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商湯歷史文化

商湯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5 19:22:35

『壹』 商湯和周武王他們在歷史上有什麼貢獻

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 (今版河南商丘寧權陵)以及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後來大彭)、顧(在今河南范縣)、昆吾(在今河南許昌)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
約前1050年文王崩,姬發繼位,號為武王,尊其父西伯昌為文王,沿用「受命」年。武王繼位後,繼承父志,重用賢才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約前1046年,武王聯合幾大部族,討伐商朝,是為牧野之戰。殷商被滅,紂王自焚於鹿台。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

『貳』 商湯王在歷史上有什麼成就

商湯王,商朝的開國君主,他的歷史成就是滅亡夏朝,建立商朝。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符合人民意願。

『叄』 商湯的主要歷史功績

湯建國後,吸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作《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汝」。對那些亡國的夏民,則仍保留「夏社」,並封其後人。湯注意「以寬治民」,因此在他統治期間,階級矛盾較為緩和,政權較為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詩·商頌·殷武》稱:「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十三年後,湯去世,因其長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繼位。

『肆』 商湯是個怎樣的帝王

商湯,即商武王,又作商湯、武湯,姓子,名履。因甲骨卜辭作唐、成、大乙,又稱高祖乙。繼其父癸而為商族領袖,夏之方伯。後聯合諸侯推翻夏朝,被諸侯推為天子,建立商朝。13年後病卒。桀即位時,夏王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王畿以內的民眾怨聲載道,那些原來與夏氏結盟的部落也紛紛叛離。面對這樣的情形,夏桀不但不修明政治,施恩於民,相反,卻賦斂無度,竭盡民力物力,修築宮室台榭,勞民傷財。

夏桀的殘暴統治,也使王畿以內的民眾更加離心離德。百姓指著太陽咒罵說:「時日曷喪?予汝偕亡。」夏王朝有一個大夫叫關龍逄,他見終古勸諫桀無效,就手捧「皇圖」來到傾宮求見桀。「皇圖」也是古代王朝繪制有帝王祖先們功績的圖,給後代帝王們看,以便效法祖先們治理國家。關龍逄對夏桀說:「古時君王愛民節用,因此立國長久。大王揮霍無度,亂殺無辜,這可是亡國的徵兆啊!」夏桀聽了暴跳如雷,立刻燒了皇圖,殺了關龍逄。這時,夏朝的商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商是居住在黃河下游的一個歷史悠久的部落,屬東夷的一支。據《史記》記載,約在公元前21世紀,帝嚳次妃簡狄,洗浴時見到玄鳥墮下的蛋,吞食後懷孕,生子名契。這一傳說反映簡狄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屬群婚狀態,人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簡狄應該是商的始祖母。至契時,已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時期,人們開始注重男性世系,所以奉契為商的始祖。

