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嶽麓山歷史文化資源

嶽麓山歷史文化資源

發布時間:2021-03-08 14:13:53

❶ 湖南長沙嶽麓山聞名的由來

嶽麓書院在山之東麓,始建於宋開寶九年(976年),朱熹、張 主講期間專是全盛時期,屬有學生千人,成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高等學府,後又變成高等師范學校。1925年改為湖南大學。書院現存古建築尚有御書樓、文昌樓、半學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經堂、自卑亭等,讓人緬懷書院輝煌歷史。
嶽麓山,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名山勝地。
位於清風峽口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孕育了博大精深,廣袤無垠的湖湘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偉人。
嶽麓山也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這里長眠了辛亥革命時期為推翻帝制,實現共和而獻身的先烈;為捨生取義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還長眠了抗日戰爭時期為抵禦外侮而浴血疆場,以身殉國的中國軍民。
那一座座為他們樹立的豐碑墓誌,永遠昭示和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構成了嶽麓山的一幅幅悲壯肅穆的人文景觀。

有黃興墓 還有愛晚亭~ 沁園春長沙描寫的嶽麓山的景象使得嶽麓山更加出名 現在是國家4A景區

❷ 嶽麓山景點的ppt

長沙嶽麓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古城長沙的湘江西岸,海拔300。8米,面積約36平方公里,是全國4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嶽麓山是一個巨大的「植物博物館」,整個山區全被林木覆蓋,資源極其豐富。全區植物種類有174科,977種,以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暖性針葉林為主,部分地區還保存著大片的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古樹名木,隨處可見,晉朝羅漢松、唐代銀杏、宋元香樟、明清楓粟,都是虯枝蒼勁,生機勃勃,全國大中城市中有如此鞥福的自然植物資源的實屬罕見。

嶽麓山人傑地靈,風景名勝比比皆是,僅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愛晚亭之幽,嶽麓書院之深,麓山寺之古,雲麓宮之清,以及白鶴泉、禹王碑、二南詩刻、隋舍利塔等無不引人入勝,還有黃興、蔡鍔等烈士名人墓葬,在蒼松翠柏之中更顯庄嚴肅穆。

嶽麓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其最大的特點是儒、佛、道三教共存於一山。山下是列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嶽麓書院,100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教學,培養了一大批經世致用的棟梁之材。三教中的佛教位於半山腰,是湖南佛教文化的發源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比南嶽著名的福嚴寺還早300年,是湖南地區的第一座寺廟,有「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之稱。位於山頂的雲麓道宮,是道教的72福地的第23洞真虛福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二教並存是嶽麓山獨具魅力之處,儒、佛、道三教相互交融,共同譜寫了一部嶽麓山文化發展史的壯麗詩篇。

嶽麓山風景區
地址:長沙市麓山路82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❸ 嶽麓山的介紹

嶽麓山風來景名勝區位於古源城長沙湘 江兩岸,系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 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動植物以及文化古跡、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 念遺址等組成,為城市山嶽型風景名勝 區。
其中麓山景區系核心景區,景區內有愛晚亭、麓山寺、嶽麓書院、雲麓宮、 新民學會會址等景點。 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市嶽麓山東,是 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北宋開寶九年 (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 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

❹ 嶽麓山歷史

星辰在線10月31日訊(實習生唐偉兵 記者羅芳) 「如果說張家界的山是一幅畫,那麼嶽麓山是一本書。」在今日下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長沙麓山紅楓文化節暨嶽麓山歷史文化叢書首發式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副秘書長陳錄社情由心生,攜《麓山詩稿》深情地吐露自己與嶽麓山的一段不解情緣。

「夕來峽谷佇紅亭,山徑晚秋盡醉楓。紅葉天涯遙與寄,閨中可解旅羈情。」這是陳錄社剛來長沙工作不久寫下的詩句。二十多年前,風華正茂的他一登上嶽麓山,就被此山的人文魅力和綺麗風光所迷住,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用錦綉的清詩麗詞對嶽麓山進行了一次自由而盡情的述懷與敘說。

