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選修課論文

歷史文化選修課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08 10:44:00

A. 香港歷史文化論文,1000字!

香港的歷史

殖民前的香港

一直以來,歷史書籍記載香港的歷史,多由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說起。然而,香港早在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最有力的考古發現是:最近在香港最大的外島--大嶼山上,發現了一座5000年歷史的(古窯)。至於史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刻散見在香港各地,雖然前人刻鑿的意義和創作者身分已不可考,但可以深信的是,這避風港和淡水灣曾經吸引不少在太平洋沿岸航行的古人在此停留。

約2000年前,在漢朝時,中國把香港納入版圖。坐落於九龍李鄭屋的漢墓就建於此時。十四世紀,許多廣東人紛紛來香港定居,還有從中國中部南遷至香港的(客家人)。許多現代香港人至今依舊向當日地主的後代支付(佃租),這些族群習稱為(新界五大族)。

根據一些最早的史冊紀錄,香港認定要成為一個經濟重鎮。官方史實中記載,軍隊最早駐守在屯門和大埔,目的是為了確保吐露港蜒另外,來自廣東東部的鶴佬漁民也到香港定居。十七世紀,滿清入主中國,為了剿平反對者及海盜,清廷嚴禁老百姓在沿海定居。最後,禁令廢除,新的移民又陸續到香港定居,即(客族)或(客家人)。

原本務農的客家人以後就開始種稻米、栽茶樹,亦出產莞香及鳳梨。家採收珍珠的利益;現在,屯門和大埔已搖身一變成為新界的兩個主要市鎮。

香港早期的生活方式,可在一些小漁村和小田莊里找到歷史證據。這些早期村落,許多至今仍有訪御牆、護城河及守衛室保護著。

鴉片戰爭與戰後餘波

英國人的到來,使得香港捲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紀,英商來華進行鴉片貿易,賺取大筆財富,換取中國的白銀、絲綢、茶葉和香料。清廷擔心老百姓受到鴉片煙毒影響,決定禁止鴉片的進口。英商方面,欲渴望在港口加強地位,不受滿清朝廷控制,因此導致鴉片戰爭(1840-1842年)的爆發。英國維多得亞女皇的船堅炮利,而香港島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永久割讓給英國。亨利.砵典乍爵士是香港首任英國總督,在中環就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砵典乍街(PottingerStreet)。

