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論文參考文獻
李世梁, 楊光道. 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物流發展模式探討[J]. 石油工業技術監督, 2010, (02) :28-30
肖湘,周傳麗. 物流理論研究新進展及其評析[J]宏觀經濟研究, 2005,(02) .
劉琛. 新經濟格局下的物流發展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 2009,(08) .
陳煥,諸利明. 我國沿海港口物流發展模式探討[J]. 中國水運(理論版), 2006, (08) .
張澤華. 我國沿海城市港口物流業的發展模式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 2008, (35) .
南嵐. 港口物流產業集群共生模式發展博弈[J]. 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9, (20) .
羅列英. 溫州市商貿物流發展戰略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09, (05) .
李妮,王建偉. 我國商貿物流發展現狀分析及模式選擇[J]. 商場現代化, 2009, (05) .
馬強. 長三角和珠三角物流業發展比較探析——兼論香港物流業發展[J]. 市場論壇, 2007, (05) .
齊海燕. 全球化背景下珠三角地區現代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J]. 改革與戰略, 2008, (05) .
王靜一. 現階段珠三角物流業結構及未來發展格局分析[J]. 江蘇商論, 2006, (09) .
莫柏預. 我國民營物流企業的優勢、問題及對策[J]. 物流科技, 2007, (04) .
陳武銀. 對我國民營物流企業發展的思考[J]. 商場現代化, 2008, (24) .
滕紹光,張春梅. 民營物流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 (16) .
陳泉忠. 當前民營物流企業運作現狀及發展探析[J]. 科技成果縱橫, 2007, (01) .
攻克. 民營物流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黨政幹部學刊, 2008, (12) .
國內民營物流企業現狀調查[J]. 運輸經理世界, 2007, (06) .
任亞飛,嚴新鋒,汪建波. 國內民營物流發展模式比較[J]. 運輸經理世界, 2007, (06) .
我國民營物流企業發展調查報告[J]. 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7, (03) .
陳平. 診斷國內民營物流企業缺陷[J]. 運輸經理世界, 2007, (06) .
孫曉明,施國洪,尹成元. 民營物流企業發展策略[J]. 江蘇商論, 2006, (05) .
⑵ 求論文「一國兩制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國兩制」實施中的若干憲法問題淺析
1997年7月香港回歸,特別行政區成立,「一國兩制」開始真正實施。兩年多來,總的來說,「一國兩制」和相應的兩部憲法性特別法即香港和澳門兩部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註:對兩部基本法在整個中國法律體系中的定性,歷來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學者主張兩部基本法是憲法性法律,屬於基本法律。但是我認為這不足以描述兩部基本法的特殊性,因此我原來把他們定性為「憲法特別法」。在編輯本文時,童之偉先生提出最好叫做「憲法性特別法」。我覺得這個定性非常恰當。)的運作是很成功的,當然也產生了一些憲法和法律上的難題,這篇文章將就這個題目展開論述,探討「一國兩制」在實施中給中國憲法的理論和實踐提出的一些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是「一國兩制」之下的法律解釋問題、違憲審查問題和憲法在特區的適用問題等,以就教於學界同仁。
一、「一國兩制」實施中的憲法和法律解釋問題
在實行「一國兩制」情況下中國憲法遇到的各種問題,應該說處理起來都不難,只需給特別行政區例外或由特別行政區自行處理即可。但是在法律解釋問題上,中國憲法遇到了真正的挑戰,「一國」和「兩制」如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對兩地法律界專業技能的真正考驗。
(一)兩地不同的法律解釋制度
中國憲法把憲法和法律的解釋權賦予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國內地實行的是由立法機關解釋憲法和法律的制度,即「立法解釋」制度。立法機關的解釋是最終的權威解釋,不僅一切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必須遵守和執行,而且司法機關在處理具體案件時也必須依據有關解釋來判案。此外,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如果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有疑問,可以提請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解釋,這種解釋有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這種司法解釋其范圍只限於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這種解釋不得違背法律、法令的原意。相對於立法解釋來說,司法解釋是輔助性的,前者是主要的。(註:參見張志銘:《中國的法律解釋體制》,載梁治平:《法律解釋問題》,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頁。)盡管如此,立法解釋在中國運用得並不多,憲法性的解釋更是鮮有。但是,在「一國兩制」下,憲法性的解釋卻被頻繁地運用。這是我國憲政制度很大的發展。