今天,為了更好的挖掘嶽麓山歷史資源,弘揚歷史文化,傳承歷史文明,保護歷史名城,提高我市的知名度、美譽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一套《嶽麓山歷史文化叢書》共計9本編撰出版,並擇第三屆中國長沙麓山紅楓文化節首發。此套叢書歷經3年時間的編著,現已出版《麓山詩稿》、《嶽麓山傳奇》、《嶽麓山民間故事》、《嶽麓勝景》畫冊等4本,它們內容豐富,脈絡清楚,史料詳實,可讀性強,凝聚了湖湘文化研究的優秀成果,對於繼承和弘揚湖湘文化的思想精華,以史鑒今,資政於人,面向未來,開拓創新,有著重要而深淵的意義。

《麓山詩稿》是陳錄社來長20餘年來,他為嶽麓山寫過的詩集中精選200餘首而成,容括麓山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飄逸著山水的靈秀,折射出文化的神韻,可以說是一部嶽麓山歷史人文史的「詩說詞釋」。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嶽麓山作為南嶽72峰之尾峰,能揚名於世,固因其有秀美的風景,更因其眾多的人文景觀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此屆文化節更是主打文化牌,以全新的運營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在保護並提升原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嶽麓山的文化底蘊,將自然環境與文化內涵完美結合,打造一道絕無僅有的文化景色大餐。

❺ 介紹嶽麓山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於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明代中後期,明世宗御賜「敬一箴」,王陽明心學和東林學派在此傳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

李邕,揚州江都人,史書記載「邑之文,於碑頌是所長」。由於他任過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所以這碑又名「北海碑」。李邕撰寫的此碑碑文為行楷書,詞句華麗,字體秀勁,集漢魏碑銘之長。在李邕一生書寫過的眾多碑銘中,以麓山寺碑最為精美,碑的背面還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題名,因而歷代書家都將它視作珍品。由於此碑的文采、書法、刻工都精湛獨到,所以人們又稱它「三絕碑」。「三絕碑」在我國古代碑刻藝術中聲譽很高,碑字用行書是此碑新創,筆力雄健渾厚,後起書法大師,如蘇、米芾等都沿襲其法。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擬之」。自古至今,許多著名文人游覽嶽麓山時都特意來觀摩此碑,宋代的張、明代的李東陽等都留下了吟詠它的詩篇,可見其對後人影響之大。
唐代是詩的盛期,當駱賓王、杜甫;李白、李商隱等著名詩人往來吟詠古長沙時,長沙本地的俊傑之士也才華畢露,他們撰文作詩,聯句競對,從而引出了一則王磷、李群玉麓山競對的佳話。王是長沙人,善作詩詞,才思敏捷,唐咸通(860-872)年間,由觀察使崔鉉推薦,到長安參加「日試萬言科」。考試那天,王請到10位書吏,各給筆墨紙張,然後自己往來口授,10吏筆不停書。首題《黃河賦》3000字,數刻而成,再記《鳥散余花落》詩20首,到中午就已寫就了7000言。當時掌權的宰相路嚴見王才華出眾,想羅致門下,派人召見王,王謝絕,路嚴大怒,絕了王的仕途。王便獨自返回長沙,寄情於山水之間放懷詩酒。一天,他在嶽麓山偶遇另一位湖南名詩人李群玉。李群玉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詩自娛,詩筆妍麗,才力邁健,又好爭勝斗強,恃才自傲。兩個要遇時,李群玉問王:「公何許人?」王回答:「日試萬言王。」因為李群玉一向看不起孜孜於功名仕途的人,又認為日試萬言只有應酬工作,算不得真才華,便在言語中對王顯出輕視的態度,王覺察到後,裝作不知,只是提議兩人以聯句較量才力,李群玉毫不在意,一口應允。不料王占對快捷,佳句泉涌,李群玉幾乎無法應付,當王吟出「芍葯花開菩薩面,棕櫚葉散夜叉頭」的絕句時,李群玉不覺傾倒,連嘆「好句、好句」,自愧不如。從此,李群玉與王結為好友,麓山競對的佳話也在湖南廣為流傳。
宋代嶽麓山還產生了一則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斷南侵,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左,執掌朝柄的秦檜等人畏敵如虎,一味妥協投降,胡寅目睹國家的內憂外患,心急如焚,對南寧朝廷極為不滿,對秦檜之流深懷憎恨,他憤而辭去京官,請示歸回湖南和父親胡安國、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長沙嶽麓山游覽麓山寺,突然聽到秦檜黨羽劉旦來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氣憤,便揮筆在牆壁上大書「是何南海之鱷魚,來作長沙之鳥。」南海鱷魚的比喻,來唐代韓愈的《祭鱷魚文》。傳說韓俞初任南海邊潮州刺史,知道惡溪中有鱷魚把百姓的牲口幾乎吃光了,便寫了《祭鱷魚文》投入惡溪命鱷魚限日離開潮州遷往南海,否則將弓矢捕殺殆盡,結果鱷魚懼怕潛走,以後潮州永無鱷魚。劉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將他比喻成了那兇殘虛偽的潮州鱷魚,又到長沙來為害百姓了。劉旦見了這題句,知道是在譏諷自己,便向秦檜告狀。胡寅因而落職,20年不再做官。這表現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學派創始人一樣,節操凜然,一身骨氣,為嶽麓秀山增色不少。