契與禹生在同一時代,曾助禹治水,被舜封於商,其活動區域大概在現在的河南、河北和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商族自契至湯傳14代,遷居8次,延續700年左右,相當於與夏並存的一個小國。契的孫子相土發明了馬車,把商民族的活動范圍擴展到了海濱,加強了和海濱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往。契的第七代繼承人王亥發明了牛車,開始了畜牧業,和各部落之間有了商貿往來,並以貝作為貨幣,活動范圍已經達到黃河北岸。王亥在一次與有易部落的首領的宴飲中發生沖突,被有易部落酋長綿臣當場殺死。王亥之子上甲微即位後,決心為父報仇,便聯合方國大敗有易部落,殺死綿臣。上甲微的這次勝利,是商族發展史上一次不小的轉折。商族從此開始過相對穩定的定居生活,其後世追祀先王時,都是由上甲微開始,商王用天干紀名,也從他而始,可見後世對他的崇敬。上甲微後又傳7世,至湯。到湯接任商部落首領時,不論從土地控制面積、經濟、軍事實力,還是從政治制度,都達到了與夏桀匹敵的程度。但要推翻夏桀的統治,還是力量不足。這時,仲虺和伊尹來到了商湯的身邊,使商湯如虎添翼,商部落迅速強大起來。相傳仲虺的祖先叫奚仲,是夏禹時候的車正,就是管理製造車子的長官。自奚仲以後,子孫都在夏王朝作官,為夏監制車子。到了仲虺時,他看見夏桀暴虐,人民怨恨,諸侯叛離,就從薛帶了族人來到了商。湯見到仲虺以後非常高興,向仲虺請教了治國之道。仲虺根據當時天下的形勢,分析了夏桀如此下去,必然會自取滅亡,人心所向是商。他鼓動商湯蓄集力量,先伐與商為敵的諸侯,翦除夏桀的勢力,然後滅夏建商。湯很受啟發,於是任命他為左相,參預國政。被封為右相的伊尹相傳是出生在伊水邊(有說在今河南伊川),長大後流落到有莘氏(在河南開封縣陳留鎮)。有莘氏姓姒,是夏禹後裔建立的一個諸侯國。伊尹到有莘氏以後,在郊外耕種田地以自食。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想接近有莘國王獲得重用,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他自願淪為奴隸,來到了有莘國君身邊當了一名廚子。不久有莘國君發現他很有才幹,就升他為管理膳食的小頭目。商與有莘氏經常往來,伊尹見湯是一個有德行、有作為的人,就想去投奔商。這時,商湯要娶有莘氏的姑娘為妃。伊尹看見機會來到,就向有莘國君請求,願作陪嫁跟隨至商。有莘國君於是派伊尹為「媵臣」跟隨有莘女嫁到商。伊尹跟隨有莘氏女來到商湯身邊以後,仍然給湯作廚子,他利用每天侍俸湯進食的機會,分析天下的形勢,數說夏桀的暴政,勸湯蓄積力量滅夏桀。湯發現伊尹的想法正合自己的主張,是一個有才乾的人,就破格免去伊尹的奴隸身份,任命為右相。

仲虺和伊尹兩人給商湯出主意,要他先治理好內部,鼓勵人民安心農耕、畜牧,打好經濟基礎,同時樹立仁德的形象,以團結、吸納各諸侯國到自己的一方來。商湯的勢力越來越大,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決定出兵伐夏,仲虺也同意,但伊尹力諫不可,他認為,出兵好比箭在弦上,非百發百中不可輕易拉動,否則,將會惹出大麻煩。他准備親自去夏國住一段時間,觀察夏的動靜,然後再做決定。湯就准備了方物(土特產)、貢品,派伊尹為使臣去夏王都朝貢。伊尹在夏王都一住三年,而夏桀整天只知飲酒作樂,把朝政棄之不理。伊尹將夏桀及王朝的情況觀察清楚之後,回到了商,但他還是不同意立即出兵。說:「夏自禹建國以來,已經歷400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雖桀暴虐無道,民有怨恨,但在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只有等待時機再行動。」商湯接受了伊尹的建議,繼續做伐夏的准備。這時,在夏王朝的眾多諸侯國中,雖然叛離者很多,三心二意的也不少,但依然有一大批忠誠追隨者,其中尤以東部的三國最具代表。一個是豕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顧(今山東鄄城東北),一個是昆吾(今河南濮陽境內)。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又與商較近。三個方國執意以商為敵,他們監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報告。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就在准備進征豕韋時,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征伐諸侯,擴大商的勢力,派使臣至商召湯入朝。天子召見諸侯是經常的事,湯也沒有拒絕就帶領隨從來到夏王都。然而,湯剛到,夏桀立即下令將他囚禁在夏台(也就是鈞台,在今河南禹縣,這里是夏王朝設立的監獄)。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將湯囚禁起來以後,就搜集了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給夏桀,請求釋放湯回商。夏桀見了寶物眉開眼笑,就讓湯回去了。商湯回去以後,又經過一番謀劃和准備,和伊尹率領了軍隊,對豕韋展開進攻。湯率大兵壓境,豕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商軍消滅。豕韋被滅,顧國勢單,湯接著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韋、顧二國的土地、財產、人民盡歸商所有。昆吾國自知商湯隨後便會來攻打,便提前向夏桀報告,要求其增援,夏桀非常惱怒,下令起「九夷之師」,准備征商。湯本想率軍去滅昆吾,然後征東夷,進而滅夏桀。伊尹阻止了湯:「東夷之民還服從桀的調遣,聽夏的號令,此時去征伐不會取得勝利,滅夏時機尚未成熟,不如遣使向桀入貢請罪,臣服供職,以待機而動。」湯採納了伊尹之謀,暫時收兵。備辦了入貢方物,寫了請罪稱臣的奏章,派使臣帶到夏王都,向夏桀請罪,同時賄賂其親信的近臣,為自己說好話,夏桀果然轉怒為喜,下令罷兵。此事不了了之。夏桀出爾反爾,昆吾國的夏伯很是惱怒,又見商湯主動退兵,認為是怕了自己,居然不自量力地舉兵攻商。結果夏伯被殺,昆吾國被納入商的勢力范圍。到了這時,伊尹仍然不主張出兵伐夏,他還在等待時機。伊尹為商湯出謀說:「今年本應向桀入貢,且先不入貢以觀桀的動靜。」湯用其謀不再向夏桀入貢。當夏桀得知商湯又滅了昆吾,而不再入貢,又下令調東夷的軍隊征伐商湯,但因桀反復無常,昆吾又是助桀為虐,與商為敵,東夷的首領們也看出夏桀不會長久,就不聽調遣。伊尹看見九夷之師不起,滅夏的時機成熟了,就請湯率軍伐桀。湯和仲虺、伊尹率領由70輛戰車和5000步卒組成的軍隊西進伐夏桀。夏桀調集了夏王朝軍隊,開出王都。夏商兩軍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之野相遇,展開大會戰。此會戰約於公元前17世紀。會戰前,湯發表誓師詞,據說,這就是保存在《尚書》裡面的《湯誓》(譯文):「你們大家聽我說,並不是我敢於以臣伐君,乃是由於夏王桀有許多罪惡,上帝命我去誅伐他。桀的罪在於他不顧我們稼穡之事,和他的一些奸諛臣子侵奪人民的農事生產成果。他們為了淫逸享樂,還聚斂諸侯的財物,供他們揮霍。害得夏朝的人都不得安居,天怒人怨。桀的罪如此之多,上帝命我征伐,我怕上帝懲罰我,不得不率領大家征伐他。大家輔助我征伐,如果上帝要懲罰,由我一人去領受,而我將給大家很大的賞賜。如果你們有不聽我誓言的,我就要殺戮不赦,希望你們不要受罰。」