B. 【急】求兩篇大學<中國傳統文化>選修課 學習感受論文.注意:不超過1000字.

傳統文化在現代的意義
在鴉片戰爭之後的一百五十年裡,中國社會經歷了驚人而巨大的變革。不可避免的,中國文化也遭受了劇烈的撞擊與動盪。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匯,共產主義運動的沖擊與洗禮,可以說,自從鴉片戰爭到20世紀中後期,中國一直是多種文化廝殺的主戰場。
然而,在經歷了質疑,批判,反思之後,中國文化似乎仍然處於比較尷尬的狀態。現代年輕人普遍沒有文化歸屬感,面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種沖擊,我們站在路口卻不知去向。
我們生活在所謂的「後現代」世界裡,我們吃肯德基,我們過聖誕節,我們立場做有文化的人,但我們很少思考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此時的擁有的,真正的文化。面對這樣的文化殘局,選擇逃避是於事無補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找到答案。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須要先搞清楚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現代意義。
提倡對人的關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精華。這一點,與我們當代社會提倡的以人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極強的時代意義。
中國禮儀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為國家、為民族、為整體的香水償息奮斗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歷經磨難,長興不衰,具有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堅忍不拔的民族偉力,就是因為我們民族有著一種崇高道德精神。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提倡人倫價值,強調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美德。另外,傳統文化中還對我們提出「誠信」,「仁愛」,「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這種注重對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國」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們今天構建精神文明所繼承和發揚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諧。「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天人合一」中國傳統文化在對待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多方面關系的時候,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和諧放在了首位。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道家提出「天人和一」的思想。即把自然與人看作一個統一、平衡、和諧的整體。主張「道法自然」,即人們要順從自然,回歸自然,把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懲罰減少到最低限度,尋求人類理想的生存空間。在人際關繫上,強調和諧有序,追求實現「仁者愛人」、「禮之用、和為貴」的和諧社會。和諧文化是人類世界的共同精神財富,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恆久價值,我們要理解它,然後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真正為構建和諧文化出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基礎,如果丟棄了傳統文化,我們將推動的是我們自己的根和靈魂。 當然,另一方面說,中國的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積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於社會的進步,是必須要剔除的,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清醒地來了解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取精華,去糟粕,繼承一些「老祖宗」的東西,同時吸收外來的好的文化,以此來更新我們的文化,創造一種真正適合中國的文化。因此,我覺得,要想真正找到一條傳統與現代兼並的屬於中國的文化之路,我們首先要重視傳統論,走進它,了解它。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及其現代意義
1.仁者的關懷: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本色彩
相對於以宗教為主導的西方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人本主義色彩。中國傳統文化對鬼神採取的是「敬而遠之」的態度;相反它更關注人,關心凡身肉體所構成的芸芸眾生,子曰:「仁者愛人」,「泛愛眾而親仁」,提倡對人的關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精華。這一點,與我們當代社會提倡的以人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極強的時代意義。
2.道德的教化:構建文明的必然途徑
中國傳統文化更注重對群體,倫理意義上的人的道德規范與教化。過去我們在批判傳統文化時,總習慣於把封建文化中的三綱五常等作為首要批判對象,然後不計其餘地把整個傳統文化打入冷宮。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不難發現這一整套道德體系在某種程度上是促進了而非阻礙了當時社會的「和諧」與發展的。只是對於當代社會來說,我們需要的是剔除它在形式上所表現的不合理成分,去偽存真,弘揚一種現代社會正常動作所需的道德規范。而這種注重對人的道德教化,「以德治國」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們今天構建精神文明所繼承和發揚的。
3.和諧: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大精華所在,便是和諧的思想。「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天人合一」中國傳統文化在對待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多方面關系的時候,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和諧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強調不偏不倚,及而不過,強調一種中和之美,協調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在中國傳統哲學看來,人的品性與天地合一,四肢對四季,五臟對五行,中國傳統文化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種合諧的境界,更是一種詩化了的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對於當代中國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的和諧,不僅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更具有強烈的美學意義,哲學的況味,它所能涵蓋的不僅僅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人與環境關系的范疇,而且上升到了人生信仰的范疇,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彌補信仰上的迷失,具有深遠而廣泛的意義。
五、繼承與更新:中華文化的復興之路
縱觀當今國內外現狀,文化交流日趨頻繁,文化的多樣性呈現和其之間的交匯融合已成大勢所趨,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發展迅速的當代中國,如何建構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先進文化,已是每一個中國人必須思考的命題。在文化氛圍日趨開放和理性的今天,我們回過頭去理性地分析我們的傳統文化,必然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當然這種回首不是自戀式、復古式的固步自封,而是以現代社會為參考系,衡量傳統文化中精華和糟粕的成分,尋求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及其現代意義,繼承和更新一切有利於發展當代中國文化的成分。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經濟上成為大國的同時,成為文化上的強國。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地屹於世界東方,坦然面對世界的風雲變幻。自有長纓在手,笑看八面來風!

