific practices, inthe wisdo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chievements,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Wuyuan, and howthrough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o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arried out in-depth discussion.
Keywords: Wisdom tourism;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Jiangxi Wuyuan
目 錄
目 錄..................................................................... 3
1.引言..................................................................... 4
2. 婺源的旅遊發展的優勢分析................................................ 4
2.1 優美的自然環境..................................................... 4
2.2 歷史文化資源....................................................... 5
2.3 豐富的鄉村資源..................................................... 6
3.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6
3.1 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6
3.2 婺源鄉村旅遊發展的問題............................................. 7
3.3 智慧旅遊信息化背景下婺源鄉村旅遊的問題闡述......................... 9
4 婺源智慧旅遊的對策研究................................................... 9
4.1 智慧旅遊與鄉村旅遊的結合........................................... 9
4.2 智能服務的提供.................................................... 10
4.3 重視智慧化人才的培養.............................................. 10
結論...................................................................... 10
參考文獻:................................................................ 11
1.引言
婺源是我國知名的鄉村旅遊勝地,有著「最美鄉村」的稱謂。在進行婺源的旅遊產業發展過程中,其形成了以鄉村旅遊為主導的旅遊產業鏈發展模式。在進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婺源藉助自身的資源優勢,大力拓展鄉村旅遊的影響力,從而打造出一個獨具優勢的鄉村旅遊知名品牌。
隨著旅遊形式變更的加快,互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等科技信息技術相繼進入旅遊市場發展的新浪潮,初步實現開發基於信息技術的智慧旅遊的想法被提出,而婺源也被列入江西智慧城市三大試點城市之一,在智慧旅遊積極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將鄉村旅遊發展與其相結合才能使旅遊事業朝著更加規范明智的方向邁進,才能促進婺源旅遊的健康態成長正是我們急需研究的課題。
藉助智慧旅遊這一旅遊形式的誕生,發展婺源旅遊需要認知自己在旅遊形式中的確切地位,在智慧旅遊的背景下能適應時代,從單純的產品宣傳轉型到服務性宣傳,通過服務來帶動產品,轉變觀念才能更適應新媒體時代。所以必須立足根本發現問題,從而形成一種可行對策方案來促進婺源鄉村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利於婺源的旅遊品牌的建設,完善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活躍婺源的旅遊建設,為婺源的鄉村旅遊在智慧旅遊的背景下結合發展提供科學性依據。
2. 婺源的旅遊發展的優勢分析
在進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婺源地區可謂是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真寫優勢促使婺源能夠在進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的將自身的優勢資源整合起來,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新發展。
2.1優美的自然環境
首先,婺源本身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優美的自然風光,被稱為「中國最美鄉村」。其中最美的是李坑村、江灣等景區。每年的三四月份,婺源地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開的時候,整個婺源處於一片花的海洋之中。
優美的自然風景賦予了婺源發展旅遊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此外,在婺源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其擁有十分豐富的林木。許多古樹資源直到現在仍然保存完好,這也給婺源的旅遊資源產業開發提供了獨有的自然條件。而且,婺源境內山水資源豐富。其境內近乎百分之八十的區域都是以山地為主,造成了連綿起伏的山地景觀。
此外,婺源還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每年春天,潺潺的流水給整個婺源增添了幾分婀娜多姿的美感。藉助婺源的山地資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景色宜人。