兩軍交戰後,商軍個個奮勇,人人當先,而夏軍則士氣低落,勉強抵擋一陣,便呼啦一下潰逃下去。商湯戰敗了夏朝軍隊後,乘勝進軍,沒費多大氣力便攻入夏都城,他在那裡祭祀了天地,便帶兵回到自己原來的駐地。這時商的聲威已達於四方,各地的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長們都紛紛攜帶方物、貢品來朝賀,表示臣服於湯。湯對來朝賀的諸侯皆以禮相待,湯自己也只居於諸侯之位,表示謙遜。其後,他在各諸侯的擁戴下登上天子之位,宣告商王朝的成立。經過20年征伐戰爭,湯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影響達於上游,統治區域空前遼闊。商湯在位17年,約100多歲去世。在他的17年天子生涯中,又繼續向四方征伐,擴大了統治區域,各諸侯更加尊崇他了。但商湯對奴隸的統治非常殘暴,制定了紂王制,如砍頭、斷足等酷刑,動不動就有數十、數百人被處死。

『伍』 商湯的歷史評價

曹植:「殷湯伐夏,諸侯振仰,放桀鳴條,南面以王,桑林之禱,炎災克償,伊尹佐治,可謂賢相。」

『陸』 商湯的有關故事

湯,姓子,原名履,又稱武湯、成湯。生卒年不詳,商部落首領,滅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處據傳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縣北面)。

湯,據說是帝嚳後代契的子孫,為商部落首領。商族興起在黃河下游,相當於現在的河南、山東一帶。商部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個部落的始祖叫契。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蛋,吃了以後便懷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

夏朝末年,商族逐漸強大,眼見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湯決心滅夏。桀擔心湯勢力壯大而威脅自己,便將湯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並賄賂桀的親信,使湯獲釋歸商。