C. 【急】求兩篇大學<中國傳統文化>選修課 學習感受論文.注意:不超過1...

電風扇歌頌的 你可以試下

D. 我要寫一篇關於名勝古跡的文章,是選修課要交的論文,有沒有這樣的文章呀

古跡

國慶節,我們一家三口乘坐飛機去人們所說埋皇帝的地方——陝西。

陝西那地方風水秀麗,山水秀麗,要不是那裡貧窮,早就被定為我國的首都了!它為什麼會是個風水好的地方呢?是因為我國歷代皇帝都在那裡治理朝政。

在那短暫的日子裡,我游覽了陝西的名勝古跡,參觀了農業科技實驗基地。如:兵馬俑,陽陵,茂陵,朝陵,還有西安大雁塔。。。。。其中讓我流連忘返的可要屬朝陵的永泰公主之墓了!

我們一家坐上了前往乾陵永泰公主陵園的汽車,永泰公主陵園的朝陵的一部分。沿途的秀麗風光,不時地引起車上人們的贊嘆。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親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死於武則天大足元年,年僅十七歲。李顯之所以為自己的女兒取名為永泰,是因為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永遠康泰。走進墓門,就會看見 高20多米,寬10多米的大門映入眼簾。往前走,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小倉庫大小的洞,放有陶瓷做的小人兒和瓶罐,形態各異。有的小人兒手抱在一起,頭發盤成蛋卷式,胸部往前傾,樣子十分美麗,真像以為亭亭玉立的妙齡少女。

再往前走幾步,就會發現自己的頭頂上有窗戶大小的天洞,聽解說員阿姨說:「天洞越多,說明墓主的社會地位就越高。」我數了數,發現有7個,看來這個永泰公主的地位還不低嘛!在第四個天洞下面,有一個長3米,寬2米的碑文,上面是永泰公主的生平簡介,上面寫著:永泰公主是和丈夫一起合葬的,用永泰公主的死因是因為流產而死的。但是又有另外一種說法,永泰公主的死是因為在武則天的背後說壞話,而被武則天殺死,現死因不明。」當走到最後一個天洞前時,就會發現墓門不是完全打開的,而是從中間挖了一個洞,顯然,肯定是被盜了。盜墓者怕有暗器,所以就在墓門中央挖個洞,這樣就不會被暗器刺傷。在墓門的里部有一個夠一個人勉強爬進來的洞,上面有個紙牌寫著:被盜口。三個引人注目的大字。原來,這墓早在清代時就被偷盜了。聽解說員說:「在還沒有開發這墓時,考古學家在被盜口前發現了一具干屍。具推算,這具屍體是清代的偷盜者,當然還有他的同伴,因為同伴財迷心竅,把他推下來摔死了,在他的旁邊還有灑落一地的珠寶。說明偷盜者當時的心情是非常恐慌的。」

繼續往前走,進入眼簾的是一個用石頭雕刻成的高2米,寬10多米的巨型石棺,因為參觀的人多,所以石棺上有許多的水珠。棺邊還鑲嵌著房檐似的花邊,上面還雕刻這宮廷侍女,就像秦始皇一樣,在自己死後也能用兵作戰;永泰公主是在自己死後也能得到侍女的服侍。

我雖然參觀了古代皇室家族的陵墓,但是我在參觀的過程中,卻沒有親眼目睹永泰公主的遺顏,很遺憾。因為剛發現這座陵墓的時候考古學家由於沒有保管經驗,遺骸由於沒有妥善保管,致使在運送到上一級研究機構的途中因為保管不妥而遺失。

中國歷史悠久,古老的文化遺產表現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外國人因為看見了我們中國悠久的文化遺產而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贊嘆不已!我為中國的古跡感到自豪!

我愛我的老家——陝西,愛它的山,愛它的水,更愛它的文化遺產!

我贊美你老家——陝西!