❻ 嶽麓山的麓山寺有什麼歷史背景呢

嶽麓山是人們前往湖南長沙後一般都會選擇的遊玩景點之一,也是著名的南嶽衡山72峰其中之一。在這里有著不計其數的景點,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古書院嶽麓書院,愛晚亭等等。不過,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處於嶽麓山的麓山寺,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寺院了。


湖南這座千年古寺,曾遭數次毀壞,香火卻依舊旺盛,今免費開放

如果前往嶽麓山的話,可以選擇乘坐地鐵4號線,然後到了湖南大學站下車,從2號口出站會比較近一些,接著從湖南大學校內就可以直接步行上山。目前,麓山寺還沒有收門票,是免費向遊客開放的。如果大家對於麓山寺還有更多的想法都可以在評論區分享出來哦!

❼ 長沙市主要的文化類旅遊資源有哪些

嶽麓書院、橘子洲頭、新民學會舊址都是長沙的主要文化旅遊資源。

❽ 嶽麓書院的文化和歷史

嶽麓書院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市湘江畔嶽麓山下,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南宋理學家朱熹等曾在此講學,據說,鼎盛時期從學有千人之眾。 從嶽麓書院至湖南大學的千年辦學歷史,反映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遷,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據點,曾建萬壽宮、崇真觀等。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創立。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辦學,形成書院的雛形。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襲擴建,創立嶽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賜「嶽麓書院」額,嶽麓書院遂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

自明宣德始,經地方官員多次修復擴建,嶽麓書院主體建築每一次集中在中軸線上,主軸線前延至湘江西岸,後延自嶽麓山巔,配以亭台牌坊,於軸線一側建立文廟,形成了書院歷史上亭台相濟、樓閣相望、山水相融的壯麗景觀。書院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現存建築基本格局。

「青山有幸埋忠骨」。辛亥革命後,不少仁人志士的遺骸長眠於此,這也是嶽麓山的一大奇觀。其中最著名的有舊民主主義革命先驅黃興、蔡鍔、蔣翊武、劉道一、陳天華,辛亥光復湖南的正副都督焦達峰、陳作新,同盟會重要成員姚宏業、禹之漠,著名學者楊樹達及大批陣亡將士的公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跡,已與嶽麓青山溶為一體,是嶽麓山文化浩氣長存的一個篇章,是碧血丹楓美景中最具有憂國憂民的感情色彩的一頁。