湯的妻子有個陪嫁奴隸,名叫伊尹,湯差使他在廚房幹活。伊尹很有才能,為了讓湯發現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咸或淡。有一次,湯就此事責問他,他就乘機向湯談論了自己對治理國政的見解。湯大為驚奇,知道他是一個賢才,就免除他奴隸的身份,任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謀劃下,湯積極准備滅夏。

湯以仁厚收攬人心,爭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遊玩,看見一人在樹上掛起一張網,然後喃喃自語說:「不論天上來的,還是地面來的,凡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鳥,都飛進網里來。」湯對他說:「你太過分了吧,怎麼可以這樣網盡殺絕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網就可以了。」農民依言照辦。湯祝告道:「鳥兒啊,你們願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聽我話的鳥兒,才飛進網里來。」湯網開三面,恩及禽獸的事傳開後,人民都稱贊他對待百姓寬厚仁慈,紛紛擁護,湯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湯歷數夏桀的暴虐無道,號召夏的附屬小國背棄桀,歸附商。對不聽他勸告者,就先後出兵攻滅。如葛(今河南省睢縣北)、韋(今河南省滑縣東南)、顧(今山東省鄄城東北)等夏朝屬國,以剪除桀的羽翼。商湯越戰越強,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夏桀陷於孤立的境地。湯還遷都於毫,以此為前進的據點,准備最後攻滅夏朝。

湯還採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深桀的實力。桀命令九夷族發兵征討商,這說明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湯和伊尹就馬上請罪,恢復向夏桀的進貢。

一年後,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湯和伊尹見時機成熟,就由湯召集部眾,出兵伐夏,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一舉攻滅了夏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定都毫。

湯建立商朝後,減輕征賦,鼓勵生產,安撫民心,使商的勢力擴展至黃河上游,成為又一個強大的奴隸制王朝。

湯為部落首領17年,建商後稱王13年,病死。

『柒』 商朝歷史

1 商族的歷史與夏同樣久遠,傳說簡狄吃了玄鳥的卵而生了商的祖先契。從契到湯共傳了十四代,恰好與夏相始終。商經過五百年而強大,最後經鳴條之戰滅掉了夏。

商湯之後,由太甲到太龍,是商朝鞏固和發展時期。湯的孫子太甲在位時還發生過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後商的統治很穩固。

盤庚在位時曾幾次遷都,最後定都在殷,所以商朝也叫做殷朝,遷都促進了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商朝基本上是王位世襲制,從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到商後期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這也是後來周朝宗法制的重要基礎。同時,商的占卜也很出名,現存的甲骨文便是占卜的記錄。商王的統治僅僅限於狹小的
中央地帶,四周及邊緣地區是王室諸子及各族的領地,中央集權還沒有形成。

商朝的矛盾在中期後加劇,王權的爭奪尤為激烈,同時還有奴隸的反抗斗爭。紂王時用武力鎮壓,但最後引火燒身而滅亡了。商共傳十七代,三十五王,存在了約六百年。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與夏、周並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據傳說,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後代之一。

約在公元前16世紀,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商在黃河下游崛起,其首領成湯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輔佐下,開始了伐桀的戰爭。先消滅了個葛、韋、顧、昆、吾等夏的盟國,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後又在有娀之墟與鳴條兩次大敗夏桀軍隊。成湯回師毫邑後,便正式即位為王,各路諸侯前來朝賀,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湯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後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經仲壬至太甲幾代執政時間都很短,商朝的大權實際掌握於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後,不遵先法,胡作非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過,伊尹又親迎太甲回來繼續執政,商的統治又呈現出清明氣象。

太甲死後,傳位於其子沃丁,其後歷經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統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執政期間,商朝才再度興盛起來,出現了繼成湯之後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稱太戊為「中宗」。

商朝中期的幾百年間,歷代統治者由於朝廷內部的分爭及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遷都:仲丁自毫遷於囂;河檀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奄;盤庚自奄遷殷。自盤庚遷都到殷起,商朝的國勢又開始上升。武丁即位後,大力選拔人才,任用傅說、甘盤、祖已等賢能志士,征服了周圍的各方國,大大的擴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為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段時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達到商朝後期的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武丁之後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繼即位後,在政治上沒有才能,又荒淫無道,致使社會混亂,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後的六個國王(廩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則比祖甲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帝辛(商紂王)時,商王朝終於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商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寵愛美女妲己,將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賢臣逐一廢除貶斥,將政務完全交給費仲等弄臣。為此,不僅朝中大臣、貴族反對紂王,而且諸侯和各方國也於商王朝離心離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領導下,在牧野一舉擊潰商軍,從而結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統治。