E. 選修課一千字論文一篇

感悟中國現代音樂的真諦以及音樂技法對音樂表現的作用

上海是我國最早的現代音樂文化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專業音樂教育就從這里開始.自20世紀初期以來,中國早期許多著名教育家,音樂家,如蔡元培,李叔同,蕭友梅,聶耳,冼星海,黃自,賀綠汀,丁善德等老前輩,他們都在這里留下了開創中國音樂道路的辛勤汗水和足跡,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們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綜觀中國現代音樂的歷史,中國的現代音樂發展也就是沿著這一歷史的軌跡,在不斷向前發展和不斷地創新.在當前世界文化趨於多元化發展的重大變革的環境下,中國的作曲家們在時代的呼喚中,將古老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創作出了各種新體裁,新風格,新品種的現代音樂作品,他們同樣為中國的現代音樂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中國的現代音樂由於歷史的各方面復雜原因,起步較晚,發展也比較緩慢.因此,在當代中國現代音樂的創作領域里,特別是交響音樂的創作還需要得到社會更加廣泛的關注與重視.

20世紀後期以來,中國的音樂創作領域里不斷地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作曲家們在具體的創作實踐當中,從作品的題材內容到音樂的表現手段上,從寫作的藝術觀念到創作技法上,出現了全方位的"躍動"和"追尋".無論是音樂創作中的個性和思想,都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銳氣和活力.作曲家們在創作中的想像力和音樂思維的空間方面,不斷地在迅速地拓展和創新,並伴隨著世界大文化的主潮,在現代音樂創作的領域里激起跌宕的回響.本次"論壇"中的"交響音樂會"於4月7日晚在上海大歌劇院上演,由上海廣播交響樂團現場演出交響音樂新作品7部.從這些新作品所展示的相關內容上來看,它們在音樂的表現形式和風格上各有不同,具有相應的思想深度和創作個性,並且在藝術的追求上富有濃郁的情趣和新意.
香港作曲家曾葉發(香港文化界聯席會議主席)創作的《一調子》,是通過作者對中國廣東音樂的表層印象和風格的體驗,借用廣東音樂基本的特性素材創作而成.樂曲以單一性的主題旋律思維作為全曲的主幹樂思發展脈絡,並且運用"主調多聲"的特殊處理方式,以加花變奏的特點進行各個聲部之間的組合與調配.作者真正的創作個性是以後現代音樂的創作思維方式,運用"非功能調性"的特殊思維處理方法統攝整體音樂的發展,而傳統性的廣東音樂並沒有任何的突顯.正如作者說:"這里並不表示這首樂曲在於模仿廣東音樂的調性旋律風格,與廣東音樂的傳統實'風馬牛不相及',但聽眾不妨嘗試比較兩者的關系."樂曲通過富有特色的配器方式構築出交響音樂的獨特音響造型,為了體現旋律的自由引申和內在的進行,主導樂思提供了最大的動力性發展.這是作品的主要環節.和聲的運用是以主題樂思的發展需要,進行相關點綴性的特殊處理和安排.而在線條性的旋法過程中,由對位性的復合性樂思進行組合,使音樂的發展具有更加深刻的表現力.在整體的樂思發展中,作者以旋律的各種變化來顯示出作品的音樂個性,但是,所有的旋律在發展中已被各種新的樂思所掩飾.各種樂器的結合,在音色上的點綴是相應的,有趣的表現,使音樂本體的表現力富有更大的想像空間.這部作品是在上海首演,在本次音樂論壇中引人注目.主要原因是香港回歸後,香港地區的現代音樂和交響音樂創作的發展現狀,人們還了解得不多.通過這次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現代交響音樂作品,使人們對香港地區的現代音樂創作能夠有所了解,而《一調子》這部作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香港當前現代音樂創作的一個基本概況.
王強(原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現移居香港)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零號》,在這次音樂會中演奏了其中的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由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鄭維民擔任小提琴獨奏.作品的創作主導因素是從小提琴樂器本身的E,A,D,G四條琴弦引出,通過對小提琴音色上的調配和對演奏技巧上的進一步挖掘,使音樂在三種不同的速度和力度上形成強烈的對比.由於"交響音樂會"的時間限制,原來擬定的第一樂章沒有演奏,實為遺憾.但是,後面的兩個樂章從音樂的總體風格上,已經能夠表明作曲家所要表達的完整音樂創作思想.特別是第三樂章的主題構築,作者把握住了樂思的主導內核,整體音樂的發展與第二樂章的慢板形成呼應的密切聯系.在創作的手法表現上,傳統的寫作因素富有"浪漫主義"的濃郁氣息,從寫作的技法上已經融入了現代作曲的相關手法和特徵,從而使作品充滿了新意.最為突出的是作者在樂思的整體發展中,注重民族音樂的風格特色.同時,也賦予了作品個性化的體現.從更深的層面上來看,作曲家所要表現的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學思想,也包含著作者在創作思維過程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