明代嶽麓學術仍以朱張之學為宗。清代嶽麓書院主要傳授儒學和漢學,道光年間,吳榮光於書院內創立湘水校經堂,使其成為漢學研究的重鎮。清末,維新變法思潮的興起,書院也開始了新學的傳播,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維新變法運動興起,要求廢科舉、興學堂。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湖南時務學堂創辦,後相繼改名求實書院、湖南大學堂。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與嶽麓書院合並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六亥革命後,改學堂為學校,擬辦湖南大學,期間先後遷入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至1926年湖南大學正式成立。

學校雖幾經變革,多次易名,但始終為湖南最高學府,原書院院舍始終保持未變。今日的湖南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修復後的嶽麓書院,被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學府正續寫新的

❾ 嶽麓山的景區文化

嶽麓山東麓有座嶽麓書院,早在宋代就是全國有名的四大學府之一。書院的主講人叫山
長。清代乾隆年間,有個名叫羅典的人,在這里做了二十七年山長,很有名氣。羅典是位經學家,為人清高傲慢,有些古板。他不但認真教書,還每年拿出自己的俸金,增修書院,嶽麓山的柳塘煙曉、桃塢烘霞、桐蔭別徑、風荷晚香、曲澗鳴泉、碧沼觀魚、花墩坐月、竹林冬翠等八景,都是他親手指點加工修飾的。為了欣賞秋山紅葉,他還在書院後面的清楓峽口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紅葉亭。
有一年秋天,江南的著名才子袁枚到了長沙,許多人仰慕他的名氣,都趕來會見他。只有羅典不加理睬,他說袁枚這個人有官不做,到處遊山玩水,生活放盪,寫詩作文又標新立異,違背聖賢之道,特別是袁枚收女學生,更使得羅典看不慣。他不但不進城去會袁枚,還怕袁枚找上門來,就在書院的牌樓上貼了副對聯:「不為子路何由見,非是文公請退之。」子路姓仲名由,是孔子的學生。子又是對人的客氣稱呼,就是現代語中的您。上聯的意思是說:「我不是和您一條路上的人,有什麼理由見面呢?」唐朝的文學家韓愈,字退之,謚文公。下聯的意思是:「你袁枚不是韓文公一樣有真才實學的人,請打回轉吧!」
過了兩天,袁枚真的過江來了。他看了羅典的對聯,搖搖頭,笑了笑,還是到了書院門口,遞了拜帖。這時,羅典正在書院里整理文稿,接過門人遞上的帖子,連忙叫他傳話說:「山長病了,不能相見,請自便!」袁枚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在意,便自管游山去了。袁枚走後,羅典叫人挑來幾擔水,沖洗書院門前的台階,說是要洗凈異端邪氣。
袁枚到了清風峽,只見這里三面環山,楓葉紅的像火,中間開闊處有座亭子,石柱子,琉璃瓦,飛檐高挑。亭子的匾額上寫著「紅葉亭」三個大字,柱子上刻了一副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滴翠,一雙馴鶴待籠來。」袁枚看了對聯,不住點頭,望望匾額,好像想說什麼,又沒說出口來。他離開了清風峽,參拜了麓山寺,觀賞了白鶴泉,登上了 雲麓宮,才興盡下山。
袁枚在長沙住了幾天,寫了很多詩,才到別的地方去。說也奇怪,他對嶽麓山上的景物都寫了詩,惟獨在《紅葉亭》題目下,只抄錄了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絕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如二月花。」分明是一首人人都背得出的詩,不知道他為什麼把第三句還抄脫了兩個字,變成了「停車坐楓林」了。
這件事引起了長沙人議論紛紛,不久就傳到了嶽麓書院。羅典聽了,臉紅到了頸根,連聲說:「慚愧,慚愧……」,馬上吩咐學生把「紅葉亭」的匾額取下來,又親筆提寫了一塊「愛晚亭」的新匾額掛上去。(少了「愛晚」兩個字,袁枚的意思是羅典不愛護晚輩)。
此後,羅典再也不傲慢了。每有文人上山,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熟悉不熟悉,總是客客氣氣地接進書院,熱情相待。