商王朝經過六百多年的發展,在政治、經濟以及科學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長足的進步。從我們考古出土的殷墟遺址來看,商朝已完全脫離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為定居。在殷墟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龜甲及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陽發現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這說明商朝的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以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龜甲上發現的甲骨文,被普通認為是商時代的文字,這是我們今天可以識別的最早的中國象形文字,為我們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商王朝共歷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約四百九十六年。
商朝 公元前 1562 年 -- 前 1066 年

2 商人傳說是「帝嚳」之子「契」的後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於商,開始興起。經過五百年的發展,到成湯時,已經成為以毫為都城的強大方國。在伊尹的輔佐下,成湯首先爭取眾多方國的支持,征討不歸順的方國,最後興兵伐夏,鳴條一站,夏桀兵敗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商湯用武力消滅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統治,是歷史的進步。新建立的商王朝,雖然在社會型態上與夏王朝並無區別,但是他的誕生,畢竟給古代社會內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階級社會的機制。所以古書對商湯伐桀滅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周易.革》)。

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商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此為一家之說)商的繼統法,是采兄終弟及制,無弟然後傳子。商湯的孫子「太甲」在位時無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攝政。三年,太甲悔過,又迎歸復位、勤儉愛民、諸侯親附,社會安定,被稱為守成之主太宗。此後,一直到第九位天子「太戊」,是王朝鞏固和發展的時期。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時,曾發生過有諸侯不朝的情況,太戊繼位,在「伊陟(音「智」ˋ)」和「巫咸」的輔佐之下,殷道復興,諸侯歸附,太戊被稱為中宗。

從第十位天子「仲丁」開始,商王室出現混亂。其後五代九王,多次發生廢除嫡子而另立弟弟或庶子,以及弟弟、兒子爭奪王位的權力斗爭,並且多次遷都。先是帝「河亶(音「膽」danˇ)」遷都於「相」,然後是帝「祖乙」遷都於「邢」。「九世之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力衰敗,諸侯不朝,各種矛盾交錯,危機四伏。「盤庚」為了挽救王朝的危機,將都城由邢邑遷至殷,並進行改革,推行成湯的政治,革除奢侈惡習,關心百姓,使局勢得以安定,政治,經濟,文化開始迅速發展。史稱「盤庚遷殷」。第二十二代商王「武丁」自幼在鄉間長大,了解民間疾苦和稼檣艱難。他從奴隸中慧眼提拔「傅說」為相,任人唯賢,大力改革政治,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並多次出兵平定了土方,鬼方等游牧民族的侵擾,大規模地對荊、楚用兵,商王朝的的勢力遠及四方,發展到鼎盛。

自二十四代王「祖甲」以後,社會矛盾加劇,殷王朝逐漸出現衰亂的景象。第二十七代王「武乙」無道,以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名為射天。後來他在河間打獵時,遭電擊而死。到第三十代王「紂」時,王權與貴族權勢的斗爭發展到了鼎點。紂王自持聰明,剛愎自用,文過飾非,淫虐無比,奢侈無度,醉生夢死,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作長夜之飲。紂王設炮烙之刑,大肆殘殺王公貴族。濫施酷刑,加重聚斂,使得諸侯、貴族和小民都相與反叛。紂王在危機日益加深時,還大規模地對周邊部族用兵,平定東夷,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西方的周人乘機發展起來,終於滅掉了殷商。

商王朝王系表 (1766 B.C. -- 1122 B.C.)