作曲家呂其明(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創作的交響樂《龍華祭》,是紀念在中國革命時期的解放戰爭中,在上海戰役中英勇犧牲的7000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作曲家為了追思這些祖國的英雄,以內心的真摯情感和深刻的思念之情,用清醇樸實的音符,謳歌了故去的烈士們.這部作品曾經獲得2001年中國音樂"金鍾獎".該作品以傳統技法寫作而成,旋律的氣息非常寬展和平穩,在構思上以凝重的主題思維特徵展現.主導樂思始終貫穿在整體樂曲的進行之中.通過單一性的線性樂思發展,融入多層面的樂思交織,使樂曲的表現富有張力.該作品在這次以現代音樂為主題的活動中,其創作手法是完全傳統思維化的,在以現代音樂為主體的"交響音樂會"中同台演出,同樣是顯得非常融合,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這說明了音樂的本質是為了表達音樂的主題思想內容.因此,無論是傳統與現代,都離不開最基本的"主題"思想內容的表達.

楊立青教授(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創作的中胡與交響樂隊《荒漠暮色》,這部作品是應日本"絲路的回響"執行委員會的委約,創作於1998年.全曲演奏時間為14分左右.作曲家採用了中胡"協奏曲"性的特殊表現形式創作而成.從中胡的獨特使用與其特殊的樂器音色上來看,中胡的音樂主要是從人的內心世界去表現更多的思想意境.而樂隊與各個聲部之間的樂思處理,是以不同色彩的音色對比和非常清晰的多種疊置組合而構成,並以濃烈的和聲與交織的復調融合在一起,構築了一幅夕陽映射下的大自然絕美壯觀的風蝕地貌圖畫.管弦樂隊總體配器的技術處理上,顯示出了作者高超的配器技術與極盡完美的音色造型調配,並在樂思的不斷運動中,呈現出了一種疏,密,濃,淡的線條性起伏,經過多種層面上的樂思對比,形成了異常鮮明的色彩性音響效果,營造出了一種海市蜃樓,情景交融的美妙藝術境界.作曲家在寫作手法上使用了九個音的音階.整體創作的風格上,表現出了一種光和色的大寫意.在樂思的發展上,借用由中胡演奏的兩次中國古琴曲《梅花三弄》開始的主題素材,將基本的音樂主題與《梅花三弄》的主題相互交融,通過核心音樂語匯進行有序的發展與建構,形成一種主導樂思的動力性展開.在旋法上主要是以五度,小二度,三全音作為基本的聲部線條進行呈示和衍展,和聲的構築也從此派生而出.整體作品結構的構思是比較自由的形式,不套用任何的曲式結構.從作品的表現內容上,作者主要體現了一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意和一望無際的沙漠在暮色中色彩斑斕,變化無窮的意境,使人們感受到一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意.