在普通法制度下,法律的解釋權屬於法院。在這種制度下,法律制定出來後,立法機關就不再有發言權,法律的命運就掌握在法院的手裡。由於實行嚴格的司法獨立,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時如果需要解釋法律,是不會徵求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意見的。如果立法機關對法院的解釋有意見,可以修改乃至廢除或重新制定有關法律,而不會解釋法律。這就是普通法下的法律解釋制度。盡管在英國統治之下,香港的法院所享有的法律解釋權是有限的,但是,其基本精神與其他普通法地區的制度是一樣的。基於香港特殊的情況,回歸後,這種法律解釋制度被保留下來了。這里探討一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解釋問題。
(二)「一國兩制」下的法律解釋制度
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我國又有大陸法的傳統,然而基本法的實施卻是在實行普通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處理基本法的解釋問題時,立法者面臨兩難的境地,既要考慮到中國內地的法律解釋制度,又要考慮香港普通法體制下的法律解釋制度。最後折衷的結果就是基本法第158條的規定,即根據憲法的規定,像中國所有其他法律一樣,特區基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這就與內地的法律解釋制度統一起來,體現了「一國」的要求。同時也保留香港普通法下的法律解釋制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香港特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解釋基本法的條款。但如果要解釋 的條款有關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務或中央和香港特區的關系,那麼香港特區法院在對案件作出不可上訴的終局判決前,應由香港特區終審法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香港特區法院在引用該條款時,應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為准。但在此以前作出的判決不受影響。可見這是精心設計的很特別的法律解釋制度,它把內地由立法機關解釋法律的制度和香港由法院解釋法律的制度融合在一起了,從而同時滿足了「一國」和「兩制」的要求。
(三)「6月26日解釋」的個案分析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 1999年6月26日應國務院的提議,第一次對香港基本法有關條款作出了解釋。其起因是香港特區終審法院1999年1月29日就香港居民在內地所生子女的居留權案件所作的判決的內容與香港特區政府對基本法有關條款的理解不同。特區政府認為,由於終審法院的有關判決涉及應如何理解基本法的原則性問題,而內地居民進入香港的管理辦法還涉及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系,因此,請求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和基本法的有關規定,對基本法有關條款作出解釋。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最終解決了有關港人在內地所生子女的居港權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以後在審理有關案件時,應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為准。(註:參見《法制日報》1999年6月27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不影響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1999年1月29日對有關案件判決的有關訴訟當事人所獲得的香港特區居留權。即這種解釋不影響案件雙方當事人根據判決所取得的權利和義務,不溯及既往,只對將來發生的事有效力。因此不能說全國人大常委會推翻了香港特區終審法院的判決。
在普通法體制下,法院的判決可以成為先例,法院以後在處理同類案件時要遵循先前的判決,這就是「遵循先例」原則。但是如果立法機關就案件所涉及的問題制定或修改了法律,改變了法院通過自己的判決就有關問題所確定的制度原則,那麼法院以後處理同類案件就必須遵守立法機關制定或修改的法律。這也是普通法的原則,即「制定法優於判例法」的原則,立法取代判例的情況可以發生在任何普通法地區和國家。(註:Peter,Wesley-Smith:The Sources of Hong Kong,Law,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4,P.33.)所以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應國務院的要求對基本法作出解釋,無論在大陸法體制下或者普通法體制下,都應該被視為是正常現象。