成湯->太乙 -> 太丁 -> 外丙 -> 中壬 -> 太甲 ->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戊 -> 中丁 -> 外壬 -> 河亶甲 -> 袓乙 -> 袓辛 ->沃甲 -> 袓丁 -> 南庚 -> 陽甲 -> 盤庚 -> 小辛 -> 小乙 ->武丁 -> 袓庚 -> 袓甲 -> 廩辛 -> 武乙 -> 太丁 -> 帝乙 ->帝辛 (紂王)

後,妃 商王武丁妃 : 歸好,商紂妃:妲己

功臣名將 伊尹

政治制度:

商王朝的職官有中朝任職的內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別。內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最高的政務官,是協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阿、保、尹」。王朝高級官吏統稱卿士。三公,則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並不常設。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內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仆、御),侍衛武官亞,衛士亞旅,掌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ˊ)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邊境的衛。

商代在實行貢納制度的同時,還有勞役租「助」,就是要求農人助耕公田(籍田),收獲皆為統治者所得,其比例約占農人收獲的十分之一。殷紂王加徵賦稅,用以充實鹿台和鉅橋。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權觀念籠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統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則,就是依據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國家。

經濟文化:

商人從一開始就是一農業為主的民族,商湯曾派毫人幫助葛人種地。甲骨卜辭中多次見到「其受年」(能獲得豐收嗎?)的問語,反映商朝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在畜牧業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遺骸外,還有象骨,說明當時北方還有訓象。並且掌握了豬的閹割技術,開始了人工養淡水魚。手工業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細,規模巨,產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尤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發展到高峰。成為商代文明的象徵。而且商朝人已經發明了原始的瓷器,潔白細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現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絲織物有平紋的紈,絞紗組織的紗羅,千紋縐紗的縠,已經掌握了提花技術。

商代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牽著牛車和乘船從事長途販運的商賈。到商代後期,都邑裏出現了專門從事各種交易的商販,呂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為業,又曾在孟津賣飯。

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於農、牧ˋ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製作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樂舞是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可考證的有《桑林》、《大護》,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音樂專業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見)、音樂奴隸和「瞽」」三種人。有關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科學發展: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位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

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朝的起止年代,大約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
商朝
商朝的時間BC1600---BC1046約從公元前17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商代是繼夏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自太乙(湯)至帝辛(紂),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經歷了將近六百年。

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記有:湯「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詩.商頌.殷武》也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記載,反映了商王朝在湯的統治下,已經成為強盛的國家。

商湯和左相以後,在處理政務、穩定政局、發展生產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仲虺死後,伊尹在政壇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湯甲時期[重要的輔佐,政壇的一位元老。

商湯死後,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其弟中壬繼位;中壬死後,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乃商湯之長孫。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後,太甲修德遵法,諸侯歸服,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這個故事,反映了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使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這個故事流傳久遠,伊尹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

不過,統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斗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

據文獻記載,商代曾五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不過考古學家至今只發現了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和安陽殷墟四個都邑遺址。這四個遺址的面積都很大,均在三、四百萬平方米以上。考古學家已在這四個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遺存,如二里頭遺址中部發現的一號宮殿,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在偃師和鄭州發現了規模很大的城垣。安陽殷墟還發現了規模宏大的王陵區祭祀場。從這些發現與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商代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有各種職官、常備的武裝(「左中右」三師),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規等等。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麼關系,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較一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斗爭有一定關系。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即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斗的激烈。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後,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齣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現。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如銅、鉛、錫三元合金出現了;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數量大增,還出現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這樣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銅業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的發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祭天祀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史前時期的考古中曾一再發現這類遺存。隨著農業的出現,人們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而產生對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種。祖先崇拜又叫靈魂崇拜。它源自對先人懷念,把夢中的情景理解為先人的靈魂作祟而產生。人們祭祀祖先,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開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內容發生很大變化。由於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統治者,為了維護他的統治,就把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結合起來,創造了天或上帝這樣的至上神。從文獻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這個神,1899年因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的商代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餘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並讓人們識讀。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的存在無可爭議,並使商代歷史成為信史。安陽殷墟出土的十五萬片甲骨卜辭,記錄了商代社會中發生的許多事情。經過幾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豐富內容,為研究商代歷史開拓了重要的途徑。甲骨文中則有「帝」或「上帝」。所以商湯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號,鼓動軍土和同盟者去執行上帝的意志,奮勇討伐。但天上的上帝與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對的。為了執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過巫與上帝溝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時,用五種祀典,對上甲以後的祖先輪番地、周而復始地進行。安陽殷墟王陵區的祭祀場中發現了上千個祭祀坑,武丁時一次使用人牲達數百人。這種情況反映了商王對祖先崇拜的重視,因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武丁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祖庚、祖甲以後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四方諸侯也起來反叛。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不思改變,不聽忠諫,一味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同時,他窮兵黷武,調集大軍征伐東夷,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也使國內兵力空虛。周武王的大軍打到商郊牧野,商紂王才組織力量,倉促應戰。結果,商王的軍隊毫無鬥志,「前徒倒戈」,為武王的軍隊開道。帝辛看到大勢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寶貨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