秦文琛(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創作的大型交響樂隊作品《際之響》,是獲得2001年德國管弦樂作曲大賽第一名的作品,在此次活動中是公開首演,也是人們所期待和關注的新作品.該作品以一個重要的音"H"貫穿發展在整體的音樂之中,"H"是德語發音中的"B",因此,作者是以"B"音為主導線索進行樂思的各種組合和變化的.同時"H"字母也是佛教《六字箴言》第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所以,作曲家精心設計的"H"音,也同時表明了音樂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內容.作者說:"璀璨,神秘,古樸和力量是西藏留給我深刻的印象,樂曲《際之響》吸收了某些西藏音樂的因素,並通過樂隊劇場效果和微分音處理,旨在將整個劇場作為空間,來構建特別的聲響,以此來表達作者對西藏的強烈感受."這部作品通過純技法音樂的運動形態,由音樂運動過程中的結構張力和節奏上的動力以及音色上的變化對比,表現了一種在音響造型上進行高度抽象的交響藝術思維方式.在樂思的發展過程中,以微分音及色塊的交織使用為基本特色,注重樂音運動過程中的色彩性與和聲性的細致變化,強調兩組打擊樂與整體交響樂隊之間交響化的立體音響造型.該作品從全新的創作構思角度,給人們帶來了世界交響音樂創作領域里新的學術信息,同時,這部作品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窗口,它可以作為我們目前了解世界交響音樂創作領域里的發展狀況.
蔣安慶(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創作的《虛擬愛情》,是為管弦樂隊而作.作者通過當代世界互聯網中人們復雜的思想情感,從一個人們所關注的側面,運用交響音樂的思維表達方式,向人民展示了在現代電子信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的世界當中,一切都變得如同虛構.如作者說:"人們沉醉在其中,對虛擬的網路世界充滿著好奇與幻想,嘗試從中追尋那夢寐以求的幸福情感.有人得到,也有人失去.那飽含深情的舉動令人痴迷,卻往往忘記了最終的結局也許恰好說明了這終究是一場亦真亦幻的虛擬游戲."這部作品通過不同樂器的音色化處理,使樂思在清雅的氣息中蜿蜒不斷地展開.具有中國線條音樂思維特徵的主題因素,始終把握著整體音樂的運動和發展.因此,該作品具有濃郁的中國現代音樂風格和時代音樂的特色.作曲家以現代特色的樸素音樂語言,表現了現代社會"虛擬"的愛情和人生觀,通過這部作品的音樂"真言",力圖喚醒人們對"愛情"和"人生"的真情.同時,在作品中體現了作者的音樂創作思想和藝術審美特徵.
葉小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最後的樂園》,是於1993年應香港市政局的委託而創作.該作品的音樂創作風格體現在以中國安徽民間特有的音樂風格上,作者採用中國農民隨意哼唱的"山歌"音調作為全曲的主要音樂動機,而帶有傳統思維的主題樂思就是構築在這個特殊的樂思之中.在具體的音樂處理上,作者依靠節奏的律動變化和樂思運動過程中的各種不同形態的發展組合,使音樂展現出富有中國音樂特色的格調.在樂曲的整體結構設計上,通過全曲三個大部分的結構性的對比,由強與弱,濃與淡,遠與近的時空性音響造型,表現了作者的一種特殊音樂思維方式.同時,在有限的"山歌"主導樂思的材料使用上,盡可能地去表現出依據於中國民族音樂個性化這一富有特性的基本創作手法,並將東方民族與西方民族之間的優秀傳統文化,以交響音樂的表現形式完整地結合在一起的特色.樂曲中呈現出的中國民間"山歌"風格的音響流動,是以線條性的雙層次運動方式進行,使音樂以自然的交融與組合進行發展.在主題樂思的運動過程中,單一性的小提琴獨奏音色與復合性的交響樂隊之間的調配組合,顯示出音樂中清醇的音色對比.在這種富有詩意的交響音樂思維過程中,"山歌"的樂思時而高亢激盪,時而平穩安靜,最後"山歌"遠去了,隱退在那無盡的"樂園"遙想之中.同時,也生動地體現了作曲家內在的藝術審美意識:"在音樂中要追求一種東方式的人生理想,在走向天國的路途中,喜悅才是生命通向最後旅程的最高境界(作者自語)."這部作品以比較直觀的交響音樂語言和朴實的民族音樂風格特徵,向人們展示了作曲家內心的思想和情感,體現了現代交響音樂創作的新思維和新意識.