山水的聯合作用,也促使婺源地區形成了十分豐富的溶洞資源。各種大大小小的溶洞中布滿了各具特色的鍾乳石。千姿百態的鍾乳石景觀也讓前來參觀游覽的遊客驚嘆不已。
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自然景觀,促使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前往婺源旅遊,在花海、山海徜徉中享受難得的閑適時光。而這也為婺源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基礎。因此,其也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前往觀光。
2.2歷史文化資源
婺源地區擁有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歷史的進程中,也促使其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這也為婺源地區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在婺源,最知名的莫過於李坑、江灣等景區。在江灣地區,匯集了春秋時期吳太子鴻墓,以及西漢的吳苪墓和朱熹的祖墓等。這些知名的歷史文化遺跡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遊客的觀光瀏覽。
圖1 婺源的徽派建築
2.3豐富的鄉村資源
除了歷史文化遺跡之外,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鄉村文化特色的體現。婺源地區擁有一百多個村莊,許多村莊發展至今已經擁有上百年、上千年的發展歷史。而隨著鄉村旅遊口號提出,這些古村落也成為婺源地區發展旅遊文化資源的重要構成要素。
在婺源的村鎮產業發展的進程中,有知名的偉人故居——江灣,其整個的建築風格以徽派建築為主(如圖1),具有濃郁的鄉村文化意境。迄今,婺源的173個鄉村中有超過50%的村鎮被納入到旅遊產業發展的規劃中。
3.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婺源婺源地區風景優美,景色宜人,被海內外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婺源縣人民政府憑借自身的自然、歷史優勢,在進行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較好的發展態勢。
3.1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目前,婺源在進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其也成為我國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領軍代表。綜觀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可以看出,其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從整體的旅遊人數接待,還是從旅遊產業收入方面都實現了較高的提升。圖2 中展現的鄉村旅遊的產業鏈構成。
圖2 鄉村旅遊的產業鏈構成
圖3中展示的是今年1-3月婺源在發展鄉村旅遊方面的接待人數和營業收入情況。由於1-3月並非婺源旅遊的旺季,因此其在接待人數方面數量不多,而整體收入情況也相對較低。進入到4月份後,婺源迎來油菜花開的季節,其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營業收入將呈現直線的增長。
婺源在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季節性特徵。
圖3 2015年婺源鄉村旅遊情況
3.2婺源鄉村旅遊發展的問題
雖然婺源地區在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固有的問題凸現出來。
3.2.1 旅遊產業結構單一
雖然婺源有「中國最美鄉村」之城,但是其在進行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僅有鄉村旅遊和自然觀光作為旅遊產業發展的支撐。其整個旅遊產業結構單一。隨著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提速,目前在中國的許多地區也都開始了鄉村旅遊的發展進程。諸如上海、北京等地區都推出了郊區旅遊。相對來說,這種郊區旅遊的內容實質上與婺源的旅遊產業結構相差無幾,都是前往鄉村觀光住宿,感受鄉村文化的意境。所不同的是,婺源的鄉村文化更多的是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就目前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來說,其更多的也就是進行觀光、品農家菜,住農家院等。並沒有太多新穎的元素納入進來。
就婺源來說,婺源地區擁有十分豐厚的文化資源底蘊。但是其在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過程中並沒有合理的將這些文化傳承、民俗內容等在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進行呈現。所以導致婺源地區在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過程中形成了單一的旅遊產業結構,不利於婺源鄉村旅遊產業的長久發展。
3.2.2 經營理念及水平不足
從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源頭來說,其多數是由鄉鎮和農戶自發組成的旅遊村。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婺源地區觀光旅遊,這些農戶本身也就成了當地旅遊產業和旅遊資源的經營者。對於這些經營者來說,其並沒有經過專業的旅遊經營學習和培訓,因此在進行旅遊資源的經營過程中無論是從理念還是水平方面都有著較明顯的欠缺。