商朝歷代國王

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紂

奴隸制的發展時期—商朝
1、 商族的興起
傳說商族是高辛氏的後裔,居黃河下游,有著悠久的歷史。 舜時,商族出了一位傑出的軍事首領—契。後來商人把他稱作「玄王」,作為始祖,並編出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頌歌來贊美他(《詩經·商頌·玄鳥》)。太康失國時,契的孫子相土開始向東方發展,《詩經》上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孫冥 「勤其官而水死」(《國語·魯語上》),商人「郊」祀之。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發展。到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國語·周語下》說:「雲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2、 商朝建立與發展
湯即天乙,甲骨稱大乙,後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是一位很有修養的商族首領,相傳曾被囚於水牢。他在當選為首領後,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眾叛親離,便著手建立新的王朝。首先,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國葛(今河南寧陵縣北)、韋(河南滑縣東)、顧(山東鄄城東北)、昆吾(河南淮陽南), 「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最後,向夏王朝首都發起進攻。雙方戰於鳴條(河南封丘東),夏師敗績。滅夏後,湯回師亳邑,大會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於亳。
3、盤庚遷殷
商自湯至紂,歷十七世、三十一王,約六百年,以盤庚遷殷為界,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湯在位期間,能夠勵精圖冶,履行「天子」職責。據說商初七年大旱,湯以身為犧牲,祈求上帝說:「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呂氏春秋·順民》)。當時商的勢力很大,《詩經》上說:「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詩經·商頌》)。湯死後,其孫太甲即位,雖然荒淫,但有賢臣伊尹輔佐,尚不致大亂。後來多次發生王位爭奪事件,王都屢遷,政局不穩,「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史記·殷本紀》)。第二階段:從盤庚開始。盤庚是商朝的第十代第二十王。鑒於當時嚴峻的政治形勢,決定把都城自奄遷至殷(河南安陽西北)。殷「左孟門而右漳滏,前帶河,後被山」(《戰國策·魏策一》),是所謂「天下之中」。此後273年都城不再遷徙。盤庚行湯之政「百姓由寧,殷道復興,諸侯來朝」(《史記·殷本紀》)。盤庚三傳至武丁,商王朝達到極盛。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陝西,東到海濱。商朝後期,政治腐敗,至紂統治時,走上衰亡的道路。民國初年經董作賓先生的研究整理,將收集到的甲骨文分為五期:盤庚武丁時代、祖庚祖甲時代、稟辛康丁時代、武乙文丁時代、帝乙帝辛時代。

『捌』 求商朝歷史大全!!!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重要朝代,從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時間。總的來說,商朝是處於奴隸制的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奴隸主對奴隸既可以買賣,也可以隨意殺死;奴隸主死後還要由奴隸殉葬,從商朝帝王顯貴們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隸少則幾十,多則上千。
目錄[隱藏]

商朝簡介
國號釋義
商都城的變遷
商朝歷代國王先公先王表
先公世系
先王世系
宋國國君世系
著名的國王
政治制度
經濟文化經濟
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
服飾
音樂
文字
科學發展
商朝殘余勢力
其他重要法律制度法制指導思想
法制概況