(四)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行為的性質分析
也許有人會說全人大常委會在這里不是立法或者修改法律,而是解釋法律。然而由立法機關解釋法律不為普通法地區所熟悉,生活在普通法之下的人們對此是沒有認識的。實際上1996年和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國籍法在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問題所作出的解釋,就是內地立法解釋很好的例子,但是並沒有人對這個立法解釋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任何異議。(註: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該「解釋」考慮到香港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情況,採取靈活辦法,圓滿解決了中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適用帶來的難題。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6次會議作出《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對澳門回歸後澳門居民的國籍問題也作出了類似的特別安排。)
轉貼於 酷文網-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coolwen.net/faxuelunwen/guojiafa_xianfa/20070314/5782.html
⑶ 香港這幾年的發展如何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客席教授計劃及研究生會議予本地高等教育院校
簡史及宗旨
提名及申請程序
獎項/ 贊助名額及款額
客席教授任期及研究生會議
公開演講手稿
過往的獎項及訪問記錄和即將進行的訪問
查詢更詳盡的資料
簡史及宗旨
為促進香港與國際學術界的教育及文化交流,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由1995 / 96 年度開始贊助海外學術界的傑出人士來港演講,同時探討可否與本地高等教育院校進行研究。基金理事會從獲得客席教授計劃獎項的院校當中,選出一間院校主辦研究生會議,並由該院校的客席教授擔任首席主講嘉賓。另外,基金由2000 / 01 學年亦開始贊助首屆研究生會議,讓本地及非本地研究生能夠在會議上分享研究成果和交流意見。首屆研究生會議已於2001 年六月由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主題是生物科技。
提名及申請程序
基金理事會在每年四月/五月邀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香港演藝學院和香港公開大學提名候選人參與客席教授計劃及申請資助研究生會議,並請研究資助局參與遴選工作。遴選結果在同年第四季公布。
但此項資助計劃將會由2005/06學年起暫時停辦,直至另行公布。
獎項/ 贊助名額及款額
客席教授計劃各獎項的款額最多可達100,000 元,而基金亦為最少有20位非本地研究生參予的研究生會議提供贊助,每位可獲多至5,000 元的贊助,贊助款額最多可達100,000 元。獎項/ 贊助名額及款額每年不同, 是要視乎基金可得的實際收入數目而定。
客席教授任期及研究生會議
每位客席教授通常於提名後翌年二月至八月來港,為期約兩個星期;研究生會議則通常在客席教授來港期間舉行,為期兩天左右。
公開演講手稿
在訪港期間,客席教授會就選定主題主持公開演講。有關演講手稿的內容,請參閱英文版。
查詢更詳盡的資料
如有查詢,請與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理事會秘書處聯絡。秘書處的地址是九龍長沙灣道303 號長沙灣政府合署12 樓1217 室,電話號碼是2150 6098 或2150 6108 。
參考文獻:學生資助辦事處
⑷ 求論文一篇《香港與中英關系》
小談香港回歸十二年
前言: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十二周年了。這十年裡她依然穩步發展;依然是「東方明珠」。
香港回歸祖國十二年,樹立了三個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個里程碑是基本法推動了香港的經濟轉型。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使香港經歷了一段最艱難的日子,但憑借香港本身足夠的財政儲備和穩健的金融體制,成功擊退國際金融大鱷,讓情況穩定下來。
第二個里程碑是基本法讓香港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因為基本法保留了香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身份,而內地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落實內地旅客來港『個人游』,使香港經濟逐步復甦。