由於經營理念和經營水平的不足,促使其在進行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個人主觀思想和主觀意識的影響,其往往更多看重的是眼前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其會造成整個婺源旅遊產業發展的制約,不利於經濟效益的提升。所以,這些經營者在進行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盲目的進行投資,對居住環境、建築設施等大加改造,而忽視了鄉村旅遊本質的內容改善。比如在進行農家樂的菜品設置上,農戶們更加重視的菜品的質量,以及遊客的不同口味需求。但是從遊客的視角來說,其重視的是在其它地區所不能吃到的菜品,其中最關鍵的是當地的原材料供應,以及周邊古樸的本真環境。所以經營理念的差異,促使婺源地區在進行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逐步的將原有的特色內容逐漸的改進,直到沒有特色。這對於婺源地區鄉村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3.2.3資金匱乏導致產業發展步履維艱
資金是發展的基礎,也是根本前提。即便是進行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發展的支撐。從目前婺源地區的發展來說,資金匱乏的問題影響著其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前景。
由於資金的不到位,導致婺源地區在進行一些傳統文化資源保護方面舉步維艱。而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和保護,也往往會導致這些傳統歷史古跡的破壞甚至消失。這是婺源地區在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
3.2.4 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婺源地區發展旅遊的過程中,強調的農村生態旅遊。因此其應該強化對環境的保護和重視。但是從縣長來說,似乎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其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一方面是由於遊客素質的低下,導致在進行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帶來許多人為的環境破壞。其次是經營者為了更好的吸引遊客,盲目開發旅遊資源,也導致了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不應該以破壞環境為前提。對於婺源這樣一個以生態鄉村旅遊的地區來說,其在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更是應該加強對這點內容的把握和重視。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對婺源鄉村旅遊產業的長久發展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
3.3智慧旅遊信息化背景下婺源鄉村旅遊的問題闡述
而今,越來越多的地區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強調智慧旅遊的概念。但其是否真的對智慧旅遊的概念有所了解卻值得推敲。
3.3.1 信息化發展水平滯後
由於婺源本身地處江西境內,其無論是從新技術的引進,還是新資源的開發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壓力。對於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婺源地區更是存在較大的滯後性。這種滯後性的存在,促使其在進行智慧旅遊發展的過程中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
3.2.3資金和技術匱乏
信息化的發展同樣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婺源地區要想實現鄉村旅遊的智慧化發展,就必然要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進行智慧化體系和相關系統的建設。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其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的投入。
首先從資金方面來說,在前面的論述中也曾提到過,婺源地區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資金匱乏的問題十分突出。對於智慧旅遊以及鄉村旅遊信息化的發展也是一樣。由於資金的匱乏,致使婺源在進行信息化旅遊產業建設的過程中面臨重重困境。
其次是技術的匱乏。由於江西地區本身在我國的省市中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婺源在科技的研發和技術實現方面往往比許多一線城市而言,存在較大的困難。技術實力的欠缺,導致婺源地區在實現智慧化旅遊發展的過程中心有餘而力不足。
4 婺源智慧旅遊的對策研究
4.1智慧旅遊與鄉村旅遊的結合
首先,在智慧旅遊與鄉村旅遊的結合方面,婺源地區應該學習我國其它地區的先進經驗,在進行旅遊發展的過程中,結合智慧旅遊的要求來進行鄉村旅遊的推動。
首先是對智慧旅遊的理解。智慧旅遊指的是以信息化的手段運用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提升旅遊產業發展進程中的技術內涵和實力。藉助信息化的手段推動智慧旅遊,能夠促使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得到提升,同時也實現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便捷化。
在進行婺源的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針對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可以藉助智慧旅遊的方式來進行改善。通過智慧旅遊與鄉村旅遊的結合,促使其在進行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模式。以信息化為主導,促使其在旅遊要素的規劃、旅遊基礎設施的配備以及旅遊文化活動的監管方面都能夠實現電子化、]信息化的運營。
4.2智能服務的提供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遊客對旅遊資訊獲取的及時、准確以及方式或途徑的多樣性需求,變得越來越突出。