[編輯本段]商朝簡介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人是帝嚳之子契的後裔,因契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封為商侯。到成湯時候,在伊尹的輔佐下,打敗了夏桀,建立商朝,被認為是「 順乎天而應乎人」的舉動。
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在黃河下游一帶繁衍。商朝確立統治,就在西亳(河南洛陽)建都;後來在盤庚時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朝一直也稱作殷商。商朝的勢力范圍也大大超過了夏朝。考古學家從安陽的小屯村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說明殷商時代文字已經得到充分廣泛的應用,發展得也比較成熟;漢字的結構在甲骨文中已經基本形成。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使我們對商朝的了解更為詳細可靠。商朝對於天文天象的記載、對於干支記時法的運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朝的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發展都比較快,尤其是手工業,青銅器的冶煉與製造都相當成熟,各種常用的器具和禮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洛陽偃師商城遺址「武王伐紂」的故事記載了商朝滅亡的過程。渭河流域周部落的首領武王姬發,聯合各部落討伐殷商,而當時統治殷商的商紂王也是一個像夏桀一樣的暴君,早已引起人們的忌恨。為了抗擊武王,紂王將大批奴隸武裝起來,而這些奴隸卻在前線倒戈,實際上是一次奴隸起義,紂王在驚恐中自焚而死。商王朝滅亡了,被周朝所取代。
商代是繼夏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自天乙(湯)至帝辛(紂),共十七世、三十王,前後經歷了將近六百年。
傳說商族是高辛氏的後裔,居黃河下游,有著悠久的歷史。 舜時,商族出了一位傑出的軍事首領——契。後來商人把他稱作「玄王」,作為始祖,並編出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頌歌來贊美他(《詩經·商頌·玄鳥》)。太康失國時,契的孫子相土開始向東方發展,《詩經》上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孫冥「勤其官而水死」(《國語·魯語上》),商人「郊」祀之。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發展。到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國語·周語下》說:「雲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湯即天乙,姓氏為「子」,甲骨文稱大乙,後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是一位很有修養的商族首領,相傳曾被囚於水牢。他在當選為首領後,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眾叛親離,便著手建立新的王朝。首先,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國葛(今河南寧陵縣北)、韋(河南滑縣東)、顧(山東鄄城東北)、昆吾(河南淮陽南), 「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最後,向夏王朝首都發起進攻。雙方戰於鳴條(河南封丘東),夏師敗績。滅夏後,湯回師亳邑,大會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於亳。
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記有:湯「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詩·商頌·殷武》也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記載,反映了商王朝在湯的統治下,已經成為強盛的國家。
商湯和左相以後,在處理政務、穩定政局、發展生產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仲虺死後,伊尹在政壇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湯時期重要的輔佐,政壇的一位元老。
商湯死後,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其弟中壬繼位;中壬死後,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乃商湯之長孫。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後,太甲修德遵法,諸侯歸服,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這個故事,反映了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使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這個故事流傳久遠,伊尹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
[編輯本段]國號釋義
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其後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並稱。
[編輯本段]商都城的變遷
統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斗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
商朝的殷墟博物苑遷都。
據文獻記載,商代曾五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遷邢(今邢台市)、南庚「自邢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不過考古學家至今只發現了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和安陽殷墟、邢台邢墟五個都邑遺址。這五個遺址的面積都很大,均在三、四百萬平方米以上。考古學家已在這四個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遺存,如二里頭遺址中部發現的一號宮殿,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在洛陽偃師和鄭州發現了規模很大的城垣。安陽殷墟還發現了規模宏大的王陵區祭祀場。從這些發現與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商代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有各種職官、常備的武裝(左中右三師),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規等等。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麼關系,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較一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斗爭有一定關系。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斗的激烈。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具體上http://ke..com/view/6560.htm

『玖』 想詳細了解我國夏商周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又誰可以給我推薦幾本好書嗎

《考抄古中國:夏商周襲斷代工程解密記》
《商周姓氏制度研究》
《洛陽考古集成·夏商周卷》
《商周甲骨文/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文字與商周史新證》
《商周樂器文化結構與社會功能研究》
《中國古代美術史夏商周篇》
面對那個久遠的時代,最好是從考古學入手咯,那是最為確實的證據和歷史說明

『拾』 中國歷史上商湯是黃帝後代嗎

商湯是黃帝的後代。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回履,又名天答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 ,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契(生卒年不詳),子姓,名契,又名卨,別稱「閼伯」。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帝堯異母弟。被帝堯封於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為號稱「商族」,契成為商族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先祖。後世尊稱其為「商祖」、「火神」。
帝嚳,子姓或風,依(殷古讀依燕穎),高辛氏,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出生於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 黃帝的曾孫,中國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

閱讀全文

與商湯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