第三個里程碑是基本法不斷推動香港的民主進程。回歸後,香港在民主和選舉制度上較回歸前更開放、更透明。回歸前,港督是由英國委任,香港人沒有參與的份兒。而現在,行政長官是經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的,全部立法會議席也都由選舉產生。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最新資料顯示,過去12年,香港經濟結構已明顯轉型:製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1997年的8.3%減至2008年的3.5%。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則從78.8%上升至87.4%。 在1997—2008年期間,香港所有服務業的凈產值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4%,而同期製造業的凈產值平均每年實質下跌9.2%。10年中,香港就業人數持續從製造業轉往經銷貿易業、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以及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製造業就業人數已從1997年的25.1萬人大幅減至2008年的15.8萬人。在此期間,製造業的附加值與生產總值的比率,一直保持在約三成的水平。就業人員的平均附加值更上升至約120%。10年中,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就業人數顯著增長,占經銷貿易業(包括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酒店業)就業人數的百分比,已從1997年的43%上升至2008年的51%。以就業人數計,在金融、保險、地產和商用服務業中,商用服務業和金融機構是兩個最大行業,2008年共占整個行業類別總就業人數的82%。 商用服務業包括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廣告、公共關系和市場研究,以及機械及設備租賃服務。商用服務業在行業類別中所佔的百分比,已從1997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52%。
香港回歸十二年了,確實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這十年來,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堅決按基本法辦事,沒有干涉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內部的事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香港市民,戰勝了亞洲金融風波等一系列的困難,經濟得到穩定、恢復和發展,民生得以改善。香港目前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我一直認為,香港背靠祖國、面對世界,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香港有著世界最自由的經濟,國際上廣泛的聯系,有著較為完備的法制和經濟管理人才的優勢。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運中心地位、貿易中心地位,是其它地區不可替代的。值此香港回歸十年之際,我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榮,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諧!紫荊花盛開了,今年花兒紅了,明年花更好!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紀念日,4月至9月間,香港特區政府將連續舉辦系列慶祝活動。香港特區政府慶典籌備辦公室主任楊立門說:「我們希望慶祝活動能展現香港的活力和朝氣。」
香港回歸以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全力支持下,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疫情的沖擊和影響,繼續保持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的特色,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 在中國大陸宣稱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任務中,香港似亦可承擔一定角色,中國科技部顯然對一個叫做「深港創新圈」的概念發生了興趣,確實香港特區在法治、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表現優異,在國際上的困擾相對較少,如果加以善用,或可走出新路。
與香港特區相鄰的深圳,當地政府明確提出了「向香港學習」的口號,其實香港特區在法治社會和公共服務型政府等各方面的經驗模式,值得各個城市學習。改革正在過大關,與此前近30年對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不同,接下來要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建立法治國家和公民社會,內地何妨胸懷寬廣地實行「拿來主義」。
香港之所以能繼續迅速發展與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構想分割不開。"一國兩制"構想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野和思維,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首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案,既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也充分照顧到港澳台地區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同時也妥善照顧到一些有關國家在這里的投資和其他利益,避免了武力統一和"一國兩制"可能造成的不佳後果,因而是一條損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國家統一的最佳方案。