因此,鄉村旅遊建設在優化資訊網站功能、增強服務信息交互的同時,還需要在旅遊目的地引入一些智能化服務實施,以迎合這種新型旅遊趨勢和豐富遊客體驗方式。鄉村體驗農具的智能儲管箱、度假屋的客房智能感應系統、遊客體驗影音回放系統、遊客記賬式消費管理系統、電子票單等預定服務系統,這些在國外已經成熟應用的信息化系統和智能化解決方案將使得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服務更具有人性化、現代化。事實上,這種智能化服務理念和企業化經營思路,已經觸動了我們很多經營管理者「將鄉村旅遊打造成休閑風景區、自然體驗區,而不只是吃農家菜、住農家屋的普通田園農庄」的神經。
4.3重視智慧化人才的培養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培養高學歷、新型鄉村旅遊管理人才,是婺源鄉村旅遊長遠發展的主要支撐。婺源鄉村人力資源豐富但是農民總體素質低,高學歷實用人才奇缺,這嚴重製約了我過鄉村旅遊的發展。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完善婺源人才政策支持體系。政府應進一步加大相關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制定政策時充分考慮各地的獨特性採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努力提升高學歷實用型人才的待遇水平。落實人才培養機制,深刻認識原有規章制度中的不足,用科學、專業的眼光推進人才培養工作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
結論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聯網、泛在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智慧旅遊成為了推動旅遊業發展的一股新浪潮。2011年,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提出要用十年的時間在婺源初步實現基於信息技術的「智慧旅遊」。2014年是婺源的智慧旅遊年,智慧旅遊的建設如火如荼。 婺源鄉村旅遊的發展受基礎環境、農村經濟以及服務配套設施等客觀因素限制,較之旅遊景區、旅行社、旅遊飯店等成熟的旅遊經濟業態,發展相對緩慢。隨著《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和鄉村旅遊經濟在旅遊客源結構優化過程中越發明顯的調節作用,近些年婺源各地相繼加大了對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視,在資源開發、產銷一體、品牌推廣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自2011年以來,在以北京、南京、揚州等智慧旅遊試點城市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智慧建設帶動下,一大批諸如旅遊商品在線營銷、鄉村旅遊電子商務采購、鄉村旅遊資訊等平台開始成為建設主流,並有效推動鄉村旅遊在智慧化應用和運營中的發展。從愛爾蘭、葡萄牙、澳大利亞等國外鄉村旅遊的成熟發展經驗來看,未來鄉村旅遊的發展將變得越來越智慧,越來越「非農村化」。
參考文獻:
[1] 徐舒.基於智慧旅遊的秦皇島市旅遊公共信息服務建設[J].商,2013(11):32-34
[2] 朱珠,張欣.淺談智慧旅遊感知體系和管理平台的構建[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第2版
[3] 張凌雲.智慧旅遊:個性化定製和智能化公共服務時代的來臨[J].旅遊學刊,2012(02):40-42
[4] 金衛東.智慧旅遊與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旅遊學刊,2012(02):18-19
[5] 於萍.鎮江市旅遊資源評價與開發策略[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第2版
[6] 呂禎婷,羅世俊,謝晶晶.皖南黃山區鄉村旅遊資源評價及開發建議[J].黃山學院學報,2009(02):第3版
[7]胡秋媛,陳煥雄.婺源鄉村旅遊發展的SWOT分析[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05):第3版
[8]高曾偉,高暉.鄉村旅遊資源的特點、分類及開發利用[J].金陵職業大學學報, 2012(03):第2版
[9]張玉改,蘭貴秋.開發鄉村旅遊資源芻議[J].商業時代,2013(24):33-35
[10]高曾偉,王志民.論鄉村旅遊資源[J].鎮江高專學報,2011(01):第4版
[11]金學良,陳常優.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摘錄)[J].人文地理,2009(03):36-38
[12]曾天雄,馬昌群.論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第2版
[13]彭明勇,鄉村旅遊資源的模糊評價法[J].職業時空,2007(03):26-28
[14舒象連.我國鄉村旅遊資源及其開發散論[J].旅遊研究與實踐,2011(02):22-23
⑤ 婺源屬於徽州文化區,為何這里沒有劃給安徽管理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有著古老悠久歷史的一座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
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之一,從唐朝開始就屬於安徽省,但是因為近代的軍管問題,所把本來屬於徽州府的婺源縣,劃給了江西上饒管理,但現在的婺源依然保存了徽州文化的精髓,無論是民俗文化還是方言,都是和黃山地區非常接近的,並沒有受到江西其他地方文化沖擊與影響。
說到底徽州文化現在不僅僅是代表了黃山,也不僅僅代表了安徽,而是全國的一方文化。
⑥ 重現千年古徽州文化的婺源小鎮叫什麼名字
說到江西的婺源,你第一反應想到的是什麼?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還是篁嶺古村的曬秋?抑或是氣派詩意的徽州古村落?婺源這個地方給了遊客太多美好的想像空間,每到一個地方就像是走進了一副油畫之中,顏色如此通透干凈,每一個筆觸都把建築勾勒的恰到好處,讓人如痴如醉。
⑦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給民俗文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論文 請幫我搜索資料
保衛傳統文化的「箱底兒」
