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述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及其偉大意義。(500字左右)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闡述改革開放以來歷史經驗時,用了「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等十個方面的「結合起來」的論述。這十個「結合起來」,是新時期我們黨的寶貴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俱進的真實體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具體來說,就是報告中生動描述的三句話:一是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二是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三是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社,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而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對於這些寶貴經驗,十七大報告用「十個結合」加以高度概括。這「十個結合」具有很重的政治分量和很豐富的理論含量,是新時期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改革開放經驗總結的一次總概括。它集中闡明了在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是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如何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及其每一個方面體現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如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如何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等等。這「十個結合」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始終牢記和自覺遵循。
『貳』 結合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果,淺析其深遠的歷史意義
促進中國對外開放。
『叄』 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的偉大抉擇,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選擇。從1978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以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改革開放最根本的意義在於解放了思想、實現了思想的解放。
而改革開放所帶來最根本的變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不是為紀念而紀念,而是為了更深入地改革開放而紀念,關鍵是在具體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目前,我國改革開放正處在一個關鍵階段,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十七大號召全黨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而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絕不能停滯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無不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而深化改革開放無不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三、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結晶就是開辟了道路、創新了理論。
十七大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而一切――這一條偉大道路正是解放思想的結果、這一個偉大理論正是思想解放的結晶,這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根本的意義和最偉大的成果。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自建立新中國、創立社會主義以來就不斷探索、反復摸索的偉大事業。從建國之初向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老大哥學習的「一邊倒」,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反對修正主義防止修正主義」,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實踐經歷了艱難、曲折甚至是反復的過程,直到改革開放我們黨才成功開辟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探索的過程、實踐的歷程,就是堅持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實現了思想解放的歷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就是堅持真正的改革開放、堅持正確的解放思想;換言之: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真正的改革開放、堅持正確的解放思想就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同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真正的改革開放、堅持正確的解放思想;換言之: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真正的改革開放、堅持正確的解放思想,就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四、紀念改革開放的現實意義在於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從根本上來說,改革開放的前提在於思想解放,關鍵在於解放思想,根本在於創新體制機制,目的在於激發創造活力。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必須在永無止境的改革開放和解放思想中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在永無止境的改革開放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永無止境的解放思想中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從現實上來說,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因此,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目的就是要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在進一步解放思想中推進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必須永無止境地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在永無止境的改革開放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永無止境的解放思想中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更加偉大的成就。
『肆』 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是什麼
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我們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不是為了紀念而紀念,而是要總結寶貴經驗、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以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改革開放的價值就在於,因解放了思想而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進一步實現了思想的 解放。解放思想在改革開放中的偉大意義和現實意義,值得認真總結。 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的偉大抉擇,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選擇。從1978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以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改革開放最根本的意義在於解放了思想、實現了思想的解放。 而改革開放所帶來最根本的變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不是為紀念而紀念,而是為了更深入地改革開放而紀念,關鍵是在具體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目前,我國改革開放正處在一個關鍵階段,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十七大號召全黨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而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絕不能停滯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無不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而深化改革開放無不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三、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結晶就是開辟了道路、創新了理論。
『伍』 歷史改革開放偉大成就有哪些
2001年7月1日,江同志在建黨八十周年紀念大會講話時指出,「從鴉片戰爭到中國*黨成立,從中國*黨成立到現在,中國經歷了截然不同的兩個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統治者喪權辱國,社會戰亂不斷,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飢寒交迫。在後八十年中,中國人民在中國*黨的領導下空前團結和組織起來,沖破重重難關,革命斗爭不斷勝利;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會地位、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顯著提高。從這前後兩個八十年的比較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一切愛國力量深深認識到,中國能從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的前途實現偉大的歷史轉變,就是因為有了中國*黨的領導。沒有*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黨領導人民奮斗八十多年的崢嶸歲月和光榮業績,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氣勢磅礴、雄輝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
——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
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國社會變革和歷史進步的巨大飛躍,也極大地支持和推進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
——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創了正確道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黨總結了國內國際的歷史經驗,經過艱辛探索,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新政策,確立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在世界社會主義發生嚴重曲折、國內外風雲急劇變幻的局面中,黨砥柱中流、巋然不動,社會主義在中國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國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中國是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但人民當家作主,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只是在黨執政以後才成為事實,這是中國人民社會-地位的根本變化。中國實現了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跨越。
——建立了獨立的和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僅僅用了半個多世紀時間,不僅改變了舊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而且建立起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五十六倍。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科技實力明顯增強,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領域的許多方面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十二多億中國人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全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愛國主義、集體、社會主義教育人民,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發揚全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積極吸收各國文明的先進成果,推動社會主義文化日益繁榮。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新的精神風貌。
——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廢除了西方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封建式的割據局面在中國大地上也一去不復返了。56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主關系。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團
『陸』 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
1、改革開放標志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內路線,容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勇敢開闢建設社會主義新路的堅強決心。
2、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