嶽麓山雲麓峰左側峰巒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嶽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徵,是宋代摹刻至此的。這塊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傳4000多年前的洪荒時代,天下被淹沒洪水之中,大禹為民治水,到處奔波,疏導洪流,竟「七年聞樂不聽,三過家門不入」,最終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傳說大禹曾到過南嶽,並在岣嶁峰立下了這塊石碑。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就記載了這一傳說:「禹登衡山,夢蒼水使者,投金簡玉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處。」唐代韓愈為此登臨岣嶁峰尋訪禹碑,雖未親見,卻留下了「蝌蚪拳身薤葉撥,鸞飄風伯怒蛟螭」的詩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嶽,在岣嶁峰摹得碑文,過長沙時請人翻刻於嶽麓山顛。宋以後,碑被土所掩。明代長沙太守潘鎰找到此碑,傳拓各地,自此禹碑名聞於世。全國各地有10餘處禹碑,據說都是由嶽麓山禹碑復刻的,由此也可見它的珍貴。
嶽麓山還有一塊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其規模宏偉,碑高近3米,寬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李邕撰文和書寫,黃仙鶴刻石。碑額篆書「麓山寺碑」4個大宇,碑文共1400餘字,駢散文體兼用,敘述了麓山寺自晉泰始(265-274)年間建立至唐開元(713-741)立碑時500年間的興廢修葺、歷代禪師宣揚佛法的經過,以及嶽麓山的佳麗風光。由於此碑的文采、書法、刻工都精湛獨到,所以人們又稱它「三絕碑」。「三絕碑」在中國古代碑刻藝術中聲譽很高,碑字用行書是此碑新創,筆力雄健渾厚,後起書法大師,如蘇軾、米芾等都沿襲其法。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擬之」。自古至今,許多著名文人游覽嶽麓山時都特意來觀摩此碑,宋代的張栻、明代的李東陽等都留下了吟詠它的詩篇,可見其對後人影響之大。
唐代是詩的盛期,當駱賓王、杜甫、李白、李商隱等著名詩人往來吟詠古長沙時,湖南本地的俊傑之士王磷、李群玉等也才華畢露,撰文作詩,聯句競對。
宋代,嶽麓山產生了一則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斷南侵,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左,執掌朝柄的秦檜等人畏敵如虎,一味妥協投降,胡寅目睹國家的內憂外患,心急如焚,對南宋朝廷極為不滿,對秦檜之流深懷憎恨,他憤而辭去京官,請示歸回湖南和父親胡安國、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長沙嶽麓山游覽麓山寺,突然聽到秦檜黨羽劉旦來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氣憤,便揮筆在牆壁上大書「是何南海之鱷魚,來作長沙之鳥。」南海鱷魚的比喻,來唐代韓愈的《祭鱷魚文》。傳說韓俞初任南海邊潮州刺吏,知道惡溪中有鱷魚把百姓的牲口幾乎吃光了,便寫了《祭鱷魚文》投入惡溪,命鱷魚限日離開潮州遷往南海,否則將弓矢捕殺殆盡,結果鱷魚懼怕潛走,以後潮州永無鱷魚。劉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將他比喻成了那兇殘虛偽的潮州鱷魚,又到長沙來為害百姓了。劉旦見了這題句,知道是在譏諷自己,便向秦檜告狀。胡寅因而落職,20年不再做官。這表現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學派創始人一樣,節操凜然,一身骨氣,為嶽麓秀山增色不少。

❿ 介紹嶽麓山的短文

嶽麓山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湘江西岸,為城市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回南嶽衡山七十二答峰之一。 已開放的景區有麓山景區、橘子洲頭景區。這里薈萃了湘楚文化的精華,名勝古跡眾多,集儒、釋、道為一體,革命聖跡遍布且植物資源豐富。 不容錯過的有坐落在山中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冠;還有地處青楓峽的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毛澤東、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常來嶽麓山聚會,研討國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 嶽麓書院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也是中國現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

閱讀全文

與嶽麓山歷史文化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