其次:香港被英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英國在香港擁有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同時香港又是國際金融中心,美國、日本、西歐等國家在那裡有大量的投資,中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首先涉及到的是中英關系,其次還有中國和世界不少發達國家的關系問題,處理不好,同樣給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帶來影響。鄧小平說,採用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就必須既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的實際情況,就是說,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如果用社會主義來統一,做不到三方面都能接受。勉強接受了,也會造成混亂局面。即使不發生武力沖突,香港也將成為一個蕭條的香港,後遺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香港。所以,就香港問題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國兩制」,允許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當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一國兩制」的構想是沒有先例的天才創造,為香港特殊的歷史環境提供了富有想像力的答案。董建華評述說:「『一國兩制』方針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野和思維,是代表12億中國人對當代世界做出的偉大貢獻之一。」
香港的發展與祖國也是分不開的。祖國越發展,香港越美好。回歸十年來,作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市民的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展望未來,香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展望未來十年,林瑞麟表示,香港社會要以積極和包容的態度,處理好經濟轉型及政制發展的議題,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使香港社會能繼續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香港回歸十年》
⑸ 求關於郵票歷史的參考書籍 用於寫參考文獻的
郵票的祖先——黑便士 郵票家族的祖先是誰,在哪年什麼樣背景下而誕生的。這個詞題,現在有一 些剛剛踏入集郵大門的集郵者,他們還沒有了解清楚這個問題。早在郵票出世以 前,人們就有信件往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使得人們的書信往來日益頻繁。那時候還沒有郵票,郵寄信件的費用是由收信件 的人來付,寄信人反而不用花錢。說起郵票的誕生,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廣泛 地流傳著:一百多年前,英國一個小姑娘收到一封來信,她接到信後只往信封上 看一眼,就交給郵遞員氫信退回去。她說:「我沒有錢收信。」郵遞員和她爭執 起來。這時有個叫羅蘭。希爾的英國貴族散步走了過來,看到這種情況,問明爭 執原因,他掏出錢為小姑娘交了郵費。小姑娘很感激他,並向他說了實話。 她說,這是她遠方親人的來信,因為家裡很窮,拿不出錢來交郵費。她們事 先約好,如果他的身體健康,就在信封上畫上一個圓圈,她收信時看到信封上的 圓圈:就知道她身體安好,可以不必付錢取信了。這位英國貴族明白了小姑娘拒 絕收信的理由,覺察到郵政管理上有漏洞,認為郵政制度需要改革。 1837 年, 羅蘭。希爾印了一本小冊子,書名叫《郵政改革——其重要性與可行性》。書中 提出了改變收費辦法,降低郵費、統一郵費等系列改革建設。他建議印製統一的 郵票,由寄信人付錢購買貼在信封上寄出,收信人不必再支付郵費。 他的建議得到廣大群眾和工商界的支持,一些頑固守舊的人卻加以阻繞。 但是,改革是不可阻擋的,兩年後英國政府終於採納了他的建議,開始進行 郵政改革。羅蘭。希爾為設計郵票圖案忙碌著。他舉辦郵票設計公開競賽,參加 競選的郵票國案很多,最後選用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像,兩邊有簡單的圖案作 裝飾。 這種郵票於1840年5 月6 日正式發行,在這一年中,重印了十一次,印了6800 萬枚。這種郵票是黑色的。按照羅蘭。希爾的建議,不管一封信寄往多遠的地方, 郵費一律定為一便士(便士是英國貨幣的名稱),所以這樣郵票就有了「黑便士」 的別稱。「黑便士」票幅很小,沒有齒孔,使用時要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前開, 稍不注意就把郵票剪壞了。後來英國一些小商店為了賺錢,就買進整張郵票剪開, 然後再一枚一枚地出售。可見,最初的郵票是不完善的。但是,羅蘭。希爾這個 卓有成效的改革,導致了郵政事業的巨大轉度,它簡化了郵件收費的繁瑣的手續, 加快郵件傳遞速度。從「黑便士」出現到今天,人類用郵票已有一百五十多來的 歷史了。