www.cnjxol.com 嘉興在線新聞網 2006年05月1日 09:18:12
悠悠中華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結晶,是鐫刻著人類智慧光芒的「活化石」。
中國的村落遍布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江南水鄉之唉乃,茫茫草原之炊煙,東方海島之漁村,西北山中之人家,黃土高原之窯洞,東北密林之木屋,西南邊陲之寨子……千姿百態,魅力迷人。
但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現代演進,許多歷史街區、古鎮、古村落正遭遇著被忽視、甚至被毀滅的命運。
這些即將消失的歷史遺存,在中國的文化中占居著何等的地位,它們目前的境遇如何,現在的人們又該如何對其進行保護和利用?帶著這些疑問和擔憂,近日中外專家聚首西塘,探討古村落保護之法。
在前來參加論壇的五十多名專家學者當中,有被稱作「民間文化守望者」的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畫家馮驥才;有以「罵」著稱、且被媒體稱為「保護古城的衛士」的國家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還有遠道而來的兩位日本民俗學界的領軍人物:日本神奈川大學教授福田亞細男和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菅豐博士。
另外,國內外具有典型意義的古村落——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順化等地的代表也悉數到場,為論壇帶來了更多的聲音。讓我們借著專家的智慧,試著尋找延續這些傳統文化的良方。
宣言書
4月27日清晨,銀色的月光剛剛退去,蘇醒中的古鎮西塘充滿了生機,鳥鳴聲、搖櫓聲、腳踏車聲、還有清風拂柳的婆娑聲裊裊不絕於耳……一如「生活著的千年古鎮」本色。
而此時,馮驥才和西塘鎮黨委書記沈國強兩人早早地就出現在了「明清食代」的二樓露台上,參加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節目錄制,主題正是「古村落保護」。
第二次來到西塘的馮驥才還是老樣子,一頭桀驁不馴的頭發,說起話來慷慨激昂。這幾年他一直為搶救民俗文化而奔忙,走了不少地方,今年他把保護的重點放在的古村落上,他堅定地認為,在民間文化遺產和搶救過程中,古村落是民間文化的「箱底」,因此從2005年3月至今,他已輾轉考察了國內七八個省的古村落。他說:「時間很緊迫,我們現在連多少古村落都不知道,怎麼保護?因此在這里開這個會議,希望集中各方力量探討今後古村落的出路。」
「古村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農耕文明留給後人的財富,我不希望我們的後代只能在博物館里看到鐮刀、鋤頭,那將是無比的悲哀。」這是他最大的擔憂。
不止在一個場合,馮驥才用「來晚了」來形容對西塘的感受,他也不止一次講述他第一次到西塘時偶遇的一個細節:「我去年第一次到西塘,鎮長陪我在岸邊走,走著走著天有些涼了,我看到一個老太太正把支窗戶的棍子拿起來關窗戶,同時把一盆窗外的花拿進去。我注意到當時花盆上落了一隻蝴蝶,老太太拿起花盆,輕輕一抖,蝴蝶飛走了。西塘連生活的詩意都保存下來了,這種和諧讓我感動。」
馮驥才認為西塘的經驗是一種生態的保護方式,它延續了當地人生活的原態,是以人為本,可以作為典型供其他地方學習。當談到為什麼選擇西塘作為論壇主辦地時,他說,除了西塘的保護做得成功之外,當地政府的觀念也讓他感動。
「當時西塘鎮領導有兩句話給我印象特別深,一句是『對於古村落的保護,責無旁貸是政府的事』,還有一句是『當經濟的GDP和文化保護發生沖突時,我們要把根留住。』一名基層的領導能有這樣的先見之明和文化責任感,讓我看到了希望。」
帶著這樣的希望,馮驥才把論壇帶到了西塘,並發出了旨在呼籲開展古村落保護的《西塘宣言》。他說:「必須要抓緊時間,不然的話,很多古村落可能我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它,就要失去它。」
觀點論
一批重量級專家、學者、官員的到場無疑為本次論壇增色不少,他們在會場上激烈的觀點碰撞更是擦出了精彩絕倫的火花。
馮驥才:古村落遺產,比萬里長城還大
「我一直認為古村落是中國最大的文化遺產,比萬里長城還大。」馮驥才這樣解釋他的觀點,「從規模上講,我國有5000年到7000年的農耕文明,56個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約1600個縣,19000個鎮,按照一個鎮10個行政村來算,我們有20萬個左右行政村落。但不是所有村落都是古村落。我原來估計中國的古村落大約有3000個到5000個。但後來聽說僅貴州黔東南地區就有六七百個古村落。所以我們心裡應該有個數,我們的古村落數量至少過萬。」
他認為,古村落應該符合以下幾個標准: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歷史文化遺存,基本保留原來村莊的體系以及鮮明的地方特色。「村落是歷史文化的容器,它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體。它的建築,它的人與自然關系的獨特規劃,都是其物質遺產,還有很多諸如民俗之類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關於民俗,他補充道:「我所說的民俗,包括人們生產、生活的民俗,商貿的民俗,婚喪嫁娶的民俗,起居飲食的民俗,節日的民俗,信仰的民俗,還有類似神話、故事、諺語、歌謠之類的口頭文化。民間戲劇、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藝人們身懷的民間技藝和民間手藝都是這個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要進行保護?馮驥才這樣回答:「我們的古村落有它研究的價值、學術的價值、見證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審美的價值、欣賞的價值,但最終的價值還是它的精神價值。我們之所以傳承文化遺產,最終的目的就是傳承我們民族的獨特文化,就是把我們的民族身份、民族基因傳承下來。」