從創作和學術的觀點上,客觀地去評介上述新作品.這些作品在風格上各異,作曲家們從各自的音樂審美角度出發,從作品中反映出相關的一些特點.1.上述的作品在創作的立意上,基本是追尋個性化的和富有民族音樂特色的基本原則,在具體的創作上,將民族民間性的音樂素材經過細致的加工處理,借鑒性地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中,這說明了民族音樂之根已深深地埋在作曲家們的創作思想當中.2.從作品的題材上來看,基本上每部作品都有標題,無論作品的標題是否具有明確的意思.從另一個角度上講,由於作品標題的提示作用和點題的意蘊,作者對作品主題思維的表現內容仍然是注重的,並且是放在首位的.這也說明了現代音樂是為了讓更多的聽眾所能夠接受,使更多的人們能夠理解和貼近現代音樂.3.從作品的創作技法上來看,作曲家們在注重傳統與現代技法表現運用的同時,也對音樂創作中如何融入新的音樂因素,而進一步地去探索和發掘更加新穎的創作技法與音樂表現手段.4.在對作品整體結構的處理上,作曲家們更多的是考慮音樂的完整表現,以及如何使音樂本體的創作因素在結構上更加符合邏輯性.5.從上述這些作品中的創作特色上來看,作曲家們所追尋的是創作中的自由個性,每部作品都體現著作曲家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並散發著"青春"的氣息和充滿著"美麗"的音樂色彩.

中國的交響音樂創作是一個非常薄弱的創作領域.自20世紀初,蕭友梅先生創作的《新霓裳羽衣舞》(1923年)和黃自創作的《懷舊曲》(1929年)這兩部開創性的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以來,時值今日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的作曲家經過風風雨雨的復雜社會歷史進程,多多少少地創作了一些交響音樂作品,直到上個世紀末為止(2000年)的曲目統計,大約有各種體裁的中國交響音樂作品1500部以上(含香港,台灣,旅外華人作曲家).當然,其中的許多作品已經成為我國交響音樂的經典之作,並得到人們的喜愛.然而,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交響音樂創作的數量上實在是少得可憐,不成比例,而人們所知道的中國交響音樂作品更是少有的幾部.因此,大力宣揚中國的交響音樂是中國作曲家們的希望,努力創作出富有中國特色的交響音樂,是許多關心中國交響音樂事業發展的人們共同的期盼.值得贊揚的是在如今"商業"的環境下,在難得的"論壇"機會中,中國當代的部分作曲家向人們展示了中國交響音樂創作領域里的新成果.

以"論壇"的方式進行現代音樂作品的展示活動,並能夠以"交響音樂會"現場演奏的形式直接地展現新作品,這對目前"清冷"的中國現代音樂創作是一個積極推動.通過現代音樂領域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新作品,進行學術上的交流和探討,這個活動無疑是非常富有意義和遠見的.這也是自去年在中國天津舉辦的"中國國際現代音樂節暨中國作曲家現代音樂新作品交流會"之後,又一次對近年來作曲家們創作的部分中國現代音樂新作品的檢閱,也是一次難得的現代音樂專題性的交流和探討的盛會.因此,"論壇"活動將對未來中國現代音樂創作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同時,也將在有關中國現代音樂創作的敏感問題上,引起必要的學術性反思和理論研討.因而,從這次"論壇"的一個側面,反映出的是在今後21世紀中國現代新音樂的發展過程中,現代音樂創作將具有非常廣闊的天地,我們期待著更多的中國現代音樂新作品問世.