在這一百多年中,各國發行了數10萬種郵票,「黑便士」——郵票的祖 先,它一到世,為人類的文化生活開辟了新的領域,集郵活動很快地出了。人們 忘記不了羅蘭。 希爾的功勛,為了紀念他,許多國家都發行了紀念他的郵票。 TOP 郵票名稱的來歷 最早,郵票一詞是從英文POSTAGE.STAMP.直譯來的,意思就是「郵資憑證「.1840年,英國最早發行的郵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繼而各國仿效,紛紛發行圖大多是君王將頭像的郵票,流傳到我國後便叫「人頭「.1879年上海<<申報>>上就曾刊登一則廣告:收買信封老人頭:部局書信館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海關人頭 每百個價二角;東洋人頭每百個價三角..... 六年後,<申報>上刊出又一則告:「收買信面舊人頭」 1878年,,清光緒四年發行中國第一套以「雲龍」為主圖 的郵票,接著發行小龍.蟠龍郵票.我國早期的郵票上多帶有「龍「的圖案,民間俗 稱為「龍頭「.直至民國期間,人們還這樣習慣地稱呼 1880年,上海清心書 館編 印的<<>花圖新報>曾刊登一篇<各國信館之印圖>的文章,稱郵票為「郵鈔」 這一時期,在郵局往來的正式公文中,常稱郵票為「圖記紙」清國家郵政 公布的郵政章程中規定「郵政局製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稱郵票為「信票」,表示該票是寄信專用的,因上面有圖案,又稱為「信資圖記」 在我國台灣省 ,郵票曾被稱為「士擔紙「,即英文STAMP的音譯.1888年,台灣設立文報總局 ,在其頒布的<台灣郵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現「郵票「二字.總局印發了兩聯單 式的台灣郵票,用以在傳遞公文中分清職責和傳遞時間,官用的稱「郵票」,民 用的稱「商票",但這里所說的郵票與現在的意義不同. 在我國郵政史上,正式使用「郵票"一詞從1899年開始的,這時郵政匯總已開辦,郵政業務擴大了 ,「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1912年,我國發行的「光復紀念"郵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字樣. TOP 中國第一枚郵票的故事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台和牛庄(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3 枚郵票發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 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這是因為「龍」體現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統治者的象徵,最近,據大龍郵票專家考證,認為大龍郵票圖案設計者是個中國人,而不是先前推測的外國人,但設計者姓名及發行的准確時間很難查明,成為中國早期郵票發行史研究中的一個「懸案」。 「大龍」郵票為銅質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於進口紙張不同的緣故,分三次刷發行。第一次1878年發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紙,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次於1882年發行因排版時每枚郵票之間的距距離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縱橫各寬出2 毫米,稱為「闊邊大龍」,其中5 分銀未使用過的新票極少見,25枚的全張新票存世僅一張,是中國早期郵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於1883年發行。紙質比前兩次都厚一些,通稱「厚紙大龍」因打孔機的緣故,打出來的齒孔有光齒和毛齒兩種,光齒的又稱「厚紙光齒大龍」郵票齒孔周邊帶有纖維毛的稱「厚紙毛齒大龍」郵票。大龍郵票後由於銅模損壞,沒有再印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在郵票發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較珍貴,在紀念大龍郵票發行 110 周年時,郵電部於1988年7 月20日發行小型張一枚,以全套3 枚大龍郵票為主圖,採用票中票的形式設計,首次用7 色機印製成功,這在郵票印製史上罕見的,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在北京香山舉辦「大龍郵票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郵票博物館舉辦大龍郵票專題郵展,中國集郵出版社出版< 大龍郵票紀念專集> ,還攝制了< 中國郵票電視系列片(一)——大龍郵票> 電視專題片 TOP 世界各國最早發行的郵票 郵票的發明,大大簡化了繁瑣的郵政費手續,加快了信件傳遞速度,使郵政收入逐年增加。於是各國紛紛效仿。 法國10世紀末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殖民中家之一,自1849年開始發行郵票,主圖大部分是選用希臘神話或羅馬神話中的神像,都是著名的雕塑或繪畫作品。法國郵票的設計水平和印刷質量一向居於世界前列。比利時王國1849年發行第一批普通郵票,票面末印國號,只印法文郵政標記,主圖是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像,國王胸前佩戴一枚大獎章,通稱「大獎章郵票」,是比利時王國早期郵票中的珍品。