他認為我們的文化遺產有一個問題,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面對的是全球化這種同質化的文化,它把我們的文化變成了同一個樣子。同時它又是商業文化,能成為賣點的就利用,不能成為賣點的就拋棄、甚至毀掉。「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危機,也是我們這一代文化人的失職。」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從去年開始做的,但是由於目前沒有法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現在只能做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有關方面正在加緊相關法律的制定。
阮儀三:村落是最後的「凈土」
「阮儀三」這個名字,對於關注中國遺產保護的人並不陌生。作為一名建築學家,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就發起了山西平遙古城的保護運動,而他最讓人熟悉的「力作」莫過於周庄古鎮的保護了。
在他的努力下,上世紀80年代,北京、西安、開封、揚州、洛陽等城市相繼被列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遙、江蘇周庄、雲南麗江等又在上世紀90年代同時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列;進入21世紀,阮儀三又馬不停蹄地促使了同里、南潯、烏鎮、西塘等古鎮走上了「保持原汁原味、擴展文化內涵」的道路,為中國留下了嘆為觀止的「水鄉」。
阮儀三認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城市建設熱潮使許多傳統歷史地域遭到了滅頂之災。許多舊城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
他說:「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而我們所說的非物質的東西,民俗文化的東西,就依存在建築等物質載體當中。所以那些具有價值的物質與非物質的遺存都應該保護。比如江南水鄉,就要保護構成江南水鄉的構建: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因水建房、鄰水建鎮的特點,這是它的靈魂。」
在談到「城市記憶」這一概念時,阮儀三舉了「上海猶太人保護區」的例子,那裡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現在是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
「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曾任美國卡特政府財政部部長的布魯門撒爾60年後舊地重遊時,淚流滿面,對身邊的女兒說,『記住,沒有上海就沒有我們一家,沒有中國就沒有我們這些猶太人的活路。』為什麼?就是因為這個街區反映了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慈愛之心,是和世界人民和諧相處的里程碑。這個街區就是重要的城市記憶,記憶著一代人的友誼,這不是語言能夠承擔的。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他對把旅遊與保護等同起來的看法嗤之以鼻:「我們通常認為用保護來發展旅遊,來搞經濟開發,把保護等同於賺錢。」他認為保護不應該圍繞著商業利益,因為商業利益的背後必然是破壞。「保護不是為了政績,不是為了開發旅遊,為的是留存我們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民族建築的精華、和諧的人與自然相處的環境。而這些是我們今後創造新城鎮、新建築的規范。」
青島泰之:保護活態的文化
聯合國教科文駐亞太地區總代表青島泰之應邀出席了論壇。他在發言中表示,古村落是一個特定文化歷史發展的珍貴的有形見證,反映了人們文化、哲學和審美價值的演變過程。與考古遺址和廢墟相比,這些歷史遺產群落是活態的遺產。
青島泰之認為,在快速的經濟發展、社會轉型以及全球化過程中,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正面臨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傳統建築和街道正不斷被現代建築所替代。因此,保護歷史遺產群落的非物質文化元素與保護其物質形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而在保護這類遺產的努力中,提高當地社團保護遺產的意識,促進他們的參與至關重要。
他說,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在中國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文化遺產保護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平遙古城、麗江古城以及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他同時希望中國政府、非政府機構和組織以及地方社團都能夠參與到遺產保護工作中來。
他山石
在「中國古村落保護」(西塘)國際高峰論壇上,浙江西塘、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順化等地代表的經驗發言也為其他古村落的保護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江西婺源——文脈的延續
婺源的鄉村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馮驥才對婺源也是贊不絕口,「色彩太漂亮了!青磚、灰瓦、白牆、翠綠的竹林、金色的菜花、藍色的山野、紅色的霞光,簡直像一幅畫。」
婺源縣政府根據各村落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不同的保護方式。包括景區式、博物館式、分區保護式和原始生態式。
由於婺源境內徽派建築遍布鄉野,獨具地方特色的儺舞、徽劇、茶道等文化絢麗多彩,因此政府出資對分散在鄉村的古建築進行普查、登記、建檔,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保護性規劃,同時成立了「婺源縣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建設管理領導小組」,還制定了詳細的農村建房審批流程,以抑制亂拆亂建的現象。
為了增強古村落的生命力,該縣還專門成立「婺源文化研究會」,研究會下設茶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徽商文化、民藝文化和民間故事等9個分會,負責對全縣民間民俗文化進行保護性挖掘整理。
