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發展和進步的主體力量

歷史發展和進步的主體力量

發布時間:2021-03-08 07:05:14

1. 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什麼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生的矛盾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有時緩和,有時激化。生產關系實際就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人們會結成各種各樣的關系,包括社會分工和產品分配關系。生產力發展了,也就意味著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提高了,社會財富會生產得多了。這時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生產關系進行社會管理和分配,就會損害大部分人的利益,影響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人們也就不會採用新的生產技術,這樣就會阻礙社會生產的發展,實際就是使社會生產的速度減慢,社會財富創造的速度減慢。人們的生活水平就會下降,國力就會減弱,國家會受到侵略。這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生的矛盾尖銳了,這時就要改變生產關系,以促進生產力發展。
例如奴隸社會時代,由於生產力的落後,一個人不可能單獨完成生產任務,所以必須進行大規模的集體勞動。奴隸雖然被剝奪了全部勞動成果,但總還能維持生命,如果不當奴隸,恐怕遲早要餓死。這就是奴隸制度雖然很殘酷但能夠長期存在的原因。當生產力提高,個人的能力已經能夠維持生產生活的時候,再把勞動者的全部勞動成果剝奪,就會引起勞動者的不滿,勞動者就不會再努力勞動。這時就要採取封建生產關系,讓勞動者能夠佔有一部分勞動成果,這樣會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勞動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勞動成果,就會想辦法提高勞動技能,生產更多的社會財富,剝削者實際也能剝削到更多的財富。生產力也會得到促進。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不斷在發生,人們也就要不斷調整自己和他人的關系,採取更有利於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的生產關系,於是人類社會就不斷向前發展.(1)人類社會是一個由許多矛盾構成的復雜矛盾體系,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兩對矛盾,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成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2)這兩對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動著矛盾的不斷解決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一方面,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決定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另一方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又反作用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再者,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解決,必須藉助於新的上層建築的力量,才能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和新經濟基礎的形成,從而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使社會向前發展。

(3)這兩對基本矛盾的辯證運動推動著人類社會從較低級向較高級的社會形態發展。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最終動因。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便引起生產關系的相應變革;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變革的客觀要求,又導致上層建築的變革;新的上層建築的建立,保證了新的生產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從而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生產力和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4)這兩對基本矛盾之間從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又在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基本適合的矛盾運動,推動著社會形態向更高階段發展。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就是社會基本矛盾辯證運動推動的結果。

2. 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進步和發展的根本動力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斤人都在版一定權裎庋上參與了歷史的創造,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廣大勞動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須的生活資料.他們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
4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

3.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力量是什麼

立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民選擇的結果,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者、理論的建構者、制度的維護者,人民主體力量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主體。常言道,「路是人走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闖出來的。「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策略,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者。正是基於人民的探索與人民的實踐,才有改革開放的一系列舉措出台,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時說:「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農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也是先有人民群眾的探索和實驗,再有全國范圍的推廣和實踐。人民群眾的實踐探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與確立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構的主體。理論供給取決於理論訴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構的內在動力源於人民群眾的理論訴求。正是由於人民群眾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需要理論指導,催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人民群眾的知識素養、接受能力、思維方式、審美習慣,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構的坐標。同時,理論來源於實踐,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升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源於人民探索道路的實踐,人民探索道路過程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實踐智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建構提供了基本素材,理論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定義和概括,實際上是對這些基本素材的加工。再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否行得通,能否指導中國的發展,還得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和評判,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檢驗者、評判者,檢驗的結果、效度又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一步發展。
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的主體。國際社會與國內各方面都普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富有效率的,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辦成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來自人民的認可和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自主建構起來的,具有獨特秉性和戰略定力,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確保了社會正常運行,支撐了經濟快速發展,因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人民參與了制度的建構,也是制度的維護者,制度的力量說到底是人民的力量。離開了人民的認可、敬畏和維護,制度形同虛設,難有作用可言。
參考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608/c40531-28419737.html

4. 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時期,中國存在的三種主要的政治力量包括哪些

1、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

他們是反動勢力(有時稱頑固勢力)、民主革命的對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後主要是國民黨統治集團。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統治集團主張繼續實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統治,使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

2、民族資產階級

他們是中間勢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黨派的某些領導人物和若干無黨派民主人士。其政治主張是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便使資本主義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

3、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他們是進步勢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動力和主要依靠。

(4)歷史發展和進步的主體力量擴展閱讀

盡管在長時期里,上列三種建國方案始終擺在中國人民的面前,由他們在自己的政治實踐中做出選擇,但是實際上,中國人民可選擇的方案只有兩種,即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統治和人民共和國,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這是因為:

(1)從民族資產階級自身來看,自身存在著許多局限性,不能為資產階級共和國掃清障礙。

(2)從當時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來看,帝國主義列強不可能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

(3)從中國的革命形勢來看,國民黨當局不允許任何阻止其一黨專政的力量存在。

5. 什麼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

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復展和社會進步制的主體力量。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人民群眾是生產方式的主體,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整個社會全部活動的基礎和前提。

歸根到底,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變革社會制度、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根本變革、社會制度的新舊更替,都是通過階級斗爭、人民群眾的革命來實現的。

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5)歷史發展和進步的主體力量擴展閱讀: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創造歷史過程中起著決定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者的群眾」。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信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勞動成就夢想,創造鑄就輝煌。

6. 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力量有哪些

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兩對矛盾,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成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2)這兩對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動著矛盾的不斷解決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一方面,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決定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另一方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又反作用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再者,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解決,必須藉助於新的上層建築的力量,才能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和新經濟基礎的形成,從而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使社會向前發展.(3)這兩對基本矛盾的辯證運動推動著人類社會從較低級向較高級的社會形態發展.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最終動因.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便引起生產關系的相應變革;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變革的客觀要求,又導致上層建築的變革;新的上層建築的建立,保證了新的生產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從而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生產力和社會的進步和發展.(4)這兩對基本矛盾之間從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又在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基本適合的矛盾運動,推動著社會形態向更高階段發展.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就是社會基本矛盾辯證運動推動的結果.

7. 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巨大力量是發展和傳承文化的主體

第二個「是」,有問題

8.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發展與社會歷史進步的重要革命力量

這是一道政治題,標准答案如下:
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馬克思明確指出: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已經為不斷發展的社會實踐所證實.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其中的生產資料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勞動者也同樣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改變了生產力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管理水平.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勞動能力.在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主導性的要素.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系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辟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通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9. 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變革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什麼

人類文明和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是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所謂社會生產版方式,是生產力和權生產關系的總和。不能簡單的認為是社會生產力的推動,同樣也要重視作為實踐主體的人的重要性。生產關系則恰好體現了人與生產工具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再先進的生產力若沒有主體的參與都不可能發揮作用。而生產力的變革來源於人對於客觀世界的無限的求知慾和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所以,歸根結底是人的勞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閱讀全文

與歷史發展和進步的主體力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