西班牙歷史悠久,1850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主圖是女王伊薩貝娜二世像及西班牙微志等。奧地利和瑞士同年發行郵票。奧地利郵票主圖是皇冠和雙頭鷹微志,票面印有奧。匈兩國名稱,郵票適用於奧,匈兩國。1851年丹麥發行郵票。荷蘭王國最早於1852年發行郵票,票面末印國名,只印「郵政」字樣,主圖是國王威廉三世像。盧森堡是年也發行郵票時,就印有「瑞典」國名,早期的郵票主圖多為微志。雄獅紋章。數目字。三頂王冠和國王奧斯卡二世像。挪威於同年也發行郵票,翌年,芬蘭發行郵票。1860年波蘭。馬爾他發和郵票。19世紀中葉,義大利這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同861 年撒丁王國改稱義大利王國後統一發行郵票 . 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於1861年發行了第一套郵票,標記印「希臘郵票」主圖是希臘神話中的信使之神赫爾梅斯側面像。匈牙利,聖馬利諾1871年,冰島於1873 年保加利亞於1879年,摩納哥於1885年相繼發行郵票。素有「郵票王國」之稱的列支敦斯登1912年發行郵票。巴爾干半島之國阿爾巴尼亞1913年始發行郵票。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發行郵票發來,以其票幅較大,印製精美為世人稱道。前蘇聯郵票設計水平和印刷質量 在世界各國郵票中均屬上乘。1923年最早發行的普票10枚,主圖是工人像4 枚,農民和士兵像各3 枚,票面印「CCCP」標記。 比起歐洲來,亞洲國家發行郵票較晚。阿富汗於1871年開始發行郵票,當時國名是「喀布爾王國」。同年日本以行「切手」(即郵票)。中國於1878年正式發行「大龍」郵票,朝鮮於1884年建立近代郵政並發行朝鮮第一套郵票,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境內的6 個協約邦於1884 年使用加蓋郵票印度共和國郵票則於1950年發行。尼泊爾於1881年開始發行本國郵票,泰國(原稱暹羅)於1883 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標記為暹羅文,末印國號,只印郵政或郵票字樣,主圖是拉瑪五世國王像。土耳其的郵票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於1886年發行的郵票。伊朗史稱波斯,波斯帝國於1870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無國號,只印面值和獅子微志, 1864年發行的「荷屬印度」郵票是印尼最早的郵票菲律賓1889年印製郵票,票面圖案即現在菲律賓國旗上的微志,馬來西亞1990年首行統一郵票香港郵局自1862 年起發行7 分一96分面值不等的郵票,一套7 枚,澳門1884年宣布設立澳門郵政司,同年正式發行郵票,到20世紀中期,亞洲許多國家掙脫殖民枷鎖,紛紛宣布獨立,開始發行本國郵票。 非洲大陸備受殖民統治者的奴役,在古奧斯曼帝國和英,法,葡萄牙,德意志,西班牙等殖民者的統治下,非洲各國都曾使用或發行殖民國郵票,近代紛宣布獨立,開始發行本國郵票。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在,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第二個(1843年)發行郵票的國家,美國於1847年統一發行郵票之前,1845一1846年曾經有10個州的12年城市以行郵票或使用過郵資已付戳記。英屬蓋亞那於1850年,加拿大,特立尼達於 1851年巴貝多於1852年,智利於1853年,古巴於1855年,阿根廷與墨西哥於1856 年,秘魯共和國於1857年哥倫比亞,巴哈馬於1859年開始發行郵票,牙買加,聖露西亞於1860年開始發行郵票,同年開曼群島使用牙買加郵票。 1861年英國殖民者開始在格瑞那達島國發行郵票。安提瓜與尼加拉瓜於1862 年,玻利維亞和哥斯大黎加共和國於1863年開始發行郵票,厄瓜多,宏都拉斯於1865年,薩爾瓦多於1867年,巴拉圭共和國於1870年瓜地馬拉於1871年,多米尼加於1874年,蒙特塞拉特於1876年巴拿馬。馬爾維納斯於1878年開始發行郵票, 1880年多巴哥開始發行郵票。多山之國海地自1881年起發行郵票,法屬圭亞和馬提尼夏天古島於1886年開始發行郵票,美洲各國早斯郵票圖案多為微志,國王像及郵政標記類的文字。 大洋洲的紐西蘭自1855年起發行郵票,票面印有「紐西蘭」標記,主圖是維多利亞女王青年時正面像,湯加是南太平洋一個歷史悠久王國,於1886年開始發行郵票,主圖是王朝第一位國王側面像,澳大利亞於1913年統一發行郵票,第一套郵票主圖是澳洲地圖和一頭袋鼠。許多島國被殖民者佔領後,使用佔領國郵票,直獨立後才發行自已國家的郵票。 南極洲由於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無人居住,從18世紀末,英國開始南極探險以來,一些國家相繼對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為供南極考察站使用,曾加蓋和發行了「英屬南極領地」郵票。「澳屬南極領地」郵票。法屬南方及南極領地郵票和紐西蘭站用「羅斯屬地郵票等。」1959年< 南極條約> 規定1961一1991年凍結一切領土主權和領土要求1983年以馬來西亞為首的一些國家在聯合國提出並通過「南極這人類共同財富」的提案。瑞典的黃色3基林錯色票,成交價100餘萬美刀。大概是10多年前的成交價了。買家是保密的,誰也不知道。
⑹ 求至少6篇關於道路橋梁發展的參考文獻
[1]世界跨海大橋資料[J].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05,(04).