今年,婺源儺舞、婺源徽劇、婺源徽州三雕、婺源歙硯製作技藝等4項民間藝術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榆次後溝古村——民居博物館
後溝古村以古樸的農耕文化、精美的建築文化、傳統的信仰文化、靈動的生態文化,構成了完整的民間文化體系。特別是精巧別致的古戲台、玉皇殿、觀音堂等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後溝古村因地制宜、順勢選址、擇吉而居,強調和諧的「田園山水」和「耕讀文化」。2005年,在經過周密論證的基礎上,當地政府對後溝古村進行了搶救性的整理和修復開發。同時還成立工作組,圍繞村民生產生活的自然形態開展調查、挖掘、整理、引導工作,再現了古村久遠的民間藝術、獨特的飲食文化、特色地域節慶活動,並籌建了農耕民俗博物館。
在搶救和保護古村過程中,始終貫穿「簡單不簡陋,民俗不粗俗」這一主線,在修復保護過程中,力求展現其簡單而精巧的建築、悠久而古樸的風俗、厚重而傳統的民風,使「田園風光、淳樸民風、古村風貌」躍然而出。
越南順化——新舊的和諧
順化市是承天化的省會,位於越南的中部。在順化市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和金屬時代遺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當時受南方考古文化的影響和北方青銅時代文化的影響。因此從古代起,這里就成為獨特文化的十字路口,也奠定了多樣風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基調。
順化的一個特點是博採眾長,歷史上所有的獨特藝術形式都為順化文化所吸收利用;而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宮廷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共存與互融。
順化是一個都市,但仍保存著歷史中形成的諸多傳統。因此,順化不僅扮演著多樣城市和歷史城市的角色,其實它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館,在這座博物館里有著很多的可觸與不可觸的文化遺存。
⑧ 婺源那裡最好玩
縣城裡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博物館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館藏文物1萬余件,珍奇異寶令人大開眼界,現位於汽車北站往江灣清華方向一公里;其二就是走走新建的步行街,這里的建築多是仿古特色,可供觀賞,有兩座牌坊可以留影,表示到了婺源。至於購物,這條街並不是旅遊用品的集散中心。購物店多集中在文公北路和文公南路,天佑路一帶,還有民俗風情街可以去看看,也有不少土特產店。
婺源北線
北線的風景與東線相比,內容豐富一些,有古村,廊橋,山水自然風光等,雖然稱為北線,但景點不是一條線上,而是到了清華以後象一棵大樹一樣分散開來。因此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要到清華轉乘車輛。從縣城出發,依次有叢溪飄流、思溪延村、清華鎮彩虹橋;從清華分散開來,其一:浙源、虹關及理坑;其二:大鄣山卧龍谷,黃村百柱宗祠、菊徑、靈岩風景區,石城;其三:長壽古里洪村,嚴田古樟;
北線的交通:從縣城到清華的交通極為方便,上午二十分鍾即有一趟車,下午約半小時一趟。但要去清華以遠的地方,多數要到清華轉車。
延村:位於縣城北偏西18公里處。現村中保存有商賈建造民居56幢,多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佔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築體風格大同小異,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徜徉其間,有如置身於藝術的海洋,令人如痴如醉,為省古建築群重點保護村。
思溪:村內的古建大多為明末清初時期,旺時達七十餘棟,現有三十餘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於清雍正年間,房屋由庭院、正廳、後堂、花廳、廚房、花園等組成,佔地面積一畝多,客館的建築雕刻精細完美,廳內為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是《聊齋》主要外景地;更為罕見者,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分別鐫望在十二扇扇門的中間,堪稱「精品」,另村中還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濟橋等景觀。
清華鎮彩虹橋:彩虹橋橫卧於清華鎮上街,初建於宋代,以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1米,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組建而成,木板鋪設橋面,木椽青瓦結頂,廊亭兩側有欄桿和坐凳,供行人觀賞憩息。鎮上還有老街、「從」字木橋,雙河等景點。老街位於清華鎮大橋與彩虹橋之間,長達1.5公里,可惜已比當年遜色不少。 木橋位於清華鎮大橋旁邊,很獨特的「從」字型木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彩虹橋
浙源龍天塔: 聳立在婺源縣北鳳山村頭的浙溪旁。該塔建於明萬曆年間,為磚石結構,六面七層,高30餘公尺,腰檐層層支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上懸鐵鈴,風起時,鐵鈴錚錚有聲。塔內有階梯上升,可直登頂層眺望。古建築風景。
虹關村: 徽墨名村。建村於南宋建炎年間,明清時有墨鋪80餘家。村頭有千年古樟,高26.1米,直徑3.4米,冠幅達3畝,有「江南第一樟」之譽。是北線的精華景點,從清華出發,經浙源,虹關一線,沿途都是未開發的村莊,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田園風光。
理坑村: 是婺源文化底蘊最厚重的一個村莊,歷史上文風鼎盛,有「山中鄒魯,理學淵源」之稱,現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進入了中國申請世遺預備名單,村中有諸多明清官邸,建村於南寧初年,村落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樑湍湍流水相映生輝。沿溪構築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書余懋學「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禮科給事中余懋葯「都諫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駕睦堂」、兵部主事余維樞「司馬第」等,翹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永,被藝術家稱為獲取作靈感的源泉地。相當聞名的景點。