F. 歷史服飾有關的 選修課要寫論文了 求大家幫忙

西周服飾樣式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帝國,制定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范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志,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周代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服制而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松。衣袖有大小兩種樣式,領子通用交領右衽。不使用鈕扣,一般腰間系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制飾物。裙或褲的長度短的及膝,長的及地。

冠服制度:西周最大的貢獻以及對於後世的影響就是禮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西周時期的禮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過頭要戴冠(那時的各種冠已發展完善,並延續後世),衣裳要有等級,要有章紋,出現敝膝,組玉等相關禮服配件,這樣完善的禮服系統一直延續到明。當時禮服的主要等級,有冕服弁服,之所以這樣叫,取決於相關配套的冠的款式,比如戴冕就是冕服,戴弁就是弁服,他們仍舊是上衣下裳制,只不過是冠與章紋,配件等級的不同而已。冕服弁服作為禮服的高等級別,一直延續到明。只不過那時天子,諸侯王,公卿,大夫都可以都可以穿冕服,後來中央集權的加強,只天子,諸侯王能穿了。那時的女子禮服,王後已經開始穿翟衣,當時王後有六種翟衣類禮服。

上衣下裳:那時的常服還是上衣下裳為主流,款式不變。只不過袖日趨發展變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衣裳也逐漸變寬。

漢服—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主要基於以下三點性質的考慮:

第一:漢服的民族性,即漢服是漢民族的服飾。而中國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裝不能稱為漢服。民族是個整體的概念,所以一個漢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裝,也不能稱其為漢族的傳統服飾。

第二:漢服發展的傳統性,而傳統又必須分為兩方面,即傳承性與統一性。漢服的傳承性表現在:漢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國上古黃帝時期,並一直保留風格傳承而不斷的發展演化。漢服的統一性表現在從黃帝時期到宋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歷時近五千年的時間跨度,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廣度上,所有漢族人的服飾在其主流中擁有的共同特點。即以右衽、大袖、深衣為典型代表。

第三:漢服發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強制下,漢人自覺自願的情況下,通常不易被人們明顯覺察到的自然的發展,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發展的常規規律。而漢服發展的自然性,更是一個民族傳統服裝的傳承性的基礎,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發展軌跡之下的正當發展演變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過一般的規律,向前追溯其源頭,也可以向後預測其發展方向。

以此界定下,中國古代,除了清裝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漢人所穿的服裝,不論樣式、地域、融合、分化、發展,都可稱為漢服,而現代古戲裝,除清戲裝以外,雖然與古代有所區別,但也是依照傳統風格合理改制而來,所以也可以稱為漢服。而漢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將其與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包括滿裝、洋裝、現代裝)區分開的,現在這種漢服,又多被稱為「古裝(除清裝外)」。

清朝的服飾,向前追溯,來源於滿族的服飾,向後觀察,也非漢服傳統。所以雖然是漢人所穿,但不符合漢族傳統服飾的「傳統性」要素,所以不能劃入漢服范疇;而今天漢人所穿的服裝,其源流主要是來自西方,「唐裝」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來自滿族的傳統服裝,所以不能稱為:漢族的「傳統服裝」。即要分清,一個漢族人所穿的服裝和漢民族整體的傳統服裝之間的區別。

G. 中國傳統文化選修課論文

最佳答案 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什麼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鍾,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個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生命集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華民族正是依靠這種民族精神,戰勝了一切艱難困苦,締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這個民族精神,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倡導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幫助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同行業規范的培養結合起來,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准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為社會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風尚營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礎。

H. 今年的選修課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結課論文

(1)按事件和發展過程來劃分《皇帝的新裝》
(2)按空間轉換來劃分,如《老山界回》
(3)按內容變化來劃答分,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4)按人物、場景變化來劃分,如《分馬》
(5)按感情變化來劃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歡蜜蜂—想去看蜜蜂—贊美蜜蜂—想變成蜜蜂。
(6)按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如《一件珍貴的襯衫》,抒情—記敘—抒情、議論。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選修課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