[2] 張銘. 武漢陽邏長江公路大橋主塔設計[J]. 世界橋梁內, 2006,(01).
[3] 劉德寶,馬芹綱容. 橋梁結構創新方法[J]. 世界橋梁, 2002,(01).
[4] 陳開利,余天慶,習剛. 混合梁斜拉橋的發展與展望[J]. 橋梁建設, 2005,(02).
[5] 金增洪. 介紹吉姆辛的未來長大橋梁概念[J]. 國外公路, 2000,(03).
[6] 杜春林,楊春. 涪陵烏江二橋單索麵斜拉橋主梁優化設計[J]. 世界橋梁, 2007,(01).
[7] 邵宏. 香港青馬特大懸索橋介紹[J]. 中國市政工程, 1997,(02).
[8]國外幾座著名的跨海大橋[J].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04,(05).
[9] 劉東,蒙雲. 烏江P-F-C吊拉組合橋施工工藝研究[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 1999,(04).
[10] 劉山洪. 預應力砼橋梁張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 2006,(05).
⑺ 香港歷史簡介介紹{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佔香港歷時三年零八個月。
1953年,九龍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超過五萬名居民喪失家園,政府必須立刻安置災民,於是開始了本港的公共房屋計劃。
1962年9月的溫黛襲港是至今本港最多人死亡及失蹤的一場風災,其共造成130人死,53人失蹤。而皇家香港天文台當時錄得的最低海平面氣壓953.2hPa,也是一個紀錄。
溫黛橫過本港時的強度相當於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熱帶氣旋分級中的二級台風,當時維多利亞港一度錄得的平均風力達每小時133公里,最高陣風每小時259公里。而大老山亦錄得時速284公里的陣風紀錄。
除了驚人的風力外,溫黛所引起的風暴潮也是帶來嚴重災害的原因之一。溫黛襲港時適逢潮漲,吐露港的潮水高度竟達海圖基準面以上5.4米,而正常的漲潮只有2.2米。
繼1966年天星小輪加價引發暴動後,1967年左派工會發起文化大革命周年示威遊行,呼喊反殖民地主義口號,結果活動演變成暴亂。政府於暴動後設立民政處,冀改善官民溝通渠道。
1967年,香港發生一連串社會騷亂,幸好事件很快平息。政府察覺到他們的管治方式必須配合時代發展,於是開始成立地區諮詢組織以收集市民意見,同時政府改善基礎建設,增加房屋、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的開支,使香港成為一個現代化都市。
六七暴動,亦稱六七左派工會暴動、五月風暴,當時參與者稱之為反英抗暴,1967年5月於香港爆發。香港親共的左派在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展開對抗英國殖民政府的暴動。事件由最初的罷工、示威,發展至後期的暗殺、放置炸彈。結果51人直接在暴動中喪失性命,另外超過800人受傷。
參考文獻: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