洪村:北宋初年建村。村民養生有道,高壽者多,有「長壽故里」之稱,距離清華九公里。
黃村百柱宗祠(經義堂):古坦鄉黃村黃氏宗祠經義堂,又名百柱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堂、後堂、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公尺。前進為九脊頂,五鳳樓式門樓。正堂中央懸掛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所題「經義堂」匾額,遒勁有力,大樑上木雕精美,有「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四個石基深刻「鷺鷥戲蓮」、「鳳戲牡丹」、「仙鶴登雲」、「喜鵲含梅」紋飾。該祠作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之一,其照片曾於1982年到法國巴黎展出。
靈岩風景區:這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是國家森林公園,以溶洞、古村為主要特色,這一帶有三十多個溶洞,自唐宋以來就是游覽名勝,各個溶洞內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處,其中不乏朱熹、岳飛、宗澤等名人。
婺源東線
東線由近及遠可選的有月亮灣、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江嶺、段莘水庫,慶源。這條線多數遊客是走李坑,汪口,江灣,曉起,優點是在一條線上,交通方便,但缺點是內容單一,都是古村落為主。
月亮灣:這里往往給許多遊客以想像,這里實際上就是一個彎月形的水面,路過這里,有時間停車拍照停留五到十分鍾足矣。當然攝影愛好者在光線合適的時候還是值得多等等的。
月亮灣
李坑: 李坑村為南宋乾道三年武狀元李知誠故里。村內的260多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村內有古建、古橋、古亭、古樹等景觀,村內那清澈的小溪映照著浣衣女美麗的身影,倒映著粉牆黛瓦的古民居。乘婺源至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中途在李坑下車即可,這是離縣城最近的一個景點,因此遊人眾多,旅遊設施開發得比較完善。
汪口俞氏宗祠:李坑再往江灣方向走八公里左右就到了汪口,這里最有名的就是俞氏宗祠,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各種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築專家譽為「藝術寶庫」。同時汪口村也是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值得走走看看。乘婺源至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中途下車即可。
江灣:江灣建村於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成為婺源東大門。不過,這里的出名,是因為國家領導人的到來和認祖歸宗,成了偉人故里。乘婺源至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即可到達。
曉起: 從江灣再往北走七公里就到了曉起村,有上、下曉起之分。是清代兩淮鹽務使江人鏡故里,村屋多為清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一些村屋門前設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園景象。主要景點有古樟、雙井印月、濯台煥影等。乘江灣鎮到曉起的三輪摩托車,或者到溪頭,段莘的交通車在曉起下。
江嶺風光:上曉起往上行九公里到達江嶺,可見田園風光,這里在三、四月份油菜花開的時候是很漂亮的。乘到段莘,慶源等地的車中途下,不過,多是農用車,中巴很少。
段莘水庫: 很多游記里寫著高山平湖就是這里,去慶源要路過。
慶源: 慶源又名小桃源,簡稱小源,位於婺源縣東北部的段莘鄉,建村於唐開元年間。這里峽谷深幽,寬如太行之盤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處萬山之巔,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幾經選擇的避亂勝地。由於慶源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欲去者最好是自己有交通工具(或租,或包),因為路況較差,自駕車者要有心理准備;
婺源西線
婺源的西線在三條線中算是比較冷的,去的人日漸稀少。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因山上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位於縣南部曉林鄉境內,距縣城紫陽鎮29公里。山上林木蔥翠,主要景點有積慶亭、古驛道、朱熹祖墓、桂花塘、仿竹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現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圍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譽。1985年列為江
西省級風景名勝區。
鴛鴦湖:位於縣西部賦春鎮,水面2300畝,湖區幽雅恬靜、空氣清新甘美、山林蔥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島、島上建有「湖心亭」,辟有桃、李、柑桔果園。每年冬季有2000多對鴛鴦翩然匯聚於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樂樂。
婺源鴛鴦湖
游山村:建村於唐天寶年間。一條小河呈太極陰陽魚形穿村而過,一派山裡水鄉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