3、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0年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30年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不懈奮斗,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正在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闊步前進。30年的偉大成就,為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人民繼續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柒』 用史實說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鄧小平理論的鮮明特徵:實踐性和創新精神
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實踐的科學。鄧小平理論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它植根於實踐,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鄧小平理論的主題蘊含著鮮明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總結社會主義實踐經驗中「發現」的問題。通過總結歷史經驗,鄧小平指出:「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這就找到了建國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曲折失誤的根源。這反映了鄧小平堅持實踐第一的創新精神。他把社會主義看成是有待於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運動過程,在發展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才能不斷搞清楚「是什麼」和「怎樣建」的問題。
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准確把握時代主題前提下提出的新的實踐課題。鄧小平敏銳覺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世界局勢變化的走向,提出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主題,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他強調要把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他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體現了既著眼於中國實際又力爭趕上時代的寬廣的實踐視野。鄧小平正是順應時代發展、依據社會主義實踐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歷程。
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意味著我們將從對社會主義不切實際的空想轉向在實踐中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意味著社會主義發展將從對革命經驗的總結轉向建設道路的探索;意味著社會主義將從封閉式的實踐轉向開放式的實踐。鄧小平理論正是在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回答和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的。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蘊含著鮮明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在鄧小平看來,新時期的思想解放要立足於社會主義實踐。他強調在什麼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也要解放思想,實質就在於鼓勵實踐,鼓勵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實踐意義在於,使人民群眾認識到我們的社會主義還不夠格,尚處於初級階段,需要進行各方面的改革,需要進一步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僅僅是開啟了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於它激發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的精神。改革開放20年來,正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我們才闖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不斷形成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源於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鄧小平把人民群眾看做實踐的主體,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視為實踐的根本要求,把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看做是理論創新的根本。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鄉鎮企業的崛起,從沿海開放、經濟特區開辦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都體現了鄧小平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正是由於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實踐要求和實踐創造作為自己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才使得鄧小平理論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不斷發展的理論。
實踐本質上是創造性活動,人類社會是在不斷實踐和創新中進步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民族的偉大實踐和創新精神在新時代的展現。鄧小平指出:「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在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鼓舞下,我們黨揭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二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氣勢恢宏,波瀾壯闊,成就輝煌。它向世人昭示:二十年改革開放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進行的,而生動的改革開放實踐又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著鄧小平理論。二十年改革開放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尊重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偉大進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實踐與創新緊密相聯,相互作用。這是二十年改革開放的主旋律,也是改革開放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
(一)鄧小平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思考過程
再現鄧小平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時的思考過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盡管如此,學術界還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1)計劃經濟在社會主義多國的失敗,足以說明必須對該體制進行革命性變革;(2)社會主義各國對新的道路的探索都指向了商品(市場)經濟,引起了鄧小平對人類已形成的關於市場經濟等於資本主義的傳統觀念的反思,結果,他認為,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一家獨有,而是有很強的兼容性,能為社會主義所用;(3)基於對我國改革在經濟、政治和思想觀念上的多重任務之間相互關系的戰略性思考,鄧小平認為用市場經濟來統領這三方面的改革,具有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因而較容易形成改革的良性推進(許新三,2002);(4)鄧小平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是改良而是革命的深入思考,促使他選用了市場經濟而不是商品經濟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5)鄧小平之所以選擇市場經濟,還考慮到了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陳志良等,1992)。
(二)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過程 任何偉大理論的產生,都是創造者對世界某一事物長期觀察並思考的結果。據此,有的學者考察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過程時,將視角伸向鄧小平一生中與該理論創立有關的種種經歷,如留法勤工儉學、莫斯科的大學系統學習、太行區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探索等(聶運麟,1995),從而大大拓寬了對該理論的研究空間。
『捌』 改革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有:
一、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也是圍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展開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聚焦點,就是解決我國發展起來以後「使大國成為強國」的根本性問題。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所以,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二、使社會主義迎來了從低潮到高潮的偉大飛躍
進入21世紀以後,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漸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意味著在世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高高舉起;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使中國現代化迎來了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飛躍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即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走法」走向現代化。
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提供了有益啟示。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既能解決中國加快發展的問題,又能保持我們中國自身的獨立性。
(8)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歷史成就擴展閱讀:
中國改革開放具有的全球性意義:
一、中國的政治秩序給世界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主體,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不理解中國共產黨就不可能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無論是政策界還是學術界,人們都沒有忽視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大成就。這樣的成就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因此中國的發展故事也被稱為「中國奇跡」。
二、中國為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從全球范圍看,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另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也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活力。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為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三、中國改革開放正逐步為優化全球治理注入動力
回望40年歷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勞動力水平,展現了中國在解放社會主義生產力及建設富強國家方面的自信心。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順應全球化潮流,積極向世界開放,引入海外資本和技術,設立經濟特區,為吸引外國製造和生產資本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論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
『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偉大成就
我國改革開放25年來的成就
25年來,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開放型經濟已經形成,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從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4%。25年前,中國年國內生產總值為 1473億美元,去年已達到14000多億美元。25年前,中國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6億美元,去年已達到8512億美元。25年前,中國外匯儲備為 1.67億美元,去年已達到4033億美元。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四。中國之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最關鍵的原因是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激發了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中國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但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發展很不平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使全體人民都過上富裕生活,還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
我們已經明確了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這就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4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